中国古代文学史作品——西厢记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王实甫《西厢记》完成版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王实甫《西厢记》完成版课件

王实甫《西厢记》
制作/主讲:孟国 中
中国古代文学·王实甫《西厢记》完成版
LOGO
元杂剧第二讲·王实甫《西 厢记》
1.ONE
教学重点: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2.TWO
《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王实甫《西厢记》完成版
LOGO
教学任务与学习方法
王实甫 《西厢记》
1.《西厢记》剧情结构 介绍; 2.《西厢记》主要人物 介绍; 3.《西厢记》越剧选段 赏析(一)。【听琴】 4.《西厢记》人物心理 分析。
【请问:戏剧冲突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中国古代文学·王实甫《西厢记》完成版
LOGO
教材观点
➢教材(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编》)第428页: 1.“西厢记的戏剧冲突,实际上是在妥协中得到解决的:老夫人方面,维护门
第利益,不招白衣女婿的要求,得到了满足;张生、崔莺莺方面,在执著相 爱的基础上,终于结为夫妻,也得到了满足。”
个也,水也换了两桶也,乌纱帽擦得光挣挣的,怎么不见红娘来
也呵?[红娘上云]老夫人使我请张生,我想若非张生妙计呵,俺 一家儿性命难保也呵! (《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
张生迫不 及待。
张生何等郑重其事!可 知心中躁动,庄中带谐,
活脱一副猴急相。
中国古代文学·王实甫《西厢记》完成版
例2. [红敲门科][末云]是谁来也?[红云]是我。[末云]拜揖小娘子。小娘子此行为何?[红云]贱妾奉
中国古代文学·王实甫《西厢记》完成版
2.《西厢记》心理刻画与人物形象分析 ——以“希宴”“赖婚”为例
例1.
可见老夫人用 心之深。
[夫人上云]今日安排下小酌,单请张生酬劳。道与红娘,疾忙去书 院中请张生,着他是必便来,休推故![下][末上云]夜来老夫人说 ,着红娘来请我,却怎生不见来?我打扮着等他,皂角也使过两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西厢记》是元末明初文学家王实甫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小说以唐明皇李隆基和才女李香君的故事为蓝本,讲述了太原女子崔莺莺在秀洲草堂与梁山伯相遇,夫妻相知相爱的感情故事。

本篇将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展开叙述。

一、思想内容:1.弘扬礼教道德。

《西厢记》中不断强调礼教道德的重要性,人物故事中体现出传统的儒家思想,也强调传统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2.反对恶俗官场。

《西厢记》中对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腐败、官场恶俗现象进行了抨击。

小说中刻画了薛宝钗、封肆、刘婵三个贞淑端庄之女,与傅宸娘、童贯等厚颜无耻之官,形成鲜明反差,以此强调文化人之高尚和官场之污浊的对比,展示对官场腐败的强烈不满和对礼教文化的强烈认同。

3.倡导爱情自由。

《西厢记》讲述了梁山伯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因身份不同而不能成婚,最终化为鬼魂在月下相守。

全文所表现出的爱情观,不仅是对男女之间纵然有所限制,仍然可以有自由爱情的呼吁,更夹带着“生死与共”的感动和豁达。

文中响应了“自由恋爱”的呼声,强调了爱情自由同时也向传统封建的宗法礼教观念发出了挑战。

二、艺术特色:1.“吟诗墨客”的艺术特色。

小说中塑造了梁山伯、张生、陈涛、崔员外等一批才学出众、吟诗作画的人物,强化了“文人”文化在社会生活品位方面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2.意境悠远、曲折离奇的艺术特点。

文字意境极为优美,似乎都是婉约柔美的诗歌,文字的情操而非故事本身可以带给读者高雅的享受和感动。

3.严密的人物塑造。

小说中的角色形象丰满生动,刻画细致入微,人物形象的真实可感为美案剧增添了情节冲突和人物感人的力度。

在刻画女性形象方面尤其鲜明,多情又纯净的崔莺莺、精明强干的薛宝钗、纯真可爱的林妹妹、端庄贞淑的刘婵等各自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为传统女性形象塑造提供了许多借鉴。

四、再现历史真实。

小说中尽可能真实刻画了明代生活细节和封建社会文化生活,以及明代妇女的封建地位、非情有力的结构等。

简述西厢记故事的流传和演变

简述西厢记故事的流传和演变

简述西厢记故事的流传和演变【实用版】目录1.西厢记的起源与流传2.西厢记的作者及创作背景3.西厢记的故事情节概述4.西厢记的演变与版本5.西厢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正文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我国古代脍炙人口的一部戏剧作品。

它起源于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历经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演变,逐渐形成了今天所见的版本。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西厢记故事的流传和演变。

首先,我们来谈谈西厢记的起源与流传。

西厢记的故事起源于唐代,元稹的《莺莺传》是其最早的原型。

到了宋代,这一故事逐渐演变为一部戏剧作品,名为《红儿氏西厢记》,成为当时流行的“诸宫调”之一。

后来,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问世,使该剧在金代达到了一个高潮。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西厢记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元代著名杂剧家王实甫是《西厢记》的作者。

他在创作过程中,继承了前人的创作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丰富和发展。

王实甫的《西厢记》以生动的笔触、优美的诗词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使该剧成为元杂剧的代表之作。

在西厢记的故事情节概述方面,它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唐朝的浪漫爱情故事。

主要人物有张生、崔莺莺和红娘。

故事围绕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展开,历经曲折,最终两人在红娘的帮助下走到了一起。

西厢记通过这个爱情故事,展示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以及对封建礼教的反抗。

在西厢记的演变与版本方面,除了前面提到的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宋代《红儿氏西厢记》和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外,还有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

这些版本在剧情、人物和表现手法上都有所不同,但都传承了西厢记的精髓。

最后,我们来谈一下西厢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西厢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它对后世的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西厢记也是研究古代社会、文化、民俗等方面宝贵的资料。

综上所述,西厢记故事的流传和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从唐代的《莺莺传》到元代的《西厢记》,它不断地被传承、发展和创新。

王实甫的〈西厢记〉

王实甫的〈西厢记〉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本课内容:第三章王实甫的《西厢记》授课时间:三课时一、教学目的1、掌握莺莺故事的流变及其阶段性特点;2、掌握《西厢记》在营造戏剧冲突、人物形象塑造、语言等方面的高度艺术成就。

二、教学意义王实甫及其代表作《西厢记》在元代剧坛上地位非常重要。

《西厢记》把元代以来莺莺题材的故事进一步向前发展,确立了以爱情为主线、与封建保守势力勇于斗争、争取婚姻幸福的主题,有很高的思想意义。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也很高,结构安排合理,矛盾线索紧密,语言华美,是元剧文采派的代表者。

三、教学重点1、莺莺故事的演变发展过程;2、《西厢记》的内容主题及其思想意义;3、《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四、教学难点1、对张生、莺莺、红娘三个人物形象之间矛盾关系的认识与掌握;2、《西厢记》故事线索的安排与处理。

五、教学方式以电子课件为主,进行课堂讲授。

六、讲授过程(内容、方法、步骤)七、课文导入:如果说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列的一座艺术丰碑,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无疑是这座丰碑上最耀眼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一首真挚的抒情诗,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一支动人心弦的离情歌!明初就有人评价:“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一、王实甫生平、创作和西厢故事的演变(一)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他生活在元代前期,熟悉勾栏生活,才华出众,和关汉卿同为最杰出的元杂剧作家。

《录鬼簿》载,王实甫作杂剧14种,今存3种。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是他最享盛誉的代表作。

如果说,关汉卿剧作以酣畅豪雄的笔墨横扫千军,那么,王实甫所写的具有惊世骇俗思想内容的《西厢记》,却表现出“花间美人”般光彩照人的格调。

明初的贾仲明一锤定音,提出“《西厢记》天下夺魁”,充分肯定了在《西厢记》在文学上的位置。

文学家、诗人郭沫若曾经说过:文艺母亲的女孩儿里,“要以《西厢》最完美,最绝世了。

〈西厢〉是超过时空的艺术品,有永恒而且普遍的生命。

”王实甫就活在他的〈西厢〉里。

西厢记名词解释

西厢记名词解释

西厢记名词解释《西厢记》是明代戏曲作家王实甫创作的一部长篇杂剧,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杂剧之一。

本剧以唐代文人王勃的《西华山志》为基础,通过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等情节,展现了明代世俗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演变和文人士大夫的爱情悲喜之事。

以下是对《西厢记》中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

1. 西厢:《西华山志》中以西厢作为表达爱情的地点,后来成为戏剧的名称,也成为代表爱情的象征,西厢中的情节牵动了整个故事的发展。

2. 宫苑:指皇帝居住的地方,也是贵族士大夫们进行文人雅集和艳遇的场所。

在《西厢记》中,宫苑是主要的舞台背景之一。

3. 牡丹亭:又称“王宫花园”,是一个美丽的花园,也是《西厢记》中主要男女主角张生和小红唱念的场所。

4. 张生:《西厢记》的男主角,是一位才貌双全的才子。

他深情厚意,勇敢坚韧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并最终得到了小红的芳心。

5. 小红:《西厢记》的女主角,是一位聪明美丽的女子。

她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坚守理想,最终与张生成功地走到了一起。

6. 题眉:指女子为男子题写的一首咏史诗,用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对男子的爱慕之情。

在《西厢记》中,小红为张生题写了一首《西华山志》,表达了她对张生的爱慕之情。

7. 提轴:《西厢记》中男女主角之间唱念对口词的形式之一,即用两个人分别饰演男女主角,通过唱念对口的方式表达情感和爱情。

8. 说白:《西厢记》中男女主角之间唱念对口词的另一种形式,即以朗诵的方式表达情感和爱情,不用音乐伴奏。

9. 秀才: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得举人资格的士子,是封建社会中士大夫的基本阶层,也是《西厢记》中男主角张生的身份。

10. 武延秀:《西厢记》中的一位贵族,张生的上司,对于张生与小红的爱情曾多次阻扰,是剧中的主要反面人物之一。

总之,《西厢记》以独特的写作手法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展现了古代中国社会中贵族文人士大夫的爱情与悲喜,通过主人公张生和小红的爱情历程,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人性的复杂性、女性地位的局限以及文人情爱道德观念的变迁。

西厢记酬简原文

西厢记酬简原文

西厢记酬简原文
摘要:
1.西厢记概述
2.酬简原文的内容和意义
3.酬简原文的艺术特点
4.酬简原文对后世的影响
正文:
《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奇之一。

它是元代杂剧大师王实甫所创作的一部杂剧,讲述了张生、崔莺莺和红娘三人的爱情故事。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优美的文辞和曲折的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杰作。

酬简原文是《西厢记》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主要描绘了张生和崔莺莺两人相爱的过程。

在这一部分中,张生和崔莺莺通过诗词酬唱,表达了对彼此的爱慕之情。

这一部分的内容,既体现了两人之间的真挚感情,也展示了作者对爱情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酬简原文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首先,它采用了诗词酬唱的形式,使得文本具有了韵律美和音乐感。

其次,它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使得文本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再次,它通过对人物心理和情感的细腻刻画,使得人物形象生动立体,深入人心。

酬简原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成为了《西厢记》中的经典部分,被后人传颂不衰,而且也对后来的文学作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许多后来的文学作品,如明清时期的小说和戏曲,都受到了酬简原文的启发和影响。


时,酬简原文中所表现的爱情观念,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体现了对爱情自由的追求,对真挚感情的珍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都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的来说,酬简原文是《西厢记》中的重要部分,它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优美的文辞和曲折的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杰作。

第三章 王实甫的《西厢记》

第三章 王实甫的《西厢记》

(一)崔莺莺
• 美丽而多情——离经叛道,不满父母包 办的婚姻,追求理想爱情。 • 内热外冷——受封建礼教约束,感情丰 富而外表贞静,常有“假意儿”。
1、大家闺秀 她有着美丽的容貌,又诗词女红无所不 能,却被寂寞地锁在深闺之中,无法驱 散青春的苦闷。 第一本“楔子”: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 无语怨东风。 联吟(酬韵):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 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二、“西厢”故事的演变(1)
唐·元稹《莺莺传》
• 莺莺被弃后对张生说:“始乱之,终弃 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必也君乱之, 君终之,君之惠也。” • 张生说:“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 其身,必妖于人。”
• 肯定张生抛弃莺莺。
“西厢”故事的演变(2)
• 北宋赵德麟的《商调〃蝶恋花》,秦观的 《淮海词》,毛滂的《东堂词》都曾歌咏崔、 张恋爱故事。 • 南宋罗烨《醉翁谈录》记载,当时的“说话” 已有《莺莺传》名目;周密《武林旧事》所 载“官本杂剧段数”中又有“莺莺六幺”。
“西厢”故事的演变(4)
• 元代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又 将其改编成杂剧《西厢记》。
(5)王实甫的创新
王实甫的《西厢记》吸收了《蝶恋花 鼓子词》同情莺莺悲剧命运的观点,借 鉴了《西厢记诸宫调》改负心人张生为 痴情种的写法,将崔、张故事由一个始 乱终弃的悲剧改为青年男女的自主婚姻 战胜封建礼教的喜剧,从主题思想到人 物性格都有重大突破,成为一部爱情戏 的杰作。
• 帮助莺莺及张生传书递简。 • “闹简”、“赖简”、“拷红” • 在拷红一场中,紧紧抓住老夫人的致命 弱点,大胆接露了老夫人的虚伪、自私, 抨击礼教的罪恶和腐朽。 • 对于莺莺她不断的给以善意的讽刺,批 评她的虚情假意的软弱,帮助她与礼教 进行抗争。在《闹简》一折表现最为明 显。 • 对张生的妥协、软弱也有清醒的认识, 幽默地称张生是“傻角”、是“银样蜡 枪头”。

西厢记故事梗概

西厢记故事梗概

西厢记故事梗概《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戏曲文学中的经典之作,由元代戏剧家王实甫所著。

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情感丰富,被誉为中国古典戏曲中的“四大爱情传奇”之一,深受读者和观众的喜爱。

下面就让我们来简要了解一下《西厢记》的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唐代,主要讲述了女主角崔莺莺与男主角张生之间的一段爱情故事。

崔莺莺是一位聪明美丽的女子,而张生则是一个有才华的书生。

两人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相知相恋,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爱情之路并不顺利。

故事的开端是崔莺莺的父亲崔端节因得罪权贵而被贬谪到远方,崔莺莺因思念父亲而踏上了寻访的旅途。

在途中,她与张生相遇并相爱,但由于身世的原因,两人的爱情受到了阻挠。

张生在追求崔莺莺的过程中,经历了种种艰难险阻,但他始终坚定不移地爱着崔莺莺。

在戏剧的高潮部分,张生为了与崔莺莺相见,不惜冒险前往崔家,经历了千难万险,最终成功与心爱的女子团聚。

而崔莺莺也在父亲的支持下,与张生结成了连理。

他们的爱情故事最终圆满结束,成为了经典爱情传奇中的一段佳话。

通过《西厢记》这个故事,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爱情的真挚与坚贞,还可以领略到中国古典戏曲的魅力。

这部作品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曲折的情节安排和深刻的人物刻画,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它也对后世的文学、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之一。

总的来说,《西厢记》以其深情的爱情故事和细腻的描写手法,成为了中国古典戏曲中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部作品不仅是中国古典戏曲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中国古代文学史(选)西厢记1

中国古代文学史(选)西厢记1
《西厢记》
第四讲
一、关于作者
• 王实甫 ,名德信,生平不详。作 杂剧13种,今存《西厢记》《丽春 堂》《破窑记》三种和一些残曲、 散曲。
明贾仲明增补《录鬼簿》[凌波仙]词: 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飚飚排剑戟
。翠红乡雄纠纠施谋智。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 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真记》说唱这一故事。
《西厢记》张生:坚贞不渝的情人
• 红娘:“心不存学海文林,梦不离柳影 花阴,则去那窃玉偷香上用心。”(3/4 )
• 张生:“自古人云:‘痴心女子负心汉 。’今日反其事了。” (3/4)
基本情节
• 《西厢记》共有五本二十折 • 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惊艳、借厢、酬韵、闹斋。
(爱情的产生) • 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寺惊、请宴、赖婚、琴心。
一见钟情:爱情的发生
外在原因:“男女授受不亲”的社会 “正撞着五百年前风流业冤” “颠不剌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 的庞儿罕曾见。” “谁想着寺里遇神仙”
内在原因:男女之间的心灵感应
张生:
“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 花钿。”“则见他宫样眉儿新月偃, 斜侵入鬓边。”
“未语前先腼腆,樱桃红绽,玉粳白 露,半晌恰方言。”“恰便似呖呖莺 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腰肢 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 柳晚风前。”
小生姓张,名珙,宇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先人拜礼部
尚书,不幸五旬之上,因病身亡。……学成满腹文章,尚在湖 海飘零,何日得遂大志也呵!万金宝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 鞍。
【混江龙】……投至得云路鹏程九万里,先受了雪窗萤火 二十年。才高难入俗人机,时乖不遂男儿愿。……
行路之间,早到蒲津。这黄河有九曲,此正古河内之地, 你看好形势也呵! 【油葫芦】九曲风涛何处显,则除是此地偏。这河带齐梁,分 秦晋,隘幽燕;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缆浮桥,水上 苍龙偃;东西溃九州,南北串百川。归舟紧不紧如何见?却便 似弩箭乍离弦。

《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探析

《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探析

《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探析一、本文概述《西厢记》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不仅以其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社会内涵赢得了读者的喜爱,更以其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

在众多的人物形象中,红娘以其独特的性格魅力和深邃的内心世界,成为了这部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角色之一。

本文旨在深入探析《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通过对其性格特征、行为表现以及内心世界等方面的细致分析,揭示红娘形象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意义。

本文还将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探讨红娘形象在《西厢记》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后世文学创作的深远影响。

通过对红娘形象的全面解读,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西厢记》的艺术魅力,还能从中领略到中国古代女性形象的独特魅力和社会价值。

二、红娘形象概述在《西厢记》中,红娘不仅是张生和崔莺莺之间的重要桥梁,也是整个剧情发展的关键角色。

她以机智、聪颖、善良、热心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读者的心中。

红娘是崔莺莺的贴身侍女,身份卑微,但她的人格魅力却丝毫不减。

她熟知人情世故,了解张生和崔莺莺的内心世界,因此在两人相识、相知、相恋的过程中,红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她善于观察,能准确捕捉到张生和崔莺莺之间的微妙情感变化,从而在关键时刻给予他们帮助和支持。

红娘机智过人。

在剧中,她多次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张生和崔莺莺化解危机。

例如,当孙飞虎率兵围困普救寺,意图强抢崔莺莺时,红娘果断提出让张生修书求助于白马将军杜确,最终成功解围。

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红娘的机智,也展现了她对主人的忠诚和担当。

红娘善良热心。

她对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抱有深深的同情和理解,因此不遗余力地为他们牵线搭桥。

当崔莺莺因张生的离去而痛苦不堪时,红娘不惜冒着风险,前往书斋为两人传递书信和信物,使他们的爱情得以延续。

这种无私的付出和坚定的信念,让人对红娘的形象深感敬佩。

红娘还具有坚定的立场和高尚的品德。

在面对崔母的阻挠和郑恒的陷害时,红娘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不为权势所动。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10讲_西厢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10讲_西厢记

西厢记王实甫生平与创作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生卒年与生平事迹均不详。

钟嗣成《录鬼簿》把他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而位于关汉卿之后,可推知他与关同时而略晚,他的主要创作活动当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

王实甫所作杂剧,名目可考者共13种。

今存有《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和《四大王歌舞丽春堂》3种。

《韩采云丝竹芙蓉亭》和《苏小卿月夜贩茶船》都有佚曲。

王实甫还有少量散曲流传:有小令1首,套曲3种(其中有一残套),散见于《中原音韵》、《雍熙乐府》、《北宫词纪》和《九宫大成》等书中。

其中,小令…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较有特色,词采旖旎,情思委婉,与《西厢记》的曲词风格相近。

5本21折的《西厢记》不仅是他的代表作,而且是元代杂剧创作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西厢记》故事直接来唐·莺莺传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

《莺莺传》写唐代贞元中书生张生与少女崔莺莺从恋爱、结合到离异的悲剧故事。

作者元稹抱着欣赏文人风流韵事的态度,对张生始乱终弃的行为加以肯定。

但崔莺莺的悲剧形象和悲剧命运赢得了人们的同情,一些文人诗作中不时提到"莺莺"和"待月西厢"事。

宋代,崔、张故事十分流行。

秦观、毛滂的《调笑令》以一诗一词咏唱这个爱情故事,使它成为歌舞曲词。

赵令创作了可说可唱、韵散相间的《商调蝶恋花词》。

小说有《张公子遇崔莺莺》,赵令的鼓子词和《绿窗新话》中的《张公子遇崔莺莺》,与元稹不同,它们删去了传奇中张生诋莺莺为"尤物"、"妖孽"的部分,赞赏莺莺的真情,同情她的命运,并对张生的行为颇有微词。

唐·莺莺传宋·商调蝶恋花词金代章宗时董解元将这个故事改编为长篇巨制《西厢记诸宫调》。

《西厢记诸宫调》在主题思想和人物塑造上都与《莺莺传》有根本的差异。

摒弃了《莺莺传》的悲剧结局,以张生和莺莺双双私奔团圆作为结尾。

西厢记全本原文翻译

西厢记全本原文翻译

西厢记全本原文翻译
《西厢记》是元代戏剧家王实甫创作的一部杂剧,被誉为中国
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全本《西厢记》原文非常长,包含多个
场景和角色的对白,以下是其中一段原文的翻译:
第一场,西华山庄前。

(场景,西华山庄前,梁山伯和祝英台相互倾诉)。

梁山伯,祝英台,你知道吗?自从我第一次见到你的那一刻起,我的心就被你牵引着。

你的美丽和聪明让我无法自拔。

祝英台,梁山伯,你的话让我感到意外。

我们本是陌生人,怎
么可能有这样的感觉呢?
梁山伯,我知道这很不合常理,但我无法控制自己。

每次看到你,我的心都会跳动不已。

祝英台,梁山伯,你是一个好人,但我不能接受你的感情。


已经有了自己的选择。

梁山伯,难道你已经有了意中人?可是,我真的喜欢你,愿意
为你做任何事情。

祝英台,梁山伯,你是个真心实意的人,但我们之间注定没有
结果。

我已经与刘备定了亲,我们将成为夫妻。

梁山伯,这真是个打击。

但我尊重你的选择。

只希望你能幸福。

(梁山伯离开,祝英台独自留在场景中)。

以上是《西厢记》第一场的部分原文翻译。

全本《西厢记》的
原文非常丰富,包含了更多的情节和角色对话,通过这些对话展现
了爱情的坎坷和人性的善恶。

希望这段翻译能够帮助你理解《西厢记》的故事情节。

中国古代文学史作品——西厢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作品——西厢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作品——西厢记西厢全不合传, 若王实甫所作犹存其意, 至关汉卿续之则本意全失矣。

盖崔之自言曰: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也;而微之自言曰:天之尤物不妖其身, 必妖其人, 合二语可以蔽斯传也。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 希望你们能够喜欢第一节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西厢记》是我国较早的一部以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剧本。

《录鬼簿》及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都记录在王实甫的剧目里;而且从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和《太和正音谱》的引文看来, 文字同今本《西厢记》基本相同。

有关王实甫生平的资料很少, 《录鬼簿》说他名德信, 大都人, 并记录了他十三种杂剧。

从他在《破窑记》中流露的世间人休把儒相弃, 守寒窗终有峥嵘日的思想和在《丽春堂》中抒发的宦海升沉的感叹看来, 他可能是一个在仕途失意的文人。

明初贾仲名吊王实甫的〈凌波仙〉词说: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 莺花寨明风风排剑戟, 翠红乡雄赳赳施谋智。

显然他也是一个熟悉当时勾栏生活的剧作家。

王实甫的戏剧除《西厢记》外, 现在流传的还有《丽春堂》、《破窑记》两种, 以及《芙蓉亭》、《贩茶船》的各一折曲文, 成就都不很高。

《破窑记》写吕蒙正与刘月娥的爱情故事, 影响比较大。

《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 当时就深受读者欢迎。

因此, 贾仲名的〈凌波仙〉词又说他作词章, 风韵美, 士林中等辈伏低。

新杂剧, 旧传奇, 《西厢记》天下夺魁。

宋金时期, 说唱崔、张故事的作品, 有赵令寺〈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和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等。

戏曲方面有宋官本杂剧的《莺莺六么》、金院本的《红娘子》、南戏的《张珙西厢记》等。

到了元代, 这些各自在南北流行的唱本、剧本, 又重新在大都、杭州等戏剧发展的中心都市汇合, 南北戏曲得到交流。

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王实甫把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改写为戏曲, 虽故事基本相同, 题材却更集中, 反封建的思想倾向也更鲜明了;又改写了曲文, 增加了宾白, 剔除了一些不合理的情节, 艺术上也有所提高。

西厢记(完美版)ppt课件

西厢记(完美版)ppt课件


它所宣扬的反对封建 婚姻、争取爱情自由

的思想,成为后代爱 情作品的精神源泉。
它与明代的《牡丹
亭》、清代的《红楼
梦》被称为中国文学
史中三大爱情作品,
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8
高考真题再现
(2005 全国)碧云天,黄花地, 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 是离人泪!
9
三、人物简介
演讲:陈韵竹
10
崔 身份:相国小姐, 性格:深沉、含蓄
目下老夫人若不息其事,一来辱没相国家谱; 二来张生日后名重天下,施恩于人,忍令反受 其辱哉?使至官司,老夫人亦得治家不严之 罪。官司若推其详,亦知老夫人背义而忘恩, 岂得为贤哉?
41
长 亭 送 别
42
重聚
西厢记总目: 张君瑞要做东床婿 法本师住持南赡地 老夫人开宴北堂春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43
主题思想: 愿普天下 有情的都 成了眷属。
退

之 策
二.求救
小子有一故人,姓杜名确,号为白马将军,
现统十万大兵,镇守着蒲关。一封书去,此
人必来救我。(杜确:蒲关上有一故人,姓
杜名确,字君实,与小生同郡同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初为
八拜之交。后弃文就武,遂得武举状元,官
拜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蒲关)
35
老夫人变卦
[夫人云] 小姐近前拜了哥哥者! [末背云] 呀,声息不好了也! [旦云] 呀,俺娘变了卦也! [红云] 这相思又索害也。
33
您孩儿别有一计;不拣何人,建立功勋,杀 退贼军,扫荡妖氛;倒陪家门,情愿与英雄 结婚姻,成秦晋。
张君瑞退兵
[末云]即是恁的,休唬了我浑家,请入卧房 里去,俺自有退兵之策。

西厢记酬简原文

西厢记酬简原文

西厢记酬简原文
《西厢记》酬简
《西厢记》是我国古代著名杂剧作品,作者为元代戏曲家王实甫。

该剧以一段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情感冲突的处理和寓意丰富的诗词,展示了爱情至上的主题。

故事讲述了书生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

张生与莺莺一见钟情,互相爱慕。

然而,莺莺母亲坚决反对两人交往。

在这困境中,红娘作为媒人,巧妙地协助张生和莺莺完成了西厢约会,并私订终身。

张生赴京考试,高中归来后,莺莺母亲终于接受了这段姻缘,有情人终成眷属。

剧中人物个性鲜明。

张生才华横溢,对爱情痴情专一;崔莺莺美丽聪慧,坚定地追求真爱;红娘机智热心,忠诚地协助张生和莺莺;莺莺母亲固执己见,但最终接受了现实。

《西厢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王实甫的文辞优美,诗词寓意丰富,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紧凑。

这些特点使得《西厢记》成为古代戏曲的瑰宝,对后世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文学史上,《西厢记》被视为元杂剧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地位和价值。

西厢记诸宫调名词解释

西厢记诸宫调名词解释

西厢记诸宫调名词解释一、西厢记西厢记是元代戏剧家王实甫创作的一部传奇剧,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剧以明代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为基础,通过描绘梁山泊一帮好汉出生入死、义薄云天的情感世界,表现了梁山众好汉与代表封建统治者的四大犒赏官们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女主人公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二、诸宫调1. 宫调的概念宫调,又称“九宫之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中固定的乐音体系。

宫调是唐代音乐学家芮挺节所创,以九个徽位分为九个调式,一般与七个音阶相对应。

宫调是古代音乐理论的基础,为音乐演奏、作曲提供了基本的规范。

2. 诸宫调的含义诸宫调是指在西厢记这部剧中出现的多个音乐调式。

由于西厢记是一部传奇剧,舞台上频繁出现歌舞插曲,这些插曲中的乐曲便采用了多种宫调。

这些宫调根据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表演特点,选用不同的音乐调式,以增强戏剧的表现力。

三、西厢记中的各种宫调西厢记中包含了众多宫调,下面将逐一解释这些宫调的特点和作用。

1. 汉宫调汉宫调是西厢记中最常用的宫调之一,它具有激情奔放、热烈豪放的特点。

在剧情关键时刻,演员们经常使用汉宫调来表达主要人物的情感。

例如,在林黛玉与贾宝玉相遇时,他们用汉宫调来表现两人之间的火热爱情。

2. 徽宫调徽宫调是西厢记中表现唯美抒情情感的一种宫调。

徽宫调较为温柔、缠绵,用于表达角色之间的柔情蜜意。

例如,在林黛玉和贾宝玉写情书、诉衷肠时,他们演唱的歌曲常采用徽宫调。

3. 羽宫调羽宫调属于比较高亢激昂的宫调,常常用于表现英勇无畏的场景和角色。

在西厢记中,当梁山众好汉与封建统治者的四大犒赏官们进行激烈厮杀时,常常使用羽宫调来增强紧张刺激的氛围。

4. 梆宫调梆宫调是一种具有较强节奏感的宫调,常被用于表现欢快、喜悦的场景和角色。

在西厢记的喜宴场景中,演员们常常以欢快的旋律唱出梆宫调,使观众更好地感受到喜庆的氛围。

5. 宫宫调宫宫调是一种较为庄重、肃穆的宫调,常被用于表现重大场合或庄重人物的形象。

《西厢记》读后感

《西厢记》读后感

《西厢记》读后感《西厢记》是元代戏剧家王实甫创作的一部戏曲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作为一名读者,我读完这部作品后,深受其情节、人物塑造和思想内涵的影响,同时也对爱情、社会伦理以及女性地位等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首先,这部作品以浪漫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打动了我。

故事围绕着杜丽娘和张生之间的爱情展开,他们两个年轻人在社会阶级和家庭压力的限制下,坚守真爱并克服了重重困难。

他们的爱情纯洁、执着,令人动容。

而在剧中,王实甫通过杜丽娘和张生的对白和行动,传达了对真爱、自由和个人幸福的追求,引发了我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

其次,这部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鲜活生动,展现了不同性格和命运的人物。

杜丽娘是一个具有坚强意志和独立思想的女性形象,她追求爱情和自由,不愿受制于封建礼教的束缚。

张生则是一个积极进取、聪明机智的年轻人,他不畏困难,追求自己的幸福。

其他角色如柳湘莲、宋青书等也各具特色,代表了不同的性格和价值观。

这些人物形象的生动性和多样性,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人性和人物关系的复杂性。

此外,这部作品也涉及到了社会伦理和女性地位的问题。

封建社会中的礼教观念和伦理道德对于爱情的束缚和压抑是明显的。

女性在封建社会中地位低下,受制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

然而,杜丽娘作为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形象,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不愿成为嫁妆,成为了我心目中的女性典范。

这让我思考到了社会伦理、个人权利和女性地位的议题,引发了我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思考。

最后,《西厢记》通过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和思想内涵深刻的描写,给予了我许多思考和启示。

它让我对爱情、自由、社会伦理以及女性地位等话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这部作品丰富了我的阅读经验,拓宽了我的思维视野。

我相信这些思考和启示将对我的成长和未来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让我更加关注人性、社会和个人幸福的追求。

西厢记的开题报告

西厢记的开题报告

西厢记的开题报告西厢记的开题报告一、引言《西厢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戏曲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人性描写而闻名于世。

本文旨在通过对《西厢记》的研究,深入探讨其创作背景、艺术特点以及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二、创作背景《西厢记》是元代戏曲家王实甫创作的一部话本,创作于元代末年。

该剧以唐代文学家元稹的《西厢记》故事为基础,融合了宋代《莺莺传》、《狄青传》等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元代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黄金时期,王实甫在这个时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剧本,其中《西厢记》被誉为其代表作之一。

三、艺术特点《西厢记》以爱情为主题,通过描写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人性的美好与坚韧。

该剧以写实手法为基础,注重情感的真实性和细腻性。

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对白极富诗意,表达了他们深沉的爱情和对命运的抗争。

此外,剧中还融入了大量的音乐、舞蹈和戏曲表演,使得整个剧目更加生动活泼。

四、文化价值《西厢记》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首先,该剧以爱情为主题,强调了爱情的力量和人性的尊严,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剧中塑造的梁山伯、祝英台等人物形象成为了中国戏曲中的经典形象,对后世的文化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启发。

此外,该剧还融入了大量的音乐和舞蹈元素,对中国传统音乐和舞蹈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现代价值《西厢记》虽然创作于古代,但其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首先,该剧强调了爱情的力量和人性的尊严,对于当代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其次,剧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也对当代文学和戏剧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此外,该剧融入的音乐和舞蹈元素也可以为现代音乐和舞蹈艺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创意。

六、结语通过对《西厢记》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戏曲的发展历程,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灵感和启示,为现代文化艺术的创作和传承提供新的思路和动力。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读者对《西厢记》的了解和欣赏有所帮助。

《西厢记》中的儿女情长与情爱观念

《西厢记》中的儿女情长与情爱观念

西厢记中的儿女情长与情爱观念引言《西厢记》是中国元代戏剧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该剧以宫廷乱政和父母权威压制下的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为主线,深入探讨了当时社会中儿女情长和情爱观念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本文将就《西厢记》中的儿女情长与情爱观念展开详细探讨。

儿女情长在《西厢记》中,儿女情长是指青年男女对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等多重感情关系的表达和追求。

该剧通过人物形象和剧情展示了不同角色在这方面的思考与行动。

1.家庭关系:主要围绕着杜荀鹤与莺儿、张生与秋香之间的父母子女关系展开。

他们或顺从,或反抗,传递出对父母亲权威的反思与个体意识觉醒。

2.友谊:除了纯粹的恋爱关系,剧中还展示了深厚的友情。

如莺儿与秋香之间的姐妹般的情感,在互相扶持和理解中加深了两人的情感。

3.活力与开放:《西厢记》塑造了许多积极、乐观的年轻人形象,他们向往自由、追求幸福,并忠于自己的内心。

情爱观念《西厢记》对于爱情和婚姻观念有着独特而创新的表现。

1.爱情自由:剧中凸显了男女主人公对于选择爱人和结婚对象时应有的自主权。

不再接受父母对婚姻安排的一味服从,而更加注重个体真实感受和情感共鸣。

2.平等尊重:该剧呼吁男女之间应平等相待,尊重彼此意愿与个性,在夫妻关系中建立互助互补、共同成长的伴侣关系。

3.真挚情感:《西厢记》强调真挚纯粹的情感。

角色对于爱情的态度温暖浪漫,以及他们愿意为爱情付出努力和牺牲。

结论《西厢记》中的儿女情长与情爱观念,既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青年男女感情关系的严峻约束,也表达了对自主权和真挚情感的渴望。

这一题材在传统文化背景下,呈现出积极向上、打破常规的特点,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探讨《西厢记》中的儿女情长与情爱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中关于家庭、性别、爱情等方面的思考与实践。

西厢记的故事

西厢记的故事

西厢记的故事
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由元代戏剧家王实甫创作,是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传统戏剧。

故事主要讲述了女主角崔莺莺与男主角张生之间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浪漫与悲剧的情感纠葛。

在西厢记中,崔莺莺被描绘成一个聪明美丽的女子,她与张生之间的爱情故事是整个剧情的核心。

在故事中,崔莺莺与张生相识相知,他们之间的爱情经历了重重困难和考验,最终在悲剧的结局中得到了圆满。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唐朝,当时的社会风气保守,男女之间的交往受到了很多限制。

崔莺莺与张生之间的爱情故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他们的爱情充满了坎坷和波折。

崔莺莺为了与心爱的人相会,不惜冒险,甚至不惜违背礼法,这种为爱情不顾一切的情感展现了她坚强的一面。

同时,故事中还出现了一些反面人物,如张生的继母王夫人和张生的情敌马文才。

王夫人为了自己的私利,阻挠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而马文才则是崔莺莺的表兄,他也曾经对崔莺莺有所企图。

这些人物的出现为故事增添了一些戏剧性的冲突,也使得整个故事
更加生动有趣。

西厢记是一部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中国古
代社会的风土人情,也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故事中塑
造的崔莺莺和张生等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他们的一
言一行,都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情感的力量。

总的来说,西厢记是一部经典的爱情戏剧,它不仅在中国古代
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后世文学和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史作品——西厢记西厢全不合传,若王实甫所作犹存其意,至关汉卿续之则本意全失矣。

盖崔之自言曰: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也;而微之自言曰:天之尤物不妖其身,必妖其人,合二语可以蔽斯传也。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第一节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西厢记》是我国较早的一部以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剧本。

《录鬼簿》及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都记录在王实甫的剧目里;而且从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和《太和正音谱》的引文看来,文字同今本《西厢记》基本相同。

有关王实甫生平的资料很少,《录鬼簿》说他名德信,大都人,并记录了他十三种杂剧。

从他在《破窑记》中流露的世间人休把儒相弃,守寒窗终有峥嵘日的思想和在《丽春堂》中抒发的宦海升沉的感叹看来,他可能是一个在仕途失意的文人。

明初贾仲名吊王实甫的〈凌波仙〉词说: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风风排剑戟,翠红乡雄赳赳施谋智。

显然他也是一个熟悉当时勾栏生活的剧作家。

王实甫的戏剧除《西厢记》外,现在流传的还有《丽春堂》、《破窑记》两种,以及《芙蓉亭》、《贩茶船》的各一折曲文,成就都不很高。

《破窑记》写吕蒙正与刘月娥的爱情故事,影响比较大。

《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当时就深受读者欢迎。

因此,贾仲名的〈凌波仙〉词又说他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

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宋金时期,说唱崔、张故事的作品,有赵令寺〈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和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等。

戏曲方面有宋官本杂剧的《莺莺六么》、金院本的《红娘子》、南戏的《张珙西厢记》等。

到了元代,这些各自在南北流行的唱本、剧本,又重新在大都、杭州等戏剧发展的中心都市汇合,南北戏曲得到交流。

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王实甫把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改写为戏曲,虽故事基本相同,题材却更集中,反封建的思想倾向也更鲜明了;又改写了曲文,增加了宾白,剔除了一些不合理的情节,艺术上也有所提高。

《西厢记》第五本的情节在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里就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西厢记》里更明确地体现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题思想。

第五本没有前四本写得好,主要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还没有为剧中提出的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办法;当时的现实社会还没有为剧中人物的美满结局提供丰富的素材,而并非由于它们出于不同作家的手笔。

在《西厢记》的长期传刻过程中,文字上又经过后人的修改,因而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版本,即在同一个版本里,也存在一些前后不一致的地方,但不能根据这些表面现象得出第五本不是王实甫的作品的结论。

第二节西厢记的思想内容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根本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歌颂了莺莺和张生为自由结合而反对封建势力的斗争,并明确提出从今至古,自是佳人,合配才子(〈南吕宫瑶台月〉)的要求,以反对从封建家族利益出发要求门当户对的婚姻。

王实甫《西厢记》更以同情封建叛逆者的态度,写崔、张的爱情多次遭到老夫人的阻挠和破坏,从而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自由幸福的摧残,并通过他们的美满结合,歌颂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要求以及他们的斗争和胜利。

虽然爱情故事的主人公莺莺与张生是出身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对佳人才子,但在故事的长期流传过程中,人民突出了他们的热情、勇敢等等新的品格,并在他们的美满结合中寄托了自己的希望。

王实甫的《西厢记》正是充分体现了这种思想感情和愿望,使它成为数百年来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幸福的赞歌。

崔莺莺是个深沉、幽静的少女,她有着美丽的容貌,又咸黹女工、诗词书算无所不能,却被深深地闭锁在寂寞的闺中,并由于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终身早就许给了花花公子郑恒。

她无法驱遣自己青春的苦闷,因此在遇到青年书生张珙时,就一见锺情。

到隔墙酬韵和佛寺闹斋之后,她对张生的感情更深了一层。

随着她身上爱情萌芽的滋长,她越来越不满于老夫人的约束,并迁怒于红娘的跟随,她说:俺娘也没意思,这些时直恁般提防着人;小梅香伏侍的勤,老夫人拘系的紧,则怕俺女孩儿折了气分。

在孙飞虎兵围普救寺、张生下书、老夫人许婚之后,莺莺满心欢喜,以为幸福在望;哪知老夫人食言,一场喜事化成无穷苦恼,从而激起了她对老夫人更大的反感,也提高了她对那口不应心的狠毒娘的认识:俺娘呵,将颤巍巍双头花蕊搓,香馥馥同心缕带割,长搀搀连理琼枝挫。

白头娘不负荷,青春女成担搁,将俺那锦片也似前程蹬脱。

俺娘把甜句儿落空了他,虚名儿误赚了我。

第二本第四折〈离亭宴带歇指煞〉在老夫人赖婚之后,莺莺一方面由于老夫人拆散他们的姻缘而开始了内心的反抗,一方面又怕老夫人的威严而不敢行动。

作者细致地描绘了她的心理矛盾。

她请求红娘为她去张生那里问病,但当她看到张生的回信时,又忽地向红娘发起脾气来:小贱人,这东西那里将来的?我是相国的小姐,谁敢将过简帖来戏弄我?我几曾惯看这等东西?告过夫人,打下你个小贱人下截来!她要红娘带信,口说是叫张生下次休是这般,但寄去的却是约张生月夜私会的诗简。

当张生应约而来时,她又翻脸不认帐,把张生教训了一顿。

经过几次波折之后,她终于与张生私下成亲。

莺莺是个相国小姐,她的家庭教育和贵族身分,使她在热烈追求爱情幸福的时候,不能不产生一些怀疑与顾虑,从而不断加深了她内心的矛盾和精神的苦闷。

同时由于封建家庭防范的严密,一个少女在封建社会轻易向人表示爱情时所可能遇到的风险,使她不能不采取隐蔽曲折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作者通过一连串的戏剧冲突,既善意地嘲笑她与封建礼教斗争中所流露的弱点,同时细致地描绘了她性格里深沉、谨慎的一面,显示了作者对生活观察的细致、深刻,体现了他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所达到的高度。

剧中男主人公张生,在作品里实际是以一个穷书生的身分出现。

作者洗刷了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里过多的轻狂、庸俗的表现,突出了他对爱情的执着和专一。

他一见莺莺便深深地爱上了她,并通过联吟、请兵、琴挑等多种方式的真诚努力以获得莺莺的爱情。

他为了莺莺而宁愿抛弃功名、废寝忘餐,甚至身染沉疴,对莺莺的爱情一直没有改变。

作为一个书生,作者也写出了他在斗争中软弱的一面。

老夫人赖婚之后,他竟要解下腰间之带,寻个自尽;莺莺赖简之后,他也说:此一念小生再不敢举眼见休也。

但作者更主要的是突出了他对爱情的大胆追求,让他和莺莺在红娘的帮助下取得了爱情的胜利。

另外,张生身上某些近于轻狂的表现,是为了迎合小市民的低级趣味而加以渲染的,并不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主要倾向。

红娘是剧中另一主要人物。

她是崔家的婢女,有着一种受压迫受奴役者的是非标准和从这种是非标准出发的正义感。

她性格爽朗、乐观、聪明而勇敢,而熟悉这封建家庭内各个人物的性格和弱点,因此不论和莺莺的冲突,或和老夫人、郑恒的斗争,都显得特别机警和老练。

她是帮助崔、张克服自身弱点和对老夫人的斗争取得胜利的关键人物,是作品里对封建礼教最具有冲击力量的光辉形象。

红娘最初对崔张的结合并不想有什么帮助。

张生第一次遇见她并作一番自我介绍时,她以得问的问,不得问的休胡说抢白了他。

对于崔张的隔墙酬韵,红娘的态度也是比较冷淡的。

但在逐渐看到崔张间的真挚爱情和老夫人的背信弃义之后,便由对崔张的同情进而积极帮助他们的斗争,为他们出谋划策、递简传书,并率直而善意地嘲讽他们的弱点,促进他们的结合。

她常常不满张生的书呆子气,俏皮地说他是傻角,是文魔秀士,风欠酸丁,有时酸溜溜螫得人牙疼。

在莺莺赖简之后,张生不知所措,红娘就责备他没人处则会闲磕牙,在《拷红》一折里(注:明清人依照传奇的体裁,替《西厢记》每一折都安了个题目。

《拷红》是第四本第二折的题目。

),还说他是个银样鼠枪头。

对莺莺也是这样。

莺莺看到红娘带来的张生的简帖,假意发怒,红娘立即指责她不肯搜自己狂为,则待要觅别人破绽,并进一步揭露她内心的秘密:对人前巧语花言,没人处便想张生,背地里愁眉泪眼。

红娘对她的批评是如此尖锐:把似你休倚着拢门儿待月,依着韵脚儿联诗,侧着耳朵儿听琴。

(白)见了他撇假偌多话:张生!我与你兄妹之礼,甚么勾当!(唱)怒时节把一个书生来迭歆。

欢时节(白)红娘,好姐姐,去望他一遭!将一个侍妾来逼临。

第三本第四折〈紫花儿序〉在老夫人发觉莺莺与张生的私情之后,莺莺与张生惊慌失措,她从容镇静,勇敢地在老夫人面前为他们辩理:信者之根本,当日军围普救,夫人所许退军者,以女妻之。

张生非慕小姐颜色,岂肯区区建退军之策?兵退身安,夫人悔却前言,岂得不为失信乎?目下老夫人若不息其事,一来辱没相国家谱,使至官司,夫人亦得治家不严之罪。

官司若推其详,亦知老夫人背义而忘恩,岂得为贤哉?第四本第二折她巧妙地应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搬出老夫人百般回护的家谱进行反击,说得老夫人无言可对,不得不应允了崔张的婚事。

《拷红》一折实际上成了红娘对老夫人的审问和指责,集中地体现了正义对虚伪、爱情对礼教的胜利。

红娘是出于对受封建势力迫害者的同情来为崔张奔走出力的。

张生曾许她以金帛拜谢,她立即生气地责备了他,这就突出了她热心为人的高贵品质。

作者把这种品质集中体现在一个婢女身上,为崔张故事增添了新的民主思想内容。

老夫人是莺莺、张生、红娘等人物斗争的主要对象,代表剧中主要矛盾的一个方面封建礼教势力。

她是治家严肃的相国夫人,一心守着相国家谱。

当孙飞虎兵围普救寺,莺莺有被贼汉抢走的危险时,她曾将莺莺许嫁与任何能够退兵解围的人。

但在张生献策、兵退身安之后,便马上变卦,著莺莺对张生以兄妹之礼相见,并打算以金帛来打发张生,坚持她不招白衣秀士的家谱,充分表现了她的阴险和狡猾。

老夫人表现上是爱女儿的,但她爱的具体内容就是严厉的管教与防范,实际上爱的是相国家谱。

因为她家无犯法之男,再婚之女,怕辱没了家谱,才舍不得将莺莺献与贼汉。

一当莺莺违背相国夫人的道路而追求真正的幸福时,却硬要拆散他们的姻缘。

她好象处处为莺莺着想,却处处给莺莺带来痛苦,这更显示了封建礼教残酷的本质,同时也塑造了以慈母面目出现的封建家长的典型。

作品中的惠明送书,表现了一个火头僧人的豪侠性格,讽刺了僧侣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在基本主题之外反映了更广泛的社会生活,同时塑造了一个佛门叛逆者的形象。

作者在张生、莺莺、红娘对老夫人的斗争取得胜利之后,让张生听老夫人安排上京应试,并一举及第,回来与莺莺团圆,一方面表达了作者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有它的积极意义,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封建势力的让步。

第三节西厢记的艺术成就和影响《西厢记》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使它成为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为明清以来的戏剧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西厢记》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是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完成了莺莺、张生、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

崔张故事里的人物虽不多,但揭示的比较深刻。

不仅在老夫人与莺莺、张生、红娘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矛盾,而且由于阶级地位、社会环境、生活经历的不同,莺莺、张生、红娘之间也不时引起误会性的冲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