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瓷”现象的法律分析
职场“碰瓷”的法律问题分析——以《劳动法合同法》第八十二条为视角
支 付 工 资 而要 求 解 除 双 方 劳 动 关 系 ,亦 未 能 证 明 其 在 违 背 真 实 意 思 表 示 的 情 况 下 被 迫 解 除 双 方 劳 动 关 系 ,故 本 案属
于 申 请 人 主 动 提 出解 除 双 方 劳 动 关 系的 情 形 , 该 情 形 不符
日起 超过 一 个月 不满 一 年未 与 劳动 者 汀立 书 面 劳动 合 同
月 5日被 迫解除 与吴 某的劳动 关 系。此后 ,吴 某申请仲裁 ,
向 仲 裁 机 构 请 求 裁 决 公 司向 其 支付 2 0 1 2年 9月 2 0 日至
2 0 1 2年 1 1月 5日 未 签 劳 动 合 同期 间 的 二 倍 工 资 差 额 人 民 币1 0 1 3 7 元 及 解 除 劳 动 关 系的 经 济 补 偿 金 3 0 0 0 元等 。
的, 应 当 向劳 动者 每 月支 付 二 : 倍的J 二 资” 。关 于 木条 规定
目前 争 议较 大 的 问题 是 : 未 签订 劳 动合 的 倍 工 资责 任 是依据 主观方面 来判断 , 还 是依据客 观结果 来判断 ? 第 一 种 观点 认 为 , 依 据 客 观 结 果 来 判 断 ■倍 工 资 责 任 ,即无论 因为何 种原 因 , 只要 形成 未在 一个月 内签 订书
仲 裁 机 构 受 理 后 认 为 ,吴 某 入 职 公 司工 作 后 ,双 方 建 立 了 事 实 意 义上 的 劳 动 关 系 , 双 方权 益 应 受 法 律 保 护 。 公 司 应 当在 吴 某 入 职 后 依 法 及 时 与 其 签 订 劳 动 合 同 而 未 签 订, 且 公 司 未 能 提 供 相 关 证 据 证 明 自 己明 确 要 求 过 吴 某提 交 相 关 材 料 以 签 订 劳 动 合 同 。因 此 ,依 据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劳 动 合 同 法 》第 八 十 二 条 的规 定 ,裁 决 公 司应 支 付 吴 某
打击碰瓷方案
打击碰瓷方案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律的完善,碰瓷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逐渐增多。
碰瓷行为指的是一些人故意制造事故,然后假意受伤以谋取不当利益。
这种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被碰者的权益,也给社会治安和道德风气带来了不良影响。
为了打击碰瓷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制定有效的打击碰瓷方案势在必行。
1. 加强立法和法律执行力度要解决碰瓷问题,首先需要加强相关法律立法和法律执行力度。
应当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明确碰瓷行为的定义和处罚标准,并适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法律应该对于碰瓷行为实施严厉的惩罚力度,以起到威慑效果。
另外,相关执法机构需要增加力度,加强对碰瓷行为的监督和打击,确保法律的执行。
2. 宣传教育加强针对广大市民,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碰瓷行为的认识和警惕性。
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宣传媒体,向公众普及碰瓷行为的危害性和违法性,使人们能够达到心知肚明的程度。
同时,还可以通过教育活动和讲座,邀请相关法律专家和警察进行解析,提醒市民如何防范和及时举报碰瓷行为,以共同努力净化社会环境。
3. 增强监控设施和科技手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公共场所和交通重要节点的监控设施建设。
例如,安装摄像头,提高监控覆盖率,便于监管部门及时发现和查处碰瓷行为。
此外,可以运用技术,通过图像识别和视频分析等方式,自动识别碰瓷行为。
这些科技手段可以大大提高碰瓷行为的侦查和打击效果,有效减少碰瓷事件的发生。
4. 建立信用体系建立一套完善的碰瓷行为信用体系,对参与碰瓷行为的人进行记录和公示。
通过建立信用档案,将碰瓷者的不良行为记录下来,对其进行惩罚和限制。
同时,对于屡次碰瓷者可以适当增加惩罚力度,严重者可以限制其出行和职业发展。
这样的信用体系能够有效打击碰瓷行为,提高社会公德意识。
5. 加强执法团队和效率执法团队应该加强协同与配合,提高执法效率。
相关部门可以成立专门的反碰瓷行动队伍,集中力量对碰瓷行为进行监督和打击。
同时,加大对执法团队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法律水平和执行能力。
浅析交通事故“碰瓷”现象
浅析交通事故“碰瓷”现象所谓“碰瓷”,是古玩业的一句行话。
据说“碰瓷”一词是清朝末年八旗子弟发明的,当年这些没落的八旗子弟平日了手捧一件“名贵”的瓷器(当然是赝品)行走于闹事街巷,然后瞅准机会故意让行驶的马车不小心“碰”他一下,手中的瓷器随即顺势落地摔碎,而后这些市井无赖之徒就“义正词严”地缠住车主并要按名贵瓷器的价格给予赔偿。
现今,在交通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碰瓷”这种作案手法早已超出了古玩业的范畴,成为了某些犯罪分子人为、故意地制造交通事故,已要求对方赔偿的形式诈骗钱财。
目前,日益猖獗的“碰瓷”行为,已成为一大社会公害。
笔者结合基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实际,谈谈“碰瓷”违法在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中如何识别、应对以及预防对策思考。
一、“碰瓷”行为的主要特点及表现形式:1、被“碰瓷”的对象主要是交通违法者。
有些驾驶员违章驾驶,本身就触犯了交通法规,遭遇“碰瓷”时,违章者明知自己本身“有问题”,当然底气不足,不愿意报警,怕被交警处理,只得私了。
在此情况下,明知是“碰瓷”,也不得不自认倒霉付钱赔偿。
“碰瓷党”就是这样利用当事人不敢报警、不想报警等心理, 从中牟取“不义之财”。
比如自从酒驾入刑新规实施后,酒驾事例在新的交通法规压力下走下坡趋势,但仍有少数抱有侥幸心理的司机不当回事,而酒驾者极易成为“碰瓷党”的青睐对象。
酒驾后被“碰瓷”,酒驾者害怕受刑事处罚,相较之下只能选择花钱消灾,任由“碰瓷党”勒索。
这也给我公安交警部门提出了一个新警情,在严格查处酒驾的同时,也要严厉打击“挟酒驾行敲诈”的犯罪活动,不要让正义的查处酒驾行为成为犯罪分子罪恶的生财之道。
2、“碰瓷党”地点多数会选择在交叉路口、十字路口、转弯较多的路段,及单行道、还有城郊等交通相对混乱的地方以及无交警值勤的路段。
这些路段行人、车辆较多、车辆行驶速度容易降下来的地方,而且有些司机驾车行驶至以上交通复杂、混乱的路段时精力不集中,容易发生交通违法行为,或者是正在实施交通违法行为的时候(单行道逆行、不按规定车道通行、随意变道、违章掉头等),“碰瓷党”往往会守候在易发交通违法路段,一旦看到有交通违法车辆驶来,便驾车故意与对方相撞,然后讹诈驾车违法司机。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对“驾车碰瓷”的规制路径
Vol.38 No.1Feb.2021第38卷 第1期2021年2月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探出律研老探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对 丸驾车碰洗" 的规制路悝张进1,张禹2(1.郑州大学法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2.云南大学法学院,云南昆明650504)摘 要:“驾车碰瓷”行为系两行为之结合,制造交通事故的行为系手段行为,后续的索要赔偿款项 乃目的行为。
“驾车碰瓷”的手段行为即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的行为可能会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关于依法办理“碰瓷”违法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对“驾车碰瓷”行为按照交通肇事罪处理,对认定该行 为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不存在理论障碍,两罪存在着竞合关系。
“公共安全”中的“公共”为不 特定或多数人;“危险方法”须具有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行为的相当性,存在具体危险。
关键词:驾车碰瓷;危险方法;公共安全;交通肇事罪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891 (2021 ) 01-0066-06碰瓷,原属北就言,泛指一鎌机取巧、敲诈 勒索的行为,卿古玩行业个别不法之徒在摊虹摆 卖古董时,常常别有用心地把易碎裂的瓷器往路中央摆放,专等路人不小心碰坏,他们便可以借机讹诈。
久而久之,人们就称这种行为为“碰瓷” o [1]118-119晚 近以来,“碰瓷”屡见不鲜,严重危害到了社会治安, 侵犯了社会群众的财产安全,其作案手法又经常易 升级为强制手段的抢夺、抢劫行为,造成恶性事件。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近几年来,“驾车碰瓷” 也成为”碰瓷”中常见的一种,且其行为较为恶劣。
该现象频发不止,作案手法通常为诈骗、敲诈勒索,且容易升级为抢夺、抢劫行为,造成恶性犯罪事件。
“驾车碰瓷”行为具有危害道路交通安全与公共 安全之虞,危及刑法所保护之法益,危害性较大, 故本文主要对“碰瓷”行为中的“驾车碰瓷”进行探讨。
一、问题之提出依2020年10月14日发布的《关于依法办理“碰瓷”违法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碰瓷”是指行为人通过故意制 造或者编造其被害假象,采取诈骗、敲诈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财物的行为。
两高一部联合印发关于依法办理“碰瓷”违法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
两高一部联合印发关于依法办理“碰瓷”违法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近年来,“碰瓷”现象时有发生,性质恶劣、手法隐蔽多样,既严重危害公民人身、财产安全,也扰乱社会秩序。
为此,公检法机关将“碰瓷”违法犯罪作为打击重点之一。
但在案件办理时,需要更为明确的规范性文件加以指导。
10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依法办理“碰瓷”违法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惩治“碰瓷”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适用,公检法部门间的分工配合,以及定罪量刑等问题,突出了针对性和操作性,体现了公检法机关对“碰瓷”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厉惩治、绝不姑息的决心和态度。
据公安部法制局局长孙茂利介绍,《指导意见》主要规定了“碰瓷”行为的定性处理、公检法办案部门分工配合、加强宣传教育等内容。
主要包括:一是规定了对“碰瓷”违法犯罪活动的定性处理。
《指导意见》在对以往办案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既规定了通过“碰瓷”实施诈骗、敲诈勒索等常见犯罪行为的定性处理,又明确了实施“碰瓷”所衍生犯罪行为的定性处理。
包括在实施“碰瓷”行为时,实施的抢劫、抢夺、盗窃、故意毁坏财物、非法拘禁、非法搜查等行为的定性处罚。
同时,还对“碰瓷”行为侵犯他人人身安全等情形明确了法律定性。
如实施“碰瓷”故意或过失造成他人伤亡的,应分别视情以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重伤罪定罪处罚。
二是对公检法机关办理此类案件提出明确工作要求。
要求公检法机关严格履职,依法及时开展对此类案件的现场处置、侦查取证,起诉、审判工作,理顺了案件办理流程。
另外,《指导意见》还要求公检法机关加强协作配合,共同解决案件定性、管辖、证据标准等问题,确保案件证据确凿、定性准确、量刑适当,依法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三是严格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明确要求公检法机关在办案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主观恶性大小、行为的手段、方式、危害后果以及在案件中所起作用等因素,切实做到区别对待,依法给予从严或者从宽处罚。
车辆碰瓷诈骗案例
车辆碰瓷诈骗案例一、案例背景介绍近年来,车辆碰瓷诈骗案件频发,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这类案件通常是由一方故意制造车祸,然后向对方索要高额赔偿费用。
该类案件的受害者大多为普通民众,而且往往因为缺乏法律知识和经验而被骗得血本无归。
二、案例分析1. 案例发生地点和时间2019年11月,在南京市江宁区某路段发生了一起车辆碰瓷诈骗案件。
当时,被害人小王开着自己的私家车行驶在路上,突然有一辆轿车从侧面撞上了他的车。
2. 碰瓷过程撞车后,对方司机立即下车表示道歉,并称自己是外地人,怕事情闹大不敢报警。
他还指出自己没有保险,并提出私下解决问题的建议。
小王当时并没有察觉到对方司机的诈骗意图,因此同意了对方的提议。
3. 双方达成协议在双方商量之后,对方司机提出赔偿2万元,小王当时并没有多想就同意了。
对方还让小王先将车开到一旁,然后自己去取现金。
等对方回来时,他却拿出了一张伪造的保险单,并称自己已经向保险公司报案了。
4. 小王报警小王当时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于是立即报警。
警方经过调查后发现,对方司机并没有报案,他所提供的保险单也是伪造的。
最终,对方司机被判处有期徒刑。
三、案例启示1. 增强法律意识在遭遇车辆碰瓷诈骗时,受害人应该及时报警,并积极配合警方调查。
此外,在平常生活中也要增强法律意识,学会如何防范和应对各种欺诈行为。
2. 注意交通安全遇到交通事故时,双方应该先确保自身安全,并及时联系交通警察处理。
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的说辞和承诺,在与对方协商解决问题时要保持冷静和理智。
3. 提高风险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风险意识,避免轻信陌生人的建议和承诺。
同时,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避免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
四、总结车辆碰瓷诈骗案件给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危害,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
只有在广大民众共同努力下,才能够有效地打击和预防这类犯罪行为的发生。
碰瓷现象的看法
碰瓷现象的看法
碰瓷现象是指有些人故意制造事故或者虚假情况,以便能够通过索赔或者获得赔偿等方式获取不合理的利益。
对于这种行为,我认为有以下几点看法:
首先,碰瓷现象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这些人以欺诈的手段获取利益,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观。
这种行为无疑加剧了社会的不信任感,破坏了正常的人际关系。
其次,碰瓷现象严重影响社会秩序。
为了避免被碰瓷,许多人开始为自己的行为贴上“小心翼翼”的标签,不敢展现真实的情感和行动。
这种恶性循环不仅让人们失去安全感,还使得社会关系变得日益紧张和脆弱。
最后,对于碰瓷行为的打击力度应加大。
政府应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从法律层面上严厉打击碰瓷者。
同时,媒体也应加大对碰瓷现象的曝光力度,增加公众的认知,促使更多人能够正确认识到这种行为的危害性。
总之,碰瓷现象是一种不良行为,不仅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也损害了人们的安全感和社会秩序。
只有共同努力,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意识培养,才能有效抑制并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
交通碰瓷立案标准
交通碰瓷立案标准
交通碰瓷立案标准是指在道路交通过程中,两车辆发生碰撞,经查实属于交通事故,需要立案的标准。
一般来说,如果发生的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车辆毁损,一定要立案。
当双方当事人均没有伤亡或者车辆毁损时,也有可能需要立案,这时需要根据以下几点来判断:
事故责任是否明确。
如果发生碰撞时,双方当事人无法确定对方的责任,或者双方都承担责任,则需要立案。
是否存在纠纷。
如果双方当事人没有经过协商,就维权行为,或者发生碰撞后,双方当事人存在纠纷,则也需要立案。
是否有严重后果。
如果发生碰撞后,双方当事人没有损失,但是却造成了社会安全秩序的严重破坏,则也需要立案。
交通碰瓷立案标准涉及到事故责任明确、存在纠纷、造成严重后果等几个方面,在发生碰撞时,当事人要根据上述标准判断是否需要立案。
只有当发生的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车辆毁损时,或者上述标准判断需要立案时,才需要立案。
关于碰瓷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碰瓷事件在我国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案例以一起碰瓷案件为例,旨在分析碰瓷行为在法律上的定性、法律责任以及预防措施。
(一)案件事实2020年6月,某地发生了一起碰瓷案件。
受害人王某驾驶一辆小型轿车在道路上行驶,突然,一辆电动自行车从侧面冲出,与王某的轿车发生碰撞。
事故发生后,电动自行车驾驶员李某倒地不起,王某立即停车查看情况。
李某却突然起身,指责王某故意撞人,并要求赔偿。
随后,李某以身体受伤为由,拨打报警电话,并找来亲朋好友,围堵王某的车辆,要求赔偿。
在警方赶到现场后,李某依然不依不饶,声称自己受伤严重,要求王某赔偿医药费、误工费等费用。
(二)案件争议本案中,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碰瓷?如果构成,李某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二、法律分析(一)碰瓷行为的法律定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一)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二)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行政处罚的。
”本案中,李某故意制造事故,以损害他人利益为目的,其行为符合上述法律规定,应认定为碰瓷行为。
(二)碰瓷行为的法律责任1. 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因故意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中,李某故意制造事故,给王某造成损害,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包括赔偿王某的车辆维修费、误工费等。
2. 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李某的行为应受到治安管理处罚,包括拘留和罚款。
3. 刑事责任虽然本案中李某的行为尚未构成犯罪,但如果其行为情节严重,如多次碰瓷、数额巨大等,可能涉嫌诈骗罪,应承担刑事责任。
碰瓷 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据说,“碰瓷”是清朝末年的一些没落的八旗子弟“发明”的。
这些人平日里手捧一件“名贵”的瓷器(当然是赝品),行走于闹市街巷。
然后瞅准机会,故意让行驶的马车不小心“碰”他一下,他手中的瓷器随即落地摔碎,于是瓷器的主人就“义正词严”地缠住车主按名贵瓷器的价格给予赔偿。
久而久之,人们就称这种行为为“碰瓷”。
“碰瓷”现象伴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化。
尤其是进入到21世纪以来,其中使用得较多的应当算是“拾金平分”。
此外还有:你轧我脚了、你剐了我的车、你把我撞倒了、你碰掉了我的耳挖勺等。
现代的“碰瓷”已呈现团伙作案的趋势,在一些大城市,叫“职业碰瓷党”。
而作案工具已经发生了改变,由破瓷碗改成了平光眼镜、假手表、破旧CD机、手机以及废旧的手提电脑等物,而且性质更加恶劣,多为团伙作案,如敲诈不成,马上会对事主进行殴打并转化成抢劫、抢夺,严重地威胁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不久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依法办理“碰瓷”违法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首次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对“碰瓷”行为做出准确界定。
这份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惩治“碰瓷”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适用、公检法部门间的分工配合以及定罪量刑等问题,突出了针对性和操作性,向全社会传递出公检法机关对“碰瓷”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厉惩治的决心。
近年来,“碰瓷”违法犯罪案件频发,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实践中,“碰瓷”的手段千奇百怪:有的是故意“设局”下套,制造或者捏造他人对其人身、财产造成损害;有的则是通过自伤、造成同伙受伤或者利用自身原有损伤,反咬一口诬告说是被害人所致;还有的不法分子在“碰瓷”行为被识破后,竟然直接对被害人实施抢劫、抢夺……这些违法犯罪行为采取诈骗、敲诈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财物,既严重危害公民人身、财产安全,也扰乱社会秩序。
法治昭彰,决不能姑息“碰瓷”违法犯罪行为。
杜绝“碰瓷”,在司法上必须一把尺子量到底、实践中,“碰瓷”手法多样,涉及刑法中的多个罪名,在一些案件的定性处理上,各地对法律的理解不同,容易造成分歧。
基层反映:“劳动碰瓷”现象有待加强关注
基层反映:“劳动碰瓷”现象有待加强关注
导致该现象的出现有以下几种原因:
1、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相继在我国颁布实施,其立法初衷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
利益,但同时出现了对企业的保护十分不足,某些人利用了法律的
漏洞,故意制造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从而骗取赔偿,导致了
“劳动碰瓷”的出现。
如嘉兴某公司从2015年6月至今9个月就遭
遇7场劳动官司,其中以“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为由诉讼的占了
5起。
3、“经济补偿”的诱惑。
法院在审理上述案件时,即便明知道
涉嫌“碰瓷”,只要劳动者的证据完整合法,企业又拿不出有力证
据加以推翻,基本会支持前者“诉请”,数据显示从劳动争议仲裁
结案情况看,嘉兴市劳动者胜诉或部分胜诉率达86.3%,而“碰瓷者”的胜诉率几乎达到100%。
某些人“充分”利用了《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短时间内频繁更换工作地点,并在法律规定时间内故
意不签合同,伺机向用人单位寻求双倍工资。
因此,基层建议:1、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部门,应该根据“劳
动碰瓷”现象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用法律法规来打击制止“劳动
碰瓷”现象。
2、企业应当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
律法规进行人事管理,提高人事管理方面的成本投入,杜绝“劳动
碰瓷”现象。
3、法律宣传部门应当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努力
提高群众法律意识,正确运用法律知识维权。
从法律角度剖析“碰瓷”现象
从法律角度剖析“碰瓷”现象作者:王静丽来源:《今日湖北·中旬刊》2015年第05期摘要“碰瓷”这个词语由来已久,它包含了很多意义,在生活之中我们难免也会碰到许多“碰瓷”的人。
尤其是最近几年以来,“碰瓷”的人越来越多,很多时候人们对他们这种行为会感觉无所适从。
那么本文就来谈谈“碰瓷”现象,并通过法律分析“碰瓷”现象使人们对此类现象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碰瓷道德法律分析对策“碰瓷”行为是指价值观扭曲的社会人士,希望能够借助一些诈骗手段一夜暴富,这种不劳而获的心理支配着他们的行为。
而许多的受骗者都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维权意识差等问题,对于这种“碰瓷”的人往往无所适从,因此导致自己的财物损失。
许多“碰瓷”行为都属于不道德的行为,更甚者会触犯法律。
那么我们应该从法律分析的角度来认识一下“碰瓷”现象,让我们在面对“碰瓷”行为的时候能够及时保护自己的财物不受损失。
一、“碰瓷”案件的特点“碰瓷”现象由来已久,而且那些所谓"专业碰瓷"的人也是越来越多,毋庸置疑“碰瓷”的方式也是千奇百怪,多种多样。
“碰瓷”大多是团伙作案,多数是针对交通违法者,他们会在十字路口、交叉路、转弯多的公路上寻找"猎物",在这些难走的路上,交通事故发生的比价多,在一些司机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他们就会突然冒出,造成交通事故的假象,然后向司机进行索赔、敲诈,这些“碰瓷”的多少会对法律有研究,所以会钻法律的空子,伪造一些证物等等,而且他们在敲诈时多要求要现金,寻求私下的解决方法,也利用了一些司机希望大事化小的心理,最后完成作案。
二、“碰瓷”现象的法律定性“碰瓷”是一种古老的诈骗术,是古代卖瓷器的人常把容易碎的瓷器放在路的中间,等不留心的路人不小心碰碎之后进行敲诈。
在当代“碰瓷”现象也屡见不鲜,但是每一个案件的类型并不完全相同,诈骗的手段也不一样,那么对于“碰瓷”我们如何进行法律定性呢?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劳动碰瓷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采取“碰瓷”手段,企图在劳动纠纷中获取赔偿。
本文将探讨劳动碰瓷的法律后果,旨在提高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维护劳动市场的公平正义。
二、劳动碰瓷的定义劳动碰瓷,是指劳动者或其代理人,在劳动纠纷中故意夸大事实、捏造证据,以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这种行为严重扰乱了劳动市场的秩序,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三、劳动碰瓷的法律后果1.民事责任(1)赔偿损失:劳动者在劳动碰瓷过程中,如果给用人单位造成了经济损失,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2)返还非法所得:劳动者在劳动碰瓷过程中,如果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了赔偿金,应当将非法所得返还给用人单位。
2.行政责任(1)罚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劳动碰瓷行为属于违法行为,有关部门可以对当事人进行罚款。
(2)吊销营业执照:对于情节严重的劳动碰瓷行为,有关部门可以吊销用人单位的营业执照。
3.刑事责任(1)虚假诉讼罪:劳动者在劳动碰瓷过程中,如果捏造证据、虚构事实,涉嫌虚假诉讼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敲诈勒索罪:劳动者在劳动碰瓷过程中,如果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敲诈勒索用人单位,涉嫌敲诈勒索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劳动者如何防范劳动碰瓷1.提高法律意识:劳动者应当了解劳动法律法规,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避免因不了解法律而遭受损失。
2.理性维权:劳动者在遇到劳动纠纷时,应当通过合法途径维权,如申请劳动仲裁、提起诉讼等。
3.收集证据:劳动者在维权过程中,应当注意收集证据,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
4.寻求法律援助:劳动者在遇到复杂劳动纠纷时,可以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五、用人单位如何防范劳动碰瓷1.加强内部管理:用人单位应当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劳动用工行为,确保劳动关系的合法性。
2.提高员工素质:用人单位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防止员工参与劳动碰瓷行为。
碰瓷相关术语
碰瓷相关术语摘要:1.碰瓷定义2.碰瓷术语3.碰瓷案例分析4.如何避免碰瓷正文:碰瓷,是指故意制造或诱导交通事故,以达到敲诈勒索保险公司或对方赔偿的目的。
这种现象在我国屡见不鲜,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碰瓷相关术语,本文将详细解析碰瓷的定义、术语、案例分析以及如何避免碰瓷。
一、碰瓷定义碰瓷,又称“做局”、“摆擂”,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
碰瓷者通常会选择在交通状况复杂的路口、停车场等地点,利用受害者疏于观察或操作失误的时机,故意制造或诱导交通事故。
事后,碰瓷者会以受害者全责或主责为由,向受害者索要高额赔偿。
二、碰瓷术语1.搬车:指碰瓷者驾驶车辆故意撞击受害者车辆,造成事故。
2.倒地:指碰瓷者在事故中故意摔倒,以制造受害者全责的假象。
3.夹口:碰瓷者利用受害者变道、超车等操作失误,故意制造事故。
4.钓鱼:碰瓷者在受害者停车时,故意撞向受害者车辆,制造事故。
三、碰瓷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典型的碰瓷案例:某日,张先生驾驶车辆行驶在一条较窄的道路上,突然前方的一辆自行车倒地。
张先生下车查看,发现自行车车主受伤严重。
此时,碰瓷者李某出现,指责张先生驾驶不当,导致自行车车主受伤,要求张先生赔偿。
张先生由于担心被敲诈,便给了碰瓷者一定的现金。
事后,经过警方调查,发现这是一起典型的碰瓷案件。
四、如何避免碰瓷1.保持警惕:遇到交通事故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切勿慌张。
遇到碰瓷嫌疑时,及时报警并拍照取证。
2.安全驾驶: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观察路况,避免给碰瓷者可乘之机。
3.购买保险:为车辆购买全险,确保在遇到碰瓷时,可以得到保险公司的协助。
4.安装行车记录仪:行车记录仪可以记录行车过程中的影像资料,有助于证明自身清白。
总之,碰瓷是一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我们应当保持警惕,安全驾驶,避免成为碰瓷者的受害者。
交通碰瓷立案标准
交通碰瓷立案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行政法规,交通碰瓷可以立案如下标准:
1. 当事人驾驶机动车造成重大伤亡及财产损失;
2. 当事人在碰撞中明确不同意进行赔偿行为;
3.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在碰撞中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已不可或续;
4. 根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结果认定书,当事人是交通事故的实际责任;
5. 根据碰撞的实际情况,无法明确实施违法行为的一方;
6. 交通事故损失由当事人造成,但无法明确责任方;
7. 受害人因涉嫌交通碰瓷,遭受特别严重损失。
治理“劳动碰瓷”_要从劳资双方入手
职工法律天地2023年第10期一名劳动者先后入职7家奶茶店,上班没几天就提出离职,其中一次只工作了3天就以工伤为由提出16万元索赔。
案件进入法院后,法官通过查询关联案件发现,张某与多家用人单位均发生劳动争议,除主动报警、申请劳动仲裁外,还提起一审诉讼案件7件,上诉、再审案件4件,张某在诉讼中索赔项目多、金额大。
“7家用人单位之间没有任何关联,但是在案件的抗辩中都提到一个问题,张某存在劳动‘碰瓷’嫌疑,并提供了线索。
”该案承办法官介绍。
近年来,少数劳动者专门利用用人单位法律意识淡薄、用工不规范的管理漏洞,故意制造劳动争议,俗称“劳动碰瓷”。
有人在网上搜索“劳动碰瓷”等关键词,随即自动链接出“职场碰瓷的界定标准”“职场碰瓷骗取双倍工资”“职场碰瓷劳动法看法”“劳动碰瓷是否构成犯罪”等词条,同时显示出不少案例。
每当出现此类案件,判决结果大相径庭,有的“碰瓷人”一年告倒多名东家,仲裁胜诉率接近100%;有的则被定性为恶意诉讼,“赔了夫人又折兵”。
有人认为,“劳动碰瓷”的出现,有两种原因。
一是司法惩戒功能薄弱、违法成本低所致———法院在发现劳动者有恶意诉讼行为时,惩处手段非常有限。
二是利益驱使所致,为牟取个人利益而弄虚作假、铤而走险。
这些观点没有错。
对“劳动碰瓷”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是必要的。
因为“劳动碰瓷”现象增多,会破坏劳资信任基础,扰乱劳资和谐,侵害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会影响甚至阻碍企业正常发展。
此外,“劳动碰瓷”行为还会浪费宝贵的劳动维权资源。
对“劳动碰瓷”者加大惩罚,只是一方面。
反过来一想,“劳动碰瓷”大增,也与企业侵犯劳动者权益现象有增无减、劳动争议案件中企业的高败诉率有着一定的联系。
由于多方面原因,一些强势企业不跟员工签劳动合同,以节省用人成本,在发放工资、安排劳动时间、缴纳社保等方面,也或多或少存在问题。
这种不规范的用工行为,给职场“劳动碰瓷”留下生存空间,这其实是“以恶惩恶”。
因此,对于“劳动碰瓷”案的出现,除了指责和处罚不诚信的劳动者外,也要规范企业用工行为。
职场碰瓷的界定标准
职场碰瓷的界定标准“职场碰瓷”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词汇,它是用来形容一些职场人利用法律漏洞,通过碰瓷手段来获取利益的行为。
具体来说,职场碰瓷是指某些员工在工作中故意制造一些纠纷或问题,然后利用法律手段来威胁或敲诈雇主,从中获取不当利益。
职场碰瓷的行为应该符合以下特征:有意制造纠纷或问题。
职场碰瓷者往往会故意制造一些纠纷或问题,例如虚报工作时间、虚报工作成果、恶意攻击同事等等。
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职业道德,而且违反了法律法规。
利用法律手段威胁或敲诈雇主。
职场碰瓷者往往会利用法律手段来威胁或敲诈雇主,例如提出虚假索赔、起诉雇主等等。
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职业道德,而且违反了法律法规。
从中获取不当利益。
职场碰瓷者往往会通过上述手段来获取不当利益,例如要求雇主支付高额赔偿金、要求雇主撤销某些处罚等等。
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职业道德,而且违反了法律法规。
职场碰瓷的行为会对个人和企业产生严重的影响:对个人影响:职场碰瓷者的行为不仅违反了职业道德,而且违反了法律法规,这将会对他们的职业生涯产生严重的影响。
例如,他们可能会被开除、被起诉、被罚款等等。
对企业影响:职场碰瓷者的行为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成本。
例如,他们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赔偿金支出、法律诉讼费用、影响企业的声誉等等。
因此,为了防止职场碰瓷的发生,个人和企业都需要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例如,个人需要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遵守工作纪律和法律法规;企业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流程,确保工作的规范和有序。
同时,政府也需要加强对职场碰瓷行为的打击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职场碰瓷行为,保护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碰瓷”现象的法律分析
摘要:“碰瓷”这个词语由来已久,它包含的意义很多,在生活之中我们难免也会碰到许多“碰瓷”的人,尤其是最近几年以来,“碰瓷”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对他们的行为很多时候会感觉无所适从,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碰瓷”现象的法律分析,对“碰瓷”现象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碰瓷;道德;法律分析
“碰瓷”行为是一些人价值观扭曲,希望能够借助一些诈骗手段一夜暴富,这种不劳而获的心理支配着他们的行为,而许多的受骗者都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维权意识差等问题,对于这种“碰瓷”的人往往无所适从,因此导致自己的财物损失,许多“碰瓷”行为都是不道德的行为,更甚者会触犯法律,那么我们应该从法律分析的角度来认识一下“碰瓷”现象,让我们在面对“碰瓷”行为的时候能够及时保护自己的财物不受损失。
一、“碰瓷”案件的特点
“碰瓷”现象由来已久,而且那些所谓“专业碰瓷”的人也是越来越多,“碰瓷”方式多种多样,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碰瓷”的特点。
“碰瓷”大多是团伙作案,多数是针对交通违法者,他们会在十字路口、交叉路、转弯多的公路上寻找“猎物”,在这些难走的路上,交通事故发生的比价多,在一些司机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他们就
会突然冒出,造成交通事故的假象,然后向司机进行索赔、敲诈,这些“碰瓷”的多少会对法律有研究,所以会钻法律的空子,伪造一些证物等等,而且他们在敲诈时多要求要现金,寻求私下的解决方法,也利用了一些司机希望大事化小的心理,最后完成作案。
二、“碰瓷”现象的法律定性
“碰瓷”是一种古老的诈骗术,是古代卖瓷器的人常把容易碎的瓷器放在路的中间,等不留心的路人不小心碰碎之后进行敲诈。
在当代“碰瓷”现象也屡见不鲜,但是每一个案件的类型并不完全相同,诈骗的手段也不一样,那么对于”碰瓷”我们如何进行法律定性呢?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勒索为主的“碰瓷”
这种“碰瓷”行为是行为人在进行行为之前,进行周密的策划、分析,主观上存在故意的敲诈勒索性,他们往往会选择在运输过程中有过错的司机等等进行“碰瓷”、敲诈,以达到他们勒索钱财的目的,这种故意进行敲诈的行为属于典型的敲诈勒索罪。
(二)诈骗为主的“碰瓷”
这种“碰瓷”的人会对被骗者进行心理上的“攻击”,他们会隐瞒一些事情的真相,虚构事实,主观上希望占有他人的财物,而那些被骗的人,更多的不是被心理要挟,而是希望能够把这件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此会主动给“碰瓷”的人一些财物,希望化解这件事情,这种“碰瓷”行为属于诈骗罪。
(三)存在多种犯罪行为的“碰瓷”
有些人在“碰瓷”的时候会同时构成两种或者多种犯罪行为,比如许多的“碰瓷”案件会涉及行为人的故意毁坏财物罪和敲诈勒索罪两种罪,触犯了不同的法律,而且这两种罪名之间有牵连的关系,这种犯罪主体属于牵连犯,这种犯罪行为是选择其中严重的罪名进行处罚,因此会判定为敲诈勒索罪。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不难看出,对于“碰瓷”这种犯罪行为,大多都是定性在敲诈勒索罪和诈骗罪之间,但是在对“碰瓷”现象进行法律定性的时候,还要结合当时的具体实际,在彻底分析了犯罪现场和犯罪的具体情况之后再进行判罪,不能只听任何一方的一面之词,要做到公正合理。
--!> 三、从法律分析“碰瓷”现象,避免自身财物损失
(一)加强法律监管力度,打击“碰瓷”违法行为
“碰瓷”现象在我们的视野中并不是稀罕事物了,那些进行“碰瓷”的人不仅仅是因为抱有侥幸心理,希望不劳而获,更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我国当代的法律在这一方面有许多的漏洞,许多的“碰瓷”人之所以肆无忌惮,正是因为自己在进行多次的“碰瓷”之后都没有被制止,钻了法律的漏洞,因此造成许多的受害人财物损失,所以国家要加强在这一方面的立法,建立健全对于恶意“碰瓷”犯罪行为的相关法律,在原有法律之中,对敲诈勒索罪、诈骗罪的定性规则进行丰富,能够做到对所有“碰瓷”行为进行犯罪定性。
对于恶意“碰瓷”行为进行定罪的时候,多定性为敲诈勒索罪和诈
骗罪,但是却还是不足以真正遏制“碰瓷”现象,所以在进行立法的时候,要加强对这方面的惩治力度,这不仅仅是全体人民的诉求,更是构建和谐社会、净化社会环境必须要做到的,只有严厉打击这些恶意“碰瓷”行为,才能真正起到威慑作用,有效减少“碰瓷”的出现。
(二)加大法律宣传力度,普及法律文化
仅仅制定了法律规范但是没有人了解还是没有什么作用,为了预防“碰瓷”这种行为,必须要进行全民的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在制定了相关应对法律之后,要大力进行法律宣传,把这种法律意识带到全体人民之中去,普及法律文化,真正减少“碰瓷”对人们造成的损害。
(三)增强自身防范意识,减少财物损失
我们不要认为“碰瓷”离我们很远,其实在我们身边就存在很多的“碰瓷”行为,当我们真正遇到“碰瓷”的时候还要靠自己来解决,这就需要我们加强防范意识,我们要学会在众多的“碰瓷”案件之中汲取教训,为自己所用,在遇到“碰瓷”的时候合理运用。
经验毕竟是有限的,更多的时候我们要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再自身财物遭到损失的时候,合理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尽量减少损失。
(四)健全法律监管体系,对“碰瓷”行为既管也治
许多的“碰瓷”专业人士会抓住法律的漏洞进行“碰瓷”,这就让
我们看到了法律在这方面的缺陷,不能仅仅做事后的处理,要更加注重事前的监管,这就需要健全法律监管体系,从源头上遏制“碰瓷”现象,让那些“碰瓷”的人忌惮法律的威严,从而起到威慑作用,这样才能做到对“碰瓷”现象的既管又治。
结束语:“碰瓷”是一种犯罪行为,那些“碰瓷”的人在不断触碰人们的道德底线,全国各地的汽车“碰瓷”案件、老人假摔案件等等都在阻碍着和谐社会的发展,解决“碰瓷”问题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成为全体公民的任务。
我们要从法律的角度来分析“碰瓷”行为,严厉打击,加强立法,杜绝“碰瓷”现象,净化社会环境。
(作者单位:浙江华浙律师事务所)
参考文献:
[1] 范新伟.浅析“碰瓷”行为的刑法定性[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0):29-30.
[2] 董紫千.“碰瓷”案犯罪定性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
[3] 成罗茜.“碰瓷”案件的定性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2.
[4] 高和.碰瓷[j].厦门文学,2013,(02):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