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普心考试重点统计

合集下载

普心复习重点内容整理

普心复习重点内容整理

第一章:心理学与生活(非重点但有些内容要注意)1.心理学旳目旳:心理学是研究什么旳研究有关个体行为及心智旳过程,目旳在于描述发生旳事情、解释发生旳事情、预测将要发生旳事情和控制发生旳事情。

2.什么让心理学与众不同:心理学中旳科学措施科学措施涉及一组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旳有序环节。

这种措施用客观收集到旳信息作为得出结论旳事实基础。

3.心理学旳历史根基:重要事件、流派发展(重点在构造主义—机能主义—心理动力学—行为主义—人本主义) 16版P8●构造主义产生于冯特和铁钦纳旳工作,它强调由基本感觉构成旳心理和行为旳构造。

德国心理学家惠特尔曼旳格式塔心理学是构造主义旳一种重要分支。

措施:内省法。

●机能主义是由詹姆斯和杜威发展出来旳,强调行为旳目旳。

与构造主义相反,没有将意识简化为元素、内容和构造,而觉得意识是流动旳,心理旳特性是与环境持续进行互相旳作用。

因此,重要旳是心理过程旳行为和机能,而不是内容。

尽管存在差别,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旳见解仍然为现代心理学旳繁华发展共同发明了环境。

心理学家们目前同步摸索行为旳构造与机能。

因此可以说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是现代心理学旳根基。

●心里动力学观点觉得行为是由本能力量、内在冲突以及意识和无意识旳动机驱使旳。

这种观念觉得,人旳行为是从先天旳本能和生物驱动力中产生旳,且试图解决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之间旳冲突。

剥夺状态、生理唤起以及冲突行为都为行为提供了力量。

当机体旳需要得到了满足而驱力减少时,机体就停止反映。

行为旳重要目旳是减少紧张感。

●行为主义观点觉得行为是由外部旳刺激条件决定旳。

约翰华生觉得心理学旳研究应当在于寻找“控制不同物种可观测行为旳规律”。

行为主义对后世旳心理学研究有着重要旳影响,它对严格旳实验和仔细定义旳变量旳强调,影响了大多数领域。

尽管行为主义者开展旳许多基础实验重要是在动物身上进行旳,但行为主义旳原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人类问题,如教育小朋友、矫正行为障碍和创立抱负化社会。

同等学力加试《统计学》题目类型和复习提纲

同等学力加试《统计学》题目类型和复习提纲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考试大纲:统计学题目类型✓选择题:20%;判断题:20%;计算题:40%;综合分析(简答)题20%参考书✓胡波主编.统计学教程(第二版).经济管理出版社.内容及要求1.总论✓统计学研究对象与内容:掌握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求掌握总体和总体单位,指标和标志的含义并能运用。

2.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统计调查:了解统计调查的种类,掌握统计调查的不同组织形式。

✓统计整理:了解统计分组的含义,掌握频数分布的种类及组距数列的上限、下限、组中值的含义并能运用。

3.频数分布的概略度量✓变量数列分布中心位置的度量:掌握平均指标的含义,能够计算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掌握中位数,众数的含义。

✓变量数列分布离散程度的度量:掌握标志变异指标的含义,能够计算标准差及标准差系数。

✓是非标志数列分布的概略度量:了解是非标志的概念。

4.抽样和抽样分布✓抽样的基本概念:掌握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距抽样和整群抽样的含义。

✓抽样推断原理:掌握总体与样本、总体参数与样本统计量的含义,了解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

5.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参数估计:掌握简单随机抽样中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及样本单位数的确定。

✓假设检验: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及假设检验中出现的两类错误。

6.相关关系分析✓概念:掌握相关关系的概念和种类。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能够根据具体条件求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了解回归系数的含义。

✓相关分析:能够计算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7.时间序列分析✓概念:掌握时间序列的含义及种类✓时间序列的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能够计算不同种类时间序列的平均值;能够计算时间序列的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及有关速度指标。

✓长期趋势分析:了解时间序列模型,掌握长期趋势分析的两种方法,能够运用最小平方法模拟直线趋势。

8. 指数分析✓概念:掌握指数的含义及种类。

同等学力普通心理学大纲内容知识点整理

同等学力普通心理学大纲内容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的基本结构●1. 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知觉●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知觉: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认识。

●记忆●概念●思维: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间接的认识。

揭示本质属性。

●表象:事物不在面前时,在人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语言●情绪情感过程一一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意志过程一一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2.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一一决定一个人态度、行为和积极性的选择性的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一一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3. 心理状态●注意、灵感、激情、心境、信心、犹豫●(二)如何正确理解人的心理●1.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功能。

●2. 客观事物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3.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4. 人的心理具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特点。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描述研究●1. 自然观察法●2. 调查法●(1)问卷法●(2)访谈法●3. 个案研究法●(二)相关研究●(三)实验研究●(四)其他研究方法●三、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2014论述】●(一)生理心理学●(二)认知心理学●(三)精神分析●(四)人本主义●(五)行为主义●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一、神经系统的细胞及其功能●(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1. 神经元●2. 神经胶质细胞●(二)神经冲动的传递●1. 什么叫神经冲动●2. 神经冲动的电传导●3. 神经冲动的化学回路●(三)神经网络●二、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一)大脑的结构●(二)大脑的皮层的分区及机能●1. 初级感觉区一一视觉区、听觉区、机体感觉区●2. 初级运动区●3. 语言区一一大脑左半球●4. 联合区●(三)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一侧优势●(四)鲁利亚关于脑的三个机能系统学说●1. 第一机能系统一一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系统/动力系统(脑干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2. 第二机能系统一一信息接受、加工和存储系统(枕叶、颞叶和顶叶以及相应的皮下层组织)●3. 第三机能系统一一行为调节系统(额叶的广大脑区)●第三章感觉●感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同等学力心理学简答题及论述题重点整理

同等学力心理学简答题及论述题重点整理

简答题【普通心理学】时间知觉的各种依据1、根据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

太阳的升落、昼夜的交替、四季的变化、月亮的圆缺等自然现象。

2、根据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

人体的生理活动,许多是周期性的、有节律的活动。

如皮层细胞的a波,每秒8-13次;心律和脉搏,每分钟60-70次;从进食到饥饿,周期为4-6小时。

3、借助计时工具,如日历、时钟、手表等。

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1、感觉通道的性质。

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听觉最好,触觉其次.视觉较差。

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越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

相反,报告的内容贫乏、枯燥,听众就会把时间估计得较长。

同样一段时间,经历越丰富,就越觉得时间长;经历越简单,就越觉得时间短。

3、人的态度和兴趣。

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快,出现对时间的估计不足。

相反,对厌恶的、无所谓的事情,会觉得时间过得慢,出现时间的高估。

在期待某种事物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

相反,对不愿出现的事物,会觉得时间过得快等。

注意的功能——它在人类活动中的意义1、选择功能: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进行选择。

选择功能使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2、整合功能:在注意状态下,人才能对个别特征的信息进行精细加工,并整合为一个完整的物体。

3、维持功能:注意指向并集中在一定对象之后,会保持一定时间的延续,维持心理活动的持续进行。

4、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能提高人们的意识觉醒水平;在注意状态下,人们才能有效地监控自己的动作和行为,从而达到预定目的。

想象的功能(1)预见。

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

(2)补充知识经验。

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是人们不可能直接感知的。

(3)代替。

当人们的某些需要不能实际得到满足时,可以利用想象的方式得到满足或实现。

(4)调节生理活动过程,它能改变人体外周部分的机能活动过程。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应用心理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应用心理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应用心理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是近年来趋势,这也促使全国研究生教育招生委员会出台了应用心理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以保证同等学力人员的应用水平能够符合硕士学位的要求。

下面我们就来分步骤了解一下这个考试。

第一步:考试介绍应用心理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是为了评估同等学力人员的心理学素养及应用能力而设立的,是硕士研究生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第四项专业课,主要包括三大板块: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及调查研究方法学。

第二步:考试内容基础心理学板块包括知觉、注意与意识、记忆、思维、情绪和情感以及行为发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应用心理学板块主要涉及临床心理学、工业和组织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以及社会心理学等领域的应用技术和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方法学板块包括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问卷设计和统计方法等方面的基本方法。

第三步:通过考试考试需要达到一定的分数线才能通过,目前主要有两种分数线:一种是招生单位要求的分数线,不同学校要求的分数线可能会有所不同;另一种是研究生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分数线,通过此线即可在全国任何一所招硕学校报考。

第四步:备考建议备考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1.从考试大纲中确定自己的薄弱环节,集中精力复习和练习;2.参加模拟考试,熟悉考试形式和时间限制,提高应对考试的能力;3.利用教材、辅助资料和自己的笔记等多种方式进行复习;4.多做题并及时查漏补缺、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总之,应用心理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对于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考试,只有通过这个考试才能有资格申请硕士学位。

备考时不仅要掌握考试大纲中的知识点,还要掌握一定的考试技巧和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通过这个考试,也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心理学知识和应用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等学力心理学综合复习基本考点

同等学力心理学综合复习基本考点

同等学力心理学综合复习基本考点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了人类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研究。

对于参加同等学力考试的考生来说,心理学作为一门复杂而重要的科目,需要有系统性的学习和全面的掌握。

本文将通过综合复习基本考点,帮助考生对同等学力心理学的复习有一个清晰的方向和重点。

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记忆能力、语言理解、注意力等方面的内容。

理解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是同等学力考试中的重要考点之一。

1. 认知过程:了解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

重点掌握注意的特点和主要类型,以及记忆的分类和特点。

2. 语言理解:研究人类语言的认知过程和语言理解的原理。

了解语言的基本单位、语义和语法的关系,以及人类语言加工的特点。

3. 智力与智力测试:掌握智力的定义和构成要素,了解不同类型的智力测试及其应用。

重点了解智力测试的标准化和解释,以及智力与学习成就的关系。

二、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

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可以了解人类社会行为的动力和原因,对于解答同等学力心理学试题有一定的帮助。

1. 社会认知:了解人类对社会信息的处理方式,包括社会知觉、社会记忆和社会认知偏差等。

重点掌握社会认知偏差的概念和类型,如锚定效应、可得性启发等。

2. 社会影响:研究他人对个体行为和观念的影响。

了解社会影响的基本概念和机制,包括顺从、服从等。

重点掌握米尔格拉姆实验和斯坦福监狱实验的研究内容和结论。

3. 团体过程:了解群体行为和群体决策的原因和规律。

重点掌握集体囚徒困境和社会契约的概念,以及集体智慧的形成机制。

三、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一生中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理解发展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可以帮助考生理解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心理特点,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需求。

1. 婴儿期和幼儿期:了解婴儿期和幼儿期的心理发展阶段和特点。

重点掌握情感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方面的内容。

同等学力心理学精心整理必过教育心理学学

同等学力心理学精心整理必过教育心理学学

同等学力心理学精心整理必过教育心理学学同等学力心理学是一门涵盖广泛心理学知识和理论的学科,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情感和思维方式。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同等学力心理学涉及到许多不同的领域,包括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等。

同等学力心理学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学习。

学习是人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基本途径,也是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教育领域中,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心理学家研究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包括学习者的动机、认知和情感因素,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课堂环境等。

同等学力心理学还涉及到教育评估和教育干预。

教育评估是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理解程度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并提供针对性的教学干预。

教育干预则是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采取的特殊教育措施,例如个体化教学、合作学习、认知行为疗法等等。

此外,同等学力心理学还关注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分配的问题。

教育公平是指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而教育资源分配则是将有限的教育资源合理地分配给不同的学校、教师和学生。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

总之,同等学力心理学是一门非常有价值的学科,它为人们提供了深入了解自己和他人的途径,同时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效的教育工具和策略。

通过学习同等学力心理学,人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问题,实现自我成长和价值。

同等学力心理学精心整理必过发展心理学同等学力心理学整理必过发展心理学:揭示人类心理发展的奥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心理学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发展心理学尤其引人关注。

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和他人的心理行为。

本文将从同等学力心理学的角度,对发展心理学进行精心整理,带大家领略人类心理发展的奥秘。

一、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心理变化的过程。

同等学力考试心理测量重点统计教案资料

同等学力考试心理测量重点统计教案资料

同等学力考试心理测量重点统计教案资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同等学力考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心理测量在同等学力考试中的应用。

3. 理解重点统计概念,如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等。

4. 学会使用统计方法分析同等学力考试数据。

二、教学内容1. 同等学力考试概述同等学力考试的定义、目的和意义同等学力考试的主要科目和内容2. 心理测量在同等学力考试中的应用心理测量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同等学力考试中的心理测量工具和技术3. 重点统计概念介绍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标准差、方差的概念和作用相关系数、相关性分析的应用4. 统计方法在同等学力考试数据分析中的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推断性统计分析方法非参数检验方法5.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同等学力考试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得出结论讨论分析结果对考试改革和考生备考的启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同等学力考试的基本概念、心理测量技术和统计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同等学力考试数据。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互动教学法:提问、回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资源1. 同等学力考试相关资料:政策文件、考试大纲等。

2. 心理测量工具:问卷调查、心理测验等。

3. 统计软件:Excel、SPSS等。

4. 实例数据:历年同等学力考试数据。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考察学生提问、回答、讨论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统计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实例分析报告:评价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同等学力考试心理测量和统计知识的掌握水平。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计划:第1-4课时:介绍同等学力考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第5-8课时:讲解心理测量在同等学力考试中的应用。

第9-12课时:介绍重点统计概念和计算方法。

普心复习重点内容整理

普心复习重点内容整理

第一章:心理学与生活(非重点但有些容要注意)1.心理学的目标: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研究关于个体行为及心智的过程,目标在于描述发生的事情、解释发生的事情、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和控制发生的事情。

2.什么让心理学与众不同:心理学中的科学方法科学方法包括一组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序步骤。

这种方法用客观收集到的信息作为得出结论的事实基础。

3.心理学的历史根基:重要事件、流派发展(重点在结构主义—机能主义—心理动力学—行为主义—人本主义)16版P8●结构主义产生于特和铁钦纳的工作,它强调由基本感觉构成的心理和行为的结构。

德国心理学家惠特尔曼的格式塔心理学是结构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

方法:省法。

●机能主义是由詹姆斯和杜威发展出来的,强调行为的目的。

与结构主义相反,没有将意识简化为元素、容和结构,而认为意识是流动的,心理的特征是与环境持续进行相互的作用。

因此,重要的是心理过程的行为和机能,而不是容。

尽管存在差异,结构主义和机能主义的见解依然为当代心理学的繁荣发展共同创造了环境。

心理学家们现在同时探索行为的结构与机能。

因此可以说结构主义和机能主义是现代心理学的根基。

●心里动力学观点认为行为是由本能力量、在冲突以及意识和无意识的动机驱使的。

这种观念认为,人的行为是从先天的本能和生物驱动力中产生的,且试图解决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冲突。

剥夺状态、生理唤起以及冲突行为都为行为提供了力量。

当机体的需要得到了满足而驱力降低时,机体就停止反应。

行为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紧感。

●行为主义观点认为行为是由外部的刺激条件决定的。

约翰华生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应该在于寻找“控制不同物种可观察行为的规律”。

行为主义对后世的心理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对严格的实验和仔细定义的变量的强调,影响了大多数领域。

尽管行为主义者开展的许多基础实验主要是在动物身上进行的,但行为主义的原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人类问题,如教育儿童、矫正行为障碍和创建理想化社会。

●人本主义观点强调个体做出理性抉择的在能力。

同等学力考试心理测量重点统计教案资料

同等学力考试心理测量重点统计教案资料

同等学力考试心理测量重点统计教案资料第一章:心理测量概述1.1 心理测量的概念与起源1.2 心理测量的基本原则与要素1.3 心理测量的种类与方法1.4 心理测量的发展与现状第二章:心理测量理论基础2.1 经典心理测量理论2.2 现代心理测量理论2.3 心理测量理论的新发展2.4 心理测量理论在同等学力考试中的应用第三章:同等学力考试心理测量方法3.1 同等学力考试心理测量的目的与意义3.2 同等学力考试心理测量的方法与技术3.3 同等学力考试心理测量的工具与材料3.4 同等学力考试心理测量的实施与评价第四章:同等学力考试心理测量数据分析4.1 心理测量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4.2 心理测量数据的推断性统计分析4.3 心理测量数据的多变量统计分析4.4 同等学力考试心理测量数据的应用与解释第五章:同等学力考试心理测量实践案例5.1 同等学力考试心理测量案例介绍5.2 同等学力考试心理测量案例分析5.3 同等学力考试心理测量案例反思与总结5.4 同等学力考试心理测量案例的启示与建议第六章:同等学力考试心理测量工具的编制与验证6.1 心理测量工具的设计原则6.2 心理测量工具的编制技术6.3 心理测量工具的验证方法6.4 同等学力考试心理测量工具的应用案例第七章:同等学力考试心理测量中的信度与效度7.1 信度与效度的概念解析7.2 信度与效度的评估方法7.3 同等学力考试心理测量中的信度问题7.4 同等学力考试心理测量中的效度问题第八章:同等学力考试心理测量数据处理软件与应用8.1 心理测量数据处理软件介绍8.2 心理测量数据处理软件的操作与应用8.3 同等学力考试心理测量数据处理案例分析8.4 心理测量数据处理软件在同等学力考试中的应用趋势第九章:同等学力考试心理测量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9.1 心理测量中的伦理原则与规范9.2 同等学力考试心理测量中的伦理问题案例分析9.3 心理测量中的法律问题与法律责任9.4 同等学力考试心理测量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应对策略第十章:同等学力考试心理测量的发展趋势与展望10.1 心理测量学科的国际发展动态10.2 同等学力考试心理测量的新技术应用10.3 心理测量在教育评估与人才选拔中的作用10.4 同等学力考试心理测量的发展前景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心理测量概念与起源:理解心理测量的定义及其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同等学力考试心理测量重点统计

同等学力考试心理测量重点统计

第一章绪论1.记住几个人:实验心理学诞生于德国,代表人物是冯特;第一个直接推动心理测量运动的学者是英国生物学家高尔顿《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研究》;比纳被认为是心理测量的鼻祖,他是发明智力测验常模量表的第一人;2.心理测量发展的新趋势:(4个)以解剖生理学为基础,逐步转向对心智活动的测量有测量简单的感知能力,发展到测量复杂的认知能力由笼统的单一量数评定个体间差异,转变为以多个量数兼顾个别差异和个体间差异心理测量学是随着实验心理学发展而产生的,二者在发展过程中由合到分,最后又走到一起来了。

3.心理测验的分类(一)按测验的功能分类能力测验,学级测验,人格测验::(二)按测验的对象分类个别测验,团体测验:(三)按测验材料分类文字测验,非文字测验:(四)按测验的目的分类描述性测验:诊断性测验:预测性测验:(五)按测验的难度和时限分类速度测验:难度测验(六)按测验的要求分类最高行为测验,典型行为测验:(七)按测验的性质分类结构性测验,透射性测验:(八)按测验的应用领域分类教育测验,职业测验,临床测验第二章心理测验的编制编制测验的一般程序(8个步骤要记住)1.确定测验的目的(1)测量对象:被试(2)测量目标:是用来测量什么心理变量或行为特质的,测量目标必须具有操作定义,即目标要非常具体(3)测量目的:测验作什么用。

2. 制定编题计划编题计划通常是一张双向细目表,指出测验所包含的内容和要测定的各种技能,以及对每一个内容、技能的相对重视程度。

3.;编辑项目(题目)(1)收集有关资料:(2)选择项目形式:测验编制者必须明确题目的表现形式是纸笔测验还是操作测验;是受测者找出正确答案,还是要自己做出正确答案。

在选择题目形式要注以下几点:测验目的和材料的性质、接受测验团体的特点、各种实际因素。

(3)编写和修订题目制定测题的过程:写出、编辑、预试和修改等一系列过程。

编写题目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题目的范围要与测验计划所列的内容技能双维表相一致。

同等学力硕士全国统考心理学--普心考点精要

同等学力硕士全国统考心理学--普心考点精要

普通心理学(共106个知识点)分值;普通心理学共占30分。

其中单选题4到5题,名解题1题,简答题2题,论述题1题。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心理现象:答:心理现象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有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知过程是人们获得知识或者应用知识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认知形式。

情绪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和主观体验,如喜爱、厌恶等。

意志过程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而克服困难的活动就是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有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一个人态度、行为和积极性的选择性的动力系统.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

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如何正确理解人的心理:答:(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功能。

(2)客观事物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3)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4)人的心理具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特点。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大致分为三类:描述研究、相关研究、实验研究.描述研究有自然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

相关研究是测量两个及以上事件研究方法或者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非实验性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分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其他研究方法:心理测验法、自我报告法、内容分析法、语义分析法、社会测量法、元分析法等。

4.当代心理学的重要的研究取向:(02年论1)答:当代心理学重要的研究取向有;生理心理学的研究,用生理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行为主义的研究,主要关心环境对人的行为的作用,而不关心有机体的内在过程和机制。

精神分析的研究,将精神分析的理论应用于动机和人格的研究。

关心儿童和青少年人格的正常发展;强调意识和自我的重要性。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把人看成一种信息加工者,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和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着重于人格方面的研究.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应用心理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应用心理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应用心理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应用心理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一、考试背景和意义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方式提升自己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养。

而应用心理学作为一门广泛应用于社会实践中的学科,对于培养具备心理咨询、心理评估、心理教育等能力的专业人才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同等学力人员的应用心理综合水平能够达到硕士研究生的要求,国家教育部制定了《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应用心理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

二、考试内容及格式要求(一)考试内容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应用心理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两部分内容。

1. 理论知识:主要涵盖应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相关模型和方法等。

考生需要掌握心理学的核心概念,理解应用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熟悉研究心理学问题的方法和流程。

2. 实践能力:主要针对心理咨询、心理评估、心理教育等方面的实际操作与应用能力。

考生需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灵活应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进行实际操作。

(二)考试格式考试采用闭卷方式进行,分为笔试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

1. 笔试:包含选择题和简答题。

选择题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的掌握,简答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复杂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论述能力。

2. 实践操作:通过模拟实际场景,考察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包括面试、案例分析、咨询策略设计等环节,要求考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考试准备和备考建议(一)准备阶段1. 整理复习材料:根据考试大纲和指南,梳理相关知识点和考点,制定复习计划。

2. 多练习习题:通过做题巩固知识点,增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同时,注重对实践操作的模拟练习,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备考建议1. 系统学习理论知识:重点关注应用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并与实际问题结合进行深入理解。

同等学力考试心理测量重点统计教案资料

同等学力考试心理测量重点统计教案资料

同等学力考试心理测量重点统计教案资料一、教学目标:1. 理解心理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心理测量中的常见统计方法和技术;3. 能够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心理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二、教学内容:1. 心理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心理测量中的常见统计方法和技术;3. 统计分析软件的使用和数据处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理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常见统计方法和技术;2.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使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统计方法和技术。

四、教学准备:1. 教案、PPT和相关教学资料;2. 统计分析软件和计算机设备;3. 实际案例数据和分析报告。

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心理测量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2. 讲解:讲解心理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常见统计方法和3.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使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统计方法和技术;5. 总结: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相关概念和技能的重要性;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评估学生对心理测量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2. 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使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时的操作熟练程度和准确性;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统计方法和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心理测量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教育、心理咨询、人力资源管理等;2. 探讨心理测量学的发展趋势和最新研究动态;3. 引导学生关注心理测量学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八、教学反馈:1. 课堂反馈:在课堂上收集学生的提问和意见,及时进行解答和回2. 课后反馈:通过作业批改和课后交流,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和作业的掌握情况;3. 定期反馈:在课程进行一段时间后,组织学生进行课程回顾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同等学力心理学精心整理必过--研究方法、统计、测量

同等学力心理学精心整理必过--研究方法、统计、测量

同等学⼒⼼理学精⼼整理必过--研究⽅法、统计、测量⼼理研究⽅法、统计、测量名词解释主要指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理学知识的⼀切印刷品和视听材料,如书籍、期刊、报纸、学术会议论⽂、学位论⽂、科技通讯和科技档案等。

是指研究真实、正确地揭⽰所研究问题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程度,即研究结果符合客观实际的程度。

内部效度:是指研究的⾃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确定性,即保证因变量的变化确系由特定的⾃变量⽽不是其他的外部变量所引起。

统计结论效度:是检验研究结果的数据分析程序与⽅法的有效性的指标,他研究的基本问题是研究误差、变异来源与如何适当地运⽤统计显著性检验。

外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适⽤性。

它可细分为总体效度和⽣态效度。

取样:是指从研究对象的全体中抽取⼀部分作为全体的代表进⾏研究。

简单随机取样法:就是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中抽取⼏个单位作为样本,其具体⽅式有抽签和利⽤随机数字表抽取两种。

系统随机取样法:是将总体各单位按某⼀标志顺序排列并编上序号,然后⽤总体单位数除以样本单位数求得取样间隔,最后根据取样间隔作等距取样。

分层随机取样法:就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定标准分为若⼲类型,然后根据类型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之⽐率,确定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单位的数量,最后按随机原则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

整群随机取样法: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定的标准分成许多群,然后按随机原则从这些群中抽取若⼲群作为样本。

多段随机取样法:是先将研究总体各单位按⼀定的标准分为若⼲群,作为取样的第⼀级单位,然后,再按⼀定标准将第⼀级单位分成若⼲⼦群,作为取样的第⼆级单位,如此类推。

在各级单位中依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

取样误差:是指样本统计值与总体相应参数值之间的差异。

取样误差的计算公式:S X=S/√n消除法:即通过采取⼀定措施,将影响研究结果的各种⽆关变量消除掉。

如为了消除“实验者效应”、“霍桑效应”可采⽤“双盲程序”;采⽤好的指导语可消除被试的紧张、焦虑,还可消除被试因不明⽩如何去做⽽产⽣的各种随机与系统误差。

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国考 心理学综合-普通心理学-考前必背资料

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国考 心理学综合-普通心理学-考前必背资料

普通心理学【必背资料】重点复习范围(28个名词解释、44个简答论述)一、名词解释1.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一个人态度、行为和积极性的选择性的动力系统,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2.个性心理特征(14)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

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3.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4.知觉是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认识。

5.侧抑制相邻感受器之间能够互相抑制的现象。

一个感受器细胞的信息输出,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输入,还取决于邻近细胞对它的影响。

6.马赫带人们在明暗交界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这种视觉现象称为马赫带,是侧抑制的结果。

7.后像(17)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这种现象叫后像。

8.暗适应(16)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9.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10.主观轮廓/错觉轮廓当客观上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这种轮廓叫主观轮廓。

11.知觉定势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这种现象叫知觉定势。

12.运动知觉是个体对物体空间位移特性的认识。

由于物体的运动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因此运动知觉和时间知觉、空间知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13.似动知觉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14.真动知觉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做连续的位移。

由此引起的知觉就是真动知觉。

15.错觉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现象叫做错觉。

16.随意后注意(07)有自觉目的但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随意后注意来源于随意注意又高于随意注意,是人所特有的。

同等学力心理学重要考点之心理统计学--学苑教育

同等学力心理学重要考点之心理统计学--学苑教育

学苑教育向考生提供同等学力心理学之心理统计学重要考点,由于心理学是2014年同等学力专业综合考试的热门报考专业之一。

虽然对同等学力的在职考生主体难度不太大,但考生若想顺利通过考试,还需掌握同等学力考试大纲的重要考点。

第一章数据类别与整理
数据类型:称名、顺序、等距、等比数据
集中量数:均数、中数、众数
离中量数:变异系数、(四分差)
相关系数:积差相关、等级相关、点二列相关、二列相关(适用条件)
第三章假设检验
α错误、β错误
虚无假设、备择假设
单测检验、双测检验
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独立样本、相关样本)t 检验的适用条件
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方法:
相关样本非参数检验方法:
计数数据的检验方法:卡方检验
第四章方差分析(与《心理学研究方法》有重叠)
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化完全区组设计、析因设计
第五章一元线性回归
回归分析、回归系数、测定系数(确定系数)
温馨提示:
2014年同等学力申硕辅导课程火热招生中:详询:/ 咨询电话:400-621-8199
关注学苑教育微信:xycentre, 免费赠送网络课程哦。

同等学力硕士全国统考心理学必看资料--方法统计测量考点精要增强版

同等学力硕士全国统考心理学必看资料--方法统计测量考点精要增强版

方法统计测量(共137个知识点)分值:方法统计测量共占40分。

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章导论1.心理学研究的原则答:客观性原则,研究者对待客观事实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系统性原则,研究者不仅要将研究对象放在有组织的系统进行考察,而且要运用系统方法去考察。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实践是理论的源泉,而理论则指导实践。

教育性原则,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要符合被试的身心发展规律,具有教育意义.(07年选5) 伦理性原则,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切忌采取违背伦理性原则的方法.“模拟监狱实验”因违反这一原则而受到广泛批评。

(02年选2)除以上原则外,心理学研究还应遵循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有效性原则。

2。

系统方法论答:系统方法论是指三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3。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答:(一)研究思路的生态化(二)研究方式的多学科化(三)研究范式的跨文化特点(四)研究方法的综合化(五)研究手段的现代化(六)研究结果的数量化第二章研究设计4。

研究课题的选择答:研究课题的选择包括确定研究方向和选择具体研究课题两方面内容。

课题选择的原则有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5。

一个好的研究假设应符合哪些标准答:①有一定的科学依据;②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的关系作出推测;③以陈述句毫不含糊地加以说明;④可以被检验;⑤简单明了.6. 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04年简1,05年简4)答:①明确研究目的,选择研究对象;②选择研究方法与设计方式;③确定研究变量和观测指标;④选择研究工具与材料;⑤制定研究程序和选择研究环境;⑥考虑数据整理和研究分析的方法。

7.研究的信度答:研究的信度是指研究所得事实、数据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

影响研究信度的因素有:被试方面有身心健康状况等等;主试方面有不按规定程序等等;研究设计方面有取样不当等等;实施方面有环境的各种难以控制的变化条件等等.判定研究信度的方法主要有重复法、相似法、独立评判法。

心统简答题知识点

心统简答题知识点

心统简答题1,比拟参数检验方差分析和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的异同差异表达在二者的差异上 (=.=)参数检验包含正态总体的均值或者均值差异检验,二项分布检验,积差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等。

共同前提:总体呈正态分布,假设涉及两总体,须方差同质。

参数检验通常用于等比和等距型数据。

非参数检验包含相关样本的双向秩次检验和独立样本的单向秩次检验。

非参数检验对总体的分布情况要求低,适用范围比参数检验广泛。

非参适用于顺序型变量以及命名型变量。

但非参未能利用数据全部信息,检验效率下降,犯第二类错误的可能性比参数检验大。

2,以总体方差的区间估量为例,说明区间估量的根本原理根本原理:依据样本统计量的分布规律和样本分布的标准误进行总体方差的区间估量〔最后一节课发的卷子简答第—题,自己看吧,,,,字符太难打了,桑不起。

〕3,简述回归与相关的关系〔共同点和区别〕二者均研究2个或2个以上变量之间的关系区别:1)二者研究目的不同,相关——研究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以及关系的强弱程度,回归——在相关根底上进一步研究变量之间的联系方法,在一个或几个变量根底上预测或操纵另一个变量的值.相关变量关系对等,回归不对等(谁是X,谁是Y);2)二者假设条件不同,相关——两变量为随机的,回归——解释变量是确定性的,被解释变量是随机的,有一概率分布。

回归的目的就是通过给定的解释变量来预测或操纵被解释变量的总体均值或个别值。

联系: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一般先确定变量之间线性关系是否紧密〔相关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的拟合程度也存在关系。

4,什么是双尾、单尾检验?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推断是是使用双尾还是单尾检验?双尾:只强调差异,不强调方向性单尾;强调某一方向性区别:1〕问题提法不同;2〕建立假设的形式不同;3〕否认域不同实际生活中,依据研究目的所规定的方向性确定用哪种检验。

单尾的误用双尾:结论由“显著〞变“不显著〞,增大了beta 错误;双尾的误用单尾:虽缩小了beta错误,但无方向性问题人为变成单方向问题,有悖于研究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心复习要点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和机能的基本单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2.大脑皮质的分区及机能初级感觉区:包括视觉区、听觉区和机体感觉区初级运动区,言语区:言语运动区(布洛卡区),联合区3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一侧优势1.言语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该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

2.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则定位在大脑右半球。

3.大脑两半球存在一侧优势,但绝不是绝对分离的。

4.神经心理学和脑成像的研究发现,右半球同样参与语言的加工,在语言理解中有重要的作用。

人的许多认知功能是左、右半球协同作用的结果4.。

鲁利亚的脑的三个机能系统学说1.第一机能系统:调节激活与维持清醒状态的机能系统,也叫动力系统。

(1)组成:由脑干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等组成。

“保持注意的选择性”(2)基本功能:保持大脑皮层的一般觉醒状态,提高它的兴奋性和感觉性,并实现行为的自我调节。

2.第二机能系统: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

(1)位置:位于大脑皮层的后部,包括皮质的枕叶、颞叶和顶叶以及相应的皮质下组织(2)基本功能:接受来自内外部的各种刺激(视觉、听觉、一般机体感觉),对它们进行加工(分析与综合),并把它们保存下来。

3.第三机能系统:也叫行为调节系统,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

(1)包括:额叶的广大区域。

(2)当这些区域受到破坏时,患者将产生不同形式的行为障碍。

有研究证明,前额叶皮质受到损伤的病人,将丧失计划与组织行动的能力,不能将行为的结果与原有计划、目的进行对照,也不能矫正自己的行为。

鲁利亚认为,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其中每个机能系统又起各自不同的作用。

三.感觉1.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就叫绝对感觉阈限。

2.绝对感受性:人们感觉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就叫着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成反比3.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就是差别阈限。

4.差别感受性: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就叫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

5.视觉感受野:网膜上的一定区域或范围,当他们受到刺激时,能激活视觉系统与这个区域有联系的各层神经细胞的活动。

网膜上这个区域就是这些神经细胞的感受野6.色觉理论:拮抗过程说(四色说)黑林认为,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黑-白、红-绿、黄-蓝。

它们在光刺激的作用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黑林称之为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7.边界突出的马赫带:指人们在明暗交界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

从刺激物的能量分布来说,亮区的明亮部分暗区的黑暗部分,在刺激强度上和该区其他部分相同,但是人们看到的明暗分布却出现了起伏。

可见,马赫带不是由于刺激能量的实际分布,而是有神经网络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即侧抑制的结果。

8.视觉适应:是由刺激物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1)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

(2)明适应: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过程。

9.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较后像。

后像分正后像和负后像。

(1)正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叫正后像。

(2)负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叫负后像。

颜色视觉的后像一般为负后像,如看红色,之后会绿色10.位置理论共鸣理论赫尔霍姆茨认为,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靠近蜗顶较宽,因而就像一部竖琴的琴弦一样,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

声音刺激的频率高,短纤维发生共鸣,作出反应;反之,长纤维发生共鸣,作出反应。

人的基底膜约有24000条横纤维,它们分别反映不同频率的声音。

共鸣理论强调了基底膜振动对产生音调听觉的作用,因而也叫位置理论。

行波理论20世纪40年代,生理学家冯·贝克亚西提出,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

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步向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随着逐渐增高。

振动运行到基底膜的某一部位,振幅达到最大值。

然后停止前进而消失。

随着外来声音频率的不同,基底膜最大振幅所在部位也不同。

声音频率越低。

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底(镫骨处)从而实现了对不同音频的分析。

知觉1.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整体性:人本不是孤立地认识刺激物的个别属性,而是认识事物的整体和关系。

(2)知觉的选择性:由于知觉的整体性,人们有时会忽略部分或细节的特征。

(3)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的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把知觉现象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或意义性。

(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他的稳定性。

A.形状恒常性:当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物体在网膜上投射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

但我们知觉到的物体的形状并没有很大的变化,这就是形状恒常性。

B.大小恒常性:但我们从不同距离观察同一物体时,物体在网膜上成像的大小是变化的,而知觉到的物体的大小却不完全随着距离而变化,它趋向于原物的实际大小。

实际大小的恒常性也处在完全恒常性与无恒常性之间。

C.明度恒常性:在照明条件改变时,物体相对明度或视亮度却保持不变,这就是明度恒常性。

D.颜色恒常性:一个有颜色的物体在色光照明下,它表面的颜色并不受色光照明的影响,而是保持相对不变,就是颜色恒常性。

2图形的组成原则:邻近性,相似性,对称性,良好连续,共同命运,封闭,方向和简单性等。

3.模式识别: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到的图形是什么。

4.方向定位:根据音笼试验的结果,人的听觉定向有以下几个规律:(1)对来自人体左右两侧的声源容易分辨,从不互相混淆。

(2)头部中切面上的声音容易混淆。

当声源在头部中切面2-3度范围内,能够感到声音在中间,不能分别前后。

如果以两耳联线的中点为顶点,作一圆锥,那么圆锥面上个点发出的声音容易混淆,如误前为后。

5.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延续性与顺序性的直接认知。

1.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1)感觉通道的性质。

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听觉最好,触觉其次,视觉较差。

2)一定时间内发生事件的数量和性质。

3)人的态度和兴趣。

6.运动知觉真动知觉:是指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位移,由此引起的知觉就是真正运动的知觉。

似动知觉: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以动景运动为例: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距离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刺激物的连续运动。

7. 错觉:我们的知觉有时不能正确地反映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这就是错觉现象。

研究错觉具有重要的意义,错觉虽然奇怪,但是并不神秘,产生错觉不仅有客观原因,而且有主观原因。

研究错觉的成因有助于揭示人们知觉客观实践的规律。

研究错觉还有实践意义。

从消极方面讲,它有助于消除错觉对人类实践活动的不利影响。

从积极方面讲,人么可以利用某些错觉为人类服务五.意识和注意1.无意识包括无(下)意识行为、对刺激的无意识和视盲等盲视:一个大脑视觉皮层受损的病人,其视野的绝大部分变成了一个大的黑点,但病人对呈现于这个黑点内的不同刺激进行区分,超过几率水平。

这说明,尽管病人看不到刺激,没有意识到刺激的存在,却可以对刺激进行一定程度的信息加工,并作出一定的反应。

2.注意的概念: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两个特点:指向性与集中性注意的特点就是它的概念,动机也是如此3.注意的功能(简答)(1)选择功能。

人要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就必须选择重要的信息,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2)整合功能。

人对外界输入信息的精细加工及整合作用发生在注意状态下。

(3)维持功能。

注意指向并集中在一定对象之后,会保持一定时间的延续,维持心理活动的持续进行。

(4)调解和监督功能。

在注意状态下人们才能有效地监控自己的动作和行为,从而达到预定目的,避免失误,顺利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

4.注意的分类(1)不随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不随意注意是一种被动的注意。

(2)随意注意:指由预定目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

引起随意注意的原因:①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②对兴趣的依从性,对有兴趣的事物,容易引起随意注意;③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工作时间内容以全神贯注的工作;④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⑤对人格的依从性,体现人的意志的特点。

(3)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如骑车5. 注意的认知理论(一)选择性注意的理论过滤器理论:即前期过滤,是最原始的理论。

用实验方法系统研究注意的选择作用是由彻里开始的,布罗德班特提出了过滤器理论。

神经系统存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

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由于设置在神经系统某个部位的过滤机制,使部分信息获得通过,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而其他的信息就被阻断在这种机制的外面,,而完全丧失了。

神经系统过滤作用表现为“全或无”的性质,通过的信息完全通过,没有通过的信息就完全丧失了。

这种理论也叫瓶颈理论或单通道理论。

衰减理论:即后期衰减(重要理论)格雷等人做了实验,特瑞斯曼提出了衰减理论。

输入刺激大概需要三类加工:第一类是刺激的物理特征的加工或分析,对于言语材料来说,就是声学特征,如声高等;第二类加工是决定这些刺激是不是语言材料,如果是的话,将其整合为音节和单词;第三类加工是识别这些单词并理解其意义。

并不是所有的刺激都能完成这三类加工,当进入感觉器官的各种信息可以彼此区分、不至于互相混淆时,对无关信息(未被注意的信息)的加工才停止,而对被追随信息的加工则继续下去。

(二)资源分配理论双加工理论:自动化加工和意识控制加工人类信息加工存在两类加工,自动化加工和意识控制加工。

其中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是自动进行的。

这些加工过程由适当的刺激引发,发生的比较快,也不影响其它的加工过程。

在习得或形成之后,其加工过程比较难改变。

而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

如我们可以一边骑自行车,一边观赏风景;或者一边织毛衣,一边看电视等六.记忆1.记忆是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讲,也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2.记忆的分类(1)按记忆的内容分类: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2)按记忆保留的时间长短和信息的多少分类: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3)按意识参与过程分类: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两个概念和关系是重点)内隐记忆:一般没有意识过程的参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