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呼吸机使用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呼吸机的使用及流程评分表

呼吸机的使用及流程评分表1. 简介呼吸机是一种用于辅助或替代患者正常呼吸的设备,可应用于重症监护、康复治疗和急救等多个领域。
正确和安全地使用呼吸机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的关键。
2. 呼吸机使用流程评分表以下是针对呼吸机使用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进行评分的指标表。
根据每个指标的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分数,评估呼吸机使用的质量和安全性。
评分指标评分标准1. 准备工作- 确认呼吸机是否处于工作状态1分:确认呼吸机处于工作状态- 检查呼吸机管路的完整性和清洁度1分:呼吸机管路完整无损,清洁度良好2. 成人使用流程- 确认患者是否需要呼吸机辅助1分:确认患者需要呼吸机辅助- 根据患者病情设置呼吸机参数2分:正确设置呼吸机参数,包括氧气浓度、频率、潮气量等- 安全连接呼吸机管路和患者1分:安全连接呼吸机管路和患者- 确认呼吸机是否正常工作1分:确认呼吸机正常工作,观察吸气、呼气等状态3. 儿童使用流程- 根据儿童年龄和体重设置呼吸机参数2分:根据儿童年龄和体重设置呼吸机参数- 使用适合儿童的呼吸机管路1分:使用适合儿童的呼吸机管路- 确保呼吸机与儿童的适配性1分:呼吸机与儿童适配性良好,无漏气现象4. 监测与调整- 监测患者的呼吸状况和氧饱和度2分:定期监测患者的呼吸状况和氧饱和度- 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呼吸机2分: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呼吸机参数参数5. 安全措施- 确保呼吸机电源稳定1分:呼吸机电源稳定,无异常报警1分:定期清洁和消毒呼吸机及相关器械- 定期清洁和消毒呼吸机及相关器械- 提供紧急救援设备和备用气1分:提供紧急救援设备和备用气路路3. 评分解释及建议•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示呼吸机使用流程越规范、安全。
•分数低于5分:存在严重的使用流程问题,需要进一步培训和指导。
•分数5-8分:使用流程还需改进,可以通过持续培训提高质量。
•分数8-10分:使用流程基本符合要求,需要定期复核和维护。
4. 结论呼吸机的使用涉及多个步骤和参数设置,良好的使用流程可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
人工呼吸器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

人工呼吸器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操作流程1. 检查呼吸器设备- 确保呼吸器设备完好无损- 检查氧气供给是否充足- 确认呼吸器管道连接正确2. 为患者准备- 将患者置于适当的位置,保持舒适- 安全固定患者头部- 清理患者口鼻部分的分泌物3. 选择适当的面罩或管道- 根据患者年龄和面部形态选择合适的面罩或管道4. 连接患者与呼吸器设备- 将面罩或管道连接到呼吸器- 确保连接牢固、无漏气5. 启动呼吸器- 打开呼吸器电源开关- 设置适当的通气参数(呼吸频率、潮气量等)6. 监测患者呼吸情况- 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是否稳定- 检查患者血氧饱和度是否达到理想水平7. 调整通气参数- 如需要,根据患者状况调整通气参数- 注意维持合适的气道压力8. 定期检查设备和患者状况- 定期检查呼吸器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观察患者情况是否有变化9. 停止呼吸器支持- 如果患者状况改善,可以逐渐减少呼吸器支持- 依据医生指示,判断何时可以完全停止呼吸器支持评分标准在人工呼吸器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以下评分标准进行评估:1. 是否正确连接设备和患者(得分:0-2)- 0分:连接错误或未连接- 1分:连接正确,但存在轻微问题- 2分:正确连接,无问题2. 呼吸器参数设置是否合适(得分:0-2)- 0分:参数设置错误导致不良效果- 1分:参数设置基本正确,但有改进空间- 2分:参数设置适当,达到预期效果3. 是否监测患者呼吸情况(得分:0-1)- 0分:未持续监测或无记录- 1分:持续监测并记录患者呼吸情况4. 是否及时调整通气参数(得分:0-2)- 0分:未及时调整或出现严重问题- 1分:调整及时但未完全符合患者需求- 2分:及时调整并满足患者需求5. 是否定期检查设备和患者状况(得分:0-1)- 0分:未定期检查或未记录- 1分:定期检查并记录设备和患者状况评分结果可根据各项得分综合进行等级划分,评价操作流程的质量。
---以上是关于人工呼吸器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的简要说明。
人工呼吸机使用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人工呼吸机使用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编号:时间:考评人:分数:目的:维持人工呼吸机的功能,以达到换气、给氧和药物治疗的效果。
注意事项:1、呼吸机与病人连接后,要观察病人是否适应机械通气,呼吸参数是否合适,对有自主呼吸的病人要检查呼吸机是否与病人同步同步的表现:安静、胸部随机械通气起伏,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晰、对称,呼吸机运转正常不同步的表现:躁动不安,呼吸困难并和呼吸机对抗,紫绀加重。
原因:呼吸机参数调节当如潮气量不够,呼吸频率较慢或病人气道分泌物阻塞。
处理:对症或加大潮气量,降低PaO2的水平使用镇定剂、麻醉剂等阻断病人自主呼吸而采用呼吸机控制呼吸。
2、使用呼吸机最初一小时内,要反复检测病人的心率、呼吸、血压和神志,了解机械通气对循环功能的影响。
3、用呼吸机20—30分钟必须进行血气分析,并结合病情调节呼吸机参数,每次调节呼吸机参数后30分钟,进行血气分析。
4、机械通气中的供气必须加湿化以防气道干燥,保持分泌物湿化易于排出,应随时检查湿化瓶内是否有足量的蒸馏水。
5、随时检查呼吸机的管道及积水杯是否有水,若有水,应随时清除。
空压机后的积水杯在2/3满时及时清除。
6、随时检查各连接处是否松脱,造成漏气。
7、应保持各管道的清洁,连接时遵守无菌原则,使用中的呼吸机管道每天更换一次。
8、每小时检查记录各呼吸机参数,不要擅自调节呼吸机各调节钮。
呼吸机消毒:1、呼吸机及所用不见在使用中管道每天更换一次,面板用75%的酒精擦拭,呼出盒用消毒液冲洗,晾24小时备用。
2、3个过滤器每3天清洗一次,晾干备用。
编号:时间:考评人:分数:编号:时间:考评人:分数:注意事项:1、反复使用的呼吸机管道、非密闭管道每周更换。
2、无自主呼吸病人更换管道时必须有医生在场3、整个过程要快速、准确4、护理人员应有足够的应变能力,换管过程严密观察病情。
拍背咳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编号:时间:考评人:分数:注意事项:1、.有咯血,心血管重症疾病,肺水肿,未经引流的气胸,肋骨骨折及有病理性骨折病史等病人禁止做胸部叩击治疗。
呼吸机使用操作指南及评定标准

呼吸机使用操作指南及评定标准一、引言呼吸机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用于协助患者呼吸或提供人工通气支持。
本文档旨在为医护人员提供呼吸机的正确使用操作指南,并介绍了相关的评定标准。
二、使用操作指南以下是呼吸机的使用操作指南:1. 准备工作在使用呼吸机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确保呼吸机处于工作状态,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维护。
- 检查呼吸机管道和配件是否完好无损。
- 清洁并消毒呼吸机面罩或气管插管等相关设备。
2. 患者接入- 将呼吸机与患者的气道连接,可以通过面罩或经鼻/经口气管插管等方式。
- 设置适当的通气参数,包括吸气压力、呼气压力、吸气时间等。
3. 监测与调整- 连接各种监测设备,例如呼吸频率、氧气浓度等。
- 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4. 终止使用- 当患者呼吸恢复正常,且不再需要呼吸机支持时,可终止使用。
- 断开呼吸机与患者的连接,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三、评定标准呼吸机的质量和性能评定可以根据以下标准进行:1. 安全性- 呼吸机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
- 呼吸机应具备防护装置,以确保患者使用时的安全。
2. 功能性- 呼吸机应具备调节通气参数的功能,并能够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 呼吸机应具备报警系统,以便及时警示异常情况。
3. 可靠性- 呼吸机应具有稳定的工作性能和长寿命。
- 呼吸机应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过程,以确保其可靠性。
4. 操作性- 呼吸机的操作应简单易懂,且配备清晰的操作界面。
- 呼吸机应提供详细的说明书和操作指南,以方便使用者操作。
四、结论本文档提供了呼吸机的使用操作指南及评定标准,旨在帮助医护人员正确使用呼吸机,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在使用呼吸机时,请务必遵循本文档的指导,并根据相关标准评定呼吸机的质量和性能。
人工呼吸机使用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人工呼吸机使用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人工呼吸机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用于支持呼吸功能丧失或受损的患者。
它可以提供人工通气,维持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对患者的生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人工呼吸机的使用技术操作流程以及评分标准。
1. 选择合适的人工呼吸机在使用人工呼吸机之前,首先需要选择一款适合的设备。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呼吸机型号和功能。
常见的人工呼吸机包括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呼吸机、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和压力支持通气(PSV)呼吸机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选择不同的呼吸机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2. 连接人工呼吸机将人工呼吸机与患者的呼吸系统连接起来是下一步的操作。
首先,确保各个管道和接头的干净和完好无损。
然后,将呼吸机的出气管插入患者的气管导管或面罩中。
确保连接紧密,避免漏气的情况发生。
3. 设置适当的参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设置人工呼吸机的参数。
包括呼吸频率、潮气量、氧气浓度以及呼气末正压等。
这些参数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定期调整,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最佳化。
4. 监测和调整呼吸机参数在使用人工呼吸机的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状况和生命体征变化。
包括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含量、呼吸频率和潮气量等。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的参数,以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在正常范围内。
5. 定期清洁和维护呼吸机人工呼吸机是一种高精密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清洁和维护。
在每次使用后,应该对呼吸机进行彻底清洁,清除残留物和细菌。
定期维护呼吸机的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安全性。
评分标准人工呼吸机的使用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人工呼吸机使用的评分标准,用于评估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
1. 连接准确性:操作者能否正确连接人工呼吸机和患者的呼吸系统,确保无漏气和脱落情况。
2. 参数设置准确性:操作者能否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设置适当的呼吸机参数,如呼吸频率、潮气量、氧气浓度等。
呼吸机使用法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每项 1分
筒,减压表);测试肺;湿化器内加入无菌蒸馏水。
核对、解 携用物到病人床旁→核对→解释(目的、过程、配
6
释
合),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每项 3分
连接呼吸机电源→气源(氧气或压缩空气)→开机。 6
每项 2分
连接、佩 戴
根据病情需要预置通气方式及参数→连接“测试 8
肺”→检查呼吸机运转情况→放妥。 将呼吸机与病人气道紧密相连(面罩法、气管插管 法、气管切开法)→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的病人,
脱机时间,锻炼病人的自主呼吸。
每项 5分
撤离呼吸机→严密观察,避免使用镇静剂→呼吸机
应急准备
6
和急救用品暂留床边备用。
每项 2分
整理、记 协助病人取舒适的卧位→整理床单位、用物→洗手
8
录
→记录停机时间及病人反应。
每项 2分
呼吸机 做好呼吸机保养及管路规范处理。
4
4
1. 护患沟通有效,关爱病人。
4
4
需向导管气囊内注入 5~10ml 空气,以密闭气道→ 15
观察病人反应及呼吸机运行情况→正确设置各项
每项 2分
每项 5分
参数和报警参数。
遵医嘱查动脉血气分析,根据病情不断调整呼吸机 人工通气
各项参数,观察并记录呼吸机通气模式、参数,病 10 期间
人反映、效果及时间。
每项 5分
病人情况稳定,准备停机前先适当减少呼吸机通气 停机准备 量;根据病情,改呼吸机模式为 SIMV 或逐渐延长 10
2. 熟悉呼吸机的性能,操作熟练,动作迅速、准
综合评价 确,参数设置正确,抢救效果好,病人无创伤及其 8
8
它并发症。
3. 用物齐备,处理规范。
呼吸机操作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呼吸机操作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引言呼吸机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医院和急救中心,用于支持和辅助患者的呼吸功能。
正确的呼吸机操作技术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呼吸机的操作流程,并提供评分标准,以帮助医护人员正确、高效地操作呼吸机。
二、呼吸机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在开始操作呼吸机之前,医护人员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确认呼吸机的工作状态和参数是否符合患者的需要。
- 检查呼吸机与患者之间的连接管路是否无堵塞、无泄漏。
- 检查呼吸机的氧气和气体供应是否正常。
2. 患者接入和监测在操作呼吸机之前,首先需要将患者正确接入呼吸机。
接入的步骤如下:- 将呼吸机的面罩或气管插管与患者的口鼻或气管连接。
- 确保连接处无泄漏,并固定好连接方式。
3. 设置呼吸机参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医护人员需要设置呼吸机的参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吸气相参数:包括吸气压力、氧浓度等。
- 呼气相参数:包括呼气时间、呼气末正压等。
- 心血管支持参数:包括最小通气量、频率等。
4. 启动呼吸机设置好呼吸机参数后,按下启动按钮,呼吸机开始工作。
在启动后,医护人员需密切观察呼吸机的工作情况,确保其正常运行,并及时进行调整。
5. 监测和调整在呼吸机工作期间,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呼吸机的参数。
如有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患者的呼吸功能得到有效支持。
6. 结束操作当患者不再需要呼吸机支持或治疗结束时,医护人员应将呼吸机停止,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清洁工作,以确保其下次使用的安全和卫生。
三、呼吸机操作评分标准为了评估医护人员对呼吸机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并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制定了以下呼吸机操作评分标准:1. 操作准备:是否按照规范进行了准备工作,如检查设备状态、连接情况等。
2. 患者接入和监测:是否正确接入患者,并对患者的监测进行了及时和有效的处理。
3. 参数设置:是否根据患者需求进行了正确的参数设置,以提供恰当的呼吸支持。
呼吸机操作指南及评价标准

呼吸机操作指南及评价标准1. 引言呼吸机是一种常用的医疗设备,用于支持或替代患者的呼吸功能。
正确操作呼吸机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给予医护人员一份呼吸机操作指南,同时提供评价呼吸机操作的标准。
2. 操作指南以下是呼吸机的基本操作步骤:1. 确保呼吸机连接到电源,并打开电源开关。
2. 按照患者的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
3. 将呼吸机的气管插管或面罩与患者连接。
4. 调整呼吸机的参数,包括吸气压力、呼气压力、潮气量等。
5. 设置呼吸频率和吸气时间,并确保合适的呼吸气流测量。
6. 启动呼吸机,并观察患者的呼吸状态和氧气饱和度。
7. 定期检查呼吸机的各项参数,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
8.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紊乱、氧气饱和度下降等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
3. 评价标准对呼吸机操作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患者的呼吸状态: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节律等指标,判断呼吸机是否有效支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 氧气饱和度:监测患者的氧气饱和度,及时发现氧合不良的情况,以及氧气浓度的调整是否合适。
- 呼吸机参数调整:呼吸机的各项参数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包括吸气压力、呼气压力、潮气量等,评价是否符合个体化治疗需求。
- 患者的舒适度:观察患者的情绪、脸色以及是否有不适感,评价呼吸机操作是否对患者造成不适或副作用。
- 操作规范性:评价医护人员对呼吸机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操作的规范性,包括是否符合操作流程、是否能正确调节呼吸机参数等。
4. 结论呼吸机的正确操作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非常重要。
本文档提供了一份呼吸机操作指南,同时给出了评价操作的标准。
医护人员在操作呼吸机时应遵循指南并关注评价标准,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以上为呼吸机操作指南及评价标准的文档内容。
人工呼吸机使用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改善程度:根据患者呼吸困难 症状的改善程度,判断操作者对患者呼吸改善的 贡献。改善程度越高,评分越高。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性:根据患者生命体征是否稳 定,判断操作者对患者整体状况的掌握程度。生 命体征越稳定,评分越高。
操作过程规范程度评分
总结词:规范程度
操作者对患者的解释和沟通:操作者是否对患者进行 必要的解释和沟通,解释和沟通越充分,评分越高。
操作过程中呼吸机的稳定性: 呼吸机在操作过程中是否稳定 ,是否出现摆动或误差,误差 越小稳定性越高。
呼吸机参数设置合理性:根据 呼吸机参数设置是否合理,判 断操作者对呼吸机设置的掌握 程度。参数设置越合理,操作 者评分越高。
患者呼吸改善情况评分
总结词:改善情况
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情况:根据血气分析指标的改 善情况,判断操作者对患者呼吸改善的贡献。改 善程度越高,评分越高。
操作者是否遵循操作规程: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是否 严格遵循相关操作规程,规程遵循得越好评分越高。
操作者对环境的适应性: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是否能 适应不同的环境,对环境的适应性越强,评分越高。
THANKS
调整面罩位置及松 紧度,保证密闭不 漏气。
使用后清保清洁无 残留。
对人工呼吸机进行清理,并检 查各部件功能是否正常。
02
评分标准
呼吸机操作熟练程度评分
01
总结词:熟练程度
02
03
04
呼吸机操作时间:根据呼吸机 操作时间的长短,判断操作者 的熟练程度,时间越短熟练程 度越高。
人工呼吸机使用操作流程及评分标 准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操作流程 • 评分标准
01
操作流程
使用前准备
呼吸机使用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

呼吸机使用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使用呼吸机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用于治疗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或帮助患者维持正常呼吸。
呼吸机的正确使用操作流程至关重要,只有正确操作,才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呼吸机的使用操作流程以及评价标准。
一、呼吸机使用操作流程1.患者评估在开始使用呼吸机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呼吸情况、氧合水平、肺部状况等。
评估结果将决定呼吸机的设置参数和模式选择。
2.呼吸机设置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对呼吸机进行正确设置。
设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氧浓度:根据患者的氧合水平,设定适当的氧浓度。
(2)通气模式: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适当的通气模式,如压力控制通气、容积控制通气等。
(3)呼气末正压(PEEP):根据患者的肺部状况,设定适当的PEEP水平,以维持肺泡的稳定性。
(4)频率和容量:根据患者的需求和呼吸频率,设定适当的频率和容量。
3.气道管理在连接呼吸机之前,需要进行气道管理。
将气道畅通是确保患者通气有效的关键。
气道管理包括以下步骤:(1)吸痰:通过吸痰管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以保持气道的通畅。
(2)气道湿化:如果患者的分泌物较粘稠,可以通过湿化装置将气道的湿度调整到适当的水平。
4.呼吸机连接呼吸机连接是将呼吸机与患者的气道连接起来。
连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使用适当大小的呼吸机接口,以确保密封性。
(2)确认呼吸机管道没有明显的漏气。
(3)调整气道压力控制按钮,确保患者能够舒适地呼气。
5.监测和调整一旦呼吸机连接完成,需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呼吸机的数据。
如果发现异常,需要及时调整呼吸机设置或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二、评价标准1.治疗效果评价呼吸机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改善患者的氧合水平和通气状态。
治疗效果可以通过以下指标进行评估:(1)氧合指标:包括动脉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pO2)等。
(2)通气指标:包括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等。
呼吸机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

呼吸机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呼吸机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的详细指南。
呼吸机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用于辅助或替代患者的呼吸功能。
正确的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有效治疗非常重要。
呼吸机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 检查呼吸机的正常工作状态和供电情况。
- 检查呼吸机的管路和面罩是否清洁并无损坏。
- 打开呼吸机,并按照厂家指南进行自检程序。
2. 调整参数-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设置适当的通气模式和参数。
- 调整呼吸机的潮气量、呼气末正压(PEEP)、呼吸频率等参数。
- 注意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道压力等指标,在需要时进行调整。
3. 连接设备- 将合适大小的面罩或管路与呼吸机的连接口连接好。
- 高效过滤器的正确安装和定期更换。
- 确保连接部位无泄漏。
4. 启动呼吸机- 将呼吸机开关置于启动位置,并观察患者的反应。
- 注意观察呼吸机显示屏上的报警信息,并及时处理。
5. 监测和调整- 连续监测患者的呼吸参数和生理指标。
- 定期检查气道压力和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
-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理反应,及时调整呼吸机的参数和模式。
6. 停止使用呼吸机- 当患者呼吸功能逐渐恢复或需要转换其他治疗方式时,可以停止使用呼吸机。
- 先将呼吸机开关置于停止位置,再安全解除与患者的连接。
评分标准为了确保对呼吸机操作的质量进行评估和反馈,我们使用以下评分标准来衡量操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操作技术得分- 操作流程是否按照标准操作步骤执行。
- 参数调整是否准确,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
- 是否定期监测和调整呼吸机的参数。
2. 安全措施得分- 是否正确连接呼吸机和患者,无泄漏。
- 是否定期更换过滤器和对设备进行清洁消毒。
- 是否注意观察呼吸机的报警信息,并及时处理。
3. 患者反应得分- 患者对呼吸机操作的耐受性和反应。
- 患者的生理指标是否稳定或改善。
- 患者对呼吸机的使用反馈和评价。
以上评分标准可以帮助医护人员评估和改进呼吸机操作流程,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呼吸机使用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呼吸机使用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引言呼吸机作为医疗设备的一种,广泛应用于急诊室、重症监护病房等医疗环境中。
正确使用呼吸机对于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因此本文将介绍呼吸机的使用操作流程以及评分标准,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操作呼吸机,提高治疗效果。
二、呼吸机使用操作流程1. 检查设备完整性在使用呼吸机之前,操作者需要检查设备的完整性,确保呼吸机的各个部件齐全,电源接头牢固,管路连接正常,无异味等。
2. 准备好气源和供氧方式接下来,操作者需要确认呼吸机所使用的气源和供氧方式。
气源可以是气瓶或壁挂氧气机,供氧方式为导管或面罩。
3. 开机准备将呼吸机的电源线插入电源插座,并打开开关,确保呼吸机能够正常启动。
操作者还需设置合适的参数,如呼吸频率、吸气压力、PEEP 等。
4. 患者接入呼吸机将呼吸机的导管或面罩连接到患者的气道,确保连接紧密,并通过呼吸机的监护界面进行观察,确保呼吸机的正常工作。
5. 观察和调整当呼吸机开始工作后,操作者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反应,确保呼吸机的参数设置合适,并根据患者的情况适时调整呼吸机的参数。
6. 关机和清洁在使用完毕后,操作者需要将呼吸机关机,并进行相应的清洁工作,包括清洗呼吸机的导管或面罩,擦拭呼吸机表面等。
三、呼吸机使用评分标准呼吸机的正确使用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对呼吸机使用的评分标准:1. 设备操作评分标准:- 熟练操作呼吸机,无操作错误:5分- 偶有操作错误,但不影响患者治疗:3分- 操作错误较多,影响患者治疗:1分2. 参数设置评分标准:- 合理设置呼吸频率、吸气压力、PEEP等参数:5分- 部分参数设置不合理,但未对患者治疗产生重大影响:3分- 多个参数设置错误,影响患者治疗:1分3. 观察和调整评分标准:- 细致观察患者的反应,适时调整呼吸机参数:5分- 观察较为粗心,未及时调整参数:3分- 未能观察患者反应,导致误诊或误治:1分4. 安全措施评分标准:- 遵循呼吸机使用的安全操作流程:5分- 偶有疏忽,但未对患者安全产生重大影响:3分- 忽视安全规范,导致患者受伤或其他安全问题:1分综合评分,满分为20分。
呼吸机使用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详解

呼吸机使用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详解呼吸机是一种常用的医疗设备,用于辅助或替代患者正常呼吸功能。
在使用呼吸机的过程中,正确的护理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是至关重要的,可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有效的治疗结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呼吸机使用的护理操作流程,并对评分标准进行解析。
一、呼吸机使用护理操作流程1. 准备阶段:在使用呼吸机前,护士需要进行准备工作。
首先,确认医嘱的存在,并核实呼吸机的设置信息是否正确。
其次,检查呼吸机的完整性和清洁程度,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最后,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呼吸机的使用目的和过程。
2. 安置呼吸机:将呼吸机放置在离患者床边方便操作的位置上,并连接电源线。
确保呼吸机与其他设备(如监护仪)的连接正确,以便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3. 安置气管插管或面罩:根据医嘱,将气管插管或面罩与呼吸机连接。
在插管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确保插管安全无创伤,有效保护患者的呼吸道。
4. 设置呼吸参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嘱,调整呼吸机的参数,包括吸气压力、呼气压力、吸呼比等。
通过设置适当的呼吸参数,可以满足每个患者的呼吸需求,并保护其肺功能。
5. 监测患者反应:在呼吸机使用过程中,护士需要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呼吸机的工作状态。
关注呼气末正压、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指标的变化,并及时调整呼吸机的参数,以确保患者的呼吸状态稳定。
6. 定期清洁维护:定期对呼吸机进行清洁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根据医疗机构的规定,建立呼吸机的清洁和维护计划,并严格执行。
二、评分标准详解评分标准是对呼吸机使用的操作流程进行评估的指导性标准,可以帮助护士在使用呼吸机时检查和纠正操作错误,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有效的治疗结果。
1. 气道管理评分标准:评估气道管理的质量是呼吸机使用的关键环节之一。
评分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气管插管/面罩的安全性、气道通畅性、吸痰的效果等。
2. 呼吸支持评分标准:呼吸支持评分标准主要评估呼吸机为患者提供的呼吸支持的效果,包括适当设置的呼吸频率、吸呼比等参数是否满足患者的呼吸需求。
呼吸机使用操作流程及其评分标准

呼吸机使用操作流程及其评分标准呼吸机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设备,用于支持或代替患者的呼吸功能。
在医疗实践中,正确和规范地操作呼吸机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呼吸机的使用操作流程,并探讨其评分标准,以帮助医护人员正确理解和应用呼吸机。
一、呼吸机使用操作流程1. 滴注药物:在使用呼吸机之前,需要确保合适的药物已经准备妥当。
将药物注射到药物滴筒中,并调整滴注速度,以确保药物的合理输送。
2. 设定呼吸机参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处方,设定呼吸机的参数。
这些参数包括呼吸频率、潮气量、吸呼比和峰压等。
3. 连接气管导管和面罩:将气管导管或面罩连接到呼吸机的呼气和吸气接口上,并确保连接紧密可靠,不漏气。
4. 开启电源:按下呼吸机电源按钮,启动呼吸机。
待呼吸机启动完成后,确认呼吸机显示屏上的各项参数是否与设定一致。
5. 检测氧合情况:使用呼吸机之前,需要确保患者的氧合情况。
通过连接血氧仪,监测氧饱和度,并确保其稳定在合理范围内。
6. 调整模式和压力支持水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处方,选择合适的呼吸模式和压力支持水平,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呼吸需求。
7. 监测呼吸支持效果:在使用呼吸机的过程中,需要及时监测呼吸支持的效果。
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潮气量和吸呼比等参数,以便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8. 输送药物:根据医生的指示,适时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
这可以通过呼吸机的药物输送通道实现,确保药物的准确输送。
9. 关闭呼吸机:当不再需要使用呼吸机时,先停止药物输送,然后按下呼吸机的关闭按钮,结束呼吸机的使用。
二、评分标准为了评估医护人员对呼吸机操作的掌握程度,一些评分标准被开发出来。
这些评分标准旨在评估呼吸机的正确操作、紧急情况下的处理能力以及对患者生命安全的保障程度。
1. 操作准确性:评估操作人员在呼吸机的设置和连接方面的准确性。
评分将考虑参数设定的正确性、连接的可靠性以及操作流程的顺序性。
2. 紧急情况应对:评估操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反应和处理能力。
人工呼吸机使用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总结词:人工呼吸机的使用过程 中,设备故障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需要采取预防措施降低设备故 障对患者的危害。
1. 备份设备:对于关键的呼吸机 设备,应配备备份设备以确保患 者的安全。
3. 使用警示标志:在呼吸机设备 上张贴警示标志,提醒医护人员 注意安全操作事项,避免因误操 作导致设备故障。
05
培训与考核
人工呼吸机使用操作流程及评分标 准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操作流程 • 评分标准 •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 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 • 培训与考核
01
操作流程
操作前准备
1 2
确认患者状态
确认患者是否需要使用人工呼吸机,以及患者 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情况。
选择合适的人工呼吸机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选择合适的人工 呼吸机型号和规格。
2. 合理设置呼吸机参数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合理设置呼吸机参数 ,如潮气量、频率和吸 氧浓度等,以避免过度 通气或通气不足。
3. 监测患者反应:在使 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 患者的反应,如呼吸频 率、血氧饱和度和面部 表情等,及时调整呼吸 机参数以减轻患者不适 。
设备故障风险
详细描述
2. 定期维护:定期对呼吸机设备 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检查管路是 否漏气、过滤器是否清洁等,以 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总结词
生理指标改善评估
详细描述
评估人工呼吸机使用后患者的生理指标改善情况,如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 、血压等是否得到有效改善。
03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呼吸机不启动
电源故障
检查电源插头是否插好,以及 电源是否正常。
保险丝熔断
检查呼吸机的保险丝是否完好, 如有问题及时更换。
人工呼吸机使用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02
评分标准
呼吸机操作评分
1 2
呼吸机操作熟练度
评估医护人员呼吸机操作是否熟练,是否能够 独立完成上机操作,包括连接管道、设置参数 等步骤。
呼吸机操作时间
评估医护人员完成整个呼吸机操作所需的时间 ,时间越短,评分越高。
3
呼吸机操作安全性
评估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是否遵循安全规定 ,如消毒、穿戴隔离衣、戴手套等。
患者舒适度评分
患者呼吸通畅程度
01
评估患者使用呼吸机后呼吸是否通畅,是否出现憋气、咳嗽等
症状。
患者舒适程度
02
评估患者在整个上机过程中的舒适程度,包括是否适应呼吸机
、是否有不适感等。
患者心理状态
03
评估患者是否出现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以及是否能够积极
连接呼吸机
将面罩与呼吸机管道连接,确保密 封性良好。
开启呼吸机
开启呼吸机电源,设置适当参数( 如吸气压、呼气压等),检查呼吸 机是否工作正常。
观察与记录
观察患者呼吸情况,记录患者生命 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调 整呼吸机参数。
使用后处理
关闭呼吸机
关闭呼吸机电源,断开面罩与呼吸机管道连接。
清理与消毒
人工呼吸机使用操作流程及评分标 准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操作流程 • 评分标准
01
操作流程
使用前准备
环境准备
清理和消毒急救设备和人工呼吸机,检查电源、气源和管道连接是否完好。
患者准备
评估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面罩和呼吸机参数设置。
操作步骤
面罩选择与佩戴
根据患者脸型和大小选择合适面罩 ,确保密封性良好。
呼吸机使用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呼吸机使用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呼吸机使用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科室:______。
姓名:______。
考试日期:______。
考核人:______。
得分:______流程操作要求。
分值职业规范。
2分1.护士洗手,核对。
2.向患者及家属做解释,已取得配合。
3.评估患者年龄、体重、病情、意识状态。
4.评估患者的呼吸情况、血氧饱和度情况、血气分析结果、气管插管情况及患者面部皮肤情况。
5.患者及家属对呼吸机使用配合的认知程度和心理反应。
准备。
2分1.护士:洗手,戴口罩。
2.用物:核对、备齐并检查用物,放置合理。
3.患者:情绪稳定,取半卧位或取平卧位(可根据病情决定)。
4.环境:整洁、安全。
操作程序。
8分1.核对,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
2.检查电源,接通电源线。
3.正确连接湿化装置,向湿化瓶内加灭菌注射用水或蒸馏水至水位线1/2~2/3满,打开湿化器开关,调节湿化温度在32~37℃。
4.正确连接呼吸机管路、连接氧气。
5.检查呼吸机工作性能、管道连接是否正确、有无漏气、附件是否齐全。
6.接上模拟肺,打开呼吸机主机开关,呼吸机自检,确认呼吸机正常工作。
7.根据病情选择呼吸模式,设置呼吸机各参数(包括报警参数)。
8.再次核对。
9.将呼吸机送气管道末端与患者面罩或人工气道紧密连接。
10.机械通气开始后,立即听诊双肺呼吸音。
11.核对,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指导。
2分1.正确指导患者/家属处置用物、生活垃圾及医疗废弃物分类正确处置。
2.洗手流动水洗手。
观察。
2分1.观察患者有无自主呼吸,自主呼吸与呼吸机是否同步。
2.观察呼吸频率、节律、胸廓活动度及双肺呼吸音。
记录。
6分记录呼吸机的使用模式、参数及患者的生命体征。
停用呼吸机。
4分1.遵医嘱停用呼吸机。
2.断开呼吸机与患者面罩或人工气道接头。
按下待机键待机,按下报警复位键。
3.关主机开关,关湿化器开关。
4.管氧气。
评价。
2分1.遵循标准预防、消毒隔离、安全的原则。
人工呼吸机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出现报警,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理;了解患者感受。
15
7.协助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做好指导,洗手
5
8.整理用物,使用完毕后,呼吸机回路及配件予以灭菌或消毒处理。洗手。
3
9.做好记录。
2
操作质量
5分
1.仪表端庄,态度和蔼。
2.关心体贴患者,注意与患者沟通。
3.操作程序正确,动作熟练
5
注意事项4分
1.头颈部与躯干间避免成直角
1
2.安善固定好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螺纹管,小儿应双重固定。严格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及血气等变化,及时调整各种呼吸参数。
1
3.加强气道护理:包括定时翻身、拍背、吸痰、湿化;长期使用呼吸机者应定期更换导管及湿化瓶。。
1
4.注意机器运转状态,及时排除报警。
5
评估患者10分
1.核对床号、姓名、手腕带,介绍并解释,取得合作
3
2.了解患者的病情,评估患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情况(口述气管插管型号、距门齿的深度、固定是否牢靠)
5
3.检查电源、气源设备是否完好
2
操作要点
70分
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腕带
5
2.检查呼吸机配件是否齐全,接电源、气源
10
3.正确安装呼吸机回路,在加温湿化瓶中加入灭菌注射用水,接上模拟肺
10
4.打开电源开关,调节水温保持在32 -35,观察呼吸机性能,检查呼
吸机回路是否漏气、接错。通气是否正常。声光报警系统是否完好。
10
5.调试参数: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重遵医嘱选择呼吸模式、送气
方式、调节参数及报警上下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呼吸机使用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编号:时间:考评人:分数:目的:维持人工呼吸机的功能,以达到换气、给氧和药物治疗的效果。
注意事项:1、呼吸机与病人连接后,要观察病人是否适应机械通气,呼吸参数是否合适,对有自主呼吸的病人要检查呼吸机是否与病人同步同步的表现:安静、胸部随机械通气起伏,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晰、对称,呼吸机运转正常不同步的表现:躁动不安,呼吸困难并和呼吸机对抗,紫绀加重。
原因:呼吸机参数调节当如潮气量不够,呼吸频率较慢或病人气道分泌物阻塞。
处理:对症或加大潮气量,降低PaO2的水平使用镇定剂、麻醉剂等阻断病人自主呼吸而采用呼吸机控制呼吸。
2、使用呼吸机最初一小时内,要反复检测病人的心率、呼吸、血压和神志,了解机械通气对循环功能的影响。
3、用呼吸机20—30 分钟必须进行血气分析,并结合病情调节呼吸机参数,每次调节呼吸机参数后30分钟,进行血气分析。
4、机械通气中的供气必须加湿化以防气道干燥,保持分泌物湿化易于排出,应随时检查湿化瓶内是否有足量的蒸馏水。
5、随时检查呼吸机的管道及积水杯是否有水,若有水,应随时清除。
空压机后的积水杯在2/3 满时及时清除。
6、随时检查各连接处是否松脱,造成漏气。
7、应保持各管道的清洁,连接时遵守无菌原则,使用中的呼吸机管道每天更换一次。
8、每小时检查记录各呼吸机参数,不要擅自调节呼吸机各调节钮。
呼吸机消毒:1、呼吸机及所用不见在使用中管道每天更换一次,面板用75%的酒精擦拭,呼出盒用消毒液冲洗,晾24 小时备用。
2、3个过滤器每3 天清洗一次,晾干备用。
编号:时间:考评人:分数:编号:时间:考评人:分数:注意事项:1、反复使用的呼吸机管道、非密闭管道每周更换。
2、无自主呼吸病人更换管道时必须有医生在场3、整个过程要快速、准确4、护理人员应有足够的应变能力,换管过程严密观察病情。
拍背咳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编号:时间:考评人:分数:1、.有咯血,心血管重症疾病,肺水肿,未经引流的气胸,肋骨骨折及有病理性骨折病史等病人禁止做胸部叩击治疗。
2、叩击时应该避免叩击有创伤,纽扣,拉链处的皮肤.同时还要避开心脏,乳房,骨突如肩胛部,脊柱等处。
3、在不导致病人受凉的情况下,穿着病号服或是棉制单薄衣物为好。
4、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以便稀释痰液,利于咳岀。
5、多变换体位,定期翻身。
机械振动排痰仪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目的:通过低频振荡,深穿透性,扣振结合的原理,可快速有效地排除患者细小支气管中的痰液。
注意事项:1、排痰机的基本治疗频率为20CPS-35CPS.2、使用叩击接合器治疗时,频率不能超过35CPS3、使用轭状海绵叩击头治疗时,不能用叩击接合器,其他叩击结合头则可以用叩击接合器。
4、使用叩击接合器治疗时,要让叩击接合器上的红箭头指向病人的主气道。
5、避免交叉感染,应尽量使用一次性叩击头罩。
使用轭状海绵状叩击头,先套上一个塑料叩击罩对海绵进行保护,再在外面罩上一个一次性叩击头罩避免感染。
6、每日治疗2-4次,在餐前2小时或餐后2小时进行治疗,治疗前进行20分钟雾化治疗,治疗后5-10 分钟吸痰。
胸腔闭式引流瓶更换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科室:时间:被考核人:考评人:分数:注意事项:1、术后患者若血压平稳,应取半卧位以利引流。
2、水封瓶应位于胸部以下,不可倒转,维持引流系统密闭,接头牢固固定。
3、保持引流管长度适宜,翻身活动时防止受压、打折、扭曲、脱岀。
4、保持引流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并做好记录。
如引流液量增多,及时通知医师。
5、更换引流瓶时应用止血钳夹闭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
注意保证引流管于引流瓶连接的牢固紧密,切勿漏气。
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
6、搬动患者时,注意保持引流瓶低于胸膜腔。
7、拔出引流管后24 小时内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憋气、呼吸困难,气胸,皮下气肿等。
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渗液,如有变化,要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科室:时间:被考核人:考评人:分数:注意事项:1、搬动患者时先夹闭引流管,待患者安置稳定后再打开引流管。
2、翻身时避免引流管牵拉,滑脱、扭曲、受压3、患者有精神症状,意识障碍者应适当约束。
4、引流不畅时及时告诉医生。
科室:时间:被考核人:考评人:分数:1、防止患者发生胆道逆行感染。
2、通过日常护理保证引流的有效性3、观察胆汁的量、颜色、性质。
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证胆道引流管通畅。
2、妥善固定好管路,操作时防止牵拉,以防止“T”管脱落。
3、根据患者的情况,每周更换引流袋2 次。
4、保护引流管口周围的皮肤,局部涂氧化锌软膏,防止胆汁浸渍引起局部皮肤破溃和感染。
动脉血标本的采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科室:时间:被考核人:考评人:分数:目的: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判断患者氧合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
注意事项:1、消毒面积应较静脉穿刺大,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预防感染。
2、患者穿刺部位应当压迫止血至不出血为止。
3、若患者饮热水、洗澡、运动,需休息30 分钟后再取血,避免影响检查结果。
4、做血气分析时注射器内勿有空气。
5、标本应当立即送检,以免影响结果。
6、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慎用。
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1、用前应先检查三腔管上各段长度标记是否清晰,三个腔管通道的标记是否正确,各腔管是否通畅,气囊是否漏气,气囊膨胀是否均匀,并精确测量各囊最大注气量。
2、胃囊充气量必须足够多,以使胃囊充分膨胀,防止在向外牵引三腔管时因胃囊过小而滑过贲门进入食管。
食管囊注气不可太多,以免过分压迫食管黏膜引起坏死。
3、定时测压检查气囊压力,以免压力不足不能有效止血,或压力过高使局部组织坏死,同时防止三腔管破损、漏气而不起作用。
4、每隔12~24小时应将食管气囊放气、放松牵引一次,以防止发生压迫性溃疡。
放气前应先口服液体石蜡20。
每次放气时间为10~30分钟左右。
5、定时抽取胃液和胃内血液,观察出血情况,以减少血液分解后被吸收诱发肝昏迷。
6、口唇经常涂擦润滑剂,防止干裂,继发感染。
插管鼻腔保持清洁湿润,定时滴入石蜡油,每日3次,保护鼻黏膜。
7、患者床旁放置弯盘、卫生纸,患者可将口腔内分泌物吐入弯盘内,必要时用吸引器抽吸分泌物,防止流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
同时准备一完好的三腔管备用。
8、三腔管压迫期限一般为72小时,若出血不止,可适当延长。
昏迷患者可将囊内气体放出后保留三腔管,从胃管内注入流质和药物,要注意呼吸道通畅。
心电图检查的操作流程目的:1. 可以判断心脏的功能状态(如心脏肥大、扩张) 。
2. 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心脏瓣膜病等心脏病。
3. 诊断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如洋地黄类药物)以及确认药物效果、防止副作用出现。
4. 作为个人资料,长时间保存。
正常模式心电图:1. P波代表左右两心房除极时的电位变化。
P波的方向在I、H、aVF V4 V5 V6导联中均向上,aVR中向下,其余导联成双向、倒置或低平均可;P波宽度不超过0.11s ; 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不超过0.25mV,胸导联不超过0.2mV。
2. P-R间期代表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心律正常者P-R间期为0.12--0.20S 。
幼儿及心动过速的情况下,P-R间期相应缩短,老年人及心动过缓的情况下,P-R间期延长,但不超过0.22s。
3 QRS波群代表全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1)时间:正常成人多为0.06 —0.10s,最宽不超过0.11s。
(2)波形和振幅:正常人V1、V2导联多成rS型,V1的R波一般不超过1.0mV,V5 V6 导联可呈qR、qRs、Rs或R型,R波不超过2.5mV° aVR导联的QRS主波向下;可呈Qs、rSr、Sr或Qr型。
标准肢体导联的QRS波群在没有电轴偏移的情况下,主波向上。
(3)Q波:正常的Q波振幅应小于同导联中的R波的1/4,时距应小于0.04s (唯有山、aVRaVL 可以超过),V1导联中不应有波,但可成型。
4. 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表示心室除极刚结束尚处在缓慢复极的一段短暂时间。
正常的ST段多为一等电位线。
在任意导联,ST段下移不应超过0.05mmV ST段上升在V1、V2导联不超过0.3mV, V3导联不超过0.5mV, V4-V6与肢体导联不超过0.1mV。
5. T波代表快速心室复极时的电位改变,是ST段后岀现的一个圆钝较大且占时较长的波。
(1) 方向:正常情况下,T波的方向多和QRS主波方向一致,在I、H、V4-V6导联向上,aVR向下,山、aVL、aVF、V1-V3导联可以向上、双向或向下,但若V1的T波向上,则V2-V6导联就不应再向下。
(2) 振幅:正常情况下,除山、aVL、aVF V1-V3导联外,T波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T波高度在胸导联有时可达 1.2 — 1.5mV而属正常。
医用电子冰帽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科室:时间:被考核人:考评人: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