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常见病
妇科常见病种中医辨证论治
妇科常见病种中医辨证论治一、月经病:1、月经先期:以月经周期比正常提前为主要表现的月经病。
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十余天一行者证型:脾气虚证:月经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补中益气汤》黄芪、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肾气虚证:月经色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归肾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枸杞子、杜仲、菟丝子血热证:月经色红,舌红、苔黄,脉数《清经散》牡丹皮、地骨皮、青蒿、黄柏(盐水炒)、大熟地、白芍(酒炒)、茯苓2、月经后期:延后7日以上,甚至3~5个月以上者证型:肾虚证:月经色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当归、熟地、人参、山药、杜仲、山茱萸枸杞炙甘草血虚证:月经延后,量少色淡,头晕眼花,舌淡红,脉细弱《大补元煎》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炙甘草血寒证:月经延后,量少,色淡红,腹痛明显,舌淡,苔白,脉沉《温经汤》吴茱萸、当归、白芍、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气滞证:月经延后,量少或正常,色暗有血块,脉弦《乌药汤》乌药、香附、当归、木香、甘草3、月经过多:月经量超过80ml,但周期正常。
气虚证:月经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举元煎》人参、炙黄芪、炒白术、炙甘草、炒升麻血热证:月经色红,舌红、苔黄,脉数《保阴煎》生地、熟地、白芍、山药、川续断、黄芩、黄柏、生甘草血瘀证:月经色暗,血块,痛经明显,舌暗有瘀斑,脉弦不畅:蒲黄、五灵脂、益母草、三七、茜草4、月经过少:月经量少,或者经行少于2天,周期正常。
肾虚证:月经色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归肾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枸杞子、杜仲、菟丝子血虚证:经量少色淡,头晕眼花,舌淡红,脉细弱:熟地、当归、川芎、白芍、黄芪、党参,山药血瘀证:月经色暗,血块,痛经明显,舌暗有瘀斑,脉弦不畅《桃红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5、经期延长:经期超过7天,周期正常气虚证:月经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举元煎》人参、炙黄芪、炒白术、炙甘草、炒升麻血热证:月经色红,舌红、苔黄,脉数。
中医妇科疾病的辨证与治疗
中医妇科疾病的辨证与治疗妇科疾病在中医中被称为妇人病,包括了宫颈炎、附件炎、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多种疾病。
中医妇科疾病的辨证与治疗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对妇科疾病的辨证和治疗方法。
一、宫颈炎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症状包括白带增多、发痒、疼痛等。
中医对宫颈炎的辨证包括湿热下注、虚寒湿滞等,治疗方法主要是清热解毒、温阳祛湿。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白芍、炙甘草等。
二、附件炎附件炎是妇科常见的炎症,症状包括下腹痛、发热、白带异常等。
中医对附件炎的辨证包括湿热互结、气血不畅等,治疗方法主要是清热疏湿、活血化瘀。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连翘、当归、川芎等。
三、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异常或月经量过多或过少等情况。
中医对月经不调的辨证包括气血两虚、气滞血瘀等,治疗方法主要是补益气血、活血化瘀。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白芍、香附等。
四、痛经痛经是指在月经过程中出现下腹疼痛的症状。
中医对痛经的辨证包括寒凝气滞等,治疗方法主要是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常用的中药有温经草、艾叶、川芎、延胡索等。
五、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肿瘤,主要症状包括月经过多、盆腔疼痛等。
中医对子宫肌瘤的辨证包括气滞血瘀、痰湿凝滞等,治疗方法主要是活血化瘀、利湿软坚。
常用的中药有神曲、川穹、牡丹皮、延胡索等。
六、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月经不调疾病,主要症状包括经期疼痛、异常出血等。
中医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辨证包括气滞血瘀、痰湿阻滞等,治疗方法主要是活血化瘀、利湿通络。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川穹、赤芍等。
综上所述,中医对妇科疾病的辨证与治疗是基于中医理论和中药疗法的综合治疗方法。
中医通过辨别不同的辨证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达到治疗妇科疾病的目的。
然而,中医治疗妇科疾病是需要依托临床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因此,在面对妇科疾病时,建议及时求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中医妇科常见病
中医妇科常见病资料一、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至10天,经期正常,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者。
(一)虚证(气虚)1、脾气虚证。
补脾益气、固冲调经。
补中益气汤加减。
2、肾气虚证。
补益肾气、固冲调经。
左归丸: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菟丝子、鹿胶、龟胶、牛膝。
加五味子、远志、人参。
(二)实证(实热)1、阴虚血热证:养阴清热、凉血调经。
两地汤:生地黄、玄参、麦冬、阿胶、白芍。
月经量少加山药、枸杞、首乌。
虚热重加龟板。
2、阳盛血热:清热降火、凉血调经。
清经散。
牡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黄、青蒿、黄柏、茯苓。
月经过多者去茯苓、加地榆、茜草根。
经行腹痛加蒲黄、三七、五灵脂。
3、肝郁化热证。
清肝解郁、凉血调经。
丹梔逍遥散。
经行不畅夹血块加泽兰、益母草。
二、月经后期:月经周期错后1周以上,甚至3至5月一行,经期正常,连续2个月月经周期以上者。
(一)虚证1、肾虚:补肾益气、养血调经。
大补元煎:补气升陷、年老体虚。
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升麻、鹿角胶。
月经错后过久者加肉桂、牛膝温经活血、引血下行。
2、血虚:补血养营、益气调经。
八珍汤加五味子、黄芪、远志。
月经量少去五味子加丹参、鸡血藤。
3、虚寒证:温经扶阳,养血调经。
大营煎。
当归、熟地黄、枸杞、甘草、杜仲、牛膝、肉桂。
4、实寒证: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温经汤:肉桂、吴茱萸、川芎、当归、白芍、牡丹皮、干姜、半夏、麦冬、人参、甘草、阿胶。
月经过少加牡丹皮、益母草、鸡血藤.(二)实证1、气滞血瘀:桃红四物汤。
小腹胀痛加延胡索、柴胡、枳壳、月经量少加鸡血藤。
2、痰湿证:苍附二陈汤。
加当归、川芎养血活血。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提前7至10天或错后7至14天,经期正常,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
(二)实证1、肝郁证:疏肝解郁、和血调经。
逍遥散。
夹有血块加泽兰、益母草。
有热加丹皮、梔子。
有肾虚加菟丝子、熟地黄、续断、女贞子。
四、月经过多:月经周期、经期正常,经量明显增多者。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19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19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19女性在妇科疾病方面相比男性更容易受到影响,常见的疾病包括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宫颈糜烂等。
中医学认为,女性的月经周期与生殖系统的健康密切相关。
体内阴阳平衡调节不良,导致血气不畅、气血亏虚等问题,往往会引发多种妇科疾病。
一、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女性最常见的妇科问题之一。
常见的不规律月经,月经量少、间歇性出血,还有闭经等问题。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需要综合因素分析,包括脾虚、肝郁、气血虚等因素,中药治疗较为常见,包括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等草药,辅助运用接合术、刮痧、艾灸等手段,最终达到调养身体、恢复月经规律的效果。
二、痛经痛经是月经前后出现的一系列不适症状,包括腰酸、腹痛、乳房胀痛等。
中医认为痛经是由于气滞、血瘀、肝郁等因素导致了子宫及其周围组织的痛感。
治疗痛经主要包括消除气滞、通经活血、平肝止痛,经常应用的艾灸、拔罐、推拿等手段都有一定的缓解和治疗效果。
三、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怀孕前后的女性容易发病。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的病因与肝气郁结、瘀血内生、气血不和等因素有关。
治疗子宫肌瘤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人情况和病因,中药方治疗常用大黄、郁金、茯苓、当归等中草药,能够有效舒缓疼痛、缩小肌瘤,同时改善经血质量等诸多问题。
四、卵巢囊肿卵巢囊肿是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需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中医认为,卵巢囊肿的发病与体内气机不畅、血瘀气滞等有关。
治疗卵巢囊肿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体质、生活饮食等,配合中药方剂如玄胡、桃仁、红花、莪术等,一般情况下治疗周期较长,在药物和生活调养方面也需要积极协调。
五、宫颈糜烂宫颈糜烂是宫颈上皮也就是子宫颈口的过度生长,较常见于正处于青年期和育龄的女性。
中医认为宫颈糜烂病因涉及到脾虚、肝木郁、气滞血瘀等因素,治疗时需要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调理。
应用艾灸、膏方及中药、妇科器械等均有治疗作用,具体方案需针对不同的病例进行确定。
中医妇产科知识点总结
中医妇产科知识点总结一、常见的妇科疾病1.月经不调:包括经期提前、延后、经量过多或过少等情况。
2.痛经:指月经期或经前期出现的腹痛、腰酸等不适症状。
3.子宫肌瘤:是指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肿块。
4.盆腔炎症:包括子宫、卵巢、输卵管以及盆腔周围组织的炎症性疾病。
5.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异位到子宫以外的其他位置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
6.乳腺增生:是指乳腺组织部分或是全部肿胀增生,乳房出现肿块、胀痛等症状。
7.不孕症:是指夫妻双方在正常的性生活条件下一年内未能获得妊娠。
8.妊娠反应:是指孕妇在怀孕初期出现的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
二、中医对妇科疾病的认识1.月经不调:中医认为月经不调是由于肾气不足、肝郁气滞、脾虚湿困、气血运行不畅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主要以调理气血、清理湿热、疏肝解郁为主。
2.痛经:中医认为痛经是由于气血不调、肝郁气滞、肾虚冲任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治疗痛经主要以调理气血、疏肝解郁、温补肾阳为主。
3.子宫肌瘤:中医认为子宫肌瘤是由于气滞血瘀、肝郁气滞、肾虚不固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主要以活血化瘀、疏肝解郁、温补肾阳为主。
4.盆腔炎症:中医认为盆腔炎症是由于湿热瘀滞、气滞血瘀、肝郁气滞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治疗盆腔炎症主要以清热利湿、疏肝解郁、活血化瘀为主。
5.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由于气滞血瘀、肝郁气滞、肾虚冲任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以调理气血、疏肝解郁、温补肾阳为主。
6.乳腺增生:中医认为乳腺增生是由于肝郁气滞、瘀血阻络、气血不畅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主要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凉血通络为主。
7.不孕症:中医认为不孕症是由于气血不足、肝肾阴虚、气滞血瘀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治疗不孕症主要以温补肾阳、调理气血、散瘀通络为主。
8.妊娠反应:中医认为妊娠反应是由于肝郁气滞、脾虚湿困、气血不畅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治疗妊娠反应主要以疏肝解郁、清理湿热、调理气血为主。
中医妇科带下病
中医妇科带下病中医妇科带下病一、概述妇科带下病是指女性生殖系统发生的一种常见病症,主要表现为阴道或外生殖器部位的异常分泌物增多、颜色、气味变化等。
中医学认为,带下病多由湿热、湿寒等病理因素引起,治疗时需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二、病因病机⒈湿热带下病病因:长期不洁、不卫生、性生活不规律等原因导致湿热病邪侵入阴道。
病机:湿热壅盛,阴道黏膜出现炎症反应,引起分泌物增多、色黄、气味烈等症状。
⒉湿寒带下病病因:受寒湿邪气侵袭,或因长期居住潮湿环境导致湿气郁滞。
病机:湿邪与正气相搏,湿气阻滞不行,阴道黏膜受寒湿邪影响,出现分泌物增多、色白、气味不显的症状。
三、辨证施治⒈湿热带下病症状特点:带下色黄、黄稠,有刺激性气味,伴有阴部瘙痒、灼热感,小腹胀痛等。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解毒止痒。
常用药物/方剂:黄连石斛汤,龙胆泻肝汤等。
⒉湿寒带下病症状特点:带下色白稀薄,无明显气味,伴有阴部冷感、不适或胀痛,腰腿酸软等。
治疗原则:祛寒化湿,温通经络。
常用药物/方剂:小青龙汤,四逆汤等。
四、注意事项⒈保持外阴清洁卫生,避免过度清洗和使用刺激性洗液。
⒉避免性生活不洁,定期更换卫生巾或护垫。
⒊饮食上忌辛辣、油腻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肠胃通畅。
⒋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潮湿环境的长期暴露。
五、附件六、法律名词及注释⒈辨证施治:中医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症状、体质等进行辨证施治。
⒉方剂:中药组方的处方形式,是指将数种中药配伍在一起,通过特定的制剂方法加工而成的药物形态。
⒋中医妇科诊疗指南:针对妇科疾病的中医诊疗指南,包括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内容。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一、妇科常见病诊断方法
1、病史:病人认述自身病情,并汇总患病的时间、症状及变化情况,以便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2、检查:视诊、查询、肛门检查、外阴检查等,以查明病变的类型
及部位,为后续诊疗提供参考要素。
3、实验室检查:包括放射检查、心血管系统检查、尿液检查和血液
检查,以便对病理及病情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4、辅助检查:包括B超、钼靶检查、CT检查、内窥镜和正电子发射
断层检查,用于检测肿瘤病变。
二、妇科常见病治疗原则
1、生活习惯改变:避免性活动,减少避孕措施的使用,改变性生活,改善营养,提高体质,保持良好的心情,适当的多做运动等,以减轻病症,改善身体状况。
2、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及中医论治,用中药温补调理,及时有
效的治疗,减轻痛苦,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3、西药治疗:根据病情、病原及病理变化,用西药治疗,例如:抗
生素、抗菌剂等,有效的抑制病原菌,缓解病情,达到治疗效果。
4、手术治疗:当病情严重、危象极大时,采用手术治疗,以有效的
缓解病情,恢复健康。
中医妇科简介
中医妇科简介妇科疾病是指妇女生殖系统及相关器官遭受的疾病。
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之一,在妇科领域也有着独特的理论和疗法。
本文将从中医理论、常见疾病和治疗方法等方面对中医妇科进行简要介绍。
一、中医理论基础中医的理论基础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二气构成,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人体内部也存在这种阴阳平衡,阴阳失调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五行学说将自然界和人体的生理状况分为五个阶段,即木、火、土、金、水,相互关系密切。
以上理论为中医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基础。
二、常见疾病1.月经不调:中医认为月经不调是由于女性体内的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常见的月经不调有闭经、经量过多或过少、经期过长等。
中医辨证施治,通过调整气血的运行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2.痛经:痛经是指月经期间或经前出现腹痛不适的症状。
中医将痛经分为虚寒型、气滞型和血瘀型等不同类型进行辨证论治。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草药调理、针灸和推拿等。
3.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
中医将子宫肌瘤归为血瘀、气滞、湿困、痰瘀等不同证型。
针对不同证型,采用中药调理、推拿和膏方敷贴等治疗方法。
4.盆腔炎: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脏器的感染,常表现为下腹部疼痛、白带异常等症状。
中医将盆腔炎分为湿热、湿寒、瘀郁等不同证型进行辨证施治。
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中成药服用、穴位贴敷和艾灸等。
三、中医妇科治疗方法1.中药调理:中药是中医治疗的核心手段之一。
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配制针对性的中药方剂。
患者可以口服中药颗粒、煎剂或冲剂来调理身体。
2.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经典疗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目的。
在妇科疾病治疗中,针灸常常与中药配合使用,协同发挥疗效。
3.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通过指压、揉捏、按摩等手法刺激全身特定的穴位和经络,调节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平衡和康复。
在妇科疾病治疗中,推拿按摩常被用于调理子宫和盆腔的功能。
综上所述,中医妇科作为中医学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19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19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19近年来,中医在妇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
针对妇科常见病,中医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的诊疗指南,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
1. 月经不调:中医认为月经不调是由于气血失调引起的。
根据中医的诊断方法,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如月经量多少、经期长短等,来判断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月经不调,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调理气血、调理经络等。
2. 妇科炎症:中医强调整体平衡,认为妇科炎症是由于体内湿热引起的。
治疗时,医生会采用清热解毒、祛湿等方法来治疗。
同时,中医还注重防止复发,通过调整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3. 子宫肌瘤:中医认为子宫肌瘤是由于气滞血瘀引起的。
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活血祛瘀、调理气机等来缓解症状。
针对不同的病情,中医还会选择一些草药进行治疗,以达到治愈的效果。
4. 经期痛经:中医认为痛经是由于气滞血瘀、脏腑功能失调等引起的。
治疗时,中医会采用活血化瘀、调理经络等方法来缓解疼痛。
此外,中医还会建议患者调整饮食习惯,避免寒凉食物的摄入,以减轻症状。
总的来说,中医治疗妇科常见病强调整体平衡,重视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等治疗方法。
针对不同的病情,中医会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治愈疾病的效果。
然而,应该注意的是,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效果需要时间,患者需保持耐心和坚持治疗。
总结起来,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19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一些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方法和方案。
中医的疗效在妇科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对于妇科患者来说,既要重视中医的治疗方法,也要坚持规范的西医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医妇科简介
中医妇科简介中医妇科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相关的疾病和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中医妇科与西医妇科相比,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中医妇科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等。
阴阳学说认为人体内外的各种生理、病理现象都是阴阳的相互作用结果;五行学说认为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与五行的相互关系密切相关;经络学说强调人体内的经络系统对身体的调节和疾病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中医妇科主要研究妇女生理周期的变化、生殖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以及相关的疾病。
常见的中医妇科疾病包括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中医妇科通过望诊、问诊、切诊和听诊等方法,结合中医的独特理论,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治。
中医妇科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艾灸、中药治疗、中药熏洗、中药膏方等。
针灸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艾灸则是利用艾绒的热力作用,刺激特定穴位,起到温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
中药治疗是通过选用具有特定功效的中草药,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熏洗是将中草药煎煮后,用其蒸气进行局部熏洗,起到温通经络、消肿止痛的作用。
中药膏方则是将中草药煎煮后,制成膏状,涂抹在患处,起到温通经络、消炎止痛的作用。
中医妇科治疗的特点是综合施治、个体化和调理阴阳平衡。
中医妇科强调“因人而异”,即同样的疾病在不同的人体内,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和体征,治疗方法也应因人而异。
中医妇科还注重调理阴阳平衡,认为阴阳失衡是疾病的根本原因,通过调理阴阳平衡,可以达到治疗疾病、防止复发的目的。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妇科广泛应用于月经不调、痛经、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
中医妇科治疗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优点,尤其在一些慢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的治疗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
中医妇科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妇科中医优势病种
妇科中医优势病种[正文]妇科中医优势病种妇科疾病是女性常见的健康问题,中医药在妇科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妇科中医优势病种及其治疗方法,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中医药在妇科健康中的作用。
一、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女性常见的妇科问题之一。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多与气血失调、肝郁脾虚等因素有关。
采用中药调理和针灸疗法可以恢复月经的正常周期和量。
常用中药包括当归、川芎、白芍等,针灸疗法则可以通过调节脏腑功能来治疗。
二、痛经痛经是女性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经期腹痛、腰痛等。
中医认为痛经多与气血不畅、寒湿内阻等有关。
中药方剂如神曲颗粒、逍遥丸等可以活血化瘀、温经散寒,针灸疗法也可以改善气血循环、缓解疼痛。
三、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肿瘤性疾病,中医认为多与气滞血瘀、肝郁脾虚等因素有关。
中药方剂如逍遥散、桃仁承气汤可以调理气血、软化肿块,针灸疗法也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缓解症状。
四、盆腔炎盆腔炎是女性常见的炎症性疾病,常由性传播感染或产后感染引起。
中医认为盆腔炎与湿热郁滞、气滞血瘀等有关。
中药方剂如三黄石膏、南芪汤可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针灸疗法也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促进炎症的消散。
五、更年期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是女性进入更年期后出现的多种症状,如潮热、出汗、失眠等。
中医认为更年期综合症多与阴阳失衡、气血不足等因素有关。
中药方剂如养血安神汤、脾胃丸可以调理阴阳、平衡气血,针灸疗法也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缓解症状。
以上是妇科中医优势病种及其治疗方法的简要介绍。
中医药在妇科领域有着丰富的理论和经验,可以为女性提供全面的健康保障。
[附件]⒈中医方剂配方参考表⒉针灸穴位图册⒊相关研究及临床案例资料[法律名词及注释]⒈中医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疗法,包括中草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⒉脏腑功能:中医学说中,脏腑是指人体内的器官,其功能不仅限于生理功能,还包括心理、情绪等方面。
⒊气滞血瘀:指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瘀血堆积在体内。
⒋温经散寒:中医治疗痛经的方法,通过温热药物来活血散寒,缓解经期疼痛。
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中医妇科学是关于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中医学科。
自古以来,中医妇科学就一直为女性保健和治疗问题提供了广泛的方案。
它强调的是身体的阴阳平衡,通过中药和针灸等方法,来调节女性的内分泌系统,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和恢复。
中医妇科学的核心理念是以阴阳平衡为基础,以调节气血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为手段。
这被认为是保持女性身体健康和纠正内分泌问题最重要的途径。
中医学提出了相当多的妇科病的分类,包括经前综合症、赤白带、月经不调、妇科肿瘤等等。
本文将探讨中医妇科学中几种最常见的疾病与治疗方法。
经前综合症经前综合症是一个广泛的症状的集合,包括相当多的不适症状,如疼痛,疲乏感,愤怒,头痛,腹胀等。
根据中医学,经前综合症是由气血不畅、肝郁气滞、脾胃湿热和肾虚导致的。
因此,调理肝脏很重要,以了解精神压力的来源,并引导患者放松情绪。
中医学中常用草药治疗经前综合症,如川芎,当归等。
此外,应该尽量避免油腻食物和饮酒。
采用黄帝内经中的“四气调五味调”方法,即“上气调偏”,“下气垂坠”,“中气脾胃”等,纳入总体治疗方案,可达到更好疗效。
赤白带赤白带是指女性分泌物不常规的变化,这些分泌物的细菌和水平变化可能是因为情感压力、饮食或经期的变化。
中医学中认为,这些发病原因是由七情过度、劳累、饮食不节、气血不足等元素造成的。
因此,在治疗时,中医治疗一般会将消炎、祛湿、补血气等功效的成分配方在一起,形成中药方剂。
这些中药方剂包括为香风、苦参、蛤蚧等草药,他们共同的功效是能够消除分泌物的异味并缓解肌肉疼痛。
同时,应该坚持健康饮食和充足的睡眠以促进产生更多的体力和精神。
可以合理利用中药养生和中医体操等方法来保持女性身体健康。
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指的是女性月经周期与正常周期有显著差异,通常以月经周期的间隔和经血量来衡量,可由干扰你的内分泌系统的外部因素、子宫发炎,妊娠等内部因素引起。
中医学中,月经不调是由脾虚、肝郁、心火等因素引起。
因此,在治疗时,中医师会诊断患者的原因,并针对性的制定针灸和配方等方案。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妇科疾病是指女性生殖系统和乳腺等相关疾病,包括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乳腺增生等多种病症。
中医在妇科领域有着丰富的诊疗经验,可以提供全面的治疗方案。
下面是一些常见妇科疾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1.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指经期长短不规律、经量过多或过少、经血质地变化等症状。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包括调理脾胃、活血祛瘀、补益虚损等。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黄芪等。
同时,还可以结合针灸疗法,如用足三里、关元、足太阴肾经等经穴进行调理。
2.痛经痛经是指在月经来潮期间或前后,出现腹痛、腰酸等症状。
中医治疗痛经主要包括疏肝理气、活血止痛、暖宫散寒等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香附、延胡索、丹参、姜黄等。
针灸疗法也可以缓解痛经,如用足三里、关元、足太阴肝经等经穴进行治疗。
3.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肿瘤,中医认为多与肝郁气滞、气血不通有关。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包括疏肝理气、活血祛瘀、软坚散结等。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白芍、赤芍、丹参、广木香等。
针灸疗法也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如用磁针、腧穴贴敷等。
4.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在子宫以外的部位生长引起的病症,常见症状为经期腹痛和性交疼痛。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包括行气活血、疏肝理气、祛瘀止痛等。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香附、延胡索、丹参、赤芍等。
针灸疗法也可以缓解疼痛,如用足三里、足太阴脾经等经穴进行治疗。
5.盆腔炎盆腔炎是盆腔器官(如子宫、卵巢、输卵管等)的感染性炎症,常见症状为下腹部疼痛、白带异常增多等。
中医治疗盆腔炎的方法包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等。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连翘、丹参、红花等。
针灸疗法也可以提高盆腔血液循环,如用中脘、关元、足太阴脾经等经穴进行治疗。
6.乳腺增生乳腺增生是乳房组织增生引起的一种常见病症,多见于青年女性。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的方法包括疏肝理气、活血祛瘀、调理中焦等。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医妇科在妇科疾病的诊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对许多常见的妇科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几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和中医的诊疗方案。
一、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经期过长、过短、过多、过少、不规律等都属于月经不调。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重在调理气血,促进经络畅通。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赤芍等,可以活血化瘀,调理月经。
二、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它生长在子宫壁上,容易引起月经失调、痛经等症状。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主要采用中药疗法,如桃仁、红花、莪术等可以活血化瘀,缩小肌瘤的体积。
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子宫内膜异位到子宫外部,引起周期性腹痛、月经不调等症状。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注重调理气血,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丹参等,可以活血化瘀,舒缓症状。
四、盆腔炎盆腔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盆腔器官炎症,常见症状有下腹部疼痛、白带增多等。
中医治疗盆腔炎主要是清热解毒,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连翘等,可以起到抗菌消炎的作用。
五、阴道炎阴道炎是由细菌、真菌或寄生虫感染引起的阴道黏膜炎症,常见症状有白带增多、瘙痒等。
中医治疗阴道炎注重调理阴道环境,常用的中药有苦参、黄柏、黄连等,可以抑制病菌生长,缓解症状。
综上所述,中医妇科诊疗方案针对不同的疾病有着不同的特点。
中医疗法强调整体调理,通过调节气血、活血化瘀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对于一些功能性和慢性的妇科疾病,中医疗法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缓解疾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在中医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有经验丰富的中医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因为每个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都有所不同,需要针对个体进行针对性治疗。
同时,中医疗法通常需要长期调理,治疗过程可能会比较缓慢,需要患者坚持治疗。
中医药在妇产科疾病中的治疗作用
中医药在妇产科疾病中的治疗作用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基础。
在妇产科疾病的治疗中,中医药被广泛运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在妇产科疾病中的治疗作用以及其应用的相关治疗方法和原理。
一、中医药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1.妇科常见病的中医药治疗妇科常见病包括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等。
对于这些疾病,中医药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
比如针对月经不调,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熟地黄等,具有活血调经的作用。
而对于子宫肌瘤,中医药则采用温经止血的方法,常用的中药有丹参、红花等。
2.中医药在不孕症治疗中的应用不孕症是妇产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药在其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医药治疗不孕症注重调理人体整体功能,增强生殖系统的功能。
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精、淫羊藿等,这些中药具有滋养气血、调理内分泌等作用,能够提高卵巢功能和睾丸功能,从而增加怀孕的机会。
二、中医药在妇科疾病中的治疗原理1.中医药通过调理气血来治疗疾病中医药认为,妇科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气血失调密切相关。
通过采用中药调理气血,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和疼痛症状,达到治疗的效果。
例如,对于痛经的治疗,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气血、舒经活络来缓解疼痛。
2.中医药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来治疗疾病中医药认为,妇科疾病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通过调理脏腑功能,可以改善机体的整体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疾病恢复。
例如,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肾气、补益脾胃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三、中医药在妇产科疾病中的治疗方法1.中药内服中药内服是中医药治疗妇产科疾病的常用方法,通过将中药煎煮成汤剂或制成颗粒、丸剂等形式进行口服,以达到治疗作用。
在内服中药时,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处方,以提高治疗效果。
2.中药外用中药外用主要是通过将中药制成药物糊剂、洗剂、贴敷剂等形式进行外用,以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
中医名家医案妇科
中医名家医案妇科妇科疾病是女性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中医名家在妇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治疗方案和医案,有效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名家医案中的经典妇科病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 案例一:月经不调患者李女士,年龄32岁,主诉月经不调已有半年,周期不规律,量少色暗,经期延长。
经中医名家张医生诊断,李女士的病情属于肝郁气滞型月经不调。
张医生采用调理肝气、活血化瘀的中草药方剂,配合针灸疏通经络,通过连续两个月的治疗,李女士的月经恢复了正常,且没有再出现不适症状。
2. 案例二:子宫肌瘤患者王女士,年龄40岁,曾被确诊患有多个子宫肌瘤。
她咨询了中医名家刘医师,刘医师根据王女士的体质特点和病情,制定了中药调理方案,包括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中草药组合。
经过三个月的服药治疗,王女士的肌瘤明显缩小,并且没有出现明显的不适感。
3. 案例三:绝经综合征患者周女士,年龄49岁,自从进入更年期以来,经常出现潮热、心慌、易怒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质量。
她前往寻求中医名家张医生的帮助,张医生通过辨证论治得知,周女士的症状是由肝肾阴虚所致。
张医生运用中药补益肝肾,调养阴虚的方剂,并且指导周女士进行适当的运动和饮食调理。
三个月后,周女士的症状明显缓解,身体状况逐渐好转。
4. 案例四:宫颈糜烂患者杨女士,年龄28岁,经常出现白带增多、下腹疼痛等症状,经妇科检查,被诊断为宫颈糜烂。
中医名家王医生根据杨女士的情况,采用了中草药外用治疗,包括清热解毒、收敛止血等方剂。
经过半年的治疗,杨女士的宫颈糜烂症状明显减轻,且病情没有恶化的迹象。
5. 案例五:盆腔炎患者陈女士,年龄35岁,多年来一直反复发作盆腔炎,反复用药效果不佳。
她前往中医名家陈医师的诊所,陈医师通过中医四诊合并归纳分析,认为陈女士的盆腔炎主要是湿热蕴结所致。
陈医师为她开具了清热解毒、祛湿化瘀的中药方剂,并且指导她进行适当的饮食调理。
中医妇科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
中医妇科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1. 引言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与治疗方法,在妇科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中医妇科常见疾病及其治疗方法,帮助女性朋友们了解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妇科健康。
2. 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指女性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变化。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主要与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
治疗方法包括调理气血,调整脏腑功能,常用的药物有当归、川芎等。
3. 痛经痛经是指月经期间或经前出现的下腹疼痛。
中医认为,痛经主要与血瘀、气滞等因素有关。
治疗方法包括舒肝活血、软坚散结,经常使用的药物有柴胡、桃仁等。
4. 卵巢囊肿卵巢囊肿是指卵巢上的液体包块。
中医认为,卵巢囊肿主要与体内寒湿、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
治疗方法包括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常用的药物有香附、红花等。
5. 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一种发生于子宫肌层的良性肿瘤。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主要与气滞血瘀、湿邪瘀阻等因素有关。
治疗方法包括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常用的药物有柴胡、桃仁等。
6. 乳腺增生乳腺增生是指乳腺组织的增生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中医认为,乳腺增生主要与气滞血瘀、湿热郁结等因素有关。
治疗方法包括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常用的药物有红树皮、莪术等。
7. 妇科炎症妇科炎症包括宫颈炎、附件炎等,常见的症状为白带异常增多、下腹疼痛等。
中医认为,妇科炎症主要与湿热蕴结、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
治疗方法包括清热解毒、疏通经络,常用的药物有黄连、穿心莲等。
8. 闭经闭经是指女性停止排卵和月经的现象。
中医认为,闭经主要与气滞血瘀、肾虚等因素有关。
治疗方法包括温肾壮阳、活血化瘀,常用的药物有补骨脂、川穹等。
9. 小结中医在妇科领域中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治疗常见的妇科疾病。
然而,治疗前需确诊疾病类型,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同时,女性朋友们也要注重日常保健,保持身心健康,以避免疾病的发生。
中医.妇科简介
中医.妇科简介中医.妇科简介妇科是中医学中研究妇女生理、病理及相关疾病的一门学科。
通过中医理论和方法来诊断、治疗和预防妇科疾病,为妇女的健康提供保障。
本文将详细介绍妇科的相关知识。
一、妇科基础知识1.妇科解剖学:包括妇女生殖器官的结构、位置及功能。
2.妇科生理学:涉及妇女月经周期、孕育过程、更年期等生理变化。
3.妇科病因学:研究妇科疾病的发生原因,如感染、内分泌失调等。
4.妇科病理学:探讨妇科疾病的病理变化及组织学特征。
二、常见妇科疾病1.月经不调:包括经量异常、经期不规律等。
a.原因:可以是内分泌失调、子宫结构异常等。
b.症状:月经过多或过少、经期延长或缩短等。
c.中医治疗:针对疾病病因,采用草药调理和针灸治疗等。
2.子宫肌瘤: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
a.原因:与雌激素水平、遗传因素等有关。
b.症状:经期过长、月经过多、腹痛等。
c.中医治疗:通过调整体内阴阳平衡,调理气血流通来缓解症状。
3.卵巢囊肿:是卵巢内黏液或血液积聚形成的液性肿块。
a.原因:多为排卵障碍和雌激素过度刺激所致。
b.症状:腹胀、下腹隐痛、月经紊乱等。
c.中医治疗:采用草药调养和针灸疗法,调整体内阴阳失衡。
4.阴道炎:是阴道黏膜炎症的一种常见疾病。
a.原因: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等。
b.症状:阴道分泌物异常、阴道瘙痒、灼热感等。
c.中医治疗: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如草药外洗、中药口服等。
三、妇科法律名词及注释1.妇科药品管理条例:规定了妇科药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等方面的管理要求。
2.妇产科医疗纠纷处理办法:明确了妇产科医疗纠纷的调查、处理程序和责任追究等。
四、本文所涉及的附件1.妇科疾病常见病例:附有不同妇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病例分析。
2.妇科病理学图谱:附有妇科疾病的病理变化的图谱和说明。
请参考以上内容,以提供更全面的妇科相关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妇科常见病资料一、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至10天,经期正常,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者。
(一)虚证(气虚)1、脾气虚证。
补脾益气、固冲调经。
补中益气汤加减。
2、肾气虚证。
补益肾气、固冲调经。
左归丸: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菟丝子、鹿胶、龟胶、牛膝。
加五味子、远志、人参。
(二)实证(实热)1、阴虚血热证:养阴清热、凉血调经。
两地汤:生地黄、玄参、麦冬、阿胶、白芍。
月经量少加山药、枸杞、首乌。
虚热重加龟板。
2、阳盛血热:清热降火、凉血调经。
清经散。
牡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黄、青蒿、黄柏、茯苓。
月经过多者去茯苓、加地榆、茜草根。
经行腹痛加蒲黄、三七、五灵脂。
3、肝郁化热证。
清肝解郁、凉血调经。
丹栀逍遥散。
经行不畅夹血块加泽兰、益母草。
二、月经后期:月经周期错后1周以上,甚至3至5月一行,经期正常,连续2个月月经周期以上者。
(一)虚证1、肾虚:补肾益气、养血调经。
大补元煎:补气升陷、年老体虚。
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升麻、鹿角胶。
月经错后过久者加肉桂、牛膝温经活血、引血下行。
2、血虚:补血养营、益气调经。
八珍汤加五味子、黄芪、远志。
月经量少去五味子加丹参、鸡血藤。
3、虚寒证:温经扶阳,养血调经。
大营煎。
当归、熟地黄、枸杞、甘草、杜仲、牛膝、肉桂。
4、实寒证: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温经汤:肉桂、吴茱萸、川芎、当归、白芍、牡丹皮、干姜、半夏、麦冬、人参、甘草、阿胶。
月经过少加牡丹皮、益母草、鸡血藤.(二)实证1、气滞血瘀:桃红四物汤。
小腹胀痛加延胡索、柴胡、枳壳、月经量少加鸡血藤。
2、痰湿证:苍附二陈汤。
加当归、川芎养血活血。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提前7至10天或错后7至14天,经期正常,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
(一)虚证1、肾虚证:补益肾气、养血调经。
左归丸: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菟丝子、鹿胶、龟胶、牛膝。
2、脾虚证:补脾益气、养血调经:归脾汤。
(二)实证1、肝郁证:疏肝解郁、和血调经。
逍遥散。
夹有血块加泽兰、益母草。
有热加丹皮、栀子。
有肾虚加菟丝子、熟地黄、续断、女贞子。
四、月经过多:月经周期、经期正常,经量明显增多者。
(一)、虚证1、气虚证:补气升提、固冲止血。
补中益气汤加减:升麻、黄芪、白术、生地黄、当归、白芍、牡蛎、海螵蛸、茜草根、续断、龙骨。
经行有血块加泽兰、三七、益母草。
2、血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保阴煎加地榆、槐花。
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柏、白芍、山药、续断、甘草。
3、血瘀证: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桃红四物汤加三七、茜草根、蒲黄。
经行腹痛加延胡索、香附等。
血瘀夹热,兼口渴便秘者加大黄、牡丹皮、黄芩、地榆。
五、月经过少: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减少,不足2日,甚或点滴即净者。
(一)虚证1、肾虚证: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左归丸: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菟丝子、鹿胶、龟胶、牛膝。
肢体冷加肉桂、淫羊藿、人参。
夜尿频数加益智仁、桑螵蛸、金樱子。
2、血虚证:健脾益气、补血调经。
归脾汤。
心悸失眠加五味子、阿胶。
3、血寒证: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温经汤:肉桂、吴茱萸、川芎、当归、白芍、牡丹皮、干姜、半夏、麦冬、人参、甘草、阿胶。
(二)实证血瘀证:活血化瘀、理气调经:桃红四物汤加青皮、木香、乌药、香附。
六、经期延长:月经周期正常、经期超过7日以上,甚至2周方净者。
(一)虚证1、气虚证:补气摄血,调经。
补中益气汤加阿胶、艾叶、海螵蛸。
伴经行腹痛有血块加三七、茜草根。
失眠多梦加首乌、龙眼肉、熟地黄。
2、虚热证:养阴清热、凉血调经。
二至丸加生地黄、牡丹皮。
白芍、玄参、黄柏、地骨皮。
(二)实证血瘀证:活血祛瘀、固冲调经。
桃红四物汤加泽兰、牡丹皮、杜仲、秦艽。
七、经期间出血: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两次月经之间、发生周期性出血者。
(一)虚证1、肾阴虚证: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知柏地黄丸。
出血期加旱莲草、地榆、三七。
2、脾气虚证:健脾益气、固冲摄血。
归脾汤。
(二)实证1、湿热证:清热除湿、凉血止血。
清肝止淋汤去阿胶、大枣加地榆、茯苓。
白芍、生地黄、当归、阿胶、牡丹皮、黄柏、牛膝、香附、大枣、甘草。
在出血期去牛膝、香附、当归加茜草根、海螵蛸。
2、血瘀证:活血化瘀、理血调经。
桃红四物汤,在出血期间去赤芍、当归,加三七、蒲黄。
夹热者加黄柏、知母。
八、崩漏:经血非时而下、或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沥血不断者。
(一)虚证1、肾阴虚证: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左归丸: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菟丝子、鹿胶、龟胶、牛膝。
去牛膝加女贞子、旱莲草、地榆。
2、肾阳虚证:温肾助阳、固冲止血。
右归丸:熟地、山茱萸、山药、当归、枸杞、鹿胶、杜仲、菟丝子。
加艾叶、补骨脂。
3、脾虚证:健脾益气、固冲止血。
固冲汤:白术、黄芪、龙骨、牡蛎、白芍、山茱萸、茜草根、五倍子、海螵蛸。
久漏不止加藕节、蒲黄。
出血多加人参、升麻。
(二)实证1、血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保阴煎加地榆、槐花。
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柏、白芍、山药、续断、甘草。
肝郁化火者加丹栀逍遥散。
2、血瘀证:桃红四物汤加艾叶、三七、丹皮、阿胶、龙骨、牡蛎、海螵蛸、蒲黄、五灵脂。
九、闭经:月经未来潮,或月经来潮后中断6个月以上者。
(一)虚证1、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养血调经。
补中益气汤加丹参、牛膝。
闭经日久,畏寒肢冷甚者加菟丝子、肉桂。
2、肾阴虚证:滋肾益阴、养血调经。
左归丸: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菟丝子、鹿胶、龟胶、牛膝。
3、肾阳虚证:温肾助阳、养血调经。
右归丸:熟地、山茱萸、山药、当归、枸杞、鹿胶、杜仲、菟丝子。
加五味子、女贞子、淫羊藿。
4、脾虚证:健脾益气、养血调经。
参苓白术散加当归、牛膝。
5、血虚证:补血养血、活血调经。
归脾汤。
加鸡内金、鸡血藤。
(二)实证1、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祛瘀通经。
桃红四物汤加枳壳、五灵脂、乌药、香附、丹皮。
2、寒凝血瘀证: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温经汤:肉桂、吴茱萸、川芎、当归、白芍、牡丹皮、干姜、半夏、麦冬、人参、甘草、阿胶。
3、痰湿阻滞证:豁痰除湿、活血调经。
苍附导痰汤加当归、川芎。
肢体浮肿明显者加泽兰、益母草、泽泻。
腰膝酸软加续断、菟丝子、杜仲。
十、痛经:在经期或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者剧痛晕厥者(实证着重经前5-10天以疏通气血为主,虚证着重在行经末期和经后3-7天养血益精为主)。
(一)虚证1、肾虚证:补肾填精、养血调经。
调肝汤。
当归、白芍、山茱萸、巴戟天、山药、阿胶、甘草。
腰骶疼痛加杜仲、桑寄生、枸杞。
2、气血虚弱证:黄芪建中汤加当归、党参。
(二)实证1、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桃红四物汤加延胡索、香附、蒲黄、艾叶、川楝子。
2、寒凝血瘀证:温经散寒、祛瘀止痛。
温经汤:肉桂、吴茱萸、川芎、当归、白芍、牡丹皮、干姜、半夏、麦冬、人参、甘草、阿胶。
加延胡索、小茴香。
3、湿热蕴结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桃红四物汤加红藤、败酱草、薏苡仁、莪术、香附、延胡索、丹皮、黄连。
十一、更年期综合症。
绝经前后,出现烘然而热,面赤汗出、烦躁易怒,失眠健忘,精神倦怠、头晕目眩,耳鸣心悸、腰背酸痛或伴月经混乱等绝经有关的症状。
1、肾阴虚证:六味地黄丸加龟胶、牡蛎、石决明。
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至心肾不交,用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柏子仁、麦冬、天冬、生地黄、当归、党参、太子参、沙参、桔梗、朱砂、远志、茯苓、甘草。
2、肾阳虚:右归丸:熟地、山茱萸、山药、当归、枸杞、鹿胶、杜仲、菟丝子。
加二至丸、二仙汤加巴戟天、知母、黄柏。
十二、带下病:指带下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异常。
(一)虚证1、脾阳虚证。
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完带汤:白术、苍术、陈皮、柴胡、白芍、车前子、人参、山药、甘草、荆芥、甘草。
腰痛加杜仲、菟丝子、续断。
若带下日久,加芡实、龙骨、牡蛎、海螵蛸、金樱子。
脾虚湿郁化热,带下色黄粘稠,以健脾祛湿、清热止带。
用易黄汤。
黄柏、白果、山药、车前仁、芡实。
2、肾阳虚证。
温肾助阳、涩精止带。
右归丸:熟地、山茱萸、山药、当归、枸杞、鹿胶、杜仲、菟丝子。
加桑螵蛸、金樱子、肉苁蓉、白蒺藜、肉桂。
3、阴虚夹湿。
滋阴益肾、清热祛湿。
知柏地黄丸加芡实、金樱子。
(二)实证1、湿热带下证。
清热利湿止带。
止带方。
茯苓、猪苓、车前仁、泽泻、茵陈、赤药、丹皮、黄柏、栀子、牛膝。
若肝胆湿热用龙胆泻肝汤。
湿浊偏甚者加萆薢渗湿汤:萆薢、薏苡仁、黄柏、茯苓、丹皮、泽泻、滑石、通草。
2、湿毒蕴结证:清热利湿解毒。
五味消毒饮:银花、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
加土茯苓、薏苡仁。
十三、产后恶露不绝1、气虚证:益气摄血固冲:补中益气汤加阿胶、艾叶、海螵蛸。
肝肾不足加菟丝子、金樱子、续断、巴戟天。
2、血热证:益阴清热、凉血活血。
保阴煎加地榆、槐花。
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柏、白芍、山药、续断、甘草。
3、血瘀证:活血化瘀、理血归经。
生化汤加益母草、茜草、三七。
十四、缺乳1、虚弱证:补气养血、左以通乳。
通乳丹:人参、黄芪、当归、麦冬、木通、桔梗、猪蹄。
2、肝郁气滞证:疏肝解郁、活络通乳。
下乳涌泉散。
当归、川芎、天花粉、白芍、生地黄、柴胡、青皮、漏芦、桔梗、通草、白芷、甲珠、王不留行、甘草。
十五、不孕症(一)虚证1、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填精益髓。
毓麟珠:人参、白术、白芍、川芎、甘草、当归、熟地黄、菟丝子、鹿胶、杜仲。
2、肾阴虚证:滋肾养血、调补冲任。
养精种玉汤:熟地黄、当归、白芍、山茱萸。
3、肾阳虚证:温肾助阳、化湿固精。
温胞饮:巴戟天、菟丝子、肉桂、附子、杜仲、白术、山药、芡实、人参、补骨脂。
(二)实证1、肝郁证:疏肝解郁、理血调经。
开郁种玉汤:当归、白芍、白术、茯苓、丹皮、香附、天花粉。
2、痰湿证:燥湿化痰、理气调经。
苍附导痰汤。
3、血瘀证:活血化瘀、温经通络。
桃红四物汤和失笑散加肉桂、延胡索。
十六、慢性盆腔炎(一)虚证1、肾虚淤滞证:补益肝肾、和营祛瘀。
左归丸加味: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菟丝子、鹿胶、龟胶、牛膝加丹参、白芍、鸡血藤。
2、气虚血瘀证:益气化瘀、养血止痛。
参苓白术散和桃红四物汤。
(二)实证1、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祛瘀止痛。
银甲方:金银花、鳖甲、连翘、升麻、红藤、蒲公英、紫花地丁、蒲黄、大青叶、茵陈、桔梗、琥珀。
2、气滞血瘀证:调气活血、消散瘀结。
桃红四物汤加香附、延胡索、乌药、失笑散、丹皮、枳壳。
3、寒凝血瘀证: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少腹逐瘀汤: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肉桂、赤芍、蒲黄、五灵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