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类文言文北京试题高中语文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有答案

合集下载

北京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分类汇编(附答案)

北京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分类汇编(附答案)

北京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分类汇编(附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

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

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

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

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

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

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

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

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

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

”“知猎狗乎?”曰:“知之。

”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

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

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群臣皆莫敢言。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

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

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

诸君皆贺,召平独吊。

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

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

”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B.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C.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D.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2)下列对文中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

2024年北京市六区高三语文二模卷【文言文阅读题】汇集附答案解析

2024年北京市六区高三语文二模卷【文言文阅读题】汇集附答案解析

2024年北京市六区高三语文二模卷【文言文阅读题】汇集文言文阅读(2024·北京东城·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今朝廷法严令具,无所不有,而臣以谓无法度者,何哉?方今之法度,多不合乎先王之政故也。

孟子曰:“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

”以孟子之说,观方今之失,正在于此而已。

夫以今之世去先王之世远,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不一,而欲一修先王之政,虽甚愚者犹知其难也。

然臣以谓今之失患在不法先王之政者,以谓当法其意而已。

夫二帝、三王【1】,相去盖千有余载,一治一乱,其盛衰之时具矣。

其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亦各不同,其施设之方亦皆殊,而其为天下国家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

臣故曰:当法其意而已。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乎先王之政矣。

虽然,以方今之势揆之,陛下虽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合于先王之意,其势必不能也。

以方今天下之人才不足故也。

臣尝试窃观天下在位之人,未有乏于此时者也。

夫人才乏于上,则有沉废伏匿在下,而不为当时所知者矣。

臣又求之于闾巷草野之间,而亦未见其多焉。

岂非陶冶而成之者非其道而然乎?臣以谓方今在位之人才不足者,以臣使事之所及则可知矣。

今以一路【2】数千里之间,能推行朝廷之法令,知其所缓急,而一切能使民以修其职事者甚少,而不才苟简贪鄙之人,至不可胜数。

其能讲先王之意以合当时之变者,盖阖郡之间往往而绝也。

朝廷每一令下,其意虽善,在位者犹不能推行,使膏泽加于民,而吏辄缘之为奸,以扰百姓。

臣故曰:在位之人才不足,而草野闾巷之间亦未见其多也。

夫人才不足,则陛下虽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以合先王之意,大臣虽有能当陛下之意而欲领此者,九州之大,四海之远,孰能称陛下之指,以一二推行此,而人人蒙其施者乎?臣故曰:其势必未能也。

孟子曰:“徒法不能以自行。

”非此之谓乎?然则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

今之天下,亦先王之天下。

先王之时,人才尝众矣,何至于今而独不足乎?故曰:陶冶而成之者,非其道故也。

北京语文高考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2)

北京语文高考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2)

北京语文高考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2)(六)曹摅明断曹摅,字颜远。

少有孝行,好学,善属文。

太尉王衍见而器之,调补临淄令。

县有寡妇,养姑甚谨,姑以其年少,劝令改适,妇守节不移。

姑愍之,密自杀,亲党告妇杀姑。

官为考鞫,寡妇不胜苦楚,乃自诬。

狱当决,适值摅到,摅知其有冤,更加辩究,具得情实。

时称其明。

狱有死囚,岁夕,摅行狱,愍之,日:“卿等不幸,致此非所,如何?新岁人情所重,岂不欲暂见家邪?”众囚皆涕泣日:“若得暂归,死无恨也。

”摅悉开狱出之,克日、令还。

掾史固争,咸谓不可。

摅日:“此虽小人,义不见负,自为诸君任之。

”至日相率而还,并无违者。

一县叹服,号为“圣君”。

入为尚书郎。

仁惠明断,百姓怀之。

时天大雨雪,宫门夜失行马①,群官检察,莫知所在,摅使收门士,众官成谓不然。

摅日:“宫掖禁严,非外人所敢盗,必是门士以燎寒耳。

’’诘之,果服。

(《晋书》)【注】①行马:拦阻人马通行的木架。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好学,善属文撰著B.姑愍之,密自杀哀怜C.仁惠明断,百姓怀之思念,想念D.必是门士以燎寒耳燃烧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时天大雨雪B.群官检察,莫知所在c.新岁人情所重 D.摅知其有冤,更加辩究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姑以其年少,劝令改适 B、自为诸君任之皆以美于徐公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C、众官咸谓不然D、至日相率而还杂然相许吾尝终日而思矣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劝令改适,妇守节不移——劝她改变主张,回娘家去,她恪守妇道不愿回去B.若得暂归,死无恨也——如果能回去,哪怕时间很短,那么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C.卿等不幸,致此非所——你们到这不是人杲的地方,没有什么可指望了D.开狱出之,克日令还——打开监狱放他们出去,让他们第二天回来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间接体现曹摅明断曲直是非的一组是 ( )①太尉王衍见而器之②摅知其有冤,更加辩究,具得情实③时称其明④至日相率而还,并无违者⑤一县叹服,号为“圣君”⑥摅使收门士A.①⑤⑥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⑤⑥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韵一项是 ( )A.曹摅年少时孝顺好学,很早就展露为官才华,于是太尉王衍让他担任临淄令。

北京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北京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北京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文言文阅读考查正越来越成为高考语文中难以逾越的一道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成为高考语文复习的关键。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北京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欢迎各位同学练习。

北京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原文阳休之,字子烈,俊爽有风概,好学,爱文藻,时人为之语曰:“能赋能诗阳休之。

”孝昌中,杜洛周陷蓟城,休之与宗室南奔章武,转至青州。

葛荣寇乱,河北流人,多凑青州。

休之知将有变,请其族叔伯彦等潜归京师避之。

多不能从,休之垂涕别去。

俄而邢杲作乱,伯彦等咸为土人所杀,诸阳死者数十人,唯休之兄弟免。

齐受禅,除散骑常侍,监修起居注。

顷之,坐诏书脱误,左迁骁骑。

文宣郊天,百僚咸从,休之衣两裆甲,手持白棒。

时魏收为中书令,嘲之曰:“义真服未?”休之曰:“我昔为常伯,首戴蝉冕;今处骁游,身被衫甲。

允文允武,何必减卿?”谈笑晏然,议者服其夷旷。

文宣崩,征休之至晋阳,经纪丧礼,与魏收俱至。

尚书令杨遵彦与休之等款狎,相遇中书省,言及丧事,收掩泪失声,休之颦眉而已。

他日遵彦谓曰:“昨闻讳,魏少傅悲不自胜,卿何容都不流涕?”休之曰:“天保之世,魏侯时遇甚深,鄙夫以众人见待,佞哀诈泣,实非本怀。

”皇建初,兼度支尚书。

昭帝留心政道,访以政术,休之答以明赏罚,慎官方,禁淫侈,恤人患,为政教之先。

帝深纳之。

休之多识故事,谙悉氏族,凡所选用,莫不才地俱允。

简率不乐烦职典选稍久非其所好每谓人曰此官实自清华但烦剧妨吾赏适真是樊笼矣休之早得才名,为人物所倾服,外如疏放,内实谨厚。

少年颇以峻急为累,晚节以通美见称。

魏收在日,深为收所轻,魏殂后,以先达见推。

位望虽高,虚怀接物,为缙绅所爱重。

隋开皇二年,终于洛阳。

北京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题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简率不乐烦职/典选/稍久非其所好/每谓人曰/此官实自/清华但烦剧/妨吾赏适/真是樊笼矣/B.简率不乐烦职/典选稍久/非其所好/每谓人曰/此官实自清华/但烦剧/妨吾赏适/真是樊笼矣/C.简率不乐烦职/典选稍久/非其所好/每谓人曰/此官实自/清华但烦剧/妨吾赏适/真是樊笼矣/D.简率不乐烦职/典选/稍久非其所好/每谓人曰/此官实自清华/但烦剧/妨吾赏适/真是樊笼矣/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受禅,本指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高考真题必刷】2023年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议论杂记类)

【高考真题必刷】2023年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议论杂记类)

2023年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议论杂记类)(2023·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韩非子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

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

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

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上设置有关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职侵权,也没有了奸诈之心,他们履职行事,有了功劳就能得到赏赐,韩非认为这样才叫“善赏罚”。

B.在武臣看来,韩非与孔子观点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劝善等方面,韩非不一定就不对,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韩非也可以称得上是当世圣人。

C.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

D.子鲋对韩非之类的诸子学说闭口不言,充耳不闻,而武臣却深信不疑,进而怀疑圣人,子鲋对此深感失望,认为武臣是见识短浅,不明大道。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14.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答案】10.CEG 11.B 12.C13.(1)我的大臣们都对我有高傲轻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之间的礼节,所以先奖赏他。

(2)请允许我简略地说其中的一小部分,您来仔细考察它真实与否。

14.赵襄子奖赏群臣时,孔子已经去世许多年,不可能对此表达意见。

北京高三高中语文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北京高三高中语文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北京高三高中语文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翱至零口北,有畜鸡二十二者,七其雄,十五其雌,且饮且啄,而又狎乎人。

翱甚乐之,遂掬粟投于地而呼之。

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营群,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

众鸡闻而曹奔于粟,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而曳之,而逐出之。

已而竞还啄其粟。

日之暮,二十一群栖于楹之梁。

截冠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

而仰望焉,而旋望焉,而小鸣焉,而大鸣焉,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而遂去焉。

至于庭中,直上有木三十余尺,鼓翅哀鸣,飞而栖其树巅。

翱异之曰:“鸡,禽于家者也,备五德者也。

其一曰见食命侣,义也,截冠雄鸡是也,彼众鸡得非幸其所呼而来耶?又奚为既来而共恶所呼者而迫之耶?岂不食其利背其惠耶?岂不畏丧其见食命侣之一德耶?且何众栖而不使偶其群耶?”或告曰:“截冠雄鸡,客鸡也,予里东鄙夫曰陈氏之鸡焉,死其雌,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

勇且善斗,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挍焉,是以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

夫虽善斗且勇,亦不胜其众而常孤游焉。

然见食未尝先啄,而必长鸣命侣焉。

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昔日亦犹是焉。

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

”翱既闻之,惘然感而遂伤曰:“禽鸟,微物也,其中亦有独禀精气,义而介焉者。

客鸡义勇超于群,群皆妒焉,尚不与俦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亲戚乎哉?况在乡党乎哉?况在朝廷乎哉?由是观天地间鬼神、禽兽、万物变动情状,其可以逃乎?”吾心既伤之,遂志之,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

(取材于李翱《李文公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貌若营群营:迷惑B.而延颈喔咿延:伸长C.义而介焉者介:独特D.尚不与俦焉俦:做伴【2】下列对文中各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已而竞还啄其粟。

赶走(它)之后(再)争着回来啄食那些粟米。

北京语文高考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北京语文高考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北京语文高考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语文古文阅读是高考语文必考的重要题型,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北京语文高考文言文练习题,请考生认真复习。

语文高考文言文练习题:(一)张堪不贪张堪,南阳宛人也。

早孤,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子。

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日“圣童”。

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

及即位,召拜郎中,三迁为谒者。

使送委输缣帛,并领骑七千匹,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在道追拜蜀郡太守。

时汉军余七日粮,阴具船欲遁去。

堪闻之,驰往见汉,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

汉从之,乃示弱挑敌,述果自出,战死城下。

成都既拔,堪先入据其城,检阅库藏,收其珍宝,悉条例上言,秋毫无私。

慰抚吏民,蜀人大悦。

在郡二年,征拜骑都尉。

后拜渔阳太守。

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吏民皆乐为用。

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堪率数千骑奔击,大破之,郡界以静。

乃于孤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

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

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

蜀郡计掾樊显进日:“渔阳太守张堪昔在蜀,其仁以惠下,威能讨奸。

前公孙述破时,珍宝山积,卷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

”帝闻,良久叹息。

方征堪,会病卒,帝深悼惜之,下诏褒扬,赐帛百匹。

(《后汉书》)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业长安,志美行厉通“勉”,勉励B.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拜访C.赏罚必信诚信D.其仁以惠下施恩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业长安,志美行厉从师学习B.见堪志操,常嘉焉志向,操守C.使送委输缣帛转运D.收其珍宝,悉条例上言依照规定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汉从之,乃示弱挑敌B、见堪志操,常嘉焉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于是余有叹焉C、成都既拔D、郡界以静君既为府吏汝殁以六月二日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匈奴曾带领上万名骑兵入侵渔阳。

北京高考语文真题试题及答案完整版(2)

北京高考语文真题试题及答案完整版(2)

北京高考语文真题试题及答案完整版(2)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共18分)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

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钜子腹,居秦。

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人者死,伤人者.刑。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

王虽遂.杀之。

子,人之所私也。

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一项是(两分)至.公也A.到达B.极、最C.至于D.导致忍.所思以行大义A.忍耐B.容忍C.对狠心D.抑制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2分)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 不与起子而授舜没有传位给自己儿子而传给了舜。

B. 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您的发问是恰当的,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C. 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在这件事上先生还是听我的吧D. 此所以禁伤杀人也这是用来禁止杀伤人的法令12.请把第一段中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13.用恰当的熟语描述下列人物各自的处事为人。

要求任选两人,每个人物用两个熟语(包括成语)描述。

(4分)晋平公祁黄羊14.请具体说明“善”字在以下三种语境中指向的对象。

平公曰“善。

” 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3分)(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5题。

北京高考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题分类汇编(附答案)

北京高考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题分类汇编(附答案)

北京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分类汇编(附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

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

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

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

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

历险数次,遂达峰顶。

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

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

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

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

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

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

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

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

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

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

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节选)【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

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

俯仰度数谷。

至江,山月岀,击汰中流,掬弄珠壁。

到家,二鼓矣。

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①,煮菜。

顾影颓然,不复能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选自苏轼《游白水书付过》)【丙】绍兴二十八年八月三日,欲夕,步自阛阓中出,并溪南行百步,背溪而西又百步,复并溪南行。

溪上下色皆重碧,幽邃靖深,意若不欲流。

溪未穷,得支径,西升上数百尺。

既竟,其顶隐而青者,或远一舍外,锐者如簪,缺者如玦,隆者如髻,圆者如璧;长林远树,出没烟霏,聚者如悦,散者如别,整者如戟,乱者如发,于冥蒙中以意命之。

水数百脉,支离胶葛,经纬参错,迤者为溪,漫者为汇,断者为沼,涸者为坳。

洲汀岛屿,向背离合;青树碧蔓,交罗蒙络。

小舟叶叶,纵横进退,摘翠者菱,挽红者莲,举白者鱼,或志得意满而归,或夷犹容与若无所为者。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专题四:文言文阅读(北京卷2019—2023年真题)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专题四:文言文阅读(北京卷2019—2023年真题)

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四文言文阅读五年高考北京卷2019—2023真题一、(2023北京,6—10,1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贵廉汉元帝时,贡禹上书言:“孝文皇帝时,贵廉洁,贱贪污,贾人、赘婿及吏坐赃者,皆禁锢不得为吏。

赏善罚恶,不阿亲戚,罪白者伏其诛,疑者以与民,无赎罪之法。

故令行禁止,海内大化,天下断狱仅四百,与刑措亡异。

“武帝始临天下,尊贤用士,辟地广.境数千里。

自见功大威行,遂从.嗜欲。

用度不足,乃行一切之.变,使犯法者赎罪,入谷者补吏。

是以.天下奢侈,官乱民贫,盗贼并起,亡命者众。

郡国恐伏其诛,则.择便巧史书①、习于计簿、能欺上府者,以为右职;奸宄不胜,则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以苛暴威服下者,使居大位。

故亡义而有财者显于世,欺谩而善书者尊于朝,悖逆而勇猛者贵于官。

故俗皆曰:‘何以孝弟为?财多而光荣。

何以礼义为?史书而仕宦。

何以谨慎为?勇猛而临官。

’故黥劓而髡钳者,犹复攘臂为政于世,行虽犬彘,家富势足,目指气使,是为贤耳。

故谓居官而置富者为雄杰,处奸而得利者为壮士。

兄劝其弟,父勉其子,俗之败坏,乃至于是!察其所以然者,皆以犯法得赎罪,求士不得真贤,相守②崇财利而诛不行之所致也。

“今欲兴至治,致太平,宜除赎罪之法。

相守选举不以实及有赃者,辄行其诛,亡但免官,则.争尽力为善,贵孝弟,贱贾人,进真贤,举实廉,而天下治矣。

”呜呼,今日之变,有甚于.此!自神宗③以来,黩.货之风日甚一日。

国维不张,而人心大坏,数十年于.此矣。

《书》曰:“不肩好货,敢恭生生,鞠人谋人之保居,叙钦。

”④必如是而后可以立太平之本。

贡禹又言:“欲令近臣自诸曹侍中以上,家亡得私贩卖,与民争利。

犯者辄免官削爵,不得仕宦。

”此议今亦可行。

自万历以后,天下水利碾硙,场渡市集,无不属之.豪绅,相沿以.为常事矣。

(取材于顾炎武⑤《日知录》)[注] ①便巧史书:这里指善于舞文弄墨。

②相守:诸侯国相、郡守。

③神宗:明朝皇帝,年号万历。

北京高考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附解析)

北京高考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附解析)

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杜学士言开河书①王安石十月十日,谨再拜奉书运使学士阁下:某愚,不更.事物之变,备官节下,以身得察于左右,事可施设,不敢因循苟简,以.孤大君子推引之意,亦其职宜也。

鄞之地邑,跨负江海,水有所.去,故人无水忧。

而深山长谷之水,四面而出,沟渠浍川,十百相通。

长老言:钱氏②时,置营田吏卒,岁浚治之,人无旱忧,恃以丰足。

营田之废,六七十年,吏者因循,而民力不能自并,向之渠川,稍稍浅塞,山谷之水,转以入海而无所潴。

幸而雨泽时至,田犹不足于水,方夏历旬不雨,则众川之涸,可立而须。

故今之邑民最独畏旱,而旱辄连年。

是皆人力不至,而.非岁之咎也。

某为县于此,幸岁大穰.,以为宜乘人之有馀,及其暇时,大浚治川渠,使有所潴,可以无不足之患。

而无老壮稚少,亦皆惩.旱之数,而幸今之有馀力,闻之.翕然,皆劝趋之,无敢爱力。

夫小人可与乐成,难与虑始,诚有大利,犹将强之,况其所愿欲哉!窃以为此亦执事之.所欲闻也。

伏惟执事,聪明辨智,天下之事,悉已讲而明之矣,而.又导利去害,汲汲若不足。

夫此最长民之吏当致意者,故辄具以.闻州,州既具以闻执事矣。

顾其厝事之详,尚不得彻,辄复条件..其详以闻。

唯执事少留聪明,有所.未安,教而勿诛,幸甚。

【注释】①宋仁宗庆历(1047年)春,王安石调任鄞县知县。

提出“浚治川渠”建议,本文是作者在呈送“开河”方案时写给上级杜学士的一封信。

②钱氏:五代时的吴越王。

1.对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某愚,不更.事物之变更:经历B.某为县于此,幸岁大穰.穰:丰收C.亦皆惩.旱之数惩:惩戒D.辄复条件..其详以闻条件:逐件条列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孤大君子推引之意故辄具以.闻州B.水有所.去有所.未安C.而.非岁之咎也而.又导利去害D.闻之.翕然窃以为此亦执事之.所欲闻也3.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备官节下,以身得察于左右(我)在学士部下充数,身在学士周围人的监察之下。

北京卷高考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带翻译

北京卷高考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带翻译

北京卷高考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带翻译北京卷高考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带翻译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精粹,是我国传统优秀的文化载体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北京卷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带翻译),供大家分享。

北京卷高考语文文言文原文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

”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

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

”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

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

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

”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而杀其上得厚三分之二,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

”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

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

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

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

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

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

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尝显用之。

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

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

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

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2024年北京市各区高三语文一、二模试卷《论语》阅读题附答案解析

2024年北京市各区高三语文一、二模试卷《论语》阅读题附答案解析

2024年北京市各区高三语文一、二模试卷《论语》阅读题一、海淀一模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及链接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共10分)①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宪问》)②子路问君子。

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已以安百姓。

修已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宪问》)链接材料:[1]为己,履而行之;为人,徒能言之。

(刘宝楠《论语正义》引孔安国语)[2]为人者,凭誉以显扬;为己者,因心以会道。

(刘宝楠《论语正义》引《后汉书》)[3]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已,修身以求进也。

(颜之推《颜氏家训》)[4]孔门不薄为人之学,惟必以为己之学树其本,未有不能为己而能为人者。

(钱穆《论语新解》)(1)根据链接材料中的[1][2],用自己的话解释①中“为己”和“为人”的意思。

(4分)(2)有些学者对“为人”作出了新的诠释,认为“为人”与“为已”未必截然对立。

请根据②和链接材料中的[3][4],谈谈你对二者关系的理解。

(6分)二、朝阳一模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共10分)①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论语·宪问》)②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论语·里仁》)③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礼记·檀弓上》)对于①中画线的句子有两种解读,李充的解读是“爱之不能不劳心”,苏轼的解读是“爱而勿劳,禽犊之爱也……爱而知劳之,则其为爱也深矣”。

(1)分别说明李、苏两种解读对①中“劳”的词义的理解。

(2分)(2)在李、苏两种解读中任选一种,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依据,简要解释其合理性。

(4分)(3)下面材料中,触龙的观点与李、苏哪种解读相符?请加以解说。

(4分)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赵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

左师触龙说曰:“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北京市各区高模语文试题:文言文含答案 (一)

北京市各区高模语文试题:文言文含答案 (一)

北京市各区高模语文试题:文言文含答案(一)近日,北京市各区高模语文试题陆续出炉。

其中,不少试题涉及文言文,引起了广泛关注。

下面,本文将结合试题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文言文的重要性文言文是汉语言文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高考语文考试中,文言文也占有一定的比重。

因此,学生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以应对考试和日常生活中的需要。

二、各区试题特点1.东城区东城区试题较为古板,内容来自《史记》。

其中有一道“如何理解‘反其道而行之’?”的问题,需要考生对这个易于混淆的“道”字有深刻的认识,并能举出相关例子进行解释。

2.西城区西城区试题注重对文言文的翻译和写作能力的考察,其中涉及到了诗歌、散文和小说等多种文体。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深入理解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

3.海淀区海淀区试题围绕经典文学作品展开,内容难度较高,需要学生有较高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其中也有一道让大家熟知的“凤凰展翅”注解题,需要考生准确理解“展翅”和“回翔”的场景。

三、文言文学习的建议1.积累词汇:文言文中有许多生僻词语,需要学生进行系统性的积累和记忆。

2.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生们需要在平时多读经典文学作品,例如《红楼梦》、《西游记》等,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3.学习语法:文言文语法复杂,需要学生准确掌握语法知识,如虚词、连词、助词等。

综上所述,学习文言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平时积累和阅读,学生们可以获得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更好地应对高考或其他的语文考试。

北京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含答案)

北京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含答案)

北京市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文,完下面小题。

偶园记(明)康范生①繇北郭门外,有长虹跨江,吾邑所称凤林桥也。

逾桥而北,沿河西行数十武,则偶园在□。

三面环山,一面距河。

左右古刹邻园,多寿樟修竹,高梧深柳。

竹柳之间,有小楼隐见者,芳草阁也。

据高眺远,西山爽气,倍觉亲人。

下临澄江,晴光映沼,从竹影柳阴中视之,如金碧铺地,目不周玩。

顷之,有小艇穿桥东来,掠岸而西,波纹尽裂,乃知是水。

春霖积旬,秋江方涨,楼边洲渚,尽成湖海。

游舫直抵槛下,门前高柳,反露梢中流。

西山百尺老樟,可攀枝直上。

若乃雪朝凭栏,千山皎洁;月夕临风,四顾凄清;南望楼台浮图,尽供点缀□。

②由芳草阁而北,为江霞馆,洞门重门,长江在几间。

判以卫垣,使波光玲珑透入。

邻园竹高千寻,随风狂舞,乱拥阶前;积雪压之,直伏庭下;日见雪消,则以次渐起。

③由江霞馆而北,为兰皋,深隐可,坐上有小楼,可眺北山。

山下半畴百亩,寓目旷如。

④由兰皋折而西,为夕揽亭。

开窗东向,芙蓉柏栗诸树,颇堪披对。

距邻寺仅隔一垣,暮鼓晨钟,足发深醒;梵贝琅琅,可从枕上听。

⑤凡是数者皆名号仅存风雨粗蔽遂俨然以偶园题之。

⑥客有教余楼前凿池,池上安亭,槛内莳花,庭前叠石者;余唯唯否否。

祖生击楫,陶公运甓①,彼何人□!士不获蚤庸于时,寄一枝②以避俗藏身,岂得已也。

且夫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一切嗜好,固无足以累之。

坡老与舅书云:“书画寄物,吾视之如粪土耳。

”此语非坡老不能道,非坡老不肯道,非坡老亦不敢道也。

书画且然,况其他乎?园亭固自清娱,然着意简饰,未免身安佚乐,无裨世用。

即神明,亦几何为山水花木所凝滞哉!全之为是园也,庶几弗为吾累也。

偶然而园,之亦姑偶然而记之□。

【注释】①祖狄,晋范阳人。

元帝时,为豫州刺史,渡江击辑,誓曰:“不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此江!”陶侃,晋浔阳人。

明帝时,拜征西大将军,都督荆襄军事,平苏峻之乱。

初为广州刺史,日运百甓习劳,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

北京高三高中语文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北京高三高中语文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北京高三高中语文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8分)自叙杜荀鹤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熟谙”一句透露出诗人对社会的不满,也暗示出上句所写“病身”的原因。

B.颔联上下对仗,一取一舍,斩钉截铁,进一步表现出诗人对闲逸生活的追求。

C.“不容真”三字揭示了志士仁人和黑暗社会之间的尖锐矛盾,流露出悲愤之情。

D.本诗以议论为主,但议而不空,议论中突出了形象的特点,饱含着浓郁的感情。

【2】你在这首诗中读到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11分)醉落魄①范成大栖鸟飞绝,绛河②绿雾星明灭。

烧香曳簟眠清樾③。

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④三弄临风咽。

鬓丝撩乱纶巾折。

凉满北窗,休共软红⑤说。

[注] ①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

②绛河:天河。

③樾:交相掩映的树木。

④昭华: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

⑤软红: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第一句以飞鸟归林栖息暗示时间已是夜晚,此时天河中的星光在雾霭中时隐时现,闪烁不定。

B.“烧香曳簟眠清樾”一句写词人于清荫之下,点燃香炉,展开竹席,独自享受夜晚的宁谧、清凉的情景。

C.下片“鬓丝撩乱纶巾折”一句,侧面写出了词人的形貌,其中“撩乱”“折”又与前面“好风”“临风”相呼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为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败.者。

此四策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①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

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有争国之名,然而周公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为贤。

今以人之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圣王贤相矣。

故目中有疵,不害于视,不可灼也;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凿也。

河上②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以为易.也。

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犹以为平。

昔者,曹子为.鲁将兵,三战不胜,亡地千里,使.曹子计不顾后,足不旋踵,刎颈于阵中,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

然而曹子不羞其败,耻死而无功。

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勇闻于天下,功立于鲁国。

管仲辅公子纠而不能遂,不可谓智;遁逃奔走,不死其难,不可谓勇;束缚桎梏,不讳其耻,不可谓贞,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然而管仲免于缧绁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使.管仲出死捐躯,不顾后图,岂有此霸功哉?今人君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则失贤之数也,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夫牛蹄之涔③,不能生鲔;而蜂房不容鹄卵,小形不足以包大体也。

(取材于《淮南子·氾论训》)【注】①:弯曲。

②河上:黄河边,这里指黄河边的平地。

③涔:积水。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难成而易败.者败:毁坏B.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以为易.也易:平坦C.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反:返回,这里指收回D.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略:简略【解析】选D。

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

“略行”的意思是“大节”,“略”可以作“大体,简要”解。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B.昔者,曹子为.鲁将兵终身为.破军擒将矣C.使.曹子计不顾后使.管仲出死捐躯D.布衣弗友,人君弗臣.今人君论其臣.也【解析】选C。

都是连词,假如。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项,“而”,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顺承,就。

B项,“为”,介词,替/动词,是。

D项,“臣”,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做臣子/名词,臣子。

8.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目中有疵,不害于视,(则)不可灼也B.喉中有病,(苟)无害于息,不可凿也C.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而)犹以为平D.遁逃奔走,(然)不死其难,不可谓勇【解析】选D。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分句间关系的理解能力,是文言文翻译的前提。

A项为承接关系,B项为假设关系,C项为转折关系,D项为因果关系,所以在“不可谓勇”前加“故”。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世间之事是极为复杂多样的,古代圣贤对此有独到见解并十分关注。

B.代价与成功总是成正比,这在周公、齐桓和曹子身上都得到了印证。

C.管仲虽称不上智、勇、贞,但他仍为齐国的霸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D.评价人物要着眼于大处和长远,而不能仅看一时的成败和小的污点。

小事委曲、大事伸张,圣人是这样的处事原则;小处可以弯曲,大处必须站直,君子是这样做的。

周公有杀害亲兄弟的精神负担,齐桓公有和公子纠争夺国政的恶名,但是周公以匡扶周室的正义行为弥补了杀害兄弟的缺憾,齐桓公用称霸天下的功绩抵消了他的丑事恶名,所以两位还都算是圣贤者。

假使因为其人有些小的过失而抹杀了他的优点,那么天下就再也难以有圣王和贤相了。

所以,眼睛稍有疵点,但只要不妨碍看东西,就不必用火炙烤;咽喉稍有不适,只要不妨碍呼吸,就不必凿开喉管。

黄河流域的平原地带,尽管小土丘多得数都数不过来,但这一地带仍不失平坦;水流急得会激起波浪,有时浪头高达数尺之高,但河水仍不失平静。

过去曹沫为鲁国带兵打仗,屡战屡败,丢失国土数千里。

假使曹沫不作长远打算,不转身往后撤退,拔剑刎颈自杀,那么他就永远是个败军中的败将。

然而,曹沫并不为一时的失败而害臊,他所感到的耻辱是不能很好地建立功绩。

于是他在后来的齐鲁柯地会盟中,拿着三尺宝剑,逼着齐桓公归还夺走的土地,这样使他在多次战争中丧失的土地于片刻之间便收了回来。

他的大智大勇也传遍天下,并为鲁国立下了功绩。

管仲辅佐公子纠并不成功,是不能说他聪明的;管仲又在公子纠和小白争权斗争失败后自顾逃命,不能为公子纠而敢于牺牲性命,这就不可以称他为勇敢的;管仲在被小白关押期间,并不感到这是耻辱,这就不能称他为贞节的。

有了这上述三种行为,一般的平民都不愿意与他交朋友。

君子更不愿意以他为臣子了。

但管仲却能使自己从牢狱中解放出来,并受到齐桓公的重用,执掌了齐国大政,九次会合诸侯,一举匡正天下。

假使管仲在当初身处绝境,身陷囹圄之时就献出了生命,不从长计议,那哪会有以后助齐桓公称霸天下的功绩!今天如果君王评价他的下属,不考虑他的功绩,不看到他的主要优点,而只是计较他的小节问题,这便是失去贤才的做法。

所以其人只要有大德,就不必非议计较他的小节;如果有可称赞的地方,就不必对他的不足之处吹毛求疵。

牛蹄踩出来的水塘是长不出鱼来的,蜂巢里是容不下鹅蛋的,这说明狭小的东西是容不下大东西的。

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则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

(取材于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参考【答案】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则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

(说明:单斜线处为必断句处,双斜线处为可断可不断处)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

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

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

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夫刻肌肤,镵①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古者法设而不犯,刑措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维时,庶绩咸熙②,礼义修而任贤德也。

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则上可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仁义。

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今使愚教知,使不肖临③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

故圣主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

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

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

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

(取材于《淮南子·泰族训》)注释:①镵(chǎn):刺、刻。

②熙:光明、兴盛。

③临:统管、治理。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法弗能正也正:正确B.死不还踵踵:脚后跟(还踵,指后退)C.上唱而民和唱:倡导D.察其党与察:仔细看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8.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非崇善废丑,(则)不向礼义B.无法不可以为治也,(故)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C.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此)教之所成也D.非可刑而不刑(之)也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思想的一组是①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②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③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④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⑤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⑥人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A.①③⑤B.①②⑤C.②④⑥D.③④⑥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礼义教化是国之大事,百姓知礼义国家才能兴盛。

B.小大之材各得其宜,才能一心同归,政通人和。

C.昏庸的君主只会任用那些对自己唯命是从的人。

D.治国离不开严刑峻法,否则就会人心涣散,乱象丛生。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北京卷)【答案】6.【答案】A【解析】A项,正:正常;端正。

7.【答案】C【解析】A项,至:最,极;到。

B项,之:代词,这些,指越人刻肌肤等行为;助词,不译。

C项,咸:都,全。

D项,以:连词,来;介词,按照。

8.【答案】B【解析】B项,故,连词,所以。

前后句不是因果关系,所以B项错。

9.【答案】C【解析】①句说“法”的作用;③句为越人风俗;⑤句用比喻说教化的作用。

10.【答案】D【解析】D项,文章主张以礼义治国,此项与文意相悖。

11.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直线的部分断句。

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取材于《资治通鉴·唐纪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