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增加项目申报指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增加项目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增加项目申报指南本专项聚焦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糖尿病和神经精神疾病等重大慢病,突出解决重大慢病防控中的瓶颈问题,重点突破一批重大慢病防治关键技术,搭建重大慢病研究公共平台,建立健全重大慢病研究体系和创新网络,为加快重大慢病防控技术突破、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促进技术合理规范应用、降低医疗和社会负担、遏制重大慢病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局面提供积极有效的科技支撑。
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2016 年、2017年及2018年部署了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技术研究、恶性肿瘤防控技术研究、慢阻肺防控技术研究、糖尿病防控技术研究、神经精神疾病防控技术研究、重大慢病综合防控研究、重大慢病支撑平台体系研究及国际合作研究等方向,共启动了109个三级指南方向。
为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要集中优势力量开展疑难高发恶性肿瘤治疗专项重点攻关”和在《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的“国家科技投入要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强雾霾治理研究,推进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防治攻关,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的任务要求,2019 年本专项将结合前期的部署情况,以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为研究对象,聚焦恶性肿瘤筛查早诊早治研究和突破性诊疗新技术的研发,拟在液体活检技术研发、恶性肿瘤筛查方案优化与评价研究及恶性肿瘤新型免疫治疗技术研发三个方面,重点部署5个三级指南方向,拟支持项目8个,国拨经费总概算约1.2亿元,实施周期为2019年—2021 年。
1. 恶性肿瘤筛查早诊技术开发与评价研究1.1 恶性肿瘤液体活检技术研发及评价研究1.1.1 恶性肿瘤液体活检技术研发及评价研究研究内容:针对我国常见高发恶性肿瘤(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等)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现状,研发提高单个循环肿瘤细胞识别和捕获准确性的关键技术,优化微量核酸(外泌体核酸、ctDNA、miRNA等)的提取技术,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特定肿瘤的液体活检特异性检测靶点;研发特定标志物的靶向性PCR 扩增及测序、海量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处理技术,筛选出10~20个差异最为显著的液体活检靶点,并建立相应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模型;在全国具代表性和工作基础较好的地区开展大样本(5万人以上)队列研究,与目前普遍应用的筛查技术对比,验证其有效性;针对经过验证的液体活检靶点,基于自主原创性研究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筛查/早期诊断试剂盒,为常见恶性肿瘤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有效手段。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9.26•【字号】豫政办〔2024〕59号•【施行日期】2024.09.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其他规定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豫政办〔2024〕59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推动医学领域高水平科技创新,加快发展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更好保障全省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四个面向”,遵循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总基调,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以科研为牵引做优做强医疗卫生事业,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工作要求,按照有序承接新任务、积极谋划新格局的总体思路,扎实推进医学科技创新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
——强化顶层设计。
完善医学科技创新规划管理机制,强化对重大任务和资源配置的统筹,推进以环省医学科学院、省中医药科学院创新生态圈为内核的中原医学科学城建设。
坚持上下对口的原则,按照程序适时调整医学科技体制机制。
——注重需求导向。
聚焦我省发展战略需求,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导向,着力打通制约医学科技创新发展的堵点、痛点,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强化临床研究,开发高质量的健康保障和健康风险防控技术及产品。
——推动协同创新。
推进各类创新主体高效协同,探索适应不同研究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
加强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开展中西医协同攻关。
推动研究型医院、研究型学科、研究型人才建设协同发展,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究”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究”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实用版】目录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管理工作总体部署二、2023 年度项目申报要求三、申报指南发布四、重点专项项目介绍五、具体申报要求与考核指标正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管理工作总体部署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承担管理的“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常见多发病防治研究”“前沿生物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四个重点专项 2023 年度项目将进入正式申报书(含预算申报书)填报阶段。
2023 年度项目申报要求各有关单位需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和组织管理相关要求,进行项目申报。
申报单位需认真填写申报书,并确保申报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申报指南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四个面向”总要求,持续推进揭榜挂帅”、青年科学家项目等科技管理改革举措,着力提升科研投入绩效,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和组织管理相关要求,现将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究”等重点专项 2023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
重点专项项目介绍“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究”重点专项旨在研究生物安全领域的关键技术,提高我国生物安全防护能力。
项目涵盖了生物安全领域的多个方面,如病原微生物检测、生物安全信息系统等。
具体申报要求与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需按照申报指南的要求,明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进度、预期成果等,同时需提交项目预算申报书。
项目申报书和预算申报书需分别提交,且内容一致。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申报单位需按照项目进度要求,按时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并按要求提交进展报告。
项目完成后,申报单位需提交项目总结报告和财务决算报告。
申报指南发布单位将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确定资助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
夏建川 李雯
慢阻肺康复体系和策略的建立及其
15
2018YFC1313600
临床应用性研究
复旦大学
李善群
慢阻肺早期筛查、防治及呼吸健康
16
2018YFC1313700
管理的物联网技术研究与推广
同济大学
李强
17
2018YFC1313800 肠道与下丘脑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的作用及干预新方案研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
序号
项目编号
2018 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
项目名称
项目牵头承担单位
项目 负责人
中央财政经费 (万元)
项目实施周期(年)
1
2018YFC1312200
脑出血损伤机制与干预评价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胡波
1668
2018.8-2020.12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及干预
2 型糖尿病智能优化综合管理体系 和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中山大学
适用于中国人群的认知筛查和评估 系统的建立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精神分裂症早期个体化诊疗生物学 标记体系研究
天津医科大学
酒精、吗啡依赖关键诊疗技术的推 广应用研究
中山大学
阿尔茨海默病神经调控及智能康复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关键技术和临床应用研究
2
2018YFC1312300
研究
四川大学
雷鹏
适合国人的有效安全可负担的降压
3
2018YFC1312400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李静
调脂药物及治疗模式研究
4
2018YFC1312500 心房颤动风险评估方案及干预策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
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和科技重大专项培育项目申请书
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高与产业化
(1)重要方向:钢铁、有色金属、石化、轻工、纺织、建材;(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4
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
(1)重要方向: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半导体照明、新型显示、大功率激光材料与器件、高端光电子与微电子材料;(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19
深地资源勘查开采
(1)重要方向:增生造山成矿动力学系统、深部资源评价技术与建模、深部探测关键技术与装备、紧缺矿产、战略性资源旳评价勘查示范、深部矿产资源开采理论与技术与深层油气成藏评价等技术性与勘查示范为主旳研究与研制;(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20
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
8
云计算和大数据
(1)重要方向:关键关键部件、高端通用科学仪器和专业重大科学仪器;(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9
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
(1)重要方向: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旳基础理论与前沿技术、关键工艺与装备、创新应用与示范;(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1)重要方向:基础数据系统和理论措施、规划设计措施与模式、建筑节能与室内环境保障、绿色建材、绿色高性能生态构造体系、建筑工业化、建筑信息化;(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21
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
(1)重要方向:公共安全共性基础科学问题、国家公共安全综合保障、社会安全监测预警与控制、生产安全保障与重大事故防控、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城镇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治理、综合应急技术装备;(2)调研和联合国内有关领域优势高校和企业,并开展研究。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申报指南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申报指南“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专项)以全面提高我国重大传染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控制水平,完善国家传染病综合防控、应急处置和科学研究三大技术支撑体系为目标,着眼于构建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体系,自主研发传染病诊断、预防和防护产品,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重大传染病临床治疗方案和防控策略,建立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的防治技术平台,为降低发病率、病死率提供科技支撑,为有效应对重大突发疫情、保持艾滋病低流行水平、乙肝向中低流行水平转变、肺结核“两率”降至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
“十三五”专项的主要任务已经基本部署完成。
2020年是专项“十三五”期间的收尾阶段,将紧紧围绕专项总体目标,以“十三五”中期评估和深度评估为依据,以弥补薄弱环节、充实成果库和满足应急性需求为导向,以后立项后补助方式组织。
2020年新立项课题组织立项工作将继续依托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公共服务平台),并由专业机构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科技发展中心)具体实施。
一、研究方向2020年度课题支持符合以下全部条件的单位:1)前期先行投入资金用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和突发急性传染病新型诊断试剂、配套设备等产品研究开发和科技服务活动,已取得了符合专项目标的传染病新型诊断试剂、配套设备等产品,在2016年1月1日之后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2)解决传染病诊断方面存在的关键瓶颈问题和技术短板,具备产业化应用及推广价值;3)属于已完成的项目或课题,成果可验证和评价,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业界认可及应用;4)研发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5)申报单位为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持有单位;6)在前期研发阶段未获得本专项支持;。
二、申报评审方式2020年立项采用后立项后补助方式。
由符合条件的申报单位,严格按照指南规定的要求,编制课题实施方案,并向科技发展中心提交申报材料。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 (2)
XX6“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2021年定向项目申报指南本专项聚焦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糖尿病和神经精神疾病等重大慢病,突出解决重大慢病防控中的瓶颈问题,重点突破一批重大慢病防治关键技术,搭建重大慢病研究公共平台,建立健全重大慢病研究体系和创新网络,为XX重大慢病防控技术突破、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促进技术合理规范应用、降低医疗和XX负担、遏制重大慢病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局面提供积极有效的科技支撑。
2021年度定向择优部署12个XX指南方向,拟支持项目12项,国拨经费总概算约2.7亿园,实施周期为2021年至2021年。
1. 重大慢病综合防控研究1.1综合防控技术研究1.1。
1 多病种联动综合防控技术集成策略、组织管理模式研究研究内容:开展心脑肾代谢等重大慢病协同防治策略研究,针对重大慢病防控中存在的亟待改善的问题,研究便于基层使用、具有成本效益的防控措施及多病种联动综合防控新模式和综合评价体系,研究针对多病种的防控技术的评价标准,筛选和集成XX适宜社区的联防联控技术服务包,并在前瞻队列中验证其效果效益,提高重大慢病综合防控的效果和效益,为重大慢病综合防控技术的推X提供科学依据。
考核指标:建成兼顾不同地域与经济水平的重大慢病多病种联动综合防控技术集成机制;XX重大慢病综合防控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建成有利于评价综合防控干预效果的队列不少于3万例;XX适宜社区的重大慢病综合防控技术包,并获得评价其应用效果及效益的可靠证据.拟支持项目数:1 项.有关说明:由XX卫生计生委、科技委、食品药品监管XX 局或地方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建有XX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医疗机构牵头申报。
1.2区域应用示范推XX台1.2.1华北地区慢病防控科技综合示范研究研究内容:在华北地区建立慢性病防控科技综合示范XX,开展符合成本效益的重大慢病防控适宜技术的示范应用研究,包括高危人群筛查、风险预测与评估、综合干预等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及策略、早诊早治技术、成熟的临床诊疗技术、康复技术及疾病管理适宜技术等;研究建立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多部门联动、防治结合的有效机制,适宜技术以及管理平台,科研成果快速、高效地转化,为适宜技术在更大范围推X提供科学依据。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2018年度定向项目指南编制专家组名单
序号姓名单位职称
1 王拥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教授
2 孔灵芝原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研究员
3 张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
4 赵文华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所教授
5 杨新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教授
6 杜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主任医师
7 孙保存天津市肿瘤研究所副所长
8 曾木圣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研究员
9 房静远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教授
10 曾正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教授
11 姚婉贞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教授
12 王文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
13 朱以诚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教授
14 武力勇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主任医师
15 陆林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教授
16 吕泽平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主任医师
17 宁光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教授
18 王明荣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
—1—
19 王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
20 赵一鸣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教授
21 周玉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一、概述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不断攀升。
针对这一问题,国家提出了大力推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建设工作的要求。
本方案旨在加强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提高群众健康素质,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建设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建设一批功能完备、覆盖面广、能够展示先进成果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点,以及对应的区域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中心,并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防控团队。
具体目标如下:1、构建管理规范、服务高效的综合防控团队,完成对慢病患者的疫情分析和预警。
2、完善因地制宜、有效实施的预防与健康宣教体系,提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素质。
3、建设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各类慢病患者的信息,进一步提高综合服务质量。
4、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善,推广健康生活模式。
三、建设内容本方案建设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1、建设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点:选取一批在诊疗、康复、预防等方面较为先进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科医疗机构或其他卫生机构,建设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点,完成有效的综合防控治疗。
2、落实区域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中心:在综合防控点周边或集中地区所设立相应的区域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中心,对所辖患者进行细致、周密的管理、服务和治疗。
3、增强患者个人能力:建立广泛的健康教育网络,通过去医院、去社区、去互联网等多种途径,普及慢性病健康知识、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
4、加强健康政策宣传:加强对慢性病防控政策的宣传力度,以便发挥全社会的力量,积极推进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的建设和健康教育的普及。
5、完善慢性病数据管理:建立全面信息化网络体系,建立电子化健康档案,充分发挥信息平台优势,实现患者信息的全面数据库整合和共享使用。
四、工作重点本方案的工作重点如下:1、建立专业防控团队,实现团队人才高素质、专业能力突出。
1.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
慢性病影响社会经济发展路径图
慢性病已不仅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更是一个影响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社会问题
报告提纲
各章概要
第一章:机构、职责和人员
• 界定: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
等机构的慢性病防控工作职责
• 提出:从业务角度提出人员配备的参考标准
第二章: 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病例报告
报告病种
急性心肌梗死(I21-I22)
心脏性猝死(I46.1) 脑卒中(I60-I64)( 指:原发性脑实质出血、脑栓塞、脑血栓 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心脑血管事件作为报告病种,并用 ICD-10 进行编码。 建立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病例登记报告网络。
报告方法和方式
烟草消费量
膳食结构改变
盐!
慢性病对劳动力人口的威胁
慢性病经济负担—慢性病经济负担增长高于GDP增长
1993和2005年经济发展与疾病经济负担变化情况
GDP
疾病经济负担 1993年 2005年 183218
慢病经济负担 增速 419% 资料来源:饶克勤中国疾病 负担研究 1993年慢病经济负担根据 该年度主要慢性病的直接经 济负担进行估计。
工作内容
制订和完善各级监测方案。 监测前准备。 培训。 现场调查与督导。 数据清理、分析与反馈。 监测结果利用。
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
工作流程
三、肿瘤登记报告
目标
反映我国城乡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居民肿
瘤发病、死亡、生存状态。
为国家和辖区肿瘤防治提供相关信息。
现状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73 1991 1995 2000 2005
病原学与防疫技术体系研究”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病原学与防疫技术体系研究”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一、背景介绍病原学与防疫技术体系研究是当前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课题。
在全球化和环境变化的影响下,新型病原体的出现和传播频率不断增加,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加强病原学的基础研究和防疫技术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
二、项目范围本项目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病原微生物的病因与免疫机制、疫情监测与预警技术、疾病防治技术与策略等内容。
同时,还可以涉及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技术、疾病传播途径的研究、病原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及毒力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三、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建立完善的病原学与防疫技术体系,提高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具体目标包括:1.建立完整的病原微生物分类与鉴定体系,提高对病原微生物的识别能力;2.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病因与传播机制,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3.开发疾病的监测与预警技术,提前掌握疾病的传播趋势;4.探索新的疾病防治技术和策略,提高疾病的防控效果;5.推动病原学与防疫技术的创新发展,为应对新型疫情提供有力支持。
四、项目内容1.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研究人员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对已知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分类鉴定,同时,也可以针对未知的病原微生物进行研究,提高病原微生物的鉴定水平。
2.病原微生物的病因与传播机制通过研究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以及传播途径,深入了解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3.疾病的监测与预警技术开发新的疾病监测与预警技术,提高对疾病传播趋势的预测能力,为防控工作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
4.疾病防治技术和策略研究新的疾病防治技术和策略,包括疫苗研发、药物开发、传染病的控制策略等方面,提高疾病的防治效果。
五、研究方法在开展研究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实验研究、文献调研、野外观察、病原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疫情监测技术的开发等。
鼓励采用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促进病原学与防疫技术的创新。
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
42
2016YFC1304200
慢阻肺急性加重救治体系和支持技术应用效果评价及优化研究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罗远明
567
4.5
43
2016YFC1304300
慢阻肺急性加重预警与救治体系构建研究
中日友好医院
詹庆元
567
4.5
44
2016YFC1304400
慢阻肺并发症和合并疾病的诊治技术研究
冠心病血栓事件预测及优化干预技术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
王效增
1003
4.5
14
2016YFC1301400
基于大数据的人体健康管理系统在冠心病抗栓治疗中的应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高长青
902
4.5
15
2016YFC1301500
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关键技术与流程改进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消化道癌的立体多层次临床路径优化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令狐恩强
891
4.5
37
2016YFC1303700
卵巢癌治疗方案及临床路径优化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吴令英
891
4.5
38
2016YFC1303800
肺癌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优化研究
广东省人民医院
周清
891
4.5
39
2016YFC1303900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周智广
708
4.5
51
2016YFC1305100
1型糖尿病的遗传与免疫发病机制和相关防控技术研究
复旦大学
陈思锋
567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申报人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承诺书
2018年度重点研发计划申报资格承诺书为严格做好2018年度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申报的形式审查工作,请项目/课题负责人(或参与人)仔细核对申报资格,并作出承诺。
1.项目(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1958年1月1日以后出生,每年用于项目的工作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
青年科学家项目不设课题,项目负责人及参与人员均应为1983年1月1日以后出生,青年科学家项目负责人须同时具有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
2.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受聘单位提供全职受聘的有效证明,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受聘单位和境外单位同时提供受聘的有效证明,并随纸质项目申报书一并报送。
3.项目(课题)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课题),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也不得参与申报项目(课题)。
4.项目骨干的申报项目和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研项目总数不得超过2个;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计划任务书执行期(包括延期后的执行期)到2018年6月30日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
5.特邀咨评委委员不能申报本人参与咨询和论证过的重点专项项目(课题);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课题)。
6.在承担(或申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严重不良信用记录或被记入“黑名单”。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6.04.06•【文号】国科发资〔2016〕104号•【施行日期】2016.04.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16〕10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各有关单位:《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以下简称国发64号文件)明确规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针对事关国计民生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重大国际科技合作,按照重点专项的方式组织实施,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重点专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载体,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围绕解决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和突出问题、以目标为导向的重大项目群。
重点专项按程序报批后,交由相关专业机构负责具体项目管理工作。
按照国发64号文件的要求,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的项目形成机制,面向2016年凝练形成了若干重点专项并研究编制了各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已经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以下简称“特邀咨评委”)和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并按程序报国务院批复同意。
根据“成熟一批、启动一批”的原则,现将“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海洋环境安全保障”2个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
病原学与防疫技术体系研究”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病原学与防疫技术体系研究”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一、项目背景与意义近年来,新型传染病的频繁爆发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传染病的爆发对人类社会、经济和健康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病原学与防疫技术的研究变得至关重要。
当前,以新冠病毒为代表的传染病严重影响着全球各国的经济和社会。
病原学与防疫技术的研究对于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爆发至关重要。
因此,“病原学与防疫技术体系研究”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的申报意义重大。
二、项目内容1.病原体的鉴定和研究该项内容主要包括对各种传染病的病原体进行鉴定和研究,例如对不同类型的病毒、细菌、真菌等进行分离和鉴定工作,以便更好地理解其传播途径和特点。
2.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本项工作将重点关注对传染病的传播规律和流行趋势进行调查与分析,从而为后续的防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防疫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该项内容包括对各种防疫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例如疫苗的研发、抗体检测技术、快速诊断技术等,以提高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
4.传染病防控政策研究该项内容将围绕传染病的防控政策进行研究,包括对传染病监测、报告、隔离、检疫等政策的制定和改进。
三、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构建一个完整的病原学与防疫技术体系,为传染病的研究、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具体目标包括:1.确定重点研究领域,建立病原学与防疫技术的研究框架。
2.开展各种传染病病原体的鉴定和研究工作,提高对传染病的认识和了解。
3.建立完善的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体系,为传染病的监测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4.研发和应用各种防疫技术,提高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
5.研究传染病防控政策,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政府部门制定科学的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支持。
四、项目申报要求1.申请单位应具备一定的病原学与防疫技术研究实力,拥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实验室设备。
2.申请单位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计划和预期成果,说明项目的创新点和实际应用前景。
3.申请单位应明确项目的研究内容和工作安排,提出合理的研究方案和预算。
2024年慢性病防控工作计划
2024年慢性病防控工作计划一、背景介绍慢性病是指发病缓慢、发展缓慢、病程长、病情反复的疾病。
由于生活方式变化、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原因,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
因此,制定有效的慢性病防控工作计划,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和任务2024年慢性病防控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减少慢性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完成以下任务:1.加强慢性病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慢性病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掌握慢性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科学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2.推行“健康中国行动”:加快慢性病防控与健康促进的融合,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和转化。
3.完善慢性病防控体系: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防治能力的建设,提高慢性病管理水平,加强慢性病诊断和治疗的规范化管理,促进全人群的健康管理。
4.加强风险干预与控制:建立慢性病风险评估模型,并将其运用到慢性病防控工作中,通过有效的风险干预与控制,降低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5.加强科学研究与创新:加大慢性病防控科研投入,加强慢性病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高慢性病的防控水平和治疗效果。
三、实施方案1.加强慢性病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1)完善慢性病病例报告制度,推广电子报告平台,提高慢性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建立慢性病数据库,整合和分析慢性病监测数据,掌握慢性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
(3)加强慢性病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时发现慢性病的流行趋势和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2.推行“健康中国行动”(1)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养,普及慢性病防控知识。
(2)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推广科学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健康行为,降低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3)完善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建立健康管理档案,为人民群众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2024年慢性病防控方案
2024年慢性病防控方案____年慢性病防控方案导言:慢性病是指发病缓慢、进行性发展,病程较长的一类疾病,并且其对个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均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慢性病是全球最主要的疾病死因之一,占全球死因的三分之二。
同时,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对国家的医疗体系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有效应对慢性病的威胁,推动全民健康,特制定本方案。
一、慢性病防控政策和措施(一)政策:1. 加大慢性病预防和控制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政策体系,明确政府和社会各方责任,提高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 改革医疗体制,推动建立多学科、多部门合作的健康管理模式,加大对慢性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支持力度。
(二)健康教育和宣传:1. 将慢性病防控纳入全民健康教育课程,普及慢性病的防控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
2. 制作慢性病防控的宣传资料,广泛传播慢性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加强社会宣传和媒体宣传,提高公众对慢性病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三)预防控制策略:1. 建立慢性病风险评估和筛查体系,对高风险人群进行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提高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效果。
2.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提高公众生活习惯,减少慢性病的发生。
3. 加强城乡居民健康体检,提供免费或补贴的慢性病筛查服务,促使公众关注个人健康风险。
二、重点慢性病的防控策略(一)心血管疾病:1. 提高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防控能力,加强心脑血管健康管理服务,推广心电图、血压监测等检测工具,普及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警和干预。
2. 加强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早期干预,提高公众对合理饮食、锻炼和药物治疗的认识,推动心血管疾病的综合管理。
(二)肿瘤疾病:1. 提高公众对肿瘤的认识,推广肿瘤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技术,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定期筛查,提高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2. 开展肿瘤疾病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获取控制性和预防性策略的研究数据,推动肿瘤的预防和控制。
全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
XX省XXXX年度慢性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为明确并完成XXXX年度省财政慢性病防治项目任务,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目标(一)在总结评估“十二五”慢性病防治工作基础上,继续在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3个平台上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探索慢性病防治路径,特别是研究动员社会、医防衔接与分级诊疗对接等机制。
(二)推进全人群死因监测县区全覆盖。
整合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省财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源,消除空白县区,提高监测质量,省、市、县三级完成年度报告。
(三)加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实施。
在国家重大项目资金补助基础上,省财政安排12个项目县区资金,促进营养监测和营养教育工作。
(四)继续加强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培养、伤害监测、农村癫痫防治项目管理。
二、项目内容1(一)慢性病综合防治。
37个已经命名的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巩固综合监测和高危行为干预工作。
监测工作按照各项技术规范开展,提高质量,完成各项年度报告。
干预活动重点关注慢性病高危人群发现、自我健康管理。
(二)全人群死因监测。
县区全覆盖。
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安部、民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人口死亡医学证明和信息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规划发〔2013〕57号)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卫办规划发〔2014〕68号)的要求及我省工作部署,完成辖区工作。
(三)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儿童营养改善项目。
12个项目地区与教育部门密切合作,加强营养教育与监测工作,辐射影响学生家庭、社区,推进合理膳食。
(四)居民营养监测与改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培养试点、伤害监测、农村癫痫防治管理4类项目继续按相关技术方案实施。
三、组织实施在省卫生健康委疾控处领导下,省疾控中心具体负责项目工作的组织实施与督导考核。
2项目县(市、区)卫健行政部门负责辖区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督导考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1“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增加项目申报指南本专项聚焦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糖尿病和神经精神疾病等重大慢病,突出解决重大慢病防控中的瓶颈问题,重点突破一批重大慢病防治关键技术,搭建重大慢病研究公共平台,建立健全重大慢病研究体系和创新网络,为加快重大慢病防控技术突破、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促进技术合理规范应用、降低医疗和社会负担、遏制重大慢病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局面提供积极有效的科技支撑。
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2016年、2017年及2018年部署了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技术研究、恶性肿瘤防控技术研究、慢阻肺防控技术研究、糖尿病防控技术研究、神经精神疾病防控技术研究、重大慢病综合防控研究、重大慢病支撑平台体系研究及国际合作研究等方向,共启动了109个三级指南方向。
为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要集中优势力量开展疑难高发恶性肿瘤治疗专项重点攻关”和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的“国家科技投入要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强雾霾治理研究,推进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防治攻关,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的任务要求,2019年本专项将结合前期的部署情—1—况,以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为研究对象,聚焦恶性肿瘤筛查早诊早治研究和突破性诊疗新技术的研发,拟在液体活检技术研发、恶性肿瘤筛查方案优化与评价研究及恶性肿瘤新型免疫治疗技术研发三个方面,重点部署5个三级指南方向,拟支持项目8个,国拨经费总概算约1.2亿元,实施周期为2019年—2021年。
1.恶性肿瘤筛查早诊技术开发与评价研究1.1恶性肿瘤液体活检技术研发及评价研究1.1.1恶性肿瘤液体活检技术研发及评价研究研究内容:针对我国常见高发恶性肿瘤(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等)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现状,研发提高单个循环肿瘤细胞识别和捕获准确性的关键技术,优化微量核酸(外泌体核酸、ctDNA、miRNA等)的提取技术,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特定肿瘤的液体活检特异性检测靶点;研发特定标志物的靶向性PCR扩增及测序、海量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处理技术,筛选出10~20个差异最为显著的液体活检靶点,并建立相应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模型;在全国具代表性和工作基础较好的地区开展大样本(5万人以上)队列研究,与目前普遍应用的筛查技术对比,验证其有效性;针对经过验证的液体活检靶点,基于自主原创性研究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筛查/早期诊断试剂盒,为常见恶性肿瘤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有效手段。
—2—考核指标:要求对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敏感度达到1~10个/ml;改进现有的核酸提取技术,要求对混杂在大量正常基因组背景下的突变(如甲基化、缺失、插入等突变)应达到0.1%的检测敏感性(即能够检测到99.9%的正常基因组背景下0.1%的突变位点);通过对肿瘤患者和正常人核酸分子相应位点的数据分析,采用多种成熟的统计学方法,筛选出10~20个检测靶点,并建立相应的早诊模型,要求对早期肿瘤患者鉴别的敏感度>90%,特异性>95%,进一步在覆盖地区的大样本队列研究中验证其有效性;选择经过验证的液体活检靶点,开发4~5个靶点早期诊断试剂盒;要求与现有筛查手段相比,在不明显增加成本(<20%)的前提下,对早期患者检出的敏感性提高20%,特异性提高15%。
支持年限:2019年~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2项。
有关说明:本项目要求企业参与,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
1.2恶性肿瘤筛查新技术评价及方案优化研究1.2.1鼻咽癌筛查新技术评价及方案优化研究研究内容:结合EB病毒高危亚型、遗传易感及环境暴露史进行高危人群的个体化发病风险预警;开展血浆EB病毒DNA 检测的标准化研究,鼻咽癌早诊标志物的筛选与验证研究,研发—3—高危人群检测试剂盒;优化基于以EB病毒相关抗体谱、EB病毒DNA(游离血浆、鼻咽拭子)为初筛手段,电子鼻咽内镜和/或头颈部磁共振为精筛手段的联合筛查新方案,寻找精准度高、卫生经济的鼻咽癌筛查方案;在鼻咽癌高发区新增不少于5个筛查点,覆盖20万以上高危人群;建立10万人以上的大型人群筛查队列;开展大规模随机对照的筛查试验,评价新筛查方案与标准筛查方案的近、远期效果,并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建立长期随访的大规模筛查队列,构建全国鼻咽癌筛查大数据平台。
考核指标:鼻咽癌发病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超过75%;发现、识别和鉴定可用于鼻咽癌早诊的生物标志物不少于3个;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符合卫生经济学原则、可推广的筛查方案1~3项,新筛查方案在示范区早期鼻咽癌检出率达到60%,在高危人群中的阳性预测值达到35%;完成覆盖地区人群队列筛查,覆盖地区早诊率达到50%,鼻咽癌死亡率较对照人群下降25%。
支持年限:2019年~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由建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医疗机构牵头申报。
1.2.2胰腺癌筛查新技术评价及方案优化研究研究内容:开展胰腺癌风险因素评价研究,在目前的CA199联合B超/CT的筛查基础上,联合其他分子标志物(蛋白抗原、—4—外泌体、ctDNA、miRNA等)的血清学检测等筛查新技术,并对联合的筛查方案进行系统的、开放式的技术评价,优化建立符合我国胰腺癌发病特点的新型筛查方案并进行筛查效果和卫生经济学评价。
考核指标:制定出适合我国人群的胰腺癌风险测评系统,以及基于不同风险程度的筛查方案不少于3项;建立1~2项适合中国人群、符合卫生经济学效益原则的可推广的胰腺癌筛查方案,完成覆盖地区人群的筛查工作,筛查地区早诊率不低于50%;人群顺应性不低于60%,显著降低早期胰腺癌漏诊率,早诊率达30%以上。
支持年限:2019年~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由建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医疗机构牵头申报。
2.恶性肿瘤突破性诊疗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研究2.1新型溶瘤病毒恶性肿瘤治疗制品研发及关键技术研究2.1.1新型溶瘤病毒恶性肿瘤治疗制品研发及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开发基于疱疹病毒、肠道病毒等的新型溶瘤病毒药物及相应的增效策略,并建立鉴定其安全性、有效性评价的关键技术体系。
针对脑癌、肺癌、肝癌、乳腺癌、膀胱癌、骨肉瘤和鼻咽癌等恶性肿瘤,在完成临床前研究基础上开展I/II期临床—5—试验,完成评价新型溶瘤病毒的安全性和疗效,为我国肿瘤患者尽早使用更有效、更经济的新型溶瘤病毒药物奠定坚实基础。
考核指标:获得1~3种自主创新溶瘤病毒药物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临床前研究证据,明确其疗效和安全性;获得1~3种潜在的溶瘤病毒联用增效剂并完成临床前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完成新型溶瘤病毒对8~10种恶性肿瘤的临床前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完成1~3种溶瘤病毒药物的工艺研究,形成一定制造规程并建成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获准并完成新型溶瘤病毒药物在2~3种恶性肿瘤适应症中的I期临床试验,并启动新型溶瘤病毒药物在1~2种恶性肿瘤适应症中的II期临床试验。
支持年限:2019年~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2项。
有关说明:本项目要求企业参与,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
2.2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治疗实体恶性肿瘤新技术研究2.2.1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治疗实体恶性肿瘤新技术研究研究内容:针对我国高发特发恶性肿瘤(肺癌、乳腺癌、肝癌和消化道肿瘤等),突破增强全人源或人源化嵌合抗原受体T 细胞(CAR-T)和T细胞受体嵌合型T细胞(TCR-T)等新型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治疗实体恶性肿瘤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技术,—6—在通过I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后续多中心临床试验,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明确最佳获益人群,探寻疗效预测指标,显著提高临床恶性肿瘤治疗疗效,推动恶性实体肿瘤的基因修饰T 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在我国的发展。
考核目标:研发2~3项实体恶性肿瘤的抗原特异性CAR-T 或TCR-T细胞治疗产品或可显著增强CAR-T或TCR-T疗效或安全性的新技术,通过开展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的新药临床试验(IND),进行临床评价和完成临床方案的优化研究;临床研究样本量符合统计学要求,疗效评价符合国际疗效评价标准,入组新型免疫疗法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提高20%~30%。
支持年限:2019年~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2项。
有关说明:本项目要求企业参与,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
申请时已拥有与申请项目研究内容密切相关的专利或完成了专利的申请。
—7—申报要求1.本专项除有特殊要求外,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研究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
每个项目下设课题不超过5个,除有特殊要求外,每个项目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
2.本专项要求申报单位和个人必须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承诺各领域项目产生的所有科学数据无条件、按期递交到科技部指定的平台,在重大慢病专项约定的条件下对重大慢病专项各个承担单位,乃至今后面向所有的科技工作者和公众开放共享。
申报本专项则视为同意本条款。
如不在商定的期限内履行数据递交,则由专项责令整改,拒绝整改者,则由专项追回项目资金,并予以通报。
3.本专项研究涉及人类遗传资源采集、收集、买卖、出口、出境等须遵照《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涉及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要遵守国家实验动物管理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有关规定,使用合格实验动物,在合格设施内进行动物实验,保证实验过程合法,实验结果真实、有效,并通过实验动物福利和伦理审查。
遵守国际国内伦理准则,严格遵循技术标准和伦理规范。
申报本专项则视为同意本条款。
4.对于拟支持项目数为1~2项的指南方向,原则上该方向只—8—立1个项目,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的情况下,可同时支持2个项目,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