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缪尔森经济学读书笔记
萨缪尔森经济学
《经济学》读书笔记——萨缪尔森,人民邮电出版社,04年版统计学院12级统计二班李艳斌201202010245 萨缪尔森作为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综合的代表人物,其理论观点体现了西方经济学整整一代的正统的理论观点,并且成了西方国家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萨缪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被称为经济学界的最后一个通才。
萨缪尔森是当代新古典经综合派领袖人物,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坦利·费希尔介绍萨缪尔森时所说的:“萨缪尔森对经济理论的几乎所有方面都做了根本性的贡献”。
我正是带着对大师的崇拜与敬意通篇阅读了《经济学》这本书。
当初拿到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一书时,心里没有底,手捧着这样一本凝聚着大师无数心血与人类智慧结晶的厚重的书,我想,一定是内容错综复杂而让我这个初出茅庐刚开始接触经济学的学生绞尽脑汁才能看懂其冰山一角的书,担心自己无法认真地从头到尾看完这本巨著而对心中的偶像有所不恭。
从第一章绪论开始我就感觉到这本书并不像我先前所想象的那样语言晦涩难懂,而是以自然明了的辞藻将本应繁杂的理论娓娓道来,甚至在描述上比我的课本更简单,越是大师,就越能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表达原本复杂的经济学原理。
此书的一大特点是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根据世界范围内的形势发展以及随着人类科技不断进步而使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持续着天翻地覆的改变,把各种涉及到经济学的新元素都加入到最新版《经济学》里,使读者能够足不出户就可将当今社会上影响人类生活包括经济现象、环境变化、世界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变动趋势与经济学基础识知相结合进行初步的了解。
这本书的编排基本上能满足各个层次读者的需求,较高深的内容在附录或特别标明的小节里单独安排。
第一编是基本概念,主要介绍了一下学习经济学的一些必备基础知识。
第二编是微观经济学:供给、需求和产品市场,第三编是要素市场:劳动、土地和资本,以上两篇也是我们在任一本微观经济学的书本中都能看到的主题。
第四篇从微观的角度主要讨论了下国际贸易、政府以及环境,第五篇至第七篇全面讲述了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知识。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笔记(第7章 商业周期和总需求理论)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版)第章商业周期和总需求理论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商业周期波动.商业周期商业周期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总就业量的波动,持续时间通常为~年,它以大多数经济部门的扩张或收缩为标志。
产出、通货膨胀率、利率和就业的波动构成了商业周期,商业周期是所有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
.商业周期的特点经济学家们一般将商业周期划分成两个主要阶段,即衰退和扩张。
“峰”和“谷”代表的是周期的转折点。
图显示了商业周期先后继起的各个阶段。
衰退是商业周期的下降期,一般图商业周期定义是实际至少连续两个季度下降,以经济中许多部门广泛的紧缩为标志。
萧条指的是规模广且持续时间长的衰退。
商业周期的形式是不规则的,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商业周期,也没有精确公式可用来预测商业周期的发生日期和持续时间。
商业周期是经济活动的不规则的扩张和收缩。
.商业周期中经济衰退的普遍特征()通常,投资在衰退中急剧下降。
由于金融危机和美联储提高利率以降低通货膨胀率,房地产价格首先开始下降。
消费者购买也会急剧下降。
由于厂商会对此做出压缩产量的反应,所以实际会下降。
()就业通常在衰退初期就会急剧下降。
但其恢复有时却要慢于经济,即所谓的“没有就业机会的复苏”。
()产出下降,导致通货膨胀步伐放慢。
对原材料的需求下降,导致其价格跌落。
工资和服务的价格下降的可能性比较小,但在经济衰退期它们的增长趋势会放慢。
()企业利润在衰退中急剧下滑。
由于预期到这种情况,普通股票的价格一般都会下跌。
同时,由于对贷款的需求减少,利率在衰退时期一般也会下降。
萨缪尔森经济学读后感
萨缪尔森经济学读后感《以萨缪尔森经济学》是经济学界的经典之作,作者保罗·萨缪尔森是20世纪最杰出的经济学家之一。
他的这部著作被誉为经济学入门教材的权威之作,深受全球经济学家和学生的喜爱。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经济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社会和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
首先,萨缪尔森在书中对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他将经济学定义为“研究稀缺资源的最佳配置”,强调了资源有限而需求无限的基本特点。
他还介绍了供求关系、边际效用、成本收益分析等基本理论,让我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通过这些理论的学习,我深刻理解了为什么经济学是一门关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学科,也更加珍惜和理解资源的珍贵。
其次,萨缪尔森在书中对市场经济和政府干预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他指出市场经济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但也存在着市场失灵和外部性等问题,需要政府进行干预。
他介绍了不完全竞争市场、公共物品、外部性等概念,让我对市场经济和政府角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这些理论的学习,我认识到市场经济和政府干预是相辅相成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平衡和调整,以实现社会的整体利益最大化。
最后,萨缪尔森在书中对国际贸易和发展经济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他介绍了比较优势理论、关税和贸易壁垒、发展经济学等内容,深入探讨了全球化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
通过这些理论的学习,我对国际贸易和发展经济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更加关注和理解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总的来说,读完《以萨缪尔森经济学》让我对经济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也对社会和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经济学的经典之作,更是一部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著作。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深入学习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萨缪尔森经济学批判 有感
《萨缪尔森<经济学>批判》读后感接触经济学,我是从大二开始的,在老师的推荐下我一边学习了微观经济学的课程一边阅读了韩德强的《萨缪尔森<经济学>批判》,到现在可以说对经济学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特别是读了《萨缪尔森<经济学>批判》之后,我有很多感触并且思考了很多……这本书并非教人致富,而是批判经济神学,改变意识形态,最终改变社会。
市场和经济就有如战场,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人胜利有人败。
市场经济内在具有强烈的两极分化、经济危机、耗竭资源、破坏环境的冲动,而且还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缺乏信任。
这严重的违背了我们国家的初衷,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并没有发展成为人民富裕、安居乐业、国家强大、政治民主、人民素质提高和公民道德意识增强的理想的和谐社会。
那么对我国而言,这里面究竟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呢?我将就我感触最深的几方面来说说我的感想。
一、需求对经济的影响我自身认为经济的增长就是需求的增长,需求有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种。
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投资,然而消费需求也很重要,但我国这几年消费需求对经济的增长的贡献正在下滑,有关数据显示世界的消费水平在逐年递增,但我国的消费水平非但没增还较前几年下降了。
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对我国而言,影响国民消费水平的因数有很多,比如国民购买力不强,自从我国采用市场经济以来,中国国内的贫富差距达到了相当惊人的地步。
正如韩德强所说,人们从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感觉到一切资源配置都在向着优胜者集中。
这在不管是教育、医疗还是学业中都体现得极为强烈,逐渐就演变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
最后受影响的还是城乡居民,那些低收入群众用来消费的资金就越来越少。
其次我国社会保障、消费环境都不是很好,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消费者。
再者,政府、企业较高的储蓄率也对消费水平有一定的影响。
我们一直在说要扩大内需从而带动经济的增长,扩大内需靠的是什么呢?储蓄率过高消费者就会降低消费的资金从而降低消费水平。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笔记(第3章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第3章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需求概述1.需求表与需求曲线(1)需求的概念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在一系列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
它包含两层含义:消费者既有购买的欲望,又有支付该商品价格的购买能力。
需求表示了消费者在每个价格下消费商品数量的计划。
一般说来,随着商品价格的提高,消费者消费商品的数量减少。
根据定义,如果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只有购买的欲望而没有购买的能力,就不能算作是需求。
需求必须是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所有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构成该商品的市场需求,它是由一系列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总量所决定的。
(2)需求表需求表是某商品的各种价格和相应的需求数量的数字序列表,把需求表里的数字序列用曲线形式表示出来就是需求曲线。
(3)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表示商品需求数量与价格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一般表示需求量的函数关系。
它表明,在其他情况不变时,一个特定群体(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指单个的个人)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所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曲线图形以纵轴表示价格,横轴表示商品数量。
市场需求曲线可以通过将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所有个人的需求量加总而得到。
2.需求法则(1)需求曲线向下倾斜规律需求法则也称为需求曲线向下倾斜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种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上升(或下降),对该商品或劳务的需求量减少(或增加)的规律;也就是说,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与其需求量成反比。
读萨缪尔森版《经济学》有感
大师的遗产——读萨缪尔森版《经济学》有感2009年12月13日,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在家中逝世,享年94岁。
至此,二战后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位经济学家都与世长辞(另两“经济学界最后一位通才”位是1946年去世的凯恩斯和2006年去世的弗里德曼)。
的去世,令全世界为之叹息,但他留给世人最宝贵财富的却是那一版再版的经典著作《经济学》和其中不朽的思想。
萨缪尔森似乎天生就是一个为经济学而生的人,虽然他出生于1915年,但他却将1931年定为自己的生日,因为他在这一天进入芝加哥大学学习,第一次接触到经济学,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他接触经济学于保守的自由贸易理论阵营——芝加哥大学,但宣扬的却是凯恩斯的政府干预思想;他博采众长,读百家思想,集古往今来经济学家之大成,所研究的成果涉及经济、财政、税收、外贸等多个领域,被称为“经济学界最后一位通才”。
他将数理分析引入经济学,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等学科,开创了“新古典综合学派”。
他是世界第二、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
他于1948年出版的《经济学》一书,被翻译成中、俄、法、德、日、葡等多种语言,一版再版,销量已经超过1000万册,影响了整整半个世纪的学生,许多高等院校都将此书作为经济学专业的教科书。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们都是萨缪尔森的门徒!在这个缺乏大师的年代,他是真正的一代宗师!10几年前,当我第一次接触到这本萨缪尔森版的《经济学》时,我还是一个刚刚踏入大学校园,将将看见经济学门槛的少年;而今,我已是一名传授经济学入门知识的普通的大学教师。
在这时节回顾往昔校园生活,重温经典的《经济学》著作,物是人非,感慨万千。
作为一名经济学专业的大学教师,我也是萨缪尔森经济学知识传播的受益者。
《经济学》一书,无论是在当年的学生生涯还是如今的教书岁月,都给了我巨大的帮助。
而最令我感到震撼的还是萨缪尔森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学术上的创新精神。
在他之前,经济学教材只有文字,从他以后,经济学教材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而是能激发学习兴趣,打开经济学宝库的一把钥匙。
《经济学》读后感_《经济学》心得体会五篇
《经济学》读后感_《经济学》心得体会五篇《经济学》 (斯蒂格利茨):最经典的经济学教材之一,第四代权威教科书作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读后感,供大家参阅当初拿到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一书时,手捧着这样一本凝聚着大师无数心血与人类智慧结晶的厚重的书,我想,一定是内容错综复杂而让我学生绞尽脑汁才能看懂其冰山一角的教科书,担心自己无法认真地从头到尾看完这本巨著而对心中的偶像有所不恭。
在放假期间里我终于鼓起许久以来都难得一见的勇气翻开了《经济学》的第一页,我下定决心要把它看完。
从第一章绪论开始我就感觉到这本书并不像我先前所想象的那样语言晦涩难懂,而是以自然明了的辞藻将本应繁杂的理论娓娓道来,甚至在描述上比我上学期的课本更简单,越是大师,就越能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表达原本复杂的经济学原理。
保罗·安东尼·萨缪尔森是当代新古典经综合派领袖人物,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坦利·费希尔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介绍萨缪尔森时所说的:“萨缪尔森对经济理论的几乎所有方面都做了根本性的贡献”。
他从小就被誉为“才华横溢的神童”。
他比较出名的文章中就有我们经常听到的《乘数分析和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
1970年萨缪尔森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标志着他为世界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得到了世人的肯定。
我正是带着对大师的崇拜与敬意通篇阅读了这本书。
这本书的编排基本上能满足各个层次读者的需求,较高深的内容在附录或特别标明的小节里单独安排。
第一编是基本概念,主要介绍了一下学习经济学的一些必备基础知识。
第二编是微观经济学:供给、需求和产品市场,第三编是要素市场:劳动、土地和资本,以上两篇也是我们在任一本微观经济学的书本中都能看到的主题。
第四篇从微观的角度主要讨论了下国际贸易、政府以及环境,第五篇至第七篇全面讲述了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知识。
读此书没有特别明显的吃力而泛味地看普通教科书的感觉,简单的文字,甚至有时略带幽默的语言,仿佛是在阅读剧情引人入胜的小说一样让人有一发不可收拾地看下去的冲动,对理论的讲述间或会结合实际加入些许评价,更是让人浮想联翩。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笔记(第15章 失业与总供给的基础)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第四编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政策第15章失业与总供给的基础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总供给的基础1.总供给的决定因素总供给描述的是经济的生产方的行为,它取决于潜在产出和投入成本。
(1)潜在产出潜在产出(或潜在GDP)是在不会引致或增大通货膨胀压力的条件下一个经济所能够持续生产的最大产量。
在失业率处于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的基准水平时,一国经济的生产能力就是潜在GDP。
影响一国经济潜在产出的主要因素有投入和技术效率。
资本、劳动、土地的供给是重要的投入品。
潜在产出出现在劳动和其他资源的利用处于非加速通货膨胀的水平之时。
投入的增长会带来潜在产出和总供给的上升。
此外,创新、技术进步和效率的提高都会增加潜在产出水平和总供给。
从长期看,总供给主要取决于潜在产出。
因此,潜在产出的变化会导致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如图15-1所示,当经济增长时,潜在产出随之上升,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由AS右移到AS 。
图15-1 潜在产出增加导致总供给曲线右移(2)投入成本短期总供给也受生产成本变动的影响。
当生产成本上升时,只有在较高的价格水平上,企业才愿意提供一定数量的产出。
影响企业生产成本的因素有工资、进口品价格和其他投入成本等。
工资降低带来生产成本的降低,成本降低意味着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某一潜在产出的供给数量会增加。
国外价格的降低或汇率的上升会引起进口品价格的下降,这会导致生产成本的下降和总供给的增加。
其他投入,例如降低的石油价格或不太严格的环境管制会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总供给。
萨缪尔森经济学 读书分享
萨缪尔森经济学读书分享摘要:1.萨缪尔森经济学的概述2.萨缪尔森经济学的主要内容3.萨缪尔森经济学的贡献和影响4.萨缪尔森经济学的读书分享正文:一、萨缪尔森经济学的概述萨缪尔森经济学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提出的一种经济学理论。
保罗·萨缪尔森是当代凯恩斯主义的集大成者,经济学的最后一个通才。
他的《经济学》教科书自20 世纪后期以来,一共出了16 个版次,总销量达数千万册,并有40 多个语种的译本,成为空前的一本经久不衰的经济学教科书。
二、萨缪尔森经济学的主要内容萨缪尔森经济学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生产什么商品和生产多少、如何进行生产、应该为谁来生产。
他将不同社会制度的经济问题归结为这三个方面。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上,萨缪尔森避开了社会制度,认为在一个所谓“自由企业经济”中,生产什么商品和生产多少应该由市场决定,生产过程应该由企业自主完成,生产成果应该按照市场需求和供给来分配。
三、萨缪尔森经济学的贡献和影响萨缪尔森经济学的贡献在于将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相结合,创立了新古典综合学派。
他的理论对于解决20 世纪70 年代的经济滞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他的《经济学》教科书对于经济学的普及和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
萨缪尔森经济学的影响深远。
他的理论不仅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主流观点,还对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许多国家的经济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萨缪尔森经济学的启示和指导。
四、萨缪尔森经济学的读书分享对于学习萨缪尔森经济学的读者来说,他的《经济学》教科书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适合经济类专业的学生以及对经济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同时,这本书的内容实用性较强,对于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之,萨缪尔森经济学是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和重要贡献的经济学理论。
萨缪尔森经济学精选套装(第19版 套装共4册) (最后的宣言译丛)的读后感
萨缪尔森经济学精选套装(第19版套装共4册) (最后的宣言译丛)的读后感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经济学原理已经成为经济学教育中的经典教材。
第19版《萨缪尔森经济学》套装共有四册,包括《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经济政策分析》。
在阅读这套书后,我感受到了经济学的重要性和全球经济的运作方式。
《经济学原理》一书讲述了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如资源的稀缺性、机会成本、市场的供求关系等。
通过详尽深入的解释,它使初学者更容易明白经济学的基础概念。
这本书还详细探讨了不同的经济体制和它们各自的优劣势。
例如,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的优缺点,揭示了不同经济体制之间的差异,对我们理解经济体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提供了深入的了解。
《宏观经济学》一书分析了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转方式、经济发展和财政政策等重要问题。
在这本书中,萨缪尔森详细阐述了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宏观平衡等方面的原理。
它提供了理解全球经济运作方式的基础,从而探究如何应对经济波动和危机等。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经济政策及其对经济的影响,这本书一定是不容错过的。
《微观经济学》一书将经济学的关注点聚集在单个市场、个体消费者和企业身上。
对于想要了解市场经济运作方式和影响市场的因素,此书是一个必读之物。
它探讨了价格如何形成、市场竞争如何影响价格和产量、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危机等。
这本书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提供了经济学原理的进一步阐释,并将许多重要的现实问题与微观经济学联系起来。
《经济政策分析》一书提供了应对经济挑战的实际原理,以及如何制定经济政策。
它深入探讨了几种不同类型的政策,例如政府支出、税收和货币政策,以及它们的优劣势。
通过对税制改革、通货膨胀以及国际贸易等问题深入分析,这本书揭示了国家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影响,并介绍了应对不同经济挑战的解决方案。
总体而言,这套萨缪尔森经济学套装是值得一读的杰作,适合所有获得经济学基础知识的人。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
13.1复习笔记 13.2课后习题详解 13.3考研真题详解
14.1复习笔记 14.2课后习题详解 14.3考研真题详解
附录课后习题详解
第16章政府税收和 支出
第15章比较优势和 贸易保护主义
第17章促进市场更 富效率
第18章环境保 护
第19章效率与 公平:重大权 衡
15.1复习笔记 15.2课后习题详解 18.3考研真题详解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4.3考研真题详解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5.3考研真题详解
附录课后习题详解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6.3考研真题详解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详解 7.3考研真题详解
附录课后习题详解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详解 8.3考研真题详解
精彩摘录
这是《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 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感谢观看
16.1复习笔记 16.2课后习题详解 16.3考研真题详解
17.1复习笔记 17.2课后习题详解
18.1复习笔记 18.2课后习题详解
19.1复习笔记 19.2课后习题详解 19.3考研真题详解
作者介绍
读书笔记
这是《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 换为自己的心得。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 学习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的师生参考。萨缪尔森所著的《经济学》是有史以来发行量最大、至今在全球范围 内仍然被广泛采用的经济学教科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本教材,我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它的配套辅导用 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1.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 2.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视频讲解]3.萨缪尔森《微观经济 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练习+模拟试题】4.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 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视频讲解]5.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 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练习+模拟试题】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 题)严格按照第18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19章,每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 点内容;第二部分是课(章)后习题详解,对第18版的所有习题都进行了详解的分析和解答;第三部分为考研真 题详解,精选近年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
萨缪尔森经济学读后感3篇
萨缪尔森经济学读后感3篇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萨缪尔森经济学读后感一:萨缪尔森《经济学》读后感(482字)到家几天了,断断续续读完了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的第一章。
这一章还只是绪论,没有我想象中难,甚至于比课本还简单。
有已经学过了一遍的原因在内,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这本书本身。
这本书本是针对大学生写的。
越是大师,越能用简单的文字清楚的表达复杂的意思,反而无须借用那么多专业术语。
而且,大师没有国内写课本的人的那种倨傲,不会轻易下结论,而是一点点推导出来。
让我想起初看罗素论证世界是物质的时,感受到高中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宣布世界是物质的区别。
今天被拖了去教表妹数学,她问的是一元二次方程和不等式的题目。
我画图给她分析根的分布,再娴熟不过。
其实我学数学那会不是这样的,这全是受经济学老师的影响。
他本科读的是数学系,因此他对经济学的理解偏数理一些,讲起课来特喜欢用图来分析。
这让我养成了碰到书上的经济学问题,清一色先画图。
我厉害时竟可以自己将两个图联系起来,本是挺为之得意的。
但今天跟表妹讲题时,一遍遍跟她强调你要明白图形代表的意思,发现自己在理解经济学的图时做得太不够,因此将两个图联系起来时,或是老师点过的,或是凭直觉,而非研究透了图形所代表的意思。
嗯,这是可以努力的方向。
萨缪尔森经济学读后感二:萨缪尔森经济学读后感(1222字)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囊括了经济学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讨论,是西方最流行的的经济学科学教书和读物。
60年来,《经济学》历经挑战和考验,但仍然无人能撼动其地位。
萨缪尔森不仅开创性地为现人经济学设立了框架和标准,而且60年来孜孜不倦,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锤炼得近乎完美。
本书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表达原本复杂的经济学原理,根据世界范围内的形势发展以及随着人类科技不断进步而使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持续着天翻地覆的改变,把各种涉及到经济学的新元素都加入到最新版《经济学》里,使读者能够足不出户就可将当今社会上影响人类生活包括经济现象、环境变化、世界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变动趋势与经济学基础识知相结合进行初步的了解。
读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有感.
读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有感前言:被称为经济学界最后一个通才的萨缪尔森大师,他提出的很多著名理论,为后人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值得后人认真揣摩学习,其中他的不朽巨著《经济学》理论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
萨缪尔森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由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两部分构成,前者可以用微观经济加以分析,而后者则可以用宏观经济进行论证。
但值得思考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尽管萨缪尔森造诣深厚影响巨大,但其书中某些观点并非不存在需要质疑和反思的地方,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既要认真学习前人的理论学说,更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思考辩证。
本文主要是读了此书后就其几点理论进行思考。
关键词:萨缪尔森经济学供求收入分配宏观经济经济危机在“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里,一个国家要增强综合国力,要提高国民生活水平,要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必定要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而且需要经济学理论的指引和帮助我们基于正确合理的经济原则来设计经济政策。
保罗.萨缪尔森似乎天生就是一个为经济学而生的人,他作为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综合的代表人物,其理论观点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在书中他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表达原本复杂的经济学原理,让我们更容易明白隐藏在生活中惊人的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是一门帮助人们增强洞察力和保障选择效率的学问。
经济学的定义有很多,什么是经济学?萨缪尔森说,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
也就是说物品是稀缺的,社会必须有效地利用它们的资源。
他认为如果所有的物品都是免费的,这时物品是有限的,而需求却无限,就现在的生产能力来看,物品和劳务是无法满足每个人的消费欲望。
基于物品的稀缺性和欲望的无限性,就要最好的利用有限的资源。
但是,在生活中物品固然是有限的,需要质疑的是,物品的需求是无限的吗?我认为物品的需求并不是无限增长的。
对于有些人以拥有更多的物品为荣的社会风气来说,需求的确是无限的,但是也有一些智慧者或选择了与人为善的积极态度,又或选择了与世无争的消极态度,其共同点都是知足常乐,心态平和。
微观经济学笔记初记 保罗 萨缪尔森
微观经济学笔记1.斯密理论:专业化和劳动分工导致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2.贸易生财的思想是经济学的主要见解之一3.不完全竞争:当出现不完全竞争时,社会的产出将会从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移至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内(即利益弱减化)4.完全竞争:所有的物品和劳务都在一个稳定的价格,并都在市场上交易。
5.弹性是对供求相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6.需求的价格弹性: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处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7.需求曲线的价格弹性:任一点的弹性等于位于该点之下的线段长度与位于该点之上的线段长度的比值。
8.价格变动对总收益的影响:需求缺乏弹性时,价格下降,收益下降;需求富有弹性时,价格下降,收益上升;位于单位弹性时,无变化。
9.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10.税收归宿:指对生产者或消费者的真实收入征税的最终的经济影响。
11.税收转嫁的一般原理:如果需求相对于供给缺乏弹性,则税收主要是向前转嫁给消费者:而如果供给相对于需求缺乏弹性,则税收主要向后转嫁给生产者。
12.效用:表示满足。
13.边际效用:指多消费一单位物品时所带来的新增的或额外的效用。
1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个人消费越来越多的某种物品,他从中得到的新增的或边际的效用量是下降的。
15.生产函数:在既定的工程技术知识水平条件下,给定投入之后所能够得到的最大产出。
16.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其他投入不变时,随着某一投入量的增加,新增加的产出越来越少。
17.规模报酬递增(规模经济):发生在所有投入的增加导致产出水平以更大比例增加的时候。
18.企业是由专业化的组织所组成以便管理生产过程。
19.边际成本:表示由于多产以单位产出而增加的成本。
20.最小成本法则:为了以最小成本生产出一定数量的产出,企业应该购买各种投入,直到花费在每一投入上的每一美元的边际产量都相等为止。
21.折旧:指那些被消耗的部分(衡量的是企业实际拥有的资本投入分摊在每年的成本)22.决策具有机会成本,因为在一个稀缺的世界中选择一个东西意味着需要放弃其他一些东西,机会成本指的是错过了的物品或劳务的价值)23.在运转良好的市场上,当所有的成本都包括进来时,价格等于机会成本24.最低成本: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的切点。
萨缪尔森18版微观经济学原理笔记
Unit11)经济学economics 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2)经济学两大核心思想:物品和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有效地加以利用两大主题稀缺和效率3)经济品economic goods4)稀缺scarcity 相对于需求,物品总是有限的5)效率efficiency 最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在不会使其他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不再有可能增进任何人的经济福利,则该项经济活动就被认为是有效率的6)经济学的精髓之一承认稀缺性是一种现实存在,并探究一个社会如何进行组织才能最有效地利用其资源7)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主要研究作为单个实体的市场、企业、家庭的行为;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研究经济的总体运行二者共同构成现代经济学的核心8)科学方法scientific approach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后此谬误the post hoc fallacy不能保持其他条件不变failure to hold other things constant合成谬误the fallacy of composition9)经济学的最终目的: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条件10)经济组织的三个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11)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经济社会的事实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conomics)涉及价值判断12) 配置稀缺资源的制度和机制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ics 主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消费的经济制度自由放任经济laissez-faire 政府不对经济决策施加任何影响指令经济command economics 政府作出有关生产和分配的所有重大决策混合经济mixed economics 既带有市场经济的成分也带有指令经济的成分13)投入inputs 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过程中使用的物品或者劳务;另一个名称为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土地自然资源,生产过程中大自然赋予人的礼物劳动人们花费在生产过程中的时间和精力资本一个经济体为了生产其他的物品而生产出来的耐用品专业化的资本品积累是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产出outputs 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各种有用的物品或者劳务产出什么,产出多少?如何产出?为谁生产和分配这些产出?14)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possibility frontier PPF在知识技术和可投入品数量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经济体所能得到的最大产量。
萨缪尔森《经济学》全本笔记
初学者写在前面的话:免费的午餐,两全其美的选择,并不存在,或此或彼,我们总得选择,而选择必然意味着某种放弃——经济学称为“机会成本”;经济政策和其它选择类似,大部分情况下必须凭借带有很大局限性的经验或未加证明的直觉选择看起来最好的那个,然而,过程是不平坦的,结果是不被保证的,风险如影随形;对众人皆知理论的怀疑是理性思考的起点,剩余价值学说更像是魔术高手的一个戏法,引发绵延百年的世界震颤,本身却并非一成不变的真理;经济学是理解社会运作和政治体制的望远镜,由于某些产业的特征,垄断在经济上的有着相对的正当性,但既得利益集团与普罗大众的利益分配,永远不会波澜不惊或者无关紧要,理性判断的重要性也只会愈加凸显;经济力量对人的影响可能仅次于物理层面——它不止意味着拥有财富的多寡,更意味着我们将受到何种程度的教育,面临何种尺度的利益分配,甚至决定精神层面在内日常生活的各种可能性边界;探求每个人拥有更好生活这个复杂方程式的答案,不仅是经济学的终始,更是所有学科背后的上帝。
经济学萨缪尔森(前)经济学与互联网互联网提供了廉价,迅捷获得大量信息的途径。
大部分统计资料都由政府提供,所以应先浏览政府和国际组织网站。
小心判断所使用的信息和数据是否可靠。
第一编基本概念第一章经济学基础知识A 导言1撞钟为谁经济学原理伴随人的一生。
个人前途不仅取决于能力,也受到经济力量的影响。
2稀缺与效率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之间分配。
隐含的核心思想:物品和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有效加以利用。
稀缺是指这样一种状态:相对于需求,物品总是有限的。
效率是指最有效的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
在不会使其他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不再有可能增进任何人的经济福利,则该项经济活动就被认为是有效率的。
经济学的精髓之一就是承认稀缺性的存在,并探讨一个社会如何进行组织才能最有效的利用其资源。
3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亚当斯密被当做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物品价格的形成,土地劳动资本等价格的形成,市场机制长处和弊端,指明社会经济效益实际上出自个人的自利行为。
萨缪尔森经济学读后感
萨缪尔森经济学读后感《萨缪尔森经济学》是一本经典的经济学教材,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教育和研究领域。
它涵盖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从微观经济学到宏观经济学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分析。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分享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
首先,我认为《萨缪尔森经济学》在概念的阐述和理论的解释上非常清晰和准确。
作者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描述了经济学中的各个基本概念,如需求与供给、边际效用、成本等,并且对这些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分析。
这使得读者容易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为后续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这本书还对经济学的不同分支和理论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讨论。
作者不仅涉及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理论,还对经济增长、劳动市场、国际贸易等热门话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通过对各种理论的比较和分析,读者可以了解到不同学派和观点之间的差异和争议,以及每种理论的优缺点。
这样,读者可以形成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对经济学的发展和应用有更全面的认识。
此外,我认为这本书的内容更新和丰富度也是它的一大亮点。
作者在每一次修订中都对内容进行了更新和扩充,包括新的经济现象和问题的引入,最新的经济数据和研究结果的新增等。
这使得《萨缪尔森经济学》始终与时俱进,能够及时反映经济学领域的最新发展。
同时,书中还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证研究,将经济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最后,我认为这本书的可读性和启发性对于经济学初学者来说非常有帮助。
尽管《萨缪尔森经济学》是一本教材,但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具体的实例来解释概念和理论,使得经济学这个看似复杂的学科变得更加亲近和易于理解。
同时,书中还提供了一些思考题和习题,读者可以通过思考和练习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这些习题不仅有助于读者检验自己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读完《萨缪尔森经济学》后,我对经济学这门学科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萨缪尔森经济学读书笔记
萨缪尔森《经济学》读书笔记简述保罗·萨缪尔森1915年5月15日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得加里(Gary)城。
20岁时,以GPA为A得成绩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翌年,又获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M、A、)学位;5年后获得哈佛大学博士(P h、D、)学位。
在1947年美国经济学年会上,保罗·道格拉斯以学会会长得身份把美国第一届克拉克(John BatesClak)奖章授予了当时未满40岁得萨缪尔森,并预言萨缪尔森在经济学领域将有无可限量得前途。
果然,萨缪尔森不负所望,23年后便获得了世界经济学得最高奖,诺贝尔经济学奖。
萨缪尔森作为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学综合得代表人物,其理论观点体现了西方经济学整整一代得正统得理论观点,并且成了西方国家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得理论基础。
萨缪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就是无处不在,被称为经济学界得最后一个通才。
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坦利·费希尔介绍萨缪尔森时所说得:“萨缪尔森对经济理论得几乎所有方面都做了根本性得贡献”。
我正就是带着对大师得崇拜与敬意通篇阅读了《经济学》这本书。
萨缪尔森得《经济学》囊括了经济学中各个方面得问题,并进行了深入浅出得分析讨论,就是西方最流行得经济学科学教书与读物。
60年来,《经济学》历经挑战与考验,但仍然无人能撼动其地位。
萨缪尔森不仅开创性地为现人经济学设立了框架与标准,而且60年来孜孜不倦,将经济学得基本原理锤炼得近乎完美。
一、写作思路首先这本书留给我印象最深得就就是其写作思路,在讲每一章节得过程中都会秉承一种思路:先整体叙述一下每一章节得背景,然后针对所要叙述得内容进行数据得搜集,经过对搜集到得数据进行整理,得到数据在进行进一步整理,使其成我们熟悉得折线图、柱状图、数据表等形式,让我们有直观得了解,最后还会给出经过分析得到得结论,这样一种瞧似简单易行,却写得处处细心、耐读得一种写法、思路,实则让人佩服,并且给读者一个条理很清晰得脉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萨缪尔森《经济学》读书笔记简述保罗·萨缪尔森1915年5月15日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加里(Gary)城。
20岁时,以GPA为A的成绩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翌年,又获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M、A、)学位;5年后获得哈佛大学博士(Ph、D、)学位。
在1947年美国经济学年会上,保罗·道格拉斯以学会会长的身份把美国第一届克拉克(John Bates Clak)奖章授予了当时未满40岁的萨缪尔森,并预言萨缪尔森在经济学领域将有无可限量的前途。
果然,萨缪尔森不负所望,23年后便获得了世界经济学的最高奖,诺贝尔经济学奖。
萨缪尔森作为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学综合的代表人物,其理论观点体现了西方经济学整整一代的正统的理论观点,并且成了西方国家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萨缪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就是无处不在,被称为经济学界的最后一个通才。
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坦利·费希尔介绍萨缪尔森时所说的:“萨缪尔森对经济理论的几乎所有方面都做了根本性的贡献”。
我正就是带着对大师的崇拜与敬意通篇阅读了《经济学》这本书。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囊括了经济学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讨论,就是西方最流行的经济学科学教书与读物。
60年来,《经济学》历经挑战与考验,但仍然无人能撼动其地位。
萨缪尔森不仅开创性地为现人经济学设立了框架与标准,而且60年来孜孜不倦,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锤炼得近乎完美。
一、写作思路首先这本书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就是其写作思路,在讲每一章节的过程中都会秉承一种思路:先整体叙述一下每一章节的背景,然后针对所要叙述的内容进行数据的搜集,经过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得到数据在进行进一步整理,使其成我们熟悉的折线图、柱状图、数据表等形式,让我们有直观的了解,最后还会给出经过分析得到的结论,这样一种瞧似简单易行,却写得处处细心、耐读的一种写法、思路,实则让人佩服,并且给读者一个条理很清晰的脉络。
从第一章绪论开始我就感觉到这本书并不像我先前所想象的那样语言晦涩难懂,而就是以自然明了的辞藻将本应繁杂的理论娓娓道来,甚至在描述上比我的课本更简单,越就是大师,就越能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表达原本复杂的经济学原理。
此书的一大特点就是萨缪尔森与诺德豪斯根据世界范围内的形势发展以及随着人类科技不断进步而使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持续着天翻地覆的改变,把各种涉及到经济学的新元素都加入到最新版《经济学》里,使读者能够足不出户就可将当今社会上影响人类生活包括经济现象、环境变化、世界经济与整个社会的变动趋势与经济学基础识知相结合进行初步的了解。
二、内容编排这本书的编排基本上能满足各个层次读者的需求,较高深的内容在附录或特别标明的小节里单独安排。
第一编就是基本概念,主要介绍了一下学习经济学的一些必备基础知识。
第二编就是微观经济学:供给、需求与产品市场,第三编就是要素市场:劳动、土地与资本,以上两篇也就是我们在任一本微观经济学的书本中都能瞧到的主题。
第四篇从微观的角度主要讨论了下国际贸易、政府以及环境,第五篇至第七篇全面讲述了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知识。
读此书没有特别明显的吃力而泛味地瞧普通教科书的感觉,简单的文字,甚至有时略带幽默的语言,仿佛就是在阅读剧情引人入胜的小说一样让人有一发不可收拾地瞧下去的冲动,对理论的讲述间或会结合实际加入些许评价,更就是让人浮想联翩。
纵观全书,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在让我领略了大师风采的同时更让我通过对经济学的学习以及与实际相联系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我想这也就是老人家坚持不懈所想达到的目的吧。
好读书,读好书,读完好书,学到知识,我们要怀着一颗热忱的心去为这个社会造福。
三、内容细说(一)对理论假设的理解所有的经济理论都建立在三大假设上面:稀缺性假设,经济人假设,理性人假设。
稀缺性假设就是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可以说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至今没有人对其产生过怀疑。
但经济人假设与理性人假设则从理论与实践上备受质疑。
经济人假设与理性人假设可以归结为“理性经济人”假设。
其基本含义有两点:自利与理性行为。
古典的“经济人”假设以完全理性为条件,即经济人无所不知,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市场方面也就是一路绿灯,就就是说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且产权明晰。
这显然超出了经济人的能力范围。
西蒙则把完全理性修正为有限理性,也就就是添加了约束条件,比如人的自身理性能力的限制,信息的不对称,环境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
(二)对供求曲线的理解当我开始瞧到供求曲线这章时,脑中不再充斥各种斜率不同的线条以及一成不变的坐标图,我所想到的就是各种经济关系受供求关系这一亘古不变的原理影响的现实生活中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鲜艳画面。
雪灾时湖南江西个别停水停电的政府部门管制不严厉的小城市里,纯净水、蔬菜、蜡烛、大米短时间内涨价数十倍,春运时的火车及高速公路的汽车上一包方便面售价五十元,虽说有些夸张,但这些现象都不难理解,物价短时间内上涨了一些这也都就是正常的,只要此后物价恢复正常就行了,实际上必定也会回到原来的价位。
适度的进行管制允许物价在一定范围内浮动才就是明智之举、我们都知道消费物价指数CPI在不断上涨,长期的物价上涨就是无法改变的事实,短期的由供求关系造成的物价上涨也如此。
(三)效用论与产品市场在我瞧到有关效用论及产品市场的篇章时,我没有想要把关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的各个公式、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的产量曲线图、MC曲线与AC曲线之间关系的数学推导过程、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垄断竞争市场的定义、规模报酬递增的定义等全部记下来的愿望,取而代之的就是在书本中举出的大量实例让我对她们的现实意义有了更深的了解。
关于商品的价值就是否与实体有关,也就就是说商品的价值就是否具有客观性,有一定的争论。
价值的客观论可以分为两派,一派就是温与客观论,一派就是极端客观论。
温与客观论认为离开主体,客体自身并不存在价值,客体就是其存在的源泉,主体就是其存在的条件。
极端客观论则认为一切价值都就是客观的,也就就是说,它们就是独立于欲望与意志而存在的,价值就是一种独立的存在。
个人赞成温与客观论的观点,因为商品的价值如果就是一种独立的存在,那么其价值的大小就是“天赋”,与人的主观需要没有关系,我很难想象没有需求的商品,其价值如何实现。
“发光的金子”具有很高的价值,首先就是要她本身能够发光,也就就是客观存在就是价值的源泉。
(四)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真正的智者就是能够正确认识客观规律,而不就是整天掩耳盗铃。
关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它就是一个长期存在严重分歧、争论不休的问题。
有人认为偏重于公平,如罗尔斯,有人认为偏重于效率,如诺齐克,还有坚持“第三条路线”的,如阿瑟、奥肯,她的观点就是“在平等中注入一些合理性,在效率中注入一些人道”。
连保罗·萨缪尔森这样资深的资本主义经济学家都不得不正视现实,承认市场经济不就是万能的,即使就是自由竞争条件下,也会因为财富分布的不公平加重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在这本书的第四编里讲到了我比较感兴趣的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的知识与对公平与效率这个永恒话题的讨论。
大量的数据与图表很直观地让我了解到世界各个角落的国民收入分配现状。
收入分配问题的严峻性在这些年来我国大刀阔斧摧枯拉朽式的经济发展中渐渐浮出了水面,收入分配就是否与谐就是整个社会就是否与谐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构成。
不管怎样,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冲突就是无法避免的,尤其在经济政策的实践过程中,为了追求效率不顾公平,为了实现公平牺牲效率,这些都不利于社会的发展,所以我国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价值目标,而且实践证明这就是正确的。
效率优先指的就是在制定经济政策时,要优先考虑它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尽可能选择最能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政策。
兼顾公平指的就是在制定政策时,要考虑到它对社会的影响,为了消除贫困,缓解社会矛盾,改善社会底层的生活状况,值得以一定的社会效率为代价。
(五)总需求与总共给在宏观经济学方面,萨缪尔森的新古典综合学派理论体系就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的宏观理论与凯恩斯主义的混合物。
萨伊定律的核心思想就是"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
它包含三个要点:①产品生产本身能创造自己的需求;②由于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作用,不可能产生遍及国民经济所有部门的普遍性生产过剩,而只能在国民经济的个别部门出现供求失衡的现象,而且即使这也就是暂的;③货币仅仅就是流通的媒介,商品的买与卖不会脱节。
根据萨伊定律,在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由于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因而社会的总需求始终等于总供给。
(六)凯恩斯理论20世纪20年代末的经济危机使萨伊定律在理论与政治上都陷入危机。
传统经济学家认为国家不应该干预经济生活。
而凯恩斯则认为国家应该干预经济以此为经济掌舵。
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学派认为传统的宏观经济学应该与凯恩斯主义相结合。
在总需求方面,新古典综合学派接受了凯恩斯的理论。
①作为宏观经济运行成果度量国际收入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总需求的大小。
②总需求由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构成。
③消费取决于已有的收入与消费倾向。
④投资取决于利息率与资本的边际效率的比较,利息率取决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的均衡,其中货币需求由交易动机、预防动机与投机动机引起。
资本的边际效率则取决于厂商预期收益与资本品的供给价格。
当资本的边际效率超过利息率时,资本家才会进行投资。
在供给方面,新古典综合学派在基本保留传统的观点的基础之上,把凯恩斯的劳动市场的理论纳入到传统劳动力市场理论之中。
庇古认为,如果市场上存在过剩的产品或者失业的劳动者,在经济自由放任的情况下,竞争会迫使工资或者价格下降。
价格下降则意味着人们手中的流动性资产如货币的购买力提高。
也就就是说,随着价格的下降,人们会变得越来越富有。
这样,富有的人们就会增加消费与投资,则社会上过剩的消费品会越来越少,直到过剩消费品消失时为止。
因此来讲,国家不干预经济生活的理论政策也就是正确的。
然而,这个时期的工会的力量已经就是十分的强大了,工会在协议工资时的力量迫使工资与价格的下降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在这种情况下,凯恩斯的劳动供给曲线机会发生作用。
资本主义社会同样也会出现失业现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就有必要对经济进行干预。
萨缪尔森认为,国家就是否干预经济都就是有充分的理由的,就是否干预经济应该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进行。
四、萨缪尔森经济学对国家发展轨迹的影响萨缪尔森的在“宏观经济学”中,对经济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的轨迹进行了研究,并指出了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的四个重要的因素,即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与技术。
她指出,如何积累资本以求得持续高速发展就是经济落后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
因为这些国家的产出少,可能刚刚能解决生存的问题,无法进行积累以求得未来的发展;而有的国家也许产出较高,但也存在将产出中的多少用于当期的消费,又有多少用于投资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