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基本心理条件及其培养 ◆ 马庆江

合集下载

试论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试论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试论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一、引言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具有深厚的内涵和广泛的知识体系。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往往强调教师的讲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和理解力不强。

而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通过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本文将论述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并探讨其优势和问题存在的解决办法。

二、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1.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主导的教学方法,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研究能力。

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提出、调查、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理解和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习转化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原则包括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中心、探究为方法等。

2.研究性学习与历史教学的结合(1)学习资源的创造和整合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调查和实践活动,因此需要创造和整合各种学习资源。

对于历史教学来说,可以利用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各类资源,进行相关主题的研究和调查,从而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2)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并通过分组合作、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解决。

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能够形成全面的历史观点,提高自己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3)合作学习和交流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可以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研究课题,然后再进行汇报和评价。

这样的形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优势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和探究的方式学习历史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高中历史学科课改中的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与流程

高中历史学科课改中的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与流程

高中历史学科课改中的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与流程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⑴。

该课程内容具有广泛性、自主性、开放性、综合性、探究性等特征,按类型可分为认知型、技术型、应用型、综合型、宏观型等,它成为基础教育的有效补充和延伸,体现出指导与自主、基础与研究,分科与综合、理论与实践、校内外、课内外等的有机结合与兼顾。

通过研究课题这一载体,引导学生贴近社会,走近科学,参与实践,服务现实,以增强对社会和未来的关爱,从而培养学生多渠道的信息收集、处理、提取能力,强化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养成,充分发掘学生潜能,进而陶冶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道德。

其它省份的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没有失败者,学生在动态、多元、主动的研究学习环境中,超越了传统课程侧重于机械性、接受性、内向性的不足,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了师生主动求索的进取精神,并已迈出了认识社会自我行动探究第一步,因而受到广泛欢迎。

一、课题活动计划表1、主题名称2、课题名称3、组长及小组成员4、研究小组成员分工5、研究背景(课题立论依据)6、研究目标(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7、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之处8、研究方法、条件及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对策9、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论文、研究报告、实验报告、制作模型、图片、网页、视频资料等)二、课题活动情况记录表1、本组课题名称及记录者2、课题所属班级小组3、活动形式及活动时间及活动地点4、活动成员及指导教师5、活动内容(1、目的与方式2、过程记录3、问题及办法4、收获及感受)三、课题研究成果汇报表1、编号及课题名称2、组长及成员及导师3、结题报告及报告执笔4、附录材料5、成果概述6、成果体现的依据7、实物材料(编号、名称、制作者、内容与功能、数量)8、相关统计(参考书目及资料清单、浏览相关网页)9、课题展示方式及相关说明四、课题研究结题报告1、编号及课题名称2、组长及成员及导师3、报告内容同学们可在教师辅导下自主结合成立小组,选定课题后逐步完成任务。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一、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和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

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建构主义理论、情感认知理论和社会交往理论等。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建构知识,不断调整和重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活跃性,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认识体系。

2.情感认知理论情感认知理论认为,情感和认知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投入和认知冲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社会交往理论社会交往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活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社会交往是密不可分的。

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社会交往能力。

二、初中历史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应用策略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将探究性学习引入初中历史课堂,是每位历史教师都面临的挑战。

下面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一些初中历史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应用策略。

1.设立情境问题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情境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讲解某一历史事件时,可以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究和解决问题,从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兴趣爱好,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互相讨论、交流、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合作精神。

3.开展课外调研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调研活动,让他们主动向社会收集历史资料和信息,积极了解历史事件的相关情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拓展他们的历史视野。

4.设计探究性学习任务在制定学习任务时,教师可以尽量采用开放性、探究性的任务设计,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文献查阅等方式,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积极参与历史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初中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

初中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

初中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本文将从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分析、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应用以及教学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受多种因素影响,初中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部分学生甚至存在恐惧心理。

这主要是由于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较为繁杂,学生难以记忆和理解;同时,历史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和主体地位。

2.教学方法单一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侧重于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过于片面,难以形成系统的历史观念。

3.缺乏批判性思维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对历史事件、人物的批判性思考。

这使得学生在面对历史问题时,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二、研究性学习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1.激发学生兴趣研究性学习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兴趣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历史教学活动,如历史故事会、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主动投入到历史学习中。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展开研究,让他们在查阅资料、分析问题、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发展批判性思维研究性学习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形成独立的历史观念。

4.提高合作能力研究性学习方法强调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研究

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研究

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研究历史学习是中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而探究性学习则是一种富有创造力和探索精神的学习方式。

在初中阶段,历史探究性学习具有特殊的意义,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分析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将就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进行研究,探讨其意义、方法和实践效果。

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探究式学习历史,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学习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

他们需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增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探究式学习历史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通过自主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了解历史人物的性格和行为,从而增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这有利于学生发展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

3. 提高综合素质在探究式学习历史中,学生需要进行调研、撰写报告、进行展示等活动。

这些活动对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方法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探究式学习历史时,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与学生有关联的历史课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历史研究。

可以通过讲故事、播放视频、图片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感性的角度接触历史,增强对历史的好奇心。

2.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为了让学生能够开展有深度的探究活动,学校和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互联网等。

学生可以通过检索文献、参观展览、采访专家等方式获取历史信息,从中学习历史知识,提升探究的深度和广度。

3. 引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学校和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有意义、有挑战性的历史课题,通过研究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因果推理、分析比较、综合评价等能力。

浅论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

浅论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

浅论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贾冬云一、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历史教学的传统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时代挑战已是个不争的事实,最新的课程标准、历史教学新大纲及历史新教材逐步推广实验,极大地推进了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

如何将历史教学与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能够让每个学生通过我们的历史教学体验和感悟历史,亲身参与、主动探究、思考回味、合作学习,逐步提高终身受用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这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个实际问题。

对此,我认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对解决此问题会有较大帮助。

历史作为过去生活的重现,本来就与人的生活世界、当今的生活状态密切相关。

历史教育作为教育,作为依托历史唤醒人对世界的意义和人本身生存的意义的领悟的一项活动,理应创建一种具有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教学新模式。

历史教育真正给人以智慧和启迪,使学生成为有情操、会思考的人,就必须有效地改变以往历史教学中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的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形成并倡导研究(探究)性学习。

所以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历史学科研究学习是指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从历史学习和社会现实生活中选择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用类似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方法,即学会收集历史资料和运用历史资料去分析问题,通过探究学习获得结论、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

在初中历史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以下两个依据:1.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初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3-14岁左右,学生正处于身心转型期,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较强,喜欢形式多样,活泼生动,贴近生活的教学模式,他们对他们对具有故事情节及具体形象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感兴趣,最容易掌握那些用直观形象作支柱特征的概念,但要对此作全面的分析还有一定的困难。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随着信息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我们的学生群体特征正在发生变化,他们从各种媒体获取的信息和知识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新,自发的探索求知欲已经相当强烈。

中学历史教育的研究性学习探索

中学历史教育的研究性学习探索

中学历史教育的研究性学习探索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逐渐受到重视。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而是有机会主动进行问题探究、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过程。

在中学历史教育中,研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对历史发展的本质和历史事件的多维度理解。

下面将探讨中学历史教育的研究性学习具体实施和效果评估。

在中学历史教育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探索欲望。

例如,在讲解一次重要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这个事件的起因、影响和意义,并要求学生寻找相关资料进行研究。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他们合作解决特定的历史问题。

学生可以相互讨论、互相配合,共同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历史事件的资料,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和创新实践,通过参观纪念馆、采访历史人物、阅读专业书籍等方式深入挖掘历史事件的内涵和背后的故事。

研究性学习对于中学历史教育的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研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到资料搜集、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中,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其次,研究性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思考。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对历史知识的讲解,很难深入思考历史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而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历史事件的研究中,通过自主探究了解事件的深层次含义,培养了他们对历史问题的思考能力和鉴别能力。

最后,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思考和发现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并通过论证和实践来证明自己的合理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如何开展初中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

如何开展初中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

如何开展初中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历史学科是初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历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过去的经历和教训,培养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独立探究能力的有效方法。

本文将探讨如何开展初中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

一、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开展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使用多媒体、图片、视频等讲解历史事件,引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实地考察、博物馆参观等形式,使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制定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历史课题,并展开深入研究。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相关研究资料,引导学生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例如,学生可以选择某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研究,如“二战中的柏林战役”或“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之路”。

三、提供研究工具和方法指导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需要运用一定的研究工具和方法。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并指导他们如何查找和筛选相关资料。

同时,教师还可以教授如何使用笔记、摘要等方法整理研究过程中的信息,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文献引用和参考。

四、组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实践研究性学习,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

例如,学生可以组成小组进行合作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现场调查、采访等,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数据收集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展示或讲解,以增强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五、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在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时,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以采用项目展示、口头答辩、书面报告等形式进行评估。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互相评估,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

通过以上的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开展初中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摘要: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更是一种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目的是转变学生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能力,促使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得到健全的发展。

其基本的特性主要有:实践性、综合性、问题性、自主性、开放性等。

研究性学习,是中学生学习知识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它的目标定位,体现出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发展。

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包括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和教师的研究性教学方式两个方面,二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因此,从本质上讲,历史研究性学习既是对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变革,也是对教师历史教学方式的变革。

学生对历史的建构和认识;意义和价值在于学生的历史学习活动;围绕学生对历史的感受,认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的历史思维活动等,是历史研究性学习体现的基本理念。

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只有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才能真正显示出其生命力。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中学历史教学一、研究性学习的背景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世界上许多国家便开始对自身的教育系统提出重大改变,但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点和共同点都是集中在如何使本国的青少年具备新世纪所需要的“关键能力”,也就是运用新技术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人协作以及责任感、终生学习的能力等。

要培养这些能力,显然是不能只依靠传统的学科和原有的学习方式。

因而,在我国被译为“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新的学习课程,应运而生。

这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际教育界比较普遍推崇和实施的一种新课程。

它源自于美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杜威提倡“新教育”以来,美国中小学始终比较强调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

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推出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教育的核心,学校教育要把科学探究作为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突出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初中历史课探究性学习(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课探究性学习(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课探究性学习第一篇范文在教育领域,历史课的探究性学习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它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历史事件。

本文将探讨初中历史课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方法和实施步骤。

初中历史课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初中历史课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探究性学习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能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见解。

初中历史课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初中历史课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包括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

其中,案例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历史背景、原因和结果,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

另外,小组讨论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学生可以就某个历史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彼此的观点和见解,从而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初中历史课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步骤初中历史课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步骤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导入阶段:教师通过引入有趣的历史故事、事件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的探究活动做好准备。

2.探究阶段: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或线索,进行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

他们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案例、讨论问题等方式,收集信息和观点,形成自己的见解。

3.展示阶段:学生将自己的探究成果以口头报告、海报展示或小组演示等形式进行展示。

其他学生和教师可以就展示内容进行评价和提问,促进交流和思考。

4.反思阶段:学生对自己的探究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初中历史课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实施有序的探究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历史事件,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实践

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实践

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实践作者:覃安民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5年第3期广西大化县都阳中学(530809)覃安民[摘要]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敢于、善于、乐于探究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掌握探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本文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设问题情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引导学生发问等方面来探讨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这个问题。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探究性学习探究习惯探究方法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70111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态度、能力和学习方式的过程。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逐步形成敢于探究、善于探究、乐于探究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掌握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基本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笔者谈一点心得。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是有感情、需要被人尊重和激励的个体。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民主、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创设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体会到探究学习的喜悦。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问题情境是一种客观的具体的学习环境,它具有激发学习者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是由问题开始,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的。

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问题是这种学习方式的核心,能否提出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并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是探究性学习能否有效开展的关键。

历史学科所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古往今来各个时期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的条件分析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的条件分析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的条件分析摘要: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本文分析总结了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条件:要有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探究的欲望,要有集中、新颖、有价值的问题即探究的主题空间,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活动时间和多维互动的交流空间。

关键词:历史探究性学习条件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自主发现问题,形成假设,收集并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并且进行表达和交流的学习活动。

它的根本的特点是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其目标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探究学习的本质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经历探究过程,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学习的三个目标。

任何事物的生存和发展都有它特定的条件,那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条件是什么呢?笔者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要有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探究的欲望
探究就是探讨研究,是一种需要,探究欲实际上就是求知欲,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它解决“想不想”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处在。

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研究

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研究

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研究一、历史教学的现状当前,我国的历史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

传统的历史教学以教师讲述、学生听讲为主,让学生被动接受历史知识,缺乏参与性和体验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教学内容重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描述与记忆,缺乏对历史事件背后深层次原因和影响的思考与探究。

学生的历史认知普遍停留在理解历史事件的表面,难以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缺乏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认识。

要改善当前历史教学的状况,我们需要引入更加开放、互动和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其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策略。

二、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含义历史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的思考、积极的参与和合作交流,探索和发现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和历史思想的过程。

它强调了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具有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历史知识,并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解释。

相比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历史探究性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如何实施历史探究性学习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需要创设一个开放、自由、积极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和自主选择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和进行独立思考。

2.改变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可以采用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探究历史知识。

3.注重历史资料的运用。

历史探究性学习强调历史资料的积累和运用,学生应该通过分析史料,寻找历史线索,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4.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

学生通过历史探究性学习,应该逐渐培养起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与解释,形成自己独特的历史观点。

5.多元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

历史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和形式来呈现他们的历史学习成果,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如项目报告、口头表达、书面作业等。

论中学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基本心理条件及其培养 ◆ 马庆江

论中学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基本心理条件及其培养   ◆ 马庆江

论中学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基本心理条件及其培养◆马庆江摘要:“探究性学习”已成为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中,学习者需要具有什么样的心理条件,才能保证学习的顺利进行?本文主要对中学历史探究性学习能力中需要的基本心理条件进行了探讨,论述了学生的怀疑精神、先前的知识经验和历史思维能力三个基本方法,及其培养措施。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中学历史心理条件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讨、解决问题、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一、中学历史探究性学习方法的主要心理条件1.怀疑精神。

怀疑精神是指科学研究主体所具有的,不迷信传统、权威,不承认任何“偶像”和“终极真理”的存在,敢于向传统的旧思想、旧观念、旧理论挑战。

2.先前知识。

探究学习中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探疑,学生要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这就需要探究者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才能找到入手点,也就是以自己原有的知识为起点带着问题去发现新的内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自己的原有知识获得充实。

3.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就是学习者凭借历史知识为媒介,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通过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等方式,揭示历史本质的思维过程。

二、历史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培养1.怀疑精神的培养。

培养怀疑精神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学生应当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与教师共同控制学习过程。

(1)在思想上鼓励学生敢于挑战。

应从思想上鼓励学生不盲从权威,不迷信书本,大胆探索,勇于发现,这是培养学生怀疑精神的重要环节。

要使学生树立敢于“班门弄斧”、“异想天开”的思想,能够打破思维的定势,改变单一的思维方式,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策略初探

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策略初探

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策略初探摘要:对于初中历史的探究性学习来说,其在教学设计上会以学生的心理特征为标准,并与历史探究性学习的特点相结合,从而能全面地把握历史结构。

历史探究性学习应以初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为立足点,辅以正确的教学方式,在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中还有待更好地完善。

本文就针对初中历史的探究性学习进行了一番探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策略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11-186-01一、初中历史课堂探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1.设置呈现虚无化,初中历史课堂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出现了活动设置虚无化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根源是教师的课前设计的不合理性。

由于初中历史教学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一味的将历史传授给学生而不考虑学生能否接受,教师不需要对课程进行精心设计,甚至会直接取消初中历史课堂探究性学习活动,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忽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依然在沿用陈旧的教学模式,导致初中历史课堂探究性学习活动呈现了虚无化的状态。

2.活动呈现形式化,初中历史教学改革中提出了初中历史课堂要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这就已经说明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用新的模式培养能更好适应社会的栋梁。

但在应试教育之下,虽然在历史课堂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但是却是空有形式而没有达到实际效果。

教师规定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走完探究性学习的环节,课下也会展开讨论,但是这些探究性学习活动只是教师预先设计和安排的,探究活动也只是空有形式。

3.探究内容呈现简单化,通过初中历史课堂探究性学习活动,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学习方法得以改进。

但是要避免走入另一个误区,并不是所有的历史知识都要通过探究性学习获得。

强调她别扭就行学习的重要意义,是为了提高探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

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探究性学习,要设置好探究内容,不然会造成内容的缺失。

在实际的历史探究性学习中,出现了探究内容设置简单化的问题,甚至是一些简单的历史概念也被作为研究课题,这样是极不可取的,造成时间的浪费,课堂效率也不高。

浅谈中学历史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浅谈中学历史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浅淡中学历史如何展开研究性学习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人类社会就不会进步。

科学的本质在予探索,科学的生命在于创新,我国素质教育需要解决两在问题就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

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就必须指导学生展开研究性学习,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人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方式去主动获得知识,使用知识解决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贯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的素质教育的重大突破。

当前,名学科教育中研究性学习还处予超始阶段,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展开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学习内容、学习经过、评价方法、教师的作用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前提要实行研究性学习必须对我国基础教育中存有的弊端加以改正。

1、教育不是升学,是保护,是奠基现阶段,教育几乎成为升学的代名词。

很多地方针对升学必考科目“增大力度”不考科目则“让道”。

这是对教育目的扭曲。

教育不是升学,而是一种保护,它要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不受污染。

使之接受理智,情感的正常教育,保护其健康发展。

教育更是一种奠基本,对学生进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不但培养学生的知识智力,更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品质,良好的道德、健康的体魄、劳动的观点、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教育仅仅为了升学,那么就不可能实行研究性学习2、教育不是训练,是生活,是创新准确辨别学生的个生差异,最大限度地因材旋教,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

但是今天,很多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评价千载难篇一律,学生只有名次的差异,学生的个性差异被考分差异取待。

正如钟启泉教授所说:“没有选择的教育,不讲个性的教育,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训练,而不是真正的教育。

”教育是一种生活,是一种创新,现实社会生活是教育内容的重要源头,应该提倡在生活中教育,在创新中教育。

如果教育不注重学生个性差异,不注重创新,就不可能指导学生实行研究性学习3、教育不是管束,是唤醒,是启发当前,因为表少年学生被普通认为难管难教,师生关系部分变成单一的管与被管的关系,这种过度强化管理的结果限定了学生的所作所为,忽视了思想教育,难以影响学生的所思所想,很可能全使学生形成是有双重人格的一代。

浅析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

浅析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

浅析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发布时间:2022-08-31T01:58:52.41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56卷第4月第8期作者:马进洪[导读] 历史教学是学习世界史实与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学生通过历史的学习对世界和我国的发展历史有一个马进洪青海省德令哈市第五中学摘要:历史教学是学习世界史实与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学生通过历史的学习对世界和我国的发展历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应用探究性学习法是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岀发,把握好探究学习的过程结构,并辅以恰当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因此,本文以探究性学习法为切入点,对初中历史存在的问题、如何运用好这一方法的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探究性学习;实践反思随着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也面临更为严格的要求,例如创新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强化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以实现自主探究学习等等。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教学模式,其在现阶段教育教学工作中应用颇多,但其实际应用往往存在不足,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反思。

一、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初中历史教学应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初中生具有较为丰富和活跃的思维与想象力,处于成长期的他们对于未知事物和探索行为极为好奇,所以,在探究性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与实施环节,充分顾及学生心理特点,为其创设和谐、自由、高效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探究心理。

与此同时,教师应根据初中历史教材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设计,结合学生认知状况,对各类教学模式与方法加以灵活运用,从而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除此之外还应对探究性教学固有的主体性、开放性、实践性以及实验性予以充分考虑,并将其融入教学设计于实践中去。

二、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1.基于探究性学习的特点设计初中历史课程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一、探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意义1. 培养学科素养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者的一种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寻找资料、分析材料等一系列过程,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做到知史、懂史、用史。

2. 激发学习兴趣历史是一门非常丰富的学科,其中蕴含着许多久远的故事和精彩的事件。

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以死记硬背为主,这容易使学生对历史产生厌倦情绪。

探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发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的方式,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并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3. 增强学习能力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自主探究历史事件和人物,学生能够提高信息处理和整合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历史学习的效果。

1. 提出问题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秦始皇会称帝,并实行统一黄河流域尺度的行政政策”等,然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2. 寻找资料学生在提出问题后,需要通过查阅书籍、资料等途径寻找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而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这一过程需要学生自主进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搜索和整合能力。

3. 分析材料学生在寻找到相关的历史资料后,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和理解,找出其中的关键信息和规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文献、地图、图片等多种资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及其背后的原因。

4. 总结成果经过一番探究和分析,学生需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呈现给全班同学。

这一过程既是对学生探究成果的展示和分享,也是对学生思维深度和表达能力的检验。

1. 教师角色转变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和指导者。

中学生历史学习心理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历史学习心理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历史学习心理分析及对策中学生历史学习心理分析及对策内容提要: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心态各异,在中学阶段历史教学如何才能吸引学生?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历史教学是一门学门,历史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修养,高尚的师德修养和一定的艺术修养。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钻研、总结、提高,逐渐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从而使历史教学达到如期的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常见心态原因吸引创新提高“新课改”的号角早已吹响,新理念、新教材、新的评价体系,一切都是全新的东西。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对于历史教育质量影响较大,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正确分析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不断学习、钻研、总结、提高,逐渐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从而使历史教学达到如期的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常见心态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常见心态有三种。

第一种是喜欢学习历史,对历史知识充满兴趣。

据调查,具备这一心态的同学占学生总数的三到四成。

第二种心态是排斥历史。

具有这一心态的同学超过半数。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课程设置和教材本身的问题,也有历史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准问题,更多的是各级考试中的设置与否的问题。

尽管这一比例甚高,但明显具有不平衡性。

学校之间的不平衡和年级之间的不平衡。

这些不平衡现象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跟外在背景有关。

第三种心态认为历史课可有可无,既不喜欢也不排斥,跟着感觉走。

这一心态的同学占学生总数的一到二成。

细致观察分析,这些学生对待其它学科的态度也是如此,实际上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差,完全被学校计划牵制,上进心普遍不强。

二、中学生学习历史心态的成因分析学生喜欢学习历史的原因,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历史内容本身的吸引力。

历史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包罗万象,不仅有非常强的故事性,更能从历史的兴衰中悟出无穷的哲理来。

具备了良好的历史知识,对于个体人文素养的积淀大有益处。

二是教师教学魅力的影响。

同样的历史内容,不同的教师上课,有的让人如饮甘霖,有的则味同嚼蜡。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摘要】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探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当前的现状。

随后分析了探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结论部分提出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加强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以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历史学习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历史知识,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动手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值得我们重视和推广。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初中历史教学、批判性思维、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实践、历史学习基础。

1. 引言1.1 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探究性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历史知识的构建和理解过程,而不是被passively 接收。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还能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辨析历史信息的真伪,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历史课堂上更加积极投入。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够为他们打下良好的历史学习基础。

1.2 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在许多学校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的机会。

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缺乏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不足,认为历史是枯燥的记忆和填鸭式的学习,导致他们缺乏主动探究的动力。

课堂上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缺乏分享和讨论的机会,导致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学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基本心理条件及其培养◆马庆江
发表时间:2013-11-14T14:14:02.23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10月总第99期供稿作者:◆马庆江[导读] 就思维的方法上讲,主要包括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比较与分类、系统化与具体化。

◆马庆江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老校264100
摘要:“探究性学习”已成为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中,学习者需要具有什么样的心理条件,才能保证学习的顺利进行?本文主要对中学历史探究性学习能力中需要的基本心理条件进行了探讨,论述了学生的怀疑精神、先前的知识经验和历史思维能力三个基本方法,及其培养措施。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中学历史心理条件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讨、解决问题、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一、中学历史探究性学习方法的主要心理条件
1.怀疑精神。

怀疑精神是指科学研究主体所具有的,不迷信传统、权威,不承认任何“偶像”和“终极真理”的存在,敢于向传统的旧思想、旧观念、旧理论挑战。

2.先前知识。

探究学习中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探疑,学生要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这就需要探究者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才能找到入手点,也就是以自己原有的知识为起点带着问题去发现新的内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自己的原有知识获得充实。

3.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就是学习者凭借历史知识为媒介,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通过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等方式,揭示历史本质的思维过程。

二、历史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培养
1.怀疑精神的培养。

培养怀疑精神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学生应当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与教师共同控制学习过程。

(1)在思想上鼓励学生敢于挑战。

应从思想上鼓励学生不盲从权威,不迷信书本,大胆探索,勇于发现,这是培养学生怀疑精神的重要环节。

要使学生树立敢于“班门弄斧”、“异想天开”的思想,能够打破思维的定势,改变单一的思维方式,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2)在教学上,教师要发扬民主教学思想,创设适合怀疑精神培养的对话教学情境。

对话性教学方式则有助于怀疑精神的养成。

对话性教学是指教师、学生、知识超越主客体定位,在开放、宽松的情境中进行的一种对话、沟通和交流。

(3)教师要精心选择问题,引导学生质疑。

探究性学习的问题类型可以有以下几种,第一,对某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如以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为题,举办讨论会;第二,探讨当今世界由于历史上的原因而引发的很多问题,如圆明园兽首海外拍卖事件;第三,研究学生身边的历史,如针对乡土文化中的某处古迹进行的研究。

2.先行组织者策略的运用。

先行组织者策略主要是始终围绕着有关知识的理解来进行的,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对这种策略的应用主要通过三个阶段来进行:第一个阶段,首先使新材料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的观念相联系,将基本知识置于一定的历史阶段中,使其具有潜在的意义;第二个阶段,确定出现的意义如何与原有知识融会贯通;第三个阶段,用自己熟悉的语言重新组织新的学习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地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清晰的认知结构。

如在学生探究“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部分时,为学生提供“中央集权与地方权力是相互统一的,偏重一方就会造成社会危机”一类的相关资料,使学生在理解上更加深刻。

3.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历史思维是一种从全方位考察社会历史问题的思维,它是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整体思维。

而在历史思维中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是其最重要的两个部分。

(1)历史形象思维的培养。

历史的形象思维是以尽可能具体的、正确的、完整的历史材料为基本依据,通过适当的心理活动,在大脑中形成历史的本来面貌,使那些从未直接接触过的、已经消失了历史事实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出来。

(2)历史逻辑思维的培养。

历史的逻辑思维,是在感知历史材料的基础上,以抽象的历史概念和理论为运用形式,将认识历史的本质作为目的的一种心理活动。

历史的逻辑思维,就思维的形式上讲,也是分为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

就思维的方法上讲,主要包括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比较与分类、系统化与具体化。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探究性学习能力,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

对于探究性学习中学生的基本心理条件的深入探讨和积极实践,是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琦探究性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重庆:西南大学教育硕士论文,2006,5。

[2]黄晓颖探究性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学科教育,2004,7。

[3]张爱卿等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北京: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2。

[4]罗英初中历史课堂探究性教学研究[J].重庆: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1。

[5]叶小兵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思维能力[J].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