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个人整理).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1、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如何波动的,故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
2、充分就业:指的是工作机会与失业人口数量相同的状态。
3、GDP(国内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4、GNP(国民生产总值):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5、流量:特定的时间段中发生的经济量值。
6、存量:特定时点上现存的经济量值。
7、GDP、GNP的区别:GNP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产值,而不管生产的产值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GDP衡量的则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产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8、奥肯定律: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实际GDP变化的百分比=3%-2*失业率变化率9、黄金率:在索洛模型中,长期消费水平最高的稳定资本存量被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水平率”,记作K g10、费雪效应:通过费雪方程i=r+π可看出,通货膨胀率π和名义利率i之间具有一对一的关系,即π上升一个百分点,i也上升一个百分点,这一关系称为费雪效应。
11、IS曲线:是投资和储蓄的代称,代表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即投资等于储蓄,利率和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
12、LM曲线:是流动性即货币的需求和货币供给的代称,代表货币市场的均衡,即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
13、牺牲率:反通货膨胀时期产量的总损失与由于反通货膨胀而赢得的通货膨胀率的降低百分数二者的比率,换句话说就是每降低1%的通货膨胀率必须降低的实际GDP的百分数。
14、时滞:政府在试图稳定宏观经济运时,其采取行动的时机以及这些政策行动的最终生效,往往会滞后于实际经济的运行,因而常常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15、时间不一致性:在特定时点上作出的相机抉择尽管在当时可能是理性选择,但从长期来看却往往适得其反的状况。
《宏观经济学》期末总复习
《宏观经济学》期末总复习在学习宏观经济学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揭开了经济运行的神秘面纱,了解了国家经济的整体表现和趋势。
期末考试临近,让我们一起对这门课程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总复习。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个经济的总体运行情况,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贸易等重要方面。
首先,我们来谈谈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增加量。
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劳动力、资本、技术进步等。
在复习时,要理解这些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来推动经济增长的,以及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政策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中的另一个关键概念。
通货膨胀意味着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
它会对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比如降低货币的购买力,影响人们的储蓄和投资决策,甚至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
我们需要了解通货膨胀的成因,如需求拉动、成本推动等,以及政府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
失业问题也是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重点。
失业不仅给个人带来经济和心理上的压力,也会对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产生负面影响。
要清楚不同类型的失业,如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以及它们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在降低失业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也是复习的要点之一。
接下来是宏观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
总需求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它反映了在不同价格水平下经济中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
总供给则表示在不同价格水平下企业愿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理解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因素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经济的均衡状态是至关重要的。
在国际贸易方面,要掌握汇率的决定因素和影响,以及贸易顺差和逆差对经济的作用。
了解国际贸易政策如何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宏观经济政策是政府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财政政策则通过政府的支出和税收来实现经济目标。
宏观经济学考试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复习范围】第一讲宏观经济学绪论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研究方法:总量分析。
第二讲国民收入核算理论【1. GDP(或GNP)的含义;】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年、一季度)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境原则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民原则【2.GDP(或GNP)的三种核算方法和GDP折算系数;】生产法:通过核算各行各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中的价值增值来获得,这种方法称为生产法。
支出法: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
这种方法称为:支出法。
按支出法计算GDP,包括以下几项支出:个人消费支出(C)国内私人总投资(I)政府购买支出(G)净出口NX(出口X—进口M)GDP=C+I+G+NX收入法:从收入的角度出发,GDP等于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获得的各种收入的总和。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及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折算系数:名义GDP和实际GDP之比,它衡量了和某一基年相比,报告期各产品的价格平均变化幅度。
名义GDP:按当年市场价格核算的GDP 实际GDP:按基年价格核算的GDP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3.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指标的关系及其计算;】(1)国内生产总值(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总消费+(净投资+重置投资)+净出口(2)国内生产净值(NDP) ------是指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地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年)内新创造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NDP = GDP-折旧额(3)国民收入(NI) ------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个地区)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一年)所获得的全部要素收入的总和。
(完整word版)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解析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解析一、重点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 曲线。
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8.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
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P518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12.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
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
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附答案(参考)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附答案(参考)一、单项选择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下列关于GDP说法正确的是(③)①一年内一个国家范围内的所有交易的市场价值②一年内一个国家范围内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③一年内一个国家范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④一年内一个国家范围内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2.某人收入为1000元,个人所得税200元,政府补助150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为(②)① 1350元② 950元③ 650元④ 1050元3.下列将计入当年GDP的一项是(③)①某人花10万元购买一辆二手汽车②面包厂购买的面粉③某企业当年生产没有卖掉的20万元产品④家庭妇女在家从事家务劳动4.如果一个社会体系的消费支出为9亿元,投资支出为1.2亿元,间接税为1亿元,政府用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为2.5亿元,出口额为 3亿元,进口额为1.8亿元,则下列正确的是(①)① GDP为13.9亿元② GDP为12.9亿元③ NDP为13.9亿元④ NDP为12.9亿元5.一国的GNP小于GDP,说明该国公民从国外取得的产值( B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产值。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6.今年名义GDP大于去年的名义GDP,说明( D )A、今年的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
7.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C )A、国民生产净值;B、个人收入;C、个人可支配收入;D、国民收入8、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B )A、国民生产净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9、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 D )项有影响。
A、国内生产总值(GDP);B、国内生产净值(NDP);C、国民收入(NI);D、个人收入(PI)。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与解析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与解析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宏观经济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与解析,帮助读者复习和理解这一学科。
1.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1 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规模和发展水平的指标。
它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四个部分。
1.2 通货膨胀:指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
通常受供需关系、货币供应量和价格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1.3 失业率:指劳动力中失业人口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
2. 供给和需求2.1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供给曲线表示厂商根据不同价格提供的产品数量,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产品数量。
市场均衡在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的点上。
2.2 需求决定供给:需求增加会导致价格上涨,进而刺激厂商提高产量;需求减少会导致价格下跌,进而厂商减少产量。
2.3 供给决定价格:供给增加会导致价格下跌,供给减少会导致价格上涨。
3.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3.1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控制经济活动。
提高利率会抑制投资和消费,降低通货膨胀;降低利率则会刺激经济增长。
3.2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
增加支出和/或降低税收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减少支出和/或增加税收可以抑制通货膨胀。
4. 经济增长与循环4.1 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总体经济规模扩大的情况。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资本投资和技术进步来实现。
4.2 经济循环:通常包括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这些循环是经济活动波动的自然结果,受供需关系、政策变化和市场预期等因素影响。
5.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5.1 商品贸易: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物品交流。
国际贸易可以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和资源优化配置。
5.2 跨国投资:指企业在不同国家或地区进行的资本投资活动。
跨国投资可以促进产业升级、技术转移和就业机会。
西方经济学(宏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宏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第一篇:西方经济学(宏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一、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NI: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为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而投入的全部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入总和。
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
充分就业: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政府购买支出: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分配方式,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增税、减支进而压缩赤字或增加盈余的财政分配方式,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所谓积极的货币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手段,增加货币供应量进而刺激经济,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率。
紧缩性货币政策就是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达到紧缩经济的作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达到扩张经济的作用。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资本广化:一个社会的人均储蓄s,y可以被用于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均资本的增加*k,即为每一个人配置更多的资本设备,成为资本的深化;第二部分的储蓄一方面要用&k数量的储蓄替换折旧资本,另一方面要用n,k数量为新生的每一人口提供平均数量的资本设备;第二部分被称为资本的广化。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内容
一、名词解释20′4×5′=20′1、挤出效应:当扩张性财政政策提高利率时引起投资减少的趋势。
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1)支出乘数的大小乘数越大挤出效应越大(2)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敏感程度越高挤出效应越大(3)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的大小系数越小挤出效应越大(4)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投资的利率系数越大则挤出效应越大。
2、通货膨胀:是指总体价格水平持续上升的一种情形。
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
3、滞胀:全称停滞性通货膨胀,指的是停滞(产出下降)和通货膨胀(物价上升)。
特指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失业以与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
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
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
造成停滞胀的原因:第一、预期心理因素,第二、供给面引发之震撼,4、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支出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记为MPC,MPC在0~1之间:额外的一美元收入增加了消费,但增加额小于1美元。
这是因为家庭得到了额外的1美元收入,他们会将其中的一部分用于储蓄。
P575、结构性失业:工资粘性和工作岗位配额所造成的失业。
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化和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从而所产生的失业。
6、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力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
具体说来是指因工作寻找最适于自己技能和嗜好的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
P5257、公开市场业务:央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与利率的活动。
向金融系统投入或撤走准备金,用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
大学《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资料,可缩印
什么是自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财政的自动稳定器功能主要是通过哪些制度得到发挥答: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体制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国家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少萧条,主要通过财政税收转移支付指出的自动变化以及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得到发挥。
但内在稳定器的作用是有限的,他只能配合需求管理来稳定经济,而本身不是以完全维持经济的稳定,他只能缓和或减轻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的程度,而不能改变他们的总趋势。
因此还必须采取更有力的财政政策措施。
三主要的制度: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当经济衰退时公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减少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税收自动减少留给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也会自动减少一些从而使消费和需求也自动的减少2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这主要指政府的转移支付,它包括政府的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支出。
当经济出现衰退与萧条时失业增加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开支就会增加,抑制了人们的收入特别是可支配收入的下降。
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
当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和社会福利支出减少抑制了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依照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
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水平上升。
农产品价格上升,这时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收购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上涨一直农民收入增长从而也就减少了总需求的增加量。
总之:政府税收和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对宏观经济活动都能起到稳定作用。
他们都是财政制度的内在稳定器和对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
什么是斟酌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答:斟酌使用财政政策也称权衡性财政政策。
西方经济学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逆经济风向形事,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在经济萧条时,政府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降低税率、增加政府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目的是刺激总需求,以降低失业率;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提高税率减少政府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抑制总需求的增加,遏制通胀。
宏观经济学期末重点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指经济的物价总水平或一般物价水平在一定的时期内持续的上升过程。
2、均衡产出:经济社会的产量或者说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
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3、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体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4、流动偏好陷阱:人们有了货币也绝不肯再去买有价证劵,以免有价证券价格下跌时遭受损失,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5、自动稳定器:亦称为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措施。
6、法定储备金制度:经常保存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称为存款储备金。
按法定准备率提留的准备金是法定准备金。
7: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8:奥肯定率:失业率每高出自然失业率一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二个百分点。
9:、菲利普斯曲线:在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中,画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就是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
10、理性预期: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二、简答1、国内成产总值这一指标的含义、特点及其局限性?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特点: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个人整理)
萨伊定律核心思想:供给决定需求
1.3 流量与存量分析
流量:指一定时期测算的量值 存量:指一个时间点测算的量值
关系:流量来自于存量,流量又归于存量之间
e.g:资本是存量
2 政府的经济作用与宏观收入再分配
2.1 公共产品
概念:与私有物品相对,一个人的消费不减少其他人的消费,由政府提供,又称公共财产。
GDP价格矫正指数: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反映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反映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情况。=(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值/该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100%
P.S:一般CPI上涨大于3%时,称为通货膨胀,而当上涨大于5%称为严重通货膨胀。
消费
投资
政府购买
进出口
⑵收入法(要素报酬法)
含义
3.3 GDP的矫正(理解GDP价格矫正指数和消费品价格指数)
GDP价格矫正指数的定义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概念
4 国民收入的决定
4.1消费与储蓄
消费函数的定义和表达式
掌握消费函数曲线
四个倾向(储蓄倾向和重点掌握消费倾向其的概念、取值范围和公式)
4.2 国民收入决定论
3 国民收入的统计
3.1 经济总流程(理解两、三、四部门经济循环及流程图的含义,注意论述部分)
两部门经济
假设:①只有厂商和居民户两个经济部门的经济;②所有收入花光,企业所得收入用于购买生产要素。
对总产出核算即可用上半部分(总收入)也可用下半部分(总支出)
经济均衡: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
投资储蓄恒等式:从总支出角度看,总产出=C+ I;从总收入去向看,总产出=C+S.
宏观经济学考试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1货币幻觉:货币幻觉是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效应,它是指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
2资本边际效率(MEC):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P4103货币中性:货币在经济活动中只充当交易媒介,而不对实际经济活动产生任何影响。
4奥肯定律: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没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 3个百分点。
P5085自动稳定器:亦成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P462 6棘轮效应:也称制轮效应,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后具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
(即上去容易下去难)P3897平衡预算乘数:是政府收入和购买支出同时以相等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8托宾的“q”说: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可作为衡量要不要进行新投资的标准,他把此比率成为“q”。
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企业的成本。
P414 不确定9充分就业(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
此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10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是菲利普斯根据英国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的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11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
这种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1. 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经济发展是一个“质”的概念。
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说,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国内生产总值A. 国内生产总值GDP ——名词解释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其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B.GDP 统计注意事项:第一,GDP 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第二,GDP 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第三、GDP 衡量的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GDP 是由本期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构成,不包括过去生产的,当前重复交易的产品。
GDP 是由本期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构成,不是指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
第四、GDP 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特定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存量是流量的积累;流量则是存量的改变量。
GDP 度量的是一定时期内的产出价值量,所以是一个流量指标。
第五、GDP 按国土原则〔常住生产单位〕计算,是一个地域概念。
但凡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本国国民,都计入本国的GDP。
第六、GDP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二.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支出法1.支出法——又称最终产品法final product approach 。
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C+I+G+X-M其中:【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X-M】净出口X=出口M=进口2.收入法——把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收入代表供给,收入法也就是供给法,又称要素支付法〔factor payment approach〕。
收入法计算公式GDP=工资+利息+租金+税前利润+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三.其他宏观经济指标1.国内生产净值:NDP 公式:NDP=GDP-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不是新创造价值,是以前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价值转移。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第九章GDP的含义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之和GDP核算方法(三种):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收入法: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中支出法:收入必等于支出,衡量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名义GDP:是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实际GDP:选定某一时期作为基期,以基期价格核算出某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Gnp(国民生产总值):是经济社会成员在一定时期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要素收入额-外国公民在本国的要素收入额NNP(国民生产净值)=GNP-折旧NI(国民收入)=NN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价格水平:是指经济中特定范围内的产品和服务价格的总体水平,是衡量货币购买力或货币所能购买的产品和服务数量的指标价格指数:是指同一组产品和服务在某一年的费用额同它在某一设定的基准年度的费用额的比率。
常用的价格指数有两个: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反映了经济总体价格水平发生的变化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对城市消费者购买一组固定的消费型产品和服务所支付平均价格的度量指标。
CPI=(现期价格下一揽子产品的成本/基期价格下一揽子产品的成本)*100通货膨胀(如何计算、相关概念):通货膨胀是指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水平持续上升的情况通货膨胀率是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四部门:家庭(C):消费支出企业(I):投资支出(企业在厂房、设备和存货上的支出和家庭在住宅上的支出(住宅永远都算在投资内))政府(G)政府购买(政府支出中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等转移支付不计入GDP中)国际(NX)净出口NX=X(出口)-M(进口)失业(相关概念、分类)劳动年龄人口:所有16岁以上服刑、未被医院或其他机构收留的人口总数非劳动年龄人口:年龄低于16岁无法工作或在专门机构而无法工作的人口总数劳动力:劳动年龄人口中,就业者和失业者数量之和非劳动力:劳动年龄人口中在校学生以及退休人员等失业:没有工作但有工作能力持续4周以上的人被认为处于失业状态失业率:失业者/劳动力总数劳动参与率:劳动力人数/劳动年龄人口数失业的分类: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潜在GDP):当一个经济体中不存在周期性失业,所有失业都是摩擦性的、结构性的和季节性的,则该经济体便达到了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就是自然失业率潜在GDP(潜在产量)是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一个经济体在充分就业状态下所能生产的GDP。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1.国民经济总体规律: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前提是存在一些规律性行为,例如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失业等。
了解这些规律能够帮助我们预测经济走势和制定相应的政策。
2.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可通过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计算。
GDP的增长率是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好坏。
4.失业:失业是宏观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种类包括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失业率是衡量一国劳动市场状况的指标,政府经常采取措施来减少失业率。
5.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货币供应量过度膨胀,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有很大影响,如降低购买力、扰乱资源配置等。
央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胀率。
6.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运用税收和支出来调控经济发展的手段。
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而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抑制过热经济。
7.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央行运用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手段。
扩张性货币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紧缩性货币政策可以控制通货膨胀。
8.国际经济:宏观经济学也关注国际经济关系。
国际贸易、汇率、国际金融市场等都对宏观经济有重要影响。
9.经济政策制定: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于政府制定经济政策非常重要。
政府可以根据经济学理论和统计数据进行决策,以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胀等。
10.期望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人们对未来经济的期望和预测。
期望管理能够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从而影响整个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10会计宏观重点...计算题根据老师说的记得,可能有点小问题题型:1.选择:15*1’(大多分布在第二章和第五章)2.名词解释:5*3’3.简答:6*6’4.计算:2*10’(P65 四、1 P100 四、2 , 3 P116 二、7)5.论述:1*14’一.名词解释个人可支配收入:指个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缴纳了个人税和非税支付后留下的,可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中间产品:指被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产品和劳务。
挤出效应:政府增加购买之后,引起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将会减少,相当于政府的购买挤走了私人的投资。
广义投资:是指为了获得未来报酬或收益的任何经济行为及其垫支的资本。
就是一定时期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新的资本流量。
狭义投资:仅指投资于各种有价证券,进行有价证券的买卖,也可称为证券投资,如股票、债券等。
漏出:是指脱离经济循环的收入流量。
间接税:是以成本形式计入产品价格转嫁给消费者,可看成是要素报酬以外的追加。
乘数:就是指自发总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均衡收入变动的倍数。
IS曲线: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在产品市场中,利率与均衡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曲线。
LM曲线:指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在货币市场中,均衡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曲线。
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出于安全考虑,或根据资金运用情况,在所吸收的存款中,另外再自愿持有的一定数量的法定准备金以上的准备金。
财政政策: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包括财政支出政策与财政收入政策。
成本推进型通胀:是指由于某些重要生产投入的价格上升引起的价格总水平持续上升现象结构性失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动和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各产业部门的分化组合与此消彼长,也会产生失业人口,由此造成结构性失业。
自然失业率:在一个给定的一般均衡的经济中,不断重复出现的具有收敛点的失业率。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点
计算题知识点:1.名义GDP与实际GDP名义GDP是以当年市场价格计算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总量。
实际GDP是以固定价格计算GDP,即从名义GDP中剔除价格变化的GDP。
两者的关系:实际GDP=名义GDP/GDP紧缩指数GDP紧缩指数的计算:设基期年的GDP紧缩指数为P1=1,物品价格为1美元,第二年的价格为2美元的话,第二年的GDP紧缩指数为P2=2/1(当年物价水平与基期年价格水平之比)。
相关具体计算:a.某一时期世纪GDP增长的计算:2.乘数类的计算乘数即倍数,用这个系数乘以投资的变动量,可得到投资变动量所引起的总产出的变动量。
计算公式:KI=△GDP/△I(其中K代表投资乘数)3.CPI的计算(某特定数值的含义):CPI : 消费者物价指数计算: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若1995年某国普通家庭每个月购买一组商品的费用为800元,而2000年购买这一组商品的费用为1000元,那么该国2000年的消费价格指数为(以1995年为基期)CPI= 1000/800×100%=125%,也就是说上涨了(125-100)%=25% 。
假定消费者只购买三种商品(食品、住房和医疗),消费者在这三种商品上的花费占其全部支出的比例分别为20%、50%和30%。
以为基年,假设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是100。
则(基年)的CPI是:(0.2×100)+(0.5×100)+(0.3×100)=100假定食品、住房和医疗的价格分别为102、106和110,请计算CPI。
A:CPI(2006)=(0.2×102)+(0.5×106)+(0.3×110)=106.4换句话说,若的CPI是100,的CPI是106.4。
CPI两位数以内:低通货膨胀CPI呈两位或三位数字时:急剧通货膨胀CPI为百分之一百万或者包分之万亿时:恶性通货膨胀4.通货膨胀率的计算:t年的通货膨胀率=100%*P(t)- P(t-1)/P(t)5.均衡国民收入的计算:C+I+G+X-M简答题知识点: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消费(C):指的是居民户在最终的商品与服务上的支出。
宏观经济学考试点
宏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常为一年),在本国领土上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本国国民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3、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消费与收入的这种相互依存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4、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5、平均储蓄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6、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7、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8、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9、加速原理:是指产量水平的变动和投资支出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论。
10、IS曲线:是一条反映商品市场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间负相关关系的曲线。
此线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11、LM曲线:是一条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与利率正相关关系的曲线。
此线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货币需求和供给都是相等的,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12、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13、谨慎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
14、均衡国民收入:指国民收入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即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处于均衡状态的国民收入。
15、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16、总需求函数:指需求总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17、总供给:是经济社会在不同价格水平上所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总产量。
18、总供给函数:指总产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19、失业:指在社会经济中劳动者处于无工作的状态。
(完整word版)期末复习中级宏观经济学重点各种题型知识点整理
期末复习中级宏宏观经济学重点各种题型知识点整理重点涉及到的名词解释(黑体为主白体为辅)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把经济当成一个整体进行的研究通货紧缩: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们货币收入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下降,形成通货紧缩。
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外生变量:是一个模型视为给定的变量内生变量:是一个模型所要研究的变量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是给定时期的经济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现期价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实际GDP:用一组不变的价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GNP: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所有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个人可支配收入:指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盈利性机构)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实际获得的可用于个人开支和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第三章生产要素:是用于生产产品与服务的投入生产函数: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要素价格:是支付给生产要素的报酬数量劳动的边际产量:是在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多雇佣一单位的劳动所增加的产量资本的边际产量:是在劳动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从一单额外的资本所得到的额外产出量可支配收入:支付了所有税收后的收入欧拉定理:如果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而且厂商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那么在市场均衡条件下,所有生产要素实际所取得的报酬总量会等于社会所生产的产品总和第四章通货膨胀: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的从而引起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购买权的契约货币的职能:价值储藏手段,计价单位,交换媒介古典二分法(重点):是古典经济学家把经济分为两个互不相关部分的研究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重点1宏观经济概述1.1现代宏观经济四大目标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代表人物代表作1.2凯恩斯理论(需求管理理论、有效需求不足论)革命内容:①否定充分就业;②否定“萨伊定律”;③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有效需求不足萨伊定律核心思想:供给决定需求1.3流量与存量分析流量:指一定时期测算的量值存量:指一个时间点测算的量值关系:流量来自于存量,流量又归于存量之间2政府的经济作用与宏观收入再分配2.1公共产品概念特征非竞争性(个人的消费不影响他人消费)、非排他性(无需付费即可消费)2.2市场失灵的原因:公共产品、外部性、垄断、信息不完全2.3政府的经济作用2.4洛伦兹曲线(会解读不同情形的反映)2.5基尼系数3国民收入的统计3.1经济总流程(理解两、三、四部门经济循环及流程图的含义,注意论述部分)漏出:指家庭将其部分收入用于储蓄。
注入:指厂商所获得的收入追加投资,注入的来源是漏出。
3.2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GDP(国内生产值总)概念特点最终产品概念GDP中的五个总量关系统计方法消费投资政府购买进出口⑵收入法(要素报酬法)含义3.3GDP的矫正(理解GDP价格矫正指数和消费品价格指数)GDP价格矫正指数的定义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概念4国民收入的决定4.1消费与储蓄消费函数的定义和表达式掌握消费函数曲线四个倾向(储蓄倾向和重点掌握消费倾向其的概念、取值范围和公式)4.2国民收入决定论有效需求理论总支出分析法储蓄与投资分析法4.3国民收入的两个缺口(出现的原因及措施)通货紧缩缺口通货膨胀缺口4.4乘数论(以笔记为主)乘数的概念掌握两部门和三部门乘数、四部门乘数的定义(投资乘数、消费支出成熟、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政府转移性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对外贸易乘数的定义和公式)5货币的需求与供给5.1货币的发展与职能货币的含义(包括广义与狭义)5.2货币需求(含义、函数)满足货币的三种不同动机流动偏好陷阱(概念、特点)货币供给(名义和实际)(利率是由货币曲线共同决定、m变动对利率的影响)5.3银行存款准备制度与银行存款的创造法定准备金的定义数)5.4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定义三个工具及工具使用两个缺口出现的表现及对策6国民收入的均衡6.1投资理论经济学中的投资与金融行业中的投资的区别影响投资的因素(两个)投资函数的表达式理解d的含义6.2商品市场的均衡LM曲线的定义、方程式的推导LM曲线的形成及其斜率LM曲线的平移、旋转7宏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作用7.1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充分就业的定义理解摩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奥肯定律内容通货膨胀的含义、类型、影响、治理措施(与两个缺口一起理解)菲利普斯曲线(含义)奥肯定律含义补偿性财政政策的定义、基本原则及如何使用凯恩斯主义理论体系7.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综合效果什么是挤出效应两政策综合分析8AS-AD模型8.1AS(总供给)曲线AS长期与短期的区别垂线的含义8.2AD三个原因(或效应)9经济周期理论9.1加速原理形成的原因(乘数与加速数交织作用)什么是加速数根据加速原理得出的结论9.2经济周期四个阶段(理解繁荣阶段和衰退阶段特点)10经济增长理论1宏观经济概述● 1.1现代宏观经济四大目标:经济增长、就业率稳定(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解决的问题:资源利用(社会福利最大)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论代表人物:凯恩斯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2凯恩斯理论(需求管理理论、有效需求不足论)内容革命内容:①否定充分就业;②否定“萨伊定律”;③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有效需求不足萨伊定律核心思想:供给决定需求● 1.3流量与存量分析流量:指一定时期测算的量值存量:指一个时间点测算的量值关系:流量来自于存量,流量又归于存量之间e.g:资本是存量2政府的经济作用与宏观收入再分配● 2.1公共产品概念:与私有物品相对,一个人的消费不减少其他人的消费,由政府提供,又称公共财产。
特征:非竞争性(个人的消费不影响他人消费)、非排他性(无需付费即可消费)只具备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为公有资产,只具备非竞争性的公共物品为准公共产品,所以公共产品必须具备非竞争性。
● 2.2市场失灵的原因:公共产品、外部性、垄断、信息不完全● 2.3政府的经济作用:①政府直接监管;②政府直接从事生产;③直接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④稳定经济的增长;⑤政府提供社会福利保障。
● 2.4洛伦兹曲线(会解读不同情形的反映)反映社会收入公平程度的曲线(越弯曲越不公平)A部分为“不平等面积”A+B面积为完全不等面积A=0收入绝对公平B=0收入绝对不公平● 2.5基尼系数反映社会收入公平程度(系数越大社会收入越不公平)含义: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所占的比例。
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
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
基尼指数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根据黄金分割律,其准确值应为0.382。
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
3国民收入的统计3.1经济总流程(理解两、三、四部门经济循环及流程图的含义,注意论述部分)两部门经济假设:①只有厂商和居民户两个经济部门的经济;②所有收入花光,企业所得收入用于购买生产要素。
对总产出核算即可用上半部分(总收入)也可用下半部分(总支出)经济均衡: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投资储蓄恒等式:从总支出角度看,总产出=C+I;从总收入去向看,总产出=C+S.C+I=C+S即:I=S 漏出:指家庭将其部分收入用于储蓄。
注入:指厂商所获得的收入追加投资,注入的来源是漏出。
注入=漏出—投资=储蓄总产出=总收入=消费+投资=总支出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即Y=C+I+G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税收,即Y=C+S+T三个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C+I+G=C+S+T,I+G=S+T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I+G=S+T四部门的经济模型由居民户、厂商、政府和对外经济活动所组成。
要使四部门经济正常运行下去,不仅储蓄等于投资、政府税收等于政府支出,而且要出口(X)等于进口(M)四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Y=C+I+G+X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税收+进口Y=C+S+T+M四部门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I+G+X=S+T+M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I+G+X=S+T+M3.2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⑴GDP(国内生产值总)概念: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国内厂商和个人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特点: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来计量的,即最终产品在该时期的最终出售价值。
第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第三,国内生产总值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第四,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第五,GDP不是实实在在流通的财富,它只是用标准的货币平均值来表示财富的多少。
⑵最终产品概念: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在同期内不再加工,可供最终消和使用的产品。
(不重复出售、转卖或进一步加工)⑶GDP中的五个总量①国内生产总值GDP: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国内厂商和个人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②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折旧即得到国内生产净值。
③国民收入NI:一国生产要素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从生产中应该的感到的报酬的总和。
④个人收入PI:一年内一国个人所得实际收入的总和。
⑤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缴纳的各种税收后所剩下的部分。
关系: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GDP—资本消耗(折旧费)国民收入NI=NDP—企业间接税+补贴—统计误差国民收入NI=工资+利息+租金+公司税前利润+非公司企业收入个人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金+政府转移支付+消费者支付利息+政府债券利息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PI—个人纳税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消费+个人储蓄+消费者所付利息⑷统计方法:①支出法.②收入法.③增值法.①支出法(最终产品法)含义: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概念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C+I+G+(X-M)GDP及其组成部分:政府购买18%、净出口-3%、投资16%、消费69%消费(Consumption):居民支出占GDP一半以上,包括耐用品、劳务购买、消费品和劳务支出,不包括建造住宅。
投资(Investment):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增加。
金融强调的是资本的投资,经济学中的投资指实物投资。
计入GDP中的投资是指总投资,即重置投资与净投资之和,重置投资也就是折旧。
政府购买(Goverment Purchase):政府对产品与劳务的购买,不包括政府转移性支付(政府单方面的价值让渡,不是等价交换,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体现在分配职能,因其仅把收入转移,没有交换产生,所以不计入GDP)、公债利息等不计入GDP中。
进出口(Net Exports,X-M/NX,X=出口,M=进口):是国外对本国产品和劳务消费和使用的净支出。
②收入法(要素报酬法)含义:将要素所得的各种收入和加总,即W(工资)+i(净利息)+R(租金)+E(利润)计算方法:居民收入:工资+净利息+租金+非公司企业收入企业收入:税前利润+折旧政府收入:企业间接税包括三部分:居民收入、企业收入、政府收入● 3.3GDP 的矫正(理解GDP 价格矫正指数和消费品价格指数)GDP 价格矫正指数:名义GDP 与实际GDP 的比率,反映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反映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情况。
=(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值/该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100%P.S:一般CPI 上涨大于3%时,称为通货膨胀,而当上涨大于5%称为严重通货膨胀。
4国民收入的决定● 4.1消费与储蓄⑴消费函数(表达式、定义)消费函数: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称为消费函数,可记为C=C(Y),这里C 表示消费函数,Y 代表收入,即个人可支配收入。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则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收入减少而减少。
表达式:边际消费倾向MPC=△C/△Y平均消费倾向:APC=C/Y消费函数:C=a +Y d (Y d =C+S )取值范围:(0,1)消费又称为消费倾向,凯恩斯把消费倾向分为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每增加或减少一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以MPC 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