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查和抽样调查》 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6.2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设计
1.对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实际应用场景感兴趣,但可能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感到枯燥。
2.在调查问卷设计和数据分析过程中,可能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部分学生对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识不足,需要教师引导激发其学习兴趣。
4.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中,可能表现出积极主动或消极被动的态度。
2.强调数据分析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师:数据分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学会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或学习经验,设计一份调查问卷,主题自选。要求问卷至少包含10个问题,问题需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学情分析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6.2节的内容涉及普查和抽样调查,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认识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对调查问卷的设计、数据整理和分析等方法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
2.学生分享自己对数据收集和整理的看法,教师趁机引入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
师:同学们,你们提到了普查和抽样调查这两种方法。那么,这两种方法具体是什么意思呢?它们有什么优缺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知
1.介绍普查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师:普查是指对某一总体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它适用于人数较少、范围较小的情况,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6.2普查和抽样调查(教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材(北师大版)
-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学生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这往往是一个挑战。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具体场景,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6.2普查和抽样调查(教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材(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
6.2普查和抽样调查
本节课我们将围绕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材第六章第二节的“普查和抽样调查”进行深入学习。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普查的定义、特点和适用场合。
2.抽样调查的定义、特点和适用场合。
3.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对比。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调查方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针对抽样调查的难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调查校园学生喜爱运动的项目,让学生分组实施不同抽样方法,并对比分析各自的优缺点。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抽样方法,又能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普查和抽样调查》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了解很多人或事物的情况?”(例如:了解全校同学最喜欢的运动)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奥秘。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2《普查和抽样调查》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2《普查和抽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2《普查和抽样》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统计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普查和抽样的概念、特点和区别,以及如何选择普查和抽样。
同时,通过实际例子的分析,让学生掌握普查和抽样的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对于普查和抽样的概念和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普查和抽样的概念和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普查和抽样的概念、特点和区别。
2.让学生掌握普查和抽样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普查和抽样的概念、特点和区别。
2.如何选择普查和抽样。
3.普查和抽样的方法和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普查和抽样的概念和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普查和抽样的概念。
2.讲解:讲解普查和抽样的概念、特点和区别。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的普查和抽样案例,让学生理解如何选择普查和抽样。
4.方法讲解:讲解普查和抽样的方法和技巧。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际问题,运用普查和抽样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解决。
6.总结:对普查和抽样的概念和方法进行总结。
7.练习:布置一些实际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普查和抽样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解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普查和抽样普查:对全体对象进行。
抽样:对部分对象进行。
普查:数据全面、准确,但工作量大、成本高。
抽样:数据近似,但工作量小、成本低。
普查是对全体对象进行,抽样是对部分对象进行。
普查的数据全面、准确,但工作量大、成本高,抽样的数据近似,但工作量小、成本低。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 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 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 普查和抽样调查》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掌握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但是对于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和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并进行简单的调查。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及其区别。
2.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知识。
2.问题驱动:提出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和理解。
3.小组合作: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考。
2.准备调查工具,如问卷调查表等,用于学生的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学校举办运动会,需要了解各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引出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
让学生思考:如何快速准确地了解各个班级的学生人数?2.呈现(10分钟)讲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定义,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普查是对整个调查对象进行调查,而抽样调查则是对调查对象的一部分进行调查。
同时,呈现一些实际的调查场景,如人口普查、商品质量检测等,让学生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在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讨论并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2《普查和抽样调查》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2《普查和抽样调查》教案一. 教材分析《普查和抽样调查》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了解不同调查方式的选择。
通过学习本节课,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统计学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对于调查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本质区别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还不清楚。
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际调查过程和方法的认知不足,需要通过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能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及选择。
2.难点:对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
2.讲授法:讲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及选择方法。
3.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实际调查过程,提高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调查数据。
2.设计好分组讨论的问题和任务。
3.准备调查工具(如问卷、记录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如了解某班学生的身高情况,可以采用全面调查(普查),也可以采用抽样调查。
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两种调查方式。
2.呈现(10分钟)讲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及区别。
普查是对全体调查对象进行调查,数据全面,但工作量大;抽样调查是针对部分调查对象进行调查,数据较为近似,但工作量相对较小。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
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讨论如何进行普查或抽样调查,并说明选择的原因。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6.2普查和抽样调查优质教案
6.2普查和抽样检查课题普查和抽样检查知识与技术课型新授第1课时1. 认识并掌握:普查、抽样检查、整体、样本、个体这些基本观点.2.在检查中,会选择合理的检查方式过程与方法 1. 初步经历数据的采集、办理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办理能力.2.经过数据采集的学习,培育学生应用、剖析、教课目的判断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 1. 经过小组合作检查研究, 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处观理问题的能力 .2.经过解决身旁的实质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亲密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3.培育学生热爱劳动,敬爱父亲母亲的优秀道德及行为习惯 .1.掌握普查与抽样检查的差别与联系.教课要点2.掌握整体、样本及个体间关系 .1.获取数据时,选择哪一种检查方式较好,何时用普查,何时用抽样检查,并教课难点能说明原因 .2.应企图识的培育,设计方案 .教与学策略课前准备指引发现、激趣诱思、探究考证、合理运用、察看感悟、独立思虑、合作沟通、自主建立。
自主学习策略设计:情形式、主动性、协作式等策略多媒体课件(教具、活动准备等)教课步骤教学教师活动过程学生活动设计企图[师]同学们,你们爱你们的老师口父亲母亲吗?下学回家后能否帮父亲母亲做述,学生思虑交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你们以为家流后回答务活都包含什么?你常在家干什一、创建情么?[生]睁开调境,导出问[师]每位同学统计一下你每查,采集班里所有题周干家务活大概有多长时间?同学每周干家务活[师]要想认识你在家干家务的时间. 求出班里活时间多少相关于你们班其余同学所有同学每周干家干家务活时间的多少,你该睁开哪务活的均匀数、中些检查工作?位数、众数,经过[师生共同议论小结]比较、剖析便可了解自己在班内所处的地点和水平 .学生比较课本1、请同学们自学以下概自学这 3 个观点。
二. 归纳概念,而后进行沟通。
而后反串解说自己念, 探究交⑴普查:为了必定目的而的见解。
流对观察对象进行的全面检查,称为普查 .⑵整体:此中所要观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整体 .⑶个体:构成整体的每个观察对象称为个体2、想想[师]睁开检查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学生疏小3、师生共同商讨小结以下:组议论并沟通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下手,向学生供给现实风趣的生活中的数学,联合中考合理的创建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惹起学生兴趣。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 普查和抽样调查》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 普查和抽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 普查和抽样》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普查和抽样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普查和抽样的基本知识,能够正确选择和运用普查和抽样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对数据的初步处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普查和抽样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普查和抽样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普查和抽样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2.难点:对普查和抽样的选择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具体实例,引出普查和抽样的概念。
2.新课导入:讲解普查和抽样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3.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普查和抽样的使用场景。
4.方法讲解:讲解如何选择和运用普查和抽样的方法。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普查和抽样的理解和应用。
6.总结提高:对普查和抽样的知识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7.当堂训练: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重点知识。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普查和抽样的定义和特点。
2.普查和抽样的应用场景。
3.普查和抽样的选择和运用方法。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2.练习正确率:检查学生练习题的正确率,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普查和抽样调查-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配套教学课件(北师大版)
8000×
= (人),
故答案为:3200.
6.某区有6000名学生参加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知识竞
赛,为了了解本次竞赛成绩分布情况,竞赛组委会从中随机
抽取部分学生的成绩(得分都是整数)作为样本,绘制成频
率分布直方图如图,请根据提供的信息估计该区本次竞赛成
绩在89.5分—99.5分的学生大约有 _____名.
放回水库中,一周后,李老板又捞取300条鲢鱼,数一数带
红色记号的鱼有3条,由此依题意得 :
=
,
∴x=20000,
∴估计出该水库中鲢鱼约有20000条.
故答案为:20000.
8.经调查,我区高中学生上学所用的交通方式中,选择
“电瓶车”、“自行车”、“其他”的比例为5:2:5,若
该校学生有600人,则选择“电瓶车”的学生人数是
D.调查我市冷饮市场雪糕质量情况
【详解】A.要了解一批袋装食品是否含有防腐剂,适合用抽
样调查的方式,故本选项错误;
B.要了解某班学生“50米跑”的成绩,由于调查的范围不大,
故适合用普查的方式,故本选项正确;
C.要了解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的收视率,由于范围较
大,故适合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故本选项错误;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6.2 普查和抽样调查
新课导入
讲授新课
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
1、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会选择
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2、明确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会设计适当的抽样调查方
案;
导入新课
如果想调查我们班同学的体能测试的情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普查和抽样调查》教案1
《普查和抽样检查》教课设计教课任务关于数据采集的方法,学生多是依靠一些生活的经验,对此缺少一种理性的思虑.为此,本节将介绍数据采集的两种常用方法:普查和抽样检查,并希望经过实质问题的议论,让学生明确两种方式的特色,进而可以详细情境的要求中采纳适合的检查方式.别的,统计作为办理现实世界数据的一个严重分支,在教课中第一要求素材自己的真切性,以培育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其次要增强学生间的沟通与合作,培育大家的合作精神;最后要注意学生的过程性学习,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办理能力.教课目的1、经历检查、采集数据的过程,感觉抽样的必需性.2、认识普查、抽样检查、整体、个体、样本等看法,认识普查和抽样检查的应用,并选择适合的检查方法,解决相关现实问题.3、在详细的问题情境中,领悟抽样检查的长处和限制性,领会例外的抽样可能获取例外的结果.4、能依据详细情境设计适合的抽样检查方案.5、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教课过程一、课前准备活动内容:社会检查 (提早一天部署 ),以 4 人合作小组为单位,展开检查活动:经过查阅资料认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状况,进一步认识人口的地区构成,年纪构成,性别构成,民族构成等.活动目的:经过这个活动,希望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人口普查知识,为了下一环节的研究进行铺垫.二、情境引入,理解看法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妈妈:“孩子,再帮妈妈买鸡蛋去.”妈妈:“此次注意点,上一次你买的鸡蛋有好几个是坏的.”孩子:“妈妈,此次的鸡蛋所有是好的,我每个都翻开看过了.”妈妈:“啊!” 在这个故事中,表现了数据采集检查的两种方式:普查与抽样检查.定义:为了特定目的对所有观察对象进行的全面检查,叫做普查.从整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检查,这类检查称为抽样检查.4人小组汇总,三、检查方式的选择 (个人独立达成后,议论,最后派代表进行总结回答. )1、以下检查中,你以为应当采纳哪一种检查方式,并说出自己选择这一看法的原因.(1)认识你们班同学周末的时间是如何安排的.(2)认识一批圆珠笔芯的使用寿命.(3)认识我国八年级学生的视力状况.(4)要保证嫦娥三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对严重零零件采纳何种方式检查.(普查)(5)全国中学生的节水意识.(6)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2、联合以上实例,试试写出普查与抽样检查的优弊端.普查的长处:经过检查整体来采集数据,检查的结果确实.抽样检查的长处:经过检查样原来采集数据,工作量较小,便于进行.普查的弊端:工作量大,难度大,并且有些检查合宜使用普查.抽样检查的弊端:检查结果常常不如普查获取的结果确实.3、说明什么时候用普查的方式获取数据较好,什么时候用抽样检查的方式获取数据较好?(1)整体中个体数量较少时;当要研究的问题要讨状况真切、确实性较高时;检查工作较便当,没有损坏性等等,此时用普查方式获取数据较好.(2)整体中个体数量许多,普查的工作量大;受客观条件限制,没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检查;检查拥有损坏性时,采纳抽样检查方式较好.四、合作学习思虑教材 P160页的“议一议”.(1)你赞同他们的做法吗?谈谈你的原因小明检查的对象选自公园里的老年人,常去公园里活动的老年人,平常必定注意身体的保健,必定注意修身、养性、增强体育锻炼,因此身体较康健.另一方面,公园建在城市里,相关于乡村中的老年人去公园的较少.这 100 人中例外文化程度,例外职业,城市和乡村等等例外层次的老人能否都有所选取.选用人数的比率能否合理,能否拥有代表性与宽泛性都是我们在采集数据中应当考虑的.因此,小明采集的数据缺少代表性和宽泛性.小颖采集的数据来自医院看病的 100 名老年人.这部分人相对体质较弱,用这些数据获取的检查结果不确实,由于采集的数据缺少代表性和宽泛性.小华只是检查了 10 位老年人,由于样本太小了,因此不可以据此推测某地域老年人的康健状况.(2)为了认识该地域老年人的康健状况,你以为应当如何采集数据?与伙伴沟通. (3)小华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检查了该地域10%的老年人,发现他们一年均衡患病 3 次左右,你以为他的检查方式如何?(4)代表性、宽泛性分别指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所要观察的整体中包括的个体数好多,有时整体中个数许多且总体有明显差别的几个部分构成时,我们应注意抽出的样本就一定有较强的代表性.每个部分都应抽取到,并且应注意各部分的比率.宽泛性是指整体中的每个个体均有被选的可能.(5)大样本必定能保证检查结论确实吗?(4 人小组沟通 )阅读教材“读一读”的内容.活动目的:经过这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明确在采集数据过程中要注意代表性、宽泛性.活动成效:经过几个问题的设置,引起学生对抽样检查样本选用的思虑,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表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五、部署作业达成教材随堂练习和习题6. 2 的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2《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2《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普查和抽样调查》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6.2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掌握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能够区分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2.能够运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和特点。
2.普查和抽样调查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
2.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练习巩固: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
例如:学校要了解七年级全体学生的身高情况,应该采用普查还是抽样调查?2.呈现(10分钟)讲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通过实例和图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两种调查方法的差异。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调查操作,如模拟进行一次抽样调查。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互相扮演调查者和被调查者的角色。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理解。
可以设置一些选择题和填空题,让学生判断哪些情况下适合采用普查,哪些情况下适合采用抽样调查。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6.2普查和抽样调查》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6.2普查和抽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6.2普查和抽样》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普查和抽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普查和抽样的特点和适用场景,能够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普查和抽样的概念和方法还不够清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普查和抽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让学生能够理解普查和抽样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让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普查和抽样的概念和方法。
2.普查和抽样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从而达到理解和掌握普查和抽样的目的。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普查和抽样的概念和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普查和抽样的概念。
2.讲解:讲解普查和抽样的定义、特点和适用场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普查和抽样的实际应用,加深对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4.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对普查和抽样的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体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普查和抽样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普查和抽样•普查:对全体对象进行•抽样:对部分对象进行•普查:准确度高、消耗大、时间长•抽样:准确度稍低、消耗小、时间短•普查:对象数量较少、容易•抽样:对象数量较多、不易全部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
【最新北师大版精选】北师大初中数学七上《6.2 普查与抽样调查》word教案 (1).doc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 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数据收集的两种方式及优缺点,了解抽样调查过程中样本选取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教学难点: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设计合理的调查方案.学情分析认知基础:在前节课的学习中,学生进行过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处理,能从常见的统计图表中获取数据、分析数据,但没有系统地学习数据收集的具体方法和过程.活动经验基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经历了一些数据的收集过程,获得了一定的相关活动经验,但对数据收集的方法仅仅基于生活的经验,对如何收集数据,如何展开调查缺乏理性的思考.教学目标1.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2.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验抽样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3.能根据具体情境设计适当的抽样调查方案,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教学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展开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而引入数据收集的两种方式;借助一个具体的抽样调查活动,通过对各种抽样方式及其结果的比较与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抽样调查的特点,体会抽样样本选取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了解样本选取的注意事项,再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设计抽样调查方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设计说明通过创设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确统计的过程并非只是读取和分析已有的数据,还包括对研究对象的调查和数据的收集;再进一步设疑,引导学生思索数据的收集方式和方案,同时为新知识的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引出普查、总体、个体的概念.问题1:你每周在家干家务活吗?时间大约是多少?你知道其他同学在家干家务活的时间吗?问题2: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每周在家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应该如何展开调查?通过小组讨论,说一说你的看法.讨论结果:略.教学说明在以往统计知识的学习中,学生更多的是在已经通过某种形式组织好的数据中获取信息并作出判断,而未曾考虑如何采集数据.通过以上问题设疑,引导学生把对统计知识的探究学习从数据的处理分析追溯到数据的收集,带着问题学习;通过问题的层层递进,又进一步引发学生根据数据从个体到总体的变化,设计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因为具体的调查渠道、方法和组织形式不同,学生的想法也可能不同,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他们的方案并进行比较,进而引入调查方式的研讨,切入课题.二、讲授新课1.普查、总体、个体的概念设计说明结合新课引入环节的学生活动,自然地引出本节的重要概念,让学生理解对于每一个统计活动都要有数据调查和收集的过程,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调查的目的和对象,分析总体与个体的联系和区别,并重视调查方案的实际操作细节.(1)普查:为某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2)总体: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3)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教学说明通过前面的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一次数据的调查、收集的过程,并通过对所得数据的计算和分析,了解了自己在家干家务活的时间所处的位置和水平,在这一调查过程中就涉及到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的总体与个体.这一环节的教学,可以由教师结合整个过程直接引出定义,也可以让学生在自学定义的基础上,结合刚才的活动说出该调查是否是普查,哪些是总体,哪些是个体.对于调查的总体和个体,很多学生容易把调查对象混淆,缺失主语或定语.如本例中总体是“全班学生在家干家务活的时间”,而不是“全班同学”或者“干家务活的时间”.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力求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概念的意义,强调明确调查的目的是什么,弄清调查的对象是什么.对于数据统计而言,“调查对象”指的是表示被调查事物某一特征的数据,而不是这一事物本身;我们的教学要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而要重视学生在实际调查中对概念的理解及运用.可以采用教材上“全国人口普查”的例子,让学生自己阅读并进一步加深理解,但不必让学生作更多的辨别训练.练一练: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请你回答:(1)调查目的是什么?(2)调查的对象是什么?(3)这次普查的总体是什么?个体是什么?答案:略.2.抽样调查、样本设计说明通过对引入环节中调查“每周在家干家务活的时间”这一实例的原有情境进行变式,把调查对象的范围由“本班学生”扩大到“全国所有八年级学生”,让学生初步体会普查方式在数据收集过程中的局限性,从而引出抽样调查,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议一议:(1)全国所有八年级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是多少?(2)你能用普查的方式得到这个数据吗?(3)你准备如何对这个问题展开调查?与同伴进行交流.(4)你能用普查的方式了解下面的信息吗?你准备如何调查?与同伴进行交流.①全国中学生的节水意识;②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③一批电视机的寿命.讨论总结:普查可以直接获得总体的情况,但有时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较大;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有时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的调查,称为抽样调查.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教学说明通过延伸变化引入活动的问题情境,自然地由“普查”过渡到“抽样调查”,调查对象的范围骤然扩大,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进行普查是否切实可行,有没有必要,使学生体会到普查的方式在某些问题上的局限性,从而引出抽样调查的概念,并让学生在这一问题中感受到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对于如何进行抽样调查,教师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他学生对其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评价和补充.3.抽样调查方案的设计设计说明借助一个调查活动,通过对各种抽样方式及其结果的比较和分析,进一步体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了解抽样调查中样本选取的注意事项,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并能根据具体情境设计合理的抽样调查方案.为了了解你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准备怎样收集数据?下面分别是小明、小颖、小亮三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小明:我们小组在公园里调查了100名老年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1所示.图1图2小颖:我们小组在医院调查了100名老年病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2所示.小亮:我们小组调查了10问题1问题2:为了了解该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认为应当怎样收集数据?与同伴进行交流.问题3:小华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0%的老年人,发现他们一年平均生病3次左右.你认为他的调查方式如何?归纳:抽样调查有什么特点?抽样时应注意什么?讨论总结:抽样调查只考察总体的一部分个体,因此它的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教学说明在教学第一环节中,学生已经初步经历了抽样调查的具体过程,感受了样本的选取是否合理对调查结果所产生的影响,而且对这一问题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在本例中,直接给出了三种不合理的抽样调查方案,它们的数据呈现方式使用了学生熟知的统计图表,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图表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调查结果所反映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大致情况,进一步感受到不同的样本对调查结果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在问题3中又提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抽样方法,与之前的方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导学生注意样本的选取应具备广泛性和代表性.前两个方案都具备广泛性,但前者调查的公园的老年人可能比较注意身体锻炼,健康状况较好;后者都是医院的病人,健康状况较差.因此,这两种方案都不具备代表性.而第三种方案所调查对象的数量过少,不具备广泛性.针对这三种不合理的方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并设计一个适当的调查方案,然后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总结样本选取的注意事项.学生在回答第四个方案之所以合理的原因时,教师应关注学生是否强调了样本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尤其是学生是否能够理解什么是样本的代表性.在整个问题的回答过程中,教师还应重视和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巩固应用练习1:电视台需要在本市调查某节目的收视率,每个看电视的人都要被问到吗?对一所中学的学生进行调查的结果能否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你认为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作的调查结果会一样吗?练习2:王叔叔准备买一台彩电,他从报纸上得知上季度甲型号彩电销量比乙型号彩电销量略高,于是他决定买甲型号彩电.可是,到了商店他观察了20分钟,发现有3人买乙型号彩电,只有1个人买甲型号彩电.他想一定是报纸弄错了,所以也买了乙型号的彩电.你认为一定是报纸弄错了吗?答案:略.教学说明这一组练习都可以由学生自己思考并回答.练习1强化了学生对样本代表性的关注和理解,首先这一问题不适于进行普查,既没有必要,也不具备相应的人力和物力,体现了抽样调查的优点;其次在抽样的时候,如果调查对象过于集中于某一种人群,调查结果往往只能体现这一类人的收视情况,而不能代表当地的广大群众,因而这种调查方式所得的数据结果缺乏代表性;再次,不同的样本会带来不同的结果.根据第三问,也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在具体调查时,应注重选择不同地区、年龄及文化背景的人群,样本才能具有代表意义.练习2则强调了样本的广泛性.像王叔叔买乙型号彩电的事例生活中也是常见的,通过这个练习可以让学生运用统计知识理解生活中的这些现象,报纸的统计结果是经过了大量的工作得到的,数据比较广泛可靠,而王叔叔只看到了3个人就得出结论,这个样本不具备广泛性.因为两个问题均来自于生活现实,学生比较感兴趣,每个人的看法可能有所不同,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说出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四、积累与总结设计说明通过几个问题进行总结,让学生归纳各调查方式的优点和局限性,并能针对抽样调查可能产生的误差,适当地改善抽样的方法,使之更趋于合理.1.数据的收集有哪几种方式?谈谈你对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是怎样理解的?2.抽样调查有哪些特点?应该注意什么?抽样调查具有调查范围小、方便省时省力的特点,但结果不如普查更准确.3.举例说明抽样调查时样本的选取对调查结果产生的影响.4.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教学说明通过问题2使学生感悟总结抽样调查具有调查范围小、方便省时省力等特点,又能使学生意识到其结果与普查在准确性上的差距.因而,抽样就成了这一调查方式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所选取的样本必须在数量和范围上尽可能的合理.只有所调查的对象的数量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才能弥补抽样调查的局限性.在学生回答问题4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课堂上所解决的几个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在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不能只看表面,而要善于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再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统计知识解释现象、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评价与反思在现实世界,统计知识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适合于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具体实例也比较广泛.结合教材的例题,课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调查活动,收集相应的教学素材,如调查学生的身高、体重,看电视、干家务的时间等等.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和课堂容量,还可以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体会数据的收集过程,保证教学素材本身的真实性,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教师以课前收集的现实素材为载体,将学生的学习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更能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想象并联系实际,在理解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的时候,通过举例进行说明.比如有的学生举例中所包含的个体数较多且某些数据的特点相对集中,那么只有每个部分都能抽取到相应的个体且比例相当,所得到的样本才能具有代表性.教师在学生举例的过程中,还应关注学生所举例子的针对性、实用性、合理性、科学性和创造性,并据此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普查与抽样调查》说课稿
《普查和抽样调查》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普查和抽样调查》是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内容是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总体、个体、样本,普查和抽样调查等概念,让学生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感受抽样的必要性。
本套教科书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是整个初中阶段统计与概率的起始章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业,是今后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通过教材分析,明确编者意图,把握教材思路结构和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重点、学习难点。
1.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2.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并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三)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感受抽样的必要性。
难点: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表现欲重,好奇心强,对新事物比较敏感,同时他们已具有一定探究学习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因此,本节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探索,知道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了解怎样通过调查一部分来估计全体的思想方法。
三、教法学法分析(一)教法分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教学设计中采用“洋思教学模式”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指导自学---自学检查---当堂训练---总结归纳。
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以活动为载体,以问题为线索,通过学生自学、分析、描述、讨论来掌握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意义和作用。
(二)学法指导: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掌握知识和技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我采取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自学,学会分享,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普查和抽样调查》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
分析:小明采用的是抽样调查法,样本是在公园的100名老年人的健康情况,通过条形统计图得知大部分老人一年都只生病1至2次.而在公园里的老人基本是注重锻炼,身体状况相对较好的老人,他们生病的次数不能代表该地区所有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小明所选的调查样本没有代表性.
不同意,小明选的调查样本没有代表性.
总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样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两个抽样调查中的总体、个体、样本分别是什么?
总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样本是:_________________.
小明所在小区的所有住户的节水意识
该小区的每一位住户的节水意识
被随机调查的40位住户的节水意识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且在国内居住的所有人口
我国的每一位合法公民
被抽取的1%人口
小明:我们小组在公园里调查了100名老年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右图所示:
你能用普查的方式了解下面的信息吗?你准备如何调查?与同伴进行交流.
分析:假如使用普查的方式对全国中学生的节水意识进行调查,考察对象总体是全国的中学生,而学生的个体数量太多,普查工作量太大,无法靠个人完成调查,所以不能用普查的方式进行调查.
可以设计一份以“节水意识”为主题的调查问卷,在几个不同的中学门口随机选择60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
分析:若对调查结果的准确性要求高,使用普查的调查方式更合理,但对七年级所有学生进行体重调查的工作量较大. 若对调查结果准确性要求不高,使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更合理,要注意所抽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所以普查和抽样调查两种调查方式都合理.
最新数学北师版初中七年级上册6.2普查和抽样调查2公开课教学设计
1、出示例1: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当考察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时,总体就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驻的人口的年龄,个体就是符合这一条件的每一个公民的年龄。
请同学们自学后指出调查目的、总体、个体
2、出示例2:为了考察××学校××班同学每周干家务劳动的时间请同学们指出调查目的、总体、个体
⑷你愿意采用普查的方式了解一批日光灯管的使用寿命吗?
4、学生自学以下概念:抽样调查、样本、样本容量。
5、出示例3:我国每5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的抽样调查,其中被抽取得1%人口就是全国人口的一个样本。通过这个特征数字,估计总体的情况。
1举例说明什么时候用普查的方式获得数据较好,什么时候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得数据较好?
鼓励学生先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通过第⑷引出抽样调查、样本和样本容量,比较贴近生活,易于学生理解。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什么是总体、个体、抽样调查、样本和样本容量,并能够正确的分析。
为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知识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收获和疑惑。
同学们自学后交流完成。
学生思考后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的方法。
学生分小组议一议,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
学生认真思考独立完成后,交流答案。
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
学生能够尽可能自己完成。同桌交换批改。
学生自己动脑筋设计方案。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的生活中的数学,结合中考合理的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兴趣。
3、议一议
⑴你们学校所有八年级(六个班)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是多少?
⑵全国所有八年级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是多少?你能用普查的方式得到这个数据吗?你准备如何获得这个数据?与同伴交流
最新数学北师版初中七年级上册6.2普查和抽样调查1公开课教学设计
62 普查和抽样调查1了解普查、抽样调查的概念并能区分普查和抽样调查2了解总体、个体、样本的概念及简单的抽样调查的方法一、情境导入小号同学为了估计全市七年级学生人数,他对自己所在镇的人口和全镇七年级学生人数做了调查:全镇人口约3万,七年级学生人数为200全市人口约60万,由此推断全市七年级学生人数约为4000,但市局提供的全市七年级学生人数为6000,与估计有很大偏差,这是怎么回事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调查方式的选择(内江中考)下列调查中,①调査本班同学的视力;②调查一批节能灯管的使用寿命;③为保证“神舟9号”的成功发射,对其零部件进行检查;④对乘坐某班次客车的乘客进行安检其中适合采用抽样调查的是()A① B② ③ D④解析:①中,由于考察对象数量较少,可以采用普查方式;②中,考察对象具有破坏性,宜采用抽样调查;③中,要保证“神州9号”的成功发射,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所以要对其零部件进行普查;④中,为了保证每个旅客的安全,必须对所有乘客进行安检,即普查故选B 方法总结:普查和抽样调查是两种方式,各有自己的特点,在调查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时,要灵活处理,既要考虑问题本身需要,又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下列调查,适合用普查方式的是()A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B了解扬州电视台《关注》栏目的收视率了解长江中鱼的种类D了解某班学生对“扬州精神”的知晓率解析:A中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如果普查,所有炮弹都报废,这样就失去了实际意义,故此选项错误;B中了解扬州电视台《关注》栏目的收视率的调查因为普查工作量大,适合抽样调查,故此选项错误;中了解长江中鱼的种类的调查,因为数量众多,无法进行普查,适合抽样调查,故此选项错误;D中了解某班学生对“扬州精神”的知晓率的调查,适用于普查,人数确定,普查准确,故此选项正确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了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要求较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探究点二:总体、个体、样本(巴中中考)今年我市有4万名考生参加中考,为了了解这些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2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①这4万名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的全体是总体;②每个考生是个体;③20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④样本容量是2000,其中说法正确的有()A4个 B3个 2个 D1个解析:这4万名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的全体是总体;每个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是个体;2000名考生的中考数学成绩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是2000故正确的是①④故选方法总结:(1)总体、个体、样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所有的个体构成了总体,样本取自于总体,因此,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没有个体就没有总体;(2)在总体、个体、样本中所提到的考察对象都是问题中的数量指标,是“量”而不是“物”为了了解某市八年级学生的肺活量,从中抽样调查了500名学生的肺活量,这项调查中的样本是()A某市八年级学生的肺活量B从中抽取的500名学生的肺活量从中抽取的500学生D500解析:本项调查中的考察对象是“某市八年级学生的肺活量”,因此样本是“从中抽取的500名学生的肺活量”故选B项方法总结:在分析总体、个体和样本时,一定要认真体会“考察对象”的含义,否则容易出现误选的错误探究点三:样本的选取为了了解学校大门出口处每天在学校放学时段的车流量,以帮助学生安全离校,有下面几个样本统计大门出口处在学校放学时段的车流量,样本选取合适的是()A抽取两天作为一个样本B以全年每一天为样本选取每周星期日为样本D春、夏、秋、冬每个季节各选两周作为样本解析:选项A样本容量太小,不具有广泛性;选项B抽取样本难度过大,没有必要性;选项样本不具有代表性;选项D对个体进行分类按比例随机抽取样本样本具有代表性,符合简单随机抽样的要求故选D方法总结:开展调查前,首先要仔细检查总体中的每个个体是否都有可能成为调查对象,样本要避免遗漏某一个群体,使样本在总体中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其次样本容量应足够多判断下面抽样调查选取样本的方法是否合适:(1)检查某啤酒厂即将出厂的啤酒质量情况,先随机抽取若干箱(捆),再在抽取的每箱(捆)中,随机抽取1~2瓶检查;(2)通过上问卷调查方式,了解百姓对央视春节晚会的评价;(3)调查某市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的状况,在该市每所小学的每个班级选取一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4)部为了调查中小学乱收费情况,调查了某市所有中小学生解析:本题应看样本是否为简单随机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解:(1)合适,这是一种随机抽样的方法,样本为简单随机样本(2)不合适,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多数农民是不上的,所以调查的对象在总体中不具有代表性(3)不合适,选取的样本中个体太少(4)不合适,样本虽然足够大,但遗漏了其他城市里的这些群体,应在全国范围内分层选取样本,除了上述原因外,每班的学生全部作为样本是没有必要的方法总结:判断选取样本的方法是否合适,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1)选取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2)选取的样本各层都要有,各层是否有遗漏;(3)用整体随机抽样的,要看所选群体能否代表总体三、板书设计普查与抽样调查错误!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经历收集、加工、整理等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数学上册 6.2 普查和抽样调查学案(无答案)(新版
普查和抽样调查第课时课题名称§6.2普查和抽样调查时间第周星期课型新授课主备课人目标1.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这些基本概念。
2.在调查中,会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并能根据具体情境设计适当的抽样调查方案。
重点了解数据收集的两种方式及其应用。
我的问题难点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
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P160的前两段内容,在书上画出普查、总体、个体的定义。
2.阅读课本P160的想一想,回答书中的3个问题,并在书上画出抽样调查、样本的定义。
3.什么情况下必须使用抽样调查?4.阅读课本P160—P162的议一议,抽样调查应注意哪些问题?普查和抽样调查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问题生成记录:精讲互动1、交流自主学习结果。
2.例1:为了了解某校七年级1200名学生的数学情况,进行了一次测试,从中抽取了5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
回答下列问题:调查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样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2:下列调查中,分别采取哪种调查方式,并说出为什么?(1)为了了解某校所有学生的视力情况进行调查;(2)了解外地游客对西安旅游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3.通过以上的学习,如何判断用普查还是抽样调查来收集数据?达标训练1.完成课本P162的随堂练习第1、2题。
(写在书上)2.完成课本P163习题6.2问题解决第3、4题。
(口答)3.今年我市有9万名初中毕业生参加升学考试,为了了解9万名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2000名考生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A.9万名考生B.2000名考生C.9万名考生的数学成绩D.2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4.下列调查方式,合适的是()A.要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采用普查方式B.要了解淮安电视台“有事报道”栏目的收视率,采用普查方式C.要保证“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对重要零部件的检查采用抽查方式D.要了解外地游客对“淮扬菜美食文化节”的满意度,采用抽查方式5.为了了解一批冰箱的功能,从中抽取10台进行检查试验,数目10是()A.总体B.个体C.样本D.样本容量6.某市社会调查队对城区内一个社区居民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调查. 调查的结果是, 该社区共有500户, 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家庭分别有125户.280户和95户. 已知该市有100万户家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该市高收入家庭约25万户B.该市中等收入家庭约56万户C.该市低收入家庭业19万户D.因城市社区家庭经济状况好,所以不能据此估计全市所有家庭经济状况7.为了全校800名七年级学生的身高,抽查某一班50名学生测量身______是总体,_______________是个体,_______________是样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6.2 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意义,能在具体情境中区分普查与抽样调查.2.在实际情境中,经历样本的抽取过程,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3.了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普查与抽样调查等概念,了解样本与总体的关系,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抽样方式的差异对结论的影响.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理解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概念,了解它们各自的优点和缺点.难点:根据给定的实际问题的调查目的,确定调查方式.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相关资源微课《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知识卡片《普查和抽样调查》五、教学过程【问题情境】问题: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每周在家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应该如何展开调查?通过小组讨论,说一说你的看法.师生活动: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他们的方案并进行比较.学生讨论之后,可以表述自己的结论,全班可以按照比较合理的方案展开调查,也可以由教师给出适当的建议和材料,比如采用如下表格:数据填写到该统计表格中,教师再进行全班汇总,由学生动手进行数据的整理和计算.水平.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确统计的过程并非只是读取和分析已有的数据,还包括对研究对象的调查和数据的收集;再进一步设疑,引导学生思索数据的收集方式和方案,同时为新知识的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引出普查、总体、个体的概念.【新知讲解】探究一:普查活动1.普查、总体、个体的概念通过前面的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一次数据的调查、收集的过程,并通过对所得数据的计算和分析,了解了自己在家干家务活的时间所处的位置和水平,在这一调查过程中就涉及到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的总体与个体.师生活动:教师结合整个过程直接引出定义,也可以让学生在自学定义的基础上,结合刚才的活动说出该调查是否是普查,哪些是总体,哪些是个体.(1)普查:这种为了一定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2)总体: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3)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4)“调查对象”指的是表示被调查事物某一特征的数据,而不是这一事物本身.如本例中总体是“全班学生在家干家务活的时间”,而不是“全班同学”或者“干家务活的时间”.设计意图:结合新课引入环节的学生活动,自然地引出本节的重要概念,让学生理解对于每一个统计活动都要有数据调查和收集的过程,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调查的目的和对象,分析总体与个体的联系和区别,并重视调查方案的实际操作细节.活动2.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请你回答:(1)调查目的是什么?调查目的是准确了解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口状况.(2)调查的对象是什么?调查的对象就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口.(3)当考察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时,这次普查的总体是什么?个体是什么?当考察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时,总体就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口的年龄,个体就是符合这一条件的每一个公民的年龄.探究二:抽样调查活动1.想一想:你能用普查的方式了解下面的信息吗?你准备如何调查?与同伴进行交流.(1)全国中学生的节水意识?(2)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3)一批电视机的寿命?师生活动:调查对象的范围骤然扩大,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进行普查是否切实可行,有没有必要,使学生体会到普查的方式在某些问题上的局限性,从而引出抽样调查的概念,并让学生在这一问题中感受到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对于如何进行抽样调查,教师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他学生对其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评价和补充.普查可以直接获得总体的情况,但有时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较大;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有时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1)(2)(3)都不能用普查的方式了解,应该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抽样调查: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的方法,叫做抽样调查.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个体: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样本:抽取的部分个体叫做样本.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思考、抽象、概括抽样调查的有关概念,加深对抽样调查内涵的理解,培养他们抽象概括的能力,体会抽样调查的统计思想.活动2.为了了解你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准备怎样收集数据?师生活动:先进行小组交流后再给出下列问题.下面分别是小明、小颖、小亮三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小明:我们小组在公园里调查了100名老年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所示:小颖:我们小组在医院调查了100名老年病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所示:小亮:我们小组调查了10名老年邻居,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下表所示:生病的次数人数1至2次 43至6次 57次及以上 1(1)你同意他们的做法吗?说说你的理由.师生活动:学生分析后回答.小明调查的对象选自公园里的老年人.常去公园里活动的老年人,平时一定注意身体的保健,一定注意修身、养性、加强体育锻炼,所以身体较健康.另一方面,公园建在城市里,相对于农村中的老年人去公园的较少.这100人中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城市和乡村等等不同层次的老人是否都有所选取.选取人数的比例是否合理,是否具有代表性与广泛性都是我们在收集数据中应该考虑的.所以,我认为小明收集的数据缺乏代表性和广泛性.小颖收集的数据来自医院看病的100名老年人.这部分人相对体质较弱.我认为用这些数据得到的调查结果不准确.因为收集的数据缺乏代表性和广泛性.小华仅仅调查了10位老年人.因为样本太小了,所以不能据此推断某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2)为了了解该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认为应当怎样收集数据?与同伴交流.收集的数据应该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例如:在市中心、市郊区及周围偏远地区各随机抽取100名老年人,然后对这些老年人一一进行调查,收集数据.(3)小华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0%的老年人,发现他们一年平均生病3次左右,你认为他的调查方式如何?较好.小华的调查方式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4)代表性、广泛性分别指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所要考察的总体中包含的个体数很多,有时总体中个数较多且总体有明显差异的几个部分组成时,我们应注意抽出的样本就必须有较强的代表性.每个部分都应抽取到,而且应注意各部分的比例.广泛性是指总体中的每个个体均有被选的可能.设计意图:通过几个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对抽样调查样本选取的思考,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想一想:抽样调查有什么特点?抽样时应注意什么?抽样调查只考察总体的一部分个体,因为它的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设计意图:通过把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进行优劣对比,让学生体会抽样调查的优越性和存在的合理性,同时会结合具体的情景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典型例题】例1.要调查下面的问题,你觉得用什么调查方式比较合理?(1)调查某种灯泡的使用寿命;(2)调查你们学校七年级学生的体重;(3)调查你们班学生早餐是否有喝牛奶的习惯.解析:要了解节能灯的使用寿命,由于调查具有破坏性,所以宜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要调查你们学校七年级学生的体重,要看人数多少,所以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式都可以;调查你们班学生早餐是否有喝牛奶的习惯,由于人数较少,宜采用普查的方式.解:(1)抽样调查;(2)普查或抽样调查;(3)普查.例2.为了了解你们学校的学生是否吃早餐,下列这些抽取样本的方式是否合适?(1)早上7:00到7:30在校门口随机选择50名同学进行调查;(2)选择全校每个班级中学号是5和15的同学进行调查;(3)选择七(1)班全体学生进行调查.解(1)合适;(2)合适;(3)不合适.例3.某专业户要出售100只羊,现在市场上羊的价格为每千克50元,为了估计这100只羊能卖多少钱,该专业户从中随机抽取5只羊,每只羊的重量如下(单位:千克).26 31 32 36 37 (1)试分别指出上述问题中的总体、个体和样本各是什么? (2)估计这100只羊每只羊的平均重量; (3)估计这100只羊能卖多少钱?分析:在(3)中可用样本平均数估计出总体平均数;(4)中问题便迎刃而解. 解:(1)在上述问题中的总体是100只羊的重量;个体是一只羊的重量;样本是所抽取的5只羊的重量.(2)样本平均数为51(26+31+32+36+37)=32.4(千克),故可以估计这100只羊中每只羊的平均重量为32.4千克.(3)32.4×100×50=162000(元),这100只羊能卖162000元. 【课堂练习】1.为了了解某商品促销广告中所称中奖率的真实性,某人买了100件该商品调查其中奖率,那么他采用的调查方式是______.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两种统计调查(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适用性的理解. 2.为了了解某校七年级400名学生的期中数学成绩的情况,从中抽取了5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 ,个体是 ,样本是 ,样本容量是 .设计意图:考查抽样调查的相关概念.3.一家空调生产厂家在某城市三个经销本厂产品的大商场进行调查发现,该厂空调的销售量占这三个大商场同类产品销售的40%,于是他们在广告宣传中称该厂空调的销售量占同类产品的40%.你认为他们的宣传数据是否可信: (填“可信”、或“不可信”),理由是 .4.进行数据的调查收集,一般可分为以下六个步骤,但它们的顺序弄乱了,正确的顺序是 (用字母按顺序写出即可)A .明确调查问题;B .记录结果;C .得出结论;D .确定调查对象;E .展开调查;F .选择调查方法。
5、为了了解某校15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取了100名学生的体重,就这个问题来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1500名学生的体重是总体B.1500名学生是总体C.每个学生是个体D.100名学生是所抽取的一个样本6.下面调查统计中,适合做普查的是().A.雪花牌电冰箱的市场占有率B.蓓蕾专栏电视节目的收视率C.飞马牌汽车每百公里的耗油量D.今天班主任张老师与几名同学谈话7.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解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分别作了四种不同的抽样调查.你认为抽样比较合理的是().A.在公园调查了1000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B.在医院调查了1000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C.调查了10名老年邻居的健康状况D、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0%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抽样调查适用性的理解.8.为了完成下列任务,你认为采用什么调查方式更合适?(1)了解你们班同学周末时间是如何安排的.(2)了解一批圆珠笔芯的使用寿命.(3)了解我国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9.今年,市政府的一项实事工程就是由政府投人1 000万元资金.对城区4万户家庭的老式水龙头和13升抽水马桶进行免费改造.某社区为配合政府完成该项工作,对社区内1 200户家庭中的120户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并汇总成下表:(1)试估计该社区需要对水龙头、马桶进行改造的家庭共有_____户;(2)改造后,一只水龙头一年大约可节省5吨水,一只马桶一年大约可节省15吨水.试估计该社区一年共可节约多少吨自来水?(3)在抽样的120户家庭中,既要改造水龙头又要改造马桶的家庭共有多少户?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简单随机抽样调查的掌握.参考答案:1.抽样调查.2.某校七年级400名学生的期中数学成绩;每名学生的期中数学成绩;5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50.3.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形统计图;直方图. 4.A D F E B C 5.A 6.D 7.D8.(1)普查和抽样调查两种方式都可以.(2)抽样调查.(3)抽样调查.9.(1)在抽查的120户中,均不改造的20户,另外的100户需要对水龙头、马桶进行改造.照此比例,估计该社区1200户家庭中需要对水龙头、马桶进行改造的家庭户数为(户)10001201001200=⨯. (2)抽样的120户家庭一年共可节约用水:(1×31+2×28+3×21+4×12)×5+(1×69+2×2)×15 =198×5+73×15 =2085(吨).所以,该社区一年共可节约用水的吨数为 2085×1001000=20850(吨). (3)设既要改造水龙头又要改造马桶的家庭共有x 户,则只改造水龙头不改造马桶的家庭共有(92-x )户,只改造马桶不改造水龙头的家庭共有(71-x )户,根据题意列方程,得x +(92-x )+(71-x )=100,解得x =63.所以,既要改造水龙头又要改造马桶的家庭共有63户.六、课堂小结1.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的方法,叫做抽样调查. 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个体: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 样本:抽取的部分个体叫做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2.抽样调查是实际中经常采用的收集数据的方式.除了具有花费少、省时省力的特点外,还适用于一些不宜用全面调查的情况,例如,检测某批次灯泡的使用寿命、火柴的质量等具有破坏性的调查.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归纳出本节课的核心概念、核心思想和方法,同时了解学生仍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七、板书设计6.2普查和抽样调查一、普查二、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三、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