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鸿秋·浔阳即景》译文及注释鉴赏
《塞鸿秋·浔阳即景》赏析
《塞鸿秋·浔阳即景》赏析《塞鸿秋·浔阳即景》赏析周德清(1277-1365)元代文学家。
字日湛,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高安市杨圩镇睱塘周家)人。
下文是为大家精选的《塞鸿秋·浔阳即景》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塞鸿秋·浔阳即景元代: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
塞鸿一字来如线。
译文万里长江犹如一条长长的白色绸缎伸向远方,淮河两岸青翠的远山连绵起伏。
江上的片片帆船急速地行驶着,如同离弦的箭;山上的清泉从高耸陡峭的悬崖上飞奔而下,仿佛迅捷的闪电。
道道晚霞都变成了白白的云朵,一弯新月宛若刚刚展开的扇子。
从塞外归来的大雁在高高的天上一字排开,宛如一条细细的银线。
赏析作品描绘浔阳一带景色,一连铺排了长江、淮山、帆、泉、云、月、大雁七种景物,每一种都加意出色,有着鲜明、充实的形象。
画面有面有点有线有片,有青有白,有静物有动态,远近高下,相得益彰,诚可谓尺幅千里。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举头远望,目所能及之处,有秋江万里,澄澈耀眼,静如白练,绵延屈曲,伸向远方;有秋山“数点”,葱郁苍翠,青如蓝靛,给人一种秋天特有的苍茫、寂静、高远的感受。
作品从大处、远处起笔,为全篇设置了一个宏阔、高远的背景基调。
开头两句句属于远眺。
它们分别脱化于南朝谢朓“澄江净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及金诗人杨奂“淮山青数点,不肯过江来”(《题江州庾楼》)的诗句,意象雄远。
大江万里浩荡,江面开阔,同遥远的淮山呈现出的“数点”形成了空间形象上的悬殊对比,而“白如练”之旁点染几点“青如靛”,则在色彩上又形成了对映。
这两句以工对的形式出现,就更容易使人注意到它们的互补。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俯瞰脚下,江上点点白帆,轻疾如离弦之箭;仰望高崖瀑布,飞流直下快如闪电。
作者从江与山的众多景物中各截取其一点,从近处、细处着眼于江上疾驶如飞的“江帆”,悬崖陡壁间飞泻千尺的“山泉”。
塞鸿秋 浔阳即景 例题解析
(教师版301页学生版258页)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东晋] 陶渊明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
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
未知明日事,余襟良已殚。
白话译文一今日天气多美好,管乐清吹鸣琴弹。
感慨柏下长眠者,人生怎能不为欢?清歌一曲发新声,新酒使人开笑颜。
未知明日生死事,快意当前且尽欢。
白话译文二今天的天气好,吹箫弹琴心舒畅。
能够感知到那松柏下长眠的故人,怎不为之而欢欣?一曲曲清歌散发着一阵阵新声,一杯杯绿酒浇开了一张张笑脸。
明天将会发生什么不得而知,今天我确已得到了尽情欢乐!问题:有人评价此诗“平中见奇”,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诗歌语言平实,场景普通。
诗人用平淡的语言写了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与友人结伴出游,开颜畅饮的场景。
(2分)②思想超脱,见识高迈。
诗人能勘破生死,安然享受当下,有超出常人的不平凡的了悟。
(4分)(意思相近即可)(教师版302页学生版259页)【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元代: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
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释:浔阳:今江西九江市。
即景:写眼前景物。
练:白绢。
淮山:泛指长江以北淮河流域的山。
淀:同“靛”,即靛青,一种青兰色染料。
江帆:江面上的船。
“新月”句:新月开始像团扇那样圆了起来。
塞鸿:边地的鸿雁。
新月初学扇:言新出的月亮,圆得象团扇似的。
班婕妤《怨歌行》:“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译文一万里长江犹如一条长长的白色绸缎伸向远方,淮河两岸青翠的远山连绵起伏。
江上的片片帆船急速地行驶着,如同离弦的箭;山上的清泉从高耸陡峭的悬崖上飞奔而下,仿佛迅捷的闪电。
道道晚霞都变成了白白的云朵,一弯新月宛若刚刚展开的扇子。
从塞外归来的大雁在高高的天上一字排开,宛如一条细细的银线。
译文二万里奔流的长江,像一匹白色的素绢;对岸几处小点,像是染上了青色的颜料,那是淮地的远山。
(元散曲)〔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9、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 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6分)
时间、地点、 (前三句) 特定的环境
联系课内知识
写 景
湘江秋景图
山 林 江 舸 鹰 鱼
红 染 碧 争 击 翔
远景 近景 仰视 俯视 总写 静景 (色) 动景
万类霜天竞自由
9、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 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6分)
•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山泉如电
晚云都变露
新月初学扇 塞鸿一字来如线
8、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5分)
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 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 比作一条线等。 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 五、六两句对偶等。 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古诗阅读,完成8〜9题。(11分) (元散曲)〔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就眼前的景物 (吟诗、作文或绘画等)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诗歌中有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哪些景?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 蓝靛,蓝色染料。
• • • • • • •
从写景的顺序看: 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 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 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从动静的角度看: 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 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塞鸿秋·浔阳即景原文-翻译及赏析
塞鸿秋·浔阳即景原文|翻译及赏析
周德清周德清(1277-1365)元代文学家。
字日湛,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高安市杨圩镇睱塘周家)人。
北人周邦彦的后代。
工乐府,善音律。
终身不仕。
著有音韵学名著《中原音韵》,为我国古代有名的音韵学家。
元代卓越的音韵学家与戏曲作家。
《录鬼簿续篇》对他的散曲创作评价很高,然其编著的《中原音韵》在中国音韵学与戏曲史上却有非凡影响。
《中原音韵》是为北曲用韵而作,纠正作曲家用韵不一,其正音依据是中原语音。
成书后,戏曲作曲、唱曲都有了规范,促进了戏曲用韵的统一。
《中原音韵》以当时北方实际语音为标准,所定之韵接近今北京音,因而此书是研究近代以北方音为主的普通话语音的珍贵资料。
「德清三词,不惟江南,实天下之独步也。
」《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31首,套数3套。
至正己(1365)卒,年八十九。
...
1。
塞鸿秋·浔阳即景原文翻译解析
塞鸿秋·浔阳即景原文|翻译|解析《塞鸿秋·浔阳即景》是元代散曲家周德清的小令作品。
此曲想象丰富,笔力雄放,气象万千而又和谐统一,壮丽雄奇而又韵味无穷。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塞鸿秋·浔阳即景原文译文及古曲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塞鸿秋·浔阳即景》原文元代: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
塞鸿一字来如线。
翻译译文万里奔流的长江,像一匹白色的素绢;对岸几处小点,像是染上了青色的颜料,那是淮地的远山。
几片白帆,箭一般地驶过了江面;而近处的高山上,长长的泉流飞下,犹如一道流电。
天色渐渐昏黄,暮色中的云层难以分辨,仿佛化作了这满地的露点。
一钩新月模仿着扇形,在天上高悬。
逼近了,逼近了,成“一”字的横线在空中排开,那是北方飞来的大雁。
注释浔阳:今江西九江市。
即景:写眼前景物。
练:白绢。
淮山:泛指长江以北淮河流域的山。
淀:同“靛”,即靛青,一种青兰色染料。
江帆:江面上的船。
“新月”句:新月开始像团扇那样圆了起来。
塞鸿:边地的鸿雁。
赏析作品描绘浔阳一带景色,一连铺排了长江、淮山、帆、泉、云、月、大雁七种景物,每一种都加意出色,有着鲜明、充实的形象。
画面有面有点有线有片,有青有白,有静物有动态,远近高下,相得益彰,诚可谓尺幅千里。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举头远望,目所能及之处,有秋江万里,澄澈耀眼,静如白练,绵延屈曲,伸向远方;有秋山“数点”,葱郁苍翠,青如蓝靛,给人一种秋天特有的苍茫、寂静、高远的感受。
作品从大处、远处起笔,为全篇设置了一个宏阔、高远的背景基调。
开头两句句属于远眺。
它们分别脱化于南朝谢朓“澄江净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及金诗人杨奂“淮山青数点,不肯过江来”(《题江州庾楼》)的诗句,意象雄远。
大江万里浩荡,江面开阔,同遥远的淮山呈现出的“数点”形成了空间形象上的悬殊对比,而“白如练”之旁点染几点“青如靛”,则在色彩上又形成了对映。
塞鸿秋·浔阳即景古诗赏析
塞鸿秋·浔阳即景古诗赏析
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作者简介]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北宋词人周邦彦的后代。
工乐府,善音律。
终身不仕。
著有音韵学名著《中原音韵》,为我国古代有名的音韵学家。
《寻鬼簿续篇》对他的散曲创作评价很高,德清三词,不惟江南,实天下之独步也。
《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31首,套数3套。
至正己(1365)卒,年八十九。
[写作背景]这首小令以《浔阳即景》为题,浔阳位于江西九江。
作者登上浔阳楼头,万里长江,尽收眼底,即兴作此小令,发出深情的.咏赞。
[注解]
长江万里白云练:练,白色绸带。
此句化用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淀:可作染料的蓝汁。
新月初学扇:新月像扇子那样呈半圆形。
[译文]长江万里有如一条白色缎带辅向远方,淮南的远山点点苍茫青翠;江上的片片船帆急行如离弦之箭,山上的瀑布从数千尺高空落下来快如闪电。
晚云迷漫凝成晶莹的露珠,新月半圆犹如扇面,塞外的归鸿排成一字在高天上渺如一线。
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阅读答案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1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2。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1.周德清(1277-1365),号廷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2.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3分)(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5分)参考答案:2、(8分)(1)(3分)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
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2)(5分)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答出远近顺序的,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1分;答出静动角度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即景抒情诗四首
即景抒情诗四首即景抒情诗四首即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
即景抒情诗篇一:塞鸿秋·浔阳即景作者:周德清朝代:元代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清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译文万里奔流的长江,像一匹白色的素绢;对岸几处小点,像是染上了青色的颜料,那是淮地的远山。
几片白帆,箭一般地驶过了江面;而近处的高山上,长长的泉流飞下,犹如一道流电。
天色渐渐昏黄,暮色中的云层难以分辨,仿佛化作了这满地的露点。
一钩新月模仿着扇形,在天上高悬。
逼近了,逼近了,成“一”字的横线在空中排开,那是北方飞来的大雁。
注释浔阳:今江西九江市。
即景:写眼前景物。
练:白绢。
淮山:泛指长江以北淮河流域的山。
淀:同“靛”,即靛青,一种青兰色染料。
江帆:江面上的.船。
“新月”句:新月开始像团扇那样圆了起来。
塞鸿:边地的鸿雁。
新月初学扇:言新出的月亮,圆得象团扇似的。
班婕妤《怨歌行》:“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即景抒情诗篇二:《即景》原文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即景》译文竹子在微风中将清雅的影子笼罩在幽静的窗户上,成双成对的鸟儿正在夕阳下尽情地喧噪鸣叫。
在这海棠花凋谢、柳絮飞尽的初夏,只觉炎热的天气世人感到乏困,白昼也开始变得漫长。
即景抒情诗篇三:淅淅沥沥的雨滴或许读得懂漫步她怀里的人们她用轻轻的亲吻唤起我一丝雨中漫步的情怀一脚踏入清风园封存已久的心一下子舒朗这就是熟悉的后园么这就是我眼里曾经小的没几多景致的清风园么飘渺的雨幕里她一如一位含羞半遮面的婷婷女子她的美她的气质原来一直都藏在那一颗素心里几树悄悄丰腴脸颊绯红的石榴几点洁白如玉出淤泥不染的莲花几枝色彩艳丽香味沁人心脾的月季几簇星星点点云霞般飘落草丛的各色小花几只自在娇燕缠绵翻飞绿树红花当中的倩影几尊风清气正蕴意深远隐身其间的雕塑即景抒情诗篇四:原来每一步都会有不一样的色彩不一样的韵致不一样的感受不一样的触动都只为这更是一个容纳古今的大美世界你不见百姓挥泪送清官海瑞泪别众乡亲你不见反腐画廊多笑颜警钟长鸣震心田你不见弟子规里有孝悌二十四孝图里见美德你不见观莲亭里有廉洁沐风亭中存正气雨滴在轻吟雨中的我在观景景中的她在读我就放声高歌吧把梦想唱进歌里让信念化成点点音符把执着融入园中让追求化成滴滴细雨擎一枚检徽洒一路歌声捧一颗丹心铸一路凯歌唯愿我就是清风园里的精灵一个……。
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阅读答案及赏析
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阅读答案及赏析〔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①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4. 浔阳就是现在的市。
(1分)15. 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3分)A.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6. 本曲写景角度多样,请对此做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4.(1分)九江15.(3分)D16.(4分)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辽阔壮丽,是静态之境(或:从大处/远处着眼);三、四句着重写江帆迅疾、山泉飞流,是动态之境(或:从小处/近处着笔)——四句动静交错(或大小相宜/远近结合),写的是地上之景;后三句写的是天上之景。
角度各异,却又相辅相成,形成一幅完整的浔阳风景图。
[若答出前四句是地上之景,后三句是天上之景,即可给3分;第一、二句和第三、四句如果分析准确,可给3分。
如果学生回答前四句是俯视(这是古人想象自己置身空中的一种写法,如李贺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句),后三句是仰视,亦对。
]二:(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3).举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4分)4. 此曲在表达上有何特色,试作分析。
(4分)【答案】(1)(3分)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阅读答案及赏析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①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20.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C.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1.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阅读答案:20.D21.①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②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分析】2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侧重于对诗歌的理解。
解答这类题目,除了理解语言的字面意思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
本题中的题干已经给了答题的提示,即“一句一景”。
A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是写景。
B项,“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不是写景。
C项,“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不是写景。
D项,各句之景分别为: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西岭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由此可见,只有D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故选D。
2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举头远望,目所能及之处,有秋江万里,澄澈耀眼,静如白练,绵延屈曲,伸向远方;有秋山“数点”,葱郁苍翠,青如蓝靛,这是从大处、远处起笔,描写静态的景。
《塞鸿秋·浔阳即景》
作业:
结合这首曲的意境,发挥 你的想象,运用精彩的语言把 它改写成一篇散文。
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 帆 几 片 疾 如 箭
山 泉 千 尺 飞 如 电
晚云都变露
新月初学扇
塞鸿一字来如线
《塞鸿秋·浔阳即景》是写景之 作,写作者初秋傍晚登浔阳城楼所 见,作者选择客观的角度,采用了 富有动感的手法,为我们勾勒出了 一幅生动传神的浔阳江景图。词采 俊茂,音节流畅;设喻贴切,形象 逼真。通篇用比喻,想象丰富,笔 力雄放,确乎“如玉笛横秋”。
塞鸿秋·浔阳即景
了解知识
周德清(1277—1365),字日湛, 号挺斋,高安暇堂(今属江西)人,所 著《中原音韵》一书,对语音学和曲律 的研究贡献甚著。
塞鸿秋·浔阳即景
(元)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练
元曲《塞鸿秋·浔阳即景》
元曲《塞鸿秋·浔阳即景》元曲《塞鸿秋·浔阳即景》《塞鸿秋·浔阳即景》是元代散曲家周德清的作品。
此曲写浔阳江边清秋晚景,词采俊茂,音节流畅;设喻贴切,形象逼真。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元曲《塞鸿秋·浔阳即景》,一起来看一下吧。
塞鸿秋·浔阳即景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
塞鸿一字来如线。
译文万里奔流的长江,像一匹白色的素绢;对岸几处小点,像是染上了青色的颜料,那是淮地的远山。
几片白帆,箭一般地驶过了江面;而近处的高山上,长长的泉流飞下,犹如一道流电。
天色渐渐昏黄,暮色中的云层难以分辨,仿佛化作了这满地的露点。
一钩新月模仿着扇形,在天上高悬。
逼近了,逼近了,成“一”字的.横线在空中排开,那是北方飞来的大雁。
注释浔阳:今江西九江市。
即景:写眼前景物。
练:白绢。
淮山:泛指长江以北淮河流域的山。
淀:同“靛”,即靛青,一种青兰色染料。
江帆:江面上的船。
“新月”句:新月开始像团扇那样圆了起来。
塞鸿:边地的鸿雁。
新月初学扇:言新出的月亮,圆得象团扇似的。
班婕妤《怨歌行》:“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赏析全篇七句四十五字,却尺幅万里。
分则一句一景,宛如七幅山水屏画,七个风景镜头,千姿百态,各放异彩;合则构成浔阳江山的立体壮观,好似一部名胜风景影片。
其间远近高低,动静明暗,声光色态,无不咸备。
真是气象万千而又和谐统一,壮丽雄奇而又韵味无穷。
在一个新月初生的秋夜,作者江畔极目,饱览了逍酣的秋色,不禁逸兴遄飞,发出了深情的咏赞。
一上来就连用四个属对工整的排句,铺叙江天的景色,有如贴锦、刺绣一样,使江山秀色更加集中、更加动人。
万里长江止息了它翻卷的惊涛,静静地向东流去。
在月光的映照下,反射出银色的光泽,宛如平铺着一条白色的绸带。
远处的青山肃穆地矗立在江边,苍茫的夜色把它映衬得更加翠绿。
如果说一、二句描绘山水是从大处落墨,取神于静穆的话,那么三、四句则着眼于刻画具体景物的动态美,使之大小相形,动静相映,增加其层次和变化的美感。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阅读及答案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阅读及答案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阅读及答案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周德清1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2。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1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2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5、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3分)
16、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5分)
参考答案:
15、(共3分)【答案】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江帆比作箭等;对偶,其中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
比拟(拟人)如说新月学扇。
如果答排比,如前四句也可。
16、(共5分)【答案】顺序: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句则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地面转到天空。
(3分)。
塞鸿秋·浔阳即景赏析
塞鸿秋·浔阳即景赏析《塞鸿秋·浔阳即景》是元代散曲家周德清的小令作品,此曲写浔阳江边清秋晚景。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塞鸿秋·浔阳即景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元代: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
塞鸿一字来如线。
译文万里奔流的长江,像一匹白色的素绢;对岸几处小点,像是染上了青色的颜料,那是淮地的远山。
几片白帆,箭一般地驶过了江面;而近处的高山上,长长的泉流飞下,犹如一道流电。
天色渐渐昏黄,暮色中的云层难以分辨,仿佛化作了这满地的露点。
一钩新月模仿着扇形,在天上高悬。
逼近了,逼近了,成“一”字的横线在空中排开,那是北方飞来的大雁。
注释浔阳:今江西九江市。
即景:写眼前景物。
练:白绢。
淮山:泛指长江以北淮河流域的山。
淀:同“靛”,即靛青,一种青兰色染料。
江帆:江面上的船。
“新月”句:新月开始像团扇那样圆了起来。
塞鸿:边地的鸿雁。
新月初学扇:言新出的月亮,圆得象团扇似的。
班婕妤《怨歌行》:“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赏析作品描绘浔阳一带景色,一连铺排了长江、淮山、帆、泉、云、月、大雁七种景物,每一种都加意出色,有着鲜明、充实的形象。
画面有面有点有线有片,有青有白,有静物有动态,远近高下,相得益彰,诚可谓尺幅千里。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举头远望,目所能及之处,有秋江万里,澄澈耀眼,静如白练,绵延屈曲,伸向远方;有秋山“数点”,葱郁苍翠,青如蓝靛,给人一种秋天特有的苍茫、寂静、高远的感受。
作品从大处、远处起笔,为全篇设置了一个宏阔、高远的背景基调。
开头两句句属于远眺。
它们分别脱化于南朝谢朓“澄江净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及金诗人杨奂“淮山青数点,不肯过江来”(《题江州庾楼》)的诗句,意象雄远。
大江万里浩荡,江面开阔,同遥远的淮山呈现出的“数点”形成了空间形象上的悬殊对比,而“白如练”之旁点染几点“青如靛”,则在色彩上又形成了对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塞鸿秋·浔阳即景》译文及注释鉴赏
《塞鸿秋·浔阳即景》
元代: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
塞鸿一字来如线。
《塞鸿秋·浔阳即景》译文
万里奔流的长江,像一匹白色的素绢;对岸几处小点,像是染上了青色的颜料,那是淮地的远山。
几片白帆,箭一般地驶过了江面;而近处的高山上,长长的泉流飞下,犹如一道流电。
天色渐渐昏黄,暮色中的云层难以分辨,仿佛化作了这满地的露点。
一钩新月模仿着扇形,在天上高悬。
逼近了,逼近了,成“一”字的横线在空中排开,那是北方飞来的大雁。
《塞鸿秋·浔阳即景》注释
浔阳:今江西九江市。
即景:写眼前景物。
练:白绢。
淮山:泛指长江以北淮河流域的山。
淀:同“靛”,即靛青,一种青兰色染料。
江帆:江面上的船。
“新月”句:新月开始像团扇那样圆了起来。
塞鸿:边地的鸿雁。
新月初学扇:言新出的月亮,圆得象团扇似的。
班婕妤《怨歌行》:“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
《塞鸿秋·浔阳即景》赏析
作品描绘浔阳一带景色,一连铺排了长江、淮山、帆、泉、云、月、大雁七种景物,每一种都加意出色,有着鲜明、充实的形象。
画面有面有点有线有片,有青有白,有静物有动态,远近高下,相得益彰,诚可谓尺幅千里。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举头远望,目所能及之处,有秋江万里,澄澈耀眼,静如白练,绵延屈曲,伸向远方;有秋山“数点”,葱郁苍翠,青如蓝靛,给人一种秋天特有的苍茫、寂静、高远的感受。
作品从大处、远处起笔,为全篇设置了一个宏阔、高远的背景基调。
开头两句句属于远眺。
它们分别脱化于南朝谢朓“澄江净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及金诗人杨奂“淮山青数点,不肯过江来”(《题江州庾楼》)的诗句,意象雄远。
大江万里浩荡,江面开阔,同遥远的淮山呈现出的“数点”形成了空间形象上的悬殊对比,而“白如练”之旁点染几点“青如靛”,则在色彩上又形成了对映。
这两句以工对的形式出现,就更容易使人注意到它们的互补。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俯瞰脚下,江上点点白帆,轻疾如离弦之箭;仰望高崖瀑布,飞流直下快如闪电。
作者从江与山的众多景物中各截取其一点,从近处、细处着眼于江上疾驶如飞的“江帆”,悬崖陡壁间飞泻千尺的“山泉”。
虽然写的只是一个个的个体的'景物,却又极富群像性,给人以动态的感官体验。
三、四两句移近了视界。
“江帆”实因大江的流急而益现轻灵,“山泉”也得力于山崖的陡峭,这都是句面以外的意境。
这两句又以工整的对偶叙出,带着分明的动感,说明这已是一组近景。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在这两句里,词人转换了视觉角度,由前边写地上的景物转换为写天上的景物,抓住事物特有的物征描绘了“晚云”与“新月”的情态变化和背景的明暗变化。
五、六两句是仰观的背景,更是表现时间的流动。
从“变露”与“学扇”这两个词语里,读者不仅能体会到景物变化的动态美,意态形象的朦胧美,还能清晰地感受到时间的流动感。
晚云变露,是说夜晚天空的云层渐渐模糊难以认辨,而空气却越来越凉冷湿润,地面上也凝结了露珠;而新月学扇,则是月牙儿冉冉升上的景象,且有它尽力欲呈露半面的趋向的意味。
这都是深秋典型的景观。
“塞鸿一字来如线”,写从塞外归来的大雁,排成长长的一字形掠过烟波浩渺的江天,仿佛就像一条细长晶莹的银色丝线。
这一句不仅点明了季节时令,也创建了一个令人展开无限遐想的空间。
文势至最后本转为徐缓,殊不料末句顿时又异军突起。
这“一字”塞鸿,将前时的六幅画面绾联交通,使人感受到雁阵冲寒所蕴涵的苍凉秋意,联想到岁暮、客愁、乡情等人事方面的内容,有题外传神之妙。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令,作者选择了独特的视觉角度,按照由远及近、自下而上的空间顺序,采用了比喻、对仗并用的修辞手法,借助于动态描写的艺术表现形式,为读者勾画了一幅生动传神的浔阳江动态秋景图。
从作品的表现中可以看出,作者善于捕捉充满活力的艺术镜头,在他的笔下,江舟、山泉、晚云、新月、塞鸿这些景点都呈动态,并且都在万里长江和数点淮山这一整体构思中被不露痕迹地融合起来。
全曲笔势排奡,形象简洁,比喻精到,不愧为散曲的写景杰作,而音韵浏亮,也符合作者在《中原音韵作词十法》中所提出的“既耸观,又耸听”的度曲要求。
《塞鸿秋·浔阳即景》创作背景
浔阳江,即长江流经江西九江的那段。
此曲是作者傍晚登浔阳城楼的即兴写景之作,具体作年不详。
《塞鸿秋·浔阳即景》鉴赏
傍晚时分,秋风徐徐地吹来,令人感觉全身透凉,舒服又惬意。
周德清刚吃完晚饭,肚子饱得难受,他就想去散散步以促进消化。
于是,德清来到浔阳江旁,就在那附近逛了一圈。
他放眼看去,只能看到几尺之内的事物,总觉没法尽兴。
他想:“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何不登上浔阳城楼,纵目远眺万里长江呢?黄昏景总是美丽动人的,得赶快登高临望抓住一景一物,饱览祖国河山啊。
”于是德清就向浔阳城楼走去。
傍晚散步的人很多,也有一些人登上浔阳城楼看风景。
城楼很高,德清很不容易才登上城楼。
人站得高就能看得远,总有一种大地尽在我脚下的感觉,何况德清现在是站在浔阳城楼上,远近风景尽收在他眼底。
站在城楼上,就有登高临远的感觉了,德清放眼远看,看到浩渺清澈的万里江水滚滚的流着,宛如一条银光闪烁的白练,淮南远山看似“数点”,苍翠得如蓝靛。
他又收回眼光看看近处,看到在宽阔浩瀚的江面上,江帆几片,轻疾如飞箭地开着,巍峨高耸的庐山上,山泉瀑布好像千尺银河要落地,快得如闪电。
啊!这是多么色彩鲜艳、美丽壮观的景色啊!德清不禁感叹:“为什么我以前就没有留意到呢?真是可惜呀!原来祖国的河山是如此多娇的,就我眼前的一段江水,几座青山,几片江帆,一条山泉就已经如此美丽了,那我没看到的美景想必还有很多。
看来,我以后要多出来散步才行,要把祖国的美丽河山都看透。
”
这时晚霞散开了,在天边渐渐消逝,变成了雾气雾水,天色也变黑了。
德清被刚才看到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不愿离去,只想再多留一会儿,他觉得还有更美丽的景色在等着他。
这时一轮新月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来,在普通眼里,新月就只是新月,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的。
可是德清被刚才看到的万里长江的壮丽雄奇景象激发了他的想象力,他觉得这一轮新月在挑逗他,故意露着半边脸,看上去像半圆形团扇的样子。
新月可真冤枉啊,她老人家用得着去挑逗德清你吗?是德清的诗情发作又在胡思乱想了。
他在想:“如此娇美的江山,我应该用什么言语来描述她呢?怎样才能表达我对她的喜爱呢?”这时,一群鸿雁排成一字从天空中飞了过来,这一群雁声把德清从幻想中惊醒过来。
他抬头看着这一群鸿雁,想起了王勃的“落雁与故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
他想:“王勃真是有才华啊!我也要作一句诗句,要跟他的一样精妙,这样我也可以被人千古吟唱了。
”
德清闭上眼睛回想刚才所看到的一切,他要把看到的江水、青山、江帆、山泉、晚云、新月、鸿雁都一一描写出来,那该怎样写呢?一眨眼功夫,他就想出来了:“既然江水如白练,远山似数点,江帆、山泉都像在飞,新月只有一弦,鸿雁要南飞,那我知道如何描述如此多娇的江山了。
”于是,德清下了城楼,就飞快地跑回家,拿起笔就写“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他一口气就把这首曲写了出来。
他摸了摸胡子,看着曲子,不禁为自己那么有才感到高兴。
他想:“今晚的散步真是正确的选择,明晚还得去,如此娇丽的江山真该多去观赏,而且还是我作曲的好材料。
”想完,他有再一次拿起自己的作品欣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