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理论与方法~
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
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一、经济学的理论范式1.古典经济学理论范式及其分析方法古典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开端,其理论框架主要包括劳动价值论、市场自由竞争理论、个人决策理论等,并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代表。
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基于数学模型的理论推导与实证分析法。
比如,利用边际成本曲线分析企业行为决策,利用收益价格曲线分析消费者需求曲线的形成等。
2.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范式及其分析方法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范式的发展是对古典经济学的修正和发展,主要新的成果是微观经济学和博弈论等。
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是供求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等,并以阿罗·考恩和保罗·萨缪尔森等人的研究为代表。
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主要是数学证明法和实证法,其中前者主要是利用微积分和线性代数等数学工具进行证明,后者主要是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3.制度经济学理论范式及其分析方法制度经济学主要运用社会科学方法来探究各种经济组织形式和制度的效用和效率,并形成相应的理论体系。
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契约理论、制度分析和代际转移理论等,并以道格拉斯·诺斯和本杰明·克莱因等人的研究为代表。
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制度分析法,即通过深入研究各种制度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来识别经济中的各种行为与制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效果,在此基础上分析制度变革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4.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范式及其分析方法新制度经济学是对制度经济学的补充和发展,强调与人类行为科学、智力历史、生态经济学等领域的交叉研究。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信息不完全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路径依赖理论等,并以奥利弗·威廉姆森和丹尼尔·诺斯伯姆等人的研究为代表。
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制度比较分析法,即依据事实进行深入的案例研究,以发现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制度下对不同问题的处理方式,从而得到各种制度间的比较。
经济学基础理论与方法
经济学基础理论与方法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经济行为、经济活动及其运作规律的学科。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学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管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经济学的知识。
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供需理论、成本理论、收益理论、效用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等。
其中,供需理论是最基本的理论之一。
它指出,商品的供求双方在市场上通过价格的调整来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状态,即供求平衡。
其中,供应量随着价格的升高而增加,需求量随着价格的升高而减少,因此,两者达到平衡时的价格即为市场清算价格。
通过供需理论,可以深入了解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为企业、政府等决策人员提供科学依据。
除了基础理论,经济学的方法也十分重要。
经济学的方法适用于数量、质量上的研究,包括经验法、统计分析法、数学模型法等。
其中,经验法是指通过历史、行业、跨国等多元数据,寻找经济规律的一种方法。
统计分析法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搜集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
数学模型法是建立形式化的经济模型,以模块化问题和找到最优解,较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使其在纯理论研究中应用较多。
在经济学中,还存在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原则。
其中,价格理论是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价格高低的变化则会引起供求双方的变化,进而影响市场价格的变化。
企业为了将产品销售出去,会将价格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以保证市场份额。
价格的灵敏度也是企业制定营销策略时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企业的产品价格过低、过高都会导致市场竞争力下滑,经济效益不佳,反之则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保持经济效益。
在经济学中,企业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企业是指拥有一定资本、生产生活资料和销售服务的社会经济组织。
企业家是企业中的关键角色,他们运用市场供求规律,将生产组织起来,推动经济发展。
企业经济活动的核心是生产与销售,生产决定了企业的基本条件和生产_ability。
销售则是企业利润的来源。
企业经营的核心问题是在市场中获取最大的利润。
企业要通过市场供求规律进行市场分析,适时调整售价,采用削弱竞争、提高效率等策略来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最优利益。
经济学中的科学方法和理论
经济学中的科学方法和理论在当今社会中,经济学被认为是人类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研究人类的财富、资源分配和费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市场和经济的变化。
但是要真正理解和应用经济原理,我们需要了解经济学中的科学方法和理论。
一、经济学中的科学方法经济学中的科学方法有两种:归纳法和演绎法。
归纳法是从具体的观察和经验中得出一般规律,而演绎法则是反过来,从一般规律推导出特殊情况。
在研究经济问题时,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或结合两种方法进行分析。
另外,经济学中也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借助数据分析和实验来验证理论和假设,以此来解决问题。
在实证研究中,经济学家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与理论模型进行比较。
如果两者之间有强烈的相关性,那么这一理论就可以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
二、经济学中的理论经济学中的理论是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问题时提出的一些关于市场和经济变化的阐述体系。
经济学中的理论可以分为正面理论和规范理论两种。
正面理论主要关注市场的运作和经济的趋势。
正面理论的任务是描述市场和经济的运作方式,并预测未来的变化。
例如,供给和需求理论是正面理论的一个核心部分,它解释了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规范理论则以道德、政策和社会利益为出发点,它所关注的是市场是否会产生公平或公正的结果。
规范理论通常用于发现和分析社会问题,探讨如何解决社会问题。
此外,还有一些经济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市场情况下产生的结果。
例如,竞争理论解释了市场竞争在不同市场行业中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为什么某些市场更高效,而某些市场则会产生垄断。
总的来说,经济学中的科学方法和理论是经济学家研究经济现象的工具。
经过多年的发展,经济学中各个分支领域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发展、改进和完善。
在经济学的发展中,科学方法和理论的重要性无可替代,它们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并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和进步。
经济史学的理论与方法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1期・经济史学方法论笔谈・经济史学的理论与方法吴承明 经济史作为一门学科,是19世纪晚期才从历史学中分立出来的。
本世纪50年代有个重大变革,即不仅研究经济的发展变化,还须结合社会科学的理论进行分析。
首先是与经济学相结合,继而与社会学相结合,近年有个文化热,又从文化思想上来研究经济史。
又因专题不同,人类学、民族学、农学、科技、地理、气候、生态等科学也纳入经济史研究。
这就形成许多学派、专业。
在我国,大体可说有三大学派。
一派偏重从历史本身来研究经济发展,包括历史学原有的政治和典章制度研究。
一派偏重从经济理论上来解释经济的发展。
有的并重视计量分析。
一派兼重社会变迁,可称为社会经济史学派。
偏重不同,各有独具匠心之长,形成“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同时,也必然对经济史的一些理论问题和方法问题产生不同观点。
应当说,这是件大好事。
要促进学科进步,必须百家争鸣。
如果只有一种观点,用同一个声音讲话,我们的经济史学就要寿终正寝了。
我主张,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不同方法都各搞各的;同一问题也可有不同结论。
这才是“百花齐放”。
但是,不同理论、不同方法可以交流,交流的好处是开阔眼界,促进了解。
交流并不妨碍各搞各的,了解了别人,仍然要按照自以为是的去做,不妨碍个人创造性。
讨论中,我愿引恩格斯一语为座右铭:“今天被认为是合乎真理的认识都有它隐蔽着的以后会显露出来的错误……今天已经被认为是错误的认识也有其合乎真理的方面……”下面简括一下我个人对经济史一些理论和方法的看法。
我唯一的企盼是,这些看法不要妨碍或影响别人的独立思考,如有,这将是我的罪孽。
历 史历史哲学 包括世界观和历史观,都是是方法——思维方法。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恩格斯)。
“历史唯物主义……只是……说明历史的方法”(列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哲学,即思维方法。
我赞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思维方法。
前句是说人与自然要相互适应,“逆天行事”总是没有好下场。
经济学方法论研究方法与理论构建
经济学方法论研究方法与理论构建经济学方法论是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的是经济学理论的构建方法和研究方法的选择。
在经济学研究中,方法论的正确运用对于理论的构建和研究的准确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经济学方法论研究方法与理论构建的关系以及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
一、量化与定性方法的结合经济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可以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两种。
定量研究采用数学、统计工具对经济现象进行测量、分析和预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
然而,仅仅依靠定量数据进行研究可能忽略了经济现象背后的复杂性和非线性特征。
因此,结合定性研究方法,对定量结果进行解释和补充,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到经济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影响因素。
定性研究方法通过文字和描述性的分析,深入挖掘经济现象的内在含义和机制。
定性研究方法注重于研究对象的质性特征和规律,对经济现象进行深入的解读和理解。
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经济学家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情境的不同,灵活运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使两者相互融合,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二、实证与理论相结合在经济学研究中,实证分析是一种基于观察和数据的方法,旨在验证和检验理论模型的有效性。
经济学的理论构建离不开实证分析的支持,而实证分析的结果又能够反馈给理论,从而不断完善和修正理论。
因此,实证与理论相结合是经济学方法论中一项重要的原则。
实证分析主要依赖于经验数据和统计分析的结果,通过比较、检验和回归等方法验证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理论分析则主要依靠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通过建立抽象的模型和假设,推演和分析经济现象的本质规律。
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相辅相成,同样重要,只有二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贡献于经济学的发展和应用。
三、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经济学方法论研究方法与理论构建还需要注重历史和现实的结合。
历史研究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研究,可以发现经济规律的演变和经济现象的周期性。
历史研究能够帮助经济学家更好地理解现实经济现象的根源和发展趋势。
经济数学模型的理论与方法课程设计
经济数学模型的理论与方法课程设计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经济数学模型的理论与方法。
经济数学模型是经济学中研究经济现象的一种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研究经济规律,预测经济运行趋势,制定经济政策等方面。
本文将从数学模型的基本概念、构建与求解方法、应用和局限性四个方面来对经济数学模型进行探讨。
正文数学模型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是指将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形式来进行研究的一种工具。
数学模型包括数学公式、方程和图表等形式。
数学模型的方法是通过数学公式和方程式来表述社会现象,使人们能够将经济学中的现象和过程描述成数学问题,并且通过数学方法进行求解和分析,得出适当的经济结论。
经济数学模型是在经济学领域中建立的一种数学模型。
它可将经济学现象、经济规律和经济行为,基于数学的方法表达出来,以此为基础能够准确的分析和预测经济状况。
经济数学模型的构建和研究,是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之一。
数学模型的构建与求解方法经济数学模型的构建和研究,需要遵循一定的数学规律和一些基本的经济现象。
根据经济现象的不同,经济数学模型可分为微观经济模型和宏观经济模型。
前者主要研究个体行为和市场表现,后者则主要研究整个经济体制的表现和预测。
经济数学模型的构建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被研究的问题和需要表示的经济现象。
然后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进行建模。
数学模型的建立需要确定变量、函数、假设和数据等,建模者需要根据基本经济规律及经验和已知数据,分析各种可能性,寻找相应的数学表达式。
数学模型建好以后,要选取合适的方法对经济模型进行求解,比如微积分、矩阵论和最优化理论等。
数学模型的应用经济数学模型的应用面非常广泛,它可以用来进行国民经济发展预测的模拟计算、政策评估计算、产业结构优化分析等。
由于经济数学模型的精度和模拟效果比较可靠,因此经济数学模型在经济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银行金融领域,经济数学模型可以用于分配信贷、拟定投资方案等;在制造业、农业中经济数学模型可以用于企业的决策、城市规划等;在管理领域中,经济数学模型可以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生产与运营管理等方面。
环境经济学理论与方法
环境经济学理论与方法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逐渐凸显,环境经济学因此而生。
环境经济学是研究环境与经济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它不仅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也是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
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是通过经济学的分析手段,研究环境问题的经济性质和影响,探究环境政策的效果和实施方法。
本文重点介绍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一、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环境价值理论、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1. 环境价值理论环境价值理论是环境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它主要研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价值形成和变化规律。
环境价值可分为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两种。
直接价值是指环境物品和服务的直接利用价值,如空气、水、森林等;间接价值是指环境物品和服务对其他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影响,如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等。
环境价值理论的研究成果为环境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等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2. 外部性理论外部性是指因经济活动而给其他人或企业带来的成本或效益。
环境外部性是指由环境污染和其他负面影响导致的社会成本。
外部性理论是应对环境外部性问题的一个基础性理论。
通过对环境问题外部性的研究,可制定相应的环境政策和环境法规。
3. 公共物品理论公共物品理论主要研究集体行动和资源共享问题。
由于环境资源的共享性和无法排除性,使得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问题具有典型的公共物品特征。
公共物品理论的研究成果为环境公共产品的提供和环境合作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支持。
4. 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针对环境持续性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即在满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要保障环境的持续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为环境修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指导思想。
二、环境经济学的方法环境经济学的方法主要包括环境价值评估、环境成本分析、环境效益评估等。
1. 环境价值评估环境价值评估是研究人类对环境资源和生态系统的价值,并评估这些价值的方法。
单方程计量经济模型理论与方法
单方程计量经济模型理论与方法1. 概述单方程计量经济模型是经济学中常用的分析工具之一,它用于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我们可以对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
本文将介绍单方程计量经济模型的理论基础和具体的分析方法。
2. 单方程计量经济模型的基本原理单方程计量经济模型基于经济理论和统计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模型中的一个变量被视为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而其他变量则被视为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s)。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对自变量的变动对因变量的影响进行分析。
3. 建立单方程计量经济模型的步骤3.1 确定模型的形式在建立单方程计量经济模型之前,我们需要确定模型的形式。
模型的形式通常基于经济理论和经验研究。
我们可以选择线性模型、非线性模型或者其他形式的模型来描述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3.2 收集数据在建立计量经济模型之前,我们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
数据的选择和收集通常基于模型中所涉及的变量和时间范围。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调查问卷、统计年鉴、数据库等来获取数据。
3.3 估计模型参数在收集数据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估计模型参数来确定模型的具体形式。
常用的估计方法包括最小二乘法(OLS)和极大似然估计(MLE)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最优的模型参数。
3.4 模型检验和评估建立模型之后,我们需要对模型进行检验和评估。
常用的模型检验方法包括残差分析、假设检验和模型拟合度检验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4. 单方程计量经济模型的应用单方程计量经济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预测经济变量的未来走势,分析经济政策的效果,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等。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单方程计量经济模型研究通货膨胀率与利率之间的关系,以及GDP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5. 单方程计量经济模型的局限性和改进方法尽管单方程计量经济模型在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经济发展使用方法如何利用经济理论指导实际经济政策
经济发展使用方法如何利用经济理论指导实际经济政策经济发展使用方法:如何利用经济理论指导实际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是每个国家都致力于实现的重要目标,而要实现可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需要正确地运用经济理论,并将其指导融入实际经济政策中。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利用经济理论指导实际经济政策,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一、经济理论及其应用经济理论是经济学的基础,它通过对经济现象的研究和分析,为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经济学家通过构建各种模型和理论框架,对市场机制、供求关系、产出分配等经济问题进行探讨。
经济理论具有指导经济政策的重要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经济理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指导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1. 政府干预:根据市场失灵的情况,政府可以采取干预措施,如调整税收政策、加强市场监管等,以纠正市场不完全或不佳的情况。
通过对市场机制的理解,政府可以更准确地选择干预方式和程度。
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控制经济活动的一种方式。
经济理论可以为制定货币政策提供基础,例如利用货币供求关系的分析来决定货币政策的紧缩或宽松程度,以达到稳定通胀、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
3. 政府支出和投资:经济理论可以为政府决策者提供关于公共支出和投资的指导。
例如,基于增长理论,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水平等途径来促进长期经济增长。
4. 国际贸易政策:经济理论对国际贸易政策也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比如,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国际贸易的互补性和合作性,因此,政府在制定贸易政策时可以根据该理论优化国际贸易结构,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二、经济理论与实际政策的结合要将经济理论成功地应用于实际经济政策中,以下几个方面需加以注意:1. 多学科合作:经济理论本身涵盖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如数学、统计学、心理学等,因此,要将其应用于实际经济政策中,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合作。
只有充分考虑经济理论的相关影响因素,才能制定出更加全面有效的经济政策。
经济理论与方法社会合作与利益协调:国外公共品博弈实验综
经济理论与方法社会合作与利益协调:国外公共品博弈实验综摘要:在国外的经济学实验研究中,主要采用公共品博弈实验来分析社会两难中的合作问题。
研究发现,公共品博弈实验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的被试,其中条件合作者是最为普遍的类型;利用货币性惩罚可以维持较高的合作水平,但惩罚本身产生了二阶水平的公共品问题,货币性惩罚所隐含的效率并不明确,而反社会性惩罚可能不会增加合作并降低效率;用非货币性惩罚(如表达不满、驱逐搭便车者等)与非惩罚机制(如交流、代际忠告等)也可以维持较高的合作水平和效率。
这些实验证据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尤其是如何将经济实验的经验应用到“实地”环境,为解决社会两难问题进行制度设计,将是进一步研究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社会两难;公共品博弈;实验经济学;条件合作者;搭便车者;货币性惩罚;非货币性惩罚;非惩罚机制;反社会性惩罚中图分类号:f06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131(2013)01-0059-11一、引言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局面。
”要构建和谐社会,形成和谐相处的局面,核心是妥善协调好各方利益。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极大改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的同时,诸如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加剧、城乡差别扩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等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逐渐暴露。
在现阶段,我国社会成员利益多元化,如何协调不同阶层、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如何促使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相互合作,使整个社会资源达到合理配置,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我国不同地区或群体间存在共同的利益,但又有本地区或群体自身的利益,有时候这种共同利益和自身利益是相互冲突的,因此如何协调各方利益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群体成员的合作行为才最符合群体利益,是群体最优行为;但个体倾向于选择“搭便车”的行为。
例如所谓的“公共地悲剧”,若按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所有农民都只考虑自身的利益来决定放牧数量,这将会将导致草地资源被过度使用,最终所有农民的利益都将受损。
经济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
经济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经济发展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提供了分析和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本文将介绍几种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旨在为经济发展的决策与实践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指导。
一、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石,也是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关注个体行为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在解释经济发展中的个人决策、市场供求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强调市场自发机制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调节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在实践中,政府可以根据市场状况,调整经济政策,引导市场发挥作用。
二、结构主义理论结构主义理论强调经济发展中社会结构和制度的重要性,认为经济发展不仅仅受市场因素影响,还受到社会和制度因素的制约。
结构主义理论强调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主张通过发展产业政策、加强社会保障和提供基础设施等方式来推动经济发展。
结构主义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有助于减少经济发展中的不平等和贫困现象。
三、制度经济学方法制度经济学方法鉴于经济发展中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结果的影响,提出了从制度视角来研究经济发展问题的方法。
制度经济学方法强调制度安排对于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制度稳定性的重要性,通过深入研究经济制度的演进和变迁,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并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制度经济学方法的应用有助于发现并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制度瓶颈和障碍。
四、计量经济学方法计量经济学方法是应用数理统计学和经济理论分析经济数据的方法,对于分析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计量经济学方法基于统计样本和实证分析,可以量化经济政策的效果和评估经济发展的质量。
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可以更准确地测度经济发展的效果和影响,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工程建设经济评价实用理论和方法
工程建设经济评价实用理论和方法1.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工程建设经济评价方法,主要通过对项目投资和预期获益进行综合评估,确定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在成本-效益分析中,需要对项目的投资成本进行详细分析,并对项目的效益进行综合评估,包括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通过比较项目的投资成本和预期获益,可以确定项目的成本效益比,从而确定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2.折现现值分析:折现现值分析是一种在工程建设经济评价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将项目的投资成本和效益进行折现,以反映时间价值的概念。
在折现现值分析中,需要确定项目的现金流量,并使用适当的折现率计算出项目的现值。
通过比较项目的现值和投资成本,可以确定项目的净现值,从而确定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3.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是一种常用的风险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关键参数进行变动,评估其对项目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
在敏感性分析中,需要确定关键参数,并进行不同数值的变化,然后计算出相应的经济指标。
通过对经济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评估,可以确定关键参数对项目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并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价。
4.不确定性分析:不确定性分析是一种用于确定项目风险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考虑不确定因素对项目经济指标的影响,进行概率分布模拟和统计分析。
在不确定性分析中,需要确定不确定因素的概率分布,并对项目的经济指标进行模拟计算,以得到相应的概率分布。
通过对概率分布的分析,可以确定项目的风险程度,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5.效率评价:效率评价是一种对工程项目进行效益评估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投入和产出进行测量和分析,以确定项目的效率和可行性。
在效率评价中,需要选择适当的技术效率评价指标,并对项目的投入和产出进行测量和统计。
通过对投入和产出数据的分析,可以确定项目的效率和可行性,以指导决策和实施。
综上所述,工程建设经济评价实用的理论和方法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折现现值分析、敏感性分析、不确定性分析和效率评价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为基础,阐述了关于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回顾和复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学科。
一、商品与货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商品和货币,它们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基本要素。
商品是一种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品,而货币则是用来进行商品交换的一种普遍接受的媒介。
马克思通过分析商品和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本质和矛盾。
二、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另一个核心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超过维持其生存和繁殖所需的价值的部分。
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揭示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分配规律,从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公正性。
三、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提出了经济危机理论,这是他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可避免的周期性危机现象的解释。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和衰退是由于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而引起的。
在繁荣时期,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市场扩大,会导致生产过剩和需求不足的问题,最终引发经济危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通过揭示经济危机的根源和演化规律,为理解和预测经济运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四、价值转化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另一个核心概念是价值转化理论。
价值转化是指劳动价值在商品生产过程中转化为价格的过程。
根据马克思的价值论,商品的价格是由生产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马克思对价值和价格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揭示了商品交换中的不平等和剥削关系。
五、经济调控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仅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还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和方法。
在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国家通过计划经济的方式对生产和分配进行调控,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的目标。
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
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学科,它帮助人们理解和分析市场、贸易、消费、生产等方面的问题。
经济学家使用一系列方法和理论来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并制定相关政策。
一、经济学的方法经济学的方法包括经验分析法、比较法和数理方法。
经验分析法是通过对历史数据和现实情况的分析来寻找规律和趋势。
例如,经济学家可以通过对过去几十年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来预测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
比较法是通过对不同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比较来研究不同的经济现象。
例如,经济学家可以对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分析两者之间的差距和不同之处。
数理方法是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来建立经济模型和分析经济数据。
利用这一方法,经济学家可以更准确地预测经济变化和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经济学的理论经济学的理论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方面。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变化。
其核心理论为经济周期理论和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发展是一种循环的过程,有着繁荣和衰退的周期。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则是通过对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分析,来解释价格、就业和产出等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上的个体主体和对价格的影响。
其核心理论为市场均衡理论和企业理论。
市场均衡理论认为市场上的价格和数量会在需求和供给的作用下自动达到一种均衡状态。
企业理论则是对企业生产和经营行为的研究,分析企业的盈亏状况和市场竞争状况。
三、经济学在现实中的应用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需要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例如,政府需要研究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为制定财政和货币政策提供依据。
其次,企业在决策过程中也需要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例如,企业需要研究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制定产销计划和价格策略。
最后,个人在生活中也可以运用经济学的知识。
例如,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理性消费,明确自己的经济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
经济学家的方法与理论建模
经济学家的方法与理论建模在经济学领域,方法和理论建模是经济学家们推动研究和决策的核心工具。
经济学家通过运用各种方法和建立理论模型来理解经济现象和预测未来趋势,为政策制定和经济管理提供指导。
一、方法1. 归纳法:经济学家使用归纳法来从大量具体事件和数据中总结提炼出经济规律和规则。
他们观察和研究现实经济现象,透过具体案例与实证分析,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从而形成经济学的基础。
2. 比较法:经济学家经常通过比较不同经济体的表现,寻求经济活动的差异和共同点,以确定特定政策或经济体系的效果。
他们还比较不同经济体之间的产业结构、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程度,从而获得有关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的信息。
3. 统计分析:经济学家利用统计学方法来处理经济数据,进行数据描述和推理。
他们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识别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如需求和供给、价格和数量等。
统计分析帮助经济学家发现并解释现象,提供证据和依据。
4. 实验方法:一些经济学家采用实验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和政策效果。
他们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并在控制条件下观察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
实验方法能够提供经济理论和政策的实证证据,辅助政策制定者作出决策。
二、理论建模理论建模是经济学家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的重要手段。
他们建立数学或形式化模型,以描述经济系统运作的各个要素和相互关系。
1. 供求模型:供求模型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模型之一。
它描述了市场中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价格的调节达到市场均衡。
供求模型帮助经济学家理解市场中价格变动的原因和影响,以及产量和消费的变化趋势。
2. 边际分析:经济学家使用边际分析来研究决策者在面临稀缺资源时做出的最优选择。
边际分析探讨了增加或减少一单位资源对决策结果的影响,帮助经济学家理解个体和机构行为的动态过程,并运用于生产、投资和消费等领域。
3. 经济增长模型:经济学家建立经济增长模型来研究长期经济发展和国家富裕程度的影响因素。
这些模型通常考虑投资、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等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帮助决策者制定政策以推动经济发展。
经济学理论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方法
经济学理论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方法经济学理论: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方法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致力于研究资源的配置和决策制定。
它的研究范围涉及个人、家庭、公司、政府以及国际组织等各个经济主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经济学的研究目标是深入了解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并提供对于经济政策和决策的指导。
本文将着重介绍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方法。
一、经济学的核心理论1.供给与需求理论供给与需求理论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它解释了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定价机制。
供给代表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数量,而需求代表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
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决定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该理论通过供需曲线的交叉点,揭示了价格对于市场的调节作用,以及价格变动对供求关系的影响。
2.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项重要理论,它解释了个人对消费和生产的决策过程。
边际效用指的是额外一单位产品或服务带来的满足感增加的程度。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理,人们倾向于在满足最基本需求后,追求边际效用递减的商品或服务。
这个理论帮助解释了消费者的选择行为以及企业决策中的生产和成本问题。
3.成本与效益分析成本与效益分析是经济学中的一种方法,用于评估决策的经济效果。
在成本与效益分析中,人们将决策所涉及的成本和效益进行比较,并考虑不同方案的风险和时间价值。
通过这种分析,可以使决策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各种选择的优劣势,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实证经济学方法实证经济学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以验证理论模型和预测经济现象。
这种方法强调实证研究和统计分析,在经济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并利用统计方法进行处理和分析,经济学家可以进行对现实经济现象的研究,以求得更加准确和可靠的结论。
2.规范经济学方法规范经济学方法关注如何制定经济政策和规则,以达到特定的目标。
这种方法强调价值判断和规范性分析。
在规范经济学中,经济学家通过制定经济模型,利用道德、伦理和政治等价值观考虑各种政策的优劣势,并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支持。
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
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环境与经济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研究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包括环境价值理论、环境外部性、环境政策工具和环境成本收益分析。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些方面的内容。
首先,环境价值理论是环境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强调了环境对人类福祉的价值以及人类对环境的需求。
环境价值主要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非使用价值和非市场价值。
直接使用价值是指人们直接利用环境资源所获得的价值,如水资源的供水功能;间接使用价值是指环境对经济活动的间接支撑作用,如森林对水源的保护作用;非使用价值是指人们对环境的情感和文化认同,如享受自然景观的情感价值;非市场价值是指不通过市场交易而实现的价值,如时间、健康和生命的价值。
理解环境价值对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和环境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环境外部性是环境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环境外部性是指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但没有通过市场机制反映出来。
它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正外部性是指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积极影响,如污水处理厂减少了水污染。
负外部性是指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消极影响,如工厂排放的废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环境外部性的存在导致了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的产生,需要通过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的来解决。
第三,环境经济学研究环境政策工具。
环境政策工具是指通过税收、补贴、排放权交易等手段来调节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其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经济激励工具,如环境税和排放权交易。
环境税是对污染者征收的费用,通过提高排放成本来减少污染的产生。
排放权交易是指将污染物排放额度分配给企业,企业可以自由交易排放额度来实现最优的减排效果。
此外,还有指令性环境政策工具,如强制性的环保标准和规定。
通过合理选择和使用环境政策工具,可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最后,环境经济学研究环境成本收益分析。
环境成本收益分析是对环境政策和工程项目进行经济评估的方法。
经济学毕业论文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方法比较
经济学毕业论文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方法比较随着经济学的发展,研究方法也在不断演变。
在经济学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是两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本文将比较这两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并探讨如何在经济学毕业论文中应用这两种方法。
1. 理论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是经济学研究中最早也是最基础的研究方法之一。
它通过利用现有的理论框架和模型,分析和推导经济现象的内在规律,从而获得对经济问题的深刻理解。
在经济学毕业论文中,理论研究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立研究问题:根据感兴趣的经济现象或理论困惑,明确研究问题。
(2)收集文献和理论框架:通过查阅经济学相关文献,建立相关理论框架。
(3)推导和分析:基于理论框架,进行推导和分析,解释经济现象的原因和机制。
(4)论证和结论:通过逻辑推理和实证案例,得出对经济问题的结论,并进行论证。
理论研究方法的优点在于它能够提供深入的理论分析和解释,有助于揭示经济问题的本质。
然而,由于理论研究方法通常是基于假设和简化条件进行推导分析,在应用到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理论偏差。
2. 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通过采集和分析实证数据,验证和检验经济理论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以得出对现实经济问题的结论。
在经济学毕业论文中,实证研究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制定研究假设:根据理论和现实情况,制定相应的研究假设。
(2)收集数据: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统计数据等方法,收集与研究假设相关的数据。
(3)数据处理与分析:运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实证结论。
(4)论证和结论:基于实证分析结果,得出对经济问题的结论,并进行论证。
实证研究方法的优点在于它能够提供具有统计意义的实证结果,增强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实证研究方法是经济学研究中验证理论的重要手段,也是政策制定和决策支持的依据之一。
然而,在采集和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数据质量问题和方法选择等挑战。
经济学的现代理论和方法
经济学的现代理论和方法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的是人类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分配和利用这些资源最大化整个社会福利的问题。
在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农业革命后的商品经济阶段、工业革命后的生产组织和供需关系阶段、以及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后的数字时代阶段。
经济学的现代理论和方法已经越来越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扩展其分析和应用范围。
一、现代经济学的哲学基础现代经济学理论呈现出一种科学化和数学化的趋势,并且在方法论上强调理论建模,注重数学和统计方法的应用。
这种趋势与经典经济学的唯物主义分析方法和主张自由市场自调节的经济政策思想有很大不同,因此需要建立新的经济学哲学基础。
现代经济学的哲学基础之一是心理经济学,它将人的行为视为心理驱动的。
这种方法主张从微观角度出发,研究人的行为和选择,以此推导和解释宏观经济现象。
心理经济学主张经济分析需要结合心理学、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探索人的行为本质和决策机制,为经济学提供理论基础。
现代经济学的哲学基础之二是制度经济学,它认为经济活动受到制度性因素的影响。
制度经济学主张从宏观角度出发,研究市场之外的制度性因素对经济效率和公正性的影响。
这种方法注重解释经济运行中的不完美性和市场失灵现象,提出制度化的解决方案。
二、现代经济学的分析工具现代经济学的分析工具主要有数学和统计方法、计算机模拟和实验经济学等。
数学和统计方法是现代经济学最为基本的分析工具。
利用数学方法可以将经济学现象量化,进行相关方程建模和参数估计,从而得出准确的预测和策略建议。
统计方法也可以用来检验经济学理论的假设,通过收集样本数据和样本特征统计分析,来研究和解释经济现象。
计算机模拟是一种模拟类似于经济系统的软件,用来分析这些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并测试其对不同政策和事件的反应。
计算机模拟可以提供比理论预测更为详细的信息,以及更好的模拟复杂的市场环境和真实的经济现象。
实验经济学可以通过实验协议的设计来研究经济学现象,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检验经济学理论和行为假设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子:什么是经济学经济(economy)源于希腊语oikonomos,意为“管理一个家庭的人”19世纪伟大的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中这样写到:“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
美国伟大的经济学家、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谬尔森在其《经济学》中对经济学下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在经济活动中如何确定劳动、资本和土地的价格,以及如何运用这些价格配置资源;●考察金融市场行为,并分析金融市场如何将资本配置到其他经济部门;●考察收入分配,以及如何在不损害经济运行的前提下对穷人给予帮助;●考察政府支出、税收、预算赤字对经济增长有何影响;●研究经济周期中失业与生产的波动,并提出改善经济增长的政策;●考察各国贸易模式并分析贸易壁垒有何影响;●观察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并对鼓励资源有效利用的方式提出建议。
美国经济学家、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兹在其《经济学》中对经济学下的定义是:经济学研究的是:我们社会中的个人、厂商、政府和其他经济组织是如何进行选择的,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资源的使用方式。
稀缺是经济学一个显著的现象,因为稀缺所以选择是必要的。
将以上定义加以提炼,可以发现经济学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他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
这个定义的背后隐含了经济学的两大核心思想,即物品是稀缺的(资源的有限性),社会必须有效地利用(资源的管理)他们的资源。
事实上,正是因为稀缺性和追求效益的愿望,才使经济学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
家庭和社会的选择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1. 家庭对资源的分配:工作多少,购买多少,储蓄多少,如何把储蓄用于投资,以及是否需要和他人建立互易关系等。
2. 企业对资源的配置: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价格情况,原料采购等社会经济体是在千万个家庭和也起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对资源的配置,即供给和需求相互作用的结果(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的过度)。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1.计划经济是指以国家指令性计划来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 计划经济被当作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这种观点的逻辑推理是:社会化大生产把国民经济各部门连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客观上要求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2.市场经济是承认并维护私人拥有生产资料和鼓励自由竞争、通过市场交换中的价格调节供求和资源分配的经济运行体制。
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经济体制。
主要区别有: 一是经济运行的机制不同.计划经济是无所不包的国家计划,市场经济是市场机制,即价格供求竞争利率等. 二是调节经济的手段不同.前者主要是行政手段,后者主要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三是调节经济的方式不同.前者是国家直接调控企业,后者是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四是所有制结构不同.前者的所有制结构单一,后者所有制结构多元.五是利益分配不同.前着平均主义严重,后者注重效率。
市场经济地位对贸易的影响市场经济地位(简称MES)是根据一国经济制度和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程度确定的,广泛应用于贸易救济中的反倾销领域。
如果一国经济制度是市场经济,而且政府对经济干预较少,越接近完全竞争,交易成本就越低,则该国就具有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因此,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离不开完全竞争。
中国一直遭受非市场经济地位的不公平待遇,中国对外贸易健康发展受到影响自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始终没有完全被西方高收入发达国家所承认。
1979年8月,欧盟对中国糖精钠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没有给予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从此拉开了西方发达国家不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序幕。
根据1999年中国与美国达成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协定,美国始终坚持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美国可以在15年内,当涉及中国的进口时,继续应用非市场经济方法处理反倾销案件。
这一条款适用于世贸组织的最惠国原则,因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议定书》的第15条款规定,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后的15年内,世贸组织成员对中国产品倾销行为判定时,在制造、生产和销售该产品不能明确证明是市场经济条件的,则该世贸组织成员可使用不依据与中国国内价格或成本进行严格比较的方法。
针对中国出口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和倾销行为判定时,欧盟、美国、印度等不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计算产品倾销幅度时不采用中国国内价格或成本等原始数据,而是依据与出口国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的市场经济国家(即第三国或者所谓替代国)的价格或者成本数据来计算所谓的正常价值,从而使中国正常贸易变成倾销,极大地高估了中国出口产品的倾销幅度,导致倾销行为成立。
进口国根据倾销行为与实质性损害的因果关系,对中国出口产品就可实施长达5年的反倾销措施,如果复审后继续实施反倾销措施,则时间更长。
因此,一些国家为遏制中国快速发展,针对中国出口产品滥用“非市场经济”条款,特别是少数发展中国家紧随欧盟、美国,对中国进行大量反倾销立案和调查。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遭受非市场经济地位的不公平待遇,部分出口产品增长态势受到遏制,部分出口市场大幅度萎缩,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单个反倾销案件涉及产品出口额动辄上亿美元,近几年反倾销造成的中国出口损失超过150亿美元,中国对外贸易健康发展受到影响。
第一节如何做出决策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大炮和黄油的权衡清洁环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间的权衡效率(efficiency,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的特性)和平等(equality,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征)的取舍,在设计政府政策的时候,这两个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
(贫富差距的出现)中国贫富差距现象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
名字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句话。
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这么说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社会学家从中引申出了“马太效应”这一概念,用以描述社会生活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1]。
此术语后为经济学界所借用,反映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经济学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
1.基尼系数:我国2011年的基尼系数是0.552.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差距拉大3.城乡收入差距拉大:6:14.东部居民和中西部居民5.垄断性行业和非垄断性行业收入差距过大:3G时代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考虑是否上大学的决策◆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1.运动员的抉择2.上大学的抉择3.就业的抉择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理性人(rational people):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理性人通过比较边际利益(marginal benefit)与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来做出决策边际利益和边际成本1.边际利益:边际效益、边际收益,指每多消费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利益。
一般而言,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会有边际收益递减的现象。
(馒头案例、钻石和水的案例)2.边际成本: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
这个概念表明每一单位的产品的成本与总产品量有关。
(规模效应体现)结论:只有当一种行为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为。
(航空公司起飞前低价卖票案例)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激励(incentive)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市场中影响价格的因素(政府)◆安全带的立法——激励的效果◆激励工资的案例:计件工资和月固定工资制、大锅饭和家庭联产承包、十一黄金周案例第二节人们如何相互交易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背景:国际分工深化的结果1.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国富论》)、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要素禀赋理论2.技术差距论、生命周期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20世纪80年代苏联和东欧的解体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上最重大的变化。
这些国家运行的前提假设是,政府官员能够最佳地配置经济中的稀缺资源,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福利的方式组织经济活动。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企业和家庭的决策取代了中央计划者,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商品和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斯密观点:价格会自发调整,指引这些单个买者和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解释了计划经济的失败)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 简称《国富论》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诞生看不见的手原理最早是由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来的。
这一命题的含义: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在力图追求个人满足,一般说来,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但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社会利益,并且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的效果更大。
这只看不见的手实际上就是人们自觉地按照市场机制的作用自发调节着自己的行为,并实现消费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
而这一原理,只是一般均衡理论中得到了充分的描述。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我们需要政府原因之一是:只有在政府实施规则并维持对市场经济至关重要的制度时,看不见的手才能施展魔力。
产权(property rights):即所有权,赋予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政府通过法律方式保证产权以实现个人对稀缺资源的管理和配置。
我们需要政府另一个原因是:看不见的手是强有力的,但并不是无所不能的。
需要政府促进效率或促进平等,即大多数政策的目标是既要把经济蛋糕做大,又要改变这个蛋糕的分割方式。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1.原因一:外部性(externality),指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典型例子是污染2.原因二:市场势力(market power),即垄断第三节整体经济如何运行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生活水平的差别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两者相互作用 恩格尔系数(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指标)1857年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就越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率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