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画回忆》阅读练习及答案
丰子恺散文《学画回忆》短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丰子恺散文《学画回忆》短篇篇一:丰子恺散文《学画回忆》丰子恺散文《学画回忆》我七八岁时入私塾,先读《三字经》,后来又读《千家诗》。
《千家诗》每页上端有一幅木板画,记得第一幅画的是一只大象和一个人,在那里耕田,后来我知道这是二十四孝中的大舜耕田图。
但当时并不知道画的是甚么意思,只觉得看上端的画,比读下面的“云淡风轻近午天”有趣。
我家开着染坊店,我向染匠司务讨些颜料来,溶化在小盅子里,用笔蘸了为书上的单色画着色,涂一只红象,一个蓝人,一片紫地,自以为得意。
但那书的纸不是道林纸,而是很薄的中国纸,颜色涂在上面的纸上,渗透了下面好几层。
我的颜料笔又吸得饱,透得更深。
等得着好色,翻开书来一看,下面七八页上,都有一只红象、一个蓝人和一片紫地,好象用三色版套印的。
第二天上书的时候,父亲——就是我的先生——就骂,几乎要打手心;被母亲和大姊劝住了,终于没有打。
我哭了一顿,把颜料盅子藏在扶梯底下了。
晚上,等到父亲上鸦片馆去了,我再向扶梯底下取出颜料盅子,叫红英——管我的女仆——到店堂里去偷几张煤头纸来,就在扶梯底下的半桌上的洋油灯底下描色彩画。
画一个红人,一只蓝狗,一间紫房子??这些画的最初的鉴赏者,便是红英。
后来母亲和诸姊也看到了,她们都说“好”;可是我没有给父亲看,防恐吃手心。
后来,我在父亲晒书的时候,看到了一部人物画谱,里面花样很多,便偷偷地取出了,藏在自己的抽斗里。
晚上,又偷偷地拿到扶梯底下的半桌上去给红英看。
这回不想再在书上着色;却想照样描几幅看,但是一幅也描不象。
亏得红英想工好;教我向习字簿上撕下一张纸来,印着了描。
记得最初印着描的是人物谱上的柳柳州像。
当时第一次印描没有经验,笔上墨水吸得太饱,习字簿上的纸又太薄,结果描是描成了,但原本上渗透了墨水,弄得很龌龊,曾经受大姊的责骂。
这本书至今还存在,我晒旧书时候还翻出这个弄龌龊了的柳柳州像来看:穿着很长的袍子,两臂高高地向左右伸起,仰起头作大笑状。
陈丹青《文学回忆录后记》双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文学回忆录》后记[注]陈丹青1989年元月,木心先生在纽约为我们开讲世界文学史。
初起设想一年讲完,结果整整讲了五年。
木心笑说:这是一场“文学的远征”。
听课五年,我所累积的笔记共有五本。
木心开讲后,则每次摊一册大号笔记本,密密麻麻写满字,是他备课的讲义。
但我不记得他低头频频看讲义,只目灼灼看着众人,徐缓地讲,忽而笑了,说出滑稽的话来。
当初宣布开课,他兴冲冲地说,讲义、笔记,将来都要出版。
但我深知他哈姆雷特式的性格:日后几次恳求他出版这份讲义,他总轻蔑地说,那不是他的作品,不高兴出。
前几年领了出版社主编去到乌镇,重提此事,木心仍是不允。
眼前的电子版不再是那叠经年封存的笔记,而是木心读者期待的书稿。
喂,木心,恕我不能经你过目而首肯了,记得你当年的长篇大论吗?年底将要变成厚厚的书。
木心讲课不像是讲课,浑如聊天,而他的聊天,清晰平正,有如讲课-─—他语速平缓,从不高声说话,说及要紧的意思,字字用了略微加重的语气,如宣读早经写就的文句。
录入笔记的这半年,本能地,我在纸页间听到他低哑苍老的嗓音。
我记得许多次,他在某句话戛然停顿,凝着老人的表情,好几秒钟,呆呆看着我们。
这时,我知道,他动了感情,竭力克制着,等自己平息。
而最令我感到兴味的瞬间,是他临场的戏谈。
木心的异能,即在随时离题:他说卡夫卡苦命、肺滂、爱焚稿,该把林黛玉介绍给卡夫卡;他说西蒙种葡萄养写作,昔年陶潜要是不就菊花而改种葡萄,那该多好!在木心那里,切题、切题、再切题,便是这些如叙家常的离题话。
待我们闻声哄笑,他得意了,假装无所谓的样子——且慢,他在哄笑中又起念头,果然,再来一句,又来一句—--随即收回目光,接着往下说。
讲述《圣经》时,木心念及早岁与他频繁通信的十五岁湖州女孩,使我们知道早在四十年代的浙江小城,竟有如此真挚而程度甚深的少年信徒,小小年纪,彼此辩说新旧约的文学性。
提到《易经》,他说夏夜乘凉时教他背诵《易经》口诀的人,是她母亲,抗战逃难中,这位母亲还曾给儿子讲述杜甫的诗,这在今日的乡镇,岂可思议。
学画回忆丰子恺阅读理解
学画回忆丰子恺阅读理解一、丰子恺的学画经历丰子恺(1898-1975)是中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
他从小酷爱绘画,曾跟随多位大师学习,如李叔同、倪贻德等。
在求学过程中,丰子恺不断摸索自己的艺术风格,最终形成了独特的绘画技巧和艺术思想。
二、绘画技巧和风格丰子恺的绘画技巧多样,擅长水墨画、漫画和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
他的画风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情趣。
在绘画中,他善于运用简练的线条和浅淡的墨色表现自然与人生之美,给人以亲切、质朴之感。
三、丰子恺对艺术的感悟和理解丰子恺认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他强调艺术家应该深入生活,观察自然,体验人生,以获得真正的艺术灵感。
同时,他认为艺术应该具有思想性和人文精神,能够启迪人的内心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四、丰子恺的作品和成就丰子恺的作品丰富多样,其中包括《护生画集》、《子恺漫画》等经典著作。
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内外艺术奖项,被广泛收藏和展示。
丰子恺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他的作品本身,更在于他对中国现代艺术的推动和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五、丰子恺的创作态度和人生哲学丰子恺的创作态度非常严谨,他追求艺术的完美和纯粹。
他的人生哲学是“真诚、善良、美好”,这种哲学思想也贯穿了他的艺术创作。
他认为,艺术家应该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以艺术的方式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六、丰子恺与其他艺术家的比较与同时期的其他艺术家相比,丰子恺的艺术风格更加注重生活情趣和人文精神。
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美好的事物,用简洁的笔触表现生活的真谛。
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丰子恺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独树一帜,与其他艺术家形成鲜明的对比。
七、丰子恺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丰子恺的艺术思想和创作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启发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和读者,让他们关注生活、热爱自然、追求美好。
同时,丰子恺的艺术教育理念也影响了许多后来的艺术家和教育家。
他强调艺术的人文精神和思想性,呼吁艺术家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这些理念在当今的艺术教育和创作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年级语文上册《一幅难忘的画》阅读题
四年级语文上册《一幅难忘的画》阅读题
一幅难忘的画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
一次,妈妈领我到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去写生。
“妈妈,你看呀,这儿的河水多美,还有小船!”我望着远处连
绵的群山、身旁清澈的河水、粼粼的水波上停泊着的一只小木船,立
刻高兴地画起来。
不过,我正要画那只小木船时,一阵水波散开,小木船划走了。
真倒霉!人家好不容易画好了群山、河水,现在缺了只船,这画就不
好看了,这怎么办?我气得真想把画夹子摔了。
这时,奇迹发生了,
船居然划回来了。
夕阳下的船夫似乎没什么表情,小木船准确无误地
停在原来的地方。
我高兴得直跳,继续画了起来。
天色逐步黑了下来。
“画完了吗?”这声音很粗重,是船夫在问。
“就差一点儿了。
”“别急,我等着。
”于是,我接着画。
终于画完了,我大喊:“完成了!妈妈,回家吧!”随着我的声音,那只小船默默地划走了。
当我回转身来,发现妈妈就在我的身后,她深有感触地说了一句:“风景是美啊,不过最美的还不是风景。
”
妈妈的话使我恍然大悟。
我想对船夫说声谢谢,可他已没了踪影,我
眼前只留下了那张难忘的画。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答案)的河水(答案)的群山(答案)的声音
2.当“我”正要画那只小木船时,船却划走了,此时,“我”想
到了什么?心情怎样?用“_____”画下来。
答案
3.从文中摘录妈妈的话。
答案
4.从妈妈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把它写下来。
答案。
《刻在年画中的记忆》阅读答案
《刻在年画中的记忆》阅读答案刻在年画中的记忆袁圣敏①依稀记得,20世纪80年代,年画在春节中还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进腊月,各种年画铺天盖地,争奇斗艳,渲染出欢乐的气氛。
人们买年画,贴年画,赏年画,在欣赏画面美的同时,也祈望来年的生活美。
它和春联、饺子、鞭炮,一起丰富着中国人红火热烈的春节。
②年画,顾名思义,就是年节喜庆时张贴的一年一换的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
据传,唐太宗李世民时,宫中闹鬼,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便全身披挂,昼夜站在宫门守卫,宫中才平静下来。
李世民便令画师把两位将军的威武形象绘在宫门上。
这种形式流传到民间,就形成了早期的年画。
隋唐以前,年画大多直接画在桃板或纸上;隋唐时有了木版印刷术,木版年画开始兴起;到了宋代,出现了着色和套色年画,并有了年画作坊。
明代早期,出现了由木版印出墨线,再由人工赋色完成的年画,民间称作“画贴”。
到了明代晚期,雕版套色印刷技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出现了多色套印的精美年画。
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年画发展到了高峰,印制技术日益完善。
到清代道光年间,“年画”作为固定的名称出现。
③年画的内容包罗万象,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平民百姓,大至历史趣事,小至民间时俗,无所不有。
同时,各地域的审美特点、风俗习惯、物产材质等,又造就了各地年画独特的风貌,产生了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山东潍坊、河北武强、四川綿竹、广东佛山等众多年画类别。
这些年画,用色或对比强烈,热情奔放,或柔和典雅,温润如玉;工艺上或多次多色套版印刷,或木刻手绘相结合,但始终与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记载着当时当地最原始、最淳朴的民俗文化,展现了浓厚的中国韵味。
由于多样的题材,生动的形象,精彩的构图,独特的色彩表现,年画不仅是年节里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而且在发挥审美功能、愉悦人们身心的同时,还承担起了记载历史、普及大众文化、教化民众等的社会职责。
④年画,从来都不是固步自封的。
社会上出现的新事物总会及时地反映在年画里。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单元测试(四)及答案解析
单元测试(四)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飒飒..(sà) 霎.时(shà) 穹.窿(qióng) 脉脉..(mò)B.袅.娜(niǎo) 独处.(chù) 幽僻.(pì)煤屑.(xiè)C.颤.动(chàn) 尘嚣.(xiāo) 禁锢.(gù) 踱.步(duó)D.酣.眠(hān) 荫庇.(bì) 墓冢.(zhǒng) 宛.然(wǎn)解析:独处.(chù)——独处.(chǔ):独居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A.幽辟一例掂记没精打采B.羞涩大意宛然妖童媛女C.凝碧袅娜眠歌鹢首徐回D.风致朗照旋律棹移藻挂解析:A掂记——惦记:心里一直想着的,放不下。
【一例:yī lì,一律;同样。
没精打采:méi jīng dǎ cǎi,采:精神。
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妖童媛女:yāo tóng yuàn nǚ,:俊俏的少年和美丽的少女。
妖,艳丽。
媛,女子。
出自梁元帝《采莲赋》。
鹢首徐回: yì shǒu xú huí,鹢首:古时画鹢于船头,所以把船头叫鹢首。
船慢慢地来回摇荡着。
棹移藻挂:“棹将移而藻挂”。
棹(zhào):划船用的工具。
代指船。
】3.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C )。
A.风儿俯临,在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
B.没有十字架,没有葛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C.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铜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
D.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窿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丰子恺散文《学画回忆》
丰子恺散文《学画回忆》我七八岁时入私塾,先读《三字经》,后来又读《千家诗》。
《千家诗》每页上端有一幅木板画,记得第一幅画的是一只大象和一个人,在那里耕田,后来我知道这是二十四孝中的大舜耕田图。
但当时并不知道画的是甚么意思,只觉得看上端的画,比读下面的“云淡风轻近午天”有趣。
我家开着染坊店,我向染匠司务讨些颜料来,溶化在小盅子里,用笔蘸了为书上的单色画着色,涂一只红象,一个蓝人,一片紫地,自以为得意。
但那书的纸不是道林纸,而是很薄的中国纸,颜色涂在上面的纸上,渗透了下面好几层。
我的颜料笔又吸得饱,透得更深。
等得着好色,翻开书来一看,下面七八页上,都有一只红象、一个蓝人和一片紫地,好象用三色版套印的。
第二天上书的时候,父亲——就是我的先生——就骂,几乎要打手心;被母亲和大姊劝住了,终于没有打。
我哭了一顿,把颜料盅子藏在扶梯底下了。
晚上,等到父亲上鸦片馆去了,我再向扶梯底下取出颜料盅子,叫红英——管我的女仆——到店堂里去偷几张煤头纸来,就在扶梯底下的半桌上的洋油灯底下描色彩画。
画一个红人,一只蓝狗,一间紫房子……这些画的最初的鉴赏者,便是红英。
后来母亲和诸姊也看到了,她们都说“好”;可是我没有给父亲看,防恐吃手心。
后来,我在父亲晒书的时候,看到了一部人物画谱,里面花样很多,便偷偷地取出了,藏在自己的抽斗里。
晚上,又偷偷地拿到扶梯底下的半桌上去给红英看。
这回不想再在书上着色;却想照样描几幅看,但是一幅也描不象。
亏得红英想工好;教我向习字簿上撕下一张纸来,印着了描。
记得最初印着描的是人物谱上的柳柳州像。
当时第一次印描没有经验,笔上墨水吸得太饱,习字簿上的纸又太薄,结果描是描成了,但原本上渗透了墨水,弄得很龌龊,曾经受大姊的责骂。
这本书至今还存在,我晒旧书时候还翻出这个弄龌龊了的柳柳州像来看:穿着很长的袍子,两臂高高地向左右伸起,仰起头作大笑状。
但周身都是斑斓的墨点,便是我当日印上去的。
回思我当日首先就印这幅画的原因,大概是为了他高举两臂作大笑状,好象父亲打呵欠的模样,所以特别感兴味罢。
《学画回忆》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学画回忆丰子恺我七八岁时入私塾,先读《三字经》,后来又读《千家诗》。
《千家诗》每页上端有一副木版画,记得第一幅画的是一只大象和一个人,在那里耕田,后来我知道这是二十四孝中的大禹耕田图。
但当时并不知道画的是甚么意思,只觉得看上端的画,比读下面的“云淡风轻近午天”有趣。
我家开着染坊店,我向染匠司务讨些颜料来,溶化在小盅子里,用笔蘸了为书上的单色画着色,涂一只红象,一个蓝人,一片紫地,自以为得意。
但那书的纸不是道林纸,而是很薄的中国纸,颜色涂在上面的纸上,渗透了下面好几层。
我的颜料笔又吸得饱,透得更深。
等得着好色,翻开书来一看,下面七八页上,都有一只红象、一个蓝人、一片紫地,好像用三色版套印的。
第二天上书的时候,父亲——就是我的先生——就骂,几乎要打手心;被母亲和大姊劝住了,终于没有打。
我哭了一顿,把颜料盅子藏在扶梯底下了。
晚上,等到父亲上鸦片馆去了,我再向扶梯底下取出颜料盅子,叫红英——管我的女仆——到店堂里去偷几张煤头纸来,就在扶梯底下的半桌子上的洋油灯底下描色彩画。
画一个红人,一只蓝狗,一间紫房子……这些画的最初的鉴赏者,便是红英。
后来母亲和诸姊也看到了,她们都说“好”;可是我没有给父亲看,防恐害骂。
后来,我在父亲晒书的时候,看到一部人物画谱,里面花样很多,便偷偷地取出来了,藏在自己地抽斗里。
晚上,又偷偷地拿到扶梯底下的半桌子上去给红英看。
这回不想再在书上着色;却想照样描几幅看,但是一副也描不像了。
红英教我向习字簿上撕下一张纸来,印着描了。
大概十二三岁的时候,我已把这本人物谱统统印全。
所用的纸是雪白的连史纸,而且所印的画都着色。
着色用的颜料仍旧是染坊里的,但不复用原色。
我自己会配出各种间色来,在画上施以复杂华丽的色彩,同塾的学生看了都很欢喜,大家说:“比原本上的好看得多!”而且大家问我讨画,拿去贴在灶间里,当做灶君菩萨;或者贴在床前,当做新年里买的“花纸儿”。
那时候我们在私塾中开画,是不敢公开的。
部编八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回忆齐白石先生我从小学戏,没有读过书。
一九五年及书香门第的后生吴祖光结婚。
后来,我成为齐白石老先生的干女儿。
齐老经常手把手教我画画,他还训诲我:“搞艺术也是表现自己,就如我画画、你唱戏,道理都是一样:讲骨气,讲正义,有志气,最重要的都是表现自己。
〞我因演出繁忙,不行能在画画上画出成果来。
但我在演戏上,是遵照齐老的训诲做的,在舞台上我挺胸抬头唱戏,面对观众。
我演的节目,创建的人物,大都是一些争取自由、有正义感、有对抗精神的古今女性。
如?刘巧儿?中的刘巧儿,?杨三姐告状?中的杨三姐等。
放开手画画,挺起胸唱戏,这是我向齐老学画得到的最宝贵的启示。
有一天,裱画家刘金涛陪我去齐老家学画画,恰好齐老一人在家。
金涛兄说:“今日齐老可要好好教干女儿画画了。
〞齐老让金涛铺好纸,欢乐地把我叫到他身边,手里拿着一支笔:“来吧,画一张。
〞我心想:“做艺术家就不能退后,这也算是第一课。
〞于是我接过笔,放开了手,大甩笔画了一个小兔。
齐老欢乐得像孩子:“好!好!这个小兔画得有神,就是嫩了点,好!〞略微停顿了一下,他接着说:“我是看看凤霞有没有胆子。
画画的敢甩笔杆子,当店员的敢端盘子,唱曲的敢扣弦子,当裁缝的敢下剪子。
凤霞有胆子,有艺术家的气魄!〞齐老是很重情意的。
记得他过九十大寿,我跟金涛兄去给他拜寿,他领着我来到后院,我看到北面墙上有个小洞,里边有一个牌位,写着“贤妻宝珠灵位〞。
齐老静默鞠躬,我当然也照着做了。
齐老肃穆地指着灵位说:“这是你娘的灵位,我每天都要来看她,她跟我只是受罪了,没有享过福。
〞齐老说着眼睛潮湿了。
我感觉到齐老的感情是特别深的,平常几乎不流露。
齐老对看门的老尹很严格,可是也不亏待他。
齐老说:“对佣人要宽厚,有好处。
〞老尹为人和善,老是拿着笤帚不停地清扫。
齐老不给他工钱,每月给他画张画,有时为了嘉奖,给他多画一张,老尹就知足了。
因此,祖光去齐老家,老尹总喜爱挽着祖光,去他的小门房看看齐老给他的画,他手里真有好画。
语文期中试卷第八题答案
【文章】在繁忙的都市中,有一个年轻的画家,他热衷于绘画,渴望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内心的情感。
然而,他的画却总是缺少一种生命力,仿佛缺少了什么重要的元素。
有一天,他在街头闲逛时,看到了一位老人正在画一幅画。
老人的画技高超,每一笔都充满了生命力。
画家好奇地走过去,与老人交谈起来。
老人微笑着对画家说:“画画,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情感的流露。
你有没有想过,你的画缺少的是什么?”画家沉默了一会儿,回答道:“我感到困惑,我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老人笑了笑,说:“其实,画画就像生活一样,需要用心去感受。
你有没有观察过周围的事物,有没有用心去体会它们的美?”画家摇了摇头,表示自己没有注意到这些。
老人接着说:“你来看看这幅画,这是我在海边画的。
你看,海浪拍打着礁石,那是一种力量,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
而你,画中的事物都是静态的,没有那种生命力。
”画家听了老人的话,若有所思。
他决定改变自己的绘画风格,开始用心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感受它们的美。
渐渐地,他的画作开始充满了生命力,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答案】1. 画家渴望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内心的情感,但他的画却总是缺少一种生命力。
2. 老人告诉画家,画画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情感的流露。
3. 老人建议画家用心去感受周围的事物,体会它们的美。
4. 画家开始用心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感受它们的美,并改变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5. 画家的画作开始充满了生命力,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解题过程】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首先,我们要明确文章的主旨:画画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情感的流露。
接着,分析画家在画技和情感表达方面的困惑,以及老人给出的建议。
最后,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画家如何改变自己的绘画风格,并取得成功。
在解答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 理解文章主旨,把握文章脉络。
2. 分析人物心理,把握人物性格。
3. 理解人物之间的对话,把握人物关系。
4. 结合文章内容,阐述人物如何解决问题,取得成功。
《学画回忆》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学画回忆丰子恺我七八岁时入私塾,先读《三字经》,后来又读《千家诗》。
《千家诗》每页上端有一副木版画,记得第一幅画的是一只大象和一个人,在那里耕田,后来我知道这是二十四孝中的大禹耕田图。
但当时并不知道画的是甚么意思,只觉得看上端的画,比读下面的“云淡风轻近午天”有趣。
我家开着染坊店,我向染匠司务讨些颜料来,溶化在小盅子里,用笔蘸了为书上的单色画着色,涂一只红象,一个蓝人,一片紫地,自以为得意。
但那书的纸不是道林纸,而是很薄的中国纸,颜色涂在上面的纸上,渗透了下面好几层。
我的颜料笔又吸得饱,透得更深。
等得着好色,翻开书来一看,下面七八页上,都有一只红象、一个蓝人、一片紫地,好像用三色版套印的。
第二天上书的时候,父亲一一就是我的先生一一就骂,几乎要打手心;被母亲和大姊劝住了,终于没有打。
我哭了一顿,把颜料盅子藏在扶梯底下了。
晚上,等到父亲上鸦片馆去了,我再向扶梯底下取出颜料盅子,叫红英一一管我的女仆一一到店堂里去偷几张煤头纸来,就在扶梯底下的半桌子上的洋油灯底下描色彩画。
画一个红人,一只蓝狗,一间紫房子……这些画的最初的鉴赏者,便是红英。
后来母亲和诸姊也看到了,她们都说“好”;可是我没有给父亲看,防恐口口害骂。
后来,我在父亲晒书的时候,看到一部人物画谱,里面花样很多, 便偷偷地取出来了,藏在自己地抽斗里。
晚上,又偷偷地拿到扶梯底下的半桌子上去给红英看。
这回不想再在书上着色;却想照样描几幅看,但是一副也描不像了。
红英教我向习字簿上撕下一张纸来,印着描了。
大概十二三岁的时候,我已把这本人物谱统统印全。
所用的纸是雪白的连史纸,而且所印的画都着色。
着色用的颜料仍旧是染坊里的,但不复用原色。
我自己会配出各种间色来,在画上施以复杂华丽的色彩,同塾的学生看了都很欢喜,大家说:“比原本上的好看得多!”而且大家问我讨画,拿去贴在灶间里,当做灶君菩萨;或者贴在床前,当做新年里买的“花纸儿”。
那时候我们在私塾中开画,是不敢公开的。
一年级下语文同步阅读及答案-第六单元阅读训练-人教新课标
【精品】人教新课标版一年级下语文同步阅读
第六单元阅读训练
经典阅读
唐伯虎学画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
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
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练习提升
1.填一填。
()是画家和文学家,拜在()门下学习。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的才华()的情绪()的学习
3.请找出描写唐伯虎开始学画的语句画“___”。
4. 唐伯虎为什么从此潜心学画?
参考答案:。
2014年下半年华忆高中第三次段考答题卡
2014年下半年华忆高中第三次段考
高三三校生语文试卷答题卡
选择题一、二、三(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四、补写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
(5分,每小题1分) 16.(1)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3)欲奉诏奔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4) ,千金散尽还复来。
五、文章阅读(30分)
(一)17.第一、二段从哪一方面写小屋?第二段用倒装语序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8.第五、六段为什么用大量笔墨写树?其效果如何?(4分)
答:
19.第七、八段的观察角度有什么变化?分别突出了小屋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情感?(6分) 答: (二)20.作者把月光下银白雪亮的席子比做“洁白的雪地”“洁白的云彩”,这样诗化的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包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21.“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给人怎样的美感?(3分)
答: 22.上文写雾诉诸________觉,写风诉诸________觉,写荷香诉诸________觉,多角度写景,所以美感更加丰富。
(3分)
23.作者为什么把荷叶比做铜墙铁壁,把荷花箭比做哨兵?(6分)
答: 六.应用文写作(10分) 24.
班级 姓名 学号
七、作文(60分)。
《绘画之用阅读答案》阅读训练及试题解析
《绘画之用阅读答案》阅读训练及试题解析《绘画之用阅读答案》阅读训练及试题解析丰子恺从前日本有一个名画家,画一幅立轴,定价洋六十元,画中只有疏朗朗的三粒豆。
有一个商人看见了,惊叹道:“一粒豆值洋二十元!?”在展览会中,如果有人问我:“绘画到底有什么用?”我准拟答复他说:“绘画是无用的。
”“无用的东西!画家何苦画?展览会何苦开?”“纯正的绘画一定是无用的,有用的不是纯正的绘画。
无用便是大用。
”普通所见的画,种类甚多:纪念厅里的总理遗像也是画,教室里的博物挂图也是画,地理教科书中的名胜图也是画,马路周边的墙壁上的广告图也是画。
然而这种都不是纯正的绘画。
展览会里的才是纯正的美术的绘画。
为什么呢?就因为前者是“有用”的,后者是“无用”的。
纪念厅里有总理遗像,展览会里也有人物画。
但前者是保留孙中山先生的遗容,以供后人瞻仰的,后者并无这种目的,且不必标明是何人。
博物挂图中有梅花图,吴昌硕的立幅中也有梅花图。
然前者是对学生说明梅花有几个瓣,几个雄蕊与雌蕊的,而吴昌硕并不是博物教师。
地理教科书中有西湖的风景图,油画中也有西湖的风景图。
但前者是表明西湖的实景,使没有到过杭州的人可以窥见西湖风景的一斑,后者并不是冒充西湖的照片。
马路周边的墙上的广告画中有香烟罐、啤酒瓶,展览会里的静物画中也有香烟罐、啤酒瓶。
但前者的目的是要诱人去买,后者并不想为香烟公司及酿造厂推广销路。
大厦堂前的立幅,试问有什么实用?诸君手中的扇子上画了花,难道会多一点凉风?展览会里的作品,都是这类无目的的、无用的绘画。
——无用的绘画,才是真正的美术的绘画。
因为真的美术的绘画,其本质是“美”的。
美是感情的,不是知识的,是欣赏的,不是实用的。
所以画家但求表现其在人生自然中所发现的美,不是教人一种知识;看画的人,也只要用感情去欣赏其美,不可用知识去探究其实用。
真的绘画,除了表现与欣赏之外,没有别的实际的目的。
前述四种实例:遗像、博物图、名胜图、广告画,都是实用的,或说明的。
语文阅读题练习及答案:画家陈复礼
语文阅读题练习及答案:画家陈复礼陈复礼的画意摄影思想可以溯源到他的童年。
1916年7月20日,他出生在广东湖安县官塘镇石湖村,其父陈必名先生饱读诗书,喜爱潮州音乐、戏曲,尤其醉心于笔墨丹青。
陈复礼出生于这样的家庭,使其一方面具有天然的艺术基因,一方面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陈复礼八岁启蒙,上了六年小学后,又读了一年私塾,读完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左传》《古文观止》《千家诗》等古籍。
1931年,15岁的陈复礼就读于潮州韩山“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又称韩山师范,以“总评甲等”的成绩毕业。
之后迫于战乱,离开家乡到越南谋生。
“潮汕一向有艺术之乡的美誉。
自小耳濡目染,受影响非常大。
举一个例子,潮汕的屋脊,那些画,门口的那些画,尽管是农民的画,工匠的画,但都有一定的艺术功底。
我自小看这些,深深理解潮汕乡土文化,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自自然然,不知不觉跟着这条路走。
”陈复礼说。
在漫长的摄影生涯中,陈复礼将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与现代摄影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讲究中国画意,中国气派,形成了独特的“陈氏风格”。
“陈氏风格”的精髓是:写实与画意结合,写实为摄影根本目的,画意为表现手段,画意讲求的是中国画意。
国学大师王国维将词的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以之形容摄影,“陈氏风格”恰恰是有我之境居多,偶有无我之境。
中国画意是陈复礼摄影作品的重要标签。
几十年来,陈复礼创作出大量彰显民族特色的摄影作品。
陈复礼镜头下的华夏美景、中国画意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陈复礼回忆说:到越南后,为生存奔波无暇学画,后来在一本法国杂志上看到了台湾摄影家郎静山的摄影作品,感受到摄影也可以如此富有画意,便开始对摄影着迷。
因为画画需要安稳的环境,而摄影却比较灵活,比较适合他当时的生活状态。
2020年郁南县西江实验学校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答案
2020年郁南县西江实验学校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画匠吴晓画匠已经三年没上铜山了。
画匠没了铜山就没有了生计,没有了生计眼看就要失了手艺,画匠心里焦急。
闺女全看在了眼里。
这天,她哄画匠说,“爹,今天正月十六,我陪你上山吧,去看看木雕,檀香的,好闻着呢。
”画匠动心了。
换上中山装,带上礼帽,跟闺女上山了。
临行,他又带上了最近塑的几十件小玩意。
到了山门,画匠看到了一个相熟的朋友在景区门口卖香火。
画匠上去和朋友打招呼,周遭的老商户都和画匠有些交情,看见了不约而同围上来,说,“这不是画匠吗?多日子没见了?咋不来铜山了?” 画匠的朋友就上来打圆场,说,“来啥呢?泥爷泥奶都换成了木头爷木头奶了,咱庄稼人还拜个啥劲?木头里能长出麦穗来?”众人附和,画匠的脸愁苦得能拧出水来。
进得山门,画匠直奔东大殿。
东大殿里供着如来佛,观音菩萨和文殊菩萨。
画匠记得当年塑文殊菩萨的坐骑时,他还管闺女要了俩玻璃球,给青狮当眼珠子,这是多年前的事了。
闺女说,“爹,你闻闻,香吧,檀香木。
”画匠正神游呢,一下子被闺女拉回到了现实,他抬头看,眼前是一排披红挂绿的木雕神像,素白的脸,傲着呢。
他的眼睛猛然被木雕脸上的白光给刺伤了,一低头,眼泪落到了大殿的青砖地面上。
“走,走。
”他扯扯闺女的袖子,悻悻地往滴水崖去。
那个原本立在崖下,朴素得像个邻家婆婆的滴水奶奶也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个菩萨样的木雕神像。
画匠的心里又疼了一下。
“你带我去看看他们。
”闺女知道爹说的是谁,便带着画匠绕过一片茶园,来到几株竹子下,指着远处黑咕隆咚的山罅隙说,“诺,在那呢。
”闺女说,“爹,你别难过,出顶的泥塑还留着呢,上去看看?画匠说,“不看了不看了,早晚也要……唉!我管不了他们,看了净心疼,去人多的地方卖小玩意吧。
”闺女就把画匠带到戏台子那,摊开红绒布,把画匠塑的小玩意摆摆好,等人买。
画匠坐在溜地上,戴上老花镜,从随身带的工具包里取出一团河泥,拍拍搓搓,很快捏出一个弥勒佛的样儿。
《学画》阅读题及答案
《学画》阅读题及答案《学画》阅读题及答案他最怕开家长会,最怕见到老师。
老师一看到他就要诉说他儿子的种种不是,什么上课不专心,作业马虎,贪玩,缺乏上进心,成绩上不去等等,总之一无是处。
可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打也打了,骂也骂了,罚也罚了,该用的方法都用了,仍然无济于事。
竖子不可教也。
他对儿子己经不抱希望了,却又不能不抱希望。
他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不能像商店里购买的货物,不满意可以扔掉重新买一个。
唉,可怜天下父母心。
他每次坐在儿子学校的礼堂里,都像一名虔诚的小学生似地听几位模范学生的家长介绍他们教子的成功经验。
回去他就按照“经验”如法炮制。
可是儿子回报他的又是一张张画满“×”的试卷。
他痛心疾首,苦口婆心,语重心长。
儿子低着头诚惶诚恐,唯唯诺诺。
但是下一次考试,儿子的试卷上依然爬满刺眼的“×”。
他绝望地叹了一口气,问儿子:还有半年多就中考,指望你考高中、大学、金榜题名,看来是痴心妄想。
不如去学一门艺术或者手艺怎么样?譬如画画?儿子无可不可地点了点头,他无所谓,长这么大了,他还没有对自己的事作过一次选择,一切都是父母、老师替他安排的。
他成绩这么差,在学校在家里都抬不起头来,还有什么资格选择?不过,画画总比读书好玩,他想。
儿子被带到了一个美术老师家中,这里己经有好多年龄相仿的学生了。
老师教他们画静物,画石膏像,什么线条、明暗、色块等等。
开始几天,老师手把手地教他作画,帮他改画,每幅画他都离不开老师,后来,他能够离开老师独立作画了,当他战战兢兢把他独立完成的第一幅作品交到老师的手里时,没想到老师对他大加赞赏,还对一位先他而来的女生说:看看人家进步多快。
后来的女生特意从前排调到后排他的身边来,看他作画。
儿子回去把这一切告诉给父亲,父亲第一次在儿子面前露出了笑容。
期末考试后的一天,父亲在街上又遇见了老师。
父亲躲避不及,被老师叫住了。
“你儿子最近……”老师骑一辆小摩托,一边说一边停车。
“又出了什么事?”父亲心里一紧。
学画回忆丰子恺阅读理解
学画回忆丰子恺阅读理解【题目】: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学画回忆(节选)丰子恺放假时我挟了书包和先生交给我的一张纸回家,便去向大姐商量。
大姐教我,用一张画方格子的纸,套在画谱的书页中间。
画谱纸很薄,孔子像就在格子范围内清晰可见了。
大姐又拿缝纫用的尺和粉线袋给我在先生交给我的大纸上弹了大方格子,然后从镜箱中取出她画眉毛用的柳条枝来,烧一烧焦,教我依方格子放大的画法。
那时候我们家里还没有铅笔和三角板、米突尺,我现在回想大姐所教我的画法,其聪明实在值得佩服。
我依照她的指导,竟用柳条枝把一个孔子像的底稿描成了,同画谱上的完全一样,不过大得多,同我自己的身体差不多大。
我伴着热烈的兴味,用毛笔钩出线条;又用大盆子调了多量的颜料,着上色彩,一个鲜明华丽而伟大的孔子像就出现在纸上。
店里的伙计,作坊里的司务,看见了这幅孔子像,大家说:“出色!”我在许多人的盛赞声中,俨然成了一个小画家。
把画交给先生去,先生看了点头。
次日画就粘贴在堂前名匾下的板壁上。
学生们每天早上到塾,两手捧着书包向它拜一下;晚上散学,再向它拜一下。
我也如此。
自从我的“大作”在塾中的堂前发表以后,同学们就给我一个绰号“画家”。
每天来访先生的那个大块头看了画,点点头对先生说:“可以。
”这时候学校初兴,先生忽然要把我们的私塾大加改良了。
他买一架风琴来,自己先练习几天,然后教我们唱“男儿第一志气高,年纪不妨小”的歌。
又请一个朋友来教我们学体操。
我们都很高兴。
有一天,先生呼我走过去,拿出一本书和一大块黄布来,和蔼地对我说:“你给我在黄布上画一条龙。
”又翻开书来,继续说,“照这条龙一样。
”原来这是体操时用的国旗。
我接受了这命令,只得又去向大姐商量;再用老法子把龙放大,然后描线,涂色。
但这回的颜料不是从染坊店里拿来,是由先生买来的铅粉、牛皮胶和红、黄、蓝各种颜色。
我把牛皮胶煮溶了,加入铅粉,调制各种不透明的颜料,涂到黄布上,同西洋中世纪的壁画画法相似。
龙旗画成了,就被高高地张挂在竹竿上,引导学生通过市镇,到野外去体操。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部分学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
2020-2021下学期八年级3月语文测试卷一、阅读理解( 55分)(一)现代文阅读(23分)远去的年画①大寒将至,一个古老的节日正缓步走来。
想起年,自然想起它的一些标志:穿新衣、贴对联……甚至,想起了已经远去多年的年画。
②旧时,中午放学匆匆吃一口饭,就踩着嘎吱嘎吱的雪,来到新华书店。
不是为了买本书,而是为了看年画。
书店的天棚上,钉了一排排细绳,绳上别着一幅幅年画,一字排开,每张年画上标着号码、价格。
我矮小的身影,挤.在仰脸看画的人群中问,拥挤不堪,脚下无根。
画的价格是一角几分,还有两角的,最贵的要三角八分。
③年画有山水、草木、人物、古代故事、四大名著、民间传说……我喜欢松鹤延年,松针深绿,仙鹤洁白安详。
我也喜欢披绿袍,鬓须飘然,手握偃月刀的关公,千里走单骑……我更喜欢财神宽大突出的额头,门神秦琼敬德的威严。
④就要过年了,无论日子怎样,每家都要买几张年画,给老墙涂点胭脂,给日子加点香气。
其实,老屋的西墙都是满的,垛着被褥。
地下的西墙是一溜木柜,木柜上是一排大镜子。
一般年画都贴在东墙、北墙。
买年画时,心里要思忖自家房子的高低,墙面的大致面积。
买大了,有点喧宾夺主;买小了,又显得小家子气。
选择什么样的年画,选热闹的,还是清雅的,随人心而定,但亮堂喜庆绝对是主题。
⑤过了腊月小年,扫一年的尘土。
老屋的犄角旮旯都要彻底清扫,盆盆罐罐也要擦拭一新。
用报纸糊墙糊棚,然后就是贴年画,一个人在远处指挥,往左往右,角低角高,年画要贴得周正大方,就像一家人的日子,年画贴毕,家人远视,不觉啧啧称赞,环顾一周,顿觉老屋焕然一新,明亮贴润,喜庆无比,心也开了几扇窗。
⑥一般情况,土炕的东墙粘贴《西厢记》《岳飞传》《红楼梦》等一些成幅的年画。
人坐在炕上,眯起眼睛....欣赏古者的故事,就像看见遥远的过去,家国的坎坷,日子的美好,懂得加倍珍惜。
北墙上贴一张大幅的《松鹤延年》,淡雅古朴,意蕴悠长,两侧有苍劲的对联:云鹤千年寿,苍松万古青。
“散文阅读”综合提能练(五十七~五十八)
“散文阅读”综合提能练(五十七)“散文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三幅画宗璞①戊辰龙年前夕,往荣宝斋去取裱的字画。
在手提包里翻了一遍,不见取物字据。
其实原字据已莫名其妙地不知去向,代替的是张挂失条,而连这挂失条也不见了。
②业务员见我懊恼的样子,说,拿走罢,找着以后寄回来就行了。
③我们高兴地捧了字画回家。
一共五幅,两幅字三幅画,一幅幅打开看时,甚生感慨,现只说这三幅画。
三幅画均出自汪曾祺的手笔。
④老实说,在1986年以前,我从不知汪曾祺擅长丹青,可见是何等的孤陋寡闻。
原只知他不只写戏还能演戏,不只写小说散文还善旧诗,是个多面手。
40年代初,西南联大同学上演《家》。
因为长兄钟辽扮演觉新,我去看过戏。
有两个场面印象最深。
一是高老太爷过世后,高家长辈要瑞珏出城生产,觉新在站了一排的长辈面前的惶恐样儿。
哥哥穿一件烟色长衫,据说很潇洒。
我只为觉新伤心,以后常常想起那伤心。
一是鸣凤鬼魂下场后,老更夫在昏暗的舞台中间,敲响了锣,锣声和报着更次的喑哑声音回荡在剧场里,现在眼前还有那老更夫的模样,耳边还有那声音,涩涩的,很苦。
⑤老更夫是汪曾祺扮演的。
⑥时光一晃过了40年。
80年代初,《钟山》编辑部要举办太湖笔会,从苏州乘船到无锡去。
万顷碧波,洗去了尘俗烦恼,大家都有些忘乎所以。
汪兄忽然递过半张撕破的香烟盒纸,上写着一首诗:“壮游谁似冯宗璞,打伞遮阳过太湖,却看碧波千万顷,北归流人枕边书。
”我曾要回赠一首,且有在船诸文友相助,乱了一番,终未得出究竟。
而汪兄这首游戏之作,隔了5年清晰地留在我记忆中。
⑦1986年春,偶往杨周翰先生家,见壁悬画图,上栖一只松鼠,灵动不俗。
得知乃汪兄大作时,不胜惊异。
又有一幅极秀的字,署名上官碧,又不知这是沈从文先生笔名。
杨先生则为我的无知而惊异,笑说:“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⑧实在是的,我常处于懵懂状态,这似乎是一种习惯。
不过一经明白,便有行动,虽然还是拖了许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学画回忆
丰子恺
我七八岁时入私塾,先读《三字经》,后来又读《千家诗》。
《千家诗》每页上端有一副木版画,记得第一幅画的是一只大象和一个人,在那里耕田,后来我知道这是二十四孝中的大禹耕田图。
但当时并不知道画的是甚么意思,只觉得看上端的画,比读下面的“云淡风轻近午天”有趣。
我家开着染坊店,我向染匠司务讨些颜料来,溶化在小盅子里,用笔蘸了为书上的单色画着色,涂一只红象,一个蓝人,一片紫地,自以为得意。
但那书的纸不是道林纸,而是很薄的中国纸,颜色涂在上面的纸上,渗透了下面好几层。
我的颜料笔又吸得饱,透得更深。
等得着好色,翻开书来一看,下面七八页上,都有一只红象、一个蓝人、一片紫地,好像用三色版套印的。
第二天上书的时候,父亲——就是我的先生——就骂,几乎要打手心;被母亲和大姊劝住了,终于没有打。
我哭了一顿,把颜料盅子藏在扶梯底下了。
晚上,等到父亲上鸦片馆去了,我再向扶梯底下取出颜料盅子,叫红英——管我的女仆——到店堂里去偷几张煤头纸来,就在扶梯底下的半桌子上的洋油灯底下描色彩画。
画一个红人,一只蓝狗,一间紫房子……这些画的最初的鉴赏者,便是红英。
后来母亲和诸姊也看到了,她们都说“好”;可是我没有给父亲看,防恐害骂。
后来,我在父亲晒书的时候,看到一部人物画谱,里面花样很多,
便偷偷地取出来了,藏在自己地抽斗里。
晚上,又偷偷地拿到扶梯底下的半桌子上去给红英看。
这回不想再在书上着色;却想照样描几幅看,但是一副也描不像了。
红英教我向习字簿上撕下一张纸来,印着描了。
大概十二三岁的时候,我已把这本人物谱统统印全。
所用的纸是雪白的连史纸,而且所印的画都着色。
着色用的颜料仍旧是染坊里的,但不复用原色。
我自己会配出各种间色来,在画上施以复杂华丽的色彩,同塾的学生看了都很欢喜,大家说:“比原本上的好看得多!”而且大家问我讨画,拿去贴在灶间里,当做灶君菩萨;或者贴在床前,当做新年里买的“花纸儿”。
那时候我们在私塾中开画,是不敢公开的。
先生在馆的时候,我们的画具和画都藏好,大家一摇一摆地读“幼学”书。
等到下午,先生出去吃茶了,我们便拿出来再画。
我先一幅幅地印出来,然后一幅幅地涂颜料。
同学们便像看病时向医生挂号一样,依次认定自己所欲得的画。
有一次,两个同学为交换一张画,意见冲突,相打起来,被先生知道了。
先生审问之下,知道相打的原因是为画;追求画的来源,知道是我所作,便厉声喊我走过去。
我料想是吃戒尺了,低着头不踩,但觉得手心里火热了。
终于先生走过来了。
我已吓得魂不附体;但他走到我的座位旁边,并不拉我的手,却问我:“这画是不是你画的?”我回答一个“是”字,预备吃戒尺了。
他把我的身体拉开,抽开我的抽斗,搜查起来。
我的画谱、颜料,以及印好而未着色的画,就都被他搜出。
我以为这些东西全被没收了:结果不然,他但把画谱拿了去,坐在自己的椅子上一张一张地观赏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先生旋转头
来叱一声“读!"”大家朗朗地读:“混沌初开,乾坤始奠……”这件
案子便停顿了。
我偷眼看先生,见他把画谱一张一张地翻下去,一直翻到底。
放假的时候我夫了书包走到他面前去作一个揖,他换了一种与前不同的语气对我说:“这书明天给你。
”
明天早上我到垫,先生翻出画谱中的孔子像,对我说:“你能看了样画一个大的吗?”我没有防到先生也会要我画起画来,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支吾地回答说“能”。
其实我向来只是“印”,不能“放大”。
这个“能”字是被先生的成严吓出来的。
说出之后心头发一阵闪,好像一块大石头吞在肚里了。
先生继续说:“我去买张纸来,你给我放大了画一张,也要着色彩的。
”我只得说“好”。
同学们看见先生要我画画了,大家装出谅奇和美慕的脸色,对着我看。
我却带着一肚皮心事,直到放假。
放假时我夹了书包和先生交给我的一张纸回家,便去向大姐商量。
大姐救我,用一张画方格子的纸,套在画谱的书面中间。
画谱纸很薄,孔子像就有经纬格子范围着了。
大姐又拿缝纫用的尺和粉线袋给我在先生交给我的大纸上弹了大方格子,然后向镜箱中取出地画眉毛用的柳条枝来,烧一烧焦,教我依方格子放大的画法。
那时候我们家里还没有铅笔和三角板、米突尺,我现在回想大姐所教我的画法,其聪明实在值得佩服。
我依照地的指导,竟用柳条枝把一个孔子像的底稿描成了;同画谱上的完全一样,不过大得多,同我自己的身体差不多大。
我伴着了热烈的兴味,用毛笔勾出线条;又用大盆子调了多量的颜料,着上色彩,一个鲜明华丽而伟大的孔子像就出现在纸上。
店里的伙计,
作坊里的司务,看见了这幅孔子像,大家说“出色!"还有几个老妈子,尤加热烈地称赞我的“聪明”,并且说:“将来哥儿给我画个容像,死了挂在灵前,也沾些风光。
”我在许多伙计、司务和老妈子的盛称声中,俨然地成了一个小画家。
但听到老妈子要托我画容像,心中却有些儿着慌。
我原来只会“依样画葫芦”的!全靠那格子放大的枪花,把书上的小画改成为我的“大作";又全靠那颜色的文饰,使书上的线描一变而为我的“丹青”。
格子放大是大姐教我的,颜料是染匠司务给我的,归到我自己名下的工作,仍旧只有“依祥画葫芦”。
如今老妈子要我画容像,说“不会画”有伤体面;说“会画”将来如何兑现?
自从我的“大作”在整中的堂前发表以后,同学们就给我一个绰号“画家”。
而老妈子的画像也催促得更紧了。
再向大姐商量。
地说二姐大会画肖像,叫我到他家去“偷关子”。
我向二姐丈请教了些笔法,借了些画具,又借了一包照片来,作为练习的样本。
回家以后,我每天一放学就埋头里头在擦笔照相画中。
这是为了老妈子的要求而“抱佛脚”的;可是地没有照片,只有一个人。
我的玻璃格子不能罩到地的脸孔上去,没有办法给她画像。
天下事有会巧妙地解决的。
大姐在我借来的一包祥本中选出某老妇人的一张照片来,说:“把这个人的下巴改尖些,就活像我们的老妈子了。
”我依计,果然画了一幅八九分像的肖像画,外加在。
在擦笔上面涂以漂亮的淡彩:粉红色的肌肉,翠蓝色的上衣,花带镶边;耳朵上外加挂上一双金黄色的珠耳环。
老妈子看见珠耳环,心花盛开,即使完全不像,也说“像”了。
自此以后,亲戚家死了人我就有差使一画容像。
活着
的亲戚也拿一张小照来叫我放大,挂在厢房里;预备将来可现成地移挂在灵前。
直到我十九岁时,从先生学了木炭写生画,读了美术的论著,方才把此业抛弃。
假如我早得学木炭写生画,早得受关术论著的指导,我的学画不会走这条崎岖的小径。
唉,可笑的回忆,可耻的回忆,写在这里,给世间学画的人作借镜吧。
(摘编自《丰子恺自述:我这一生》中国青
年出版社) 3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1)私塾. (2)混沌. (3)兑.现 (4)肖.像
32.作者在文章开篇提到读<千家诗》的情形,用意是什么? 33.作者的学画经历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根据文章简要概括。
34.同学们因为“我”的画而“相打",先生得知后不但不责罚“我”,反而让我画一幅孔子画像。
你怎样看待先生的做法? 35.在作者青少年时期的学经历中,并没有专业人士指导,但是却不断进步,请你分析这其中的原因有哪些。
36.结合文本体会丰子恺作品的语言特点。
37.作者回忆学画经历,感慨“可笑”“可耻”,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31.(1)shú (2)dùn(3)duì(4)xiào
32.不喜欢读《千家诗》,更喜欢文中的图画,体现了作者对绘画的兴趣;引出下文学画的经历
33.涂色 - 印画(描摹) - 放大画 - 画肖像 - 木炭写生画。
34.先生看到了我在绘画方面的天赋,所以并没有责罚我,而是让我帮忙画孔子像,这是对我的极大鼓励,可见先生善于赏识和激励学生。
35.①少年时的作者对绘画兴趣浓厚,能动脑思考;②红英大姐等人在绘画上给“我"启发;③众人的称赞给“我”动力
36.围绕“风趣幽默、真率自然、浅近易懂、富有童趣"回答。
37.因为作者在学画的过程中,没有专业人士指导,只有身边的女仆和姐姐等人可以提供一些帮助,其余全靠个人慢慢摸索,克服了许多在绘画路上出现的困难,也闹出了很多笑话。
但是回顾这段经历应是充满自豪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