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移及沉降分析
位移沉降分析报告
位移沉降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是针对某地区进行的位移沉降分析的报告,旨在对该地区进行位移沉降情况的评估和分析,以了解地表沉降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建议措施用于沉降问题的解决。
2. 研究背景位移沉降是指地表或地下结构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的垂直位移。
在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研究中,位移沉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通过对位移沉降的分析,可以评估土地的稳定性和地下工程的安全性。
地表沉降是位移沉降的一种常见表现形式,主要由于下述原因引起:地下水的抽取、沉积物的压缩、地震活动、地下采矿等。
地表沉降可能对地下基础设施和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十分重要。
3. 方法为了进行位移沉降分析,我们采取了以下步骤:3.1 数据收集收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数据: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地质地球物理勘探数据等。
3.2 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去除异常值、数据整理等工作。
3.3 数值模拟基于收集到的数据,使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位移沉降的发生原因进行模拟分析。
3.4 结果分析根据数值模拟的结果,对沉降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沉降的原因和可能的影响。
4. 结果及讨论经过对收集到的数据的处理和数值模拟的分析,我们得到了位移沉降的相关结果。
根据沉降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该地区存在较明显的地表沉降现象。
进一步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地下水的抽取是导致沉降的主要原因。
地下水的抽取减少了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导致土体压缩和沉降。
地表沉降对地下基础设施和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位移沉降问题:•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避免过度抽水导致地表沉降;•加强建筑物的基础加固和监测,确保其安全性;•定期监测地表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5. 结论本报告通过对某地区位移沉降的分析,确定了地下水的抽取是导致沉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位移沉降的分析对于地下工程和建筑物的安全非常重要,通过本次分析报告,我们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解决该地区的位移沉降问题,确保地下工程和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基坑水平位移与沉降监测方案
基坑水平位移与沉降监测方案1.概况1.1 工程概况这个项目是一项大型的建筑工程,旨在建造一座现代化的大楼。
该建筑将包括商业和住宅用途,是当地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2 基坑概况该项目需要进行基坑开挖,以便为建筑物的地基做好准备工作。
基坑的深度将达到20米左右,需要进行支护工作以确保工人的安全。
1.3 工程地质概况该项目的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较高,土质较软,需要采取特殊的施工方法来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还需要进行地质勘探和监测工作,以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1.4 环境概况该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周围有许多居民和商业企业,需要采取特殊的措施来减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进行噪音、粉尘和污水处理等工作,以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基坑支护及施工方案为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我们采取了多种支护措施,包括钢支撑、混凝土墙和土钉墙等。
此外,我们还采用了先进的施工技术,如挖孔桩、土钉墙和钻孔灌注桩等,以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我们还将采取噪音、粉尘和污水处理等措施,以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监测目的、范围、依据、原则及监测内容3.1 监测目的:本次监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对环境影响的评估。
3.2 监测范围:本次监测的范围包括公司生产厂区及周边区域,主要监测点包括废水排放口、废气排放口、噪声等。
3.3 监测依据:本次监测的依据主要包括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公司环境保护标准以及国家环境监测标准等。
3.4 编制原则:本次监测的编制原则主要包括科学性、规范性、客观性、可比性等原则。
同时,为了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将采用多种监测方法,包括现场监测、实验室分析等。
以上是本次监测的目的、范围、依据、原则及监测内容的简要介绍。
我们将严格按照以上要求进行监测,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5 监测内容64、基坑监测项目和监测方法要求汇总表75、监测方法5.1 水平位移观测:水平位移观测是指对基坑周边建筑物、道路等进行水平位移监测。
沉降位移观测报告
沉降位移观测报告1. 引言沉降位移观测是工程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用于监测建筑、桥梁、地铁隧道等结构体的沉降情况,以及地基稳定性的变化情况。
本报告将介绍一个针对某工程项目进行的沉降位移观测报告,旨在评估工程项目的沉降情况,并提供相关的数据分析和结论。
2. 观测目的本次沉降位移观测的目的是评估工程项目的沉降情况,包括分析其沉降速度、沉降累积量以及沉降的分布情况,以便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观测方法3.1 选取观测点位在该工程项目中,我们选择了多个观测点位来进行沉降位移的观测。
观测点位的选择基于以下几个原则:•覆盖范围广:选取观测点位要能够代表整个工程项目范围内的地质情况和变化情况。
•代表性强:选取观测点位要能够代表工程项目的主要结构类型和地基类型。
•方便操作:观测点位的位置应该方便进行测量操作,不会对工程项目的进行造成干扰。
3.2 观测设备及数据采集本次沉降位移观测采用了全站仪等专业设备,能够高准确度地进行水平和垂直的测量。
观测数据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并在一定时间间隔内记录一次。
每次观测的数据包括观测点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以及时间等信息。
4. 观测结果4.1 沉降速度根据观测数据计算得到的沉降速度如下表所示:观测点沉降速度(mm/year)观测点1 2.5观测点2 1.8观测点3 3.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观测点1的沉降速度较快,观测点2的沉降速度居中,而观测点3的沉降速度最慢。
4.2 沉降累积量通过对观测数据的累积计算,得到了各观测点的沉降累积量如下图所示:观测点沉降累积量(mm)观测点1 50观测点2 35观测点3 63根据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观测点1的沉降累积量最大,观测点2次之,而观测点3的沉降累积量最小。
4.3 沉降分布情况根据观测数据绘制的沉降分布图如下所示:![沉降分布图](沉降分布图.png)从图中可以看出,沉降位移主要集中在工程项目的特定区域,而其他区域的沉降较小。
某工程基坑支护位移沉降原因分析及其处理
4 2 基坑位 移 沉降情 况 .
2 3 坑 周环境 .
施工过程中东侧位 移超 出警 戒值 , 部分 民房 出现险情 , 其余 基坑东侧 : 民房 ( 为 砖混结构 )最近处约 4m; , 基坑南侧 : 为住 段位移沉降未超警戒值 。下 面就针对 出现 险情 的东段 ( D ) D 段 宅楼 , 距离基坑约 1 基坑西侧 :0m 以内无建筑 , 7m; 5 西北 局部 距 基坑进行详细介绍 :
关 键 词 : 坑 , 移 , 降 , 理 基 位 沉 处
中图分类号 : U4 3 T 6
文 献标识码 : A
1 工程概 况
该基坑支护 工程位于某市 区中心位 置 , 原址为该市酒 厂 。工
3 1 本工程 高程 .
±0 0 .0相 当于绝对标 高( 黄海高程 ).0m, 6 8 除东侧消防水池
某 工程 基 坑 支护 位 移 沉 降原 因分 析及 其处 理
汤云海
摘
宦冬 樱
要 : 合 具 体 工 程 实例 , 行 了基 坑 支 护 位 移 沉 降原 因分 析 , 出 了具 体 的处 理 方 案 , 出 当前 深 基 坑 工 程 较 为 普 结 进 提 指
遍, 合理安排进度计划对于基坑工程质量控制尤为重要。
4 坑 内采 用 明排 水 +轻 型 井 点 降 水 。 )
071 9 O95 0
1o 2 .0
④. 1 粉质 黏土
⑤ 粉 质 黏 土
2 90
2 . 30
0 82 ,2
0.6 63
1.1
3 3 警戒值 .
基坑支护结构位移预警 值为 1 5mm, 报警值 为 2 m, 5m 坑周
建筑物位移及沉降观测的要点
建筑物位移及沉降观测的要点建筑物位移及沉降观测的要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筑物的建设成为了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
然而,由于土地下陷、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位移和沉降,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到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对于大型建筑物或设施,需要进行位移和沉降观测以及相关监测工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建筑物位移及沉降观测的基本要点。
一、建筑物位移与沉降的定义建筑物位移是指建筑物在垂直或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可分为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两种,常见的垂直位移有竖向位移和倾斜位移两种。
沉降则是指建筑物地基沉降而引起的位移现象,可分为整体沉降和局部沉降两种。
二、建筑物位移及沉降观测的方法建筑物位移及沉降观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 滑动尺法滑动尺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测量方法,适用于小型建筑物的位移观测。
测量时需在建筑物外侧设置控制点,在建筑物内侧设置被测点,然后以纵向方向滑动尺子,直至控制点与被测点对齐。
再通过记录控制点和被测点间距离的变化,来计算建筑物的位移情况。
2. 建筑物形变法建筑物形变法是利用位移传感器测量被测物体形变的一种方法。
该法通过设置多个位移传感器,以测量建筑物的形变变化,进而推算出建筑物的位移信息。
该方法精度较高,适用于大型建筑物的位移观测。
3. 天文测量法天文测量法是利用天文测量仪器,以测量天空中行星和恒星等天体的位置的方法。
该方法采用远距离测量,因此其精度较高。
但是由于使用的仪器较为昂贵,且需要在建筑物周围设置参考基点等因素影响,天文测量法并不常用于建筑物位移观测。
三、建筑物位移及沉降观测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建筑物位移及沉降观测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观测周期观测周期是指进行位移及沉降观测的时间间隔。
观测周期应该根据建筑物的特征及周围环境等因素来进行定制,以保证观测精度。
2. 观测时间观测时间是指在观测周期内进行测量的时间。
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建筑物的位移和沉降通常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是会受到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观测时间也应该根据不同的季节、气候等因素来进行定制。
沉降位移观测方案
沉降、位移观测方案一.沉降、位移观测的重要性。
进行沉降、位移观测不仅能够操纵填土速度(《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标准》(JTJ033-95)规定:垂直沉降不大于日夜,水平位移不大于日夜),仍是确信何时施工路面的重要依据,应引发足够重视。
二.沉降、位移观测的要求。
点位布设、观测频率及方式按《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标准》(JTJ017-96)中“沉降与稳固观测”的要求及《工程测量标准》(GB 50026-93)的要求执行。
考虑到匝道路基宽度不大,取消路肩及坡趾处的观测点,改在相应中线周围加密观测点的布点方案。
外业每次进行沉降、位移观测时,应尽可能作到:1.采纳相同的图形(观测线路)和观测方式。
2.利用同一仪器和设置,要有DS1或DS3型水准仪一台,英瓦尺两把。
3.固定观测人员,由王精灵负责。
4.在大体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5.水准测量时,视距不得超过40米。
外业观测完后,要及时整理内业,内业计算取值精度的要求:资料要求:要长期保留沉降和位移观测记录,记录必需真实靠得住。
要绘制沉降和加荷曲线,预压期终止后,报业主和设计单位。
三.沉降、位移观测的实施步骤。
1.依照设计单位、业主、监理单位及JTJ017-96的要求,结合本标段的实际情形,综合考虑了填土高度、软基处置方法、桥头增设观测点、桥梁长度及施工工艺五方面的因素,选定沉降、位移观测点的位置,具体位置见附图一、附图二、附图三及路基段沉降、位移一览表、桥梁段沉降、位移一览表。
2.依照观测点的位置,实地布置好沉降观测网和水平位移观测网(见附图四)。
沉降观测网按四等水准的要求布设,水平位移观测网按四等导线的要求布设。
水准基点采纳无缝钢管,埋置时打入深度大于10m,周边顶部50cm采纳现浇砼加以固定,并在地面上浇筑××的观测平台,桩顶露出平台15cm,在顶部固定好基点测头,若是周围有高压塔架,尽可能把基点布置在塔架的基础上。
3.实地布置沉降及位移观测点。
基础沉降引发的结构位移分析
基础沉降引发的结构位移分析当我们建造高层建筑时,基础沉降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基础沉降可以引发结构位移,对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对基础沉降引发的结构位移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基础沉降是指建筑结构基础在施工或运营过程中由于土壤压实和调整而导致的下沉现象。
这种沉降通常是不可避免的,但它的程度和速度会对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基础沉降引发的结构位移是由于土壤的变形而产生的,这可能导致建筑物的柱子、墙体等构件发生位移。
要进行基础沉降引发的结构位移分析,首先需要了解土壤的特性和基础的设计。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基础沉降的影响是不同的。
软土和黏土通常会导致较大的沉降,而砂土和石质土壤则相对稳定。
因此,在设计建筑的基础时,需要根据土壤的特性进行相应的加固和处理,以减少基础沉降的影响。
其次,需要进行土壤力学分析。
这种分析可以通过进行试验和建立数学模型来进行。
试验可以通过在现场进行土钉、采样、抗剪切试验等来获取土壤的力学参数。
然后,根据试验结果,利用数学模型来模拟土壤的变形和行为,以预测基础沉降的大小和发生的时间。
在进行结构位移分析时,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类型和结构特点。
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在基础沉降引发的结构位移方面会有不同的响应。
例如,高层建筑由于自身的重量和高度,对基础沉降比较敏感,可能发生较大的位移。
而低层建筑则相对稳定,位移较小。
因此,在进行分析时,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和模型。
位移分析可以通过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或其他结构分析工具来进行。
有限元分析软件可以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荷载情况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利用数学模型来模拟位移的发生和变化。
通过对不同荷载情况和基础沉降的分析,可以评估建筑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结构位移,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结构的破坏。
此外,在进行基础沉降引发的结构位移分析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地震、风荷载等。
这些因素也会对结构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在分析中进行综合考虑。
建筑基坑沉降位移监测的内容及方法
建筑基坑沉降位移监测的内容及方法建筑基坑沉降和位移监测是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基坑土体变形情况的监测与分析。
它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基坑工程的稳定性和土体承载能力,从而制定相应的工程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本文将探讨基坑沉降和位移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一、基坑沉降和位移监测的内容基坑沉降和位移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1.沉降监测:沉降是指基坑周围土体由于施工活动而导致的下沉现象。
通过监测基坑周边地面和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可以了解土体变形的程度和分布。
这样可以帮助工程师及时发现并处理沉降引起的安全隐患。
2.位移监测:位移是指土体在受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包括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
通过位移监测,可以了解土体的变形情况、变形速度和方向。
这对评估基坑稳定性、土体承载能力和与周围建筑物之间的影响至关重要。
3.基坑附近建筑物监测:基坑施工可能对周围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基坑沉降和位移监测时,还需要监测附近的建筑物变化情况。
这有助于判断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以及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调整。
4.监测数据分析: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是基坑沉降和位移监测的最后一步。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基坑工程的稳定性和土体承载能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同时,还可以作为以后类似工程的参考,对施工过程进行优化和改进。
二、基坑沉降和位移监测的方法基坑沉降和位移监测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具体方法根据工程情况和监测的要求而定。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监测方法:1.易损性监测:易损性监测方法是通过设置易损性点或基准点,通过测量点的位移来判断土体的变化情况。
常见的易损性监测点包括悬挂建筑物、监测桩和基坑围护结构等。
2.干涉测量:干涉测量是通过干涉仪进行测量,如干涉仪、全站仪、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等。
这些仪器可以测量点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并提供相应的坐标变化数据。
3.激光扫描:激光扫描是一种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利用激光器发射射线,通过扫描范围内的物体反射光束。
沉井施工沉降位移观测方案
沉井施工沉降位移观测方案一、目的和背景:在沉井施工过程中,为了及时掌握地面变形情况,减少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本观测方案旨在监测沉井施工过程中的地面沉降位移情况,为施工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保证施工安全。
二、观测内容:1.地面沉降的垂直位移;2.地面沉降的水平位移;3.地面沉降引起的结构变形情况。
三、观测方法:1.垂直位移观测:通过在地表安装沉降探测点,采用水准仪、测斜仪或位移仪等设备进行定期观测,记录沉降探测点的竖直位移。
观测频率一般为每日一次,观测时间为相同时间段的上午9点,以减少温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水平位移观测:通过在地表安装沉降探测点,在水平方向布设水准管或位移传感器,并连通观测端与参比端,通过水准仪或位移仪等设备进行定期观测,记录沉降探测点的水平位移。
观测频率一般为每日一次,观测时间为相同时间段的上午9点,以减少温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结构变形观测:通过在沉井结构的重要节点设置应变片或位移传感器,使用应变测量仪或位移测量仪进行定期观测,记录结构节点的变形情况。
观测频率一般为每日一次,观测时间为相同时间段的上午9点,以减少温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四、观测数据处理和分析:1.垂直位移观测数据处理:通过对观测数据进行合理的平差和计算,得到每个观测点的日变位数据和累计位移数据。
根据观测点的地理位置和基准点标高信息,计算观测点在三维空间中的坐标,并绘制沉降等值线图。
2.水平位移观测数据处理:通过对观测数据进行合理的平差和计算,得到每个观测点的日位移数据和累计位移数据。
根据观测点的地理位置和基准点坐标信息,计算观测点的平面坐标,并绘制沉降等值线图。
3.结构变形观测数据处理:通过对观测数据进行合理的平差和计算,得到结构变形量的日变化值和累计变化值。
根据结构变形测点的位置和基准点坐标信息,计算结构变形测点的三维坐标,并绘制变形图。
五、报告和交流:根据观测结果,及时编制沉降位移观测报告,并提供给工程师和施工人员阅读。
沉降位移总结报告
沉降位移总结报告1. 引言沉降位移是土地基础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反映了土地基础的变形情况。
本报告旨在对近期进行的沉降位移监测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土地基础的变形特征,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2. 数据采集与处理为了获取沉降位移数据,我们在工程现场选择了5个不同位置进行监测,同时利用全站仪和位移传感器对土地基础进行了监测。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我们每天定时记录并保存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采集到的原始数据经过初步处理后,通过计算得到了每个监测点的沉降位移数据。
3. 沉降位移分析3.1 监测结果总览在监测期间,我们获得了每个监测点的沉降位移数据。
下表展示了各监测点的沉降位移统计数据。
监测点初始位移(mm)最大位移(mm)最小位移(mm)平均位移(mm)点1 0 5 0 2点2 0 4 0 1.5点3 0 3 0 1点4 0 6 0 2.5点5 0 2 0 0.5 从表中可以看出,各监测点的初始位移都为0,最大位移分别为5mm、4mm、3mm、6mm和2mm,最小位移均为0mm,平均位移分别为2mm、1.5mm、1mm、2.5mm和0.5mm。
3.2 位移变化趋势分析通过对沉降位移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观察到位移的变化趋势。
下图显示了各监测点的沉降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位移变化趋势图位移变化趋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各监测点的位移随时间逐渐增加,但增长速度并不相同。
监测点4和监测点1的位移增长速度较快,而监测点2和监测点5的位移增长速度较慢。
3.3 位移原因分析沉降位移的产生是由于土地基础的变形引起的。
根据沉降位移的分布情况,我们可以初步分析出可能引起位移的原因。
从监测点的位移分布情况来看,位移较大的监测点多集中在工程的一侧或某些特定的区域,这可能是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地下水位变化等原因导致的。
另外,由于监测点2和监测点5的位移增长速度相对较慢,可能与引起沉降位移的因素较少有关。
建筑物位移及沉降观测的要点
建筑物位移及沉降观测的要点建筑物位移及沉降观测是建筑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对建筑物的位移及沉降情况的观测,可以及时发现建筑物的变形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位移及沉降观测的要点。
一、观测方法建筑物位移及沉降的观测主要采用测量法和监测法两种方法。
1.测量法测量法主要采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对建筑物的变形情况进行测量。
常用的测量仪器有:全站仪、单轴水平仪、三维激光测距仪等。
测量时需要在建筑物周围设立控制点,在某一时刻或者一段时间内对建筑物进行多次测量,得出建筑物的位移和沉降情况。
2.监测法监测法主要采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来实时监测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常用的传感器有:应变计、倾斜仪、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
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将传感器的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建筑物的位移和沉降情况。
通常,建筑物位移及沉降的观测需要采用测量法和监测法相结合,才能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二、观测点的选择观测点的选择是建筑物位移及沉降观测的重要环节。
观测点的选择应考虑到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通常需要选择以下几个位置作为观测点:1.主体结构中心点:主体结构最为重要,对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选取主体结构中心点进行观测。
2.支承节点:建筑物的支承节点承载着建筑物的部分重量,是建筑物受力的重要节点,因此需要选取支承节点进行观测。
3.变形较明显的部位:建筑物的变形通常会在某些部位表现得更为明显,如柱子与梁的接口、墙体与地面的连接处等,需要选取这些部位进行观测。
4.持续施工的部位:对于正在持续施工的建筑物,需要选取施工部位进行观测,以便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变形情况。
三、观测原则建筑物位移及沉降的观测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连续观测:建筑物位移及沉降的观测应该是连续进行的,以便及时发现建筑物的变形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2.多点观测:建筑物位移及沉降的观测需要选取多个观测点,以便得到更为准确的观测结果。
沉降位移观测专项方案
一、方案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其中路基、桥梁、建筑物等结构的安全稳定性备受关注。
为确保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对沉降和位移进行实时监测成为必要手段。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沉降位移观测专项方案,为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提供数据支持。
二、观测目的1. 了解工程结构的沉降和位移情况,为设计、施工、管理及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2. 及时发现工程结构的变形异常,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程安全。
3. 对比分析沉降和位移数据,为后续工程优化提供参考。
三、观测内容1. 路基沉降观测:- 观测路基中心线、两侧及拐角处的沉降情况。
- 观测路基基底沉降情况,包括填土厚度、压实度等。
2. 桥梁墩台沉降及位移观测:- 观测桥梁墩台顶面沉降和墩台底面沉降。
- 观测墩台水平位移,包括横轴线方向和纵轴线方向。
3. 建筑物沉降观测:- 观测建筑物基础沉降、主体结构沉降及附属结构沉降。
- 观测建筑物倾斜情况。
4. 裂缝观测:- 观测工程结构裂缝的长度、宽度、深度及发展情况。
四、观测方法1. 水准测量法:- 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测量精度应达到毫米级。
2.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法:- 利用GPS接收机进行静态或动态观测,测量精度应达到厘米级。
3. 全站仪测量法:- 采用全站仪进行角度、距离测量,测量精度应达到毫米级。
4. 裂缝观测:- 采用裂缝测宽仪、裂缝测深仪等仪器进行观测。
五、观测频率1.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期间每月观测一次,竣工后每季度观测一次。
2. 桥梁墩台沉降及位移观测:施工期间每周观测一次,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
3. 建筑物沉降观测:施工期间每周观测一次,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
4. 裂缝观测:施工期间每周观测一次,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
六、数据处理与分析1. 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绘制沉降、位移曲线图。
2. 分析沉降、位移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3. 对比分析不同观测点的沉降、位移数据,评估工程结构的稳定性。
高路堤侧向位移沉降特性分析
0 引
言
同 , 图 1 原 来作 用 于 土样 上 的垂 直 和 水 平方 见 . 向上 的压力 是 口 和 。 开 始 加 荷 的 瞬 时 , 加 了 , 增 附加应 力 A 和 △ a ∞.
高 速公 路高 路堤 建设 期 的侧 向位 移观 测是 路
基 稳 定 控 制 中 的 主 要 内 容 之 一 , 是 评 价 和 控 制 也
路 基稳 定性 的重 要依 据. 实践 表 明 , 堤 自身沉 降 路 包 含 了较大 比例 的侧 向位 移 产生 了 深 入 的 研 究 . 9 4年 马 19
要 通 过室 内试 验 来 确定 各 个 参 数 , 而 避 免 了因 从
参数 选 取不 当带 来 的误 差. ( ) 式 4 建立 在现 场观 测
数 据 的基 础上 , 够较 真实 地反 映实 际情 况 ・ 能
2 工 程 实 践
兰考 至许 昌高速 公路 是 国家级 重 点建 设项 目
武 汉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 通 科 学 与 工程 版 ) 交
・
21 0 2年
第 3 6卷
1 6 ・ 6
式 ( ) 映 了在 模 型假设 条 件下 , 向位 移产 生 的 4反 侧
本 文按 等 体积 变形 的 思想建 立 路堤侧 向位移
沉降模型, 假设 以下 条 件 : 1 路 堤 单 位 高 度 的横 ()
Vo. No 1 36 .1 Fe . 2 2 b 01
高 路 堤 侧 向位 移 沉 降特 性 分 析
沉降位移监测方案
沉降位移监测方案沉降位移监测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护岸工程,位于某河流岸边。
工程范围包括河道内侧护岸和河道外侧护岸,总长约XX公里。
二、沉降、位移观测控制依据及参考标准本工程的沉降、位移监测控制依据为《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规程》(GB -2011)和《地基与基础工程监测技术规范》(/T 120-2016)。
参考标准为《地基与基础工程监测规程》(GB -2012)。
三、沉降、位移观测的类型、任务及目的3.1 变形观测产生的原因护岸工程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沉降、位移等变形现象,需要进行监测。
3.2 变形观测的类型及任务本工程的变形观测类型包括沉降观测和位移观测。
任务为监测护岸工程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3.3 变形观测的目的变形观测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护岸工程的使用安全,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同时为后续的维护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四、施测程序本工程的施测程序包括前期准备、测量方案设计、测量仪器校验、基准点设置、实测数据处理等步骤。
五、护岸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内容本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内容包括沉降观测和位移观测。
沉降观测包括基准点沉降观测和立柱沉降观测;位移观测包括水平位移观测和竖向位移观测。
六、沉降、变形观测要求及基准点设置6.1沉降、变形观测的要求沉降、变形观测要求测量精度高,数据可靠,测量结果准确。
同时,要求测量周期短,及时反馈变形情况。
6.2沉降、变形观测基准点设置本工程的基准点设置包括绝对基准点和相对基准点。
绝对基准点为固定点,可作为后续测量的基准;相对基准点为变形点,用于测量沉降、位移等变形情况。
七、观测准备及实施计划7.1组织准备组织准备包括人员组织、测量仪器准备及校验、基准点设置等。
7.2技术准备技术准备包括测量方案设计、测量数据处理等。
实施计划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确保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京杭运河嘉兴段是一项限制性Ⅲ级航道标准工程,其中“鸭子坝~丰登村”段航道长约17.52Km,按Ⅲ级三线通航要求建设;其余航段长约1.01Km,按Ⅲ级双向航道建设,总长度约42.76Km。
沉降位移总结报告
沉降位移总结报告沉降位移总结报告1. 背景介绍沉降位移是指土地或建筑物相对于周围环境的下降,通常是由于土壤压缩或建筑物自身重量导致的。
在工程施工和土地开发中,沉降位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2. 监测方法常用的监测沉降位移的方法包括水准测量法、位移传感器测量法和全站仪测量法等。
水准测量法是通过测量控制点的高程变化来确定沉降位移;位移传感器测量法是使用传感器监测建筑物或地下结构的位移;全站仪测量法则是利用全站仪测量建筑物各点的三维坐标变化。
3. 沉降位移监测结果我们对某建筑物的沉降位移进行了长期的监测和记录,得到了以下结果:- 建筑物的沉降位移在初始施工阶段较大,后期趋于稳定。
- 沉降位移的最大值出现在建筑物的重要节点上,如地基附近。
- 不同土层或地质条件可能导致沉降位移的差异。
- 沉降位移与周围环境的压力变化相关,如地下水位、附近施工活动等。
4. 影响因素分析我们分析了造成沉降位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土壤的压缩性和固结性: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受力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压缩和固结,进而导致沉降位移。
- 建筑物自身重量:建筑物自身的负荷会使得土壤产生沉降,特别是在初始施工阶段。
- 施工活动:附近的施工活动如挖掘、填土等也可能对土壤产生影响,进而导致沉降位移的发生。
- 地下水位的变化:地下水位的上升或下降会对土壤的压缩性产生影响,从而引起沉降位移。
5. 风险评估与控制在工程施工和土地开发过程中,沉降位移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保证工程的稳定和安全。
控制沉降位移的常见方法包括:- 合理设计:在设计阶段考虑土壤的压缩性和固结性,采取合理的地基处理措施。
- 施工监测: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 降低荷载:采取减轻建筑物自身负荷的措施,如增加结构支撑点等。
- 控制地下水位:采取合理的排水和补给措施,保持地下水位的稳定。
沉降情况分析报告范文
沉降情况分析报告范文引言沉降是指由于地表负荷引起的地下土层的垂向位移。
在工程建设中,沉降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能够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对于沉降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本报告旨在对某地区的沉降情况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数据和评估,以便工程师和决策者能够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减轻沉降带来的影响。
数据采集为了对沉降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我们采集了以下一些数据:1. 地下水位数据:通过监测井获取了一段时间内的地下水位数据。
2. 建筑物位移数据:通过在建筑物内部安装位移监测仪器,我们获取了建筑物在一段时间内的垂直位移数据。
3. 土体参数: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土壤取样,以获取土体的力学参数,例如比重、孔隙比、固结指数等。
沉降情况分析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
地下水位变化分析根据采集的地下水位数据,我们绘制了一张地下水位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从曲线图可以看出,在某段时间内,地下水位呈周期性波动,并且整体呈下降趋势。
这说明该地区的地下水位在逐渐下降,可能会导致土壤的孔隙水压力减小,从而引起土壤沉降。
建筑物位移分析对于建筑物内部的位移监测数据,我们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建筑物的平均沉降速率。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我们发现了以下一些趋势:1. 沉降分布不均:建筑物的沉降分布并不均匀,其中一些区域的沉降速率明显高于其他区域。
这可能是由于地质条件的差异或者地下结构的影响。
2. 沉降速率逐渐减小:在监测的一段时间内,建筑物的沉降速率逐渐减小,说明土壤的沉降已经逐渐趋于稳定。
土体参数分析通过对采集的土样进行试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的土体参数。
通过对这些参数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土体的力学特性和趋势。
在此报告中,我们将仅列举其中一些重要的参数。
1. 比重:土体的比重可以反映其密实性,比重越大,土壤越紧密。
通过对比重的分析,我们发现该地区土壤的紧密度高,较为坚实。
2. 孔隙比:孔隙比是土体孔隙与总体积之比。
拱顶沉降和周边位移量测数据处理及分析
拱顶沉降和周边位移量测数据处理及分析摘要: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监控量测是保证安全施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以双城隧道为工程实例,对动态施工过程进中的围岩变形和二衬的施工时间进行了指导,有效的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数据处理与分析,回归分析1 引言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1],也是判断围岩和衬砌是否稳定,确保施工安全,指导施工顺序,进行施工管理,提拱设计信息的主要手段。
监测数据的正确处理及分析对于隧道施工安全和变更设计参数具有非凡意义,并于成果的及时性、直观性和科学性有直接的联系。
对于监测数据和时程图的回归分析有利于对围岩的稳定性做出直观的判断,有利于及时有效的调整支护参数及施工方案。
2 工程概况双城隧道为一座左右线分离的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
隧址位于临夏市临夏县尹集镇南侧山梁,右线长975m,左线长945m。
最大埋深122m,净宽10.25m,净高5.0m。
围岩为V级,洞身围岩为上第三系临夏组中统的泥岩、泥质粉砂岩,泥质结构,厚层块状结构,层理发育,层面平整,岩层产状接近水平,泥岩、泥质粉砂岩具风化收缩干裂、遇水膨胀崩解特性,岩性软弱,为破碎性软岩。
3.1施工方法简介双城隧道施工采用两台阶开挖法,示意图如下:图1 两台阶开挖法施工部序(单位:m)3.2监控量测方案周边收敛,拱顶沉降是必测项目。
为了准确反映隧道围岩的变化情况,需要在隧道开挖、初次衬砌完成后的24小时内,立即对隧道布点,各类量测点应安设在距离开挖而2m的范围内,并应保证爆破后24h内或下次开挖之前取得初次读数。
测点的布设为洞口密中间疏,洞口端以5m为一断面,中间以20m或30m为一测点断面居多[2]。
图2 监测点布置示意图4 量测数据处理分析4.1数据处理根据对每次测量结果数据的整理,运用相关软件(如word)绘出每天测线的收敛-时间或下沉-时间曲线,结合选定的回归方程来推算出周边位移或拱顶下沉的最终值,以此掌握隧道围岩的变形规律。
昌马水库大坝内部位移量与表面沉降量之间的佐证关系分析
昌马水库大坝内部位移量与表面沉降量之间的佐证关系分析摘要:大坝水平分层位移量是由大坝沉降变形和测斜管构造特征造成,内部变形与外部变形规律是相辅相成的,具有互为佐证的关系。
关键词:内部位移量表面沉降量相互佐证根据2004年至2016年观测掌握的昌马水库大坝表面竖向位移和内部分层水平位移数据,数据精度在所有变形监测项目中可信度最高,竖向位移全圆测回法闭合差小于3mm,精度高于理论精度;分层水平位移精度数据分划值0.01mm;因此采用这两项指标数据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
经数据比对,绘分布图、过程线图分析,证明它们之间是有相互佐证关系存在的,进一步证明了观测数据和观测方法的可信度。
一、昌马水库概况昌马水库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玉门市境内的疏勒河昌马峡进口1.36km处,距玉门市50km,是甘肃省河西走廊(疏勒河)农业灌溉暨移民安置综合开发项目的龙头工程,该工程是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顾工业供水、水力发电和防汛等综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利枢纽。
水库库容1.934亿m3,枢纽工程主要由拦河大坝、右岸泄洪排砂隧洞、左岸溢洪道、左岸引水发电隧洞、坝后发电厂房五部分组成。
拦河坝为壤土心墙砂砾石坝,坝高54.8m,坝顶长度365.5m,坝顶宽9m,坝顶高程为2004.8m。
二、观测设备分布情况和成果1.坝体表面位移观测。
共有位移标点22个,每季度观测一次。
水平位移采用经纬仪配合活动式战标观测,竖向位移采用3等水准测量;坝体最大沉降量为坝体中部上游,目前累计沉降量为233mm,小于设计沉陷量385mm。
坝体内部分层水平位移,符号N1-N3,采用活动式测斜仪观测,每年观测四至六次,观测点3个,分布于纵0+005断面与0+059、0+170、0+289三个横断面交汇点。
从2002年开始观测至今,观测点3个,从分层水平位移统计表、过程线图看,2016年N1点最大水平位移量:横129.0mm,纵20.39mm;N2点最大水平位移量:横89mm,纵-97mm;N3点最大水平位移量:横74mm,纵51mm。
沉降位移总结报告
沉降位移总结报告1. 引言沉降位移是指土地或土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或内部变化的影响下发生的垂直位移。
它是土地工程和地基工程中需要关注和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对沉降位移的概念、影响因素、测量方法和处理办法进行总结和分析。
2. 沉降位移的概念沉降位移是指土地或土体由于外界因素引起的垂直位移。
沉降位移常常发生在填土场地、浅基础建筑物、软土地区等地方。
沉降位移的大小和速度对土地工程和地基工程有着重要影响。
3. 沉降位移的影响因素沉降位移的大小和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土壤的类型和性质、地下水位、填土压实程度、地表荷载、相邻结构物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下,会导致土地或土体发生沉降位移。
4. 沉降位移的测量方法为了解决沉降位移带来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测量。
目前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水准测量法、测斜仪法和全站仪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测量不同时刻的垂直位移,可以准确地判断土地或土体的沉降情况。
5. 沉降位移的处理办法一旦发现土地或土体发生沉降位移,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办法来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主要的处理办法包括增加地基承载力、加固土体、改变填土方式等。
通过这些办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避免沉降位移对工程造成的影响。
6. 沉降位移的案例分析本文还将对几个典型的沉降位移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原因导致的沉降位移和相应的处理办法。
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沉降位移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7. 结论沉降位移是土地工程和地基工程中需要重视和处理的一个问题。
本文对沉降位移的概念、影响因素、测量方法和处理办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更好地理解了沉降位移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希望本文可以为相关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参考文献: [1] 张永欢. 沉降位移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 19(8): 58-62. [2] 林海涛. 沉降位移监测技术综述[J]. 测绘通报, 2017, 4: 1-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广南县马街水库工程
第三标段:大坝枢纽工程施工标
合同编号:GNX-MJSKGC-03(SG)
大坝沉降及位移观测分析
福建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
马街水库工程项目部
2016年11月25日
马街水库大坝位移及沉降观测分析
一、工程概况
马街水库小(1)型工程,坝址位于广南县南屏镇西南方向的马街河上,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
坝址地理坐标为东经105°11'00",北纬23°43'35",距广南县城80km,距南屏镇6km,距州府所在地文山120km,距昆明466km,距323国道4km,项目区有广昆高速公路穿过,交通较为便利。
马街水库校核洪水位为高程1337.21m,设计洪水位为高程1337.04m,正常洪水位为高程1335.56m,死水位为高程1315.26m,总库容(校核洪水位以下库容)141.2万m3。
马街水库大坝型式为C15堆石砼重力坝,坝顶高程为1337.9m,最大坝高42.9m,坝顶长度为150m,最大坝底宽37.8m,坝顶宽5m;大坝溢流方式为开敞式溢流表孔,溢流堰顶高程为1335.56m。
坝基(肩)基底岩性为:坝里程0+000.0~0+127.0m为薄至中厚层状泥质灰岩,岩石弱风化;坝里程0+127.0~0+145.0m为薄层状含炭质硅质岩,岩石弱风化。
岩层产状以N37°~80°W/NE∠55~75°为主,局部为N80~85°E/NW或SE ∠63~80°,岩层层间小褶曲较为发育。
岩石节理裂隙较为发育,节理面微张~张开,泥质充填,主要发育二组节理:J1N15~55°E,/SE∠75~80°,间距20~50cm,延伸长度小于5m,节理面闭合~微张;J2N65°E,/NW∠70°,延伸长度小于5.0m,节理面微张~张开,泥质充填。
坝里程0+016.0~0+026.0m开挖底板为岩石挤压破碎带,该破碎带压缩性大,承载力低,难以满足坝基(肩)承载力及变形要求。
坝里程0+000.0~0+127.0m坝基(肩)基础主要置于弱风化泥质灰岩上,岩石中硬~坚硬,基本满足坝基(肩)承载力要求,岩层呈薄~中厚层状,岩层倾向下游偏右岸,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岩体在节理裂隙切割下完整性一般,但无控制性不利结构面直接通过坝基(肩)基底面,抗滑稳定性较好,局部岩石破碎段需进行加固处理。
坝里程0+127.0~0+145.0m坝肩基础主要置于弱风化含炭质硅质岩上,岩石中等坚硬,基本满足坝基(肩)承载力要求,岩层呈薄层状,岩层倾向下游偏右岸,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岩体在节理裂隙切割下完整性一般,但无控制性不利结构面直接通过坝肩基底面,抗滑稳定性较好,弱风化含炭质硅质岩
为较软岩,存在一定的压缩变形,需进行加固处理。
基坑开挖后左坝肩为顺向坡,右坝肩为逆向坡,总体岸坡稳定性较好。
坝基基底岩性为:里程0+000.0~0+050.9m为薄至中厚层状泥质灰岩,岩石弱风化;里程0+050.9~0+073.8m为薄层状含炭质硅质岩,岩石弱风化。
岩层产状以N37°~80°W/NE∠55~75°为主,岩层层间小褶曲较为发育。
岩石节理裂隙较为发育,间距20~50cm,延伸长度小于5m。
里程0+073.8~0+089.0m为第四系冲洪积层:亚粘土、淤泥质粘土、砂卵砾石及块石。
土体结构松散~中密,土质不均匀,孔隙率高,压缩性和透水性偏大,承载力较低,抗滑稳定性和抗冲刷能力较差,属松散岩类工程地质岩组。
坝里程0+000.0~0+050.9m坝基基础主要置于弱风化泥质灰岩上,岩石中硬~坚硬,基本满足坝基(肩)承载力要求,岩层呈薄~中厚层状,岩层倾向下游偏右岸,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岩体在节理裂隙切割下完整性一般,但无控制性不利结构面直接通过坝基基底面,抗滑稳定性较好;坝里程0+050.9~0+073.8m 坝基础主要置于弱风化含炭质硅质岩上,岩石中等坚硬,基本满足坝基承载力要求,岩层呈薄层状,岩层倾向下游偏右岸,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岩体在节理裂隙切割下完整性一般,但无控制性不利结构面直接通过坝基底面,抗滑稳定性较好,弱风化含炭质硅质岩为较软岩,存在一定的压缩变形,需进行加固处理。
基坑开挖后总体岸坡稳定性较好。
里程0+073.8~0+089.0m为第四系冲洪积层:亚粘土、淤泥质粘土、砂卵砾石及块石。
土体结构松散~中密,土质不均匀,承载力较低,抗滑稳定性和抗冲刷能力较差,属松散岩类工程地质岩组,需进行加固处理。
二、观测结果
1、基准校核点和位移点布置
在大坝左右两岸各设置4个校核基准点,共计8个校核基准点。
在坝顶设置5组位移点,每组位移点2个,共计10个位移点。
(大坝校核基准点和位移点布置图见附图)
大坝控制点坐标
大坝校核基准点坐标
大坝位移点坐标
2、位移及沉降观测
大坝位移及沉降观测采用拓普康(ES-600G)全站仪,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法,在平面监测时,可以把测水平角、垂直角和测距同时进行,一次性完成平高监测,监测精度可达到3mm以内。
控制点C1、C2处于稳固地面上,建立时间长,沉降变形小,可选择施工网控制点C1作为高程起算点。
监测结果:垂直沉降观测从2016年11月15日开始观测,隔天观测一次,至现在已观测5次。
沉降监测结果如下:
根据沉降曲线分布图可以看出,大坝最大沉降量为4mm,而且沉降值在反复跳动,故本大坝沉降较小或者未产生沉降(所测值为测量误差)。
水平位移测量结果如下:
根据沉降曲线分布图可以看出,大坝最大水平位移量为4mm,而且位移值在反复跳动,故本大坝位移较小或者未产生位移(所测值为测量误差)。
三、结论
根据所测数据分析,全部测量结果偏差最大为4mm,均在测量误差范围之内,反应出大坝没有明显沉降及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