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煜词中的“梦”和“落花”意象
李煜赵佶亡国诗词中的梦花意象解读
李煜赵佶亡国诗词中的梦花意象解读梦花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之一,意味着梦幻般的美丽和短暂的存在。
李煜和赵佶是南唐末主,两位诗人在亡国后都留下了大量的诗词作品,其中不乏描写梦花的作品。
他们身历国难,心怀家国,通过诗词表达了对家国的眷恋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梦花意象在他们的诗词中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哲理,本文就将对李煜赵佶亡国诗词中的梦花意象进行解读。
从李煜的《浪淘沙·北青萝》中梦花的意象入手进行解读。
这首词写杨贵妃在行宫中听到杏园的春声,掩面泪下。
其中有一句“香阁细红光淡淡,梦花飞动”,梦花在这里象征着虚幻和短暂的美丽,反衬了杨贵妃的离愁别绪。
这里的梦花并非真实存在的花,而是一种虚幻的美丽之物,它随风飘舞,轻盈娇媚,但终究只是瞬间的存在,象征着杨贵妃短暂的幸福和美丽。
通过梦花的意象,李煜表达了对杨贵妃的眷恋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赵佶的《梦花辞·宫漏三更》中也有梦花的意象。
这首词描绘了赵佶对失去江山的痛楚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其中“纵被梦魂惯,翻成梦花”一句中,“梦花”象征着美丽但虚幻的事物。
这里的梦花并不是实实在在的花,而是梦幻般的美丽之物,它与梦魂相呼应,表达了赵佶对失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内心的痛苦。
通过梦花的意象,赵佶表达了对过去的眷恋和对悲伤的沉痛。
在李煜和赵佶的诗词中,梦花不仅是一种意象,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这种虚幻而美丽的意象,承载了他们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和对失去的家国的思念。
在国破家亡的岁月里,他们通过梦花的意象,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哀伤和诉说,通过这种意象,将自己的心情寄托在诗词中,表达了自己的感伤和思念之情。
李煜赵佶亡国诗词中的梦花意象解读
李煜赵佶亡国诗词中的梦花意象解读唐宋八大家中,梦花是一个常见的文学意象,多用于形容人世间的美好与短暂,也有诗人借梦花表现个人命运的沉浮。
而在李煜、赵佶这对中学诗人的诗词作品中,梦花意象呈现出独特的意味和意蕴。
一、李煜南唐李煜,因在乱世里坚守不屈而成为圣明人物。
他的诗词以含蓄、温柔、凄婉而著称。
而在他的《赤壁怀古》中,《凤凰台上忆吹箫》、《浪淘沙·北客行》、《钗头凤·世情薄》等作品中,他多次用梦花作为意象。
比如在《浪淘沙·北客行》中,他写道:“乱点梦花黄梅雨,飘絮轻轻掠旧楼”。
这里的梦花是一种由梦境中的花所成,脆弱而浪漫的形象,也似乎暗喻了人生的短暂和虚幻。
二、赵佶北宋赵佶,是另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也是大宋文化的代表人物。
他的诗词清新流畅,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而梦花在他的作品中,也得到了独特的阐释。
赵佶在《溪山行旅·书船舫》中这样写道:“东江一带梦花落,已是明年春色。
别离怎不相思,自从隔岸千峰越。
”这里的梦花意象,被诗人置于大自然的背景中:江边梦花自然而生,突显自然和谐的美感。
同时,梦花也作为时光流逝的隐喻,再现了人生多舛的命运。
在赵佶的这一维度中,梦花不是象征文化繁荣的缩影,也不是象征恩恬淡泊的生活态势,而是具有唯美主义的色彩,表现了诗人的超脱情怀。
此外,在赵佶的其他作品中,梦花也时常为诗人勾勒出的风景、人物和内心情感作为点缀和可视化的手段。
比如,《梦花放水词》中,他面对宫廷的卑躬屈膝,把梦花作为寄托内心情感的符号,就像是在寄托自己对生命的追求和人生的意义。
此外,在这首词中,梦花也具有了另一层含义,即是对于生命的欣赏、对极致美好的迷恋。
三、结语梦花是一种极为美好的意象,不同的诗人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其存在的意义,也在其中表达着自己的情感和人生态度。
从李煜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他在梦花中塑造出的温婉和忧虑;从赵佶的作品中,我们则能感受到他在梦花中传递的超脱和追求。
无论怎样解读梦花意象,它都是一种美妙而意蕴深厚的含义。
李煜赵佶亡国诗词中的梦花意象解读
李煜赵佶亡国诗词中的梦花意象解读李煜、赵佶都是两宋末期的皇帝,在他们被冷宫囚禁、亡国之时,都以诗词表达了对国家的深情和思念。
其中,梦花意象在他们的诗词中出现频繁,既是对美好乡愁的怀念,也是对逝去的年华的缅怀,更表露出对命运的无奈与抗争。
梦花,即春梦中的花朵,象征着人生中美好瞬间的经历和追忆。
在李煜的《相见欢》中,“玉杯盘旋金井台,眼看垂柳葬花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形象描绘了一种繁华灿烂的景象,然而最后却带上了梦境般虚幻的感觉。
在梦醒之际,李煜与爱人的相聚转瞬即逝,只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无尽思念。
赵佶也有类似的诗句表达了对梦花的赞颂和怀念。
他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赵佶以草木为喻,形容了岁月的无情轮回。
在这轮回中,草木枯荣只是生命中的一瞬,而梦花则成为了具体的、精神层面的追忆。
在春风卷舞、花香四溢的图景中,他以“萋萋满别情”的方式,表达了心中无尽的哀愁和留恋。
在李煜、赵佶的诗词中,梦花也包含了对生命短暂和奋斗抗争的感慨。
李煜的《浪淘沙·北岛》中写到,“阴山下断魂,天堑无涯。
地势极西,行路难。
魏武挥鞭控六虎,功名不立,三生石上。
青沙烟外,贾傅龙门。
俊乂公之饯花,将衰,欲别鸣笳”。
李煜将阻碍和挫败交错地表述出来,而“魏武”代表的是历史英雄,“青沙”则暗示着战场的残酷。
赵佶也在《临江仙·滁州西涧》中表现了同样的主题,他写道,“六朝如梦鸟空啼,压却金鳞息。
闲池阁云水共清,楼凤吹断无人翼。
黄叶时掉劝弹筝,杯中物,但知今夕是何年”。
他将“六朝”和“楼凤”等典故暗示着大雍的荣耀与逝去,同时自觉地表现了对生命短暂的感叹,表达了对日落西山的彷徨和追忆。
综上所述,李煜、赵佶诗词中的梦花意象,不仅是对逝去岁月的缅怀,也是对繁华背后命运无常的抵抗。
他们用诗词的形式,将自己内心的哀愁和无奈表现出来,留下了不朽的文学遗产。
李煜前后期词作中的意象解读
李煜前后期词作中的意象解读李煜前后期词作中的意象解读摘要李煜从南唐后主到阶下囚的坎坷命运变化中,诗词的创作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尤其表现在其诗词意象的选择之上。
不同时期的意象选择有着不同的特点,结合李煜的生平经历同时也反应了该时期词人内心情感的变化。
词中意象的选择逐渐变得开阔明朗,词人的内心也从安奢到徘徊,最后转为对故国的怀念和悲痛,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关键词】李煜词意象情感变化李煜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从南唐后主沦为阶下囚,这样的人生经历无疑对他的诗词创作有非常大的影响。
当然,事物间的影响是相对的。
从李煜不同时期的诗词创作中同样能看到他内心情感的变化。
这尤其体现在他诗词的意象的选择之中。
李煜词现存很少,三十六首左右。
尽管如此,李煜词在诗词造诣上仍是不可小觑的。
词人“独以典籍自娱,未尝干预时政”[1],将大量时间与精力投身文艺之中。
李煜诗词的格调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但是在差别中又存在统一。
不同时期意象的选择不同。
他的诗词的意象的选择前期较为局限,所选取的意象常常是生活所见之景,多描写宫廷生活,词作中多有描写人物形象,宫殿建筑,服饰乐器等意象。
离恨情仇等意象大部分出现在词人创作的后期。
自然意象以及“梦”意象在词人的词作中都有出现,到中后期随着生活环境的转变,加之词人心态的变化,在意境的选择上变得开阔,更加关注人生,包含了有对人生的理性思考,思想内容更加深刻。
近代学者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2]同时,同种意象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特点并且透露出词人不同的情感。
这与词人生活的环境与内心的情感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
由此可见,可以从李煜词作中的意象的选择看出词人情感的变化。
一、前期意象李煜词前期的意象比较局限,其中包括人物形象类的意象,男女情爱的梦意象,以及一些自然景物的意象,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展现出词人奢华的生活状态和安于这种生活的心态。
游国恩曾说:“他(李煜)前期有些词写他对宫廷奢华生活的迷恋……是十足的亡国之音。
[浅析李煜的梦词]写梦的词人
[浅析李煜的梦词]写梦的词人[浅析李煜的梦词]写梦的词人摘要:李煜的词虽然传世不多,保留齐全和完整的共约30 余首,写梦的就高达14首,这在中国古代词人中很突出。
本文结合着李煜生活的社会背景对梦词的产生和分类和梦词的特点以及梦词的影响几个方面来赏析李煜的梦词。
关键词:李煜;梦词;特点;影响从黄帝的华胥梦开始,很多文人不断地以梦入词,唐宋时期写梦的诗人就枚不胜举,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韦庄《女冠子》、晏几道《蝶恋花》等,李煜的词虽传世不多,保留齐全和完整的共约30 余首,写梦的就高达14首,这在中国古代词人中很突出。
本文结合着李煜生活的社会背景对梦词的产生和分类以及梦词的特点和梦词的影响几个方面来赏析李煜的梦词。
一、梦词的产生和分类李煜之所以选择梦作为他词作的意象,这与他独特的身世和人生道路有密切关系。
他出生在帝王之家,天资聪颖,爱诗文,善书画,知音律,25 岁便继位王位,因而性格敏感重情,追求完美。
但由于生不逢时,面对步步紧逼的北宋政权,又无力挽狂澜之心的李煜,选择了及时行乐,纵情于声色的方式来逃避现实,但词人心中却压抑着挥之不去的阴影和无奈的痛苦。
这个时期词人多以现实为梦,将梦中幻想与现实中有理智的人生互相补充,以麻醉自己,慰藉相思之苦,忘却现实的苦痛与危压。
此时作品可以称为“迷幻的梦”。
“笙歌醉梦间”([阮郎归])、“欲睡朦胧入梦来”([采桑子])、“梦回芳草依依”([喜迁莺])等句。
尤其是李煜在其妻大周后病重期间,其与小周后幽会中所做的两首[菩萨蛮]中“潜来朱锁动,惊觉银屏梦。
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和“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
宴罢又成空,梦迷春雨中”等句子就是他追求声色的生动写照。
然而透过这些词句,我们读到的更多的是词人内心无法言喻的苦楚和无奈。
李煜在被俘后,词的内容和风格巨变。
他总是把过去的美好快乐和现在的悲危痛苦作对比,用来重温旧梦。
他失去的不只是自由而是亲人是家国,唯有在“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子夜歌])的痛苦回忆和眷念的惆怅中来慰藉受到巨大创痛的心灵。
李煜赵佶亡国诗词中的梦花意象解读
李煜、赵佶亡国诗词中的梦、花意象解读摘要:意象是诗词创作的重要元素,往往是作者言外之意的寄托物和情感的承载者。
在南唐后主李煜和宋徽宗赵佶的诗词中,花和梦是两个比较突出的意象,本文就两人亡国后期诗词中花和梦两个意象对于两人内心情感世界的投射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李煜;赵佶;诗词;意象;花;梦钱钟书言:“诗也者,有象之言,依象以成言,舍象忘言,是无诗矣,变象易言,是别一诗甚且非诗矣。
”诗词中的意象通常是诗人情感的寄托物和倾泻点,特别是重复出现的意象,体现了作者的偏好,蕴藉着独特的思想情感。
艾青在《诗论》中认为:“意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
”李煜和赵佶都在诗词中用到花和梦这两个意象,但花的象征和隐喻作用各有区别,借梦抒发情感的方式也有不同。
一、诗词中的花意象花是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诗人在不同的境遇和心态下对花草树木的特点有着不同角度的体悟,或者叹花年年开而人事却已不同,如欧阳修的“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于谁同”,或者因看到花的凋零而移情于自身,如周邦彦的“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由落花追惜时光流逝而自己尚无作为。
朱光潜在《诗的意象和情趣》中指出“意象是个别事物在心中印下的图影。
”李煜和赵佶两人在词中都用到不少和花有关的意象,将个人的自伤自怜、忧生忧世移情于花上。
赵佶的《燕山亭·北行见杏花》作于“靖康之难”后被掳北上的途中。
他看到杏花,夸其盛开时的样子赛过宫女貌美的女子“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紧接着笔锋一转,想到杏花花期不长,又要遭受风雨,“易得凋零”,不禁为其哀怜。
事实上,作者正是借自然界事物的荣枯来象征自己曾经拥有千里江山与当下成为金人俘虏的现状。
北宋当时不断受到北方民族的侵扰,国势衰微,就像是“更多少、无情风雨”,而“几番春暮”又暗含了对自己被俘北上的苦闷和对未来的绝望。
这样悲凉凄惨的日子还要经歷多久,这是诗人对自己的发问,也是对人生和命运的发问。
李煜的诗词中没有具体的花名,而以总名概括,大多只点出春季开放。
李煜词中梦的意象
李煜词中梦的意象李煜词中梦的意象在现存词仅有30余首的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中,梦的意象在其词的意象群中占了主体地位。
由于梦有着其独特的心理特征,李煜选择了梦的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梦的意象的成功创造,使李煜词的艺术成就更为突出。
中国的词史上,李煜的词并不多,却达到了一种巅峰至极的地位,改善了花间词的"靡靡之音',对宋代的词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身兼帝王与词人两重身份,经历了生死炼狱的李后主对词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并且把词作为一种抒发其内心思想感情的主要形式。
前人多从他的身世、处境之不同、情感宣泄之方式、意象组合之特点以及心理时空之倒置,修辞行文之独特等诸多方面,探讨了其词的艺术魅力和风格。
笔者在对李煜词的研读中发现,在其现存的30余首词中,有梦的意象的词占了三分之一。
本文试图从李煜词梦的意象人手,直探其词梦的意象根源和魅力,从而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赏析他的词和情感。
一李煜词中的意象丰富多彩、纷繁复杂,这和他的生活经历有关。
尤其是随着他本人的命运际遇和思想感情的大起大落,其词中意象更加变幻无穷,光隆陆离。
然而细读其词,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李煜的社会地位和人生命运怎样的起伏跌宕,他总喜欢运用"梦'这个意象来表达他的情感。
总体来看,李煜词中梦的意象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写男欢女爱,离情别绪。
二是写怀乡念人,抚今追昔。
三是写^生无常,命运难测。
1.男欢女爱,离情别绪"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
可奈情怀,欲睡朦胧人梦来'([采桑子]),这是春天怀人的词,却带着一些幽怨。
"宴罢又成空,梦迷春雨中'([菩萨蛮]),这是在筵席上钟情和依恋一个奏乐女子的自白。
《古今词话》云:"词为立周后作也。
'也可以从中看出年纪轻轻的李煜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
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菩萨蛮])。
这四句中写"潜来',写"惊觉',写"笑',写"相看',生动仔细,这里梦虽不是做梦,却惊破了二人的梦,显得更真实、更真切。
李煜词中梦意象的美学意蕴
李煜词中梦意象的美学意蕴作者:陈静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7年第9期摘要:李煜是晚唐五代时期著名的词人,他的一生经历坎坷,造就了他独特的词风。
本文通过对李煜词作中的梦意象的内涵进行分类分析,指出其中不同的美学意蕴,展示出李煜不同时期词作的风格特点。
关键词:李煜梦美学意蕴李煜,是帝王,也是词人,后世评论家对其词作评价都很高。
明代胡应麟评其词为“宋人一代开山祖”;清代陈延焯道:“后主小令,冠绝一时。
”近代学者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李煜流传下来的三十六首词中,“梦”出现了十七次,由此可见,梦是李煜传情表意的一个重要媒介。
梦是中国古代抒情传统中极为重要的审美意象,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的甲骨占梦卜辞。
在李煜之前就有大量诗人在其作品中使用梦意象,如唐代李白、李商隐等。
到了李煜,深受跌宕起伏的人生悲喜剧影响,其词作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多反映男女情爱,轻松愉悦,后期则多表现亡国之痛,绝望哀伤。
正是由于这两种不同的人生体验,李煜选择了梦这个意象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
本文将李煜词中梦意象的美学意蕴分为四个层面加以分析。
一、男欢女爱、离愁相思的朦胧美李煜在亡国之前的词风,受花间派词风的影响,多写宫廷生活或男欢女爱,语言不事雕琢,情感细腻婉约,风格绮丽柔靡。
词中多借梦来表现女子内心的甜蜜、欢愉,还有一些词句描写分离的苦涩和相思之情,情感轻盈、鲜亮,表达含蓄、婉转,体现出一种朦胧美。
如《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
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
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词的上片主要描写男子初入女子香闺,窥见女子睡容的情景。
一个住在如同仙境中的女子,必定是如同仙女一样美丽。
“闭”字说明了情郎潜入的动机,开篇两句点明了环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动。
接着,视线由庭外转入室内,情郎进院后,瞧见女子正在熟睡,乌黑的秀发,馥郁的绣衣,多么美好恬静的画面。
李煜赵佶亡国诗词中的梦花意象解读
李煜赵佶亡国诗词中的梦花意象解读李煜和赵佶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他们都有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诗篇中常常涉及到梦花的意象。
梦花在他们的诗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代表着诗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本文将从李煜和赵佶两位诗人的角度解读梦花意象,分析他们诗作中梦花的意义和象征。
我们要了解梦花在中国传统诗歌中的意义。
梦花在中国诗歌中常常被用来表示幻想、幻化和虚幻的场景。
梦花的形象常常被诗人用来描绘内心的羁绊和世界的虚幻之美。
梦花的出现常常代表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矛盾。
而在李煜和赵佶的诗作中,梦花的意象也被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内涵,代表着他们对流逝时光和失去的爱情的思考和感慨。
我们要了解李煜和赵佶两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李煜,字重光,是南唐末代君主,也是文学家。
他的诗作多以悲凉之色为主,倾诉着他的痛苦与无奈。
赵佶,字观之,是北宋的一位皇帝,他也是一位文学家。
他的诗作则更多地表现出一种豪放之气和对世事的洞察。
这两位诗人的不同背景和个性也影响了他们对梦花意象的诠释和运用。
李煜在他的诗作中经常使用梦花的意象,表达他对逝去时光和失去爱情的留恋和悲伤。
在他的《渔家傲·秋思》中写道:“前川梦花光,流水共蓑航”。
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在秋夜思念往事的伤感和留恋。
梦花的光芒在流水之间闪耀,如同往事在诗人的记忆中时隐时现,流水则代表着时间的流逝。
在李煜的诗中,梦花常常被赋予神秘的色彩,代表着诗人对美好过去的追忆和幻想。
赵佶在他的诗作中也常常使用梦花的意象,但与李煜不同的是,赵佶更多地将梦花视为一种释然与洒脱。
在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梦中还共梦花开,一帘烟雨见青苔”。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豁达和对人生的洞悉。
梦中的梦花开放,代表着诗人对过往时光的留恋和憧憬,而烟雨青苔则代表着岁月的沉淀和人生的沧桑。
在赵佶的诗中,梦花常常与风月和流水相伴,成为了他表达对人生洒脱与释怀的象征。
李煜和赵佶两位诗人在他们的诗作中使用了梦花的意象,表达了他们对逝去时光和失去爱情的留恋与悲伤,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对人生与世事的豁达与释然。
李煜词中“梦”意象的分析
李煜词中“梦”意象的分析作者:李莎莎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31期李莎莎(毕节学院,贵州毕节551700)摘要:从隐喻理论产生以来,就有学者将其应用于文学作品的赏析。
本文将从隐喻理论之实体隐喻的角度对李煜词中的关于“梦”的意象进行分析,并从这一角度对李煜词进行赏析。
关键词:李煜词;梦;意象;隐喻中图分类号:I22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1-0158-02中国的古典诗词历来为文人墨客所称道,对历朝历代的名篇的传诵与研究亦从未停止。
从一首首的诗词里,学者们看到了国家的兴衰与更迭,诗人的人生起伏与情感传递。
学者们善于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去分析同一篇作品,并得出相同或是不同的研究成果,从而丰富人们对这些千古名作的感知与理解,而隐喻理论便是用于赏析文学作品的其中一种。
本文将从隐喻的角度来分析李煜词中所出现的关于“梦”的意象,希望从这一角度来对李煜词进行不一样的赏析。
一、关于隐喻理论隐喻理论的发展始于亚里士多德时期,迄今已过千年。
但这一看似古老的理论却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与完善,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研究,实现了跨领域的发展。
具体而言,近代的隐喻理论主要起源于Lakoff 和Johnson 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该书将隐喻从纯粹理论的神坛上放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详细阐释了隐喻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将人们对于隐喻的研究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那么究竟什么是隐喻呢?狭义的理解,隐喻就是比喻的一种,是一种修辞手段。
而在Lakoff 和Johnson 看来,他们把隐喻理解得更宽,认为隐喻的本质是概念性的,因此也将隐喻称为概念隐喻。
他们把我们的概念分作两类,一类是自己萌生的概念,另一类是包含隐喻的概念。
像上下、物体这样的概念是原始的、直接从经验萌生的概念,辩论、理论、时间这些概念则是包含隐喻的概念。
他们认为,大多数概念都是包含隐喻的概念。
隐喻对大多数概念具有建构作用,自然而然,我们的整个概念体系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隐喻式的。
李煜赵佶亡国诗词中的梦花意象解读
李煜赵佶亡国诗词中的梦花意象解读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辛弃疾曾说过一句名言:“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这句诗把月色、北斗、南斗连成了一个场景,展现出了寂静和孤独的境况。
而在宋代,更有两位皇帝李煜和赵佶通过诗词来表达他们内心的孤独和悲凉,其中就运用了梦花这一意象。
首先我们来看李煜的诗:梦花争雨的名句,是李煜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写到的。
文中写道“梦花争雨节,初觉夜深无”。
这里的“梦花”代表着李煜的忧思和悲凉,而“争雨”则代表着世人对他的冷漠和不解。
李煜面对世俗的偏见,只得把自己孤独的心境寄托在梦花之中,这也暗示着他对他的梦想的坚持,即使如同梦花般脆弱。
接下来是赵佶的《燕山亭·满庭芳》。
这首词中出现了“浮名浪薄”的句子。
这里的“浮名”和“梦花”有着类似的意义,都暗示着一份渴望和追求,也都表达了赵佶的孤独和沉思。
同时,这首词也让人感受到了一个落寞的皇帝对世俗荣华富贵的厌倦和对自己梦想的执着,正如词中所写:“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
赤条条,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不同于李煜把自己的悲凉和忧思全部倾注在梦花之中,赵佶则通过饮酒谈笑来发泄自己内心的孤独和不满,这更加直接。
李煜词的意象分析
李煜词的意象分析作者:曾国全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5年第01期摘要:南唐后主李煜的词超越了感官刺激的层面,向心灵、情感的深处挖掘,把词的抒情功能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代表了晚唐词的最高成就,他的词用不同的意象承载不同的悲情。
本文分析了李煜词的主要意象——梦、落花、水、雨、月。
关键词:李煜;词;意象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2-0018-01李煜(937-978),原名从嘉,字重光,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
他经历了从帝王到臣虏的人生巨变,悲剧命运导致李煜的词充满了沉重与沉痛,营造出独特的情感世界。
意象是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能营造出诗词的意境。
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万千事物,由诗人词家的精心筛选而成为抒情主体的观照对象,经过作者情感与意识的加工并呈现在诗意的语境中,成为诗词作品中个性鲜明、面目各异的意象。
李渔在《窥词管见》中说:"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
情为主,景是客。
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
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意象是作者情感表达的载体,是读者能直接感触到的实物。
我国古典诗词的意象十分丰富,不同的意象承载和传达着不同的感情。
李煜在词中很有讲究的使用了不少的意象。
1.梦"梦"是李煜词的主体意象,出现的频率很高,在李煜将近30首哀情词中至少有一半出现了"梦"。
"梦"既是词人内心世界的折射,又是笔下丰富的题材,更是展现艺术魅力的舞台。
心理学研究表明,梦能够反映做梦者对人、对事、对物的态度以及个体情感和行为方式,在梦中见到的人、事、物尽管离奇古怪、超越现实,但都与自己过去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有关。
由于记忆和做梦有着密切联系,所以记梦作品中的内容往往是作者记忆最深刻的,文人往往借助于记梦的手段充分发挥想象的作用,将真实的情意融入虚幻的梦境之中,形成独特的意境。
论李煜对词的主题及意境的开拓
论李煜对词的主题及意境的开拓
李煜为南唐后期著名的文化名人,他的词作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李煜对词的主题及意境的开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清新自然的意境:李煜的词作清新自然,唯美主义情感被转化为自然朴素的情感,给人以恬静愉悦之感。
例如《浣溪沙》中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表达的是纯粹自然,没有复杂的情感色彩;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则表现出深情触动人心的意境。
2. 凄凉切身的主题:李煜的词作受到唐宋文化传统的影响,词题涉及社会生活的众多方面,如宫廷生活、江湖情爱、世态人情等。
他的主题深具社会人生、历史文化的意蕴。
其中以凄凉切身之句最为感人动人。
如《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表现出离愁别绪、境遇悲苦的主题。
3. 抒发内心的情感:李煜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境遇的思考贯穿于其词作之中,表现出作家个人强烈的情感和人生态度。
例如《赤壁怀古》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表现出悲叹历史之变幻与命运无常的情感。
总之,李煜的词作开拓了词的意境,他的作品表现了清新自然的情感、凄凉切身的主题和抒发内心的情感。
他的词作体现出唐宋文化的传统精华和南唐时期的文化特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李煜赵佶亡国诗词中的梦花意象解读
李煜赵佶亡国诗词中的梦花意象解读
李煜和赵佶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唐宋诗人,他们诗歌中常常运用梦花意象来表
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下面我们就来解读一下他们的梦花意象。
梦花,指的是做梦中出现的花朵。
在李煜的诗词中,梦花一般被用来比喻短暂的美好,如同一朵花儿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
比如李煜在《虞美人·听雨》中写道:“疏影横斜
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此时有间谁共我,鸳鸯梦
里谈若仙。
后来鸳鸯空寂寞,夜雨如注春杏眠。
”诗中的“鸳鸯梦里”就是在梦中遇见的
美好,而鸳鸯在梦醒后就空寂寞了。
这样的描写表达了李煜对生命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的
思考。
而在赵佶的诗歌中,梦花则被运用更加富有哲理的比喻。
他认为,梦花象征着人生的
追求和梦想,这些都是虚幻的、短暂的,却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在赵佶的《宋元学案·卷十·折碑子·陈和卿碑》中有这样的句子:“盛气如归内园春,金睛三百倚斜晖。
炉香飘
采烟失态,洛神蹙眉砚题诗。
虚度身心犹未足,绣衣欹卧梦华滋。
浊吟长夜不成寐,万籁
无声隔画帏。
”诗中“梦华滋”就是指打破现实局限的追求,将追求的梦想隐喻成花,花
开花落,如同梦境一般短暂,但是它是赵佶灵魂中永恒的存在。
总的来说,无论是李煜还是赵佶,他们的诗歌中的梦花意象都充满了哲理的思考和意
境的美感。
通过梦花意象的运用,他们将短暂的美好、追求的梦想,以及人生的无常的思
考等表达得淋漓尽致,展现了诗歌的魅力和修养。
李煜词中“梦”意象的分析
摘要: 从 隐喻理论产生以来, 就有 学者将其应用于文学作品的赏析。本文将从 隐喻理论之 实体 隐喻的 角度对李煜词 中的关于“ 梦” 的意象进行分析 , 并从这一角度对李煜词进行赏析。 关键词 : 李煜词 ; 梦; 意 象; 隐喻
中 图分 类 号 : I 2 2 2 . 8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4 ) 3 1 — 0 1 5 8 — 0 2
2 014 年 7 月 第 31 期
教 育 教 学 论 坛
ED U CA TI ON T E A CHI N G F ORU M
Ju 1 . 2 O1 4 N O . 31
李煜词 中“ 梦” 意象 的分析
李莎莎
( 毕节学 院 , 贵州 毕节 5 5 1 7 0 0 )
参 考文 献 l
都放在了 s u p p o r t i n g 部 分 ,这 就 给读 者 的研 究 工作 带 来 了 屏障。我们 只能通过 电子版去阅读 , 如果是个人购买就会 成本非常高。所以纸质版的期 刊是比较落伍的。然而对于 些规模 不是很大 的学校而言 , 建立更多 、 更好的数据库
一Hale Waihona Puke 相 同或是 不 同 的研 究 成果 ,从 而丰 富人们 对这 些 千古 名 作 的感 知 与理解 ,而隐 喻理论 便 是用 于赏析 文 学作 品 的其 中 种 。本 文将 从 隐喻 的角度 来 分析李 煜词 中所 出现 的关 于
一
“ 梦” 的意象 , 希望从这一角度来对李煜词进行不一样 的赏 对于 自己的研究成果非常满意 , 但是他们对 国内外其他高 校的研究现状了解很少 , 这就造成 了很多问题的存在 。例 如, 某教 授 在 一 个 科 研 领域 里 非 常厉 害 , 他 对 于 自己的 科 研 成果非常满意 , 然而他不重视期刊文献的作用 , 所 以他 对于外界的了解非常少。当有一天他发现 自己辛苦工作很 多 年 的东 西 早 就 在 某 期 刊 发表 过 时 , 就会恍然大悟 , 发 现 自己确 实 已经 落伍 了 。而更 有 意思 的是 , 有 些 人 的工 作 可 能已经被其他人写入了专利 , 所以你 的工作量再大 , 也是 徒劳。这就告诉我们期刊是科研工作的眼睛 , 既可以看到 别人 的发展 状 态 , 也 可 以发 现 自己 的优 势 和不 足 。而 且 期 刊 已经越 来 越 成 为 了一种 知 识保 护 的方 式 , 如 果 我们 在 做 科研 的时候 , 一味地追求高效 率和高水平 , 而忽视了文章 的发 表 问题 , 后果 是非 常严 重 的 。例 如 , 在 国 内有两个 教 授 都在从事一个工作 , 他们彼此都不认识 , 一个重视生产 , 一 个 重视 发 表文 章 。后 者 肯定 要 比前 者 占优 势 , 这样 的例 子 在 国外 是非 常 常见 的 。对 于 一 些先 进 的 理论 , 科研 工 作 者 都视其 为 自己的生命 , 如果有人超越他们 , 他们都是很难 接受 的。当代高校 图书馆期刊建设是存在很多问题 的, 高 校之间不能够分享资源造成 了教育 的不公平现象。例如 , 对 于同一个课题而言 , 有些学校 因为期刊资源好 , 所以他 们 出的成果就非常多 ,而对于那些科研水平有限的学校 , 成果就会少很多, 这些跟文献资源有着直接关系。 高校 图书馆期刊建设是对一个 高校建设水平 的评估 指 标 之一 , 如果 有 好 的期 刊 文 献水 平 , 那 必 然 会 在 教 育 和 科研 领域 取得 很多 的成 就 。而对 于那 些 由于经 费不 充 足的 学校而言 , 他们应该努力和其 他高校合作 , 提高 自己的期 刊 收录水 平 。期 刊代 表着 一 个学 校 科研 的水 平 , 它 同时 也 和一个高校的科研成果量成正比。只有保障足够的期刊资 源, 才 能够 不 断 地 丰 富 科研 工 作 者 的头 脑 , 并 为 高 校 培 养 科研人才打下 良好的基础 。虽然 , 我 国的高校建设水平参 差不齐 , 但是应该加强彼此的合作 , 互相补充彼此 的不足 , 为建设祖国而做出突出贡献。
李煜词_花_意象探微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odern chinese2008.04南唐后主李煜,是唐五代最后一位杰出的词人,也是中国词史上最优秀的一位帝王词人。
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没落皇帝,初为帝王之尊,后为阶下囚,人生际遇的巨大反差,使得他对人生的感悟比常人更加深刻。
而意象之于诗词意境理解的重要性,并且对诗作的蕴涵理解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李煜一生留下来的38首词作中,有19首写到花,如此一个性情中人的短暂一生,经历了王子、太子、君王、臣虏的大起大落,经历了极尽风花雪月的皇亲贵族的显贵生活,又经历了亡国之痛的阶下之囚的浮浮沉沉。
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境,后主将不同的意义蕴含于他的词作意象之中,由此,其词作中的“花”意象,就有了丰富的意蕴。
通检李煜词作,“花”意象按照其中所蕴含思想感情的不同,可分为三类:一、寄寓率真欢愉情感意蕴的“花”意象此类意象基本存在于李煜前期作品中。
李煜降宋前,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沉迷于灯红酒绿之中自我麻醉,寄情于深宫的清歌艳舞,尽情享乐。
其与大周后、小周后的感情生活,也为他的诗词创作增添了养料。
此时,词作中的花意象,通常是清新活泼,欢愉真率的。
如《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繁花盛开、月光淡淡的夜晚,一个少女与情人幽会的情形。
幽期密约,选在了一个花朦胧、月朦胧、雾朦胧,美好而又神秘的晚上。
后主选在月光朦胧,鲜花盛开的夜晚约见情人,可见后主至情至性,浪漫潇洒,伴着明月,闻着花香,怀抱恋人,好不惬意!李煜的这首词,感情极真,也极为动人,用浅显的语言呈现出深远的意境,虽无意于感人,而能动人情思,达到了王国维所说“专作情语而绝妙”的境地。
此时的李煜,沉浸在儿女私情,情深意重的率真欢愉之情当中。
又如一首《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从落花意象看李煜的人生境遇
2012-07百花园地摘要:李煜是词坛的翘楚,花意象贯穿他一生的作品。
前期安逸的生活使他“为赋新诗强说愁”,由花相思伤春;后期家愁国恨让他“识尽愁滋味”,笔触深沉,花是他生活的见证。
关键词:李煜;意象;花;情;词从落花意象看李煜的人生境遇文/周晓奇李煜堪称词坛翘楚,花这个意象在他的笔下能很好地显现他一生的境遇,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一、为赋新诗强说愁“花”是词人笔下常用不衰的意象符号,给词带来缤纷的色彩,也创造了更大的想象空间,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中说:“花季少年哪个不善钟情,妙龄少女哪个不善怀春。
”李煜出生于帝王之家,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自幼对诗词有很好的造诣。
虽南唐偏安于一隅,且父亲李璟已向北宋称臣,苟且偷安,但这并没有影响李煜锦衣玉食的生活。
这种生活下,虽写落花,但多为男女之间的小令,尽管深情绵邈、凄恻欲绝,但多有点“为赋新诗强说愁”的味道。
《采桑子·庭前春逐红英尽》:“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
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
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词人借女子的口吻,写女子的相思之情。
写庭前春色随红花的飘零到了尽头,落花的舞姿显得意态徘徊。
由残春将尽,落花的留恋美好时光来写主人公的伤春情怀和思念之情。
另一类则是反映其与大周后感情之作。
后周显德三年,李煜受任都虞侯沿江巡抚使,奉命在长江巡逻,新婚不久,两人的分离给大周后带来了无限的相思之苦。
归来时见大周后憔悴的容颜挥毫:“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熏笼。
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
双鬓不整云憔悴,泪沾抹胸。
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
”樱花本是颜色绚丽的花朵,此处词人用满地的樱花来写娥皇云鬓零乱,面色憔悴,写花更是写人,怜爱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而今识尽愁滋味亡国被俘是李煜极惨痛的人生经历,随着这种人生境遇的转变,他的词风也从清新唯美变得沉痛苍凉,“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沧桑感,常常从梦境中唤醒他的屈辱与痛苦,今昔对比,成为表达感情的最常见方式,“此时,春花秋月,落红残照都成为他抒写生命无限哀戚的意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
时间:2012/11/29 9:46:00 来源:
——浅析李煜词中的“梦”和“落花”意象
任灵华河南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在李煜传世的三十余首词中,“梦”意象和“落花”意象占了很大的一个部分。
身为词人和君主双重身份的他,政治上的失败却成就了他的绝世才华。
经历了国破家亡的他,把这种情感用“梦”和“落花”来表达,语句洗练明白而又包含着深深的寄托。
关键词:李煜,梦,落花,意象,寄托
李煜(937—978),字重光,是南唐最末一个皇帝,史称李后主。
975年,南唐被北宋灭亡,李煜肉袒出降,被押送到汴京,封“违命侯”,过着“北中日夕,只以泪水洗面”的日月。
政治上失意反成就了李煜在中国古典诗词史上的重要的地位。
他有着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工书法、善绘画、精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的造诣,词的成就尤高。
李煜的词,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词表现出他非凡的才华和出色的技巧,但题材较窄,主要反映宫廷生活与男女情爱,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喜迁莺》“晓月坠”、“宿云微”、《一斛珠》“晚妆初过”、《菩萨蛮》“花明月暗飞轻雾”等;也有写离别相思的作品如《清平乐》“别来春半”等。
到了后期,李煜由小皇帝变为囚徒。
屈辱的生活,亡国的深痛,往事的追忆,“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使他的词的成就大大超过了前期。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反映了他身世与词风的转折。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而心终不死的感慨,艺术上达到很高的境界。
李煜的词,虽现存仅有三十余首,但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特别耐人琢磨玩味的是,他词中经常出现的“梦”和“落花”这样的意象。
在李煜词中“梦”和“落花”的意象可谓是其词意象群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下面,笔者将从这两方面入手,试图从“梦”和“落花”意象的角度对李煜的词进行浅析。
一、“梦”---心灵的踪迹
“梦”意象是传统文化形成复现的主题,在中国诗歌中经常出现。
梦是人的一种精神现象,人的心态不同,其梦境就不同。
总体来看,李煜词中“梦”的意象大致可分为三类:即亡国之前对于奢侈淫靡生活的迷梦,亡国后对于故国不再的怀恋之梦,以及在国破家亡之后对人生的虚无之梦。
1、纸醉金迷的奢华之梦。
作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的李煜,按照嫡长子袭位的封建传统,他绝对没有做皇帝的希望,而且他自己也丝毫不作这样的奢想。
他的本志大约就是要做一个风流倜傥的文人墨客,或者做一名经纶满腹的高人隐士。
然而一个正确的人偏偏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出现在了一个错误的人生坐标上,这一切早已注定他的一生将以悲剧收场。
作为一国之主,他不仅具有无比优越的物质条件,大可任情而动,随意而为。
如“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
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负溜,酒恶时拈花策嗅。
别殿遥闻萧鼓奏”。
《浣溪沙》再者,“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丝策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照烛花红,待放马蹄清夜月。
”《玉楼春》
上片写春殿歌舞的盛况,下片写踏月而归的兴致,夫妻双方都陶醉在艺术创造的天国里。
那些纸醉金迷,灯红酒绿,长夜欢饮,宫帷调情,李煜一一写来,勾勒刻画,有情有韵。
他这些作品,与其说写尽了风流缱绻,勿宁说是于温馨香软之中寻求一种精神慰藉,沉醉在自己构筑的迷梦之中。
2、满腹惆怅的怀恋之梦。
就李煜而言,从二十五岁作皇帝,到四十岁降宋,四十二岁生日时被药毒死,其间命运的巨大变化,不能不对他的感情世界产生深刻影响。
南唐灭亡后李煜被宋太祖所俘,尝尽国破家亡的滋味,终日以泪洗面。
这时期他词作中所描绘的梦意象大多是往日浮华生活的追忆对故国的怀念。
如“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望江南》。
梦中前呼后拥之中乘兴畅游,华辇像流水,骏马连成了游龙,真是赏心乐事。
然而现实却是如此残酷,由“帝上君”变为“阶下囚”,甚至连普通人的自由身都失去。
当年之繁盛,今日之孤凄,两相对比,使这个梦更为沉痛。
同样的情形如“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恨!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子夜歌》
3、心静如水的虚无之梦
他国破家亡,迷梦破灭,依然追怀往昔的残梦,人的精神世界是复杂的,当他历尽更多的痛苦之后,他意识中的出世思想就会相机而生,发展成一种主导的思想,对他原有的生存方式和态度进行质疑和否定。
如“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滴频倚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鸟夜啼》这首词的上阙,通过秋夜风雨,渲染出一种生存危机的境况,“秋风秋雨愁煞人”这无疑会逼出人的痛苦感,以至“起坐不能平”,内心充满了矛盾和苦痛。
下阙,心潮已平,把世事看透了,视生存为“一梦浮生”,生存价值即被从根本上否定了。
这意味着新的生存态度代替了他曾执着的迷梦和残梦。
他愿意躲到“醉乡”躲到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如果说他的迷梦之醉是醉于声色享乐的物质生活,现在的醉则是在空无之境。
这正是“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子夜歌》。
二、“落红”----人生的苦痛。
花是植物美丽的部分,但是,对于植物来说,开花并不是目的,花开花谢只是生存繁衍过程中的自然环节,花开不意味着幸福,花落也不代表忧伤。
但是有人说:世界因为人的存在而有意义。
诗词是人的思想与情感的浓缩,自然事物经由人物思考而成为诗词意象,必然打上人类情感的烙印。
花在一个春天完成从盛开到凋落的生命周期,提示着四季循环,暗示着时光流逝,这种美丽、短暂、动态的意象,给词人留下的印象必然更为深刻。
综观李煜诗词,写花开的少,写花落的多。
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
缤纷的落花是中国古典诗词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
落花与词这种文学形式似乎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
与诗相比,词的境界纤巧细致,更多地表现优美、悠闲和忧愁。
在词中,落花意象染上更多个人化、女性化的色彩: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乌夜啼》)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再看: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林花谢了春红”,一开始从林花着笔,但绝不只是写林花。
林花是春天最美好的事物,春红是春天最美丽的颜色。
这样美好的事物、美好的颜色,突然间竟自“谢了”,多么令人惋惜感叹。
不仅林花是如此,自然界一切有生命的事物也是如此,社会人事也莫不如此。
此所谓“一物一事,引而申之,触类多通。
”后主这句的感情深厚。
“谢了”二字中所表现的惋惜感叹之情本已十分强烈,然犹嫌言不尽意,复又于其后加上“太匆匆”三字着力形容,使惋惜感叹之情更加突出。
林花凋谢,这本是有情之生命的必然结果,但如果没有凄风苦雨的摧残,也不至于象这样“太匆匆”。
所以作者接着写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这个九字的长句,来说明林花之所以匆匆凋谢的原因。
由对林花的惋惜感叹之情,转到对风雨的怨恨之情。
林花是美丽的,但又是柔弱的,朝是雨打,晚是风吹,风风雨雨,何能消受?李后主以花比喻一切美好的事物(当然也包括人的美好生命),这就具有更丰富的内容。
林花易谢是自然规律,而朝雨晚风也是自然规律。
人无回天之力,既不能常护花而不使之零落,也不能挡住风雨对花的摧残,这便是这个九字句中“无奈”二字的含义。
无力回天任风雨,自然只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了。
面对美好事物之殒落,而又爱莫能助,其情该是何等痛苦难堪。
所以接着便由写花的零落,转到写人思想感情之痛苦。
“胭脂泪”三字是由花转入写人的交接点。
胭脂,是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它指代的是美好的花,象喻的是美好的人生,美好的事物。
泪,就花而言,是“梨花一枝春带雨”的“雨”;就人而言,是“感时花溅泪”的“泪”。
参考文献
1、游国恩王起等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年版
2、王亚玲中华诗词实用大百科长春出版社 1995年版
来源:/duhougan/zi8/8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