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课程讲义

合集下载

大学高等代数课程教案讲义

大学高等代数课程教案讲义

一、课程名称:高等代数二、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三、教学目标:1. 掌握线性空间、线性方程组、矩阵、行列式等基本概念;2. 理解线性变换、特征值、特征向量等线性代数的基本理论;3. 学会运用线性代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1. 线性空间2. 线性方程组3. 矩阵4. 行列式5. 线性变换6.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五、教学重点:1. 线性空间、线性方程组、矩阵、行列式等基本概念;2. 线性变换、特征值、特征向量等线性代数的基本理论。

六、教学难点:1. 线性空间、线性方程组、矩阵、行列式等基本概念的深刻理解;2. 线性变换、特征值、特征向量等线性代数理论的灵活运用。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讲解线性代数的应用;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4. 练习题讲解法:针对课堂练习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线性空间1. 引入线性空间的概念,讲解线性空间的基本性质;2. 举例说明线性空间的实际应用;3. 学生课堂练习,巩固线性空间的基本概念。

第二课时:线性方程组1. 介绍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如高斯消元法;2. 讲解矩阵的秩与线性方程组的解的关系;3. 学生课堂练习,巩固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第三课时:矩阵1. 介绍矩阵的基本运算,如矩阵乘法、转置等;2. 讲解矩阵的逆、伴随矩阵等概念;3. 学生课堂练习,巩固矩阵的基本运算。

第四课时:行列式1. 介绍行列式的概念,讲解行列式的性质;2. 讲解行列式的计算方法,如拉普拉斯展开法;3. 学生课堂练习,巩固行列式的计算方法。

第五课时:线性变换1. 介绍线性变换的概念,讲解线性变换的性质;2. 讲解线性变换的矩阵表示法;3. 学生课堂练习,巩固线性变换的概念和矩阵表示法。

第六课时:特征值与特征向量1. 介绍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讲解特征值的性质;2. 讲解求解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方法;3. 学生课堂练习,巩固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求解方法。

地质学基础 全套讲义

地质学基础 全套讲义

《地质学基础》讲义前言一、课程介绍1、课程性质地质学基础是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必修课程。

本课程对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具有重大作用,能够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地球观和世界观,初步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为其他城乡规划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目的任务(1)目的:使学生对地质学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了解,逐步学习和掌握地质学的思维方法,为进一步学好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任务:学习和掌握地质学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内容、意义及相互关系,从地球的组成、演化与各种地质作用的性质、特点、过程和结果入手,掌握地质学的基本原理、主要概念和术语、重要理论及地质思维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3、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学生在低年级最先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为城乡规划综合实习提供基础理论知识,为后续的自然地理学、环境科学导论、经济地理学、土地资源学、区域分析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要求1、了解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特点及研究方法;现代地质学发展的特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不同圈层的特点;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地壳类型及其特点;软流圈和岩石圈的特点;地质作用的分类;鉴定矿物的主要依据及其基本特征;矿物的分类;火成岩的分类,代表性的岩石及其特点;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变质作用的类型及相应的变质岩;板块边界的类型;岩层的产状要素;褶曲的分类;断层的分类;描述地震特征的相关术语;火山和地震的空间分布规律;人类的演化阶段。

重要术语:重力异常;地磁异常;地热增温级;克拉克值;硅铝层;硅镁层;软流圈;岩石圈;地质作用;矿物;岩石;晶质体;非晶质体;类质同像;同质多像;解理;风化壳;变质作用;变质强度;接触变质晕;双变质带;贝尼奥夫带;构造运动;构造变动;地槽;地台;地盾;板块;褶曲;地形倒置;断层;地层层序律;化石;标准化石;地层;岩相;构造旋回;沉积旋回;矿石;矿床;品位.2、理解人类在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获得的启示;酸性岩浆和基性岩浆的特征区别,岩浆性质与火山喷发类型之间的联系;鲍温反应系列对于认识矿物共生组合规律和掌握火成岩分类特征的意义;野外识别背斜与向斜;各种大地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分析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对中国古地理环境的影响;第四纪时期地理环境演化的主要特征;分析矿床的形成与岩石成因之间的关系。

数学物理方法讲义

数学物理方法讲义

《数学物理方法》(Methods of MathematicalPhysics)《数学物理方法》是物理类及光电子类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是在《高等数学》课程基础上的一门重要的应用数学类课程,为专业课程的深入学习提供所需的数学方法及工具。

课程内容:复变函数(18学时),付氏变换(20学时),数理方程(26学时)第一篇复变函数(38学时)绪论第一章复变函数基本知识4学时第二章复变函数微分4学时第三章复变函数积分4学时第四章幂级数4学时第五章留数定理及应用简介2学时第六章付里叶级数第七章付里叶变换第八章拉普拉斯变换第二篇数学物理方程(26学时)第九章数理方程的预备知识第十章偏微分方程常见形式第十一章偏微分方程的应用绪 论含 义使用数学的物理——(数学)物理 物理学中的数学——(应用)数学Mathematical Physics方 程1=x{222111c y b x a c y b x a =+=+()t a dtdx= ⎰=)(t a xdt常微分方程0222=⎪⎪⎭⎫ ⎝⎛+x dt x d ω ()C t A x +=ωcos偏微分方程——数学物理方程0222222=⎪⎪⎭⎫ ⎝⎛∂∂+∂∂+∂∂z y x ψψψ ()z y x ,,ψψ=12=x()ψψψψψz y x U zy x m h t h i ,,22222222+⎪⎪⎭⎫⎝⎛∂∂+∂∂+∂∂-=∂∂()t z y x ,,,ψψ=复 数1. 数的概念的扩充正整数(自然数) 1,2,…运算规则 +,-,×,÷,()2,- 121-=-负 数 0,-1,-2,…整 数 …,-2,-1,0,1,2,…÷ 5.021= 333.031=有理数(分数) 整数、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414.12=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实 数 有理数、无理数i =-1 虚 数y i复 数 实数、虚数、实数+虚数 yi x y x +,,2. 负数的运算符号12-=xi x ±=i 虚数单位,作为运算符号。

EM2014-Chapter-1-3-格林定理和亥姆霍兹定理

EM2014-Chapter-1-3-格林定理和亥姆霍兹定理
旋度源
F (r ) J (r )
已知梯度场为无旋场,旋度场为无散场,因此,根据亥姆霍兹定理,任一矢 量场均可表示为一个无旋场与一个无散场之和 。 量场均可表示为一个无旋场与一个无散场之和。
7
上述亥姆霍兹定理是针对无限区域 而言的,如果是有限区域 有限区域,任一 ,任一 上述亥姆霍兹定理是针对无限区域而言的,如果是 矢量场仍可表示为一个无旋场与无散场之和,但必须考虑区域边界上的 边值条件。 边值条件。 如果已知矢量场在有限区域的散度和旋度,以及矢量场的边值条件, 利用亥姆霍兹定理即可求出该矢量场的空间分布。因此,矢量场的散度 及旋度特性是研究矢量场的首要问题 。 及旋度特性是研究矢量场的首要问题。 根据亥姆霍兹定理,无限区域中的矢量场被其散度和旋度惟一地确 根据亥姆霍兹定理,无限区域中的矢量场被其散度和旋度惟一地确 定,有限区域中的矢量场被其散度、旋度和区域边界上的边值条件惟一 地确定。这一结论对本课程内容的讲解非常重要。在后续章节分别研究 地确定。这一结论对本课程内容的讲解非常重要。在后续章节分别研究 静电场、恒定磁场和时变电磁场时,将会把经过实验定律验证的矢量场 的散度和旋度作为基本假设 ,由此推导出描述矢量场特性 特性和计算矢量场 和计算矢量场 的散度和旋度作为基本假设,由此推导出描述矢量场 空间分布的相关公式或关系式。 空间分布的相关公式或关系式。
V
式中,S为包围V的闭合曲面,面元dS的方向为S表面的外法线方向。 以上两式称为矢量第一格林定理 ,或者,矢量格林第一恒等式 矢量格林第一恒等式,有时也称为 ,有时也称为 以上两式称为矢量第一格林定理,或者, 标量格林第一恒等式的矢量模拟 。 标量格林第一恒等式的矢量模拟。
矢量第一格林定理的证明
根据矢量恒等式
[ A ( B ) B ( A)] dS B [ ( A)] A [ ( B )] dV

刘金峰线代讲义

刘金峰线代讲义

刘金峰线代讲义摘要:1.刘金峰线代讲义概述2.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3.线性方程组的解法4.特征值与特征向量5.矩阵的谱分解6.二次型7.奇异值分解8.总结正文:一、刘金峰线代讲义概述《刘金峰线代讲义》是一本关于线性代数(又称“线代”)的教材,适用于本科生学习。

线性代数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线性方程组、向量空间、矩阵、线性变换等概念,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刘金峰教授以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为学生提供了一本内容详实、逻辑清晰的线代教材。

二、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包括向量、线性方程组、矩阵、行列式等。

向量是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可以用来表示空间中的点或者方向。

线性方程组是包含多个变量的代数方程,这些方程的解构成了一种特定的关系。

矩阵是一种特殊的数表,可以用来表示线性方程组、线性变换等。

行列式是矩阵的一种性质,可以用来判断矩阵的性质。

三、线性方程组的解法线性方程组的解法有多种,如高斯消元法、克莱姆法则等。

高斯消元法是一种基于矩阵的行变换的方法,可以将线性方程组化为简化阶梯形矩阵,从而求解方程组。

克莱姆法则是求解线性方程组中逆矩阵的一种方法,可以用来求解具有唯一解的线性方程组。

四、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特征值与特征向量是矩阵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特征值是一个标量,特征向量是一个非零向量,它们满足矩阵与特征向量的乘积等于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乘积。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可以用来描述线性变换的性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五、矩阵的谱分解矩阵的谱分解是将矩阵分解为特征值对角矩阵与特征向量矩阵的乘积,可以更好地描述矩阵的结构和性质。

谱分解在很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信号处理、图像处理等。

六、二次型二次型是一种特殊的线性方程组,可以用来描述空间中的曲面或者超曲面。

研究二次型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空间几何中的问题。

七、奇异值分解奇异值分解是一种线性代数中的分解方法,可以将矩阵分解为三个矩阵的乘积,从而揭示矩阵的内部结构。

《地理学思想史》讲义地理科学20...

《地理学思想史》讲义地理科学20...

《地理学思想史》讲义(地理科学2004级)文凤平2008年2月前言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课程性质:《地理学思想史》是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程。

本课程通过历史回顾、现状评估、未来预测、探明地理科学发展过程的运行轨迹,预测未来发展的方向,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发展观,理解地理学的研究核心和基本价值,全面掌握什么是地理学和初步掌握地理研究的基本范式。

2、目的和任务:通过《地理学思想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地理学基本理论体系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规律,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开拓创新能力,在教学中体现厚今薄古、厚中薄外的原则。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了解:地理知识产生的历史,中国和古希腊对地理知识的记载;宗教与地理学的关系;中国通过海上航行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成就;为什么说地理大发现的概念只适用于欧洲;瓦伦、布丰、康德在地理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地理学理论体系形成上的贡献;地理学结构形式和内容;战后国际社会经济形势对地理学的影响;时代特点和科技革命对现代地理学的要求;新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2、理解:地理知识产生的客观基础,中国在地理知识产生领域内的贡献;裴秀制图六体的学术意义;我国古代区域地理的特征;斯特拉波与托勒密在区域地理研究中的成就与不足;地理大发现的思想基础;沈括、徐霞客对地学的贡献与成就;洪堡与李特尔地理学思想的异同,怎样正确对待科学家的世界观与科学成就;认识马克思主义与地理学的关系;地理学形成时期的特点;比较并掌握定性和定量分析描述的优劣及两者的恰当结合;战后地理学发展的主要思潮和趋势;应用地理学产生、发展的根源;新中国地理学发展的主要方向。

3、掌握:地理学产生的学说;初期地理著作的特点及正确认识初期地理著作;地图在地理知识产生与地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古希腊与中国古代地图的特点;区域地理的理论根据,地理志及其评价问题;旅行记在地理学发展中的意义与作用;为什么说中国是地理大发现的先驱,中国发现美洲的条件与可能性分析;洪堡与李特尔的学术特点与贡献;相关科学对地理学发展的影响;洪堡、李特尔以前和以后时期地理学发展的异同;形成时期的地理学者及其对地理学发展的贡献;地理学概念的演化过程;地理学的科学性质和科学地位;现代地理学构想的主要内容。

自考本科小学教育管理内容讲义第一章小学教育管理概述

自考本科小学教育管理内容讲义第一章小学教育管理概述

自考本科小学教育管理内容讲义第一章小学教育管理概述【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小学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小学教育管理实践的演变第三节教育管理学的产生与演进第四节小学教育管理学的对象与属性【知识点1:教育概念的类型】1.教育概念的三种类型:美国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提出了三种定义方式,即“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

(1)规定性定义即作者自己创制的定义。

(2)描述性定义是指对定义对象的适当描述或对如何使用定义对象的适当说明。

(3)纲领性定义是一种有关定义对象应该是什么的界定。

2.教育根本特征:把教育看作一种有意识、有组织、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这就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特征。

【知识点2:小学教育的概念】所谓“小学教育”,一般是指初等教育。

作为初等教育机构,小学(小学校)是实施义务教育和普及教育的重要场所。

具体而言,全日制小学教育主要是对适龄儿童实施的初等教育,旨在培养儿童基本的读、写、算技能和公民的基础道德素养以及一定的基本生活能力。

在世界各地,一般年满5~6周岁的儿童即可进入小学接受初等教育,小学学制多为5~6年。

【知识点3:常见的管理学说及其基本观点】【知识点4:教育管理的三个层面】从微观到宏观,教育管理可以分成以下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班级管理,即班级组织层面上的教育管理;第二个层面是学校管理,即学校组织层面上的教育管理;第三个层面是教育行政,即教育制度(系统)层面上的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是对上述三个层面的教育管理活动的概括与统称。

【知识点5:小学教育管理】小学教育管理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全部的小学教育活动所进行的管理。

这一概念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其一,小学教育行政,即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对本国小学教育系统的管理活动。

其二,小学学校管理,即小学管理者对作为初等教育组织的小学学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所谓“小学教育管理”,就是上述两方面管理活动的总称。

小学教育管理,可以划分为小学教育行政、小学学校管理和小学班级管理三个不同层次。

大学本科教育学讲义教育学第一章

大学本科教育学讲义教育学第一章

---------------------------------------------------------------最新资料推荐------------------------------------------------------ 大学本科教育学讲义教育学第一章第一章教育及其发展一、什么是教育二、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

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陶行知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

----(前苏联)苏霍姆林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古,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学记》一、教育的含义(一)从教育的词源看甲骨文中的教育《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一、教育的含义(一)从教育的词源看英语、法语、德语中的教育一词,都起源于拉丁文educare,该名词是由动词educere 转换来的,其前缀e有出的意味,词根ducare的意思是引导,合为引出。

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一、教育的含义(二)从教育1 / 10的起源看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神话起源论教育的神话起源说: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用权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从于神。

评价:教育神话起源论,仅仅是在没有正确认识自然之前对自然界发生现象的一种解释,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这也仅仅是美丽的神话。

生物起源论认为,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前,教育现象就已存在,人类的教育活动根植于人的生物本性;人类出现之后,继承了动物早已形成的教育形式,只不过对这种形式不断改善,使之更加复杂而已。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形式没有本质差异,像老猫教小猫抓老鼠,老虎教虎子捕猎小动物,母鸡教小鸡觅食等与人类教育后代一样,都属于教育现象。

北大经济金融本科生证券投资学讲义(光华)证券投资学第5章精品PPT课件

北大经济金融本科生证券投资学讲义(光华)证券投资学第5章精品PPT课件
能够进行充分准确的预测。
23.10.2020
证券投资学
– 假设1:在一期时间模型里,投资者以期望回报率 和标准差作为评价证券组合好坏的标准。
– 假设2:所有的投资者都是非满足的。 – 假设3:所有的投资者都是风险厌恶者。 – 假设4:每种证券都是无限可分的,即,投资者可
以购买到他想要的一份证券的任何一部分。
2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0.2020
证券投资学
• 这一特性称为分离定理: 我们不需要知 道投资者对风险和回报的偏好,就能够 确定其风险资产的最优组合。
• 分离定理成立的原因在于,有效集是线 性的。
23.10.2020
证券投资学
– 例子:考虑A、B、C三种证券,市场的无 风险利率为4%,我们证明了切点证券组合T 由A、B、C三种证券按0.12,0.19,0.69的 比例组成。如果假设1-10成立,则,第一个
风险利率借或者贷再投资到切点证券组合上。
23.10.2020
证券投资学
idea
• 所有的投资者为价格接受者:在给定的价格系 统下,决定自己对每种证券的需求。由于这种 需求为价格的函数,当我们把所有的个体需求 加总起来,得到市场的总需求时,总需求也为 价格的函数。价格的变动影响对证券的需求, 如果在某个价格系统下,每种证券的总需求正 好等于市场的总供给,证券市场就达到均衡, 这时的价格为均衡价格,回报率为均衡回报率。 这就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简称为CAPM)的思想。
23.10.2020
证券投资学
What if
• We will approach the CAPM by posing the question “what if”, where the “if” part refers to a simplified world. Positing an admittedly unrealistic world allows a relatively easy leap to “then” part. Once we accomplish this, we can add complexity to the hypothesized environment one step at a time and see how the conclusions must be amended. This process allows us to derive a reasonably realistic and comprehensible model.

本科及研究生物理专业书、讲义

本科及研究生物理专业书、讲义

本科及研究⽣物理专业书、讲义研究⽣nolting多体物理前两章+bernvig拓扑绝缘体第2章、第4章+kai sun ⾼等凝聚态物理讲义(此讲义中拓扑绝缘体讲得⾮常易懂,会讲清楚基础知识,学完会打下很好的基础,和nolting书⼀样,不跳步骤,⼀步⼀步推导,但⽐noting书讲得更多,⽐如讲义中的紧束缚模型,直接讲到能和科研衔接。

kai sun的主页还有他教的其他课程的讲义,⽐如⼆次量⼦化、重整化群、费⽶液体理论、⾼等量⼦⼒学这些。

)学⼀门课必须同时看两本书,⼀本中⽂书,⼀本英⽂书,才能学好——物理学家特别是读研时。

⽽且有看不懂的地⽅时,还应查其他书。

从量⼦⼒学开始就不能只看⼀本物理书,学⼀门课应同时看⼏本书固体物理:河北师范书+北⼤书(北⼤书虽然有的内容写得不好,但是有的内容写得⾮常好,经典,⽐如固体热容、近⾃由电⼦近似、紧束缚近似77、78页,北⼤书应该和别的书⼀起看)1.《固体物理基础(第⼆版)》吴代鸣:据说这本书很好懂,但是讲解⽐较基础,但不是很深⼊,因为它说尽量避免繁琐的数学推导。

不推荐这本书,因为不是很全⾯。

2.《固体物理基础》孙会元(这本书有些内容有错误):也是和阎守胜、《solid state physics》的编排⼀样,从⾦属⾃由电⼦论讲起。

这本书⽐阎守胜的写的好。

这本书第⼀章⾦属⾃由电⼦论讲得很好,这⼀章虽然有很少的缺点(没有解释清楚费⽶⾯附近的电⼦速度都是近似取和电场⽅向相反的费⽶速度。

第⼆章晶体结构也写得很好,条理很清楚,就像华中师⼤汪德新的《量⼦⼒学》⼀样。

但是第三章能带论开始就写的不是很好了,有些地⽅看不懂。

这本书有些部分写得很好,有些写得不是很好懂(但这种情况⽐较少),所以这书还是⼀本很值得读的固体物理书。

我发现这本固体物理书中德哈斯范阿尔芬效应部分的推导和⽅俊鑫的书中的推导和⽂字⼀样,也就是说孙会元抄袭了⽅俊鑫的书,感觉这样有⼀些不好。

3.胡安的固体物理中就倒格⼦那⼀节写得很好,倒格⼦的性质归纳得很好,特别是把傅⾥叶变换这个性质证明得⾮常好。

大学语文教案讲义

大学语文教案讲义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2. 增强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拓宽知识面。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2. 文学鉴赏3. 课堂讨论教学重点:1. 作品的文学价值2. 作品的主题思想3. 作品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1. 作品的文学价值判断2. 作品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3. 作品艺术特色的把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作品简介1. 介绍作品名称、作者、创作背景等基本信息。

2. 简述作品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作品。

二、文学鉴赏1. 引导学生从情节、人物、语言、结构等方面分析作品。

2. 结合作品背景,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三、课堂讨论1. 组织学生就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进行讨论。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回顾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对作品的认识。

2. 引导学生总结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二、深化讨论1. 针对上节课的讨论,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

2.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读作品。

三、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作品的文学鉴赏文章。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作品相关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形式。

2.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本科课讲义移动通信原理与设备

本科课讲义移动通信原理与设备

.Word文档资料邯郸学院讲稿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分院(系、部):机电学院教研室:应用物理课程名称:移动通信原理与设备授课班级:2016应用物理学本科主讲教师:常成职称:助教使用教材:《移动通信原理与设备》制作系统:邯郸学院制第1章移动通信概述1.1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1.1.1 移动通信的定义移动通信: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是处于移动状态,并且其中的一部分传输介质是无线的传输方式。

1.1.2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基站(BS)、移动台(MS)、中继线。

1.1.3 移动通信的特点1.设备性能要求高对移动台体积、重量、功耗、操作、抗恶劣环境等的要求2.电波传播有严重的衰落现象移动台接收信号存在多径现象而引起严重衰落3.存在远近效应近处移动台干扰远处移动台,要求移动台具有自动增益控制4.强干扰条件下工作各种噪声干扰严重5.存在多普勒效应移动台载波频率随移动速度变化,引起频率偏移6.技术复杂解决用户数量大、频率资源有限、保证通信质量等问题1.2 移动通信的发展1.2.1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现代蜂窝移动电话系统:20世纪80年代中国采用TACS制式,1987年在上海、广东率先建成开通。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是:1.全双工工作,具有越区频道转换、自动漫游通信功能。

全双工:全双工指可以同时(瞬时)进行信号的双向传输(A→B且B→A)。

越区频道转换:当移动台从一个小区(指基站或者基站的覆盖范围)移动到另一个小区时,为了保持移动用户的不中断通信需要进行的信道切换称为越区切换。

漫游(roaming)指移动台离开自己注册登记的服务区域,移动到另一服务区后,移动通信系统仍可向其提供服务的功能。

(1)采用模拟话音信道传输信息,将用户的语音信号直接调制到发射频段上。

(2)采用FDMA频分多址方式区分不同的信道。

(3)基站必须同时发射和接收多个不同频率的信号,A与B通过基站中转通信,须同时占用4个频道实现双工。

本科生课程讲义--HRM

本科生课程讲义--HRM

本科生《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讲义主讲人:傅永刚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引言、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1.人力资源的最大特点:1)能动性/创造性 2)增值潜力巨大(人力资本)2.什么是管理?管理就是让别人把事情办成管理的本质——管理人力资源一、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介绍1.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定位---请看案例:《福临汽车配件股份公司》这家公司一开始有没有人事管理?企业在什么时候,需要专业的人事管理?谁来承担企业的人事管理职责?人事管理者有直接的权力吗?2.PM(人事管理)与HRM的比较:PM:以事为中心/被动/短期导向;HRM:以人为中心/主动/战略导向。

3.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结构---HRM的目标:吸引、留住、激励、开发HRM的基本职能:规划/ 招聘/ 考核/ 薪酬/ 开发〈详见职能体系图〉4.HRM中的职责划分H R M职能的实现需要直线部门与H R部门的密切配合与通力协作。

具体体现为----工作分析中双方的职责:招聘过程中双方的职责:绩效考评中双方的职责:培训工作中双方的职责:……每一位经理首先是一位人力资源经理。

二、HRM的基础平台——工作分析1.工作分析的概念——通过科学的方式收集并获取与工作岗位有关的信息,最终制定出规范完整的岗位说明书的过程。

2.工作分析的作用:1)为人力资源规划提供科学依据;2)有利于人员招聘、选拔;3)有利于实现公平合理的薪酬;4)为面向岗位的绩效考评提供依据;5)有利于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工作;6)可以为人事系统的建立提供完整的信息。

3.工作分析的结果:——《岗位说明书》用统一的格式对公司各个岗位的职责、权限等信息进行描述。

让员工知道企业期望员工做些什么,员工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和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履行职责。

岗位说明书的要素包括:岗位基本信息;岗位概述、岗位职责;岗位任职资格条件;工作环境等。

三、人力资源规划与员工招聘1.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是指为使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能够稳定地拥有一定质量和必要数量的人力资源,而进行的分析、预测、计划、匹配等一系列措施的过程2.人力资源规划的意义所在——是企业发展战略和年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质学基础 全套讲义

地质学基础 全套讲义

《地质学基础》讲义前言一、课程介绍1、课程性质地质学基础是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必修课程。

本课程对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具有重大作用,能够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地球观和世界观,初步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为其他城乡规划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目的任务(1)目的:使学生对地质学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了解,逐步学习和掌握地质学的思维方法,为进一步学好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任务:学习和掌握地质学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内容、意义及相互关系,从地球的组成、演化与各种地质作用的性质、特点、过程和结果入手,掌握地质学的基本原理、主要概念和术语、重要理论及地质思维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3、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学生在低年级最先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为城乡规划综合实习提供基础理论知识,为后续的自然地理学、环境科学导论、经济地理学、土地资源学、区域分析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要求1、了解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特点及研究方法;现代地质学发展的特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不同圈层的特点;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地壳类型及其特点;软流圈和岩石圈的特点;地质作用的分类;鉴定矿物的主要依据及其基本特征;矿物的分类;火成岩的分类,代表性的岩石及其特点;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变质作用的类型及相应的变质岩;板块边界的类型;岩层的产状要素;褶曲的分类;断层的分类;描述地震特征的相关术语;火山和地震的空间分布规律;人类的演化阶段。

重要术语:重力异常;地磁异常;地热增温级;克拉克值;硅铝层;硅镁层;软流圈;岩石圈;地质作用;矿物;岩石;晶质体;非晶质体;类质同像;同质多像;解理;风化壳;变质作用;变质强度;接触变质晕;双变质带;贝尼奥夫带;构造运动;构造变动;地槽;地台;地盾;板块;褶曲;地形倒置;断层;地层层序律;化石;标准化石;地层;岩相;构造旋回;沉积旋回;矿石;矿床;品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分4.福利—包括法定福利和公司性福利。
3.一个关于薪酬的案例
案例讨论:《灵通玩具公司》
地区经理为什么对薪酬有意见?
请你判断一下,地区经理的意见主要是针对什么方面的?
如果你是公司领导,你会如何调整原有的薪酬制度?
4.如何设计薪酬方案
薪酬方案设计要保证三个公平性——
外部公平性——同行业、同地区之间
内部公平性——同一企业中不同岗位之间
本科生《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讲义
主讲人:傅永刚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引言、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
1.人力资源的最大特点:
1)能动性/创造性 2)增值潜力巨大(人力资本)
2.什么是管理?
管理就是让别人把事情办成管理的本质——管理人力资源
一、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介绍
1.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定位---
原则上讲,评估的内容很广泛,可以是——
达成业绩指标的情况;在岗位职责方面的尽职尽责情况;
日常工作中表现出的行为;基本素质(思想、理念)与能力(技能)。
How:评估的方法与实施-------常用的评估方法与工具
方法1.相对比较法
方法2.尺度评价量表法
方法3.关键事件法
方法4.行为锚定评价法
方法5.行为观察量表法
个人公平性——同一企业中在相同岗位上工作的不同任职者之间
5.关于奖金奖金可以激励员工吗?
6.关于福利
福利的几种类型——
法定福利&公司福利
经济性福利&非经济性福利
六、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
第一部分、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三层面
1.新员工入职导向(orientation)
针对新员工所开展的一系列入职引导与入职前的全面培训活动。
2.员工培训(training)
泛指企业对各类员工所进行的各类有计划的管理、业务、技能等培训活动。
3.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立足于员工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所进行的更高层次、更关注员工适合性的规意义与依据
如果你是张敏,你如何看待评估后得到的信息?如何设计新方案?
在设计和实施新的评估方案时,将如何避免案例中提到的评估错误?
3.绩效考评与绩效管理的比较
绩效考评——就是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及结果进行考察、测量、评价。
(作为一种传统人事管理的控制手段,更关注获取绩效信息,得到更客观、更精确的考评结果。)
绩效管理的意义——
是将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联系或整合以获得组织效率的一种过程;
是对所要达到的目标建立共同理解的过程;
是管理与开发人力资源的过程。
4.绩效考评的目的与用途——
目的1.评价过去 目的2.提高工作绩效 目的3.发展未来
附:绩效考评的用途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改进现有工作。2.教育培训,自我开发。
3.合理配置人员。4.晋升、提薪、奖酬。
HRM的基本职能:规划/招聘/考核/薪酬/开发
〈详见职能体系图〉
4.HRM中的职责划分
HRM职能的实现需要直线部门与HR部门的密切配合与通力协作。
具体体现为----
工作分析中双方的职责:
招聘过程中双方的职责:
绩效考评中双方的职责:
培训工作中双方的职责:……
每一位经理首先是一位人力资源经理。
二、HRM的基础平台——工作分析
请看案例:《福临汽车配件股份公司》
这家公司一开始有没有人事管理?
企业在什么时候,需要专业的人事管理?
谁来承担企业的人事管理职责?
人事管理者有直接的权力吗?
2.PM(人事管理)与HRM的比较:
PM:以事为中心/被动/短期导向;
HRM:以人为中心/主动/战略导向。
3.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结构---
HRM的目标:吸引、留住、激励、开发
5.如何开展绩效考评
科学的绩效考评需要明确6个W——
Why—考评目的、用途;
Who—考评责任人;
Whom—考评对象;
What—考评内容;
When—考评周期;
How—考评方法与实施。
Who:评估责任人
评估责任人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直接上级。因为直接上级是在评估中对相关信息占有最充分、最直接的角色。
What:评估的内容
是指为使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能够稳定地拥有一定质量和必要数量的人力资源,而进行的分析、预测、计划、匹配等一系列措施的过程
2.人力资源规划的意义所在——
是企业发展战略和年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工作的依据。
可以为招聘提供规划性的指南与依据。
3.员工招聘的重要性:招聘成本巨大(特别是机会成本)。
方法6.目标管理法
6.绩效考评的实施步骤
Step1.进行专门培训,介绍评估思路及方案;
Step2.组织实施评估;
Step3.评估结果的信息汇总、审核、批准;
Step4.进行评估反馈与面谈;
Step5.评估结果的应用。
有效的考评=50%的方案+50%的执行
五、薪酬管理
1.薪酬的含义与实质
薪酬的含义——
4.招聘的程序性与方法:
按照程序性的步骤来进行招聘;//笔试、面试、测试相结合;(面试技巧)
四、绩效管理
1.绩效与绩效考评
绩效的特点——多因性:P = f(M×Ab×E)
多维性:由多个方面构成的概括性结果。
动态性:绩效水平会随各种因素而变化。
2.一个关于绩效考评的案例
案例讨论:《新人事经理的难题》
该展览中心现有的评估方案有何不足?
1.工作分析的概念——
通过科学的方式收集并获取与工作岗位有关的信息,最终制定出规范完整的岗位说明书的过程。
2.工作分析的作用:
1)为人力资源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有利于人员招聘、选拔;
3)有利于实现公平合理的薪酬;
4)为面向岗位的绩效考评提供依据;
5)有利于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工作;
6)可以为人事系统的建立提供完整的信息。
3.工作分析的结果:
——《岗位说明书》
用统一的格式对公司各个岗位的职责、权限等信息进行描述。让员工知道企业期望员工做些什么,员工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和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履行职责。
岗位说明书的要素包括:
岗位基本信息;
岗位概述、岗位职责;
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工作环境等。
三、人力资源规划与员工招聘
1.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
薪酬是企业对员工给企业所做贡献的相应的回报或答谢。这些贡献包括员工实现的绩效,付出的努力、时间、学识、技能、经验与创造。
2.薪酬的基本结构——
部分1.基本薪资—对员工自身价值及岗位重要度的评价。
部分2.奖励薪资(奖金)—奖励员工对公司经济效益的超额贡献。
部分3.附加薪资(津贴)—用于补偿和鼓励员工在特殊环境中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