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常见题型____归类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常见题型归类示例

2011年5月

(一)文字型材料解析理解文字

1、概括归纳

(1)注意提示性文字(注解、出处及材料的开头和末尾)

(2)抓住关键句、词、字。关注总结性的词句,归纳出材料反映的核心内容。借助标点符号及关键词划分层次。(3)材料中体现出来的时间(各种方式的隐含时间信息)

(4)材料中人物的阶级本质

(5)尽量不要照抄原文

例1、阅读下列材料:(2003年高考文综)

(陈启源)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源提议创用汽机,咸(都)非笑之。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人又联群挟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之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拆……。当风潮最剧时,亲友危之,宗族议之,(启源)亦绝不为动,共魄力之雄毅有如此者。然以事招众忌,乃攻创缫丝小机,以便小资本家经营,功用则与大机无异,而小机之利尤普。卒之(终于)风气日开,南、顺(南海、顺德)各属群相仿效。今(1900年)全省缫丝均用机器,多至百数家……

——《南海县志》卷21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把有关继昌隆缫丝厂投产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情况,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句)(7分)

2、评价、影响、作用:要坚持辩证的观点(积极和消极)

3、观点论证题型:

第一种:无需判断,直接用史实论证(如:有人说…你对此观点是如何理解的?)

第二种:先判断观点(正确、错误或片面),然后用史实论证

第三种:开放性试题:先选择一种观点,然后论证。

第四种:陈述观点题。综合所列观点,找出合理之处,陈述自己的观点。

例2、2005年是甲午战败110周年和抗战胜利60周年,两次中日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1995年4月,台湾《马关条约》百年百人访日团在签订《马关条约》的春帆楼上举行纪念会,认为台湾脱离中国,是台湾人“不幸中的大幸”。结合所学知识,批驳上述观点。(12分)

(2)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指出“中华民族已从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解放出来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祝贺。”简要谈谈你对这一论断的理解。(10分)

例3、(2007年高考文综)

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改革史》材料三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5分)

4、认识

谈认识、启示、经验教训、结论:

[答法提示]:

(1)结论:一般是指有规律的知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举例:在近代的中国,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不可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阅读下列材料:

例4、结合例1材料和设问1

(2)综合你所列出的情况,可以得出什么重要结论?(3分)

(2)认识以及启示:

①根据材料,找准主题

②根据材料及设问(包括答案)组织

③一般是指有规律的知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3)经验与教训:

经验往往是成功之处;教训强调的是以史为鉴,怎么办。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说法,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5.

民犹水也,国犹舟也,欲行大舟,先蓄厚水,这是物理之自然,也是政理之自然。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乏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材料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思想?他设想的社会保障标准是什么?这种理想社会的实质是什么?

(2)孙中山认为民生问题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为此,孙中山提出了什么方案?该方案为什么不能实现?

(3)1976年我国人均年消费粮食只有381斤,到1978年,全国农村还有2.5亿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教育、文化、卫生保健等方面也出现了严重欠账。当时的人们生活在购物证和一大堆花花绿绿的票券里,从吃的粮食、油到穿的衣裤,用的锅碗瓢盆,都严格地定量供应。据材料概括当时中国百姓的生活状况,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为改变上述状况,党和政府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4)综合上述内容,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二)数据型材料解析--数据图表

(1)注意数据图表和具体事项的名称

(2)准确把握数据图表中数据的变化(表格注意横纵栏间的数据大小变化,饼状图注意各项数据的比例关系,

柱状图注意相互间数据的高低变化,曲线图注意与时间联系反映的高低起伏)

解答:

(1)将图表数据内容转换成文字表述

(2)采用动态回答,多用“越来越……”,“剧增”,“骤减”,“大幅上升”,“迅速减少”,或者什么比什么多、快等等

(3)分析数据所反映的背后信息,回归课本知识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例6、材料一、广交会创办至今从未中断。改革开放双为广交会增添了新的活力。第86届广交会(1999年),机电产品成交量首次超过轻工工艺品,居成交第一位。目前,全世界有210多个国家和地区,19万多采购商到会,形成了“万商云集”的盛况。

材料二、2006年第100届广交会参展企业分类

依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交会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新变化的原因。(7分)

表3 西、中、东部地区在GDP全国所占的份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