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03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教学讲义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04.03.2021
3
2.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分布:主要分布于骨骼肌血管。 特点:情绪激动状态和发生防御反应时才 发放冲动,使骨骼肌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 作用:释放的递质为乙酰胆碱,使骨骼肌 血管舒张。 拮抗剂:阿托品。 3.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分布:脑膜、唾液腺、胃肠外分泌腺和外 生殖器等少数器官。 特点:对器官组织局部血流起调节作用,对 循环系统总的外周阻力的影响很小。
04.03.2021
11
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反射效应:
①动脉血压升高
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
多 中枢调节 心迷走紧张加强,心交感紧
张和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
心率减慢,心输
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动脉血压下降。
(又称降压反射)
04.03.2021
12
②动脉血压降低 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 减少 中枢调节 心迷走紧张减弱,交感紧 张加强,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阻 力增高,血压回升。
04.03.2021
14
3.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心肺感受器:存在于心房、心室和肺循环大 血管壁的压力感受器。 容量感受器:心房中感受循环血量增多或减 少的感受器。 反射效应: ①压力升高或血容量增多 心脏或血管壁牵 张 压力或容量感受器兴奋 传入纤维 中枢 交感紧张降低,心迷走紧张加强 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 血压下降。 ② 4.其他感受器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04.03.2021
7
总结:
心迷走神经 释放Ach 心脏抑制
心交感神经
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心脏兴奋
交感缩血管神经 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血管兴奋
交感舒血管神经 释放Ach
血管抑制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 释放Ach
血管抑制
04.03.2021
8
(三)心血管中枢 在生理学中将与控制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 元集中的部位称为心血管中枢。基本部位在延髓。 只要保留延髓及其以下中枢部分的完整,就 可以维持心血管正常的紧张性活动,并完成一定 的心血管反射活动。
04.03.2021
21
(四)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
形成过程:血浆中的激肽原 血浆激肽释 放酶、组织激肽释放酶 缓激肽(存在于血 浆)、赖氨酸缓激肽,也称胰激肽或血管舒张素 (存在于组织中)。
激肽的作用:
①激肽可使血管平滑肌舒张和毛细血管通
透性增高;但对其它的平滑肌则引起收缩。
②循环血液中的激肽使血管舒张,血压降
04.03.2021
17
E和NE对心血管作用
组织 心肌
受体 类型
β1
结合能 力
均强
皮肤粘膜血 α 管
骨骼肌血管 β2
总阻力®
均强
结NE 差
结合E 效应 HR 加快
收缩
扩张
R↓-
结合NE 效应
反射百度文库R 减慢
收缩
结合力 差 R↑↑
血压 总效应 04.03.2021
BP↓- 强心
BP↑↑ 升压 18
(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肾素是由肾近球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酸性
低。
04.03.2021
22
(五)血管内皮细胞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 内皮舒张因子 激活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鸟
苷酸环化酶 环-磷鸟苷浓度升高 Ca2+浓度 降低 血管舒张。
(六)心房钠尿肽 合成部位:心房肌细胞。 作用:舒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使心率 减慢,搏出量减少,导致心输出量减少。
04.03.2021
04.03.2021
9
(四)心血管反射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 示意图
颈动脉体
主动脉体
04.03.2021
10
减压反射
BP↑↓→压力感受器+-→传入AP↑↓→延脑 迷走紧张 ↑↓→心迷走NAP↑↓ 交感紧张 ↓↑→心交感NAP↓↑ HR↓↑→ 缩血管紧张↓↑交感缩血管AP↓↑→血管r→ CO↓↑ R ↓↑ →BP↓↑ 意义:调节血压
23
(七)组胺 作用:舒血管;增加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管 壁的通透性。 (八)前列腺素 作用:舒张血管;降低血压。
04.03.2021
24
三、社会心理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③增加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使外周阻力增加, 血压升高。
④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合成和释放醛固酮, 后者可促进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扩充血量, 血压升高。
⑤还可引起或增强渴觉,并导致饮水行为。
04.03.2021
20
(三)血管升压素 合成: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一部分神经元 合成的。 作用及生理意义: ①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相应受体,引起血管 平滑肌收缩。 ②抗利尿效应(又称为抗利尿激素); ③在禁水、失水、失血等情况下,血管升压 素释放增加,不仅对保留体内液体量,而且对维 持动脉血压,都起重要的作用。
蛋白酶。 形成过程:肾素 血循环 血管紧张素原
血管紧张素I 肺循环血管 血管紧张素转换 酶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紧张素酶A 血 管紧张素Ⅲ。
1.血管紧张素I不具有活性。 2.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
04.03.2021
19
①直接收缩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血压升高,静脉 回心血量增多。
②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特点: ①是一种负反馈调节,保持动脉血压的相对 稳定; ②生理反射,经常存在。 ③对波动性血压敏感,敏感范围为(80~160 mmHg).
04.03.2021
13
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反射效应:呼吸加深加快。
生理意义:平时对心血管活动并不起明显的
调节作用。主要是参与机体应急状态时(如大量失血) 循环功能的调节,维持血压,使血液重新分配,保证 心脑等重要生命器官的血液供应.
04.03.2021
15
二、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是指血液和组织液中一些化学物质 对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的活动发生影响,从而起调 节作用。
(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来源:主要来自肾上腺髓质的分泌。 性质:在化学结构上都属于儿茶酚胺。 生物活性及作用:
04.03.2021
16
1.肾上腺素: 作用: 在心脏,与β1受体结合,使心收缩力增强。 在血管,小剂量,兴奋β2受体,引起血管 舒张,大剂量兴奋α受体,引起血管收缩。 应用:强心药。 2.去甲肾上腺素: 作用: 在心脏,与β1受体结合,使心收缩力增强。 在血管,β2受体结合能力弱。与α受体结合 能力强,可使全身血管广泛收缩,动脉血压升高; 血压升高使压力感受性反射活动加强,心率减慢。 应用:升压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