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单选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单选题
一、单选题
1. 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
A.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 促进社会发展
C. 提高人的素质
D. 促进人类和谐
2. 狭义的教育是指()
A. 家庭教育
B. 学校教育
C. 个人教育
D.社会教育
3. 宏观的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人
B. 学校
C. 理论知识
D. 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
4. 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5. 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
A. 《教育学》
B. 《民主主义与教育》
C. 《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6.《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7. 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作者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8. 构建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的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9. 提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的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10.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 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
B. 社会发展的需要
C. 文化传承的需要
D. 维持国家稳定
11.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中具有永恒意义的范畴的根本原因是()
A. 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
B. 社会发展的需要
C. 文化传承的需要
D. 维持国家稳定
12.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是()
A. 社会需要
B. 人类劳动的进行
C. 语言的形成
D.文字的出现
13.标志着教育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一般的社会交往活动相分离,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形
态,具有了独特的社会功能的是()
A. 学校出现
B.班级授课制的出现
C. 教师出现
D.痒、序的出现
14.在中国,根据文献在夏朝的学校,称为()
A. 私塾
B. 乡学
C. 小学
D.“庠序”
15.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是()
A.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B. 人的发展需要
C. 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D. 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16.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是()
A.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B. 人的发展需要
C. 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D. 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17.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是()
A. 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B. 人的发展需要
C. 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D. 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18.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A. 人类的教育实践
B. 人类的发展
C. 教育理论的逐渐完善
D.教育思想家的出现
19.《理想国》的作者是()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和亚里士多德
D. 黑格尔
E.夸美纽斯
20.《教育过程》的作者是()
A. 夸美纽斯
B. 洛克
C. 杜威
D. 布鲁纳
21.倡导发现学习观点的是()
A. 杜威
B. 布鲁纳
C. 夸美纽斯
D. 洛克
22.学校教育产生于_______。
()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23.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
A.《论语》
B. 《大学》
C. 《孟子》
D.《学记》
24.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是()
A.《大教学论》
B. 《教育学》
C. 《普通教育学》
D. 《爱弥尔》
25.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的是()
A. 传统教育
B. 实用主义教育
C. 试验主义教育
D.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
26.“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提出者是()
A. 赫尔巴特
B. 布鲁姆
C. 杜威
D.赞科夫
27.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是( )
A.赫尔巴特
B.裴斯塔洛齐
C.夸美纽斯
D.亚里斯多德
28.“教育即生长”这一论断的提出者是()
A.皮亚杰
B.杜威
C.陶行知
D.卢梭
第二章单选题
一、单选题
1.教育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中的地位是()。
A. 决定
B.中介转化
C. 改造
D. 激化
2.教育的出发点是()。
A. 社会
B. 学校
C. 家庭
D. 人
3.在一定的前提下,对个体的发展中起着相对的主导作用的是()。
A. 学校教育
B. 家庭教育
C. 社会影响
D. 自学
4.社会环境的本质是()。
A. 制度
B. 风俗
C. 文化
D. 人际关系
5.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是()。
A. 长相
B. 吃穿
C. 遗传
D. 生活习惯
6.在个体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遗传
B. 个体活动
C. 社会环境
D. 自然环境
7.在个人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 社会环境
B. 自然环境
C. 学校教育
D. 家庭教育
8.教育的政治功能实现的主要途径是()
A. 促进经济发展
B. 适应社会发展
C. 民主参与
D. 培养人
9.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是()
A. 遗传素质
B. 社会环境
C. 学校教育
D. 个人努力
10.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是()。
A. 生产力
B. 文化
C. 政治
D. 社会制度
11.制约教育发展的权利和机会的是().
A. 经济
B. 文化
C. 生产力
D. 政治
12.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的是()
A. 文化
B. 社会制度
C. 生产力
D. 政治
13.制约教育结构的是()
A. 生产力
B. 文化
C. 政治
D. 社会制度
14.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区别集中表现在()。
A. 对社会的重视程度
B. 受教育者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上
C. 学校教育的地位
D. 家庭在教育中的地位
15.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坚持()。
A. 人的全面发展
B. 因材施教
C. 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
D. 人发展的顺序
16.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必须()。
A. 人的全面发展
B. 因材施教
C. 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
D. 人发展的顺序
17.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必须()。
A. 人的全面发展
B. 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
C. 取长补短
D. 人发展的顺序
18.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必须()。
A. 人的全面发展
B. 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
C. 取长补短
D. 人发展的顺序
第三章单选题
一、单选题
1.“按教育规律办事”的前提是(认识教育规律)。
2.教育艺术的创造性主要决定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
3.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教育风格)。
4.教育艺术中最基本的是(. 言语艺术)。
5.教育发展的内在原因是(教育目标与受教育着发展水平的矛盾)。
6.往往把教育规律绝对化、偶像化,把教育规律当作是一种异己的力量是(宿命论)的观点。
7.我们认识教育规律的目的是(利用教育规律)。
8.产生幽默意境的各个环节中,具有关键意义的是(.出现反转)
二、多选题
1.从共时的角度划分,教育活动可以划分为()。
A. 教育者
B. 受教育者 D. 教育中介
2. 从历时的角度划分,教育活动可以划分为()。
A. 教育目的 C. 教育手段 E. 教育结果
3. 运用系统方法,可以把教育规律系统划分为()。
A.教育结构规律
B.教育功能规律 E.教育发展规律
4.教育的言语艺术主要包括()
A.口头言语艺术
B.书面言语艺术
C.体态言语艺术
5.将教育规律的理性认识转化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行动,所需要的环节有()
A.教育规律理论化
B.教育理论目的化
C.建立教育实践的观念模型
D.技术化
E.行动化
6.下列属于现代教育的一般原则的有()。
A.人道性原则
B.创造性原则
C.民主性原则
7.下列属于教育艺术特点的是()
A.情感性
B.创造性 E.审美性
8.下列属于教育口语特点的有()。
A.针对性
B.诱导性
C.说理性
D.感染性
E.教育性
9.处理偶发事件的常见方法和技巧有()
B.冲淡
C.顺话
D.趣解
10.下列属于教育口语艺术的有()
A.导入
B.讲授
C.提问
D.结语
11.与教育口语相比,教育体态语的特点体现在()
A.直观
B.模糊
C.敏感 E.辅助
12.幽默意境的形成过程包括的环节有()
A.制造悬念
B.铺垫渲染 D.出现反转 E.产生突变
第四章单选题
一、单选题
1.探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关于()问题。
P116第一段
A.教育政策
B. 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2.教育理论最具根本性的问题是()。
P117第一段
A.教育内容
B. 教育规律
C. 教育目的
D. 教育制度
3.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是()。
P116第一段
A.教育内容
B. 教育目的
C.教育艺术
D. 教育制度
4.教育工作的核心是()P116第一段
A.教育法规
B. 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5.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
A.教育方针
B. 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6.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要求的是()。
A.教育法规
B. 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7.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和基本原则是()。
P117第3段倒数第3行
A.教育政策
B. 教育制度
C.教育方针
D.教育目的
8.教育方针中核心和基本的内容是()。
P117第3段
A.教育内容
B. 教育规律
C. 教育目的
D. 教育制度
9.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类型是()P117第5段
A.教学工作
B. 教育管理
C. 教育目的
D. 教育内容
10.实现教育目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P117第5段
A. 教育规划
B. 教学工作
C. 教育政策
D. 教育内容
11.教育目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是()。
P117倒数第1段第1行
A.社会本位理论
B. 教育发展规律
C.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D. 个人本位轮
12.雅典教育中“缪司”是指()。
A. 体育
B. 德育
C. 智育和美育
D. 教育场所
13.首次把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作明确区分的是()。
A.杜威
B. 卢梭
C. 洛克
D. 裴斯泰洛齐
14.《天鹅之歌》的作者是()。
A.杜威
B. 卢梭
C. 洛克
D. 裴斯泰洛齐
15.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是()。
A.旧分工
B. 自由时间
C. 生产劳动与教育
D. 社会化大生产
16.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并提供了可能的是()。
A.旧分工
B. 自由时间
C. 生产劳动与教育
D. 社会化大生产
17. “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旧分工
B. 自由时间
C. 生产劳动与教育
D. 社会化大生产
18.构成人的素质的基础性要素是()。
A. 体能和智能
B.道德品质
C.活动能力
D.情感、意志、性格
19.人从事一切活动的素质基源是()。
P124第3段第1行
A. 活动能力
B.道德品质
C. 体能和智能
D.情感、意志、性格
20.构成人的素质的生理基础的是()。
A.智能
B. 体能
C.活动能力
D.性格
21.构成人的素质的心理基础的是()。
A.智能
B.道德品质
C.活动能力
D.意志
22.在人的各种素质要素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智能
B. 体能
C.活动能力
D.性格
23.在人的活动和发展起着积极或消极调节作用的是()。
A. 活动能力
B.道德品质
C. 体能和智能
D.情感、意志、性格
24.人的素质中的动力因素是()。
A. 体能和智能
B. 情感、意志、性格
C. 道德品质
D. 活动能力
25.人的素质中调节着人的活动的社会方向和行为规范的是()。
A.智能
B.道德品质
C.活动能力
D.意志
26.人的素质结构中的能量基础是()。
A. 活动能力
B.道德品质
C. 体能和智能
D.情感、意志、性格
27.人的素质结构中,调节着活动的强度、速度与节奏的是()。
A. 体能和智能
B. 情感、意志、性格
C. 道德品质
D. 活动能力
2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年颁布的。
P142
A.1986
B.1987
C.1993
D.1988
29.在“五育”中,体现整个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是()。
A. 智育
B. 德育
C. 体育
D. 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30.在“五育”中,对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起着定向的作用的是()。
P144
A. 德育
B. 智育
C. 体育
D. 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31.“五育”中,为其他方面的教育活动提供科学知识与智慧基础的是()。
A. 德育
B. 智育
C. 体育
D. 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32.在“五育”中,为其他各育取得良好成效的必要前提的是()P147第1段
A. 德育
B. 智育
C. 体育
D. 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33.在“五育”中,解决人发展的社会价值方向问题的是()。
A. 智育
B. 德育
C. 体育
D. 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34.在“五育”中,具有根本性的意义的是()。
P147第1段倒数第3行
A. 德育
B. 智育
C. 体育
D. 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第六章单选题
一.单选题
1.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
A. 领导
B. 教师
C. 学生
D. 校长
2. 发展教育、办好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是()。
A.行政部门
B. 领导
C.教师
D. 校长
3.教师职业的出现是在()。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春秋战国时期
D.封建社会
4.师范教育明确成为学制的一部分首次是在()中提出的。
A.“癸卯学制”
B. “壬寅学制”
C. “六三三学制”
D. “新学制”
5.标志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的文件是()。
A. 《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 《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 《钦定学堂章程》
6.标志着教师职业的专业水平大大提高的是()
A. 教师资格制度
B.教师水平的提高
C. 教师社会地位提高
D.教师收入提高
7.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近代学制是()。
A.“癸卯学制”
B. “壬寅学制”
C. “六三三学制”
D. “新学制”
8.创办世界第一所教师培训机构的国家是()。
A. 美国
B. 德国
C. 法国
D. 英国
9.创办世界第一所教师培训机构人是()。
A. 布鲁纳
B. 杜威
C. 拉萨尔
D. 洛克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教师职业归于()。
A. 领导人员
B.专业技术人员
C. 干部
D. 公职人员
11.教师专业化标准的根本体现与核心是()。
A. 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B. 法规保障
C. 政策保障
D. 领导重视
12.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正式施行的时间是()。
A. 1993年
B. 1994年
C. 1995年
D.1996年
13.标志着我国开始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国家政策法规是()。
P193
A.《教师资格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D.《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
14.规定了我国教师资格取得的五项要素的是()。
P193
A.《教师资格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D.《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
15.“学科教学法(PCK)”提出者是()。
A. 舒尔曼
B. 杜威
C. 拉萨尔
D. 洛克
16.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最起码的条件是()。
A. 专业知识
B. 专业精神
C. 专业权力
D. 专业技能
17.区分一个教师是专业教师还是非专业教师的根本性标志是()。
A. 专业知识
B. 专业精神
C.较强研究能力
D. 专业技能
18.教师专业地位的实质是()。
A专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B. 专业知识
C. 专业训练
D. 专业技能
19.衡量教师社会地位最直接和最基础的指标是()。
A.专业地位
B.政治地位
C. 经济地位
D. 职业声望
20.教师角色的思想基础和调节机制是()。
A.教师地位
B. 教师职业理念
C. 教师人格
D. 教师素质
21.教师角色的直接体现是()。
A. 教师的特定行为方式
B. 教师地位
C. 教师素质
D.职业理念
22. 教师解决角色冲突的基本方法是()。
A. 教师作主
C. 角色协调
23.教师教书育人的基础是()。
A. 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及教学能力
B. 科学文化知识
C. 扎实的学科知识
D. 教师角色
24. 教师教好所教学科的起码条件是()。
P212 倒数第2段倒数第4行
A. 扎实的学科知识
B. 科学文化知识
C. 角色意识
D.职业道德
25.教师把自己所知转化为学生所知、把自己所能转化为学生所能得独特的智慧是()P212 倒数第2段
A. 扎实的学科知识
B. 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及教学能力
C. 科学文化知识
D.职业道德
26.教师工作的动力性素质是()。
P213 第3段
A. 教师的专业精神
B. 师德修养
C. 业务素质
D. 智力素质
27. 教师职能体现的关键因素是()。
P213 第3段
A. 教师的专业精神
B. 师德修养
C. 业务素质
D. 智力素质
第七章单选题
一、单选
1-5.BADBB 6-10.ACBBA
一.单选题
1.教育活动的核心是()。
A.教师
B.课程
C.学生
D.教材
2.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
A. 课程
B. 教师
C.学生
D.教材
3.标志着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的诞生的是( )一书出版。
A.《普通教育学》
B.《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 《课程》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的时间是()。
A.1999年
B. 2001年
C.2002年
D.2003年
5. 课程结构的综合性集中体现为()。
A. 加强学科的综合性
B. 设置综合课程
C. 综合实践活动
D. 综合课堂教学
6. 课程编制的统合、系统、反复三原理是()提出的。
A.克尔
B. 史密斯
C. 伊藤信隆
D.布鲁纳
7.课程编制的互补性原则、准备性要求原则、教育转换原则、规依据原则、价值统一原则是()提出的。
A.克尔
B. 史密斯
C. 伊藤信隆
D.布鲁纳
8.课程编制的系统知识准则、生活效用准则、历久尚存准则、兴趣需要准则、社会发展准则是()提出的。
A.克尔
B. 史密斯
C. 伊藤信隆
D.布鲁纳
9. 学校组织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是()。
A. 法律法规
B. 课程计划
C. 教育政策
D. 课程标准
10.在课程计划的内容中,居于首位的是()。
A. 培养目标
B. 课程设置
C. 考试考查
D. 实施要求和课程管理
第八章单选题
1-5.ABBDA 6-10.BACAB 11-15.ACBDA 16-20.ACCBA 21-25.BCABC 26-30.DABCA 31-32.DB
一.单选题
1.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
A.教学
B.领导
C.实践活动
D.党团活动
2.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
A.性格
B. 气质
C. 理想
D.兴趣
3.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特征()。
A. 信念
B. 性格
C. 理想
D.动机
4.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是()。
A.性格
B. 理想
C. 兴趣
D. 能力
5.决定教学系统本身存在的内在因素是()。
A.教学要素
B.教学内容
C.教学过程
D.教师
6.教师中心说的理论体系的构建者是()。
A.杜威
B. 赫尔巴特
C. 布鲁纳
D. 昆体良
7.“产婆术”的发明者是()。
A. 苏格拉底
B. 昆体良
C. 赫尔巴特
D. 布鲁纳
8.“学科中心说”这一理论的核心概念是()。
A.学科内容
B.学科教学
C. 学科结构
D.教材
9.“学科中心说”认为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
A. 培养能幸福生活的公民
B.适应社会发展
C. 提高教学质量
D. 促进学校发展
10.“学科中心说”认为教育的根本职能是()。
A.促进人发展
B. 创新文化
C. 促进经济发展
D. 巩固政权
11.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并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动力是()。
A. 教学过程本质的基本矛盾
B. 教师与教材的矛盾
C.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矛盾
D. 学生与教材的矛盾
12.教学过程结构的实质是()。
A.空间结构
B.三维结构
C. 时间结构
D.立体结构
13.学、思、行的学习过程理论的提出者是()。
A.孟子
B. 孔子
C. 老子
D. 荀子
14.主张“闻、见、知、行”的学习过程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 孔子
C. 老子
D. 荀子
1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理论出自()著作。
A.《中庸》
B.《论语》
C. 《大学》
D.《孟子》
16.三个递进的学习阶段:模仿、接受理论的指导、练习的提出者是()。
A.昆体良
B. 布鲁纳
C. 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
17.第一个企图按照心理活动的规律来分析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A.昆体良
B. 布鲁纳
C. 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
18.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A.昆体良
B. 布鲁纳
C. 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
19.把教学过程分为疑难、问题、假设、验证和结论的教育家是()。
A.昆体良
B.杜威
C. 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
20.把教学过程分为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个教学阶段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 赞克夫
C. 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
21.是认识活动的核心要素是()。
A.感知
B. 思维
C.记忆
D.想象
22.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上升,关键就是要培养学生()。
A.记忆力
B.努力学习
C. 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
D.积极实践
23.关于儿童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和“最近发展区学说”理论的提出者是()。
A. 维果茨基
B. 皮亚杰
C. 科尔伯格
D. 赞可夫
24. 关于儿童发展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提出者是()。
A. 维果茨基
B. 皮亚杰
C. 科尔伯格
D. 赞可夫
25关于儿童发展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的提出者是()。
A. 维果茨基
B. 皮亚杰
C. 科尔伯格
D. 赞可夫
26.关于儿童发展的“一般发展论”的提出者是()。
A. 维果茨基
B. 皮亚杰
C. 科尔伯格
D. 赞可夫
27. 教学设计与开发的基本价值取向是()。
A. 满足人类学习生命存在及其优化活动的需要
B. 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成果
C. 提高学习者的创造力
D.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28教学设计与开发的最终目的是()。
A. 满足人类学习生命存在及其优化活动的需要
B. 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成果
C. 促进教学开展
D. 丰富校园文化
29.在教育文化的意义上,人的学习生命的本质在于()。
A.教育活动
B.社会活动
C. 学习活动
D.思维活动
30. “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的主张出自于()。
A. 《学记》
B.《论语》
C. 《大学》
D.《孟子》
31.主张“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 孟子
C. 韩愈
D. 朱熹
32.教学原则的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反馈原则的提出者是()。
A.赫尔巴特
B.布鲁纳
C. 巴班斯基
D.杜威
第九章单选题
1-5.ACAAB 6-10.DABAA 11-15.BCACA 16-19.BAAB
一.单选题
1. 教学方法概念的基点是()。
A. 教学目标
B. 教学内容
C. 教学原则
D.教学过程
2.下列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A. 谈话法
B.讨论法
C. 发现法
D.将受法
3.是当代教学策略发展的内在实质是()。
A.教授化—学习化
B.教授—管理
C. 教师——学生
D.管理—组织
4.衡量学生会不会学的重要标志是()。
A. 学习策略
B.学习目标
C. 学习内容
D.学习过程
5.教学策略的基础和核心是()。
A.教学方法
B. 学习策略
C. 教学过程
D.教学内容
6. 教授策略的实质是以()为主体的策略。
A.学生行为
B.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
D.教师行为
7. 教学管理策略的核心是()。
A. 提高教师的教学管理水平
B. 提高学生能力
C.提高学生知识水平
D. 提高教师地位
8. 学习方式的价值取向是()。
A.满足学校发展
B. 满足学习需要
C. 满足个体心理发展
D.满足学科发展
9. 学习方式的基础是()。
A. 学习心理原理
B. 学习需要
C. 学科发展
D.教师素质
10.学习方式的核心是()。
A. 学习活动形式的设计
B. 学习需要
C. 学习心理原理
D.学生素质
11. 掌握学习的提出者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
A.布鲁纳
B. 布卢姆
C.巴班斯基
D. 赞克夫
12.掌握学习的关键成分是()。
A.形成性评价
B. 选择性教学
C. 自定学习步子
D.单元测验
13.教学评价对象的核心是()。
A. 学生学业成就
B. 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
C. 教师教授质量
D. 教学的评价
14.教学评价对象的重点是()。
A.教学的评价
B. 学生学业成就
C. 教师教授质量和课程与教学设计
D. 教学系统
15 学完某门课程或某个重要部分之后进行的旨在评价学生是否已达到教学目标的测试和成绩属于()。
A. 终结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学业性评价
16-19.BAAB
16.教学评价中最核心、最基本的活动是()。
A.课程评价
B. 学生学业成就评价
C. 教师教学评价
D.活动评价
17.最常用的评价学生学业成就的主要方法是()。
A. 学科成就测验
B. 专门调查与心理测量
C.日常考查
D.检查作业
18. 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A.课堂教学
B.课外教学
C. 实践教学
D.劳动教学
19.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 上课
C.教案编写
D.教学评价
第十章单选题
1-5.A B BCC 6-10.ACBAA 11-15.BBBBB 16-20.CDBBC
一.单选题
1.现代德育的核心应该是()
A.道德价值培养
B.青春期教育
C .心理健康教育 D.兴趣培养
2.德育与政治教育是()
A.不同的两个范畴
B.是一种包容与被包容关系
C.是一种辨证的内在关系
D.两者没有关系
3.思想教育的最终目标是()
A.使受教育者获得人类思想方面的知识
B.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C.使受教育者受到思想教育
D.对受教育者做思想工作
4.德育与公民教育相比较()
A.具有工具性价值
B.具有终极性价值
C.兼有工具性价值和终极性价值
D.没有终极性价值
5.德育与公民教育的关系是()
A.德育等同于公民教育
B.二者可以相互替代
C.二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D.二者互不相同
6.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正确关系是()
A.是一种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B.是一种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是一种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D.是一种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7.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是()
A.师生之间的矛盾
B.德育处和学生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
D.受教育者新的精神需要与其自身思想品德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
8.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由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
B.由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所引起的受教育者新的精神需要与其自身思想品德发展现
状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的求知欲望和能力。
D.教育者的教导和模范作用。
9.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
A.集体教育 B.个体教育
C.正面教育 D.反面教育
10.主张集体教育思想的代表是()
A.马卡连柯
B.苏霍姆林斯基
C.凯洛夫
D.高尔基
11.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皮亚杰
B.科尔伯格
C.米切尔
D.洛塔尔
12.科尔伯格划分道德发展阶段的方法被称之为()
A.“道德故事法”
B.“道德两难故事法”
C.“道德两难法”
D.“两难故事法”
13.“道德两难故事法”目的是让受试者就故事内容提出的道德两难问题()
A.让他们对这些两难问题的回答“Yes”还是“No”。
B.是发现人们回答问题时如何推理,进而发现人的道德判断与推理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