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方案详细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方案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强化课程育人导向,全面落实课程思政的要求,结合学院教学工作实际,制定本改革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贯彻落实—和一届精神,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深化学院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协同育人作用,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一)总体目标推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引导教师深入挖掘思政元素,自觉将思政教育深度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分类、分批次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品德修养等贯穿于课程标准、教学设计、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环节,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
(二)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思政教学扩面提质、全面推进。
2.20_年在有建设基础的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形成分类课程的示范样板,遴选15门课程思政教学优秀示范课程。
3.2022年逐步扩大课程实施范围,在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开设的所有课程中实施第二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遴选15门左右课程思政教学优秀示范课程,以促使全体教师、各项教学活动与教书育人同向同行。
三、分类推进措施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育人要求,明确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类课程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明确各类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内容,并要求有机融入课程教学。
公共基础课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和认知能力。
关于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和方案
关于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和方案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和方案一、引言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发展的专业技能,同时也使其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制定一种合理和有效的思路和方案。
二、课程思政建设指导思想和原则1. 思想指导:坚持党的领导,高度重视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其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抓手。
2. 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和能力培养,使课程思政教育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就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3. 教育原则:坚持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全球视野和审美能力。
三、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任务1. 定位明确:课程思政建设要与学校发展战略和发展特色紧密结合,既要满足教育改革的要求,又要服务于本科教育的目标。
2. 建设原则:课程思政的建设应遵循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方法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实践和实际应用,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
3. 教师队伍建设:要加强教师的思政教育培训,提升他们的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4. 学生能力培养:课程思政应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
四、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方案1. 课程思政课程体系的建设:建立和完善课程思政的课程体系,包括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和综合能力培养课程。
2. 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优秀的思政教师队伍,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实践教育教师和辅导员等,以保证课程思政教育的质量。
3. 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创新:加强课堂教学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智慧教育的应用。
4. 课程思政实践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教育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五、课程思政建设的保障机制1. 课程思政教育评估体系: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教育的评估体系,定期对课程的质量进行评估和改进。
2021年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2021年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思政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课程思政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中,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原则: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全员参与,全过程融入;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三、实施路径与方法1.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保障制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措施和考核标准。
同时,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教学管理与评价机制,鼓励和表彰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课程。
2. 强化教师培训,提升育人能力开展课程思政理念与教学方法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育德能力。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3. 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鼓励教师在专业课程中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将其有机融入教学过程。
通过案例分析、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 创新教学方法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5. 完善教学资源建设,支撑教学改革加强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设,包括教材、教案、课件、案例库等。
鼓励教师开发具有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为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6. 开展教学评价与反馈,持续改进提升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跟踪评估。
通过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等多种方式,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持续改进提升。
2024年学校思政课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汇编3份)
2024年学校思政课建设工作方案按照《XX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的要求,在2024年面上推广与点上落实的基础上强化组织协调、项目推进,拟定2024年工作实施方案。
一、建设内容在学校、学院两个层面分别建立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重点建设以下内容。
(一)成立校院两级“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学校成立“南京晓庄学院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所有国家、省一流专业所在二级学院成立“XX院课程思政研究分中心”,组建由思政教师、专业教师等参与的研究团队,聚焦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点与难点,着力解决共性和特别问题,探寻独具XX特色、学院特色的课程思政资源、建设路径。
(二)开展“课程思政”专项教改。
坚持课程思政导向,针对性地在基础公共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等各类课程、教材中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在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建设全过程中予以落实,包括: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等各方面,教学设计、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践教学等各环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模式等多种变革。
申报表见附件Io(三)遴选培育“课程思政示范专业”站在社会、学校、学生关联发展高度和角度,着眼人才培养和专业全局,着力专业思政。
专业思政必须全息渗透,重点落实到培养方案、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改革、教师发展与教学成效等方面,努力打造专业在课程思政建设上的特色与亮点,以专业思政引领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申报表”及“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指标”。
(四)遴选培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打造体育、美育、劳育类特色课程,打造融合思政元素的通识课程;强化专业课程思政功能,强化教材管理;加强实践课程思政特色建设,推动校级示范性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凝炼实践教学思政特色。
不断改进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方法,丰富课程的思政元素,提高课程思政质量,培育遴选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时推广示范课程的新观念、新思路、好经验、好做法,积极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课程育人氛围,努力形成学校各门各类课程争相育人的生动局面。
思政课建设改革实施方案
思政课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思政课是高等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养和国情国力。
随着教育发展的不断深入,思政课需要进行改革与建设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本文将针对思政课建设改革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教学内容创新1. 强化核心价值观教育: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应成为思政课的重点教学内容。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和实践核心价值观,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2. 加大思想启蒙教育力度:思政课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启蒙,引导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认识方法。
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关注当前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增强实践教学环节:思政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可以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参观考察、志愿者服务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自我认同感。
二、教学方法改革1. 推行问题导向教学: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促使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 引入案例分析教学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或虚拟案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如电子白板、视频教学等,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三、师资队伍建设1. 提高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思政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定期组织师资培训和教学研讨,提高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
2. 引进优秀人才和专家:通过引进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思政课专家和优秀人才,提高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拓宽教师队伍的多样性和专业性。
3. 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培养新一代思政课教师,提供持续的教育教学成长机会,鼓励教师参与学科研究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和专业素养。
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一、总体目标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坚持立德树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坚持全员育人:构建全员参与、全程育人的格局,形成协同效应。
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探索课程思政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三、建设内容深入挖掘各学科的思政元素:结合学科特点,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其融入教学内容中。
优化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中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体验。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课程思政教学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
四、实施步骤制定详细的建设方案:明确建设目标、任务、措施和时间节点,确保建设工作的有序进行。
开展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思政相关培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推进教学改革: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加强监督检查:定期对课程思政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五、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建设工作。
提供经费保障: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确保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建立激励机制:对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力。
通过以上建设方案的实施,可以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入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推进方案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推进方案一、背景和目标为了适应当前高等教育的需要,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强课程思政教育的改革,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我们制定了以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推进方案。
二、推进方法和措施1. 课程内容更新- 对现有课程进行全面的内容检视和评估,从思政教育的角度进行分析,确定需要更新和改进的部分;- 引入新的思政教育内容,包括党史、思想理论、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 加强与现实社会问题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当前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思维能力。
2. 教学方法创新- 探索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推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讨论平台、互动课堂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师资培训和评估机制- 组织相关的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 设立定期的教学评估机制,对教师的思政教育工作进行评估和指导;- 积极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鼓励教师之间的互相研究和分享经验。
4. 学生参与和反馈机制- 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教育的改革和实践活动;- 设立学生代表会议,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回应和解决问题;- 开展学生满意度调查,及时改进课程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三、预期效果和评价标准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我们预期能够实现以下效果:-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思维能力;- 增进学生对党和国家历史、理论和政策的了解和认同;-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提升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评价标准将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参与情况和思政教育成果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以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和达到预期效果。
四、总结本着适应时代需求和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一、教学目标(一)思政要求:通过语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语文素养目标:通过思政教育的贯穿,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听说读写能力、文化品味、文化传承等方面。
二、教学内容(一)思政内容:1.国情教育:关注国家发展的历程、现状和未来,了解国家战略、政策以及社会发展方向。
2.历史教育: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引导学生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了解世界历史发展和变迁。
3.社会问题教育: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背后的原因和解决之道,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语文内容:包括阅读、写作、听说等语文基本功,诗词、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以及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等相关内容。
三、教学方法(一)思政教育方法:1.问题导向法: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形成对社会问题的深刻理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推动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3.活动体验法: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文化体验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语文教学方法:1.阅读引导法:通过精选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写作指导法:通过写作指导,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培养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讨论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辩论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一)思政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思政问题的讨论和表达,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度等,综合评价学生思政教育的效果。
(二)语文评价:通过作业评分、写作评价、阅读测试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言运用能力、文学表达能力、文化素养等。
五、教学资源(一)思政教学资源:教材、案例资料、国家政策文件、实践活动场地等。
(二)语文教学资源:优秀文学作品、教辅材料、语文学习平台等。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一、背景和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任务需要我国公民具备扎实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
而高校是培养各行各业优秀人才的摇篮,思想道德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然而,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课程内容单一、教学方式单调、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大学生的需求。
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道德素养,需要对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改革。
二、改革目标1. 建设立德树人的教育导向。
强调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2. 丰富教学内容。
将思政教学内容与时事热点、学科前沿及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创新教学方法。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互动探究等,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积极参与程度。
4. 强化评价手段。
建立全方位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包括学业成绩、学习态度、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考核。
5.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通过师生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改革内容1. 更新教材内容。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事热点,选取鲜活的案例和实践活动,编写符合大学生思维方式和接受程度的教材。
2. 拓展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强化实践教学。
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创新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包括课程表现、学习态度、创新能力等方面。
5. 加强师资培养。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一、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高校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革。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也亟需改革创新,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目标本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的人才。
三、实施步骤1. 制定改革方案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成立专门的改革工作组,由教务处、思政办、教学部、学生部和相关学科教师等组成。
工作组负责研究制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案,并征求师生意见进行完善。
2. 设计新的教学模式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需要开发新的教学模式,充分结合现代化教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室边界,实现教学的全方位、多元化和个性化。
3.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革方案要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
可以通过组织专题讲座、开展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等方式,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学习资源。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了保证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可以通过开展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此外,还可以聘请一些社会上的专家和学者,担任客座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教学机会。
5. 强化评估机制为了确保教学改革的效果和质量,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
可以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教学质量评估和课程反馈等手段,及时了解教学效果,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的改进提供参考。
四、预期效果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 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提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拥有解决问题和创造的能力。
3. 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得以增强。
4. 社会各界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认可度得到提升,高校教育的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课程思政改革方案
课程思政改革方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应当注重课程思政改革,使其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理念转变课程思政改革的核心是要转变教育理念,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所有课程当中。
传统的思政课程通常是独立设置的,但这种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疏离感。
因此,应该通过改革课程设置,将思政元素渗透到各个学科当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接受思想道德和政治理论的教育。
二、课程内容创新在课程思政改革中,要注重课程内容的创新。
传统的思政课程往往以理论灌输为主,学生的参与度较低。
而现代思政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学到的知识。
三、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思政改革需要教师队伍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水平,能够将思政理论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同时,教师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评价体系改革课程思政改革还需要改革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传统的思政课程评价通常以书面考试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表现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新的评价体系应该注重发现学生的潜能和特长,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品德的发展。
五、社会资源整合课程思政改革需要整合社会资源,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
高校可以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举办思政教育相关活动。
通过组织实地考察、参观学习、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思政改革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理念转变、课程内容创新、教师队伍建设、评价体系改革和社会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实现课程思政改革的目标,为培养优秀的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完整版)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方案
教师的信息化能力严重不足(教师培训发展,提升自身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融合创新的教学模式尚未成为主流,还没有实现互联网条件下学习方式变革、教学方式变革和评价方式变革。
理论课程改革思路引入案例
通过UG软件提供三维模型装配和动画作为案例素材。
案例做主线,把知识点有效串联,构成知识体系。
把课程众多知识点,合理分解到多个典型案例中,使杂乱的知识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让学生有系统,有目的学习。
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可以实现课本知识与工程应用于一体。使学生拥有初步的工程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
6.3滚动轴承内、外径公差带
6.4滚动轴承与孔、轴配合的选择
2
第11次
第7章渐开线圆柱齿轮公差与检测
7.1概述7.2圆柱齿轮精度指标及检测
7.3齿轮副的精度指标和侧隙指标
7.4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及应用
2
第12次
第8章常用连接件的公差与检测
8.1螺纹的公差与检测8.2平键连接的公差与检测
8.3矩形花键连接的公差与检测
学生通过练习、实验和综合实践环节进一步提高精度设计能力。达到第一层次教学目标。将课程教学目标的教育性、知识性、技能性相互交融,突出体现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达到第二层次教学目标。通过实例和事例,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第三层次目标。
(3)拓展新的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设计
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以学生学习效果为评价标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教育的归属是“学”不是“教”。学生没学习就没有教育。
2
第13次
第9章圆锥公差与检测
9.1圆锥公差配合的基本术语和基本概念
9.2圆锥公差的给定方法和圆锥直径公差带的选择
关于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
关于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一、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1. 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2. 建设目标- 短期目标: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完善思政课教学体系,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时代性。
例如,在一学年内,组织教师参加至少[X]次专业培训,更新[X]%的教学案例。
- 中期目标: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采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使学生对思政课的满意度达到[X]%以上,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有明显提升。
- 长期目标:构建大思政课格局,将思政课与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有机结合。
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具体措施- 师资队伍建设- 选拔与引进:选拔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业务能力精湛的教师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
积极引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的优秀博士毕业生等高层次人才。
- 培训与发展:定期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培训。
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每学期开展校内思政课教师教学研讨活动不少于[X]次,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方法创新。
- 课程内容优化- 课程内容更新:及时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国内外时事热点等融入课程内容。
如在讲述国际关系时,引入“一带一路”倡议的最新发展情况,增强课程内容的时效性。
- 教学方法创新- 实践教学: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区服务中心等。
每学期安排一定课时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 多媒体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制作精美的PPT、动画视频等辅助教学。
开发思政课网络课程,提供线上学习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一、背景与意义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到学科教学中,通过学科思政的实施,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政教育在大学课程设置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因此,建设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方案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与任务2.1 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维品质2.2 任务•建立科学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融合思政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三、课程思政建设策略3.1 教学体系建设科学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
该教学体系应该围绕学生的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突出学科特色和时代特点,确保思政教育与学科教育的有机融合。
3.2 内容与方法3.2.1 内容•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和批判性思维3.2.2 方法•引入案例教学法,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小组讨论、辩论、演讲等形式,促进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3.3 师资培养教师是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主体,师资培养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环节。
应该加强教师的思政教育和学科教育能力培养,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水平和业务素质。
四、实施方案4.1 课程设置建议在各个学科领域设置相应的思政课程,具体内容与方法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和教学需求进行设计。
4.2 教学实践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实践,通过互相交流和研讨优化课程思政教学方案,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
4.3 学生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机制,通过学生评价结果对课程思政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课程思政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五、评估与改进建设课程思政需要不断评估与改进。
通过定期的评估机制,对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对课程思政进行优化和改进,并根据评估结果对课程思政进行调整和改进。
中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及措施
中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及措施
一、实施方案
1.明确目标:思政课是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途径,要明确思政课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
2.优化教材:根据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更新思政课教材,使其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需求。
3.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问题,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5.加强师资培养: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思政理论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传授思政知识。
二、措施
1.制定课程标准:制定中学思政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和培养要求,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明确的指导。
2.推广优秀教材:推广和使用经过科学编写和严格审定的优秀思政
课教材,确保教材质量和内容的科学性。
3.培养教师队伍:开展思政课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政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增强他们的专业性和教育敬业精神。
4.建设实践基地:积极与社会机构和企业合作,建设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5.加强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评估学生在思政课上的学习成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案和措施,可以有效推进中学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思政素养,培养更多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人才。
课程思政方案
课程思政方案第1篇课程思政方案一、背景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1. 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将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3. 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推动教师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4. 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
三、具体措施1. 课程建设(1)优化课程设置,明确课程目标。
结合专业特点,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确定课程的知识、能力、价值目标。
(2)加强课程内容建设。
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创新教学方法。
运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2. 教师队伍建设(1)加强教师培训。
组织专题培训,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
(2)建立激励机制。
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评价体系,鼓励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3)加强教师交流与合作。
开展校内外教师交流活动,分享课程思政教学经验,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3. 教育教学管理(1)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加强对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监督与评价,确保课程思政建设取得实效。
(2)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工作制度。
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加强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3)加大政策支持。
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四、组织实施1.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2. 明确责任分工。
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学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关系到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工作,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展开对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方案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通过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尚思想道德品质的新时代人才。
这些人才应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等。
同时,课程思政建设还应使学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三、教学内容学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应当贯穿于各个学科和课程中。
在语文课程中,可以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并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在数学课程中,可以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并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发展观;在历史课程中,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文化自信。
四、教学方法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学校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参观考察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为他们提供实际发展和成长的机会。
五、课程思政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课程思政与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
课程思政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能够通过具体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综合能力。
而素质教育则为课程思政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背景,使其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教师的作用在学校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是起着关键作用的。
教师应具备较高的学术素养和道德水平,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教育。
他们应充分发挥自身在课堂上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并通过自身行为示范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七、家庭与学校的配合家庭是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的信息化能力严重不足(教师培训发展,提升自身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融合创新的教学模式尚未成为主流,还没有实现互联网条件下学习方式变革、教学方式变革和评价方式变革。
第二个层次
具备本专业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第三个层次
建立大教育体系,为学生树立大教育观,培育为国家做贡献,实现个人价值的理念。
三、本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路及措施
包括教学改革基本思路、本课程中的德育元素、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教学方法、预期目标及效果等
1.基本思路
(1)精心选择教材。选择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的教材,针对实施高校“质量工程”的教材,基于该教材以更好地为教改和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服务。
(2)修订教学大纲
根据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特点,优化教学内容,以互换性与精度设计(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为主,其它章节略讲。
学生通过练习、实验和综合实践环节进一步提高精度设计能力。达到第一层次教学目标。将课程教学目标的教育性、知识性、技能性相互交融,突出体现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达到第二层次教学目标。通过实例和事例,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第三层次目标。
B完善课件,设计教案,做到图文并茂
通过课件背景、图片或标题等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借助于教案中的活动主题、活动任务、列举的案例等来实现课程思政。
(5)新的考核与评价方式
定期进行阶段总结、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提升 考核分数10分)
组织2次课堂评价 (小组)学习检阅表
组织1次座谈会
数字化融合情况,思政育人情况,验证课程融合效果与思政效果
XXXXXXXX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方案
课程名称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课程负责人XXXX
系(部)XXXX
联系电话XXXX
XXXX教务处
XXXX年XXXX月
填表说明
1.“课程组主要成员”可以是主讲该课程并参与课程思政改革建设的其他任课教师、助课老师,也可以是参与课程建设的其他人员。
2.内容要求实事求是,表达简洁、明确、严谨。空格不够时,可自行加页。
1.教学对象
机械工程系的三个专业: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2.教学安排与内容 见表1
表1教学安排与内容
课次
讲课
实验、上机等
章节与内容
时数
主要内容
时数
第1次
第1章 绪论
1.1 互换性与公差1.2 公差与测量简述
1.3 标准化与优先数系
1.4 本课程的内容、性质与任务
2
第2次
8.1 螺纹的公差与检测8.2 平键连接的公差与检测
8.3 矩形花键连接的公差与检测
2
第13次
第9章 圆锥公差与检测
9.1 圆锥公差配合的基本术语和基本概念
9.2 圆锥公差的给定方法和圆锥直径公差带的选择
2
第14次
第10章 尺寸链
10.1 尺寸链概述10.2 用极值法计算尺寸链
10.3 用统计法计算尺寸链
通过UG软件提供三维模型装配和动画作为案例素材。
案例做主线,把知识点有效串联,构成知识体系。
把课程众多知识点,合理分解到多个来自型案例中,使杂乱的知识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让学生有系统,有目的学习。
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可以实现课本知识与工程应用于一体。使学生拥有初步的工程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
第2章 测量技术基础
2.1 测量技术基本知识2.2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
2.3 误差与误差处理
2
第3次
第3章 孔、轴公差与配合及其尺寸检测
3.1 基本术语和定义
3.2 常用尺寸孔、轴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
2
第4次
3.2.3 基准配合制
2
第5次
3.3 其他尺寸孔、轴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
2
第6次
第4章 几何公差及其检测
6.1 概述6.2 滚动轴承精度等级及应用
6.3 滚动轴承内、外径公差带
6.4 滚动轴承与孔、轴配合的选择
2
第11次
第7章 渐开线圆柱齿轮公差与检测
7.1 概述7.2 圆柱齿轮精度指标及检测
7.3 齿轮副的精度指标和侧隙指标
7.4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及应用
2
第12次
第8章 常用连接件的公差与检测
混合式教学,保证深度融合实施效果。
实验课程改革思路
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
以前:教师讲解操作仪器→学生模仿→记录数据→计算分析→总结报告等
目前:学生利用互联网,线上提前预习(仪器使用视频等),学习设备操作,了解原理和实验目的等。教师提供参考视频与资料,注重过程指导,提出注意事项,做好总结与延伸。
理论课程改革思路 引入案例
一、课程负责人情况
课程负责人
姓名
XX
性别
XX
出生年月
XX
职称
副教授
学历
XX
学位
硕士
所在系(部)
机械工程系
职务
XX
最近
三年
主要
教学
工作
情况
时间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学时
2018.08
2017级
(28*3=)84
2018.03
2017级
(56*5=)280
2017.08
2016级
(42*2=)84
2017.03
4.1 概述4.2 几何公差的标注
2
第7次
4.3 几何公差带分析
2
第8次
4.5 几何公差的选用4.6 几何误差的检测
2
第9次
第5章 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
5.1 基本概念5.2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5.3 评定参数的数值及其选用
5.4 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标注
5.5 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2
第10次
第6章 滚动轴承与孔、轴结合的互换性
(3)拓展新的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设计
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以学生学习效果为评价标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教育的归属是“学”不是“教”。学生没学习就没有教育。
(4)创新教学方式与技术,引入案例
A教学方法
讲授与研讨 (如孔轴公差中一般公差)
讲授与提问(探究)(大部分知识点)
学生讲课体验(第三章孔轴公差与配合)
10.4 用分组法、修配法和调整法保证装配精度
2
第15次
实验一内径百分表测孔径和圆柱度误差
实验二百分表测量径向圆跳动
2
3.教学方法
理论课采用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方法,实验课采用示范教学方法
4.教学目标
第一个层次
使学生掌握机械产品的几何精度设计方法、图样标注、检测以及判断零部件是否满足图样要求的能力。为基础课、实践课和专业课架构起桥梁。
2014级
(65*2=)130
2016.08
2015级
(40*2=)80
2016.03
2013级
(56*2=)112
近年来
在教学
研究与
教学改
革方面
的成果
时间
项目名称
完成与获奖情况
课程组主要成员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项目中的分工
教授
方案评价
辅助授课
助理研究员
资料整理
二、本课程基本情况:
包括教学对象、教学安排、基本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