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及外周血少见细胞形态分析
外周血细胞形态改变及意义
(1)靶形红细胞
形如射击之靶,>20%有诊断价值。 常见于地中海贫血,也见于脾切除后。
(2) 口形红细胞
红细胞中央苍白如鱼口状,>10%有 诊断价值。
见于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3)角形红细胞(Keratocyte)
在专业参考书中曾有介绍,近年教科书 很少提到。Williams血液学第6版将红细 胞分为12类17种,角形红细胞被列为12 类中最后。
单核细胞有的也含有巨大的嗜天青颗 粒。
CHS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白化病、畏光、易发感 染,晚期可合并淋巴瘤而肝、脾、淋 巴结肿大、贫血和有出血倾向。家族 中常有近亲婚配史,男女两性均可患 病。
4、异常结构
(1) Howell-Jolly小体
Howell-Jolly小体为红细胞或幼红细胞内 出现圆形紫红色小体,大小1~2µm, 数量不等,已证实它是核残余物。
见于巨幼细胞性贫环
卡玻氏环为一种紫红色细线圈状结构, 有时绕成8字形,存在于红细胞、嗜多 色红细胞及点彩红细胞中。现认为系脂 蛋白变性所致。
是一种先天性溶酶体异常症,属常染 色体隐性遗传疾病。
CHS形态学特征
大部分中性粒细胞含有异常颗粒,颗 粒大小不一,直径2~5µm ,圆形,椭 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褐色或灰紫色, 每个中性粒细胞有异常颗粒为1~15个 不等。
CHS形态学特征
淋巴细胞绝大多数含1个巨大嗜天青颗 粒,直径1 ~ 3µm,多为圆形或椭圆形, 呈紫红色,偶见2个巨大颗粒者。
细胞化学染色NAP积分正常。 由于白细胞空泡不伴有中毒性颗粒,容
易与感染时的白细胞空泡相鉴别。
2、Chediak-Higashi颗粒畸形
1940年 Chediak首先报道1例4岁女孩外 周血和骨髓粒细胞胞浆内有包涵体。 Higashi也发现了同样的病例。后称为 Chediak-Higashi 综合征(CHS)。
骨髓细胞形态学
第二部分
正常骨髓细胞形态
(一) 骨髓细胞分化
正常情况下,在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 成熟的整个演变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造血干细胞逐级分化形成各系列、各阶段的骨 髓血细胞,造血干、祖细胞在形态上无法鉴别, 分化发育为各系列原始、幼稚细胞后,其形态 学特征才较明显,才能辨认。
1-2 单个细胞观察顺序
四: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 AL)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 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 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 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各种脏 器,抑制正常造血。主要表现为贫 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等征象。
四、急性白血病
血象 贫血、血小板减少 WBC增高 分类见到大量异常的原 始或幼稚细胞(白血病 细胞) 骨髓象 增生极度活跃 白血病细胞恶性增殖 正常造血功能受抑
恶性肿瘤史 有无转移,不名原因骨痛、骨质破
坏等。 助诊溶酶体贮积症(即类脂质沉积病) 进行血液病鉴别诊断和疗效观察
骨髓血细胞检查禁忌症
凝血因子严重缺乏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
穿刺部位有炎症或畸形
晚期妊娠的妇女做髂骨穿刺要谨慎
二、血液和骨髓标本的来源
部位: 髂前上棘或髂后上棘穿刺
增生程度分级
增生程度
增生极度活跃 增生明显活跃 增生活跃 增生减低 增生极度减低
RBC与有核细胞之比 常见病
1:1 10:1 20:1 50:1 300:1 各类白血病 各类白血病 增贫 正常骨髓、某些贫血 慢性再障、MDS 急性再障 、急停
油镜下(100倍): 1.判断骨髓取材和涂片情况 2.有核细胞分类计数 3.观察细胞形态 4.粒/红比值(M:E)计算:参考值2-4:1.
外周血细胞形态改变及意义
(4)棘形红细胞
细胞外周为不规则棘刺状,棘刺长度 和形状不一。见于β-脂蛋白缺乏症, 也见于酒精性肝病、脂质代谢紊乱及 脾切除术后。
(5)齿状红细胞
为等间距而规则的短刺状突起,常有 盘形锯齿状、球形锯齿状及刺状几乎 完全消失三种状态。
见于尿毒症、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红 细胞内低钾、胃癌与消化性溃疡出血 等。
特殊的卡玻氏环形态有下列几种。
(2) Cabot环
双卡玻氏环:多为大环套小环,也可 有双8字形环。
三环:环状体绕成3个环。 异形环:为多种形状不一的环状体。 多层环:有的为多层次的环中套环,
也有为多层次的环状体伴有H-J小体。
(2) Cabot环
常见形态的卡玻氏环主要见于巨幼红 细胞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男女两 性均可患病,但以男性多见。
3、Alder-Reilly颗粒畸形
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含粗大紫褐色颗粒, 颗粒多,大小不等,形态不一,且比 中毒性颗粒粗,常掩盖细胞核。
嗜酸性粒细胞为暗紫色大颗粒。 淋巴细胞可见深紫色颗粒。 嗜碱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也可见异常
颗粒。
是一种先天性溶酶体异常症,属常染 色体隐性遗传疾病。
CHS形态学特征
大部分中性粒细胞含有异常颗粒,颗 粒大小不一,直径2~5µm ,圆形,椭 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褐色或灰紫色, 每个中性粒细胞有异常颗粒为1~15个 不等。
CHS形态学特征
淋巴细胞绝大多数含1个巨大嗜天青颗 粒,直径1 ~ 3µm,多为圆形或椭圆形, 呈紫红色,偶见2个巨大颗粒者。
特殊形态的卡玻氏环多见于恶性血液 病,如红血病和红白血病。
(3) 点彩红细胞:
红细胞内有多数蓝黑色颗粒。 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纤维化及铅中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诊断技巧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诊断技巧病理性形态学改变:①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分叶分化程度,○被认为从干细胞至粒细胞生成是否正常及与粒细胞年龄相关;如核分叶不良,Pelger-huet现象;○核仅一叶或二叶,其百分率增加时谓之"左移",反之,多数细胞四叶以上谓之右移,○一般认为正常中性粒细胞胞核分叶情况:--4叶者为15~25%3叶者为40~50%--2叶者为20~40%1叶者为5%--5叶以上者提示有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可能。
○右移现象:-多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肝脏疾患,并可以5叶与4叶所占比例计算,得出简单实用的分叶指数:分叶指数=5叶/4叶100%正常核分叶指数:0~17%还见于缺铁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遗传性高分叶症(显性遗传)及某些败血症(以左移多见)。
○左移现象-见于感染、败血症、出血、小儿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
●中性粒细胞毒性颗粒及空泡改变:中性粒细胞由于受到外来刺激(包括感染及应激反应)引起颗粒变性,粗大着色深染及浆内空泡等病理性改变。
上述改变及白细胞数增多和出现幼稚及原始细胞则为类白血病反应。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的中性成熟粒细胞一般胞浆颗粒较正常稀少,但无空泡及毒性颗粒,而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的中性成熟粒细胞则与类白血病反应形态相似。
○假性嗜酸性颗粒形态异常:类似嗜酸性样颗粒的出现。
-在某些干细胞疾病如MDS、粒细胞缺乏症、肾性贫血某些患者中性粒细胞的颗粒增多○遗传性白细胞异常疾病:是先天性白细胞异常疾病,临床上虽罕见,但为了提高辨别的能力,应有所认识。
○Pelger-Huer白细胞异常:属于显性遗传,其白细胞形态特点:核分叶不良,不分叶,核呈花生形、亚铃形等形状,无核丝形成,胞浆正常,此外,还有假性(即继发性)Pelger-huet白细胞异常应加以鉴别,后者常见于急性肠炎、伤寒、疟疾、流感,无家族史,但在原发病得到治疗后白细胞形态恢复正常。
○Alder-Reilly颗粒异常: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糖代谢障碍性疾病,常伴有软骨畸形、肝、脾肿大等,中性、嗜酸性及嗜碱性粒细胞含有多量嗜天青颗粒遮盖整个细胞,单核细胞亦有类似改变。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
详细描述
自动化血液分析仪法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能够提供大量数据,如白细胞计数 、分类比等。但该方法对异常细胞的识别能力有限,可能漏检或误诊。
流式细胞术
总结词
流式细胞术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外周血 细胞形态检验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 对细胞表面标记物进行检测。
疾病筛查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可辅 助筛查某些潜在疾病,如 肿瘤、感染等。
免疫系统评估
观察外周血细胞形态变化, 有助于评估免疫系统的功 能状态,判断个体对疾病 的抵抗力。
04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注 意事项
样本采集和处理
采集时间
样本处理
选择清晨空腹时采集样本,以避免饮 食和日常活动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详细描述
流式细胞术能够快速检测大量细胞, 并对细胞表面标记物进行分析,有助 于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但该方法 对仪器和试剂的要求较高,且数据分 析需要专业人员。
03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应 用
诊断血液系统疾病
贫血
通过观察红细胞大小、形态和染色情 况,判断贫血的类型和原因,如缺铁 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01
能够自动完成血样的稀释、染色、计数和分类等步骤,提高检
验效率。
智能化识别系统
02
通过图像识别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血细胞形态的自动识别
和分类,减少人为误差。
自动化样本处理
03
利用机器人技术实现样本的自动取样、稀释、染色和检测等操
作,提高检验过程的自动化水平。
临床应用前景
精准医疗
利用计算机算法对显微镜下的血 细胞图像进行自动识别和分析,
骨髓及外周血少见细胞形态分析
S2 咬细胞(Bite cells)
临床意义:G6PD缺乏症、不稳定血红蛋白溶血性贫血
S3 泡细胞(Blister cells)
G6PD deficiency (drug induced haemolysis) - frequent blister cells with associated damaged cells
巨大血小板/空泡变性血小板
• 主要见于MDS,ITP,ET,AML-M7、MF等
畸形血小板
• 主要见于MDS,ITP,ET,AML-M7、MF等
造血细胞岛
幼红细胞岛(erythroblastic island):各阶段幼红细胞成群存在,其中心有1-2个巨 噬细胞,巨噬细胞为幼红细胞的生成提供一些必要的物质,如铁等,同时清除异 常细胞,离巨噬细胞越近的细胞越幼稚,幼红细胞岛位于血窦附近,正常BM中不 见或偶见 • 粒细胞造血岛:各阶段粒细胞也可形成造血细胞岛,中心有一个巨噬细胞,粒
中毒颗粒最常见 • 染色太深或EDTA储存血可出现中毒颗粒样改变, EDTA
储存血放置太久也可出现空泡
中毒颗粒
中性粒细胞受到外来刺激引起颗粒变性,使颗粒变粗大、大小不一, 分布不均匀、着色深染而呈紫黑色、紫红色。
遗传性白细胞畸形-Alder-Reilly畸形
• 粘多糖性血细胞异常(Alder-Reilly畸 形):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含有粗大深 紫红色的嗜天青颗粒,其颗粒粗大而 类似中毒颗粒
• 对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异常的命名,特征描述和分级提 供建议
• 建议涉及了外周血涂片和手工分类时包括命名、分级、报告 异常细胞或形态异常的全球性标准
标 准 来 源
Palmer L1, Briggs C, McFadden S .ICSH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of nomenclature and grading of peripheral blood cell morphological features. Int J Lab Hematol. 2015 Jun;37(3):287-303.
骨髓细胞形态学
Neutrophilic Myelocyte 中性中幼粒细胞
S: 10-20 μm, round , reduction in N:C
N: oval or slightly distorted, usually eccentric, chromatin pattern becomes coarser, purple in color, without nucleoli
Neutrophilic Stab granulocyte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S: 10 to 15 μm, round N: band shaped, U-shaped, S-shaped,
coarse chromatin, distinct vice-chromatin C: same as the metamyelocyte
Early normoblast 早幼红细胞
S: 10-18 μm, round or oval N: round, central chromatin pattern slightly condensed nucleoli are present, but not always visible
C: moderate in amount, intensely blue and opaque, perinuclear pale zone is visible
Myeloblast 原粒细胞
S: size and shape N: nucleus C: cytoplasm
S: 10-20 μm in diameter, round or oval
N: round or oval, central or eccentric, fine chromatin in reddish-purple, 2-5 obvious nucleoli
六种少见伴嗜酸粒细胞增多血液病的嗜酸粒细胞形态学观察及相关分.
·论著·六种少见伴嗜酸粒细胞增多血液病的嗜酸粒细胞形态学观察及相关分析罗琼 耿素霞 苏建华 姜傥 肖定璋 【摘要】 目的 分析六种少见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的血液病嗜酸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方法 回顾性观察61例伴嗜酸粒细胞增多血液病患者骨髓及外周血涂片嗜酸粒细胞形态,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伴嗜酸粒细胞增多23例,包括:AML伴inv(16)t(16;16),(CBFβ/MYH11)10例;AML伴t(8;21)(q22;q22),(AML/ETO)1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唱CP)伴嗜酸粒细胞增多18例;慢性粒唱单细胞白血病(CMML)伴嗜酸粒细胞增多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伴嗜酸粒细胞增多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伴嗜酸粒细胞增多6例。
每组计数200个骨髓嗜酸粒细胞,分析各阶段嗜酸粒细胞比例以及形态特征。
结果 AML伴inv(16)t(16;16)骨髓嗜酸粒细胞,以嗜酸中晚幼粒细胞为主,形态异常特点为颗粒增多而细小,有少量细小的嗜碱颗粒散在嗜酸颗粒上;AML伴t(8;21)(q22;q22)骨髓嗜酸粒细胞以嗜酸晚幼粒细胞为主,形态异常特点为颗粒增多,多数胞核和胞质上覆盖粗大紫红色嗜碱性颗粒;CML唱CP骨髓以嗜酸晚幼粒及杆状核粒细胞为主,形态异常为颗粒多、细小、密集,少量金黄色颗粒覆盖在胞核上,少数为灰黑色嗜碱颗粒;CMML骨髓嗜酸细胞以嗜酸分叶核粒细胞为主,形态异常特点为颗粒虽少但颗粒粗大,易见双核畸形;MDS骨髓嗜酸粒细胞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形态异常特点为颗粒粗大,分布不均匀,折光性强,呈多色性改变;ALL骨髓嗜酸粒细胞以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为主,形态轻度异常,特点为嗜酸颗粒减少,浆内颗粒分布不均匀,有明显无颗粒间隙。
结论 六种少见伴嗜酸粒细胞增多血液病,除各自原发病形态特点外,嗜酸粒细胞数量和异常形态特征各不相同,通过形态学初步筛查可为遗传学检查和治疗提供初步依据。
常见血液病骨髓细胞及血片判读
APL
(多颗粒型)
第十六页,共57页。
APL (多颗粒型)
第十七页,共57页。
APL
(微颗粒型)
第十八页,共57页。
4.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M4)
定义: BM中原始细胞≥ 20%。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及其前
体各≥ 20% 。 外周血单核细胞常≥ 5× 109/L。占15%~ 25%AML,各种年龄均有,老年人多见。临床特点为贫血、 血小板减少,发热、疲劳。
POX染色
PAS染色
第十页,共57页。
伴成熟迹象的AML(M2)
定义: 骨髓或外周血中原始细胞≥ 20%,不同阶段分化成熟的粒细胞
≥ 10%。单核<20%BM细胞。 见于30%~45%AML,20%患者<25岁, 40%患者≥ 60岁。
临床表现与贫血、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有关。不 同阶段分化成熟的粒细胞≥ 10%。原始细胞可伴有或不伴有 嗜天青颗粒,Auer小体 易见,嗜 酸粒细胞可增加,有时嗜碱 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增加。
第三十四页,共57页。
血涂片高倍镜下形态
第三十五页,共57页。
血片油镜下形态
第三十六页,共57页。
骨髓油镜下形态
第三十七页,共57页。
急淋骨髓POX染色
第三十八页,共57页。
贫血
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综合征,是外周 血中单位容积血液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低 于正常。
可以以病因分类(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生成不 足、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以形态分类 (大细胞性、正细胞性、单纯小细胞性、小 细胞低色素性)
1976年提出,1985年及1990年进行修定. 将AML分为M0-M7型. WHO分型: 依靠形态学、细胞化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 学、免疫表型, 结合临床特征来定义特定的类型。 1997年制定并简要发表,2001年最后修定全文发表.
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2篇
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2篇文章一: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测方法,可以通过观察外周血液中各种细胞在形态、数量、比例等方面的变化,辅助诊断多种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肿瘤、贫血等。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的相关内容。
一、外周血细胞形态分类外周血细胞形态分类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类型,它们都具有不同的形态特点。
1、红细胞:正常人的红细胞呈圆盘状,直径为7.2-7.5微米,厚度为2.2-2.5微米,中央凹陷,内有胞质色素。
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对诊断贫血有很大的帮助。
2、白细胞:正常人的白细胞数量为4000-11000个/μl,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五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都有所差异,可以根据它们的比例和数量来判断人体对感染的反应以及肿瘤等疾病的情况。
3、血小板:正常人的血小板数量为150-400×10^3个/μl,它们是无肌肉、无核的小片状细胞,主要功能是在血管损伤处形成血栓,以保护身体。
二、外周血细胞形态变化的意义1、白细胞增多:当人体感染入侵病原体或出现炎症等状况时,白细胞会增加。
增多的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而淋巴细胞数量也会增加,但比例不如中性粒细胞。
白细胞增多也可以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等造成的。
2、白细胞减少: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病情时,白细胞会减少。
减少的白细胞包括多种类型,以淋巴细胞减少为主。
3、中性粒细胞增多:当人体感染或出现炎症时,中性粒细胞会增多。
增多的中性粒细胞可以估计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感染细菌的种类。
这种情况发生在肺炎、腹腔炎、化脓性脑膜炎等疾病中。
4、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在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后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情中常常发生。
5、淋巴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通常发生在病毒感染、慢性炎症和淋巴组织肿瘤疾病等情况中。
血细胞形态学分析中国专家共识 (2013)
②判断增生程度: 根据骨髓中有核细胞与成熟红细胞
的大致比例将骨髓细胞增生程度分为5 级:极度活跃(有核细胞: 成熟红细胞为 1:1)、明显活跃(有核细胞: 成熟红细胞 为1 : 10)、活跃(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 为1 : 20)、减低(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 为1 : 50)和重度减低(有核细胞:成熟红 细胞为1 :300)。
⑩寄生虫,如疟原虫、黑热病小体等。
35
(3)外周血细胞计数:在骨髓穿刺时同时 应取外周血涂片、染色,进行有核细胞分 类计数(200个细胞)和细胞形态分析,并进 行网织红细胞计数(这对结合骨髓有核细胞 计数来判断红细胞系高增生时红细胞系是 有效造血还是无效造血尤显重要)。形态学 分析要求同骨髓涂片。
17
正在接受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的患者不能 进行发育异常评估。此外,中性粒细胞 颗粒增多、增粗常常是感染所致,常时不应计入发育异常细胞中。
18
4.原始细胞非红系细胞计数: 原始细胞非红系细胞计数(NEC)是
1985年FAB协作组AML修订诊断标准中 为了鉴别AML与MDS而提出的。为了鉴 别AML-M6和MDS,在骨髓有核细胞分 类计数时,当红系有核细胞占骨髓有核 细胞比例≥ 0.50时,原始细胞比例应按 NEC(除去红系有核细胞以及淋巴细胞和 浆细胞等非造血细胞)计算,
42
表1骨髓穿刺涂片报告示例
医院名称:
骨髓涂片ID号: 患者资料:ID号、姓名、年龄、性别、主要症状
和体征
初步诊断:
骨髓穿刺日期、部位、穿刺难易程度(如干抽) 外周血:血红蛋白值、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
血小板计数
骨髓涂片形态学描述
取材、涂片和染色的质量
细胞增生程度
有核细胞分类计数(通常计数500个有核细胞) 粒系:红系=x:1
外周血细胞形态的观察
白细胞形态异常
要点一
总结词
白细胞形态异常是指白细胞大小、形态、染色深浅、核形 等方面的异常改变,可能与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等有关。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白细胞形态异常包括大小异常、形态异常、染色异常和核 形异常等。大小异常表现为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增大或 缩小;形态异常表现为细胞形状不规则、胞质内颗粒增多 或减少等;染色异常表现为染色过深或过浅;核形异常表 现为核沟、核泡等改变。这些异常可能是由于感染、炎症 、肿瘤等原因所致,需要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 断。
血小板形态异常
总结词
血小板形态异常是指血小板大小、形状、染色深浅等方面的异常改变,可能与血栓形成、 出血性疾病等有关。
详细描述
血小板形态异常包括大小异常、形状异常和染色异常等。大小异常表现为巨大血小板或 血小板减少;形状异常表现为血小板呈圆盘状、球状等;染色异常表现为染色过深或过 浅。这些异常可能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原因所致,需要结
05
外周血细胞形态观察的 注意事项与未来发展
观察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保持血样新鲜
外周血细胞形态观察需要使用 新鲜血液样本,因此采集后应
尽快进行观察。
避免污染
观察前应确保血样未受到污染 ,以免影响观察结果。
标准化操作
观察时应遵循标准操作流程, 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异常细胞的识别
红细胞体积增大,核分叶过多等。
白血病的诊断与分型
总结词
外周血细胞形态观察在白血病的诊断和分型中具有重要 意义,通过对白细胞数量和形态的观察,可以对白血病 进行初步诊断和分型。
详细描述
白血病时,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和形态常出现异常。通 过观察白细胞的数量、形态、核分裂象以及细胞群的分 布特征,可以对白血病进行初步诊断和分型。例如,急 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白细胞数量增多,以小淋巴细胞 为主,核分裂象活跃;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细胞 数量明显增多,以粒细胞为主,核分裂象减少等。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诊断技巧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诊断技巧一、概述(一)血细胞形学基本概念血细胞形态学是血液病基础诊断与血液学检验的重要项目●正常人的血液及造血器官中,各种血细胞的数量有一定的正常范围,不同血细胞及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有一定形态结构特点。
●观察血细胞形态和数量及其比例的变化来研究造血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是血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诊断造血系统疾病最基本、被临床普遍应用的最简便实用的检查方法。
●在造血系统疾病发生造血功能紊乱,引起血细胞形态学的量和质的改变。
在临床各科某些原发性疾病患者出现继发性血液学形态学的病理改变,籍以了解患者机体状况如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药物)等反应。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应备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基础检查初步诊断的病历摘要,才能进行形态学检查。
必要时还要做骨髓活检(切片、活检材料滚片、活检穿刺针残液图片)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学表型等检查的必备程序。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应包括外周血和骨髓两部分组成,必须平行进行检查。
外周血细胞改变往往反映骨髓病变的重要信息,有利于诊断。
●疑似血液病和血液学检查异常情况不能只依赖使用分析仪做血常规检查而废弃镜下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的错误倾向。
(二)细胞形态学检查方法1.光镜细胞形态学;细胞形态学的基本内容和常用的检查方法,广泛用于临床方法。
2.细胞化学染色:是细胞和化学两者相结合的形态学方法,保持细胞完整组织结构显示化学结构成分-定性/半定量,主要用于白血病分型鉴别诊断3.相差镜检查:用于观察活细胞的内部结构及活动,细胞生长成熟衰亡过程及对各种刺激的反应4.荧光显微镜检查用荧光染色血细胞,常用于DNA、RNA的检查。
近年来由于流式细胞仪的应用而逐渐被替代。
5.电镜(透射/扫描)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了不少光镜细胞结构概念,在形态学上是对光镜的一个重要扩展和补充。
6.骨髓组织病理学检查是对骨髓涂片检查的一个重要补充,相互补遗提高诊断水平。
(三)血液学及血细胞形态学临床应用:●是临床血液病诊断与治疗及临床医学检验学的基础工作。
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
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查,如果能够发现原始幼稚细胞,高度提示是急性白血病的可能性大。
如果外周血细胞形态能够发现粒细胞异常增高,而且各个阶段的粒细胞均可见,提示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可能性大。
如果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查能够发现淋巴细胞异常增高,而且淋巴细胞均为成熟阶段的小淋巴细胞,提示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可能性大。
但是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不能够明确诊断就是白血病,依然要进行骨髓穿刺、免疫分型等一系列检查来明确诊断。
骨髓细胞形态联合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诊断白血病的价值
骨髓细胞形态联合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诊断白血病的价值黑龙江龙卫精准医学检验中心2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骨髓细胞形态联合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诊断白血病的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疑似白血病患者100例,均用血常规进行初步检查。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骨髓细胞涂片检查,研究组50例采用骨髓细胞涂片联合外周血检查。
对比两组患者检查方法的准确率。
结果:研究组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诊断采用骨髓细胞形态联合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诊断白血病准确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骨髓细胞形态学;外周血细胞形态学;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因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1]。
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使正常造血受抑制并浸润其他器官组织。
由此,白血病的诊断检查方法对白血病患者尤为重要。
本文作者针对此种情况,对骨髓细胞形态联合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诊断白血病的价值进行探讨与分析,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选取疑似白血病患者100例,均用血常规进行初步检查。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
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6-30岁,平均年龄(12.65±1.23)岁。
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后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完全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也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血常规检查,依次对患者血小板,白细胞,白细胞比例或白细胞分类进行检查分析。
对照组患者采用骨髓细胞涂片进行检查。
研究组患者采用骨髓细胞涂片检查联合外周血检查。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检查方法的准确率。
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t和“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x2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意义:氧化溶血、G6PD缺乏症
S4棘形红细胞(Echinocytes)
Renal failure – cells with evenly spaced, short, blunt projections
临床意义:肝脏和肾脏疾病、丙酮酸激酶缺乏、存储人工制品
S5卵圆形红细胞和椭圆形红细胞 (Ovalocytes and elliptocytes)
成骨细胞(osteoblasts)
• • •
胞体较大,直径20-40um,常为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常多个成簇分布 ,也可单个存在,胞体边缘清楚或呈云雾状 核染色质粗网状,有1-3个较清晰的蓝色核仁 胞质丰富,呈灰蓝色或深蓝色,常有空泡,离核较远处常有椭圆形淡 染区,可见少许紫红色颗粒,需与浆细胞鉴别
ICSH对异常血细胞的命名
S1有棘红细胞(Acanthocytes)
Abetalipoproteinaemia - typical hyperchromic cells with projections of variable length, thickness and shape
临床意义:肝脏疾病、维生素E缺乏症、脾切除术后、无ß脂蛋 白血症
家族性白细胞空泡形成-Jordan畸形
• Jordan畸形:在无任何化脓性感 染及理化损伤的情况下,中性粒 细胞胞质中一直出现空泡 还可出现在单核细胞、嗜酸性粒 细胞等 Jordan畸形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由于脂质代谢障碍导致多系统脂 肪沉积,例如肝、皮肤、骨骼、 肌肉及心脏等
• •
鉴别
• 粒细胞毒性改变-空泡变性:伴有白细胞增多和核左移 • 中毒颗粒、空泡、杜勒小体三者可同时出现在一 个细胞中 • Jordans畸形:不伴有白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空泡等毒性改 变,无任何化脓性感染。
S2 咬细胞(Bite cells)
临床意义:G6PD缺乏症、不稳定血红蛋白溶血性贫血
S3 泡细胞(Blister cells)
G6PD deficiency (drug induced haemolysis) - frequent blister cells with associated damaged cells
纤维细胞(fibrocyte)
• • •
涂片时常被拉成一长条状,长轴直径可达200um以上,形态不规则 胞质极丰富,呈淡蓝色、淡红色或或灰蓝色,可见大量细小淡紫红色 颗粒或同时伴有粗大紫红色颗粒 胞核数量较多,多个至数十个,大小形态相同的椭圆形胞核,核染色 质细或呈粗网状,核仁1-2个
戈谢细胞(Gauchers cells)
外周血细胞异常形态最新判读标准
• 2015年6月,由来自新西兰、英国、美国、意大利、澳大利 亚5国8位ICSH形态学组成成员在国际血液学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boratory Hematology》)发表了 《国际血液学标准委员会对外周血细胞形态命名和分级标准 的建议》(《ICSH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of nomenclature and grading of peripheral blood cell morphological features》) • 对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异常的命名,特征描述和分级提 供建议 • 建议涉及了外周血涂片和手工分类时包括命名、分级、报告 异常细胞或形态异常的全球性标准
鉴别
• 粒细胞毒性改变-杜勒小体:伴有白细胞增多和核左移 • 中毒颗粒、空泡、杜勒小体三者可同时出现在一 个细胞中 • May-Hegglin畸形:患者常伴有巨大血小板及血小板减少, 以及轻度出血倾向,但绝大部分人不表现任何症状。
遗传性白细胞畸形-Chediak-Higashi畸形
膜结构缺陷性白细胞异常综合征 (Chediak-Higashi畸形):在粒细 胞胞质中出现数个至数十个直径 约2~5 μm的灰蓝色包涵体、淋巴 细胞中紫红色的包涵体,类似吞 噬物。 Chdiak-Higashi畸形是一种罕见的 先天性免疫缺陷性疾病,系常染 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异常溶 酶体颗粒连辍在一起融合所致。
异常浆细胞(plasma cells)
浆细胞内包涵体(inclusions)
浆细胞吞噬现象(phagocytosis)
外周血少见细胞形态分析
• 粒细胞毒性改变包括:中毒颗粒、空泡、杜勒小体 • 粒细胞毒性改变主要见于:严重化脓性细菌感染、败血症 、恶性肿瘤、大面积烧伤、急性中毒、粒细胞缺乏症等 • 三者可同时出现在一个细胞中,也可单独出现,临床上以 中毒颗粒最常见 • 染色太深或EDTA储存血可出现中毒颗粒样改变, EDTA 储存血放置太久也可出现空泡
• •
多分叶:中性粒细胞核分叶大于5叶 核右移:中性粒细胞核分叶5叶以上 超过3%
•巨多分叶:胞体18-30um,胞浆量多,胞 核大呈分叶状,核染色质疏松 •见于化疗后、放疗后、巨幼细胞贫血、 MDS、白血病等
SLE细胞
• •
狼疮细胞为中性粒细胞吞噬而形成的细胞 可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药物过敏症等
标 准 来 源
Palmer L1, Briggs C, McFadden S .ICSH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of nomenclature and grading of peripheral blood cell morphological features. Int J Lab Hematol. 2015 Jun;37(3):287-303.
脂肪细胞(fatty cell)
• • •
是网状细胞或组织细胞摄取脂肪滴形成,胞体直径可达30-50um,圆形 或椭圆形,边缘不整齐 胞质丰富,充满大量大小不一的脂肪空泡 胞核较小,形状不规则,常被挤在一边,核染色质致密,无核仁
吞噬细胞(phagocyte)
铁染色
• • • •
是胞内包含有吞噬物质的一组细胞的总称 胞质丰富,呈淡蓝色,灰蓝色或灰粉色等,可含有数量不等的空泡、 嗜天青颗粒等 胞核圆形或椭圆形,核染色质粗网状,含1-2个较清晰的蓝色核仁 可吞噬色素颗粒、脂肪滴、细胞残骸等
巨大血小板/空泡变性血小板
•
主要见于MDS,ITP,ET,AML-M7、MF等
畸形血小板
•
主要见于MDS,ITP,ET,AML-M7、MF等
造血细胞岛
幼红细胞岛(erythroblastic island):各阶段幼红细胞成群存在,其中心有1-2个巨 噬细胞,巨噬细胞为幼红细胞的生成提供一些必要的物质,如铁等,同时清除异 常细胞,离巨噬细胞越近的细胞越幼稚,幼红细胞岛位于血窦附近,正常BM中不 见或偶见 • 粒细胞造血岛:各阶段粒细胞也可形成造血细胞岛,中心有一个巨噬细胞,粒 细胞造血岛远离血窦,粒细胞成熟后移向血窦
粒细胞毒性改变- 杜勒小体
• • •
是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的圆形、梨形或云雾状的蓝色区域,直径约 1~2微米,可一个或多个 由于严重感染导致中性粒细胞发育不良,胞质局部不成熟,残存RNA 等嗜碱性物质,故染色后呈蓝色 在单核细胞中也会出现
粒细胞异常蓝斑形成( May-Hegglin畸形)
May-Hegglin畸形):各阶段粒细 胞中终身含有淡蓝色包涵体,类似 杜勒小体,但常较大而圆,也可呈 条索状等。 May-Hegglin畸形是一种常染色体 显性遗传性疾病,患者常伴有巨 大血小板及血小板数量减少。 继发性May-Hegglin畸形也可见于 猩红热、球菌性感染、烧伤早期 等
35
P-H 畸形
• • • •
P-H 畸形是一种核异常,指中性粒细胞核不分叶而呈类圆形,或仅分两 叶呈哑铃状或花生形,为中性粒细胞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嗜酸性粒细也可有类似改变 杂合子患者血片中异常粒细胞可达70~90% 鉴别:先天性P-H畸形:核染色质浓缩明显,形成大块 获得性P-H畸形 (假性):核染色质浓缩不明显
• • • •
体积大、直径约20~80μm,有丰富胞浆,胞浆内充满交织成波纹状 或洋葱皮样条纹结构 有一个或数个偏心核 糖原和酸性磷酸酶染色呈强阳性 主要见于戈谢病(葡萄糖脑苷脂病)
尼曼-匹克细胞(Niemann-pick cells)
PAS染色
•
• •
尼曼-匹克细胞,常称泡沫细胞,胞体巨大,直径20~100μm,呈圆 形、椭圆形,胞核1-2个,偏位,幼稚者核染色质粗网状,可见核仁 ,成熟者核固缩成块,胞质丰富,充满大小不一、透明的脂滴,形 如桑椹状或泡沫状,PAS弱阳性 部分细胞胞质中可有紫红色或灰蓝色颗粒及吞噬血细胞 主要见于尼曼-匹克病(神经鞘磷脂病)
组织嗜碱细胞/肥大细胞(mast cell)
AS-DCE染色
组织嗜碱细胞/肥大细胞(mast cell)
• 胞体直径12-20um,呈蝌蚪形、梭形、圆形、椭圆形或多角 形等,AS-DCE强阳性 • 胞质较丰富,充满粗大、排列紧密、大小一致、深紫红色 颗粒,颗粒含有组胺和肝素 • 胞核较小,圆形,常被嗜碱性颗粒覆盖,核染色质块状, 无核仁 • 可在体内广泛分布,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在外周血 • 主要见于肥大细胞白血病
骨髓和外周血少见 细胞形态分析
四川省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 四川省人民医院检验科骨髓室
张娟 2016.03.31
四川省临检中心近两年 血细胞形态分析总结
• 2014-2015年度每年两次血细胞形态分析,每次发 放10个细胞图片,包括骨髓和外周血 • 回报数据显示,错误主要集中在骨髓及外周血少 见细胞形态 • 加强骨髓及外周血少见细胞形态学习势在必行
资料来源:日常工作、相关书籍及文献
骨髓少见细胞形态分析
海蓝组织细胞 (sea blue histiocytosis, SBH)
PAS染色
• • •
巨噬细胞吞噬糖脂类物质后,胞质内充满大量圆形的海蓝色或蓝 绿色颗粒,PAS强阳性 胞核一般为单个或两个、偏位,核染色质呈粗网状 主要见于海蓝组织细胞增多症、IDA、CML、PV 、海洋性贫血、 高脂血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