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的五个层次

合集下载

简述企业管理三个层次的侧重点

简述企业管理三个层次的侧重点

简述企业管理三个层次的侧重点
企业管理是指组织和指导企业内部各种经营活动以达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在企
业管理中,通常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战略管理、战术管理和操作管理。

每个层次都有其独特的侧重点和目标。

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关注的是企业未来的方向和发展规划。

在战略管理中,企业需要考虑如何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来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制定长期发展目标,确定业务范围和发展方向。

战略管理强调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对手的分析,以制定适应市场需求的战略计划。

战术管理
战术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间层次,它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实施战略目标,通过具
体的举措和计划来实现战略目标。

在战术管理中,企业需要将战略转化为可执行的行动计划,协调各部门和团队之间的合作,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协调。

战术管理注重细节和执行力,确保战略目标能够得到有效实施。

操作管理
操作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底层,它主要关注的是日常运营和生产活动的管理。

在操作管理中,企业需要确保生产过程的高效和顺畅,通过科学的生产计划和控制措施,实现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操作管理注重细节并且需要高度的执行力,确保产品和服务能够按时交付并符合客户要求。

总的来说,企业管理的三个层次各有侧重,战略管理关注未来的方向和规划,
战术管理关注实施和执行,操作管理关注日常运营和生产活动的管理。

只有三个层次的有效衔接和协调,企业才能够健康发展并实现长期的成功。

企业管理组织结构(井井有条)

企业管理组织结构(井井有条)

企业管理组织结构(井井有条)管理组织机构是对企业中管理⼯作关系的⼀种静态的、形式上的安排,它反映企业中若⼲相互关联的构成要素如管理职位、管理部门和管理层次之间的排列组合⽅式。

企业在⼀定时期的管理组织结构设置,通常可⽤⼀张组织图来加以表⽰。

就像⼈体有其基本⾻架⼀样,任何组织都在相当程度上需要有某种架构形式来对组织任务加以分化和整合。

这种架构安排是否合理,对于组织任务的完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内容的基本逻辑结构1. 管理幅度2. 管理层次3. 组织结构4. 集权与分权⼀、管理幅度⼯作能⼒⼯作内容和性质:主管所处的管理层次、下属⼯作的相似性、计划的完善程度、⾮管理事务的多少⼯作条件:助⼿的配备情况、信息⼿段的配备情况、⼯作地点的相似性⼯作环境⼆、管理层次⾼耸式与扁平式组织(⼀)基于纵向层次划分的组织形态1、⾼耸型组织在最⾼层与作业层之间具有为数众多的管理层次,每个层次的管理幅度均较窄⼩,这样在作业⼈员数量⼀定的情况下需要增加许多的基层管理⼈员和中间层次的管理⼈员。

⾼耸型组织的结构特征表现为⾼⽽瘦,所以也有⼈称它为“宝塔式”结构。

在⾼耸型组织中,主管⼈员因所管辖的下属⼈数较少,可以有较充⾜的时间和精⼒对下属进⾏⾯对⾯的深⼊具体指导,并对其⼯作给予严密的监督和控制;主管⼈员同其直属⼈员的联系沟通多,⼯作单位规模⼩,可以促成较简单的问题在短时间内得到准确地解决;各级主管职务设置较多,能够为下属⼈员提供较多的晋升机会。

这种组织设计由于管理层次多,带来的问题也很多。

这主要是,从事管理⼯作的⼈员增多,使管理费⽤升⾼;层次间和部门间的协调任务重,计划和控制⼯作较为复杂;信息传递需要经过多个环节,速度慢且易造成失真;最⾼领导层远离现场,不易全⾯、迅速了解基层的状况。

所以,近年来出现了组织结构向扁平化⽅向发展的趋势。

(⼆)扁平型组织与⾼耸型组织相反,扁平型组织的结构特征是扁⽽平,⽽管理幅度⼤,管理层次少。

主要优点是:⾼层领导可以较容易了解到基层的情况;纵向沟通联系渠道缩短,可以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和减少信息失真;管理层次和管理⼈员减少,结果也使管理费⽤开⽀相对节省;各阶层管理⼈员需领导较多的下属,为减轻其⾃⾝的⼯作负担势必会促成更多地向下属⼈员授权,这不仅有利于激发下属⼈员的⼲劲和热情,也使他们在独挡⼀⾯的⼯作实践中得到锻炼,提⾼管理⾃⼰和他⼈的能⼒;主管⼈员和下属⼈员结成规模较⼤的、紧密合作的群体,可以使复杂问题得到更为有效的解决。

企业管理中的五大核心思想

企业管理中的五大核心思想

《企业管理中的五大核心思想》目录企业管理中的五大核心思想 (1)一、计划管理 (1)二、流程管理 (1)三、组织管理 (2)四、战略管理 (2)五、文化管理 (3)企业管理中的五大核心思想企业管理包含哪些内容?概括起来是五个方面:计划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文化管理。

这五方面内容是一个递进关系,顺序不能颠倒,也不能只强调一个而忽略其它。

一个好的企业管理,需要这五方面内容协同作用,而这五项内容的协同就是企业的系统能力。

一个具备了系统能力的企业才有希望具有核心能力。

一、计划管理计划管理常常被人们和计划经济联系在一起,这种偏见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使管理处于无序状态。

在对计划本身的理解当中,大多数人都认为计划是一组数据,是一个考核指标的指导文本,没有人认真的想过,计划本身属于管理的一部分。

计划管理要解决的是目标和资源之间关系是否匹配的问题。

因此,计划管理由三个关键元素构成:目标、资源和两者的匹配关系。

目标是计划管理的基点,计划管理也被认为是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实现需要三个条件:1、高层强有力的支持;2、目标要能够检验;3、目标是经过高层管理者确认的。

资源是计划管理的对象。

很多人对于计划管理的理解多是与目标联系在一起的,通常会以为目标是计划管理的对象,其实计划管理的对象是资源,资源是目标实现的条件,要实现计划,唯一的办法是获得资源。

目标与资源匹配是计划管理的结果。

也可以说两者的匹配关系是衡量计划管理好坏的标准。

当所拥有的资源能够支撑目标的时候,计划管理得以实现;当资源无法支撑目标或者大过目标的时候,要么是“做白日梦”,要么是浪费资源。

所以我们不必关心企业确定什么样的目标,企业设立多大的目标,我们只需要关心是否有资源来支撑目标。

当企业高调进入国际市场的时候,是否拥有国际人才,国际渠道以及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呢?如果没有这些,空有一腔鸿鹄之志也是徒劳。

二、流程管理提高企业效率的关键是流程,实现流程管理需要改变传统管理的一些习惯:一是打破职能管理习惯;二是培养系统思维习惯:三是形成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

五精管理——精选推荐

五精管理——精选推荐

以人为本的五精管理理论研究概要五精:精细——精准——精确——精益——精美■为了保证阅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把五精管理理论研究的七个文稿合并为一体。

其中的第一部分是五精管理理论概述,第七部分是五精管理的关系与推行五精管理的思路建议,中间五个部分逐一阐述精细管理、精准管理、精确管理、精益管理、精美管理。

一、五精管理理论概述。

从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入手,导入人本精细管理之后,为企业管理打开了广阔的空间,使管理境界进入无边界的拓展,使管理视野进入无极限的开阔。

企业文化引领的人本精细管理,实现着一场管理革命,开辟了无止境的管理创新通道。

管理理论源于管理实践,在适应管理新需求、破解管理新难题的创新实践中,随着管理方法的丰富,诞生了林林总总的管理理论,由此又推动着波澜壮阔的管理实践。

近年来,在精细管理理论付诸企业管理实践的同时,无缺陷管理、6西格玛管理、准确管理、精准管理等等管理理论也被广泛地运用到企业管理中。

从煤矿的管理实际出发,从近年人本精细管理的经验出发,审视权衡可能借鉴的各种管理理论,把五精管理作为管理继续创新的总纲,由此跨入管理的更高层次,是五精管理课题的基本出发点。

1.五精要义。

五精管理的基本定义为:五精管理,是由企业文化引领,从精细管理起步,逐步实现精准管理、精确管理、精益管理、精美管理,把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艺术融为一体的人本卓越管理的系统修炼。

●1.企业文化是五精管理的导向引领。

企业文化就是管理文化。

企业做得越大,越需要大手笔的企业文化。

所谓小企业管理主要靠经验、靠感情,中等企业管理主要靠臸度、靠能人,大企业管理主要靠文化,这是很有见地的判断。

企业越发展越大,就越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撑,企业文化是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而且,做的越大,企业文化的手笔就要更大。

依靠企业文化的导向引领,由精细管理推向五精管理,对独具特色的五精管理进行系统设计、超前策划,分步启动,整体推进,这正是企业文化大手笔的基本体现。

企业管理水平如何分级企业管理的段位是什么

企业管理水平如何分级企业管理的段位是什么

企业管理水平如何分级?企业管理的段位是什么?都说人无贵贱,但有高低。

于是也有人把企业管理像围棋手一样分成九段,不同的水平层次对应不同的管理段位。

能把管理水平系统量化,这也是在管理学上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下面就是jy135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管理水平如何分级,企业管理的段位是什么?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觉得有用的朋友可以分享给更多人哦!企业管理的:“九段”:管理一段:经验管理管理二段:效率管理管理三段:成本管理管理四段:质量管理管理五段:人性管理管理六段:知识管理管理七段:创新管理管理八段:文化管理管理九段:战略管理管理一段:经验管理过去,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我们到处学经验。

所谓的经验就是说我过去这么干,成功了,这就是一个成功的经验;我过去这么干,没成功,这就是一个失败的经验。

经验是过去式的,固然很重要,但有一句话非常值得我们警醒:今天的灾难往往源于当年的英明决策。

在变化速度加快的社会环境中,我们要提出一个新的观念:今后学习的主要方向不是向过去学习,而是要向未来学习!经验管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了!管理二段:效率管理很多工厂都有一个标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这句话没错。

但是,假设你准备向东去,却开了一辆奔弛轿车高速向西开,速度越快,则离目标越远。

往往有人喜欢提出一些管理上的“响亮口号”:执行最重要!细节最重要!事实是:战略和方向错了,执行力和细节越好,死得越快!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许多家电企业有非常高的效率,但问题是这些企业并没有合理的利润。

许多家电企业正因为效率过高,而导致产品积压,结果企业陷入困境。

所以我们要改一个字,效率管理还不足够,我们所追求的是企业的效益而不是效率!管理三段:成本管理没有不重视成本的企业。

中国企业的资源非常有限,但是资源浪费却十分惊人。

在世界发达国家,炼一吨化肥所需要的电耗大约是60度,而在中国,是1300-1500度;中国企业与物流有关的成本约占产品总成本的30%-45%,而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与物流有关的成本只占总成本的7%-14%。

企业管理解答题

企业管理解答题

二、名词解释1、管理: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激励等环节,有效地争取和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资源,以期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2、企业:指集合着各种生产要素,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以盈利为目的,具有法人资格,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盈利性的经济组织或经济实体。

3、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和直接产物。

企业管理是根据企业的特性及生产经营规律,按照市场反映出来的社会需求,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激励,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企业不同时期的经营目标,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满足社会需求,同时求得企业自身的发展和满足职工利益的一系列活动。

4、管理二重性:管理既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管理的一般性),又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关联的社会属性(管理的特殊性),这就是管理的二重性。

5、管理者:管理者是履行管理职能,对实现组织目标负有领导责任和影响力的人。

6、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公司制度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成分,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最基本的成分,也就是说,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制度。

第二,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是指现代公司制度,即公司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最典型的组织形式。

7、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使信息转化为可被人们掌握的知识,并以此来提高特定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型管理形式。

8、虚拟组织:虚拟组织是指两个以上的独立的实体,为迅速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在一定时间内结成的动态联盟。

它不具.有法人资格,也没有固定的组织层次和内部命令系统,而是一种开放式的组织结构。

三、简答题1.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在发挥管理职能的重点上存在着哪些差别?(1)高层管理人员:指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人。

主要职责: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

他们在与外界的交往中,往往代表组织以“官方”的身份出现。

企业管理概论自考重点

企业管理概论自考重点

企业管理概论自考重点一、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内涵企业管理是指企业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等活动的过程。

企业管理包括战略管理、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

学生应该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要素和职能。

二、组织结构和管理层次组织结构是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岗位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方式的总体安排。

管理层次是指企业内部管理职位及其层级。

学生应该了解企业组织结构的类型、特点和设计原则,以及管理层次的划分和职责。

三、领导力与管理能力领导力是指领导者在组织中对员工的影响力和激励力。

管理能力是指管理者在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等活动中所需要的技能和素质。

学生应该了解领导力和管理能力的特点和培养方法,以及领导风格和管理风格的区别。

四、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管理的过程。

包括人员招聘、培训和开发、绩效评估、薪酬设计等。

学生应该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五、市场营销管理市场营销管理是指企业在市场上进行产品推广、销售和市场调研等活动的过程。

学生应该了解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市场定位、市场调研、产品定价和推广等。

六、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指企业对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

包括财务分析、资金预算、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等。

学生应该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财务报表的分析和运用。

七、企业文化和创新管理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内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组织氛围的总和。

创新管理是指企业在面对市场竞争和技术变革时进行创新和变革的过程。

学生应该了解企业文化的形成和作用,以及创新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和方法。

八、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对社会和环境承担的道义义务。

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实现长期平衡发展的目标。

学生应该了解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方法,了解企业在社会环境中的角色和责任。

论述企业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之间的关系

论述企业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之间的关系

一、引言企业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又深刻的领域。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我们将在本文中深入探讨这一问题。

二、管理层次的定义和特点管理层次是指企业内部从高到低的管理级别。

一般来说,它包括三个层次: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

高层管理负责企业整体战略规划和决策制定,中层管理则负责规划的具体实施和资源调配,基层管理则是实际操作的执行者。

这三个层次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

三、管理幅度的定义和特点管理幅度是指管理者在工作中所涉及的范围和内容的广度。

它取决于管理者对企业整体的把握、对内外环境的观察以及对企业发展的规划。

管理幅度广则管理者需要涉及更多的内容和范围,狭则则相反。

管理幅度的不同,决定了管理者在工作中需要处理的任务和问题的不同。

1. 企业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密切相关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在企业管理中,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涉及的管理幅度是不同的。

高层管理者需要把握企业整体的发展方向和战略规划,因此他们的管理幅度较广;中层管理者则需要将高层的规划具体落实到实际操作中,因此他们的管理幅度适中;基层管理者则更多地关注具体的操作和执行,因此他们的管理幅度相对较窄。

2. 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相互影响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之间相互影响。

管理层次不同,管理者所涉及的管理幅度也不同,管理层次越高,管理者所涉及的管理幅度也越广。

管理幅度的不同也会影响到管理层次。

管理幅度广的管理者需要从整体把握企业情况,因此更容易晋升到高层管理层。

3. 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协调和平衡在实际工作中,企业需要协调和平衡不同层次管理者的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

高层管理者需要确保自己的决策能够被中层和基层管理者理解和执行,中层管理者需要确保高层决策的具体实施和落实,基层管理者需要确保自己的工作和执行与整体规划相符合。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实现良好的运转和发展。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再议企业的管理水平的四个层次

再议企业的管理水平的四个层次

企业的管理水平的四个层次就一个企业管理水平所处的层次而言,即不论你的企业在什么国家,属于哪个行业,历史多久,其管理状态皆不外乎以下四个层次:一、随意、感觉管理型企业这类企业的基本规章制度,管理人员的思想和行为以及企业内部工作程序都呈现极大的随意性,几乎一切依感觉行事。

而员工的文化程度也普遍较低,工作效率低下。

在这样的局面下,工作质量的稳定性根本无法保障,当然错误频繁也是无法避免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极弱。

这是企业管理水平的最低层次。

处于这种层次的往往是一些处于发展初期或规模较小的企业,稍不留神,一个错误就能让整个企业玩完。

不过虽然管理风险很大,但因为进入成本和运营成本普遍较低,玩完了不要紧,过两天改头换面东山再起的也不少。

因此处于这个层次的企业数量众多,但新陈代谢的频率也是相当的高。

二、一般制度管理型企业处于这个层次的企业,已建立大部分规章制度,但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工作职责和程序类制度非常缺乏,规章制度中的大部分为纪律性要求,员工对制度执行的自觉性不足,管理层对制度贯彻的监控不力,因而制度执行彻底性严重不足。

这类企业人才流动性很大,优秀人才更不愿长期服务。

员工工作效率较低,客户满意度不高,企业总体竞争力较弱。

这是企业管理第二个层次的状态。

中国很多"有限公司"正是处于这种层次,而且在这个层次"混"了很多年,之所以能"混",是因为前几年市场还不成熟,商机好,市场的蛋糕大得分不完。

只要看得准、搞得快,怎么干都来钱。

这状况叫“机遇大于竞争”,因此决定企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是经营头脑而不是管理水平。

但随着市场逐渐成熟、游戏规则逐步规范以及竞争者的不断涌入,企业终于发现:蛋糕不够分了,那就开始抢。

于是状况又变成了“竞争大于机遇”。

这个时候竞争者之间更重要的就拼管理水平,拼谁的投入产出效率更高。

于是那些管理水平较低的企业就会在竞争中感到力不从心了。

这种状况如果不能尽早改观,那企业的经营管理将会陷入一个投入产出低效率运转的恶性循环,这种循环的结果就是企业手中的资源会越转越少,运营状况也越来越艰难,并会最终导致企业被市场淘汰出局。

企业管理的三个层次

企业管理的三个层次

企业管理的三个层次自1984年创办时代集团公司,王小兰已经陪伴它走过30个年头。

在中关村两万多家企业中,创办了30年的企业而且还能够活着的、能够在工商部门登记簿上找到的有23家,为人所熟知的就只有3家,就是联想、四通和时代。

在王小兰从事企业管理工作30年的职业生涯中,她认为企业管理其实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治理结构;第二个层次是从经营层面来讲;第三类才是具体的人财物、产供销、HR管理技术的那些问题。

在黑马营的课堂上,时代集团总裁王小兰主要围绕了治理层面和经营层面展开讲解,因为她觉得最后一个层面更多的是经验的积累。

企业管理的治理层面对于民营企业和市场化的按照股份制的公司或者是合伙制的纯市场化的企业来讲,它存在治理层面的问题。

而王小兰认为“治理层面的问题更多的表现是用股权的方式来表达谁说了算的一种问题。

股可能是最贵的东西,也可能被认为是最便宜的东西。

”但是到最后,每一个企业的经营者都会发现“股”是最贵的东西。

因为只要比别人少了1%,那么你所说的就都不作数了。

作为这样一种东西,经营者该怎么把握?比尔·盖茨对微软的持股不到5%,任正非对华为持股不到2%,但是他们都对自己的企业有绝对的控制,这不是所有人能够做到的。

王小兰认为任正非也好、乔布斯也好,就是只占了1%的股,他们还能够掌握这个公司,说明他们这个支点的撬动力是最大的。

每个人在只掌握公司1%股份的时候,都希望自己还是企业的精神领袖,希望自己还是企业的一把手,而之前释放的99%,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完成更大的事业。

要达到这样的目的,经营者就需要研究如何从100到1。

换句话说你有几次研究的机会?第一个机会是:你要不要丧失你的绝对控股权。

第二个机会:如果你将来卖给上市公司,20%以上是并掉,29%以下是不并掉,你要考虑用什么方式来解决你想要的或者你不想要的东西。

王小兰强调,“经营者要考虑的是怎么一个最贵的东西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让它出去,自己老握着”。

管理制度层级如何划分

管理制度层级如何划分

管理制度层级如何划分一、引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制度的层级划分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层级划分可以使管理工作更加清晰明了,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效果。

本文将从管理制度层级的划分方法、层级之间的关系以及层级划分的实践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企业管理制度的层级划分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二、管理制度层级的划分方法在企业管理中,管理制度的层级划分通常采用垂直划分和水平划分相结合的方式。

其中,垂直划分主要是指管理层级之间的划分,而水平划分则是指同一层级内不同职能之间的划分。

1. 垂直划分垂直划分是指企业管理层级之间的划分。

在不同的企业组织中,管理层级的数量和种类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管理层级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高级管理层、中级管理层和基层管理层。

高级管理层通常由企业董事会、总裁、总经理等人员组成,他们负责决策和规划公司的长期发展方向;中级管理层主要包括各个部门的经理、主管等,他们负责具体的经营管理工作;基层管理层是指一线员工和直接主管,他们负责公司的日常生产和操作。

2. 水平划分水平划分是指同一层级内不同职能之间的划分。

在企业的具体实践中,通常会按照不同的职能区分不同的管理制度,以便于更好地管理和运作。

例如,财务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通常会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进行划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和流程。

以上是管理制度层级的划分方法,通过垂直划分和水平划分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使企业的管理制度更加清晰明了,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效果。

三、层级之间的关系管理制度的层级划分不仅仅是为了工作的分工和协作,更重要的是为了形成一种有效的管理和决策体系。

各个层级之间的关系是企业管理制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决策执行和权利分配等方面。

1. 信息传递层级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信息在企业内部的流通方式。

通常情况下,信息应该是从下层向上层传递,以便高层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到企业内部的状况,为决策提供依据。

企业管理概论重点知识整理

企业管理概论重点知识整理

企业管理概论重点知识整理一、企业基本概念1.企业的定义和特点:企业是一个以经济活动为目的、以一定规模组织起来的经济实体,具有盈利和增长的目标,采用各种资源进行生产和销售。

2.企业的功能和目标:包括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自身发展目标;主要功能有生产和经营、创造价值、分配资源、创造财富等。

二、企业的环境分析1.宏观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环境等因素对企业的影响。

2.微观环境:供应商、顾客、竞争对手、劳动力、股东等对企业的影响。

三、组织结构与管理层次1.组织结构的概念和类型:功能型、事业部型、矩阵型等不同类型的组织结构,并分析其特点和适应性。

2.管理层次和管理职能: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的职能和任务。

四、决策与计划管理1.决策的概念和过程:确定目标、收集信息、分析问题、选择方案、实施和评估等决策过程。

2.计划的种类和编制:战略计划、战术计划和操作计划的编制。

五、组织管理1.领导与决策:领导的特点、领导风格和领导行为;决策的原则和决策方法。

2.激励与约束:激励的理论和激励机制,约束的方式和方法。

六、人力资源管理1.人力资源规划:确定人力资源需求、制定人力资源计划和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

2.招聘与选拔:如何吸引和选拔合适的人才。

3.培训与发展:培训的目标和方式,发展的机制和工具。

4.绩效管理:绩效评估和激励的方法。

七、市场营销管理1.市场分析:市场调研、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的确定。

2.产品设计与开发: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产品定位和品牌管理。

3.价格与销售策略:定价方法、销售渠道和促销策略。

八、财务管理1.资本结构: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的比例。

2.财务分析:财务比率分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3.资本预算决策:投资项目的评估和选择。

以上是企业管理概论的重点知识整理,涵盖了企业基本概念、环境分析、组织结构与管理层次、决策与计划管理、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企业管理的三七开浅议

企业管理的三七开浅议

企业管理的“三七”开浅议技术在于不断地创新,而管理在于维护一种秩序.和朋友甘兄谈起企业管理,我引用了邓小平同志的话,而朋友却用了25%和75%做比喻,各有不同.我把他的25%和75%简称“三七开”.“三七”开理论的大意说:管理企业好比小朋友学习考试,其中的75分,只要好好看书,这75分都能得到;至于另外的25分,则需要其他的功夫了.而往往是,企业的问题基本出在这该得的75分上,往往犯错误的事情,都是会干的事情,或不仔细,或麻痹大意,等.举例说明.比如说物流人员发货,错发、漏发、附带的文件材料错放、漏放,等等,是不是物流发货人员会干的事而这样长期积累,如果企业本身没有纠正机制、分析机制和预防机制,则会带给企业巨大的损失. 如果一般企业能把自己可以做到的75分得到了,那么这个企业就能很正常地运转.另外25分,则是人员素质、企业文化等深层次的问题了,如果还能做好,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对“三七”开理论,笔者基本认同.但笔者的观点也有不同的地方,现分析如下. 笔者将企业管理分成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人财物产供销存七个方面都要抓好,为起步阶段;第二层次是资本、市场、技术、管理四个方面,为企业的初次积累阶段;第三阶段是企业销售过亿之后,需要关注的仅仅是技术和管理;第四阶段是彻底以企业文化统治的制度化阶段,只要维持和合理发展即可. 因此,笔者认为,在企业发展的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三七”开是正确的;在企业发展的第三层次,“三七”开则有其局限性;在第四阶段,则不存在“三七”问题. 当企业发展进入第三层次之后,另外的25%已经完全被企业的基础建设所消化,百分之百地集中在75%上.因为在企业发展的第三阶段,技术、管理、财务、销售、生产、安全、企业文化、执行力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人员素质也随之提高,七要素也渐渐变成四要素,所面临的问题将越来越集中,这么就渐渐地消灭掉了“该做好”和“不该做好”的界限,因为到了第三阶段,剩下的事情都应当做好,考卷必须是百分才及格. 所谓“管理出效益”这话,在企业发展的任何阶段都适用.良好的管理,会使企业节约许多资源. “管理出效益”这话,也包括管理员工的思想.当年,邓小平同志对高级干部讲话时候用了八个字: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八个字概括了目标和组织性. 现在企业管理,共同的最低理想首先是效益,其次是为了效益而必须有组织地排列起来工作.管理职工也可以用几个字概括:多劳多得.多劳是手段,目的是合法多得. 总之,企业管理的“三七”开理论,在企业的发展和积累阶段,无疑是有正确性和启发性的.随着企业的发展,这两个数字的对比最终会归零消失.在现实阶段,不同企业只要不断健全制度和部门责任,抓住细节,把会做的做好,能干的干好,执行到位,就已经很好了.。

企业管理的五个层次

企业管理的五个层次

企业管理的五个层次企业管理是现代企业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企业的发展和运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着五个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能。

本文将会对企业管理的五个层次进行探讨和阐述。

第一层次: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它确定了企业的长期目标和战略方向,并制定出相应的策略和决策。

战略管理需要从宏观角度思考,考虑到企业的市场地位、竞争环境以及内外部资源等因素。

在进行战略管理时,企业需要进行战略规划、目标设定和资源分配等工作,以确保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第二层次:组织管理组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的是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职权责任和工作流程等方面。

在组织管理中,企业需要设计合理的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以及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

通过优化组织管理,企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决策阻塞和信息滞后,从而提高整体运营效果。

第三层次: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涉及到企业的员工招聘、培训、激励和绩效评估等方面。

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招聘机制和培训体系,关注员工的个人发展和福利保障,以及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第四层次:市场营销管理市场营销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与市场环境密切相关的一个层次,它包括产品开发、市场推广、销售和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

市场营销管理需要企业从市场需求出发,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偏好,并制定出相应的营销策略和计划。

通过有效的市场营销管理,企业可以提高产品销量和市场份额,增强品牌影响力和竞争优势。

第五层次: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中对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行控制和保证的一个层次,它关注的是企业的产品质量体系、质量控制措施和客户投诉处理等方面。

在质量管理中,企业需要建立严格的品质标准和检验流程,加强供应链质量管理和产品追溯体系,并及时处理客户的投诉和质量问题。

(完整word版)企业高效管理有哪几个层次

(完整word版)企业高效管理有哪几个层次

企业高效管理有哪几个层次西方管理学经历了古典管理、行为管理和文化管理几个阶段。

古典管理学主要认为员工是经济人,管理的核心就是围绕金钱和制度来进行的,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员工数量的增加,古典管理学已不适应现实管理的需求,靠僵硬的制度和不断的金钱刺激已无法解决效率的问题,经过管理学重要的霍桑实验后,管理学进入了行为管理阶段。

下面就是jy135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高效管理有哪几个层次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觉得有用的朋友可以分享给更多人哦!行为管理学者一致认为员工是一个社会人,不仅仅是经济人。

尊重的需要和各种福利也是员工的主要诉求之一。

所以管理除了制定严厉的制度外,又增加了一些尊重员工的一些措施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除了给员工一些外在报酬外,内在报酬也被管理者纳入了管理哲学中,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到来,行为管理学被更先进的文化管理所取代,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已成为管理者的共识。

人治、法治和心治是管理的三个层次中国现在看似成功的企业大多是这三个管理层次的某一种选择和三种管理层次的综合体,但无论企业现在多么成功,处于第一和第二种管理层次的企业很难做到基业长青。

早期的中国企业由于创业者的吃苦和拼搏精神,即使靠人治也能使企业成功,因为社会的竞争环境和所处的时代造就了魅力型企业家的英雄用武之地,如柳传志、张瑞敏及马云等企业家。

但是面对日益完善的市场环境和市场信息化,全球化的发展进程,面对魅力型企业家的离去,人治已失去了他的生存环境,光靠人治企业很难再可持续增长。

光靠西方的法制管理,走古典管理学的老路也是行不通的,没有好的机制对于企业是万万不行的,但机制也不是全能的,完善的机制能规范员工的行为,但员工是被迫的,被迫的管理行为就可能产生消极怠工和逆反的心理,这种管理层次也不能使企业很好的发展。

心治管理作为管理的最高层次,实现它必须是有完善的制度和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行。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西方管理学在企业中的应用,而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来说,就必须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去寻找,儒家的慎独就是心治管理境界的表现形式,王阳明的心学及禅宗的明心见性其实都是心治的哲学思想的表达。

管理水平的五个级别

管理水平的五个级别

管理水平的五个级别-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管理水平的五个级别第一级:自由管理处在这个管理水平阶段的管理者,对企业和员工的管理方式是自由化的。

其管理特征如下:基本没有管理规则,管理者想管就管一下,不想管就放任自流。

员工的工作任务与职责不清,基本没有员工培训,员工在企业里是一种自由竞争、自生自灭的生存状况。

员工往往凭自己的觉悟与本能在工作,呈现出一种自由竞争的状态。

主动性高的员工会自己找事情做;被动性高的员工往往没有事情做。

工作缺少流程与品质管理,企业管理者往往承担着救火队员的职责,哪出问题堵哪,哪有危机出现在哪。

企业运营效率低下,员工能力的提升往往通过血的代价来换取,企业风险控制能力较低。

第二级:强制管理处在这个管理水平阶段的管理者,对企业和员工的管理方式是强制化的。

其管理特征如下:开始有了一些管理规则,但管理者的管理是专制化的,往往体现出一言堂的特点。

员工做好了,不一定受到表扬;但做坏了,一定是受到管理者的重批或修理。

员工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敢提出,民主管理受到抑制。

企业管理表面上是严格的,但员工往往口服心不服,往往做表面文章给领导看,不愿承担责任,相互推责任、踢皮球,办事效率较低。

对员工的管理与培训侧重工作技能的提升,而非职业素质。

员工在企业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缺少创新力。

强制化管理虽然有缺点,但其比较适合员工素质较低的劳动密级型的企业,员工对高层次的管理比较难接受或者很难适应。

第**:制度管理处在这个管理水平阶段的管理者,对企业和员工的管理方式是通过制度及流程来管理的。

其管理特征如下:管理上有了制度,制度是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

员工入职后会有新员工培训,让员工了解制度并按要求遵守。

员工的工作质量也按工作流程来控制,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提高了。

员工的工作绩效也通过制度来衡量结果,做好了按制度奖励,做不好按制度惩罚。

对员工的要求也比较明确并且前置了,事先说明员工工作职责与工作目标。

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

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

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一什么是创业管理创业管理是现代科技创新带动的一种管理创新。

经济社会的发展,促使管理学的管理目标和内容,要随着时代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发展提升。

第一代管理学是以提高生产率为中心的科学管理,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以美国的科学管理之父泰罗(Frederick W. Taylor)为代表的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制度。

英国著名管理学者厄威克指出,“泰罗所做的工作并不是发明某种全新的东西,而是把整个19世纪在美英两国产生、发展起来的东西加以综合而形成的一整套思想。

它使一系列无条理的首创事物和实验有了一个哲学体系,称之为科学管理。

”(《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 p. 125,企业管理出版社,1984);第二代管理学,形成于上世纪中期前后,是短缺经济条件下主要以实现组织目标为中心的管理。

它以公司的(短期、愿景)目标为中心,分解为生产、营销、发展、至最终的利润等目标,组织实施。

这也是大多数教科书现仍在讲授的管理学内容。

现在发展的第三代管理学,是适应创业经济发展形成的。

与第二代不同的是,尽管创业管理同样也要求有组织并有目的的管理,但管理对象,已经主要不是普通劳动者,而是知识工作者;管理目标的重心已经主要不是利润,而是营造环境,激发组织潜在的创业创新潜能,激发并释放各类知识工作者的潜在活力,不断获得企业的创新竞争力。

张瑞敏先生对创业管理的学习、思考与实践,已远远跑在了国内许多企业的前面。

他坦承,德鲁克有三类理念对他的管理启发最大:张瑞敏在分享他的管理理念第一类是创造客户,为客户创造价值。

德鲁克在另一部著作《管理实践》中指出,“关于企业的目的,唯一正确而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客户。

”张瑞敏先生不仅学习思考了,而且创新发挥了:“如果哪里有利润,就到哪里去,就会迷失发展方向。

如果不是为客户创造客户认可并满意的价值,而是企业认定的价值,那就必死无疑。

”第二类是为员工提供创新的机遇和平台。

企业规章制度体系层次划分

企业规章制度体系层次划分

企业规章制度体系层次划分一、总则总则是企业规章制度体系的最高级别,是规章制度的总体框架和基本原则,具有统领作用。

总则通常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法律法规遵循、企业理念、价值观念、管理体系等内容,是企业规章制度的基础和精神支柱。

在企业总则的基础上,可以制定和完善更为具体的一级、二级制度。

二、一级制度一级制度是在总则的基础上,对企业管理的主要方面进行细化、具体化的制度规定,是总则的具体运用和拓展。

一级制度通常包括公司治理、组织机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生产制造、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制度安排。

一级制度规定了集团内部各单位之间的权责关系、协作机制,明确了各项管理职责和工作流程,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的管理和运作。

三、二级制度二级制度是在一级制度的基础上,对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入细化、明确化的制度规定,是具体管理操作的指导和规范。

二级制度通常包括各项管理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要求和标准,例如人事招聘、绩效考核、员工福利、市场推广、产品研发、生产计划、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规定。

二级制度规定了具体岗位上员工的职责、权利和工作要求,为员工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指引和执行依据。

四、具体实施细则具体实施细则是在二级制度的基础上,对规章制度的细节内容进行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具体到具体操作步骤和标准。

具体实施细则通常包括具体操作流程、表单格式、填写要求、检查标准等方面的规定,详细规定了员工在具体操作中应该如何进行、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具体实施细则是企业规章制度的最细致的层次,为员工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导和操作标准。

综上所述,企业规章制度体系的层次划分主要包括总则、一级制度、二级制度和具体实施细则四个层次。

总则是最高级别,是规章制度的基础和精神支柱;一级制度是在总则的基础上对企业管理的主要方面进行细化、具体化的制度规定;二级制度是对一级制度的具体运用和拓展,对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入细化、明确化的制度规定;具体实施细则则是对规章制度的细节内容进行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具体到具体操作步骤和标准。

战略层管理层运营层

战略层管理层运营层

战略层、管理层、运营层的定义与区别1. 引言在企业管理中,战略层、管理层和运营层是三个不同层次的职能部门,它们在组织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和承担不同的责任。

本文将从战略层、管理层和运营层的定义、特点和职责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从而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

2. 战略层战略层是企业中最高层次的决策者,通常由董事会或高级管理人员组成。

战略层负责制定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和战略计划,并决策关键的资源配置和经营方向。

战略层的决策与外部环境密切相关,需要深入了解市场趋势、竞争对手和政策变化等因素。

战略层的主要职责包括: - 确定企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 制定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和战略计划; - 分配关键资源,包括资金、人力和技术等; - 确保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 监督和评估企业的绩效。

战略层的决策对整个企业的发展和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策结果通常是长期的,影响范围广泛。

3. 管理层管理层是战略层和运营层之间的中间桥梁,负责将战略层的决策转化为可执行的计划,并指导运营层的实施。

管理层通常由部门经理和高级主管组成,他们需要将战略层的目标分解为具体的任务和指标,并将其分配给各个部门和团队。

管理层的职责包括: - 制定年度和季度计划,并确保其与战略层的目标一致; - 预算管理和财务控制; - 组织和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作; - 监督和评估各个部门和团队的绩效; - 提供中层领导力,激励和培养下属。

管理层在企业中扮演着管理、协调和执行的角色,直接联系着战略层和运营层。

4. 运营层运营层是企业中最接近实际操作的一层,负责实施管理层制定的计划并完成日常运营任务。

运营层通常由基层主管和操作员组成,他们需要确保生产和服务的高效运行,以满足顾客需求和实现预定目标。

运营层的职责包括: - 管理和控制生产过程,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 - 按照计划安排生产和服务的供应; - 解决运营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 培训和指导下属,提高工作效率; - 收集和反馈相关数据,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管理】企业管理的五个层次
导读:
企业管理的抓手是什么?不同的管理者会有不同的答案,有的会想着从组织架构的调整着手;有的会从企业绩效管理介入;也有的会试图通过信息化建设来实现企业的管理目的。

这些想法其实都没错,但也同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同的切入点,其影响的程度和覆盖的内容存在各种差异。

因此就会有这样一个问题:企业管理到底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从系统的角度来看企业管理,可以由高到低分5个层次来解析企业管理的切入点:战略、流程、组织、绩效、技术。

战略导向
企业管理最高一个层次就是企业战略,这点显然毋容置疑。

唯一的问题是企业的战术决策是不是从既定的战略决策出发。

这点很多企业并不能有效执行到位,导致的因素也很多。

但不管如何,战略始终是企业管理的方向指导,没有方向的企业管理,很容易出现南辕北辙的管理行为,甚至内耗量大、重复劳作。

流程支撑
企业管理的第二层次就是流程,流程是企业运营的基础,流程管理更是一种基础性的管理活动。

通过流程,可以有效的将企业的业务活动、管理活动、组织行为、绩效行为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行为串联起来,从系统的角度来组织、衡量、评价各种专项的管理活动。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流程将覆盖组织、绩效、信息化等管理活动,有效的流程管理活动也必须考虑相适应的组织架构、绩效模式和信息化程度。

在进行流程优化和流程设计的过程中,也需要清晰地设计出流程、组织、绩效、信息化等关
键要素之间的关联。

组织互动
企业的组织架构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框架,企业管理信息的有效传递,企业管理行为的有效执行,均依赖于有效的组织架构模式和人员能力。

不同的组织架构,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各种流程。

同样的,不同的组织结构,也决定了企业绩效管理的方式和信息化的组织方式。

绩效分解
如果企业希望业绩达标、运营高效、质量合格、客户满意,那么最好的管理手段就是通过绩效的方式,来督促员工的高效、高质的执行,确保各部门的相互协作,激发管理者的管理创新意识。

因此绩效可以理解是企业为实现战略的一个重要管理工具,是在战略指导下,在一定的组织下,通过有效评估业务流程执行的过程和结果,为实现企业更有效管理而采用的一种手段。

技术支持
对于流程来说,其优化结果的落地需要一定的载体,信息化工具就是其中一种比较有效的工具。

同样的,绩效指标数据的收集也依赖有效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来实现。

因此,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其管理的最底层的基础就是信息化技术。

很多企业会选择信息化作为企业管理创新的突破口,但从管理的层次上来说,信息化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种工具来看待。

选择信息化,企业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企业的战略、流程优化的需求以及相配备的组织架构调整、绩效改革等管理要求,万万不能只是为了从手工变为电脑而考虑信息化的建设。

战略是企业的管理方向,流程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对象,组织则决定了企业管理的结构,绩效和信息化都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

这5个要素层层递进,
互有关联,缺一不可。

同时,这5个层次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说明,在选择企业管理的时候,任何一个层次的选择,都需要考虑其他层次的要求和关联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