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速公路的发展概况

合集下载

湖北交通发展现状

湖北交通发展现状

湖北交通发展现状湖北是中国的中部省份,拥有丰富的交通资源和良好的交通发展基础。

近年来,湖北交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交通功能不断提升。

一是铁路交通。

湖北是中国的交通枢纽之一,铁路网密集。

省内现有10条铁路干线和7个重要铁路枢纽站,连接了大部分重要城市和省内外的交通要道。

其中,武汉作为湖北省的省会城市,是中国最大的内河、铁路、公路和通船集散中心,铁路网覆盖全国,与上海、北京等国内大城市相距很近。

二是公路交通。

湖北公路密度较高,公路网格齐全,公路总里程达到40多万公里。

湖北的高速公路系统也在不断完善和扩建,已经形成了从武汉辐射全省的高速公路网络。

目前,湖北已经建成了京港澳高速、环湖高速、荆南高速等一批重要高速公路,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三是水路交通。

湖北位于长江中游,拥有长江岸线近1200公里,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水路交通干线之一。

湖北的长江港口和航运业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武汉港为中心的长江航业枢纽。

四是航空交通。

湖北有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作为省内的主要机场,是湖北省民航的重要枢纽,具有较高的运力和服务水平。

武汉机场已开通了国内外许多航线,满足了湖北乘客的出行需求。

此外,湖北还注重新能源汽车和轨道交通的发展。

在湖北的主要城市中,轨道交通的建设快速推进,地铁网覆盖面积逐渐扩大,环形地铁网已经初步形成。

湖北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十分重视,推动了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应用。

总的来说,湖北交通发展现状良好,交通网络完善,多种交通方式相互衔接,为湖北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新技术的应用,湖北交通发展将会更加便捷、高效。

湖北交通发展现状调查

湖北交通发展现状调查

湖北交通发展现状调查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一块交通便利的地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湖北交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将对湖北交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首先,湖北省的公路网络发达。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湖北省拥有公路总里程约16.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到了2.7万公里。

公路的发展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也促进了湖北省经济的发展。

目前,湖北省内的公路网已经基本形成了“五纵四横”的布局,连接了省内各个主要城市和县区。

其次,湖北省的铁路交通也相当发达。

湖北作为中国中部的交通枢纽,铁路网的建设一直是政府的重点项目之一。

目前,湖北省境内铁路的总长度已经超过2500公里,连接了湖北省内各大城市以及周边省市。

湖北省还拥有中国最重要的铁路大枢纽之一——武汉站,这使得湖北省成为了中部地区铁路运输的重要中转站。

第三,湖北省的航空交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湖北省内拥有三个国际机场: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宜昌三峡机场和襄阳刘集机场。

其中,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是中国内地乘坐国际航班的重要枢纽之一,具有极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航空交通的发展使得湖北省的旅游业和经济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最后,湖北省还拥有发达的水运交通。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国内最重要的水路交通干线之一。

湖北省境内有着众多重要的港口,如武汉港、宜昌港和襄阳港等。

这些港口为湖北省以及周边地区的物流运输提供了便利,也促进了湖北省内外的经济交流。

总而言之,湖北省的交通发展现状较为良好。

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交通形成了互补的网络,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物流运输。

未来,湖北省还有进一步发展交通的空间,可以进一步优化交通结构,提高交通网络的互联互通性,为湖北省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更大的贡献。

砥砺前行五载路,高速相伴高质量——湖北高速公路“十三五”发展回眸

砥砺前行五载路,高速相伴高质量——湖北高速公路“十三五”发展回眸

>58特别报道/SPe CiAL REPORT砥砺前行五载路,高速相伴高质量——湖北高速公路“十三五”发展回眸©文I本刊记者徐波吴海鹏俯瞰荆楚大地,一条条通达四方的高速公路宛如一条条巨龙,飞越崇山峻岭,飞越江河湖海,或承东启西,或接南纳北,连通周边“五省一市”,让湖北与全国各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五载风雨,步履坚定;五度春秋,砥砺前行。

“十三五”以来,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交通运输厅的坚强领导下,湖北高速公路系统紧紧围绕“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区、打造新时代九省通衢”发展定位,以全面构建法治高速、平安高速、智慧高速、绿色高速、人文高速为目标,以保安全、保畅通、保民生、保服务为根本任务,推动高速公路高质量发展,筑就了一条条“畅安舒美”的康庄大道。

秉承初心,打造幸福畅通路一路通,百业兴。

2020年7月16日,湖北宣鹤高速、建恩高速、枣潜高速襄阳南段和荆门北段4条高速路段同时通车。

位于恩施州东南部的鹤峰县自此告别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恩施州下辖全部8县市实现“县县通高速”,从恩施市到鹤峰 县车程由3小时缩短至1.5小时,到建始县车程由70分钟缩短至35分钟,宣鹤、建恩2条高速通车,对推进武陵山区扶贫攻 坚及资源整合开发,促进武陵山区经济发展特别是带动鹤峰等沿线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紧密结合湖北交通实际,制订出台《湖北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 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贯穿到规划编制、政策制定、试点示范和任务落实全过程,确立了打造全国 高速公路网重要枢纽的发展目标和实践路径。

“十三五”期 间,湖北省高速公路完成投资超过1900亿元,新增通车里程超1026公里,总里程达到7230公里,“九纵五横三环”高速公路骨架网逐步形成,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为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战略及湖北“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 业发展布局提供了重要交通运输服务保障。

湖北交通发展现状

湖北交通发展现状

湖北交通发展现状
湖北交通发展现状描述: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地理位置优越。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在湖北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阶段,湖北交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公路方面,湖北省拥有发达的公路网络。

全省范围内有一系列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相连,方便人民的出行需求。

其中,京珠高速公路和京广高速公路是贯穿湖北省的重要干线,极大地促进了湖北与周边省份的经济交流。

此外,湖北还建设了一批城市快速路和高速公路服务区,方便了人们在城市中的交通出行,提高了交通效率。

铁路交通也在湖北省得到了发展。

湖北境内有多条重要的铁路干线,如京广铁路、汉宜铁路和武汉至宜昌高铁等。

这些铁路干线将湖北与全国其他省份和城市紧密连接,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

湖北的火车站也得到了现代化的改建,提升了服务水平,让人们出行更加舒适。

在水路交通方面,湖北省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流,它贯穿湖北全境,为湖北省提供了重要的水路运输条件。

湖北有多个内陆港口,如武汉港和宜昌港等,货物可以通过长江流经湖北,方便地进出湖北省。

此外,湖北还建设了一批内河和运河,提供了多样化的水上交通选择。

航空交通方面,湖北省拥有多个大型机场,如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和荆州沙市机场等。

这些机场连接了全国众多城市和国际航
线,为湖北省的经济发展和人员流动提供了便利。

总体而言,湖北交通发展现状良好,政府不断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并且致力于提高交通网络的覆盖率和服务质量。

未来,湖北交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为湖北的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湖北交通发展现状分析

湖北交通发展现状分析

湖北交通发展现状分析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华中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在长江流经省内的区域内,湖北省拥有发达的水陆空交通网络。

目前,湖北省的交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首先,湖北省的公路交通网密度较高,公路建设发达。

截至2021年底,湖北省公路总里程超过2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超过3000公里。

湖北省的公路密集度高,公路网布局合理,连接了省内的各个城市和乡村。

这些公路不仅方便了湖北省内的居民和企业的出行,也加强了湖北省与周边省市的交流与合作。

其次,湖北省的铁路交通不断完善。

湖北省是中国铁路“四纵四横”高铁网的重要节点之一,连接了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

湖北省内有许多重要的火车站和铁路枢纽,如武汉火车站、汉口火车站等。

高速铁路的开通使得湖北省与全国各地的交通更加便捷,大大缩短了湖北省内外的时间和空间距离。

此外,湖北省的航空交通也有不断发展。

湖北省拥有多个民用机场,如武汉天河机场、襄阳刘集机场等。

这些机场为湖北省的居民和企业提供了便捷的航空交通服务,加速了湖北省与其他地区的联系和交流。

与此同时,湖北省还积极推动航空货运业的发展,为加强湖北省与其他地区的物流运输提供了支持。

然而,湖北省的交通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湖北省的交通拥堵问题较为突出。

尤其是在节假日和高峰时段,湖北省内的公路和铁路交通常常会出现拥堵现象,给居民的出行和经济的运行带来不便。

另一方面,湖北省的交通建设还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

一些偏远地区的交通条件相对较差,影响了当地的发展和融入。

综上所述,湖北省的交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公路、铁路和航空交通的发展使得湖北省内外的联系更加紧密,交通拥堵和不平衡性问题亟待解决。

未来,湖北省将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提高交通设施的使用率和效率,为湖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湖北省高速公路标准化

湖北省高速公路标准化

湖北省高速公路标准化
湖北省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地区,高速公路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湖北省对高速公路进行了标准化建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首先,湖北省高速公路标准化在道路设计上进行了优化。

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了道路的承载能力、车流量、地形地貌等因素,确保道路设计合理科学。

同时,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采取相应的设计方案,使得高速公路在山区、平原、湖泊等不同地形条件下都能够发挥最佳的交通效能。

其次,在建设过程中,湖北省高速公路标准化注重施工质量。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施工,保证道路平整、坚固、耐久。

同时,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工作,做到绿色施工,确保高速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另外,湖北省高速公路标准化在交通设施配置上也有所改进。

在高速公路上设置了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包括智能收费系统、交通监控系统、紧急救援系统等,提高了道路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同时,加强了服务区、加油站、医疗救援点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便利。

最后,湖北省高速公路标准化还加强了对道路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建立健全了道路巡查、养护、维修等机制,确保道路的平安畅通。

同时,加强了对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教育和宣传,提高了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和法规意识。

总的来说,湖北省高速公路标准化的实施,为该地区的交通运输带来了显著的改善。

未来,湖北省将继续致力于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交通保障。

最全高速公路路网简介

最全高速公路路网简介

三潭
自1991年武黄高速公路通车 以来,2012年底目前全省高速公 路总里程达4007公里,跃居全国 第六位、中部第二位。
湖北高速公路发展按时间段划 分,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1年-2000年。
湖北高速公路起步阶段,建 设里程仅569公里。
第二阶段:2001年-2005年。十五时期。
沈阳会议 山东会议 福州会议
沈阳会议:1989年7月
(1)规划和建设要分层负责; (2)长远规划可分阶段实施; (3)实行多渠道筹资; (4)采取优惠政策; (5)动员社会力量; (6)合理选线; (7)建好一条管好一条; (8)坚持收好各项规费; (9)改变资金补助办法; (10)加强规划和前期工作。
,十二五时期。
根据“十二五”规划,全省高速公路规 划为在“四纵四横一环”的基础上增加为 “七纵五横三环”、 7069 公里,力争实现全 省县县通高速公路。

七纵五横三环
四、武汉市出口路介绍
机场二高速: 起于三环线 姑嫂树立交,与 机场高速相交, 止于天河机场南 入口,全长16公 里。
五、邻省高速公路示意图
我国第一条以高速 公路标准贯通的国 道主干线
京珠高速
我国第一条世界银行贷款高速公路
京津塘高速公路
从“五纵七横”到“7918 网”
一是路线名称使用路线起、终点县级 以上行政区地名。(京-哈高速、沪渝高速) 二是高速公路编号采用1位、2位和4位 数。(G1、G15、G4201) 三是数字编号的特征有律可循。 四是建立新的互通立交出口编号。 五是对地方高速公路网的命名和编号 给出了指导意见。
山东会议:如何发展高速公路
1993年6月召开:解决了如何发展 高速公路问题。 确定 “两纵两横”的建设目标。 山东会议后,掀起了建设高速公 路的热潮。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湖北省高速公路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湖北省高速公路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湖北省高速公路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公布日期】2022.02.15•【字号】鄂交发〔2022〕10号•【施行日期】2022.02.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路正文湖北省高速公路发展“十四五”规划目录一、发展基础(一)发展成就(二)主要问题二、形势要求三、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四、重点任务(一)推进路网优化扩容(二)提升养护管理效能(三)改善运行服务质量(四)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五)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六)增强行业治理能力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协调(二)加强衔接对接(三)加强资金保障(四)加强跟踪评估高速公路作为综合立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经济、社会和公众的重要载体,为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发挥关键支撑作用。

根据《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文件,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一)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高速公路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主要成绩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建设投资力度持续加大。

累计完成高速公路建设投资1899亿元,是规划投资目标的1.27倍,为全省“六稳”“六保”做出了重要贡献。

武深、枣潜等高速公路通道建成通车,武汉城市圈环线和武汉市四环线成功“画圆”,青山、石首等9座世界级长江桥梁相继建成,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

截至2020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里程达到7230公里,位居全国第七、中部第一,省际出口通道达到26个,基本形成对外与周边省市便捷连接,对内中心城市快速直达、县市联通的高速公路网络。

运营管理水平全面提高。

累计投入高速公路养护资金102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2.3倍,PQI均值保持在92以上。

“十一五”湖北高速公路发展成就

“十一五”湖北高速公路发展成就

“十一五”湖北高速公路发展成就“十一五”是湖北高速公路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

5年来,全省新增高速公路里程突破2000公里,超过2005年以前高速公路建成里程的总和;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达3673公里,跃居全国第六位、中部第二位;已建及在建高速公路总里程达5733公里,“四纵四横一环”高速公路骨架网基本形成;高速公路网辐射全省90%的县市区、96%左右的人口和98%左右的经济总量;完成投资1101.91亿元,为“十五”期间的2.64倍;征收通行费314亿元(其中政府还贷高速公路通行费151亿元),为“十五”期间的3.4倍。

——坚持优化行业管理,集中统一、规范高效的湖北高速公路管理模式基本形成。

经省政府批准,成立了高管局(路政总队),统一履行全省高速公路费收、路政、养护、资产、投资等行业管理职能;先后对15个民营和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项目,在全国率先实行委托管理;依托6个高速公路管理处,实行区域化管理,全省高速公路“多元化投资、一体化管理”的行业管理格局基本形成。

——坚持凝聚四方合力,广泛筹资、合力建设的湖北高速公路建设模式基本形成。

以高管局作为政府投资项目业主,成功对武英、麻武、杭瑞、宜巴、十白、谷竹、九江二桥连接线等7个项目进行筹融资;2010年底,又承担了保宜宜昌段和郧十高速公路建设任务。

充分发挥统贷统还政策作用,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增加还贷资金,平衡流量差异,统筹协调发展。

——坚持实行依法行政,法规授权、统一派驻的湖北高速公路路政管理模式基本形成。

成功争取省人大出台《湖北省高速公路管理条例》。

按照《条例》授权,创新路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了路政管理由单路段向区域化管理、由分散向集中管理的转变。

高管局对28条高速公路、6座长江大桥统一派驻路政机构。

——坚持整合路网资源,集中管理、统一清分的湖北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模式基本形成。

以湖北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管理委员会为平台,实现全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实行“统一账户、集中汇缴、统一清分、分类拨付”的管理模式,切实加强对各路段通行费资金流、数据流、图像信息流的监管,不仅极大地维护了各方权益,也提升了高速公路行业的服务水平。

湖北高速公路规划

湖北高速公路规划

湖北高速公路规划湖北高速公路规划是指在湖北省范围内规划建设一系列高速公路,以提升交通网络的完善程度,便于人民群众的出行和经济发展的推进。

下面是湖北高速公路规划的主要内容。

在湖北高速公路规划中,将新建一批高速公路项目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

目前,湖北省交通主干道的密度较低,需要加快高速公路网络的建设。

其中,规划了武汉至黄石、武汉至十堰、黄石至荆门、咸宁至随州等城市间的高速公路。

这些高速公路将缩短城市间的距离,方便人们的出行,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相关城市的经济发展。

在规划过程中,注重与已有高速公路的衔接,以形成完善的高速公路网络。

比如,在规划中将新建的高速公路与现有的京港澳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等进行衔接。

这样的规划可以提高湖北省与周边省份之间的互联互通,同时也方便人们的跨省出行,促进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

在建设过程中,还将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因为湖北省地势平坦,水系众多,需要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加强对湖泊、江河等重要水域的保护。

另外,还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对山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高速公路建设的可持续性。

除了新建高速公路,湖北省还将完善现有高速公路的服务设施。

包括对服务区、收费站等进行改造和提升,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同时,还将增加高速公路的出入口,方便人们的上下高速公路。

湖北高速公路规划的实施,在提升交通便利性的同时,也将对湖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尤其是对于农村地区,规划建设高速公路可以更好地连接城乡,加快农产品流通、农民就业等方面的发展。

总之,湖北高速公路规划是为了提升交通网络的完善程度,便利人民群众的出行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规划。

通过新建高速公路、衔接现有高速公路、保护生态环境等措施,可以实现湖北省交通的长远发展目标。

湖北高速工程施工现状

湖北高速工程施工现状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是长江中游的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湖北省的高速公路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民众出行提供了便利。

本文将介绍湖北高速工程施工现状,包括在建项目和已完成项目。

一、在建项目1. 武鄂黄黄快速道路系统“横三”线武鄂黄黄快速道路系统中的“横三”线,即中通道,已开始施工。

该工程位于鄂州市蒲团乡横山村,旨在扩建武黄高速。

武黄高速全长70.3公里,是湖北的第一条高速公路,于1991年2月通车。

此次施工的路段全长约37.4公里,总投资约73.7亿元,将把现有的双向四车道拓宽至双向八车道。

这个改扩建项目对于完善湖北省的交通网络、促进武鄂黄黄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2. 湖北交投鄂州机场高速二期工程中国十五冶中标湖北交投鄂州机场高速二期工程项目,该项目位于湖北省东南部,是《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中的高速公路重点项目,途径鄂州和黄石两市,线路全长36.569千米,总投资额超40亿元,建设工期2年。

中国十五冶主要负责K28300-K34300(含互通区)段施工分包,其中路基工程为3.6亿元,桥梁工程为1.1亿元。

3. 武(汉)天(门)高速天门东段武(汉)天(门)高速天门东段正紧张有序施工,力争2024年底建成。

天门至武汉将实现1小时直达。

武(汉)天(门)高速天门西段已全面开工,预计2026年建成通车。

4. 西十高铁湖北段西十高铁湖北段的建设取得了一个重大的进展。

最后的现浇梁已顺利浇筑完成,标志着西十高铁建设的一个重要节点。

西十高铁是福州至银川高铁武汉至西安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255.76公里,其中湖北省境内86.36公里,陕西省境内169.4公里,设计时速为350公里。

5. 当枝松高速湖北当枝松高速沮河特大桥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繁忙地进行梁板安装和悬臂现浇梁施工。

这一段是项目的控制性工程,也是关键的架梁线路节点,目前已完成70%的施工,预计7月31日完工。

湖北咸宁至通山高速公路建设情况

湖北咸宁至通山高速公路建设情况

湖北咸宁至通山高速公路建设情况咸宁至通山高速公路项目从2010年初开始设计、征地拆迁、办理国土手续、2011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在湖北省交通运输厅、质监局和地方政府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经过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与精心管理,已于2013年12月26日顺利交工通车。

现将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一、工程概述咸宁至通山高速公路位于湖北省咸宁市境内,路线起于咸宁市咸安区,接京港澳高速公路,经崇阳县路口镇,止于通山县,与杭(州)瑞(丽)高速公路相连接,并通过连接线与106国道相接。

项目批复设计概算31.54亿元,公路主线全长49.585公里,连接线长1.06公里,全线共有桥梁37座,其中特大桥1座/1134.18m,大中桥36座/7263.74m;隧道1座/1007m;通涵218座/8925m;路基土石方1614.6万m3;全线设咸宁西、张公、咸宁东、马桥、桂花、楠林桥等6处立体交叉式互通;分离式立交9座;服务区1处,养护工区1处,监控管理分中心1处。

二、项目管理模式咸通高速公路项目是湖北省首例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咸宁市政府招商引资的BOT+EPC项目,经公开投标,中交投资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标投资建设和总承包资格,并取得项目30年特许经营收费权。

2010年3月26日,中交投资有限公司与咸宁市政府正式签署了《湖北省咸宁至通山高速公路投资协议》,中交投资有限公司又委托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交建)组建湖北中交咸通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及中交股份咸通高速公路项目总经理部,实行代业主和设计施工总承包,设计工作由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

三、项目实施情况(一)、项目基本建设程序项目公司注册成立前,本项目的所有合规性文件均由咸宁市政府办理,主要包括工可、用地、地质、环境、水文、文物以及与其他公路、铁路相交的批复文件等。

项目公司注册成立后着手进行项目申报、图纸报批和国土手续等工作,具体办理完成情况如下:1、2010年6月2日取得《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咸宁至通山高速公路项目核准的通知》(鄂发改交通〔2010〕520号)批复文件。

湖北高速规划

湖北高速规划

湖北高速规划湖北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处长江中游,交通十分便利。

为了提升湖北的交通运输水平和加速经济发展,湖北省政府拟定了一份高速公路规划。

根据规划,湖北省将在未来几年内建设众多的高速公路。

首先,规划中将有多条纵向高速公路贯穿湖北省。

其中包括京港澳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和京佛高速公路等,这些高速公路将连接湖北省与北京、上海、广州等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加强湖北省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和合作,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其次,规划中还将建设多条横向高速公路。

例如,武汉至宜昌高速公路、武汉至襄阳高速公路和武汉至孝感高速公路等,这些高速公路将连接湖北省内的不同城市,方便居民出行和货物运输,提高交通效率,促进地区的经济繁荣。

除了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网,规划中还将在湖北省内修建一些连接周边省份的高速公路。

比如,湖北省与湖南省之间将修建武岳高速公路,与河南省之间将修建信丰高速公路,与安徽省之间将修建京深高速公路等,这些高速公路将方便湖北省与周边省份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的共同发展。

另外,规划中还将逐步改善湖北省内现有的高速公路。

通过拓宽道路、改善路面、设置更多的服务设施等方式,提高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同时,规划还鼓励湖北省研究并采用智能交通技术,提高交通管控能力,减少事故发生率,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

总之,湖北省高速公路规划的实施将大大提升湖北省的交通运输水平,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通过建设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网,方便居民出行和货物运输,推动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通过改善现有的高速公路和引入智能交通技术,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湖北省将成为一个交通便利、经济繁荣的地区。

楚天高速发展现状

楚天高速发展现状

楚天高速发展现状
楚天高速是湖北省的一条重要高速公路,全长318公里,是横贯湖北,连接武汉和孝感、荆州的主要交通干线。

楚天高速的发展进展如下:
首先,楚天高速目前已建成通车的路段有很多,其中包括武汉至孝感段、孝感至荆州段等。

这些路段的通车大大缩短了武汉与周边城市之间的交通时间,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高速公路的通车还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企业落户,提升了当地的产业水平。

其次,楚天高速的发展也带来了旅游业的繁荣。

沿线景点如黄鹤楼、长江大桥等吸引了众多的游客,使这些景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游客们可以通过楚天高速快速到达这些景点,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旅游的便利性。

此外,楚天高速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高速公路的通车使得交通变得更加畅通,加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通过楚天高速,武汉可以更快地与荆州、孝感等地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促进了经济的互补与飞速发展。

同时,楚天高速沿线也促进了当地的土地开发和资源整合,推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然而,楚天高速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路段的拥堵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在节假日和高峰时段,交通流量大,导致车辆拥堵现象较为普遍。

此外,高速公路的维护和管理也需要更多的投入和精力,以确保路况的良好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楚天高速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对于促进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还需要继续努力克服交通拥堵等问题,提高路况和服务质量,为广大的司机和旅客提供更加便捷和安全的出行环境。

湖北省高速公路的发展概况

湖北省高速公路的发展概况

湖北省⾼速公路的发展概况湖北省⾼速公路发展概况—建设状况、路⾯结构类型及费⽤调查⼀、湖北省⾼速公路建设发展状况:湖北地处我国中部,具有承东启西、接南纳北、通江达海、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素有“九省通衢”之称。

湖北第⼀条⾼速公路是从武汉出发的:武汉⾄黄⽯⾼速公路,1991年试运⾏通车。

2001年初,湖北省⾼速公路建设⾥程仅569公⾥,是1992年的3倍;2006年底,通车⾥程已达1747公⾥2009年湖北省⾼速公路通车⾥程达到3282公⾥,由全国第⼋位上升到第六位截⽌2010年底,全省⾼速公路⾥程达到3673公⾥,“四纵四横⼀环”⾼速公路⾻架⽹基本形成。

“四纵四横⼀环”是指:纵⼀:⿇城⾄通⼭,即⼤(庆)⼴(州)⾼速公路湖北段,全长266公⾥,2010年初已建成⼤⼴北、鄂东长江公路⼤桥158公⾥,⼤⼴南108公⾥年内将建成通车。

纵⼆:⼤悟⾄⾚壁,即京港澳⾼速公路湖北段,全长294公⾥。

纵三:随州⾄岳阳,全长335公⾥,已建成通车。

纵四:襄阳⾄公安,即⼆(内蒙古的⼆连浩特)⼴(州)⾼速公路湖北段,全长311公⾥,已建成通车。

横⼀:⿇城⾄⽵溪。

全长569公⾥,已建成⼤随段20公⾥,在建黄冈段、孝感段、襄保段、保⽵段等⾼速公路435公⾥。

横⼆:⿇城⾄巴东。

沪蓉⾼速公路湖北段,全长594公⾥,已建成⿇武、武荆、荆宜等⾼速公路421公⾥,在建宜巴⾼速公路173公⾥。

横三:英⼭⾄郧西,全长678公⾥,含武英、汉⼗。

横四:黄梅⾄利川,即沪渝⾼速公路湖北段,全长822公⾥,包含沪蓉西、汉宜、武黄、黄黄。

⼀环:武汉市⾼速公路外环,全长191公⾥。

按照规划要求,“⼗⼆五“期间,我省要全⾯建成6500公⾥的⾼速公路⾻架⽹,构筑“七纵五横三环”、7069公⾥的⼤格局,“七纵”具体为:纵⼀:⿇城⾄阳新。

全长174公⾥。

“⼗⼆五”规划建设。

纵⼆:⿇城⾄通⼭。

国家⾼速公路⽹⼤⼴⾼速公路湖北段,全长266公⾥,已建成⼤⼴北、鄂东长江公路⼤桥158公⾥,⼤⼴南108公⾥年内将建成通车。

湖北高速公路概况

湖北高速公路概况

湖北高速公路概况第一章规划背景第1条上世纪90年代初,我省编制的《1991-2020年湖北省公路网建设发展规划》对10余年来全省骨架公路网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特别是从1998年开始,我省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公路交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到2002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8.6万公里(不含村道,下同),其中高速公路943公里,二级以上公路1.29万公里,基本形成了连接城市、通达乡村、干支结合的公路网络,公路交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得到基本缓解。

第2条从今后的发展趋势看,我省将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步伐,未来经济总量和运输需求增长潜力巨大。

要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满足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公路交通必须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第3条在2004年12月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国家高速公路网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线和18条东西横线组成,规划建设里程约8.5万公里。

经过我省的国家高速公路有7条主线和1条联络线,主线分别是北京-港澳、大庆-广州、二连浩特-广州、福州-银川、上海-成都、上海—重庆和杭州—瑞丽公路,联络线是福州-银川公路十堰—天水联络线。

第4条国家重点公路虽然连接了我省大部分大中城市和交通枢纽,但尚不能构成全省完整的骨架公路网络,需要根据全省产业、人口、城镇布局等因素进行补充和完善,优化国道主干线、国家重点公路与其它主要公路之间的衔接。

为更好地指导新世纪全省骨架公路网的建设,迫切需要在国家公路规划的基础上,编制省域新的骨架公路网规划,为今后公路建设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章功能定位第5条骨架公路是我省的经济干线和出入口通道,以全省所辖市(州)、县(市)政府驻地为节点,连接各市(州)、县(市)政府驻地,区域经济中心、重要交通枢纽、军事战略要地、主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能源工业基地、主要旅游风景名胜区、航空港、铁路枢纽,与邻省(市)干线公路顺畅连接,使我省的公路网融入全国路网,起到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作用。

楚天高速发展历程

楚天高速发展历程

楚天高速发展历程
楚天高速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

在那个时候,楚天高速的规划和建设被列为湖北省的重点项目之一。

1992年,武汉市政府决定启动楚天高速的建设,并与湖北省
交通厅、湖北高速公路发展集团等相关单位达成合作协议。

随着规划和设计工作的进行,楚天高速的起点被确定在武汉市的桥口镇,并沿途经过襄阳市、荆州市、黄冈市等多个地级市。

整条高速公路的总里程达到了600多公里。

1995年,楚天高速的建设工作正式开始。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数以万计的工人和机械设备参与到了这个庞大的项目中。

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和挑战,如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环境保护等,逐渐推进了高速公路的建设工作。

2000年,楚天高速的第一段路段——武汉至黄冈段正式通车。

这标志着楚天高速的首个阶段建设的圆满完成。

此后,高速公路的建设工作继续推进,逐渐延伸至全线。

2003年,楚天高
速工程全线建成通车,为湖北省乃至中部地区的快速交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楚天高速已成为湖北省乃至中部地区的重要干线交通枢纽。

它将武汉、襄阳、荆州等多个城市紧密地连接起来,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更便捷和高效的选择。

同时,楚天高速还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沿线城市的互联互通,为当地的经济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未来,楚天高速仍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并随着交通需求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不断完善和扩展。

相信在楚天高速的引领下,湖北省的交通事业将进一步迈上新台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高速公路发展概况—建设状况、路面结构类型及费用调查一、湖北省高速公路建设发展状况:湖北地处我国中部,具有承东启西、接南纳北、通江达海、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素有“九省通衢”之称。

湖北第一条高速公路是从武汉出发的:武汉至黄石高速公路,1991年试运行通车。

2001年初,湖北省高速公路建设里程仅569公里,是1992年的3倍;2006年底,通车里程已达1747公里2009年湖北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282公里,由全国第八位上升到第六位截止2010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里程达到3673公里,“四纵四横一环”高速公路骨架网基本形成。

“四纵四横一环”是指:纵一:麻城至通山,即大(庆)广(州)高速公路湖北段,全长266公里,2010年初已建成大广北、鄂东长江公路大桥158公里,大广南108公里年内将建成通车。

纵二:大悟至赤壁,即京港澳高速公路湖北段,全长294公里。

纵三:随州至岳阳,全长335公里,已建成通车。

纵四:襄阳至公安,即二(内蒙古的二连浩特)广(州)高速公路湖北段,全长311公里,已建成通车。

横一:麻城至竹溪。

全长569公里,已建成大随段20公里,在建黄冈段、孝感段、襄保段、保竹段等高速公路435公里。

横二:麻城至巴东。

沪蓉高速公路湖北段,全长594公里,已建成麻武、武荆、荆宜等高速公路421公里,在建宜巴高速公路173公里。

横三:英山至郧西,全长678公里,含武英、汉十。

横四:黄梅至利川,即沪渝高速公路湖北段,全长822公里,包含沪蓉西、汉宜、武黄、黄黄。

一环:武汉市高速公路外环,全长191公里。

按照规划要求,“十二五“期间,我省要全面建成6500公里的高速公路骨架网,构筑“七纵五横三环”、7069公里的大格局,“七纵”具体为:纵一:麻城至阳新。

全长174公里。

“十二五”规划建设。

纵二:麻城至通山。

国家高速公路网大广高速公路湖北段,全长266公里,已建成大广北、鄂东长江公路大桥158公里,大广南108公里年内将建成通车。

纵三:大悟至赤壁。

国家高速公路网京港澳高速公路湖北段,全长294公里,已建成通车。

纵四:随州至岳阳。

全长335公里,已建成通车。

纵五:襄阳至公安。

国家高速公路网二广高速公路湖北段,全长311公里,已建成通车。

纵六:郧县至宜昌。

全长423公里,在建郧十、十房、保宜等高速公路327公里。

纵七:建始至来凤。

陕西安康至广西铁山港高速公路湖北段,全长163公里,在建恩来高速公路86公里。

“五横”具体为:横一:麻城至竹溪。

全长569公里,已建成麻竹高速大随段20公里,在建黄冈段、孝感段、襄保段、保竹段等高速公路435公里。

横二:麻城至巴东。

国家高速公路网沪蓉高速公路湖北段,全长594公里,已建成麻武、武荆、荆宜等高速公路421公里,在建宜巴高速公路173公里。

横三:英山至郧西。

全长678公里,已建成通车。

横四:黄梅至利川。

国家高速公路网沪渝高速公路湖北段,全长822公里,已建成通车。

横五:阳新至来凤。

全长553公里,已建成杭瑞高速公路156公里,在建江南高速公路等153公里。

“三环”具体为:环一:武汉市九峰到吴家山,是沟通武汉市六大新城组群、水港、空港、保税港、物流园区、产业园区等的快速通道。

全长135公里。

环二:武汉市高速公路外环,是沟通武汉市远城区的快速通道。

全长191公里,已建成通车。

环三:武汉城市圈高速公路环线,是连接“1+8”城市圈外围8个城市的快速通道。

全长541公里,已建成150公里,在建296公里。

湖北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全省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目标,届时武汉城市圈各县市实现15分钟上高速,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基本实现30分钟上高速。

将湖北省近二十年的高速公路建设里程绘制成表格如下:由此,我们可以轻易看出湖北省在近二十年的高速公路发展上是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的,单就建设里程来说是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每个五年计划里实现建设里程翻倍增长的趋势。

二、湖北省高速公路路面结构类型:路面结构类型的选用与公路所在地理条件和自然区划是密切相关的。

湖北省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势呈三面高起、中间低平、向南敞开、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

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

山地、丘陵和岗地、平原湖区各占湖北省总面积的55.5%,24.5%和20%。

地势高低相差悬殊,西部号称“华中屋脊”的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达3105m;东部平原的监利县谭家渊附近,地面高程为零。

湖北省西、北、东三面被武陵山、巫山、大巴山、武当山、桐柏山、大别山、幕阜山等山地环绕,山前丘陵岗地广布,中南部为江汉平原,与湖南省洞庭湖平原连成一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除平原边缘岗地外,海拔多在35m以下,略呈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趋势。

湖北省大部分地区按公路自然区划属Ⅳ区n别,即东南湿热区,个别地区如十堰等市属V区,即西南潮暖区。

按二级区划又细分为四个区域,第一个区域为西北部的十堰等地区属于V。

区,第二个区域为西南部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洲等地区,属于V。

区,第三个区域为北部的襄樊、麻城等地区,属于Ⅳ:区,第四个区域为中部和南部的武汉、荆州、黄石等地区,属于Ⅳ区。

湖北省潮湿系数K为1.25~1.75,年降雨量为1200--1800mm,在我国属于多雨地区,雨量多集中在夏天及秋天。

多年平均最大冻深lO--50cm,地下水埋深一般1---2m,湖滨地区<lm。

地貌类型V区为湿润中山局部为高山地形,V3 区为湿热喀斯特山地和波状高原,湿润重丘、低山和中山,Ⅳ2区以冲击平原阶地和湿润丘陵、重丘和中低山为主,Ⅳ3区以冲击平原和内陆软土平原为主。

土质岩性V 1区黄棕粘性土、粗粒岩为主,V3为红色石灰岩、红粘性土、可溶岩,Ⅳ2区以黄棕粘性土、下蜀土、粗粒岩为主。

Ⅳ3区以冲击土和内陆软土,局部为下蜀土。

表面层就抗滑性能而言,宜采用多碎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其孔隙率小于6%),就抗车辙能力而言,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优于细拉式沥青混凝土,多碎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优于AC一16型沥青混凝土。

此外密实式沥青混凝土的抗裂性和耐久性都优于开级配沥青混凝土。

为增强沥青面层的抗辙能力,中面层和底面层应采用粗粒式和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在整个沥青面层中,表面层的抗永久变形能力较差,而表面层对石料的要求较高,价格贵,因此面层宜薄。

就近几年湖北省高速公路的路面结构形式调查结果如下:2002年建成的京珠高速湖北段:路面结构:层次材料4cm表面层 Superpave-12.5粘层改性乳化沥青6cm中面层 AC-20I粘层乳化沥青6cm下面层 AC-20S透层/封层乳化沥青2005年黄黄高速路面改建1998年建成通车的黄黄高速采用的是水泥混凝土路面,随着材料的进步,交通量的增长,以及对行车舒适度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在2005年,黄黄高速进行了路面改建工程,上面层采用的是4cm厚SMA-162010年建成的沪蓉高速湖北段(武麻高速)路面结构:层次材料5cm表面层 SMA-16(橡胶沥青、辉绿岩碎石)橡胶沥青粘结层橡胶沥青(橡胶沥青、单级配碎石)6cm中面层 AC-20(橡胶沥青、石灰岩碎石)7cm下面层 AC-25(70号A级沥青、石灰岩碎石)2012年建成的大广高速湖北段(即麻城至通山高速)路面结构:主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为上面层:4cm厚AC-13 (SBS改性沥青)中面层:6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型)(SBS改性沥青)下面层:8cm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型)总厚18厘米十二五期间建设的“横三”黄梅——巴东高速【工程概况】道路全长:173km 设计年限:15年YBLM1标:桥梁长度18.813公里(特大桥2610米 / 2座;大桥15208米 /39座),隧道长度7.324公里,桥隧比例53.7%YBLM2标:桥梁长度17.27公里(含特大桥9611米 / 4座;大桥7363米 /21座),隧道长度6.558公里(含特长隧道5681米 / 1座),桥隧比例77.7% 上面层:5cm厚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6) (SBS改性沥青)中面层:6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SBS改性沥青)下面层:7cm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沪蓉高速(宜恩段)主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为:上面层:5cm厚SMA-16 (SBS改性沥青)中面层:6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SBS改性沥青)下面层:7cm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匝道面层与基层:上面层:5cm厚SMA-16 (PG76-22改性沥青)下面层:6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PG70-22改性沥青)基层:20cm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20cm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通过对以上湖北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分析,我可以看出湖北省高速公路十一五以后沥青面层基本是采用的18cm厚的三层结构层,在新型道路材料方面也运用的比较广泛,结合各公路的实际情况,采用SBS改性沥青或橡胶沥青,且一般都是进行上面层和中面层两层改性;SMA也基本上在公路上面层上得到广泛使用。

三、高速公路费用分析:为了便于分析经济增长,物价,技术材料等变化引起高速公路造价的增长幅度,特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建设完成的若干条高速公路,并对其进行费用分析。

十五期间:汉孝高速公路起于武汉市黄陂区桃园集,止于孝感市孝南区华楚湾,全长33.528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总投资9.6亿元。

则每公里造价约2863万元孝襄高速公路是我国西部开发大通道银川至武汉高速公路的重要一段,起点位于京珠高速公路孝南区盛家湾,途经孝感、随州、襄阳等10个市的29个乡镇,终点接襄十与襄荆高速公路襄阳县郜营互通,全长243公里,采用双向4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行车速度120公里每小时。

项目总投资72亿元,其中世界银行贷款2.5亿美元。

工程于2002年11月动工建设,2005年9月30日通车,提前了8个月建成通车。

每公里造价约2963万元十一五期间:汉蔡高速起于武汉中环线上的米粮山,止于蔡甸区内的汉宜高速公路永安段,全长35.18公里。

其中,从米粮山到外环线段的10.74公里,双向六车道,其余的24.44公里为双向四车道。

该高速公路总投资17.8亿元,项目开工时间为2005年10月,设计工期为四年。

2008年10月18日,汉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每公里造价约5060万元。

随(州)岳(阳)高速公路是湖北省“十一五”规划并建成的“四纵四横一环”高速公路主骨架网中的“一纵”,与京珠国道主干线(G4京港澳高速)平行,间隔约120公里,全长335公里,2005年9月开工建设,2010年12月9日全线贯通。

随岳高速公路分北、中、南、荆岳长江大桥四段,中段长152.877公里于2007年12月26日通车,北段长76.295公里于2009年6月28日通车,南段长98.06公里于2010年3月10日通车,荆岳大桥长5.42公里于2010年12月9日通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