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信息化在公共服务平台中应用方式综述(2009年—2011年)
社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系统简介
城市社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系统简介城市信息产业局社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系统建设是由城市信息产业局承担的项目。
项目建设的目的是促进社区相关单位的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与交换,避免重复建设及信息孤岛的发生,更好地解决社区的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难题,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全方位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社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系统主要包括“社区内网协同办公平台”、“社区综合服务信息网”、“城市卫生局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和“城市医保中心信息管理系统”二个平台及二套业务系统。
“社区内网协同办公平台”是在以个人基础信息为中心的,以数据交换为基础,建立社区信息资源库,初步整合民政局、就业局、社保局、卫生局和医保中心的社区管理系统、内部协同办公系统,搭建城市统一的社区内网协同办公平台。
“社区综合服务信息网”采用B/S体系架构,以社区综合服务信息网站为主要表现形式,建设城市社区综合服务信息网。
同时整合各部门的外网资源,建立以事务链为中心的政务公开系统,及时公布相关信息,为社区居民服务,体现服务型政府新形象,且预留与其他部门业务系统整合的标准接口。
“城市卫生局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是面向社区的,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单位,用来记录每个人所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与健康相关的一切行为与事件,包括生活习惯、以往病史、诊治情况、家属病史、现病史及历次诊疗经过、历次体检结果等。
它是一个动态连续且全面的记录过程。
它记录了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整个过程中,其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所接受的各项卫生服务记录的总和。
“城市医保中心信息管理系统”解决了城市几百万人的保费缴费难题,提高了工作人员办事效率,减轻了工作人员任务强度,把工作人员从复杂繁重的数据处理中解放出来,同时避免了许多人为的错误的发生。
初步实现了医疗保险工作的自动化,智能化。
整个系统实现覆盖全城市的城市、区、街道及社区的四级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政府其他部门可以直接利用该平台与社区进行数据通讯,各单位可以在建成的社区平台上进行本单位应用系统的建设与实施。
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概述
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概述一、平台研发背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十七届五中全会、《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国社会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完善信息网络服务管理,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全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座谈会进一步表明,大力推进社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社会管理信息化势在必行。
现阶段,我国社会管理面临四大现状和难点:一是管理机制落后,社会管理行为不规范;二是管理资源分散,重复投资现象普遍存在;三是传统的管理方法导致基层工作负担重、费用高、效能低;四是粗放的管理水平致使信息反馈慢、舆情诉求难、工作责任差,领导无法在第一时间快速掌控全区信息动态,部门无法快速反应、协同管理,缺乏整体合力和管控手段。
破解社会管理难点的根本途径是构建区域性信息化大平台,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二、平台基本情况介绍在中央综治委、维稳办的关心、支持下,省、市政法委、维稳办的指导、帮助下,南威软件公司与国家相关科研院所密切合作,历经5年的研发试用,在全国首家研发成功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先后荣获国家、江苏省颁发的4个著作权证书、5个软件产品证书、2个高新技术产品证书和1个政法工作创新奖;深得中央和地方领导的重视和认可,并推荐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及其重点典型培育城市的信息化平台。
(一)平台简介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是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统一整合与社会管理相关的党政机关管理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社会资源,对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诸多因素、社会突出问题以及社情民意进行及时采集、排查和上报;对辖区内发生的各类重大事件和重点人员进行快速处理和监督管理;构建全地区统一的社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二)创新“五位一体”社会管理信息化模式平台以区域为载体,通过一个网站、两大中心、三网合一、四个统一、五级管理服务,构建“五位一体”的全新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化模式,全面规范社会管理行为和运行体系,实现全面覆盖、联通共享、资源整合、动态跟踪、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信息化新格局。
2009-2012年我国三网融合与广播电视发展研究综述
宝U 年第三期本期视.氨产业研究;蔓…2009-2012年我国三网融合与广播电视发展研究综述何志武1,张兰2(1.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湖北武汉4300742.南昌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99)搞耍:本文系统梳理了自2009年以来我国学术界对三网融合与广播电视发展的研究成果,选取了“三网融合的传播学意义及对传媒格局的影响”、“三网融合下各产业的发展”、“三网融合下广电的应对措施”和“对三网融合的规制改革”等四个重要议题,对比了学界对各个议题的不同研究视角和观点碰撞。
基于对现有研究不足的认识,本文尝试援引媒介生态理论的框架。
找到三网融合与广播电视发展的路径。
关■词:三网融合媒介融合媒介生态理论中国的三网融合命题,至今已历经十余载。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并提出了阶段性发展目标,这意味着三网融合正式进入实质性的推进阶段。
三网融合的正式推进引发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和思考,一时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
国内新闻传播学类主要期刊均策划特别栏目或刊登相关主题的文章,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三网融合进行了探讨。
本文立足于广播电视发展,在梳理2009—2012年新闻传播学类中文核心期刊的基础上,试图对近4年我国三网融合研究的主要观点进行简要勾勒。
据不完全统计,近4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类的专业期刊共发表相关论文三百多篇,各年的研究情况如下:2009年及以前:42篇;2010年:115篇;2011年:108篇;2012年:85篇。
其中,2010年被业界称为中国三网融合元年,研究成果与上一年相比有较大突破,三网融合已经从技术层面向制度、构架等方面取得突破。
三网融合的传播学意义是什么7三网将以何种方式实现融合?广电产业如何应对?规制改革将走向何方?以下针对以上几个重要议题,对比国内学者的观点碰撞。
i、学术界对几个t薹议■的论●(一)三网融合的传播学意义:颠覆与重构三网融合对广电产业的影响巨大而深远,传媒业正在酝酿或者正在经历着颠覆性的变革这一观点在业界形成共识。
互联网技术在政府公共服务中的应用
互联网技术在政府公共服务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互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之一就是在政府公共服务中的应用。
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在政府公共服务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提高了政府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增强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本文将围绕互联网技术在政府公共服务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一、在线政务服务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政府服务从传统的线下形式向线上转变。
政府网站、移动应用等各种网络平台为民众提供了丰富的在线政务服务,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办事的同时也提高了办事效率。
比如,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在线提交各种证照申请、办理居民身份证、护照等,减少了往返于政府部门之间的时间和精力。
此外,政府部门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发布公示、通知等信息,及时将各种政策法规、重大事件等传达给民众,增加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二、电子政务系统电子政务系统是指政府机构利用互联网和电子技术建立的一套完整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通过电子政务系统,政府可以实现对各项事务的在线处理,提高政府运行的透明度和效率。
此外,电子政务系统还可以帮助政府部门进行信息的整合和共享,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力。
例如,利用电子政务系统,政府可以将不同部门的数据进行整合,实现各个部门之间信息的互通共享,避免了信息孤岛和重复劳动的问题。
三、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政府可以更好地收集和分析海量的数据,从而更准确地了解社会情况和民众需求,为政府的决策提供支持。
通过大数据分析,政府可以对公共安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进行预测和预警,及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来评估政策的效果和影响,及时调整政策措施,以确保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四、在线参与与民主决策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民众参与政府决策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方式。
政府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征集民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民众的权益得到充分的关注和保护。
同时,通过在线投票和网络问卷调查等方式,政府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民众的需求和诉求,为政府公共服务的改进提供有力的参考。
《社区工作专题》作业参考资料
一、社区工作专题机考选择题(居民会议)是居民委员会的最高权力机构,由本居住地区的年满十八周岁以上的全体居民组成。
(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治的主要载体,在居民自治中处于主体地位。
(居民小组)是居民委员会下设的按居民居住状况由若干户组成的城市中最基层的居民组织。
(居委会)是城市管理体系中最基础的细胞,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最基本的纽带,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开展社会综合治理的重要阵地。
(区域性)是社区党建工作最基本的特点,从而形成了社区党建工作在领导体制、组织形式、工作原则上的重要特征。
(社区居民会议)代表社区居民的利益,对社区事务进行决策和监督,是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最高组织形式。
(社区文化)指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文化形式等。
(社区意识)是社区全体成员对所在社区自发形成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参与感,从而自觉地为社区事务尽心尽力。
(社区治理)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体现,它变政府的单向管理为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民主自治有机结合,实现社区多元主体参与共治。
C城市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从党的建设角度来看,从单位制、街居制到社区制的转型过程,就是从条块分割的单位党建向条块结合的(区域化)党建格局的转变。
从社区建设的含义来看,社区建设不具有以下(文化性)以及地域性、多样性等特点。
D当前,优化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去创建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的优美环境,激发人的创造精神,提高社区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G改革开放30多年,社会结构最大变化是“单位人”转为“社区人”,社会管理的落脚点为对(社区)的管理。
J居民委员会由(居民会议选举)产生。
居民自治不等同于社区自治,不是一种区域范围的自治活动。
居民自治的突出特点不包括(多元性)。
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通过一定的规范和制度连接起来的人们的实体,一定地域社会生活的共同体,我们称之为(社区)。
信息化时代的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
信息化时代的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Chapter One 信息化时代的社会治理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不断发展,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影响。
在这个时代,社会治理也不断进行着新的改革和创新。
信息化时代的社会治理体现了新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政府和社会更加高效地进行协作,提高了社会的管理效率,增强了社会管理的科学性、信息化和智能化。
1.1 网络舆论的治理在信息化时代,详实的新闻报道和广泛的交流平台为网民提供了及时的新闻和信息,但是,网络上的信息也有着不尽如人意的负面效应。
针对虚假信息、黄色信息、恶意营销、网络谣言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
当前网络舆论环境良好,积极宣传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1.2 数据中心的建设数据中心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资源,它充当着丰富数据信息的中转站和管理机构。
数据中心具有管理、存储、整合、分析等多种综合功能。
数据中心可以为政府机构和企业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的业务处理和信息交流服务,实现内部管理信息共享和用户公开操作的高效协同。
1.3 信息公开与透明度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质量不断提高,政策计划、财政预算、公共事务也不断加强公开和透明化。
信息公开和透明度不仅使政府更具有合法性和监管权力,也增强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Chapter Two 信息化时代的公共服务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公共服务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展。
信息化时代的公共服务主要通过网络和智能化的方式来实现,为人们提供更为便捷和高效的公共服务。
2.1 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是信息化时代的新颖形式,为政府服务提供了新的平台和途径。
通过电子政务,公众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政府的服务事项和政策规定,实现十分便捷快速的服务和管理。
电子政务的优势在于方便,快捷,使政府的服务和管理全方面智能化和精细化。
2.2 数字图书馆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数字图书馆日益成为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
数字图书馆的开发和建设可以让公民随时随地使用多样化的图书资源,特别是对缺乏文化资源的地区和群体来说,数字图书馆的重要性更是不可忽视的。
信息化技术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近年来,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促进了公共管理工作的转型升级。
信息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应用广泛,公共管理领域同样如此。
本文将探讨信息化技术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带来的益处。
一、信息化技术在公共管理中的基础应用信息化技术在公共管理中的基础应用主要包含对政府事务系统、政务微信、网上办公等的利用。
政府事务系统是指政府机关通过互联网构建的信息化平台。
通过政务大厅、政务微博等互联网渠道向社会发布政府服务、信息以及动态,使民众便捷地了解政府动态,解决实际问题。
政务微信则是一种新型的公众服务方式,通过微信平台完成各项公共服务事项。
各地对政务微信的应用已经开始向“互联网+政务”方向转变,人们可以通过政务微信与政府相关部门联系、解决问题,还可以通过微信公号了解政府工作、服务、政策等。
网上办公是指政府机构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办公工作流程、档案、公文管理等。
通过建立电子档案、完善电子签名认证体系、构建网上评议等,政府机构实现了以数字化、网络化方式办理政务,保障了政务公开、公正、公平的要求。
二、信息化技术在公共管理中的延伸应用除了基础应用,信息化技术在公共管理中持续拓展,应用范围不断拓宽。
1、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指以信息化手段为基础,以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为主线进行优化升级改造,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现代城市。
通过设立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安防等多个领域的智慧应用,实现智慧城市的目标。
2、云计算云计算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通过云端计算能力,实现对海量数据的高速处理、存储及备份。
政府机构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了电子档案的存储、保管及备份,使得政府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和高效。
同时,还可以实现政务信息的共享、开放,促进政府工作的透明化和公开化。
3、大数据大数据是指通过现代化技术和手段,解析大量非结构化和结构化数据,将其转化为洞察性信息的一种技术。
政府机构利用大数据分析,可以识别公共服务的痛点和难点;可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和计划。
信息系统在政府与公共服务中的应用与改善
信息系统在政府与公共服务中的应用与改善信息系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政府与公共服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信息系统的应用与改善,政府与公共服务机构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加强信息安全等,从而更好地为公众提供服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信息系统在政府与公共服务中的应用与改善。
一、政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政府部门是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政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是实现信息系统应用与改善的重要手段。
通过政务信息化平台,政府部门能够实现信息共享与集成,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信息传递与处理的时间成本。
政务信息化平台还可以为公众提供便捷的在线服务,如在线办事、在线查询等,提升公众满意度。
此外,政务信息化平台还可以加强数据管理与分析能力,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电子政务的推进电子政务是信息系统应用与改善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建立电子政务系统,政府与公共服务机构能够将传统的纸质文件转化为电子文件,实现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提高办公效率。
电子政务还可以为公众提供在线申请、在线缴费等便捷的服务,减少了公众前往政府部门办理业务的时间与成本。
同时,电子政务还能够减少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
三、数字化公共服务的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是信息系统应用与改善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数字化公共服务,政府与公共服务机构能够为公众提供更智能、便捷、高效的服务。
例如,在教育领域,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教育信息系统,实现学生信息、教师信息的管理与查询,提供个性化、精准的教育服务。
在医疗领域,政府可以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实现个人健康信息的管理与分享,提供更加精准的医疗服务。
在交通领域,政府可以通过建立交通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实时路况信息、公共交通查询等服务,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四、加强信息安全保障措施信息安全是信息系统应用与改善的重要保障。
政府与公共服务机构应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例如,建立信息系统审计机制,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评估与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
社区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多样渠道、全流程网办、线上线下服务衔接 • 主动推送服务 • 个性化、互动式、更安全、更便捷
▪创新的公共服务体系
• 以用户价值为中心的服务 •商业便民、政府网上办事、公共事业服务融合
▪ 丰富的个人增值服务
•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增值服务 •内容丰富、选择多元
社区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综合治理和 矛盾调解中 心
•矛盾调解 •法制宣传 •社区矫正 •帮教安置 •法律援助 •社区戒毒 •信访维稳 •综合治理 ····
区域经济发 展中心
•经济发展 •招商引资 •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 •统计事务 ····
区域党建中 心
•党建工作 •团工委工作 •组织工作 •宣传工作 •纪检监察 •人事工作 •工会工作 •妇联工作 •关工委工作 ····
通过技术手段,确保锁金街道在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上,以及幸福 街道(社区)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
社区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多元化居民服务模式
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 多服务和多人群集结 服务可动态加载与渠
道灵活接入 移动互联和云计算
创新终身式、立体化、智慧型和就近办理的居民服务模式,构建 面向对象细分个性化、主动型和人性化居民服务,打造面向全覆 盖、全主题、全方式的规范化、专业化、高效化居民服务,拓展 面向热点事件的便捷化居民服务
1
手段,实现社区管理和服务过程中的人、事、物的微观和动态
精细化管理,缩短干部和社工网格化服务的流程。
2
条口之间的模块化和共享化:横
向整合30多项系统和平台,建立各项基础数据库,
提高综合服务效能。
项目创新性
3
平台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为成员
之间的动态信息对称性需求提供了解决方案,
(完整版)公共服务系统文献综述
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等问题文献综述前言目前,国内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经历了漫长的改革过程,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
但同时也要看到,这个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比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均等化问题,私人部门参与竞争等问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作用。
本文着重以针对中专等技术人员的就业服务体系为切入点来阐述目前学者们对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所做的相关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阐述针对天津地区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相关对策。
正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服务质量在不断的提高,很多基础服务都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好的过程。
但是在均等化方面还存在着某些不足,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统一标准的国民待遇还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首先,城市和乡村的公共服务差距非常明显。
这是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存在非均等化的主要表征.其次,不同身份的国民享受的公共服务悬殊。
这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留下问题,即使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单位体制逐渐解体但是以身份为基础来划分确定所享有的权利、待遇及服务的体制还是基本没有变.再者,不同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也在不断的拉大。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中国的公共服务水平都与中国地形一样,成明显的阶梯状,东部、中部和西部以及各省市之间的公共服务水平是不一致的,有的还存在很大的落差.最后不同社会性别与分布年龄感受到的服务也不均衡。
这方面的失衡在社会性别方面的影响,有一个突出的体现就在于出生、入学、就业以及各个方面表现的男女性别失衡。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自身的状况都有很多的不满和不安,这也体现了公共服务欠缺和失衡的问题.针对以上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我国学者进行了许多的相关研究。
胡祖才(2010)提出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的核心是机会和效果的均等而不是简单的平均化和无差异化,并指出解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五条策略。
智慧社区大数据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总体解决方案
系统特点
04
丰富的数据统计形态
对于系统中丰富繁杂的各种产业、 农户信息、基础设施等数据,提供 诸如散点图、环形饼图、多维柱状图 等形态多样的图形统计报表,将这些 抽象而又零散的数据,以直观的形式 呈现在用户面前。
01
乡村治安综合治理需求分析
十九大报告、国家 十三五规划等
智能手机、平板等 移动终端的普及
国家政 策支持
互联网 发展
移动终 端普及
移动互联发展 三王整合等
智慧社区大数据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总体解决方案
乡村需 求提高
乡村群众的服 务需求的增加
01
乡村综治大数据政府需求
一堵墙
管理部门条块分割,信息无法有效整合和共享共用
管理手段传统,基层负担重、行政效能低,无法及时反应和 及早防控乡村问题
1、我们需要增强乡村居民参与能力。提高乡村居民议事协商能力,凡涉及城乡乡村公共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关 乎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困难问题和矛盾纠纷,原则上由乡村党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牵头,组织居民群众协商解 决。支持和帮助居民群众养成协商意识、掌握协商方法、提高协商能力,推动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尊重多数人意愿 又保护少数人合法权益的城乡乡村协商机制。探索将居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维护公共利益情况纳入乡村信用体系。推动 学校普及乡村知识,参与乡村治理。拓展流动人口有序参与居住地乡村治理渠道,丰富流动人口乡村生活,促进流动人口 乡村融入。
协同共享
数据融合 数据开放
数据共享
协同共享
跨部门、跨区域的业务协同、信息资 源共享和统一服务 打通信息化工程与人口、城市地理、 综合经济等基础数据库之间的联系 共用基础网络,切实发挥投资效益, 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
智慧社区大数据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总体解决方案
实施团队:包括项目经理、技术专家、实施工程师等分工:项目经理负责整体项目管理和协调,技术专家负责技术方案设计和实施,实施工程师负责具体实施和运维 以下是用户提供的信息和标题: 我正在写一份主题为“智慧社区大数据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总体解决方案”的PPT,现在准备介绍“智慧社区大数据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请帮我生成“建设目标”为标题的内容 建设目标以下是用户提供的信息和标题:我正在写一份主题为“智慧社区大数据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总体解决方案”的PPT,现在准备介绍“智慧社区大数据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请帮我生成“建设目标”为标题的内容建设目标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提高居民满意度实现社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增强社区治理能力,提高社区安全性推动社区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
文化娱乐
文化活动:通过大数据分析,为社区居民提供丰富的文化活动推荐和参与机会
娱乐设施:利用信息化技术,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娱乐设施预约和使用服务
社交互动:通过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社交互动
健康生活:通过数据分析,为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生活建议和指导
智慧社区大数据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实施方案
智慧社区大数据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03
数据采集与处理
数据采集方式: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进行实时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技术:采用大数据技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和分析
数据存储方案: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数据应用场景:为智慧社区提供数据支持,包括社区管理、安全监控、公共服务等方面
策略:制定科学合理的运营计划,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提高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用户使用平台
措施:建立完善的运营体系,加强与政府、企业等合作,拓展业务范围,提高市场竞争力
公共服务平台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公共服务平台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一、公共服务平台的定义公共服务平台是政府部门或具有公共服务功能的机构、企事业单位建设的基于互联网、智能化、开放性的信息平台,旨在提供各类公共服务,促进公共资源共享、信息透明和政务公开。
二、公共服务平台的信息化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关键在于信息化,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基础技术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建立在稳定、可靠的基础技术之上,包括硬件设施、网络基础设施和软件环境等方面。
其中,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关键,网络性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可以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使用体验以及公共服务的质量。
2.数据管理与挖掘公共服务平台需要对各类数据进行管理、挖掘和分析,以保证公共服务的高效、准确、智能化。
数据挖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对数据进行分类、排序和推送,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和满意度。
同时,公共服务平台也需要对数据进行安全保护和隐私保护,确保用户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3.功能模块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需要根据公共服务的需求,建立多个功能模块,以方便用户的使用和管理。
这些功能模块可以是线上办事、政务咨询、物流配送、在线支付等多种形式。
功能模块的建设需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和个性化需求,保证使用的便捷性和易用性。
三、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成后,需要广泛地应用于各个民生领域和公共服务领域,让公众能够更方便地获取各类公共服务。
1.在线办事公共服务平台可以提供线上办事服务,让办事更加快捷、方便、快速、高效。
同时也可以减轻公共服务机构的办事压力,实现政务服务的智能化和全程多渠道服务。
2.政务咨询公共服务平台也可以提供政务咨询服务,让公众能够及时获取政务资讯和政策解读,提高公众的政治素质和参与度。
3.公共服务配送公共服务平台可以通过物流配送等方式,将各类公共服务送到用户家中,减少用户耗费时间和资金,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4.在线支付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在线支付服务,让用户能够方便、安全地进行在线支付。
信息技术在政府公共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在政府公共服务中的应用研究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机构,都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自身的效率和竞争力。
政府公共服务也不例外,在信息化的时代,政府必须学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为民众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信息技术在政府公共服务中的应用研究,分析其现状和未来趋势。
首先,我们需要从政府公共服务的角度来看,为民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是政府不可缺少的职责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政府必须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公共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目前,国内外政府部门已经在信息技术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例如推出了在线服务平台、政务微信、移动APP等,让民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自己的手机或电脑向政府部门发起申请,查询政策信息等。
其次,我们需要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看,政府公共服务实现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化系统建设。
在政府公共服务领域中,信息化系统建设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即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信息公开平台建设、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平台建设、和互联网应急管理平台建设。
其中,电子政务平台是指政府公共服务的在线服务平台,可以为民众提供各类服务,例如社保缴纳、办税申请、交通违法查询等。
信息公开平台则是指政府公开信息的平台,可以以高效低成本的方式为民众提供各类政府信息,例如公共预算、行政许可决定书等。
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平台是指政府各部门之间共享信息资源的平台,可以实现信息的无缝对接,从而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
互联网应急管理平台是指政府各部门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和互联网资源,迅速反应和协调工作。
此外,在信息技术应用的具体方案设计时,还需要考虑到政府公共服务的特点。
政府公共服务是一种特殊的服务形式,需要充分考虑到信息安全、保密等因素。
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必须强调数据的保护和隐私的保密。
同时,政府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广泛,往往需要覆盖整个国家及不同层级的组织,因此在系统建设时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定制性。
浅议信息技术在社区服务与管理中的应用
7 月天津市政府 制定 出台了 < 关于推 进我市社 区信 息化工作 的实施 意见 》,进一步加强 了对全市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指导。 经 过 多 年建 设 ,居 民社 区的 基础 设 施逐 步 改善 ,信 息 化发
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技术应用与发展
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技术应用与发展中国的信息化发展可以说是飞速的,现在,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各个领域都已经开始使用信息化技术,而公共服务领域也不例外。
公共服务领域是全社会最为广泛和最为基础的服务领域,它对全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公共服务领域包括政府、医疗、教育、文化、交通等诸多方面,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也与社会的生产力提高与信息化水平紧密关联。
公共服务信息化对政府的作用在中国,政府对于信息化的推广是非常重视的,因此在公共服务领域,政府也是信息化技术的主要推广者之一。
公共服务信息化对于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效率提高公共服务信息化使得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可以快速地共享信息,实现各个部门的互联互通,这能够极大地提高办事效率,降低政府的运营成本。
例如,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的网上办事、电子政务等,已经让很多人可以在家里就能完成大部分政府服务需求,避免了排队等待的麻烦。
同时,政府之间和政府与公民之间都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减少时间成本,提高办事效率。
2. 精细管理公共服务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政府对社会资源和社会服务的管理和分配,期望能够达到更精细管理的目的。
政府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进行人口信息采集、统计分析和政府服务需求分析,得到社会服务需求的基础数据,使政府能够更好地辅助管理,并为公共服务领域做出政策决策。
同时,信息化技术也可以实现对公共资源的更精细管理,获得公共资源的信息,以及对公共资源的运营和保障进行管理和监督等。
3. 服务质量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能够使得公共服务领域的服务质量更高、更规范、更专业、更人性化。
例如,医疗领域的信息化技术可以帮助医院实现病人档案信息化管理,提高医院服务的效率和服务质量;教育领域的信息化技术可以帮助学校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公共服务信息化对民生的作用公共服务领域的信息化技术对民生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信息化领域,通过与其他部门合作,民生领域信息化的发展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信息技术在公共服务中的优化与提升
信息技术在公共服务中的优化与提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公共服务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信息技术以其高效、便捷、智能等特点,正在逐步改变着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和民众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信息技术在公共服务中的优化与提升。
一、提高公共服务效率信息技术在公共服务中的应用,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提高了公共服务效率。
通过引入信息化技术,公共服务部门可以实现对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分析,从而更好地制定政策、分配资源、优化流程。
例如,在公共安全领域,通过建立智能化的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安全隐患,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在医疗卫生领域,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预约挂号、在线咨询、电子病历等,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拓宽公共服务覆盖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公共服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线下服务,而是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移动终端等途径,为更多的人提供服务。
这种服务方式的转变,不仅拓宽了公共服务的覆盖面,还提高了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例如,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可以让更多的人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远程医疗,可以让患者在家中接受医疗服务,减少了交通和时间成本。
三、增强公共服务个性化传统的公共服务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无法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
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公共服务部门可以收集和分析用户数据,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服务。
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加贴心的生活服务;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便捷的辅助工具。
四、促进公共服务多元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公共服务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提供方式,而是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方式,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例如,公共文化服务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方式,实现文化资源的共享;公共交通服务可以通过智能化调度系统,提高交通效率和服务质量;社会保障服务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即时查询等功能。
这些多元化的服务方式,不仅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还可以提高公共服务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2)
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2)社区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分四个层次进行:一是以社区为基础,安装社区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培训操作人员,及时、准确采集、录入、更新、上传社区基础信息,使社区日常管理、相关报表、申报业务等工作实现计算机处理和网络办公;二是以区(县)为单位,配置相应设备,安装社区信息应用系统软件,建立数据库,成立社区管理信息中心,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辖区内社区基础信息的浏览、查询和统计、分析等信息服务;三是建立市级社区管理信息中心,安装社区信息应用系统软件,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全市所有社区基础信息的浏览、查询和统计、分析等信息服务。
四是建立移动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移动办公(二)社区居民服务社区居民服务是以互联网、语音、短信、邮件、即时通信工具等为互动方式,以政府公共服务、社会公益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为支撑的社区服务信息交流平台,是社区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设社区居民服务门户和社区信息发布媒介,提高居民信息服务质量,构建居民便民服务体系。
1、社区居民服务门户(社区百事通)社区居民服务门户是通过整合与居民相关的各类信息,包括办事指南、办事大厅、信息查询、公共事业收费、服务、公益服务、娱乐服务、我的家园、商务服务、二手市场、最新加盟企业、站内搜索、社区曝光台、回音壁、失物招领、社区公告等,居民能够通过社区门户方便获取便民信息,又能了解政府相关部门办公流程,提高政府部门办公透明化程度,为居民和政府各部门沟通交流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网站服务平台。
通过社区居民服务门户为社区居民提供包括社区商业、社区便民、社区娱乐等三大便民服务:(1)社区商业服务。
发展实体商家加盟,商家通过多渠道展示产品和服务,方便社区居民获取信息,建起商家与居民的沟通桥梁,并以此促进社区商业活动的开展,构建社区繁荣的商业氛围。
(2)社区便民服务。
积极整合本地社会服务资源,开展便民利民服务,促进社会服务业的发展,运用多种渠道发布社区便民信息供居民查询,同时利用社区总机开展多种主动性便民服务,实现“民有所想、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民有所急、我有所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4月刊改革与开放社区信息化在公共服务平台中应用方式研究综述(2009年—2011年)刘成晨杜永梅(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社区信息化的本质在于社区的自治与自洽,与此同时,进行社区信息化的建设,特别是在公共服务平台中的社区信息化过程将无形的为社区居民营造一个“网络空间”,以此来加快社区居民办事、购物、问政等一系列的生活问题。
而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前提社区信息化在公共服务平台中的应用方式所做的研究综述。
关键词:社区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应用研究综述一、导言2007年,民政部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共同起早了《关于推进社区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此文件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的社区信息化定位为满足政府、公众、企业与社会多重要求。
作为电子政务的延伸结果,社区信息化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区居民对于网络服务平台的需求。
首先,在建设模式上,广泛采用的模式大多数都是由政治主导、公众、企业等各方共同参与建设。
(李盛竹2009)而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积极的引入了各方的力量参与,很好的解决了诸如建设主体、投资主体、运营主体等方面的问题,并最大程度的贴近服务对象,使社区信息化成为了政府主导的社会行为。
其次,社区信息化的构建直接决定了其能否持续的解决和满足社区以及居民的需求与问题。
(杨莉,张红星,张俊国2009)并且社区信息化建设要满足普通百姓对信息的实际需求,要实现住宅小区与城市公共服务网互通、资源共享。
同样,杨莉等人在社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提到了要预留接口,为将来的升级做准备。
当然,这样的一种建议是基于技术层面的。
再次,社区信息化不是基于自我存在的。
因为社区信息化是通过小区网站、论坛、博客等多种信息化手段将社区居民链接起来的一个社区公共平台。
(宋煜,王颖2010)笔者认为,无论是那一种对社区信息化的研究,特别是社区信息化的建设与模式探索,都是基于这样的一个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宗旨来构建和完善社区自治。
这种自治的主要目的在于社区信息化能更好的为社区居民“便捷”的服务。
于此同时,在理解社区信息化的建设时,我们还需要肃清一个本源性的问题:社区信息化的概念。
二、关于社区信息化概念界定“社区”本身就作为社会学的专门术语,最早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Tonnies·F,1855—1936)于1887年在其著名的专著《共同体与社会》(Gemeie schaft andGesellschaft)一书中提出。
至今,关于社区的定义已经超过了140多种,在其内涵通常是指在一个共同的生活区域内,由地理要素,环境要素,心理要素,经济要素和经济要素等共同结合起来,所形成的关系共同体。
而按照《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定义,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于此,这也直接决定了社区信息化的主要含义。
李盛竹认为,作为社区信息化以服务居民生活的一种体系,在国外多数社区是通过中央,地方两级政府的电子政务体系,实现面向社区居民的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
但是,并没有社区信息化这一称谓。
而在国内,诸多学者和研究人士对于社区信息化的概念,已经完全贴近“社区网络化与公共化服务”这一层面,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对于社区信息化的定义也是异同的。
宋煜认为,社区信息化的目的是服务社区居民,因此必须结合社区业务的分析来了解需求。
并且,社区信息化还是和谐社区的技术支撑,因此,满足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的技术需求应当成为推动社区社区信息化的首要目标。
而邹凯,马葛生(2009)等认为:社区信息化就是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和手段,在社区范围内为政府、居委会、居民和包括企业在内的各种中介组织和机构搭建互动平台,建立沟通服务渠道,从而管理更加高效,服务更加优质,最终使得居民满意,进而不断的提升生活质量。
杨莉,张红星,张俊国等人认为,社区信息化是城市和全社会信息化的基础,是城市和整个社会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核心,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同时社区内部交通和城区的规划应该有序结合,建筑,绿化,道路组合也要相协调。
王颖,宋煜等人在《中国社区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宏观思考》中认为:社区信息化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建设一个沟通包括社区居民,组织在内的公共平台,通过这样的一个平庸能够化解矛盾和纠纷,并在广泛参与的前提下实现社区自治。
关于社区信息化的基本概念的界定,可以看到,基本上都是基于它是一个基本的“技术平台”,其最终的目的都是通过这一平台来实现“沟通”,最终达到“和谐社区”或者是“社区自治”的目的。
当然,这样也实现了社区信息化的本质“社区自治”的要求。
三、社区信息化在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社区信息化所涉及面宽,内容广,必然会涉及到如何操作的问题,而社区信息化是面向基层组织。
这个基层组织从根本上说,主要有:①城市社区;②农村社区。
并且如今的社区信息化不仅仅是起到一种在沟通社区居民与居委会,或者其他行政主体之间的关系,并且还有为缩小城乡差距起到一定的作用。
(李盛竹2011)但是,社区信息化的基本原则就是“惠及居民,服务基层”。
这也是社区信息化的基本方针,“政府主导,合力建设”,“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因地制宜,务求实效”,从而从根本上体现社区信息化的特性。
宋煜认为(2010)认为,社区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它的应用基本上存在以下几个特征:①提供综合服务的信息平台;②集中和分散相结合;③消除数字鸿沟。
而王颖等人(2009)认为,社区信息化在公共服务平台中的应用方式有很多,既有统一的社区门户网站,呼叫中心,也有短信平台和有线数字电视,甚至包括电子阅览室,信息服务自助终端,为居民提供“一站式”的综合服务。
同时,她还强调,在利用社区信息化进行社区自治的时候,还需要将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利用起来。
采取什么技术,如何操作,还需要看社区居(上接第65页)趋势预测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2011年到2050年辽宁省人口老龄化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将从2011年的13%,上升到22%,辽宁省社会的老龄化程度加深。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预测结果可知,辽宁省65岁及以上的老龄化率在2050年将达22%以上。
老龄化问题的出现将导致劳动力人口负担加重等经济社会问题。
这就亟待建立组合养老模式与发展现代老年产业。
一方面,人口的老龄化需要发展新的养老模式,辽宁省应通过不断探索居家养老模式,尝试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养老中介组织为纽带、国有养老机构为示范、兴办民办养老机构为导向、农村区域性中心敬老院为延伸“六位一体、城乡统筹”的服务体系。
另一方面,老年人口的增多也为老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应该把老年产业作为福利性产业,对发展老年产业的企业给予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
采取政府主导的市场化、社会化、多层次的产业模式,对社会参与老年产业投资进行科学引导,引入市场机制,促进老年产业与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1]车维汉.日本的老龄社会:现状、影响、对策[J].日本问题研究.2004,4:1-4.[2]张晓青,李玉江.山东省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及其形成机制研究[J].西北人口.2005,6:30-33.[3]袁俊,吴殿廷,吴铮争.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7,1(3):41-47.[4]何朗,赵韫,管坤等.人口发展的参数预测模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8,6(3):494-497.[5]祁建广.人口经济学预测问题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2006.[6]门可佩,官琳琳,尹逊震.中国人口发展预测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7(22):6-9.[7]王瑞娜,唐德善.基于改进的灰色GM(1,1)模型的人口预测[J].统计与决策,2007(20):93-95.作者简介:姜照华(1964-),男,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创新与经济增长;丛婉(1987-),女,辽宁大连人,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创新与经济增长。
朱建美(1989-),女,河南信阳人,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创新与经济增长;赵嵘(1988-),女,河北邯郸人,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创新与经济增长;张捷(1986-),女,辽宁省大连市人,主要研究区域经济增长、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
民的经济实力和接受水平。
诚然,还有类如农村社区的ICT基础设施,以此来满足和运行农村社区的社区信息化,但是无论怎么说,社区信息化无论是在城市社区还是在农村社区,都应该是基于“因地制宜,务求实效”的社区信息化原则,以此来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要求。
(邹凯,2009)四、余论1999年以来,作为国家社区信息化的重要领域和突破口,电子政务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比之下,社区特别是农村社区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我国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纵深发展的薄弱环节。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城市社区最为脆弱的一环就是社区信息化的技术跟进与社区居民利用网络服务平台来完成“社区生活需求”。
而公共服务平台所涵盖的社区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是以居民的需求为先导,无论采取何种的应用模式,都应该是将社区居民“拉入”到网络平台中,以“便捷,可靠,实惠”的信息化策略来让社区居民对于这一公共服务平台达到“满意”的体感与对归属感的感受。
这样,社区信息化在完善自身的同时,才会真正的达到“和谐社区”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1]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M].1999.[2]李盛竹.促进城乡统筹的社区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情报研究[J].2009.[3]宋煜.基于“差序格局”理论的家庭和社会化应用策略.学习与实践[J].2009.[4]邹凯,马葛生.基于多乘此灰色评价模型的社区信息化绩效评价研究[J].2009[5]杨莉,张红星,张俊国.我国社区信息化建构模式研究.改革与战略[J]2009.[6]王颖,宋煜.中国社区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宏观思考.社会[J].2010[7]程时林.构建农村公共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平台.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以广州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2011作者简介:刘成晨,男,生于1988年,汉,湖北荆门人,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2011级社会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社会学理论。
杜永梅,女,生于1988年,汉,甘肃靖远人,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2010级社会学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社会保障。
*本文为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青年基金项目)《从居住型社区到参与型社区的探索—社区网络平台建设及意义》(项目编号:10YJC84007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此,对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魏淑娟副教授的帮助与指导深表谢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