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下册备课第3课时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岩石的组成》说课稿(新版)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岩石的组成》说课稿(新版)一. 教材分析《科学》教科书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岩石的组成》是新版的教科书。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岩石的组成,以及不同类型的岩石是如何形成的。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岩石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面对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自然界的认知还处于初步阶段,但是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地球的知识,对于岩石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岩石的组成,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岩石的主要成分,了解不同类型的岩石是如何形成的。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岩石的组成,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形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岩石的主要成分,不同类型岩石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岩石形成过程的深入理解,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岩石的组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自然景观,引导学生思考岩石对地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岩石的组成: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通过观察不同类型的岩石,了解岩石的主要成分。
3.学习岩石的形成过程: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结合教科书的内容,学习不同类型岩石的形成过程。
4.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模拟岩石的形成过程,增强对知识的理解。
5.总结: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岩石的组成和形成过程。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突出岩石的组成和形成过程,采用图示、流程图等形式,清晰地展示教学内容。
第3课《岩石的组成》教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3课《岩石的组成》教学设计教学导航【学情分析】知识方面,在前一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中,学生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经验。
对花岗岩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它是由不同颜色的颗粒组成的。
而且不少学生可能也听说过或者接触过矿物,对矿物也有一定的理解。
能力方面,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半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如观察、假设、简单实验、合作、记录等。
能够初步对岩石的形态进行观察、比较、分类。
兴趣方面,小学生对于身边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对科学实验充满了兴趣。
他们乐于探究,在探究中能体验到发现的喜悦。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组成。
2.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3.不同矿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1.利用放大镜观察花岗岩的结构,并了解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的特征,并比较它们的特征。
2.通过阅读资料,了解一些矿物的形态特征和用途,从而为如何观察和描述矿物做好准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矿物观察研究的兴趣。
2.认识到矿物与岩石是组成地壳的重要物质,与人类关系密切。
3.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描述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花岗岩,认识到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教学难点】观察、辨别花岗岩中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的形态,并与花岗岩进行对比,从中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花岗岩、石英、长石、云母、放大镜、铜钥匙、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矿物引言:最近,发现临平街上首饰店特别多,有卖翡翠项链的,有卖钻石戒指,有卖黄金手镯的,看上去十分漂亮。
了解做这些首饰的主要材料:翡翠、钻石、黄金。
1.这些材料在自然界是不是天然存在的呢?2.生反馈交流3.这些东西从哪里来,再来看一组图片。
4.小结。
来自岩石,分离出来后我们叫矿物。
5.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一起来研究岩石中到底有些什么?岩石与矿物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课题《岩石的组成》二、组织观察,深入了解花岗岩1.你想知道花岗岩里有哪些矿物吗?2.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美丽花岗岩,看看组成花岗岩的几种颗粒有哪些特点?3.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观察花岗岩颗粒?(颜色大小粗细透明度结构松紧硬度光泽等)4.发放实验袋和记录单(1块花岗岩和1张记录表、1个放大镜、铜钥匙),学生分组观察5.交流花岗岩每种颗粒的特点6.小结。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种子长出了根》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种子长出了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子长出了根》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种子生长的过程,特别是根的生长。
通过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学生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他们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种子具体是如何生长的,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实践,并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他们理解种子生长的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种子生长的过程,特别是根的生长。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培养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探究科学的乐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种子生长的过程。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种子生长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
2.实践法: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3.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设疑,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一颗植物的生长过程的图片或者视频,以及相关的讲解材料。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一颗种子,观察并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颗植物的生长过程的图片或者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种子的生长过程。
教师可以提问:“你们知道种子是如何生长的吗?”、“种子生长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准备的种子,并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形、颜色等方面的变化。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学生可以尝试种植一颗种子,并观察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3.3《岩石的组成》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3.3《岩石的组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岩石的组成》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岩石的组成,认识各种岩石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他们对于岩石的组成和特点还不太了解,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培养这方面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各种岩石的特点,了解岩石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究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各种岩石的特点,了解岩石的组成。
难点: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究岩石的组成。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套岩石标本。
2.准备显微镜、放大镜等观察工具。
3.准备实验材料和工具。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各种岩石标本,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岩石有什么特点吗?它们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岩石的分类和特点,如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等,并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各种岩石的形成过程。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比较各种岩石的物理性质,如硬度、颜色、纹理等,并记录下来。
4. 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各种岩石的特点和分类。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岩石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它们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学生进行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6.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岩石的组成和特点,并提醒学生要爱护自然资源。
7. 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岩石,描述其特点并绘制一幅岩石画。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岩石的组成》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岩石的组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岩石的组成》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第3课,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种类的岩石,使他们了解和掌握岩石的基本组成和特征。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又有实践活动的安排,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他们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岩石方面的知识相对较弱,对于岩石的组成和分类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实践,帮助他们掌握岩石的基本组成和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岩石的基本组成和特征,能够正确识别不同种类的岩石。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使他们认识到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岩石的基本组成和特征。
2.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种类的岩石,使他们能够正确识别岩石的种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岩石的基本组成和特征。
2.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岩石,分析它们的特征。
3.实践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岩石组成和特征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类岩石的标本或图片,用于展示和分析。
2.准备显微镜等观察工具,方便学生观察岩石的微观结构。
3.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类岩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岩石的种类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岩石的基本组成和特征,让学生初步了解岩石的分类。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观察不同的岩石标本,使用显微镜观察岩石的微观结构,分析岩石的组成和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观察到的岩石特征,让学生在交流中巩固所学知识。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3-3《岩石的组成》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3-3《岩石的组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岩石的组成》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岩石的组成和结构,认识各种岩石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是,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抽象的科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岩石的组成和结构,认识各种岩石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对科学的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提高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说出岩石的组成和结构,认识各种岩石的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岩石的形成过程。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实验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各种岩石的标本和图片,准备好实验器材。
2.学生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岩石的分类和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岩石的标本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岩石,激发学生对岩石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岩石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初步认识各种岩石。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比较各种岩石的特点,通过实践加深对岩石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填空、选择等题目,巩固对岩石的认知。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岩石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岩石的重要性。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岩石的组成和特点。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第3课岩石的组成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第3课岩石的组成第3课岩石的组成(教材P47~49)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岩石的组成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2.知道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组成。
3.知道不同矿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4.知道颜色、条痕、透明度和光泽是识别矿物的重要依据,矿物的条痕比它的外表颜色更可靠。
科学探究目标1.会用放大镜观察花岗岩的组成。
2.能用科学方法观察矿物的颜色和条痕、透明度和光泽等特征。
3.能用科学词汇描述矿物的特征,并能够做好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对矿物观察研究的兴趣。
2.认识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记录、描述是十分重要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认识到矿物和岩石是组成地壳的重要物质,与人类关系密切。
2.认识到矿产资源是大自然留给我们人类的宝贵资源。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用科学方法观察矿物的颜色、条痕、透明度和光泽等特征,并能够用科学词汇描述矿物的特征。
难点:掌握观察矿物的科学方法,认识到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花岗岩、石英、长石、云母等常见岩石和矿物标本或图文资料。
放大镜、白色和深色无釉瓷板、手电筒、金属、丝绸、泥土、玻璃、蜡烛、观察记录表、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岩石标本、介绍矿物及矿物观察方法的视频。
聚焦1.引入:上节课我们对几种常见的岩石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对岩石有了初步的了解。
事实上,所有的岩石都是由矿物组成的。
有些岩石由多种矿物组成,有些仅由一种矿物组成。
2.提问:研究岩石的一种方法就是寻找岩石中的矿物。
那矿物是什么样的?(预设:是晶莹剔透的;是黑色的;……)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观察岩石中的矿物来探究岩石的组成。
(板书:岩石的组成)【设计意图】通过讲解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使学生首先明确岩石与矿物的关系,然后引出本课研究的主要内容。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I. 教材分析本教案针对《(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编写,该教材是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的科学课程教材。
此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II.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和记忆本册科学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 掌握研究内容中的重要科学概念和基本常识。
- 掌握一定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个人和团队合作,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认真负责、团队合作的态度。
III.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和实施。
2.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IV. 教学方法1. 情境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使研究变得生动有趣,提高研究积极性。
2. 导引式讨论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自主研究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 小组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彼此之间的研究和互助。
V. 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单元:磁力与物质- 课时安排:- 课时1:磁场与磁力- 课时2:磁铁吸铁物体- 课时3:磁力的方向- 课时4:材料间的吸引与排斥- 课时5:实验探究:磁物质与非磁物质的区别2. 第二单元:节约用水- 课时安排:- 课时1:用水的必要性与节约- 课时2:水资源的分布- 课时3:实验探究:“消失”的清水- 课时4:家庭用水的节约方法- 课时5:饮水的小知识3. 第三单元:动物和植物的共生- 课时安排:- 课时1:动物与植物的生活环境- 课时2:动物和植物的互利共生关系- 课时3:实验探究:植物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课时4:动物和植物的保护- 课时5:观察植物对周围环境的响应4. 第四单元:光的传播- 课时安排:- 课时1:光的传播方式- 课时2:光的直线传播- 课时3: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 课时4:光的反射- 课时5:光的折射与颜色VI. 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价学生在知识掌握、实验设计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昆虫》教案(2021新版共3课)
第三单元昆虫9.庞大的家族【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对某一类动物(昆虫)的共同特征及从生到死要经历哪些阶段的学习。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意在了解昆虫具有的共同特征,建立起昆虫的概念,认识到昆虫的“家族”的庞大。
本课第一个环节通过先观察昆虫,总结特征,掌握昆虫的共同特点;接着通过阅读资料了解昆虫“庞大”的意义;第二个环节:结合昆虫中数量最多的甲虫及其特征来更深层次的了解昆虫这类生物;第三个环节借助昆虫模型的建构,进一步了解并应用昆虫的特征;最后一个环节:“你来描述我来猜的活动”,学会描述昆虫的特征,一步步掌握昆虫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能自主利用知识辨别昆虫。
在小学低年级,一下《动物与植物》,二下《土壤与生命》以及四上《给动物分类》,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对动物进行分类学习的方法,但还没有对某种动物进行从生到死要经历的阶段,进行完整的研究。
因此这个单元,从昆虫外型特征入手,掌握昆虫判断方法,引出昆虫的“庞大”,继而通过养昆虫,掌握昆虫数量庞大的秘密,了解昆虫的一生,对动物的研究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
【学情分析】昆虫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四年级孩子的认知中,蜘蛛、武功、蜗牛等小的虫子都称作昆虫,它们无法对昆虫进行准确的判断,很多孩子无法进行区分。
在四年级上册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对于动物的研究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要想研究一类动物,要先从它们的外形特性开始研究,并利用这些关键性特征进行动物的判别。
四年级的孩子知道昆虫都有触角,但对它的数量、形状没有细致的研究,知道昆虫有足,但不知道昆虫只有3对足。
因此我们需要在昆虫区别其余动物的关键特征上下功夫,帮助孩子建立起昆虫的模型,掌握判定的标准。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能利用描述的方法,明确昆虫的基本特征。
[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第3课《营养要均衡》教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3课《营养要均衡》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营养要均衡》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食物》中的第三课时,科学、合理地饮食,获取均衡营养,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各种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弄清食物的分类展开教学。
引导学生理解一天的食物搭配,以均衡膳食“宝塔”为依据,根据自自己生长发育的需要,逐步理解合理饮食、营养均衡的重要意义,初步学会搭配膳食营养和制定自己的膳食营养原则,建立合理膳食的意识。
全课分为两部分:1、营养均衡的标准;2、搭配膳食营养。
【学情分析】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城市独生子女的生活比较优越,他们大多不关心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喜欢就吃,不爱吃就不吃。
普通存在对食物的加工过程不甚了解的现象;对必须吃具有“均衡营养的食物”不够重视;对怎样吃到“均衡营养的食物”也不够了解。
因而,经常出现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的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每种食物不可能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进而过渡到“为了我们正常生活和成长,必须要营养均衡”,即营养要均衡。
【教学目标】科学理念:1.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所以我们需要搭配膳食,保证营养的充足。
2.搭配膳食营养要做到品种多样,并保持合理数量。
知识与技能:1.知道人的身体需要不同的营养,懂得营养均衡的重要性;2.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搜集资料、讨论、探究、归纳、总结等活动,理解营养均衡的标准;3.初步学会合理搭配食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让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合理饮食的习惯。
在配制、评价营养晚餐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2.通过合作、评价晚餐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参与的快乐,了解食物的变化过程,增强学生多种情感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理解食物“宝塔”结构图,初步学会合理搭配食物,让学生知道只有摄取均衡的营养,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教学难点】知道人需要不同的营养,懂得营养均衡的重要性,在讨论、交流、探究过程中逐步养成合理饮食的习惯。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岩石的组成》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3.岩石的组成【教材简析】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组合而成的集合体。
本课主要有4部分,第一部分是观察花岗岩,发现其组成颗粒有三种;第二部分是观察花岗岩的三种组成矿物,掌握观察矿物的方法;第三部分是将花岗岩的三种颗粒和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进行比较,形成岩石由矿物组成的观念;第4部分是认识更多的矿物。
以花岗岩为典型的学习媒介,从花岗岩的组成角度切入,回顾岩石的观察方法,引出了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
进而通过对这三种矿物的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等的观察、比较与描述,知道了三种矿物的特性。
由此,建立矿物与岩石的联系。
继续延伸,在比较中认识更多的矿物及其特征。
本课的重点是学生掌握观察岩石矿物的方法,形成矿物有一定形态特征的科学观念,并能用科学的词汇去描述,通过比较、分析建立岩石与矿物之间的联系。
【学情分析】矿物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为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应用了矿物,如:很多痱子粉中有滑石粉,一些钟表内有石英、石膏点豆腐、镶嵌了钻石的戒指等。
陌生,是因为学生没有观察过矿物,不了解矿物是岩石的组成部分。
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对于矿物有了研究的基础。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对岩石进行了细致观察,描述特征。
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巩固观察方法并迁移应用到本节课的学习,并重点新增“条痕”“透明度”“光泽”三个特征的观察。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花岗岩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岩石组成,进而认识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知道颜色、条痕、透明度和光泽是识别矿物的重要依据,矿物的条痕比它的外表颜色更可靠;在多种矿物的观察中认识不同矿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出花岗岩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岩石组成,以此类推形成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观念。
[探究实践]会使用放大镜观察花岗岩,能够用科学方法观察矿物的颜色、条痕、透明度和光泽等特征,并用科学词汇描述、记录矿物的特征。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课观测天气电子教案
每一小组讨论自己的观测计划,目的是在讨论中让同学们将分散的意见逐渐统一形成小组的观测计划,同时培养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协作精神。
在讨论制定计划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注意安全,观测计划具有良好的可操控性。
②小组分工明确,使大家都能发挥自己的能力。
媒体使用方式及教学中的作用
提供事实,建立经验,.提供示范,正确操作
教后反思
③观测所使用的工具和仪器较容易得到。
④能由观测内容和工具设计出合理的观测步骤。
小组成员事先准备好活动中需要的材料,教师首先在课堂上进行示范,在制作的过程中,将制作的步骤展示在投影屏幕或黑板上,即可以帮助学生制作的进行,也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感受到良好的计划、合理的步骤的重要作用。
注意:①在动手操作活动中源自首先要注意安全。2.培养学生用简单仪器观察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用温度计和简易风速仪测量气温和风的大小,读数或判断基本正确;用图案或数据做记录,记录认真、基本正确;基本完成一件小制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测天气的活动,使学生感受研究天气现象的乐趣,体会科学应该认真细致、实事求是,能既做好按分工自己应完成的事情,又与同学合作完成小组的事情。
同江市第一小学电子教案(试用版)
冀教版科学四年下册
授课时间:2010年3月日
执教教师:刘正学
单元章节
第二单元
课题
3观测天气
课程
标准
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地球上可以分为不同的圈层,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认识温度计和测量风的仪器,知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记录温度的读法。
(讨论)在学生测量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析周围环境对测量结果可能的影响。讨论得出在什么地方测量的数据最准确。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岩石的组成》教案
3.岩石的组成【教材简析】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组合而成的集合体。
这节课学生将从岩石组成的角度加深对岩石的认识。
通过对花岗岩的组成成分的观察,引出了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进而通过对其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的观察、比较与描述,知道了三种矿物的特性,初步学会岩石矿物的观察方法。
这种观察并能简单进行记录的能力的建立,是在学生掌握了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特征的信息,并对三种矿物特征对比、归纳中实现的。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岩石已有了基础性的认识。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对三种岩石进行了细致观察,知道了其各自的特征。
他们知道一些观察岩石需要的特殊观察方法:用放大镜观察、手电光的反光程度、划刻表面硬度。
与此同时对于学生而言,矿物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为他们的生活中离不开各种矿物,也听说过常见矿物的名称。
但是,他们并不了解矿物是岩石的组成部分,也没有对矿物进行过观察。
本节课中,学生将借用前面岩石观察的方法,对花岗岩的三种组成矿物进行反复的探究。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组成。
不同矿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颜色、条痕、透明度和光泽是识别矿物的重要依据,矿物的条痕比它的外表颜色更可靠。
[科学探究目标]会用放大镜观察花岗岩的组成。
能够用科学方法观察矿物的颜色和条痕、透明度和光泽等特征。
能用科学词汇描述矿物的特征,并能够做好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对矿物观察研究的兴趣。
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描述是十分重要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矿物和岩石是组成地壳的重要物质,与人类关系密切。
认识到矿产资源是大自然留给我们人类的宝贵资源。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用科学方法观察矿物的颜色和条痕、透明度和光泽等特征,并能够用科学词汇描述矿物的特征做好记录。
[难点]能够用科学方法观察矿物的颜色和条痕、透明度和光泽等特征,并能够用科学词汇描述矿物的特征做好记录。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岩石的组成》说课稿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岩石的组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岩石的组成》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第3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岩石的组成和结构,认识不同类型的岩石,并理解岩石的形成过程。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探究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身边的环境和事物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在岩石方面,他们可能知道的并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和实验,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岩石的组成。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岩石的组成和结构,认识不同类型的岩石,并理解岩石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主动探究岩石的组成,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热爱自然,关注身边的环境,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岩石的组成和结构,认识不同类型的岩石,并理解岩石的形成过程。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岩石的形成过程,以及不同类型岩石之间的转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式教学: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
3.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资源,帮助他们对岩石的组成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中的岩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岩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探究活动1:观察岩石样品,让学生描述岩石的外观特征,初步了解岩石的组成。
3.探究活动2:进行岩石实验,让学生通过操作和实践,发现岩石的性质,进一步理解岩石的组成。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岩石的组成》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岩石的组成》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岩石的组成》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岩石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岩石是由矿物质组成的,并且了解不同类型的岩石及其特点。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自然界的物体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岩石方面,学生可能只停留在表面的认识,对于岩石的组成和特点还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岩石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岩石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2.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岩石的组成和特点。
2.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岩石的组成和特点。
3.讲授法:教师讲解岩石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岩石标本:各种类型的岩石标本,如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2.显微镜:用于观察岩石的微观结构。
3.实验器材:铁锤、钢针、放大镜等。
4.教学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岩石的图片和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类型的岩石标本,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你们对这些岩石有什么认识?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课件,向学生介绍岩石的基本知识,如岩石的定义、分类和组成。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岩石标本,了解不同类型的岩石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铁锤、钢针等器材,对岩石进行观察和分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岩石的组成和特点。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汇报,点评并总结。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岩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年级科学下册备课第3课时
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手臂活动模型和膝关节活动模型;能够通过观察图文理解肌肉影响骨运动的方法
教学
准备
木棍、木片、软管、气球皮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的身体是依靠骨骼支撑起来的,骨骼维持我们站立和运动?但是光靠骨骼,一个空骷髅架能不能运动起来呢?
2、还缺少什么?
你认为为什么有了肌肉就能够让骨骼活动起来?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学习肌肉。
3、学生制作。
学生展示,评价。
布置
作业
讨论:如果人在Βιβλιοθήκη 止的状态下,肌肉是否工作,哪些肌肉仍在工作?
板书
设计
肌肉
一、导入
二、认识肌肉功能
三、制作手臂活动模型
教后
反思
5、学生汇报。
6、学生汇报完之后再阅读课本第8页。(可结合录像)
7、通过刚刚的学习,你能不能再活动记录上画出任再进行各种运动的时候,肌肉变硬的部分。
讨论:如果人在静止的状态下,肌肉是否工作,哪些肌肉仍在工作?
三、制作手臂活动模型
1、通过刚才的学习,请你根据手臂的结构制作一个模型来模拟手臂的能动。
2、出示材料,先请学生解释一下个部分材料用来表示什么部分。
二、认识肌肉功能
1、找一找,在你们身上哪里的肌肉最多哪里的肌肉最少?
2、哪些地方的肌肉比较多,哪些地方的肌肉比较少呢?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意识到经常运动的部位肌肉是比较多的)
3、肌肉是如何来帮助骨骼进行运动的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
4、模仿书本第7页的图作几个动作,再用手摸一摸各个部分的肌肉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知道提供骨骼运动的力量来自于肌肉的收缩;
·知道骨骼肌是成对存在一起工作的;
·理解人体处于安静状态下的一些肌肉运动;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时 种子长出了根教案1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时种子长出了根教案【教学目标】1.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2.指导学生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3.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凤仙花种子、试管、水、食用油、一株有根有叶的小植物。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1.师:一棵大树,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是很困难的;一株小草,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容易吗?2.生:思考后回答。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植物的根来。
(出示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凤仙花种子)我们种植的凤仙花,你先看到了什么?4.师:揭示并板书课题:种子长出了根。
5.师:种子的发芽过程是怎样的?根对植物有什么作用呢?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观察种植杯中的种子,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2)种子萌发先长出了根。
推测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3)进行实验,证明植物的根的作用:①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放入有红色水的试管中。
②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的水中。
③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④观察试管中的水位有什么变化。
⑤将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师:刚才,你们认真观察了种植在玻璃杯里的种子,有什么发现呢?(2)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往哪里浇?为什么大部分都浇到土壤上?(3)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能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4)过几天,试管中的水量变化说明了什么?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为什么种下的种子有些没有萌发,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2.试管中水位的变化说明了什么?3.根除了能吸收水分,还有固定植物的作用,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作为证据呢?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特征不同。
收集更多根的图片,说说它们在维持植物生存中发挥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模仿书本第7页的图作几个动作,再用手摸一摸各个部分的肌肉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5、学生汇报。
6、学生汇报完之后再阅读课本第8页。(可结合录像)
7、通过刚刚的学习,你能不能再活动记录上画出任再进行各种运动的时候,肌肉变硬的部分。
讨论:如果人在静止的状态下,肌肉是否工作,哪些肌肉仍在工作
三、制作手臂活动模型
1、通过刚才的学习,请你根据手臂的结构制作一个模型来模拟手臂的能动。
2、出示材料,先请学生解释一下个部分材料用来表示什么部分。
3、学生制作。
学生展示,评价。
布置
作业
讨论:如果人在静止的状态下,肌肉是否工作,哪些肌肉仍在工作
板书
设计
肌肉
一、导入
二、认识肌肉功能
三、制作手臂活动模型
教后
刘镇小学科学(学科)课时电子备课卡
四年级 课时总编号:3
课题
3、肌肉
课型
新课
教学
目标
过程和方法:
·能通过触摸体验肌肉的存在与质地;
·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手臂活动模型和膝关节活动够通过观察图文理解肌肉影响骨运动的方法。
科学知识:
·知道提供骨骼运动的力量来自于肌肉的收缩;
·知道骨骼肌是成对存在一起工作的;
·理解人体处于安静状态下的一些肌肉运动;
·知道人体肌肉共有600多块,重量占人体的40%;
·初步懂得人体运动的机体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获取认识需要进行时间的体会;
·体会到模型在科学研究重的重要作用;
·认识到外表静止的物体其内部也在运动。
重难点
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手臂活动模型和膝关节活动模型;能够通过观察图文理解肌肉影响骨运动的方法
反思
精心搜集整理,只为你的需要
教学
准备
木棍、木片、软管、气球皮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的身体是依靠骨骼支撑起来的,骨骼维持我们站立和运动但是光靠骨骼,一个空骷髅架能不能运动起来呢
2、还缺少什么
你认为为什么有了肌肉就能够让骨骼活动起来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学习肌肉。
二、认识肌肉功能
1、找一找,在你们身上哪里的肌肉最多哪里的肌肉最少
2、哪些地方的肌肉比较多,哪些地方的肌肉比较少呢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意识到经常运动的部位肌肉是比较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