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IPC通信机制

合集下载

Android开发艺术探索——第二章:IPC机制(上)

Android开发艺术探索——第二章:IPC机制(上)

Android开发艺术探索——第二章:IPC机制(上)一.Android IPC简介IPC是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的缩写,含义是进程间通信或者跨进程通信,是指两个进程间进行数据交互的一个过程,说起进程间通信,我们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进程,什么是线程,进程和线程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按照操作系统中的描述,线程是CPU调度的最小单元,同时线程是一种有限的系统资源。

而进程一般指一个执行单元,在PC和移动设备上指一个程序或者一个应用。

一个进程可以包含多个线程,因此进程和线程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最简单的情况下,一个进程中可以只有一个线程,即主线程,在Android里面主线程也叫UI线程,在UI线程里才能操作界面元素。

很多时候,一个进程中需要执行大量耗时的任务,如果这些任务放在主线程中去执行就会造成界面无法响应,严重影响用户体验,这种情况在PC系统和移动系统中都存在,在Android中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叫做ANR(Application Not Responding),即应用无响应。

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用到线程,把一些耗时的任务放在线程中即可。

IPC不是Andrord中所独有的,任何一个操作系统都需要有相应的IPC机制,比如Windows 上可以通过剪贴板、管道和邮槽等来进行进程间通信,、Linux上可以通过命名管道,共享内容、信号量等来进行进程间通信。

可以看到不同的操作系统系统有着不同的进程通信方式,对于Android来说,它是一种基于Linux内核的操作系统,他的进程间通信方式并不能完全继承自Linux,相反,它有自己的进程间通信方式。

在Android中最有特色的进程间通信方式就是Binder了,通过Binder可以轻松地实现进程间通信。

除了有特色的Binder,Android还支持Socket,通过Socket也可以实现任意两个终端之间的通信,当然同一个设备上的两个进程通过Socket通信自然也是可以的说到IPC的使用场景就必须提到多进程,只有面对多进程这种场景下,才需要考虑进程间通信。

安卓进程间通信的四种方式(含案例)

安卓进程间通信的四种方式(含案例)

安卓进程间通信的四种方式(含案例)Android通过进程间通信(IPC)技术来共享数据和资源,可以有效的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可靠性。

Android共有四种进程间通信(IPC)方式:AIDL、ContentProvider、Messenger和Socket。

AIDL(Android 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
AIDL(Android接口定义语言)是Android所提供的接口定义语言,可用于定义远程过程调用,也称为跨应用程序的远程过程调用(RPC)。

AIDL介绍远程调用的一种标准格式,可以实现不同应用之间的调用,非常适合用于安卓系统中的多进程通信。

案例:
AIDL应用示例:假设一个应用程序运行在安卓设备上,该应用程序既能监控设备的状态(如CPU使用率),也能向其他应用程序提供数据(如功耗数据)。

这时,如果要实现应用程序之间的交流,就需要使用AIDL,而且可以将AIDL程序集成到已有的应用程序中。

ContentProvider
ContentProvider是Android提供的IPC(进程间通信)机制,它可以被称为数据共享的另一种形式。

ContentProvider允许一个应用程序可以将它的数据共享给其他的应用程序,而不需要访问外部的数据库,这是一个非常安全有效的过程。

案例:。

android 进程之间的通信binder原理

android 进程之间的通信binder原理

Android进程间的通信(IPC)机制的原理基于Linux内核提供的进程间通信机制(IPC)实现。

在Android系统中,Binder是其中的一种跨进程通信机制。

Binder机制中,每个进程都有一个Binder驱动程序,负责管理该进程中的所有Binder对象。

每个Binder对象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称为Binder标识符(Binder identity),可以用于在进程之间传递Binder 引用。

在Binder机制中,客户端和服务端进程之间可以建立一个通信通道(communication channel)。

客户端可以通过这个通道向服务端发送请求,服务端可以处理请求并返回结果。

Binder机制中的主要组件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Binder驱动程序:负责管理Binder对象,以及为客户端进程和服务进程之间建立通信通道。

2. Binder对象:具有唯一标识符的对象,用于在进程之间传递引用。

3. Binder接口:定义了客户端可以调用的方法,以及服务端可以实现的方法。

4. Binder代理(Proxy):客户端进程中的对象,用于与服务端进程通信,并代表客户端调用服务端的方法。

5. Binder Stub:服务端进程中的对象,用于实现Binder接口,并处理客户端发送的请求。

使用Binder机制可以实现跨进程通信,例如在Android应用程序中,可以使用AIDL(Android 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定义接口和方法,并使用Binder机制在客户端进程和服务端进程之间进行通信。

这样可以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Binder进行进程间通信需要在应用程序开发中进行特殊设计和配置,而且Binder通信也可能存在性能和安全性的问题。

因此,在实际开发中需要谨慎考虑使用场景和限制条件。

android aidl 原理

android aidl 原理

android aidl 原理Android AIDL原理Android AIDL(Android 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是一种用于进程间通信(IPC)的机制,它允许不同的应用程序组件在不同的进程中进行通信。

AIDL的实现原理是通过在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生成代理类和存根类,从而实现跨进程通信。

一、AIDL的定义与用途AIDL是一种接口定义语言,它类似于Java接口的定义,用于定义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的通信接口。

通过定义AIDL接口,可以让不同应用程序组件之间通过调用接口的方法进行通信,并传递数据。

AIDL支持基本数据类型、字符串、List、Map等数据结构的传递,同时还支持自定义Parcelable类型的传递。

AIDL主要用于以下场景:1. 跨进程通信:当应用程序中的组件需要在不同的进程中进行通信时,可以使用AIDL实现跨进程通信。

2. 远程服务调用:当应用程序需要调用其他应用程序的服务时,可以使用AIDL定义接口,并通过接口调用远程服务。

二、AIDL的工作原理AIDL的工作原理涉及到代理类和存根类的生成,以及Binder机制的实现。

1. 代理类和存根类的生成在AIDL接口定义后,编译器会根据接口生成对应的代理类和存根类。

代理类用于在客户端中调用远程服务的方法,而存根类用于在服务端中实现远程服务的方法。

代理类和存根类的生成是通过编译器自动生成的,开发者只需要在代码中引用即可。

2. Binder机制的实现在AIDL中,Binder是实现跨进程通信的关键机制。

Binder是Android系统提供的一种轻量级的IPC机制,它允许不同进程之间进行通信。

在AIDL中,Binder被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传递数据和调用方法。

具体而言,Binder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现跨进程通信:1) 客户端调用代理类的方法:客户端通过代理类调用远程服务的方法,实际上是调用了Binder对象的方法。

Android进程间通信

Android进程间通信

Android进程间通信进程间通信(ipc)IPC⽅法总是产⽣客户/服务端模式的调⽤,也即是客户端组件(Activity/Service)持有服务端Service的组件,只能是客户端主动调⽤服务端的⽅法,服务端⽆法反过来调⽤客户端的⽅法,因为IPC的另⼀端Service⽆法获取客户端的对象。

binderBinder 是⼀种进程间通信机制。

安卓中跨进程通讯就是通过binder。

当绑定服务的时候会返回⼀个binder对象,然后通过他进⾏多进程间的通信。

Binder只需要⼀次数据拷贝,性能上仅次于共享内存。

在 Android 系统中,这个运⾏在内核空间,负责各个⽤户进程通过 Binder 实现通信的内核模块就叫 Binder 驱动(Binder Dirver)。

Binder IPC 机制中涉及到的内存映射通过 mmap() 来实现,mmap() 是操作系统中⼀种内存映射的⽅法。

内存映射简单的讲就是将⽤户空间的⼀块内存区域映射到内核空间。

映射关系建⽴后,⽤户对这块内存区域的修改可以直接反应到内核空间;反之内核空间对这段区域的修改也能直接反应到⽤户空间。

内存映射能减少数据拷贝次数,实现⽤户空间和内核空间的⾼效互动。

两个空间各⾃的修改能直接反映在映射的内存区域,从⽽被对⽅空间及时感知。

也正因为如此,内存映射能够提供对进程间通信的⽀持。

Binder IPC 正是基于内存映射(mmap)来实现的Binder 通信中的代理模式我们已经解释清楚 Client、Server 借助 Binder 驱动完成跨进程通信的实现机制了,但是还有个问题会让我们困惑。

A 进程想要 B 进程中某个对象(object)是如何实现的呢?毕竟它们分属不同的进程,A 进程没法直接使⽤ B 进程中的 object。

前⾯我们介绍过跨进程通信的过程都有 Binder 驱动的参与,因此在数据流经 Binder 驱动的时候驱动会对数据做⼀层转换。

当 A 进程想要获取 B 进程中的 object 时,驱动并不会真的把 object 返回给 A,⽽是返回了⼀个跟 object 看起来⼀模⼀样的代理对象 objectProxy,这个objectProxy 具有和 object ⼀摸⼀样的⽅法,但是这些⽅法并没有 B 进程中 object 对象那些⽅法的能⼒,这些⽅法只需要把把请求参数交给驱动即可。

binder 机制 深入解析

binder 机制 深入解析

binder 机制深入解析Binder 机制是 Android 系统中的一种进程间通信(IPC)机制,它允许不同进程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

Binder 机制的核心是Binder 驱动程序,它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进程间通信方式,使得Android 系统中的各个组件能够相互通信并协同工作。

首先,让我们从 Binder 的基本工作原理开始。

Binder 机制的核心是 Binder 驱动程序,它负责进程间通信的建立和管理。

在Binder 机制中,有三种角色,客户端、服务端和 Binder 驱动程序。

客户端通过 Binder 对象与服务端进行通信,Binder 驱动程序负责传输数据和消息。

其次,我们可以深入了解 Binder 机制的底层实现。

Binder 机制的底层实现涉及到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的交互,涉及到线程调度、内存管理等底层操作。

Binder 驱动程序通过内核提供的特殊接口与用户空间进行通信,实现进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另外,我们可以探讨 Binder 机制在 Android 系统中的应用。

Binder 机制在 Android 系统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组件之间的通信,比如 Activity 与 Service 之间的通信、不同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等。

Binder 机制的高效性和稳定性使得 Android 系统能够实现复杂的功能和交互。

此外,我们还可以讨论 Binder 机制的优势和局限性。

Binder机制的优势在于高效的进程间通信、低延迟、支持大数据传输等;而局限性在于复杂度较高、需要谨慎处理内存管理等方面。

总的来说,Binder 机制作为 Android 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进程间通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深入解析 Binder 机制的基本原理、底层实现、应用和优劣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Android 系统中的进程间通信机制,为开发高效稳定的 Android 应用程序提供参考和指导。

binder 原理

binder 原理

binder 原理Binder是Android系统中的一种进程间通信(IPC)机制,用于不同进程间的对象调用和数据传输。

Binder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Binder驱动:Binder驱动是Linux内核中的一部分,它提供了底层的IPC支持。

每个进程都可以通过特殊文件/dev/binder与驱动进行通信。

2. Binder机制:Binder机制通过三个重要的组件来实现进程间通信,分别是ServiceManager、Binder驱动和Binder通信框架。

- ServiceManager:ServiceManager是Binder的管理服务。

它保持对每个注册的“服务”对象的引用,并通过指定的接口名称提供对这些服务对象的访问。

- Binder驱动:Binder驱动负责处理底层的IPC通信,包括进程间的消息传递和对象的引用传递。

Binder驱动通过Binder节点(Binder Node)维护了一个全局的对象引用表,每个Binder对象都有一个唯一的Binder引用。

- Binder通信框架:Binder通信框架运行在用户态,负责进程间的通信,包括进程之间的消息传递、对象的引用传递等。

它提供了一些基本的类,如Binder、IBinder、BinderProxy等,用于实现跨进程调用、远程对象引用等功能。

3. Binder对象:在Binder机制中,对象是通过Binder对象来实现的。

每个Binder对象都实现了IBinder接口,IBinder接口定义了一些基本的操作,如查询Binder引用、跨进程调用等。

4. 跨进程调用过程:当一个进程需要调用另一个进程中的对象时,它首先从ServiceManager查询目标对象的引用。

然后,它将调用请求以消息的形式发送给目标进程。

在目标进程中,Binder驱动接收到消息后,将消息交给Binder通信框架处理。

Binder通信框架通过查询全局的对象引用表,找到目标对象并调用相应的方法。

binder机制原理和dds原理

binder机制原理和dds原理

binder机制原理和dds原理Binder机制原理和DDS原理一、Binder机制原理Binder机制是Android操作系统中用于进程间通信(IPC)的一种机制,它提供了一种轻量级的、高效的跨进程通信方式。

1. Binder机制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Binder机制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 Binder驱动:位于Linux内核空间,负责底层的进程间通信。

- Binder服务端:运行在服务端进程中,负责提供服务接口。

- Binder客户端:运行在客户端进程中,负责调用服务端提供的接口。

- Binder代理:位于服务端和客户端之间,负责在服务端和客户端之间传输数据和消息。

2. Binder机制的工作原理:Binder机制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客户端调用:客户端通过Binder代理调用服务端提供的接口方法。

- 进程间通信:Binder代理将调用请求封装成一个Binder消息,并通过Binder驱动将消息发送给服务端。

- 服务端响应:服务端接收到Binder消息后,解析消息并调用相应的接口方法进行处理。

- 返回结果:服务端将处理结果封装成一个Binder消息,并通过Binder驱动将消息发送给客户端。

- 客户端接收:客户端接收到服务端返回的消息后,解析消息并获取处理结果。

3. Binder机制的特点:- 跨进程通信:Binder机制可以实现不同进程之间的通信,可以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进行进程间通信。

- 高效可靠:Binder机制底层使用了共享内存和缓冲区技术,可以高效地传输大量数据,同时具有较低的延迟和较高的可靠性。

- 安全性:Binder机制通过权限验证和身份标识来确保通信的安全性,可以防止恶意程序的攻击。

- 支持多线程:Binder机制支持多线程并发访问,可以在多线程环境下进行并发操作。

二、DDS原理DDS(Data Distribution Service,数据分发服务)是一种用于实时系统中的分布式数据通信的标准,它提供了一种可靠、实时的数据传输机制。

android binder用法

android binder用法

android binder用法
Android Binder是Android系统中的一种进程间通信(IPC)机制,用于在不同的进程之间传递数据和进行方法调用。

以下是Android Binder的一些常见用法:
1. 远程服务:Android Binder可以用于创建远程服务,将服务运行在独立的进程中,其他应用可以通过Binder跨进程调用该服务提供的方法。

2. 跨进程通信:Android Binder可以在不同的进程之间传递数据,应用通过Binder将数据发送到目标进程,然后在目标进程中接收数据。

3. 远程回调:Android Binder可以用于实现远程回调,即将一个接口传递到另一个进程,并在另一个进程中调用该接口的方法,实现跨进程的事件回调。

4. 跨进程共享数据:Android Binder可以用于在不同的进程之间共享数据,应用可以通过Binder在一个进程中修改数据,在另一个进程中读取修改后的数据。

5. 系统服务:Android系统中的一些核心服务例如ActivityManagerService、WindowManagerService等都是通过Binder提供给其他应用调用的。

总之,Android Binder提供了一种方便的方式进行进程间通信和数据共享,可以满足不同应用之间的各种需求。

Android的IPC机制——Binder

Android的IPC机制——Binder

3.Binder对象
它在源码中使用 flat_binder_object结构体来表示
struct flat_binder_object{ unsigned long type; unsigned long flage;//表示传输方式 union{ void *binder; signed long handle; }; void *cookie;//保存数据 };
IPC机制种类:
采用命名管道(named pipe) 消息队列(message queue) 信号(signal) 共享内存(share memory) Socket
在Android终端上的应用软件的通信几乎看不到这些IPC通信方式,取而代 之的是Binder方式。
Binder的概述
为什么选择Binder
Binder被分为5个不同的类型,但实质是三个不同的大类,他们分 别是(BINDER_TYPE_BINDER,BINDER_TYPE_WEAK_BINDER),远 程对象”引用 ”(BINDER_TYPE_HANDLE,BINDER_TYPE_WEAK_HANDLE)和文件 (BINDER_TYPE_FD)。前面两种我们刚分析过,这里 BINDER_TYPE_FD类型其实还是会将文件映射到句柄上,根据此fd找 到对应的文件,然后在目标进程中分配一个id,最后把这个fd赋值给返回 的句柄。
8. binder_init
(代码清单略)
binder_init是Binder驱动的初始化函数,初始化函数一般需要设备驱动接口来 调用。Andriod Binder设备驱动接口函数是device_initcall。Binder选择使用 device_initcall的目的就是不让Binder驱动支持动态编译,而且需要在内核做镜像。

binder通信原理

binder通信原理

binder通信原理
Binder是Android系统中用于进程间通信(IPC)的核心机制,它通过共享内存技术实现进程间数据的传输。

Binder通信的原理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客户端进程向系统服务管理进程(Service Manager)请求获取
某个服务对象的引用。

2. 系统服务管理进程在服务注册表中查找该服务对象,如果找到则返回服务引用。

3. 客户端进程通过服务引用向服务进程发送请求消息,消息中包含请求码、输入参数等信息。

4. 服务进程中的Binder驱动收到请求消息后,解析请求码并
调用对应的JNI接口解包请求参数,执行对应的服务接口逻辑,并返回结果消息。

5. Binder驱动将结果消息传递给系统服务管理进程,后者根据消息中的服务引用找到对应的客户端进程。

6. 客户端进程通过Binder驱动解析结果消息,并获取服务进
程返回的结果数据。

总之,Binder通信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共享内存技术实现不同进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它包含了服务注册、服务查找、消息
传递、JNI接口调用等一系列的过程,可以实现优秀的android 进程间通信。

android跨进程通讯原理

android跨进程通讯原理

android跨进程通讯原理Android跨进程通信(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IPC)是指在Android系统中,不同进程间进行数据交流和资源共享的机制。

Android提供了多种跨进程通信方式,包括使用Binder、AIDL(Android 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和Messenger等。

其中最常用的方式是使用Binder机制。

Binder是一种高性能的进程间通信机制,用于实现跨进程通信。

其原理如下:1. Binder驱动:Binder驱动是位于内核空间的核心组件,负责进行进程间通信的一系列操作,包括创建Binder进程间通信的相关数据结构。

2. Binder通信机制:Binder机制通过client、server和service manager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跨进程通信。

每个Binder进程都有一个对应的Binder引用(Binder reference),通过这个引用可以操作远程进程的对象。

3. Client请求:客户端通过Binder引用向远程进程发起请求,请求时会创建一个Binder驱动可识别的数据包,并将其发送到远程进程。

4. Binder驱动处理:Binder驱动接收到数据包后,将其转发给目标进程。

5. Server处理:目标进程的Service Manager接收到数据包后,根据其中的标识找到对应的Binder对象,然后将请求转发给该对象。

6. Server响应:目标进程中的Binder对象处理请求,并将结果封装到数据包中,然后通过Binder驱动返回给客户端。

7. Client获取结果:客户端通过Binder引用获取响应数据包,并提取出结果。

通过上述步骤,实现了不同进程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Binder进行跨进程通信时,需要在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定义一个接口,以便双方可以进行方法调用和数据传输。

Android的IPC机制Binder的各个部分

Android的IPC机制Binder的各个部分

Android的IPC机制Binder的各个部分第一部分Binder的组成1.1 驱动程序部分在以下的文件夹中:kernel/include/linux/binder.hkernel/drivers/android/binder.cbinder驱动程序是一个miscdevice,主设备号为10,此设备号使用动态获得(MISC_DYNAMIC_MINOR),其设备的节点为:/dev/binderbinder驱动程序会在proc文件系统中建立自己的信息,其文件夹为/proc/binde,其中包含如下内容:proc目录:调用Binder各个进程的内容state文件:使用函数binder_read_proc_statestats文件:使用函数binder_read_proc_statstransactions文件:使用函数binder_read_proc_transactionstransaction_log文件:使用函数binder_read_proc_transaction_log,其参数为binder_transaction_log (类型为struct binder_transaction_log)failed_transaction_log文件:使用函数binder_read_proc_transaction_log 其参数为binder_transaction_log_failed (类型为struct binder_transaction_log) 在binder文件被打开后,其私有数据(private_data)的类型:struct binder_proc在这个数据结构中,主要包含了当前进程、进程ID、内存映射信息、Binder的统计信息和线程信息等。

在用户空间对Binder驱动程序进行控制主要使用的接口是mmap、poll和ioctl,ioctl 主要使用的ID为:#define BINDER_WRITE_READ _IOWR('b', 1, struct binder_write_read)#define BINDER_SET_IDLE_TIMEOUT _IOW('b', 3, int64_t)#define BINDER_SET_MAX_THREADS _IOW('b', 5, size_t)#define BINDER_SET_IDLE_PRIORITY _IOW('b', 6, int)#define BINDER_SET_CONTEXT_MGR _IOW('b', 7, int)#define BINDER_THREAD_EXIT _IOW('b', 8, int)#define BINDER_VERSION _IOWR('b', 9, struct binder_version) BR_XXX等宏为BinderDriverReturnProtocol,表示Binder驱动返回协议。

Android IPC机制详解

Android IPC机制详解

软件英才网软件行业驰名招聘网站Android IPC机制详解作者联系方式:李先静<xianjimli at hotmail dot com>o IBinder接口IBinder接口是对跨进程的对象的抽象。

普通对象在当前进程可以访问,如果希望对象能被其它进程访问,那就必须实现IBinder接口。

IBinder接口可以指向本地对象,也可以指向远程对象,调用者不需要关心指向的对象是本地的还是远程。

transact是IBinder接口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函数,它的函数原型如下:virtual status_t transact(uint32_t code, const Parcel& data, Parcel* reply, uint32_t flags = 0) = 0;android中的IPC的基本模型是基于客户/服务器(C/S)架构的。

客户端请求通过内核模块中转服务端如果IBinder指向的是一个客户端代理,那transact只是把请求发送给服务器。

服务端的IBinder的transact则提供了实际的服务。

o 客户端BpBinder是远程对象在当前进程的代理,它实现了IBinder接口。

它的transact函数实现如下:status_t BpBinder::transact(uint32_t code, const Parcel& data, Parcel* reply, uint32_tflags){// Once a binder has died, it will never come back to life.if (mAlive) {status_t status = IPCThreadState::self()->transact(mHandle, code, data, reply, flags);if (status == DEAD_OBJECT) mAlive = 0;return status;}return DEAD_OBJECT;}参数说明:∙code 是请求的ID号。

android binder通信原理

android binder通信原理

android binder通信原理AndroidBinder通信是Android系统中进程间通信的一种机制。

Binder是Android中的一种IPC(进程间通信)机制,也是一种驱动。

通过它,在不同的进程之间传递数据和进行方法调用。

在Android 中,Binder主要用于服务与客户端之间的通信,客户端可以通过Binder与服务通信,服务也可以通过Binder与客户端通信。

Binder通信的原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客户端调用服务端接口:客户端通过Binder代理对象调用服务端提供的接口方法。

2. Binder代理对象将请求发送给Binder驱动:Binder代理对象会将请求封装成一个Binder调用请求,并通过Binder驱动发送给服务端。

3. Binder驱动将请求传递给服务端:服务端通过Binder驱动接收到请求,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4. 服务端返回响应:服务端将处理结果返回给Binder驱动。

5. Binder驱动将响应传递给客户端:Binder驱动将服务端返回的响应传递给客户端的Binder代理对象。

Binder通信的核心是Binder驱动,它负责处理和转发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的通信请求。

在Android中,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Binder 驱动。

当客户端和服务端位于不同进程时,需要通过Binder驱动进行通信。

因此,Binder驱动是Android中进程间通信的核心。

总之,Android Binder通信原理是通过Binder代理对象、Binder驱动以及服务端来实现进程间的通信,可以实现进程间数据的传递和方法的调用。

它是Android系统中重要的IPC机制之一。

aidl使用场景

aidl使用场景

aidl使用场景AIDL使用场景AIDL(Android 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是一种用于在Android应用程序之间进行进程间通信(IPC)的机制。

它可以使不同的应用程序或不同的进程之间能够相互调用和传输数据。

AIDL 使用场景广泛,以下将介绍几个常见的使用场景。

1. 进程间通信AIDL最常见的使用场景就是实现进程间通信。

在Android开发中,多个应用程序或多个进程之间需要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时,可以使用AIDL来定义接口和数据类型,并通过AIDL的方式进行通信。

例如,一个应用程序需要获取另一个应用程序的数据,可以通过AIDL 定义接口,然后通过AIDL进行数据的传输和通信。

2. 跨应用调用AIDL还可以实现不同应用程序之间的跨应用调用。

当一个应用程序需要调用另一个应用程序中的方法或获取其数据时,可以通过AIDL 来实现跨应用调用。

通过定义AIDL接口,并在应用程序之间进行绑定,可以实现跨应用程序的方法调用和数据传输。

3. 服务端和客户端通信AIDL也可以用于服务端和客户端之间的通信。

在Android中,可以通过创建服务(Service)来实现后台运行的功能。

服务端可以通过AIDL定义接口和数据类型,并将其提供给客户端使用。

客户端可以通过AIDL接口来调用服务端的方法或获取服务端的数据。

4. 跨进程事件监听使用AIDL还可以实现跨进程的事件监听。

例如,一个应用程序需要监听另一个应用程序中的某个事件,可以通过AIDL定义接口,并在应用程序之间进行绑定和注册。

当另一个应用程序触发指定事件时,AIDL接口可以将事件通知给监听者,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5. 跨应用共享数据AIDL还可以用于跨应用共享数据。

当多个应用程序需要共享某个数据时,可以通过AIDL定义接口和数据类型,并通过AIDL进行数据的传输和共享。

例如,多个应用程序需要访问同一个数据库或文件,可以通过AIDL接口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访问。

AndroidIPC机制详解(一)

AndroidIPC机制详解(一)

AndroidIPC机制详解(一)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IPC机制 1、什么是IPC 2、Binder机制原理 3、AIDL实现一、什么是IPC但是多进程模式出现以下问题: 1、静态成员和单例模式完全失效 2、线程同步机制完全失效 3、SharedPreferences的可靠性下降 4、Application多次创建因此为了避免这些问题Android中有多种IPC机制,如AIDL,Messenger,Socket,ContentProvider,但是这些机制底层全部都是用了Binder机制来实现的,什么是Binder?要了解Android系统中的IPC我们首先要了解的就是Binder;二、Binder机制原理1、Binder机制Binder是Android系统中的一种IPC进程间通信结构。

Binder的整个设计是C/S结构,客户端进程通过获取服务端进程的代理,并通过向这个代理接口方法中读写数据来完成进程间的数据通信。

Android之所以选择Binder,有2个方面的原因。

1是安全,每个进程都会被Android系统分配UID和PID,不像传统的在数据里加入UID,这就让那些恶意进程无法直接和其他进程通信,进程间通信的安全性得到提升。

2是高效,像Socket之类的IPC每次数据拷贝都需要2次,而Binder只要1次,在手机这种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很重要。

Binder机制原理图:1.客户端获取服务端的代理对象(proxy)。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客户端进程并不能直接操作服务端中的方法,如果要操作服务端中的方法,那么有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法就是在客户端建立一个服务端进程的代理对象,这个代理对象具备和服务端进程一样的功能,要访问服务端进程中的一些方法,只需要访问代理对象中对应的方法即可; 2.客户端通过调用代理对象向服务端发送请求。

3.代理对象将用户请求通过Binder驱动发送到服务器进程; 4.服务端进程处理客户端发过来的请求,处理完之后通过Binder驱动返回处理结果给客户端的服务端代理对象; 5.代理对象将请求结果进一步返回给客户端进程。

Android常用的IPC通信

Android常用的IPC通信

Android常⽤的IPC通信⼀、Android中常⽤的IPC通信管道Socket共享内存信号⼆、管道 管道是⼀种IPC通信⽅式,分为有名管道和⽆名管道,⽆论是有名管道还是⽆名管道其原理都是在内核开辟⼀块缓存空间,这段缓存空间的操作是通过⽂件读写⽅式进⾏的。

管道为分半双⼯和全双⼯:半双⼯:半双⼯管道是单向通信,进程1只能向管道写数据,进程2只能从管道读取数据。

只有⼀个代表读或者写的FD(⽂件描述符)。

全双⼯:全双⼯管道是双向通信,有两个⽂件描述符,代表读和写。

有名管道与⽆名管道:有名管道:有名管道的通信可以通过管道名进⾏通信,进程间不需要有关系。

⽆名管道:⽆名管道就是匿名管道,匿名管道通信的进程必须是⽗⼦进程。

半双⼯: 全双⼯: 在Linux实现pipe: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fd[2];char buffer[SIZE];pipe(fd);pid_t pid = fork();if (pid == 0) {close(fd[1]);read(fd(0), buffer, SIZE);} else if (pid > 0) {close(fd[0]);write(fd[1], "Hello", 5);}}三、Socket Socket提供⼀套⽹络通信的接⼝。

Socket⽹络IPC通信是全双⼯的,进程间不需要有关系。

在Android中AMS与Zygote通信采⽤的Socket通信。

四、共享内存 共享内存是IPC通信性能最好的⽅式,进程间通信只需要⼀次拷贝,适合进程间⼤数据通信。

在Android中应⽤的Surface与SurfaceFlinger的IPC通信采⽤的共享内存⽅式实现的。

在Android中共享内存有⼀个⼯具类MemoryFile。

五、信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Client与Service在不同的进程中,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类似线程间的迁移的通信方式,对用户程序而言当调用Service返回的IBinder接口后,访问Service中的方法就如同调用自己的函数。
七. Android中的 Binder通信实现要点:
1. Android中的Binder通信是基于Service与Client的工作模型的;
2. 所有需要IBinder通信的进程都必须创建一个IBinder接口;
3. 系统中有一个进程管理所有的system service:
4. Android不允许用户添加非授权的System service;
1.socket;
pipe;
三.Android系统通信方式是什么?
Binder 通信;
四.Binder通信的优势是什么?
高效率
五.Binder通信的特点是什么?
是同步,而不是异步;
六.Binder通信是如何实现的?
1.Binder通信是通过linux的binder driver来实现的,
5. 现在源码开放了,我们可以修改一些代码来实现添加底层system Service的目的;
6. 对用户程序来说,我们也要创建server,或者Service用于进程间通信;
7. ActivityManagerService管理JAVA应用层所有的service创建与连接(connect),disconnect;
2.Binder通信操作类似线程迁移(thread migration),两个进程间IPC看起来就象是一个进程进入另一个进程执行代码然后带着执行的结果返回;
3.Binder的用户空间为每一个进程维护着一个可用的线程池,线程池用于处理到来的IPC以及执行进程本地消息,Binder通信是同步而不是异步。
8. 所有的Activity也是通过这个service来启动,加载的;
9. ActivityManagerService也是加载在Systems Servcie中的;
八.Android的 Service工作流程
1.Android虚拟机启动之前系统会先启动service Manager进程;2.service Manager打开binder驱动,并通知binder kernel驱动程序这个进程将作为System Service Manager;
2011年Android IPC进程间通讯机制学习笔有哪些方式?
1.socket;
pipe命名管道;
3.message queue消息队列;
4.singal信号量;
5.share memory共享内存;
二.Java系统的通信方式是什么?
3.然后该进程将进入一个循环,等待处理来自其他进程的数据。4.用户创建一个System service后,通过defaultServiceManager得到一个远程ServiceManager的接口,通过这个接口我们可以调用addService函数将System service添加到Service Manager进程中;
5.然后client可以通过getService获取到需要连接的目的Service的IBinder对象,这个IBinder是Service的BBinder在binder kernel的一个参考,
6.所以service IBinder 在binder kernel中不会存在相同的两个IBinder对象,每一个Client进程同样需要打开Binder驱动程序。对用户程序而言,我们获得这个对象就可以通过binder kernel访问service对象中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