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纹饰特点教学内容
春秋战国:玉器雕刻技艺的特点与鉴赏!
![春秋战国:玉器雕刻技艺的特点与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59ee58f3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0b.png)
春秋战国:玉器雕刻技艺的特点与鉴赏!战国谷纹玉环玉石在我国的历史上具有很高的影响地位,在这几千年的发展中,玉雕也形成了自己的发展体系,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在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玉石梦。
战国中晚期对璜,双头虎形从玉石开始在我国出现,每个时期都有具有时代特点的玉石雕刻技艺的出现,或是纹路,或是形状,或是玉石种类等,那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玉石雕刻技艺。
战国中晚期对首龙形玉璜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春秋战国时代的玉器工艺与当时的青铜工艺、髹漆工艺和印染织绣工艺等一样比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无论在玉质材料选择的精美与多样性方面还是在雕琢工艺的进步、造型与纹饰的艺术性方面都出现了崭新的面貌,为后世玉器工艺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重要基础,在我国玉器工艺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综观春秋战国时代的玉器,根据其用途大致可分为三类:其一,礼器类,如琮、璧、圭、璜等:其二,实用器类,如梳、觿、带钩、灯等;其三,装饰、艺术品类,如环、块、瑗、笄及各种佩饰:还有许多作为陈设品的玉雕人物、飞禽走兽等。
其中作为装饰、艺术品类的玉器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有的礼器和实用器往往也同时用作装饰品,如礼器中的璧、璜,实用器中的觿等,这类玉器的造型、纹饰往往最具有艺术性,许多构思独特新颖,造型美观,雕琢精巧的玉器都属此类。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和当时社会相符的主流纹饰,“龙首纹”,这一纹饰有一特点,都是现首不现尾的,这一纹饰对之前的龙纹有了很大的突破,直接影响了战国时期龙的造型;战国中晚期龙形佩“谷纹”,这一时期的谷纹分为两种,一种是阴线雕,还有一种是乳突状,春秋时期的谷纹大多排列疏散,布局也很不整齐;战国中晚期双凤连双身龙形佩“螭纹”中的螭是一种古代传说中的动物,这一时期的螭经过战国和两汉的发展成为我国艺术历史上纹饰的标杆;“蟠虺纹”也是动物中的一种,是指毒蛇,这类纹饰表情都比较逼真,将毒蛇所有凶恶表现出来。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龙形玉器纹样造型研究PPT课件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龙形玉器纹样造型研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49e2f25901020206409c5e.png)
河南省信阳固始候古堆1 号墓出土的卷龙纹龙形玉佩 ,已经具有楚国玉佩的典型 特征。此玉佩扁平体,龙回 首躬身,卷尾上翘。龙体外 缘有轮廓线,通体雕琢卷云 纹和卧蚕纹(见图5)。
-17-
肆 多变形制——战国时期的玉龙
多变形制——战国时期的玉龙
战国时期儒家文化中“君子 必佩玉”的风潮,席卷当时长江 中游的楚国。
春秋战国时期 楚国龙形玉器纹样造型研究
目录
楚人与龙 楚国龙形玉器的分期特征 奇诡纹样——春秋时期的玉龙 多变形制——战国时期的玉龙 结语
壹
楚人与龙
◎中国龙文化 ◎龙——楚人崇拜的神兽
中国龙文化
中国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文化的象征。远古人 们认为应当有一个力大无穷的“神物”主宰着指挥着操纵 着管理着这些动物和天象,龙作为一种崇拜现象,一种对 自然力的一种“理解”,也就开始了它的“模糊集合”。
春秋战国时期,玉器基本以饰玉为主, 但也有少量的礼玉。从目前出土的资料显示 ,雕刻有龙纹的玉器除了龙形佩还有璧、块 、珑、磺、琦、冲牙等。战国初期,玉器雕 刻龙纹成为流行题材,龙纹作为佩玉纹样的 使用开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12-
二、楚国龙形玉器的分期特征
1 夔纹 2 钩云纹 3 涡纹
其中,蟠璃纹、蟠毯纹以及
龙——楚人 崇拜的神兽
楚地先民以龙为崇拜对象,就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
屈原在《离骚》中的“驾八龙之婉 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宋玉《九辨》中描写苍龙与鸾鸟在 暴风雨到来之前的情景:“左朱雀 之苃苃兮,右苍龙之躣躣。”
-9-
贰 楚国龙形玉器的分期特征
二、楚国龙形玉器的分期特征
-11-
二、楚国龙形玉器的分期特征
纹饰
龙形玉器在纹饰上主要
中国高古玉之春秋战国玉器详解
![中国高古玉之春秋战国玉器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ef7eaa1a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09.png)
中国高古玉之春秋战国玉器详解声明:文章转载自中华艺术网,仅为转载,侵权可联系删除。
建国以来,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的春秋战国墓葬主要有:安徽寿县蔡侯墓、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河南辉县固围村魏国墓、河北平山中山国墓等。
这些墓葬均出土了大批极其优美的玉器。
从各地春秋时代墓葬出土的玉器可以了解,春秋早期玉器与西周晚期玉器很难区别,至春秋中、晚期才有了明显变化。
如河南淅川下寺一号墓所出的一对玉虎璜,仍有西周遗韵,但变一面坡阴线为隐起面处理,细部施以较细的变形涡纹,显得柔润丰满。
比较典型的春秋玉器,应是玉牌,其下部中心处琢以隐起兽面纹,两侧与上面饰以隐起的细密蟠虬纹,与同出的铜鬲上的蟠螭纹有异曲同工之妙。
可知玉器春秋风格的出现,是时代使然,并非孤立现象。
但是春秋玉器与同时的青铜器毕竟不同,它具有自己的演变过程和特点。
安徽蔡侯墓出土的龙形玉饰,饰以隐起的翼状涡纹,较河南淅川下寺一号墓出土的玉虎璜前进了一大步,成为完善的春秋玉器。
由此可知,典型的春秋玉器已经由平面向隐起、由简向繁的方面演变。
这是此期玉器走完的第一步,它为战国时代玉器的重大嬗变演化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战国玉器在全国各地均有出土,但最重要的还是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玉器。
此墓出土玉器约三百余件,不仅数量较多,而且质量也很精。
有璧、环、瑗、璜、玦、佩、梳、带钩,以及牛、羊、猪、狗、鸟等小件动物形饰。
玉料有青玉、碧玉。
纹饰以云纹为主,采用隐起、缕空、阴线、单面或双面雕等多种工艺技法。
其代表作品有玉多节佩、玉龙首璜、玉兽面纹琮等。
其中尤以玉多节佩堪称精美绝伦,它是迄今出土的战国玉器中工艺技术难度最大的。
它用五块形状不同的白玉,分别雕成夔龙、夔凤或其他形象,分为五组,镂空成二十六个圆环或半圆环相互勾连的套环形器;用椭圆形和半椭圆形榫头及铜插销的玉活环装配连接成一串全长四十八厘米的大型链饰。
必要时可以摘下活环,拆卸成五组小型镂空玉佩,每组都是用一块玉子剔镂,由三至八个玉环或镂空玉片组成。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龙形玉器纹样造型研究PPT课件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龙形玉器纹样造型研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49e2f25901020206409c5e.png)
目录
楚人与龙 楚国龙形玉器的分期特征 奇诡纹样——春秋时期的玉龙 多变形制——战国时期的玉龙 结语
壹
楚人与龙
◎中国龙文化 ◎龙——楚人崇拜的神兽
中国龙文化
中国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文化的象征。远古人 们认为应当有一个力大无穷的“神物”主宰着指挥着操纵 着管理着这些动物和天象,龙作为一种崇拜现象,一种对 自然力的一种“理解”,也就开始了它的“模糊集合”。
-31-
多变形制——战国时期的玉龙 河南省淮阳县平粮台16号墓出土的谷纹龙形玉佩(见图23)和涡 纹龙形玉佩(见图24 ),表现战国时期玉龙的标准“S”形造型。龙 体翻转扭曲,蜿蜒曲折,刚劲秀美,变化多姿。
-32-
伍 结语
总结
崇龙和尚玉,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两个基本特点,龙神造 型和龙纹装饰成为中华古玉创作的一个永恒不变的题材。春 秋之际,列国纷争,多国并存,由此出现了多个玉器发展中 心,但龙纹题材,却在各地通行无阻,始终盛行。春秋战国 时期,楚国出土的各式龙形玉佩以及数不胜举的龙纹玉器, 是新石器时代以来中华文化一脉承传的崇龙礼俗的具体体现 ,也是中国玉器文化与中国龙文化的交融发展的体现。
崇龙
尚玉
-34-
参考文献及资料
[1]王喆.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龙形玉器纹样造型研究[J].设计艺术研究, 2015(3):106-114. [2]周政.春秋玉器研究[MA].2015. [3]曾剑华.【荆州地理】龙:楚人崇拜的神兽 [EB/OL]./viewnews-43656.html,2011,2011-03-23.
从湖北省荆州熊家家墓地出土的玉璧上可 见鲜明逼真的谷纹,可以感受到楚人对自然的 敬畏,对生命的敬重(见图8)。
春秋战国制玉特征
![春秋战国制玉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3c1bdb84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39.png)
春秋战国制玉特征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宝玉制作技艺高度发展的时期,制作的玉器精美绝伦,独具特色。
本文将从玉器材质、制作工艺、纹饰图案以及象征意义四个方面来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玉器的特征。
一、玉器材质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多以产自中国东部的和田玉为主要材料。
和田玉质地细腻坚硬,具有极高的韧性,适合雕琢各种精细的纹饰。
此外,还有部分玉器使用神秘的墨玉、绿玉和白玉等材质,赋予玉器不同的质感和色彩。
二、制作工艺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制作工艺非常精湛,主要采用透雕、浮雕、堆雕和线刻等技法。
透雕工艺是将玉块从内部进行雕琢,打磨出精细的纹饰,使其形成立体感;浮雕工艺则是将纹饰雕刻在平面上,通过高低层次的巧妙组合,展现出瑰丽的效果;堆雕工艺通过将玉块上下堆积出雕塑形状,形成栩栩如生的立体作品;线刻工艺则是运用细小的刀具进行纹饰的雕刻和细节的表现。
这些工艺都需要制作者极高的技艺和耐心,才能完成精美的玉器作品。
三、纹饰图案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纹饰图案十分丰富多样,常见的有神兽、神龟、凤凰、鸟兽等神话传说中的动植物形象,也有云纹、雷纹、尘纹等天然元素的表现。
这些纹饰图案不仅形象逼真,而且线条流畅,富有装饰性和艺术感。
纹饰的图案设计多是寓意吉祥、祈福和辟邪的象征,展现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神秘力量的追求。
四、象征意义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除了作为珍贵的饰品外,还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玉在古代中国被视为吉祥、神圣的象征,被认为是王权的象征,因此玉器常被用作贵族身份的象征物品。
同时,玉器也有着祈福、驱邪等功能,人们相信佩戴玉器能够保佑平安、健康和吉祥如意。
综上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制作精湛,材质上多采用和田玉,制作工艺繁复精细,纹饰图案丰富多样,象征意义深远。
这些特征使得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在艺术上和文化上都具有了重要地位,为后世的玉器制作奠定了基础,也为后世的工艺美术传承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春秋玉器纹饰解析
![春秋玉器纹饰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eb7b97e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13.png)
春秋玉器纹饰解析春秋玉器那可真是相当有趣呢!咱就来说说它的纹饰。
春秋玉器的纹饰就像是那个时代的时尚密码。
你看啊,那时候的纹饰可复杂了,就跟现在女孩子编辫子似的,一环扣一环,各种弯弯绕绕。
像谷纹,就像一颗颗饱满的谷粒一样,圆润可爱,仿佛在诉说着当时人们对丰收的渴望。
想象一下啊,在那个以农业为主的时代,谷粒可是宝贝中的宝贝,把谷纹雕琢在玉器上,那就是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刻进去了。
还有那种螭龙纹,那螭龙张牙舞爪的,活灵活现。
它可不是那种规规矩矩的样子,而是带着一种灵动劲儿。
就像调皮的小孩在玉器上玩耍,一会儿扭到这儿,一会儿扭到那儿。
这螭龙纹啊,感觉像是在守护着玉器,又像是在炫耀自己的威风。
春秋玉器的纹饰还有个特点,就是很有层次感。
就好比你吃蛋糕,一层奶油一层水果,层层叠叠的。
这些纹饰也是,大的图案下面还藏着小的细节。
比如说在一个大的云纹下面,可能还有细细的线条勾勒出小花或者小动物的形状。
这要是不仔细看啊,还真容易忽略呢。
这就像是古人跟我们玩的一个小游戏,看你能不能发现这些小惊喜。
有时候我就在想,当时的工匠在雕琢这些纹饰的时候,心里在想啥呢?是不是一边哼着小曲儿,一边小心翼翼地刻着这些纹路呢?他们肯定是把自己的感情也都注入到玉器里了。
每一道纹路可能都有一个小故事。
也许是工匠思念远方的亲人,就把对亲人的思念通过纹饰表现出来;也许是看到了美丽的风景,就把风景的元素也融合进去了。
这些纹饰可不仅仅是好看,它们还代表着春秋时期的文化和审美。
那时候的人就喜欢这种精致又富有内涵的东西。
和现在咱们喜欢一些潮流的东西是一个道理,只不过人家那是千年之前的潮流。
而且啊,春秋玉器的纹饰也影响了后来的玉器制作风格。
就像一个文化的火种,一直传承下去。
我们现在看这些春秋玉器的纹饰,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的门。
透过这些纹饰,能看到那个时代的繁华与热闹,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真的是越看越觉得有意思,每一件春秋玉器都像是一个小小的历史宝藏,纹饰就是打开宝藏的钥匙呢。
第14讲:战国玉器(上)
![第14讲:战国玉器(上)](https://img.taocdn.com/s3/m/a302181f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4a.png)
第14讲:战国玉器(上)
文 | 磊哥
又到了养玉时间,今晚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关于战国玉器的特点。
春秋与战国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都属于东周时期。
战国玉器品类繁多,包括传统的礼仪用玉、生活用品类和大量装饰类玉器。
战国玉器中最典型的属玉龙,多为青玉,俗称战国青。
战国玉器做工更为精细,因为战国时期出现铁,铁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砣具的战斗力,制作的玉器精美绝伦,铁的硬度高于铜。
这是一件战国时期双龙玉璜,工艺不但复杂,而且很有创意。
这是战国出廓玉璧。
精美绝伦,工艺水平超过了春秋,为汉代玉器的高峰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石雕刻与工艺品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石雕刻与工艺品](https://img.taocdn.com/s3/m/10705cf3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9c.png)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石雕刻与工艺品玉石,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所钟爱的艺术材料。
在春秋战国时期,玉石雕刻及制作工艺品达到了繁荣的巅峰。
本文将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玉石雕刻与工艺品的特点、形式以及其在当时社会的重要地位。
一、背景介绍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各个国家相互竞争,力争统一中原,并通过战争和外交手段不断扩张领土。
在这种背景下,各个国家的王公贵族追求繁荣和奢侈生活,玉石作为一种奢侈品逐渐流行起来。
二、玉石雕刻的特点1. 艺术表现力丰富:春秋战国时期的玉石雕刻更加突出艺术的表现力,表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神话传说以及人们对美的追求。
雕刻作品的题材广泛,从动物形象、神祇、人物形象,到抽象的几何纹样,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2. 独特的技艺:春秋战国时期的玉石雕刻技艺独具特色。
雕刻师傅们运用独特的刀法和雕刻工具,准确地刻画出细腻的纹路和形体。
他们善于利用玉石的质地和色彩,通过雕琢和抛光的手法,使玉石雕件更加光洁、晶莹。
3. 高超的工艺水平:当时的玉石雕刻工艺水平高度发达,技法纯熟。
雕刻师傅们擅长将艺术构思与工艺技法相结合,使玉石雕刻的艺术效果达到极致,呈现出细腻、精湛的工艺水平。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玉石工艺品1. 玉璧:春秋战国时期的玉璧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礼器,多为薄片状或圆盘状,上面常有各种深浮凸纹样和动植物纹饰,象征着权力与财富的象征。
2. 玉佩:玉佩是一种常见的玉石工艺品,形状多变,有纵刻纹、波状纹等不同样式。
战国时期的玉佩通常镶嵌有金银,制作精美,是贵族的身份象征。
3. 玉饰:春秋战国时期的玉石饰品种类繁多,包括玉钺、玉环、玉璜等。
这些玉饰品有的是以动物形象为题材,有的是以几何纹样为主,都展现了当时玉石工艺品的多样性和创作技巧。
四、玉石雕刻与社会地位春秋战国时期的玉石雕刻及工艺品在当时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首先,玉石雕刻作品在贵族阶层中的应用广泛,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春秋战国玉器常见纹饰
![春秋战国玉器常见纹饰](https://img.taocdn.com/s3/m/b272542e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d6.png)
春秋战国玉器常见纹饰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玉器制作的繁盛时期,各种纹饰和图案在玉器上得到广泛应用。
这些纹饰不仅仅是装饰玉器的元素,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本文将介绍春秋战国时期常见的玉器纹饰。
一、凤凰纹春秋战国时期,凤凰纹成为玉器上常见的纹饰之一。
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着吉祥和君主的权威。
在玉器上,凤凰纹多以雕刻的形式呈现,细致的线条勾勒出凤凰的姿态,栩栩如生。
凤凰纹饰经常出现在玉璧、玉琮等器物上,既为玉器增添了艺术价值,又表达了吉祥祝福的意义。
二、龙纹龙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被赋予了极高的地位,被视为国家的象征和君主的象征。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上,龙纹饰十分常见。
龙纹饰多以浮雕的形式出现,刻画出龙的蜿蜒身姿和威武形象。
龙纹饰常出现在玉器的中央位置,象征着权力和荣耀,也体现了古人对龙的崇拜和向往。
三、云纹云纹是春秋战国时期玉器上常见的纹饰之一。
云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祥瑞和吉祥,因此云纹常常被用来装饰玉器,带来吉祥和幸福之意。
云纹多以线刻或浮雕的形式出现,呈现出层次分明的云彩纹样。
云纹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装饰玉器,更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望。
四、花纹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上常见各种花纹,如莲花纹、牡丹花纹、菊花纹等。
花纹的出现让玉器更加生动、生气勃勃。
花纹多以浮雕或线刻的形式出现,形状逼真,栩栩如生。
花纹的选材经常与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关,如莲花纹象征着纯洁和高雅,菊花纹象征着富贵和寿命。
五、动物纹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上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动物纹饰,如虎纹、鸟纹、鱼纹等。
这些动物纹饰不仅仅是对古代动物的再现,更寓意着吉祥、福寿和权威。
动物纹以雕刻的形式出现,形象栩栩如生,给玉器增添了一份生命力和神秘感。
六、神话传说纹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上还常见一些神话传说的纹饰,如四神兽、神仙等。
这些纹饰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在玉器上展现的是人们对神秘的追求和信仰。
神话传说纹多以浮雕的形式出现,栩栩如生,给人一种神奇的感觉。
和田玉培训中心课程之古代和田玉玉器特色
![和田玉培训中心课程之古代和田玉玉器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b5251b0276c66137ee0619e6.png)
•
在战国时期各地的玉器中,楚国玉器以其特有的风格独领风骚。楚地是我国 古代浪漫主义的发源地,在楚文化中弥漫着浓郁的原始社会传统特征,充满 神秘之感,反映在玉器制作上就极具浪漫主义情调。楚国制作的玉器潇洒奔
放、不拘一格,尤其是玉龙佩,艺术价值极高,对后世玉器风格产生了极为
深远的影响。Leabharlann 玉材• 战国时期的玉器,无论是表面、边 角的细节琢磨,还是整体的布局造 型,均设计得当,通体灵透,充满 了强烈的动感,显得生机勃勃。器 体边角尖锐利落,特别是张口挺胸、 大幅度的扭动躯体的龙凤造型,明 显地表现出一种刚健遒劲、勇往直 前的气势和力度。
元实珠宝学院 整理奉献
•
战国玉器在工艺上一改春秋时期的 风格,线条清晰利落,棱角刚劲明 确,图案也更加清晰。镂雕技法普 遍使用,工艺更加精湛,态度极端 认真,镂孔的内壁也琢磨得光洁明 亮,一丝不苟。早期的浅浮雕作品 去地并不彻底,多沿图纹而碾磨, 产生了一种时隐时现、变化多样的 艺术效果。
•
战国中期以后,纹饰线条干净利落, 觉悟拖泥带水之处。刻划的极细线 条走势扭曲委婉,俨如游丝白描, 是春秋游丝刻的升华,被称为“游 丝描”。无论是浅浮雕、透雕,还 是阴线刻划,均琢制得精益求精。 战国时期,镶嵌技术进一步提高, 除了普遍使用于剑、带钩、车马器 等小件器物上外,在鼎、壶、敦、 尊等大型铜礼器上也有应用,使器
物显得更加庄严、雅洁、富丽堂皇。
•
战国初期的谷纹承袭春秋时期的风 格,形体略小,底部有突出“芽 弯”,排列密集均匀,乳突有扎手 感觉。中期以后,乳突变得低矮, 手感平滑,排列略显稀疏。多为阴 线刻,线条飘逸流利。把谷纹用阴 线勾连起来,是战国后期楚国一带 常用的手法。在谷纹的基础上加刻 斜格线,这被称为“战国蒲纹”, 创始于战国时期。
古玉界:纹饰繁琐的春秋玉器(二)
![古玉界:纹饰繁琐的春秋玉器(二)](https://img.taocdn.com/s3/m/8e5f6e28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e7.png)
古玉界:纹饰繁琐的春秋玉器(二)龙纹玉璜春秋长10.6、端宽2.7、厚0.4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玉质青色,有沁。
器体近半圆形,片状,上中部穿孔。
两面纹饰相同。
两端及下部有脊牙。
器身饰多个几何变形龙纹,并辅以网格纹、斜“S”纹等,采用细如发丝的阴刻线及斜琢的一面坡工艺,技艺精湛,光彩华丽。
此玉璜为组玉佩中之一。
云纹龙首形玉璜春秋高4.6、宽10.9厘米现藏于天津博物馆玉质黄绿色,有褐色沁。
中间阴刻一椭圆形璧,上饰龙首纹、勾云纹。
椭圆形璧两侧均饰相同的勾云纹。
椭圆形璧两侧均饰相同的勾云纹。
蟠虺纹玉环春秋最大径4.4厘米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玉质受沁呈鸡骨白色。
椭圆形环,外周出脊。
双面密布勾云纹,形成四组相对的夔龙纹,隐约可见小圈眼。
局部饰斜向阴刻线。
环上两条平行的叶脉纹,中间平素无纹,是作为装饰时固定之处。
龙纹玉玦春秋直径4.8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玉质白色,器表有褐色沁及水沁,纹饰内还残存有朱砂痕。
一面双阴线雕琢一个个变形虺龙纹,虺龙卷鼻,圆眼,相互交接。
玦内圆孔边缘阴刻一圈平行短直线。
背面光素无纹。
龙纹玉璜春秋长7.8、宽1.5厘米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玉质青白色,有灰色土沁。
窄弧形扁平体,两端各钻一孔,两面均为细阴线互相勾连的秦式龙首纹。
双龙首玉璜春秋长12、宽3.5厘米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玉质白色,有褐色沁斑。
器呈扁平扇面状。
两面纹饰相同,一面残,两端皆做成龙首形,龙口微张。
表面纹饰分为两层,上层以减地隐起的蟠虺纹为主体纹饰,下层是“S”形地纹,此类璜在春秋楚墓和吴墓中常有出现。
春秋早期玉璜纹饰松散,中晚期才走向对称、规整、密集,这件双龙首纹璜正是由松散到繁缛的过渡时期。
璜上有凸齿形装饰。
这种璜的形制是在两端配合纹饰巧妙的表现出龙首形状,有些两端直接就是龙首形,这些都是春秋璜的特点。
蟠虺纹玉玦春秋直径5.25厘米现藏于河北省民俗博物馆玉质白色,略带黄色沁斑,莹润光泽略透明。
器体扁薄,造型如璧,一侧有缺口。
古代玉器之春秋玉器纹饰浅析
![古代玉器之春秋玉器纹饰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adaa5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ef.png)
古代玉器之春秋玉器纹饰浅析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众香拱之幽幽其芳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以日以年我行四方文王梦熊渭水泱泱采而佩之奕奕清芳雪霜茂茂蕾蕾于冬君子之守子孙之昌本文为授权转载的原创文章,所有拍摄收藏品均为原作者私藏,未经允许请勿转发。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之名肇于孔子删订《春秋》,时周王朝衰微,群雄争霸,诸侯国间的战争频起,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更促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由卜巫的宗教文化向理性人文文化的历史转型。
纵观春秋,管鲍协齐、介推焚山、皮赎百里、勾践尝胆、简子思贤、董狐直笔、专诸鱼肠、要离断臂,志士英豪,跃然眼前;春秋论语,左传国语、墨翟兼爱、邓析两可、老聃无为、庄生逍遥、诗思无邪、楚歌猗兮,诸子百家,异彩纷呈。
正是短短300年春秋的灿烂文明,孕育了中国几千年来在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多方面意识形态的本源,甚至定格为历史不可超越的辉煌巅峰。
展开春秋玉器的乐章:---- 河南黄君孟夫妇墓、三门峡虢国墓、淅川下寺、桐柏县月河、山西金胜村赵卿墓、江苏吴县严山、湖北曾侯乙、……其造型之奇巧、技艺之精湛,不能不让我们为之惊心动魄、叹为观止!----------------------------------------------------------------- 关于曾侯乙玉器断代之浅见湖北曾侯乙在学术上均断为战国早期,那是对墓葬的断代。
据考,曾侯乙于公元前433年下葬,且墓葬大量的铜器明确证明为前几代曾侯的遗留,或是楚国赠物。
我认为,小小的一个曾国,能够拥有如此宏大的墓葬和如此恢弘的随葬品,在距春秋末年短短40余年间是不可能创造出来的,更何况精美绝伦的玉器更是需要漫长的制作过程。
所以,绝大多数为前朝遗存是唯一的解释。
而且,无论从型制还是风格,曾侯乙的372件玉器中起码有一半以上,特别精美具有代表性的,都应该属于是春秋晚期。
如:兽面纹玉琮、动物形半琮、金缕玉璜、虎形佩、鸟首形佩、组合式玉剑、玉梳、十六节龙凤佩、四节龙凤佩、对龙、对璜、方形玉镯、铜刀玉首、内外绞丝封边变形龙纹璧、等等……,并有一定数量的改制器。
春秋战国玉器演示教学
![春秋战国玉器演示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b800f9f7561252d381eb6e83.png)
玉璧是春秋战国至汉代最常见的礼 仪用器,代表墓主生前的等级和地位 。谷纹是玉璧上最常见的纹饰,因其 像春天谷粒发芽的形状而名,但其意 义究竟是出于整齐美观,还是有某种 宗教意义已不得而知。谷纹因雕琢技 法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这件玉 璧上的谷纹采取浮雕方式,即将剔除 底子,凸出半球状谷粒状纹饰,显得 整齐饱满。
玉璧上浮雕的谷纹与其他玉璧 略有不同,谷粒非半球状或弧形, 而似塔尖状,如同螺尾一样,触之 有扎手感。这种技法雕琢的谷纹玉 璧甚为少见,为古玉收藏界视为珍 稀之物。
勾连云纹是由阴刻的谷纹相互 勾连盘绕而成,看上去如同绵延细 密的卷云。如果以浮雕方式雕刻谷 纹,而以阴刻线将谷粒相连,则称 之为勾连谷纹。这种样式是战国流 行的纹饰,到汉代逐渐消失。
春秋战国玉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关中地区是秦国的领地,春秋时期玉器 多为礼器,纹饰华丽,造型规整,以云雷 纹玉璧最有特征。战国时期秦国玉器出土 很少,主要有玦、璜、环等佩饰,形制简 单,这可能是秦国玉器工艺受到战争影响 而发展缓慢的结果。
江淮地区是一些宗周诸侯国和楚国的领地 。这些诸侯国在春秋末、战国初年为楚国 所灭,因此出土玉器都是春秋时期的标准 器。玉器绝大多数是佩饰,造型优美,雕 琢工艺精良,具有极高的工艺水平。
玉璧上形状如云头一般的谷纹,称 为勾连谷纹,实际上是两个谷粒状纹 饰尾部相连而形成的。这种样式的谷 纹一般流行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 到战国晚期时,谷粒之间的尾部完全 断开,形成一个个独立的谷粒状纹饰 了。
玉璧上的谷纹以阴刻线的技法 制作,形似漩涡,故又称“涡纹”。 阴线刻的谷纹常见于玉色较暗的玉 璧上,精致及美观程度上不及浮雕 的谷纹,大概与这类玉璧多为丧葬 用玉有关。
有双周纹饰带的玉璧,一般玉 料为青绿色,雕工较粗率,多做丧 葬用玉,民间收藏界称之为“祭坑 玉”。战国晚期至汉代,等级较高 的墓葬中往往成组放置在墓主的前 胸和后背上,应该是丧葬等级观念 的反映。
第三章古玉器上的纹饰与工艺 提要: 古玉器一般都有装饰(纹饰与工艺
![第三章古玉器上的纹饰与工艺 提要: 古玉器一般都有装饰(纹饰与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f861e1a10912a216147929a1.png)
第三章古玉器上的纹饰与工艺提要:◆古玉器一般都有装饰(纹饰与工艺)◆纹饰是玉雕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有的纹饰、工艺具有断代的作用◆纹饰、工艺是玉器命名的要素之一◆古玉的命名往往采用——纹饰+玉质+器形如谷纹青玉璧或工艺(+纹饰)+玉质+器形如高浮雕蟠螭纹白玉璧一、常见的重要纹饰1各种谷纹谷纹环汉代排列整齐、清晰的谷纹谷纹璧战国2、乳丁纹玉璧龙凤纹乳钉纹西汉广州南越王墓出土金玉相连龙带钩龙纹乳钉纹西汉3、云雷纹:连续回旋形线条构成的图案。
圆形转角的称云纹;方形专角的称雷纹。
双线云纹云纹双头云纹T型云纹云纹双头云纹勾连云纹剔地春秋西周阴刻线云纹、云雷纹双阴线、菱形纹、皿纹、云龙纹商代龙鸟佩人字纹雷纹皿纹云纹龙鸟佩商代4、蒲纹:成排密集排列的六角形格子纹饰。
常见于战国秦汉时期的玉璧上。
蒲纹璜汉代蒲纹谷纹璧汉代5、蟠螭纹:象四脚蛇或壁虎的爬虫。
梯形头、无角、四支脚、圆形长卷尾。
三蟠螭纹系璧浮雕双螭剑格明代浮雕双螭纹双螭纹玉璧浮雕6、虺纹:蛇状纹饰。
无角、无腿。
虺纹7、夔龙纹:一足或两足龙形怪兽。
圆眼、方嘴、方形卷尾夔龙纹夔龙纹8、饕餮纹饕餮纹9、兽面纹兽面纹阴线刻浅浮雕西周神人兽面纹细如毫发的阴线刻良渚文化兽面纹象什么动物就叫什么纹饰。
其内往往有谷纹、云纹等纹饰。
如龙纹虎纹凤纹鹰纹鸟纹象纹龟纹鱼纹等。
鹰纹环形器龙山文化早期的镂雕鹰纹云雷纹双阴线商代龙纹璧春秋晚期龙凤纹佩春秋晚期由曲线或直线构成的几何形图案。
如皿纹鳞纹圈纹弦纹绹纹波浪纹漩涡纹菱形纹折线纹平行线纹等。
几何纹青玉佩饰四、人面纹包括人物纹饰或人首纹饰。
如玉舞人、妇人、翁仲、仙女、汉人、胡人等(图略)。
五、工艺与组合纹饰宋透雕云龙纹工艺精湛造型生动白玉云龙纹盖瓶浮雕清宋白玉六龙带板多层立体镂雕、浮雕龙纹龙造型复杂高9.1cm宽5.3cm厚1.8cm纹饰繁杂龙纹云雷纹鳞纹兽面纹镂雕方形牌饰春秋翡翠龙纹带钩清镂雕宋白玉透雕孔雀衔花佩工艺精湛造型新颖高4.5cm 宽7.2cm 厚0.6cm白玉精雕饰物清末长15.6cm 成交价: 34500元纹饰多种: 动物、树、写实云、楼阁、勾云纹镶宝玉器玉器嵌金工艺。
春秋战国时期玉器纹饰艺术
![春秋战国时期玉器纹饰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ef513e2f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b.png)
春秋战国时期玉器纹饰艺术春秋战国时期玉器纹饰艺术来源:章海虹《美术大观》一、春秋战国时期玉况器概况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列国纷争,新旧交替促使诸侯各国竞相开发、发展地方文化经济,治玉手工业勃兴大盛,玉文化在中华大地得到蓬勃发展。
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私塾相继兴起,讲学之风日益兴旺,各国相继进入百家争鸣、艺术上百花齐放的高潮,传统工艺大力创新,从而获得巨大的成就。
诸子百家崇玉而纷纷宣扬“以玉比德”、“玉不去身”之说,促进了列国琢玉工艺的发展。
崇玉、爱玉、用玉之风大盛,列国贵族争相崇玉、爱玉。
此时玉器不仅仅是上层统治阶级专享的奢侈品,而且表现出一定的普及性,上起帝王将相,下到庶民百姓,无不以玉为贵,祭祀、装饰、丧葬各个领域被广泛运用。
春秋战国时期玉器大致可以分为礼器、装饰器、实用器、葬玉等。
礼器同时包括璧、圭、璋、琮、璜、琥等。
此时礼器等石器时代晚期所特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地位受到一定的冲击,其庄重肃穆之感日减,装饰艺术价值渐增。
玉器的形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圭、璋、琮逐渐减少,直到战国晚期最终消失。
玉璜、玉也大为改观而成为装饰精美的佩饰或串饰玉件。
春秋战国时期玉器最显著的特色就是佩饰的盛行,春秋战国时期装饰玉占全部出土玉器数量的70% 以上。
装饰玉品种繁多,主要有环、牌饰、串饰、佩饰和动物形玉雕等。
实用器包括玉梳、簪、镜架等。
葬玉是指专为死者制作的以祈求尸体不朽的玉制品。
东周时期专用于殓葬的玉器有瞑目、玉含、踏玉、玉塞、玉册等。
二、春秋战国时期玉器的纹饰(一)玉器纹饰种类及特点春秋战国时期玉器在创作思想、设计意匠、技术加工等方面都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总的特点是细腻精美、精雕细刻,和田玉质的玉器增多,注重装饰审美的世俗化,这时期玉上雕琢的各种纹饰也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种类很多,这里就较常见及重要的纹饰做些介绍。
1.谷纹谷纹又称谷粒纹,即在玉器表面琢刻凸起的弧形圆点,谷纹通常不是单个出现,而是整齐排列或不规则排列许多个。
古玉学步(127):春秋纹饰独特征密集繁缛显圆润
![古玉学步(127):春秋纹饰独特征密集繁缛显圆润](https://img.taocdn.com/s3/m/89d314e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4c.png)
古玉学步(127):春秋纹饰独特征密集繁缛显圆润春秋制玉浅浮雕卷云纹又叫蟠虺纹,俗称卧蚕纹,台湾学藏界称寄生虫纹,坊间也称电话纹,总之,叫什么都是象形而已。
春秋浅浮雕卷云纹给人的视觉效果是——繁丽密集到震撼春秋制玉钱浮雕的特征是:图案繁缛、纹饰密集、雕工圆润、龙纹隐藏。
(一)春秋玉器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玉器时代,从商周玉器纹饰的简单抽象,到春秋玉器纹饰的密集复杂,繁缛美丽,到战国和汉代玉器的犀利流畅,春秋玉器是起到一个桥梁作用的。
春秋玉器中,最为经典的纹饰,就是那种密密麻麻,密不透风的浅浮雕卷云纹,这类纹饰堪称是春秋玉器的招牌纹饰,是这个时代的象征。
在这里任何语言解释、介绍都是多余(图1)。
图1-1:中国春秋第一玉浮雕图1-2:美国哈佛大学福格博物馆藏品图1-3:故宫博物院春秋云纹扁勒子图1-4:上海博物馆藏春秋龙形饰(二)春秋制玉钱浮雕图案虽然繁缛密集,但是都有严格的章法可寻,繁而不乱、密而不挤(图2)。
图2-1:上海博物馆藏品图2-2:天津博物馆春秋云纹龙首形玉璜(三)春秋制玉浅浮雕的工艺特点就是雕工圆润,卷云纹一般都是修磨边棱、云纹图案圆润饱满、肥厚充实、张力十足(图3)。
图3-1:美国芝加哥艺术馆藏春秋云纹璧图3-2:上海博物馆藏品图3-2B(四)春秋制玉多带有隐藏的龙纹,隐藏而对称。
这个隐藏的龙纹是和时代背景相关的,春秋时期,礼坏乐崩,坏了规矩,诸侯都想称王称霸,但是面子上还要顾及周王的存在,所以还不敢明目张胆地彰显自己的野心,所以就在各个方面都“犹抱琵琶半遮面”,躲躲闪闪、隐隐藏藏,这种潜意识反映到制玉中,就是龙纹隐藏,有的隐藏眼睛、有的隐藏尾巴、有的隐藏龙爪,不一而足,需要仔细辨识(图4)。
图4-1:美国芝加哥艺术馆藏春秋纹璧图4-2:美国芝加哥艺术馆春秋卷云纹璧图4-3:中国春秋第一玉浮雕图4-3中国春秋第一浮雕玉牌饰是一件未完工的半成品饰品(参见《古玉学步(123):赏古在心静,细仔方见真》,),除其主体纹饰外(参见《神玉探源(4):神人骑神兽——中华神徽的历史渊源探索》)周边还以隐藏龙眼、龙须、龙足的方式雕琢隐藏啦纹。
『涨知识』战国玉器的工艺特点
![『涨知识』战国玉器的工艺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796d5ed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5e.png)
『涨知识』战国玉器的工艺特点一、阴线刻由于先进工具的使用,战国时期玉器技法更加多样化了。
就阴线刻而言,粗线、细线、单线、双线、多线、直线、曲线,都可以按照设计娴熟地琢刻,刻痕清晰干净,线条流畅自然,在工艺上达到很高的水平。
战国玉器常以阴刻线刻画细部。
用薄刃口小圆锯,最后阴刻纹饰细部,用工具在画好的纹饰线条上刻画、勾勒,形成细长的阴刻线。
11阴刻线主要用来刻画龙、凤、螭、蛇等图像的嘴、眼、角、爪、鳞甲、羽毛等细部,或用来装饰主要物像的背景部分,然后整理、磨光,并作抛光处理,使之呈现出玉质温润晶莹的本色。
如河北平山县中山国3号墓出土的1件玉版,对角雕琢兽面纹和夔龙纹,并用粗细不等的阴线雕饰兽面纹上的眉、眼、鼻等部位和夔龙纹上的眼、口、角及其身上的鳞纹等,再以阴线雕饰兽面纹的背景部分及兽面纹与夔龙纹之间的云纹。
雕刻精细,装饰繁密。
同墓出土的其他玉版和棋盘也有类似的表现手法。
二、浮雕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
其起源甚早,是我国古代常用的工艺技法,表现于玉、石、铜等载体上。
春秋以来特别是战国和汉代时期,由于铁器的发明及在琢玉工具上的广泛应用,导致浮雕和镂雕工艺在当时颇为兴盛,涌现出一大批以浮雕技法雕琢的玉器精品。
常见的云纹、谷纹等战国时的主流纹饰大多是以浮雕技法雕成的,这样的实例不胜枚举。
三、平面雕此雕法是先把要雕琢的玉、石平面琢磨平整,在其上雕琢图像,然后将图像轮廓线以外雕出凹槽,使图像部分凸起而有立体感和浮雕感,但与浮雕又不同。
这种雕琢技法在战国玉器中别具格。
四、镂空雕保留物像部分,而将其余部分进行局部或全部镂空,称为透雕,也叫镂空雕。
战国之前也有镂空技法,但并未占到突出位置。
如商代玉器多是在边缘施用,两周时则采用逗点式镂空予以点缀。
到了战国时期,由于铁质琢玉工具的广泛使用,镂空工艺得到长足发展,大放异彩。
当时不少器类都采用镂空技法,有的还以之为主要的雕琢和造型手段,在玉璧的边缘以外雕饰造型纹样的出廓璧,就是这种工艺勃兴的产物。
详解各种春秋战国玉器特征(一)
![详解各种春秋战国玉器特征(一)](https://img.taocdn.com/s3/m/5e85471b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9e.png)
详解各种春秋战国玉器特征(一)璧造型规矩,棱角分明,内外边沿犀利见锋。
璧面图纹繁密复杂,常以去地隐起的谷纹、云纹等几何纹作装饰。
战国晚期还出现了由兽面、谷纹组成的二或三层环带状组合图纹和在璧的轮廓外及好内镂空玉龙、螭、凤等形态的出廓镂空玉璧。
构图巧妙,工艺精湛。
琮外方内圆,高矮不等,有的光素,与西周玉琮相同,有的则在琮体四个平整的方面上,满饰兽面及变形龙纹,线条浅细流畅,构图紧凑并富于变化。
整体造型规整,中间圆孔较大。
圭继承了西周圭的造型,但数量增多。
同时还发现有石质和陶质的圭,一般无纹饰。
山西侯马与河南温县盟誓遗址发现的圭,表面有用朱砂书写的盟誓辞文,由此可见圭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组佩主要由璧、环、璜、龙形佩、管、觽等组成,较之西周组佩形式更加复杂,佩饰物品品种日益增多,同时玉佩的造型新颖别致,琢磨工艺颇为精良。
璜主要为半环、半壁形和龙、虎等动物形及双龙首连体形等。
素面璜少见,大部分皆琢有勾连云纹、谷纹、龙凤纹、蟠螭纹等,并以羽状及细线纹填满空间。
图纹繁缛,层次复杂多变,工艺极精细,无丝毫草率之笔。
穿孔则根据组佩的需要,由两端改为璜的中部顶端。
同时还出现了由多件玉器组合而成的大玉璜,可谓是玉璜制作的鼎盛时期。
龙形佩龙形佩是战国玉组佩中的主要饰件之一。
大多龙体较长,腹背上拱,作“S”形卷曲状,极富弹性。
龙头比例较商周相应缩小,眼睛为圆圈或椭圆形,龙体满饰去地隐起的浮雕状谷纹、勾连云纹、绞丝纹等。
战国晚期龙形佩的造型变化,更加丰富。
虎形佩多为扁平的伏卧形,虎头较大,嘴唇宽厚,身躯装饰并非写实,多以粗细不同的阴线雕出谷纹、云纹、变形龙纹和环纹等,尾端上卷,背部或口、尾处有穿孔。
似是一种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佩饰物。
环扁圆体,中孔较大,器面如璧,满饰分布均匀的谷纹、云纹及龙凤纹等。
有些环的外缘,还以透雕加饰阴线的手法,琢出对称的龙、凤和蟠螭形象。
此外还常见一种玛瑙环,边沿较薄,孔壁稍厚且琢出凸棱,剖面呈三角形。
春秋、战国古玉的主流纹饰
![春秋、战国古玉的主流纹饰](https://img.taocdn.com/s3/m/f1274837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c2.png)
春秋、战国古玉的主流纹饰说到高古玉器,春秋战国的玉器是不得不提的。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在选材和雕刻工艺上都有很大的突破,取得了巨大发展。
春秋早期龙纹玉玦,上海博物馆藏当时玉器工艺的发展较快,玉雕工艺尤其出众,再加上当时所流行的特有的雷纹、古朴庄严的玉器造型与题材纹饰都非常特别。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在我国玉器工艺发展史上占不可小觑的的重要地位。
战国龙纹佩,荆州博物馆藏今天,我们对春秋、战国时期玉器上的纹饰进行一些介绍:春秋玉器特征一、主流纹饰 1、新创“春秋龙首”纹。
这种由勾连云纹组成的“阴线浅浮雕”龙首,不论是绞丝纹舌形还是S纹舌形,都是“现首不现尾”。
这种龙首纹,是夏、商、西周以来龙纹的一大突破,直接影响了战国的龙纹造型。
春秋双龙首玉璜2、新创:“春秋谷”纹。
春秋古纹有阴线雕和乳突状两种。
乳突状谷纹为浅浮雕,鼓励圆鼓、体型较大,手感园钝;春秋谷纹部分有阴刻“芽弯”,部分与勾连云纹混合构图。
春秋谷纹大多排列稀松,布局不够规整。
春秋龙形佩,上海博物馆藏3、新创“斜地子”纹、“虎皮”纹、“矩形鱼鳞”、“内勾卷云”纹。
战国至西汉玉卷云纹剑饰一套三件及玉剑珌一件4、新创螭纹。
螭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
《楚辞.刀歌.河伯》:“驾两龙兮骖螭。
”螭纹是个巨大的纹饰体系,春秋创制的螭纹,经过战国和两汉的发扬光大,和龙纹一样,成立我国艺术史上光彩夺目的纹饰标杆。
春秋螭龙纹佩5、新创螭虺纹。
虺是一种毒蛇。
《诗.小雅.正月》“哀今之人,胡为虺蜴。
”《楚辞.天问》“雄虺九首。
”虺,又是一种将发未震的雷声。
《诗.邶风.终风》:“虺虺其雷。
”春秋虺纹大多为圆首、尖嘴、小圆眼、短蛇形身。
6、春秋脊牙。
西周时流行的突齿到春秋时,大多演变成整齐划一的方形脊牙。
脊牙的制作,需要综合勾撤、平凸、隐起等技法,难度远在齿牙之上。
春秋晚期玉牌饰,淅川下寺楚国贵族墓出土二、主流线条:1、阴刻线技法炉火纯青。
细长弧线、密集成束的平行细线、密集盘绕的平行细线、粗细纹丝线、鱼鳞线、羽毛线等阴刻线大量涌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纹饰特点
云雷纹
春秋早期玉器装饰纹样,是一种线条方折的纹饰,以阴刻手法制成。
单体云雷纹呈“S”形,在装饰上,每三个雷纹构成一组图案,构图对称,纹饰显得比较细密。
这种纹饰是春秋早期特有的一种纹饰,具有断代的意义。
是受当时青铜器上所盛行的云雷纹的影响而出项的,但装饰在玉器上却显得比较呆滞,缺乏生气,到春秋晚期和战国时便成为了最富变化的勾连纹。
谷纹
春秋、战国玉器装饰纹样,又称之为谷粒纹,是以剔地浅浮雕的方法,在玉器表面雕琢出许多凸起的弧形圆点,这些圆粒排列有序,抛光后闪闪发亮,十分悦目。
谷纹是战国时期最流行的纹饰之一,由于谷纹制作难度很大,所以它所装饰的玉器往往比较精致。
玉镂雕螭龙合璧,战国,直径11cm。
清宫旧藏。
此璧为新疆和田青白玉制,局部有色变,圆形,内、外边沿略平。
璧两面皆饰凸起的谷纹,作交错的斜线排列,谷粒呈旋状。
璧孔内镂雕一螭龙。
蝌蚪纹
春秋战国玉器装饰纹样,是从谷粒纹派生出来的一种纹饰,是在谷粒的边缘琢出一道弧线,形似蝌蚪的尾巴,故得名“蝌蚪纹”。
其尾巴方向并不固定,似是随意而为,但装饰效果很好,长饰于玉龙上,增强了龙的动感。
卧蚕纹
春秋战国装饰纹样,有谷纹派生出的一种纹饰,以剔地浅浮雕的方法,在谷粒的边缘上琢出一条弧线,形似卧蚕,故称“卧蚕纹”。
卧蚕纹的谷粒和弧线大笑比例匀称,一般分布在云纹和蟠虺纹之间,似为随意而为,与蝌蚪纹较像。
;流行于春秋晚期的玉器上,战国中期以后逐渐消失。
青玉蚕纹璜,战国,长11.3cm,宽1.7cm,厚0.5cm。
云纹
春秋战国玉器装饰纹样,状如云头形,以阴刻或浅浮雕方法雕出,每组云纹式有两个单体相对的谷纹或涡纹尾部相连构成。
这种纹饰既有玉工有意雕琢的,也有随意而为的。
前者往往排列整齐,后者则常与谷纹、涡纹相杂,显得美观富丽。
云纹式春秋战国时期常见的一种纹饰,由其派生出的一种变体云纹,纹道长而细,富有飘逸感。
玉云纹剑首,战国,外径5.3cm,厚0.7cm。
清宫旧藏。
此剑首玉质青白色,呈薄片状,中心有圆孔,一面花纹较复杂,环孔有一周6瓣柿蒂纹,其外又有两周阴线勾云纹。
另一面以双阴线分为内外两区,内区素而无纹,有3个隧孔,外区饰“丁”形勾云纹。
勾连纹
春秋战国时期玉器装饰纹样,源于雷纹和云纹,以阴刻手法制成,由单体雷纹或云纹相互勾连而成,不过雷纹的线条已由方折变成圆弧。
最早的勾连纹玉器见于春秋中晚期,勾连纹线条为双勾线,弯转流畅,时代特征明显。
战国时期的勾连纹看上去似乎集中了雷纹、云纹和涡纹的特点,显得整齐平稳。
除了这两种最基本的构图外,派生出的图案也很多,颇具特色的是勾连云纹。
勾连云纹
春秋战国玉器装饰纹样,是将几组云纹对称地勾连在一起,到战国晚期和西汉早期,有的器物上则出现通体十分规整和细密的勾连云纹,非常华丽。
玉勾云纹灯,战国,高12.8cm,盘径10.2cm,足径5.9cm。
灯白玉质,有赭色沁。
灯盘中心凸雕一五瓣团花为灯芯座。
盘外壁和灯柱上部饰勾云纹,内壁及灯柱下部饰勾连云纹,底座饰柿蒂纹。
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新形势,社会环境和人文氛围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玉雕作品的风格也为之一新,新颖的造型和先进的工艺成为创作的主流,开创了玉雕史上新的艺术流派。
本器的座、柱、盘分别由三块玉雕成,嵌粘密实,纹饰精美,富有层次感,显示出精湛的雕刻技术。
造型设计独具匠心,灯柱上部处理成三棱形,下部为圆柱形并收腰,于简单流畅的造型中又显露出丰富的变化。
目前所知,此灯为孤品。
蟠虺纹
春秋战国玉器装饰纹样,是由弯转流畅的双勾阴线组成一组组侧面龙首纹,龙眼为单阴线圆圈。
纹饰细密而规整,生动美观。
流行于春秋时期,常装饰于玉璧、玉环上。
春秋晚期,剑首长4.8厘米宽3.5厘米厚3.8厘米剑格与青铜剑连成一体。
剑首正视呈倒长梯形,剖面为长方倭角形。
顶端、两侧各有三道凹槽,底端有一穿而不透的圆孔以置剑柄。
遍体饰蟠虺和卷云纹,剑格呈椭圆体,中为菱形穿孔,便于青铜剑柄,剑身插入,周边环琢八道凹槽,遍饰卷云纹
兽面纹
春秋战国玉器装饰纹样,又称饕餮纹。
玉兽面纹剑格,战国,高2.2cm,宽5.5cm,厚1.7cm。
清宫旧藏。
剑格为新疆和田玉质,青白色,截面为菱形,两端薄,中间厚,两面均饰兽面纹。
兽面为粗眉、凸眼,鼻以下不明显,兽面两侧饰勾云纹。
作品中部有通孔,用以置剑柄。
全器边棱锋利,光亮度强。
用阴刻或浮雕手法琢出一只狰狞凶猛的兽首,长装饰玉各种小型玉饰、玉璧、玉剑饰上。
兽面纹出现在玉器上最早是春秋时期,在战国至汉代很盛行,基本特征与春秋时大致相同,只是眼睛有的作圆形,牙齿有的为一排整齐门牙等。
涡纹
春秋战国玉器装饰纹样,是以阴刻手法雕刻出的水漩涡形纹饰,形似“蝌蚪纹”。
这种纹饰最早见于西周时期,但数量很少。
春秋时期的涡纹的尾端拖得较长,形似弯钩。
战国时期,涡纹成为千篇一律的漩涡状。
由于涡纹雕刻简单,又能达到谷纹美观的效果,所以它在战国时被大量采用。
蟠龙纹
战国玉器装饰纹样,是战国至汉代常见的纹饰,装饰于玉璧、剑饰和玉印等器物上。
古人讲蟠龙作为天空中的神物,因此在塑造蟠龙形象时,往往衬以流云纹。
白玉凸雕双螭小璧,战国,径4.3cm,内径1.5cm,厚1.1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