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台湾产业发展愿景与定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兩岸經貿互動的新進展
2008年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依存度:28.9%
韓:22%;日:16% 1994年台灣在中國大陸市場佔有率12.8%,2008年降至7.6%;為韓國與美國 所超越
台灣在兩岸政策的鬆綁趨勢
兩岸大三通、兩岸產業合作交流、經貿營運特區、ECFA、開放陸資來台
中國大陸從全球製造基地轉向為「消費大國」?
作 交 流 的 三 個 層 次
中 國 大 陸 與 歐 盟 在 產 業 標 準 合
兩岸 在產業標 準的合作 向於生產與 者
中國與韓國1992年簽訂《中韓 政府科技合作協定》,共同成 立中韓科技合作聯委會 重點合作:第三代無線通訊、 資訊通信、生物工程、新材料 等高科技領域 中日韓資訊通信合作的共識 3G及下一代行動通訊 (4G)、 、電 標 技 及 、 與資訊 、 碼 體、電信服務政 等6 大領域
成渝經濟圈
核心城市:重慶、 成都 經濟實力:人均 GDP達0.23萬美元、 北部灣 珠三角(不含港澳) 對外貿易316億美 核心城市: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 核心城市:廣州、香港、深圳、佛山 元、外商投資61 經濟實力:人均GDP為0.25萬美元、對 經濟實力: 人均GDP為0.67萬美元、對 億美元、人口1.1 外貿易7.11億美元、外商投資110.8億元 、 外貿易1.09兆美元、外商投資374億美元、 億人。 人口157.72萬人 。 人口1.03億人。
中部經濟圈
核心城市:武漢、鄭州、長沙 經濟實力:人均GDP達0.25萬 美元、對外貿易992億美元、 外商投資220億美元、人口3.6 億人。
台灣與不同 經濟圈間關 係的策略構 想與規劃
海西經濟區
核心城市:福州、泉州、 樟州、廈門 經濟實力:人均GDP達 0.20萬美元、對外貿易 848.32億美元、外商投 資319億美元、人口8千 萬人以上。
全球化與亞洲興起 台灣現象
資訊快速傳播,產業替換快速,後進國家急起直追 亞洲成為帶動全球經濟成長的重要引擎,並形成區域經濟整合, 我國必須突破孤立困境
氣候變遷與資源 台灣現象
全球氣候變遷,台灣國土與永續議題,挑戰嚴峻 新興國家對原物料需求將造成物價波動,不利於台灣的貿易條件 (出口價格/進口價格) 全球環保規範(哥本哈根協議)產生綠色產業鏈的要求與生活形 態和經濟運作型態的改變
由於政策與結構因素,也使他們長期比較缺乏競爭,進而影響他們創新與發展 的動能 服務業的成長來源:1.消費者數量的增加;2.每人支出(即服務品質)的增加;
兩者與需求面關係密切
過去的政策偏向供給能力的加強,對管制的鬆綁及需求面的策略引導較為缺乏
台灣長期以來也較缺乏具國際觀瞻與甚至轉而帶動 出口(如迪士尼)的服務業進口
兩國在金融海嘯中GDP成長率表現差距,固然有韓元貶值有利於其 提升出口競爭力的因素,但韓國的製造業結構(高科技與中高科技 產業較平均)與出口市場較多元性,可分散金融海嘯的衝擊
4
台灣製造活動的特徵
對(整合軟硬體、服 務)系統與基礎技術 能耐不足,以致於在 「複雜產品系統」領 域,面臨難以突破的 障礙
11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中國大陸的部分發展目標
中國大陸區域經濟板塊的形成;台灣需預應兩岸競合的中國大陸內區 域面向
2009年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
預計到2020年,珠三角地區GDP總值將達到72,500億元,力爭趕上韓國,人均 GDP達135,000元(依目前匯率約2萬美元),超過現在台灣水平
科技(IC、LCD)業面臨開放赴中國大陸投資,且與石化、鋼鐵 等業面臨環保、能源壓力
中國大陸出口尚未見大幅起色,且歐美等先進國中短期可能 面臨「無就業復甦」或「無就業成長」,影響內需與商品進 口需求 短期內台灣經濟成長的關鍵議題可能是在民間投資,而提振 民間投資難再以過去常軌(大型資本密集投資案)推動
中、韓(及日 )的 產 、中 , 兩岸合作 與 同, 同,
合作 的技 國

ICT
資料來源:China E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andards research partnership。
14
金融海嘯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國際大氣候 (1/3)
區域經濟板塊的消長
英國Centre for Economics and Business Research預測2009 年西方世界的全球GDP比重為49.4%;2012年進一步降為 45%
競爭力式 創新
軟體與 服務加值
區域協定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之合作團隊。 9
2020趨勢對台影響與意涵
人口結構變遷 台灣現象
2019邁入高齡社會,65歲及以上人口佔14%,高齡的Home Market 產生 傳統勞動力( 15-65歲)人口比在2015年達到過去50年的顛峰後( 74%)開始逆轉下滑
例如:紡織業面臨開發中國家的低價競爭,新加坡與香港轉而發 展一些紡織品牌,台灣集中發展上游的化纖紡織材料
配合上述「往上游走產業升級」型態,對外投資產生逐級帶 動中間財出口的型態(投資帶動貿易效果) 中間財將面對中國大陸的進口替代競爭壓力
科技(IC、LCD)業面臨出口或赴中國大陸投資的抉擇 石化、鋼鐵等業中國大陸本土產能擴增
服務業進口也可能促進台灣GDP的成長
6
國際趨勢的更新
國際趨勢更新重點說明
「2015年台灣產業與科技願景」所歸納的六大 趨勢
人口結構轉變、全球化風潮、網路化世界、跨領域 整合、環保精敏製造、資源效能提升
強化2020研究整個計畫相關元素之間的連結
環境掃瞄、技術前瞻(technology outlook)、創新 應用前瞻(innovation outlook) 在既有的基礎,延伸時間軸,Mega trends的更新, 以強化願景的描述與申論
3
台灣經濟現況檢視 (3/4)
台灣研發投資以製造業為主,而製造業研發投資高度集中於高 科技產業(70.97%),且相當集中於ICT相關產業(69.85%) 可能的原因: IC、LCD業接近技術前沿;ODM代工型態驅使 代工廠為不同的品牌廠商建構不同的研發團隊,彼此間少互 動,形成部分重複投資
台灣LCD與DRAM業者較多,研發資源分散,且技術難深耕
系統
台灣較少具國際影響力 的品牌,有更深刻理由 產品主架構受制於人, 故升級方向以模組型中 間財為主 重技術提升,未能貼近 市場,建立差異化/設計 加值/品牌/服務價創的競 爭優勢
台灣製造活動 的核心
零組件 封閉 開放 硬體 軟體/服務 軟體 服務
5
台灣經濟現況檢視 (4/4)
服務業長期生產力與成長率不如製造業,比較偏向 於經濟活動的支援者,較少作為經濟擴張的新來源
服務業作為經濟擴張的新來源,受到下列因素影響
社會變遷與生活型態的轉變,包括:非市場活動的市場化、新中介者的產生(外包、 外食),和商品服務化(民宿);科技導入與運用(遠距健康照護);管制規範與營 運模式的調整(電信自由化);外需的挹注(BOP外包、陸客來台)
服務業以內需導向為主,大多是以行政規範節制的 「準產業部門」(如醫療、教育)、或結構零散的 部門(如部分本土服務業)
13
台、韓與中國大陸合作的對照
兩岸產業標準合作的三大類型
已制定完成者 •TD-SCDMA •AVS音視頻編解碼 檢測認證標準 •LED半導體照明 •綠色能源(分為太陽
能電池及電動車電池)
可共同制定者 •移動存儲 •平板顯示 •IPTV
•平板顯示
•IPTV主要合作方向在於 、 Set- top- box及內容加値服務的產業化商機 主要合作方向在於IC、 主要合作方向在於 及內容加値服務的產業化商機 •平板顯示旣屬檢測標準, 亦可歸類為兩岸可共同制定標準者 平板顯示旣屬檢測標準, 平板顯示旣屬檢測標準
台灣ICT業以出口為主,占總出口比重39.14%,形成我國絕大 部分的企業研發支出是配合海外的需求 台韓對照:台灣中高科技(13.94%)研發投資比重僅為韓國 (27.94%)的一半,主要差距在台灣汽車、機械、化工、消 費性電子等研發投資比重偏低
也反映在兩國出口結構與產業國際相對優勢上的差異
代工vs.品牌、技術追隨者vs.技術領導者
CEBR所定義的西方世界包括美國、加拿大和歐洲
聯合國開發計畫(UNDP):依賴出口導向的東亞, 2009年經濟成長可能首次不如南亞
預測2009年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率為7%,印度6%,印度 的南亞鄰國達5%,但泰、新、馬等國將呈負成長3~4%左 右
趨勢部分三大新的元素
金融海嘯對國際經濟的結構影響、兩岸互動趨勢的 演變、節能減碳與「哥本哈根協議」
8
客觀資訊--六大核心趨勢
資源爭奪 氣候變遷 能資源欠缺 綠色商機 綠色環保科技 智慧生活 整合型科 技應用 科技匯流 與整合 數位科技 再革新 人才爭奪 基礎科技 研發 國家軟實力 新興市場商機 研發創新 國際化 金融海嘯 經濟勢力洗牌 新興國家 勢力增長 生活型態趨 多元智慧化 生活科技 能源危機 城市化 人口結構 變化 銀色商機 健康長壽 退休年齡 延長
新能源、電動車等領域
兩岸產業科技合作重要前提:台灣需要有獨特的利基,甚至於 showcase
12
中國大陸重要經濟圈簡述
(2008年) 渤海灣 年
長三角
核心城市:上海、杭州、 蘇州、南京、寧波 經濟實力:人均GDP為 0.65萬美元、對外貿易 7,729億美元、外商投資 453億美元、人口1.47億 人。 核心城市:北京、天津、青島、濟南、大連、瀋陽 經濟實力:人均GDP達0.48萬美元、對外貿易6,213億美 元、外商投資374億美元、人口2.36億人。
2
台灣經濟現況檢視 (2/4)
受產業升級型態和對外投資的影響,中間財為我國主要 出口產品,比重超過七成
製造業產品與技術升級模式,大多循著深化上游製造原材料 與零組件的方向發展,隨著雁行理論國際生產網絡層級的遞 延,棄守部分或外移低價的產品或價值鏈 多以「往上游走」方式轉進到部分高階或上游的價值鏈(技 術研發與投資集中在較上游製造原材料與零組件,少涉及市 場差異化、和設計與品牌等價值鏈
2020 台灣產業發展願景與定位
中正大學演講
中華經濟研究院 陳信宏 2009年12月19日
報告大綱
台灣經濟現況檢視 國際趨勢的更新 SWOT分析 對2020年發展願景的初步思考 附件
1
台灣經濟現況檢視 (1/4)
在金融海嘯中,台灣在亞太諸國中受創最深
2009年台灣經濟預估-4.04%,就GDP成長因子來看,(X-M) 為-0.66%,民間投資為-4.40% 科技業因「長鞭效應」,受創較深,但也已因「兩岸和平紅 利」而止跌回穩 進出口雙雙大幅下跌,以致(X-M)對GDP影響僅為-0.66% 民間投資為-4.40%,與科技業受創較深有關;但科技業與部 分資本密集(如石化、鋼鐵)產業能否在未來持續加溫投資 ,不無疑慮
上海規劃在2020年建設達成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
金融從業人員從目前的20萬人,大幅提昇為100萬人
智庫與政府部門需積極參與兩岸間的「區域論壇」;兩岸合作通往中國大 陸中央政府的巧徑可能是地方政府
2006~2020年《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的發展目標,三 個階段進程
第二階段(2011-20年):加速科技發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進入創新型 國家行列 第三階段(2021-50年):科技持續發展,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成為世界 一流科技強國 金融海嘯與節能減碳趨勢可能驅動中國大陸加速自主創新的步伐
台灣以中間財為主的出口形式,不利於開拓中國大陸的內需市場 目前能進軍中國大陸內需市場的台商,大多以「當地化」形式為主 中國大陸的GDP成長因子結構 成長因子結構 中國大陸的
最終消費支出 貢獻度 貢獻率 3.5 35.3 3.9 38.7 4.0 38.2 4.5 38.7 4.7 39.4 民間消費 貢獻度 貢獻率 2.6 25.9 2.9 28.4 2.9 27.8 3.3 28.2 3.4 28.6 政府消費 資本形成總額 貨物和服務淨出口 貢獻度 貢獻率 貢獻度 貢獻率 貢獻度 貢獻率 0.9 9.4 6.4 63.7 0.1 1.0 1.0 10.3 5.6 55.3 0.6 6.0 1.1 10.4 3.9 37.7 2.5 24.1 1.2 10.5 4.9 42.0 2.2 19.3 1.3 10.8 4.9 40.9 2.3 1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