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异质文化-四川大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LOGO
一、变异学提出的背景
(一)时代与文化背景; (二)学科背景
LOGO
(一)时代与文化背景
1、全球化与文明冲突
萨缪尔· 亨廷顿(1927-2008):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LOGO
“在未来的岁月里,世界上将不会出现一个单一的 普世文化,而是将有许多不同的文化和文明相互并存。 那些最大的文明也拥有世界上的主要权力。它们的领 导国家或是核心国家—-美国、欧洲联盟、中国、俄 罗斯、日本和印度,将来可能还有巴西和南非,或许 再加上某个伊斯兰国家,将是世界舞台的主要活动者。 在人类历史上,全球政治首次成了多极的和多文化 的。” ——亨廷
(三)变异学的理论核心:
异质性与可比性 变异学强调异质性的可比性,是有严格的限定 的,这种限定是在比较文学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 可比性基础之上的一次延伸与补充,即:在有同 源性和类同性的文学现象之间找出异质性和变异 性。
“中国比较文学就是在中西文明碰撞之下催生出来 的,是中西文化之间的冲突所产生的结果。文明冲突中的 异质性与变异性大于共同性,而异质性与变异性是中国比 较文学的表现形态,也是跨文明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异质性是跨文明语境下的必然产物。变异性在跨异质的文 化中也是存在的,在跨文明研究中得以进一步凸现出来。 所以,在’求同’思维下从事跨文化研究,是会面临诸多 困难的,而变异才是先进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应该着重研 究的内容。”
曹顺庆——文化“失语症”的困境与如何在“和”中 保持差异
LOGO
(二)学科wenku.baidu.com景
1、比较文学传统研究方法的局限
(1)影响研究 (2)平行研究 2、“变异”因素的萌芽 (1)国内 (2)国外
1、比较文学传统研究方法的局限
影响研究
目标:同源性,即流传或渊源的同一性。 坚持实证性的科学精神是影响研究的突出 个性,但是实证性的文学关系也同时包含变 异的问题,因为当一国文学传到另一国时, 它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变异。
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LOGO
LOGO
2、现当代思想对“差异”的关注: 现象学-解释学, 后殖民主义, 解构主义, 女性主义,
酷儿理论,
生态主义,
新历史主义,
法兰克福学派等 LOGO
3、中国学者的声音: 杜维明——不同文明之间应相互对话; “儒家伦理能够为全球文明对话提供资源”; 乐黛云——“和而不同”;

案例:《牛虻》在中国
1953年7月,中译本 《牛虻》首次在中国出版, 其原著中“不健康”的内容 被大量修改和删节,使人物 形象和思想倾向与原始文本 发生了很大偏差,清晰地传 达了编者的价值观。 在粉饰主人公的同时, 编者也力求让他们心目中的 反派人物显得更坏,尽量淡 化体现其人性一面的内容, 刻意使人物变得黑白分明。
平行研究:
目标:类同性 美国学派以及平行研究注重求“同”的 思维模式,在他们看来,求同才具有可比 性,没有同,就没有可比性,并没有认识 到异质性与变异性。
局限性:
拒绝对异质性文化进行研究。

“我不否认有些研究是可以的……但却对把文学现象的 平行研究扩大到两个不同的文明之间仍然迟疑不决,因为 在我看来,只有在一个单一的文明范围内,才能在思想、 感情、想象力中发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维系传统的共同因 素。……而企图在西方和中东或远东的诗歌之间发现相似 的模式则较难言之成理” ——[美]韦斯坦因 早期异质文化间进行平行研究,由于缺乏对“异”的重 视,“比较”沦为“X+Y”的表浅化“比附”。

2、变异研究的萌芽
(1)国外: 影响研究中的形象学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变异”; 韦斯坦因:提出影响过程中出现的“创造性的转变”;
赛义德:“理论旅行”—Traveling Theory ;
斯皮瓦克,苏珊· 巴斯奈特:翻译过程中产生的变异; 法国学者弗朗索瓦· 于连:对异质性的强调。
局限性:
不能反映在文学流传中信息的失落、增添与误 读,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接受者、不同文明 的影响下的文学阅读的差异。


法国学派提出的形象学、接受学实际上已经涉 及到“变异”,但却只停留在实证层面。
影响研究中的超越影响,未能揭示出某些作家 作品在国外的影响大大超出在本国影响的深层次 原因在于“变异”。
——曹顺庆:《变异学: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重大突
破》,《中山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第48卷

(二)比较文学变异学(Variation Studies) 的定义: 变异学是指对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文学现象在影响
交流中呈现出的变异状态的研究,以及不同国家、不同文 明的文学相互阐发中出现的变异状态的研究。通过研究文 学现象在影响交流以及相互阐发中呈现的变异,探究比较 文学变异的规律。变异学研究的重点在求“异”的可比性, 研究范围包括跨国变异研究、跨语际变异研究、跨文化变 异研究、跨文明变异研究、文学的他国化研究等方面。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比较文学概论
四川大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主讲:
第三讲 变异学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LOGO
【内容提要】: 一、变异学提出的背景 二、变异学的提出和定义
三、变异学研究的范围
四、思考、讨论及参考资源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LOGO
【重点】:变异学产生原因、变异学提出、 变异学的研究范围 【难点】:跨语际变异研究、文化过滤、 文学误读、文学他国化 【课时】:3课时
(2)国内:
叶维廉:“文化模子”说(《东西比较文学中 “模子”的应用》) 严绍璗: “变异体”概念 (《日本“记纪神话” 变异体模式和形态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联》)
王向远:日本新感觉派及其在中国的变异 (《新 感觉派及其在中国的变异》)
二、变异学的提出和定义
(一)变异学的提出
2005年,曹顺庆正式在《比较文学学》中提出 比较文学变异学,认为比较文学研究应该从“求 同”思维中走出来,从“变异”的角度出发,拓 宽比较文学的研究; 2006年,在《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 究》一文中为变异学下了个明确的定义; 2006年,在《比较文学教程》中对此定义作了 进一步的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