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奋进自强不息-主题教育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奋力谱写“中国梦”
四川篇章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满目疮痍的废墟,如今万象更新,欣欣向荣。
“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第40天。抗震救灾抢险救援已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过渡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正全力高效推进。
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深切缅怀在汶川特大地震和芦山强烈地震中遇难的同胞和在抗震救灾斗争中牺牲的烈士!
从汶川到芦山,短短5年间,四川遭受两次大地震袭击,给人民带来巨大伤痛、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用一位领导的话说,四川这几年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都有了。从汶川到芦山,同样的山河破碎、生命殆(dai)危,同样的自强坚韧、万众一心。这几年四川的工作,四川人民穿越灾难,砥砺前行。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全国党政军民的大力支援下,四川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以“能够战胜一切困难、不被困难所压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正奋力夺取芦山强烈地震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全面展示坚强四川、奋进四川、安全四川、繁荣四川、美丽四川的良好形象,奋力谱写伟大“中国梦”的四川篇章。
从汶川到芦山,历经磨难的四川人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是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坚强领导核心;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支撑、推动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抗震救灾的旗帜,是激励人民崛起危难、加快发展的力量源泉。千磨万击还坚韧,此时此刻,我们怀着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充满穿越灾难、共克时艰、共筑梦想的必胜信心。
从汶川到芦山,历经磨难的四川人民,最深切地感受到伟大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一)从汶川到芦山,5年极不寻常的历程,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大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给予我们战胜任何艰难险阻,夺取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胜利,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的必胜信心
5年间两次抗御巨灾,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党中央带领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大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力和执行力充分彰显。多难兴邦,多难砺党。从中南海到龙门山麓(lu)、青衣江畔,坚强有力的统一领导、科学高效的统一指挥、周密有序的统一部署,引领抗震救灾有力有序高效推进,引领灾后恢复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走向全面胜利。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铸就应对巨灾的中流砥柱。抗震救灾的生动实践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是能够应对各种风险挑战、驾驭各种复杂局面、具有高超领导水平和强大执政能力的先进政党,始终是人民的主心骨、顶
梁柱。
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动员力和凝聚力充分彰显。疾风劲草,烈火真金。从中央到四川,从震中到后方,全国一盘棋,人力、物力、财力、智力、领导力等各种资源在大范围内快速集结、有效调配。子弟兵筑起钢铁长城,医务人员点亮生命之光,对口援建助力重生步伐,社会各界架起援助桥梁……抗震救灾的生动实践雄辩地证明,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就了规模空前的社会动员、力量集结、精神凝聚,为夺取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汶川到芦山,中国再一次彰显了应对巨灾的中国力量,中华民族再一次迸发出应对巨灾的中国精神。“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人民军队好”的心声响彻灾区、激荡巴蜀。战胜任何艰难险阻,夺取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胜利,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我们充满必胜信心。
(二)从汶川到芦山,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指导思想一以贯之,党的执政能力经受住重大考验并不断提升,四川穿越灾难、昂首前行
灾难是特殊大考,检验发展理念,检验执政能力。
从汶川到芦山,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指导思想一以贯之,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不断强化,体现为决不放弃、永不放弃的执着与行动,落实为快速的反应机制、高效的组织体系、有序的资源配置、有力的统筹推进。
当前,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工作已经进入过渡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阶
段,地震灾区的特殊环境,使恢复重建的任务异常艰巨、困难更加明显。只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基本取向,迎难而上,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重建家园,责任如山。
受灾不是放慢发展的理由,无论是灾区科学重建、发展振兴,还是全省实现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历史性跨越,都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不动摇。
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救灾,生命重于一切;重建,民生高于一切;发展,一切为了人民。要深入访民声、探民意、解民困、问民计、保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科学重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解决灾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带领灾区群众共建共享,重建美好家园。
我们要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化危为机、跨越提升。灾后恢复重建紧扣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突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统筹兼顾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政府与市场,把灾后恢复重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结合起来,与“两化”互动、“四化”同步,实现城乡一体化结合起来,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走出科学重建、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之路。要统筹兼顾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两手抓”,实现“双胜利”。
灾难从来阻挡不了社会发展的脚步,艰险也阻挡不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汶川灾区已经脱胎换骨实现涅槃,芦山灾区也必将穿越灾难走向新生!
(三)从汶川到芦山,四川人民在空前的精神洗礼中,为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增添新的内涵、注入新的活力,为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提供强大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
灾难砥砺品格,灾难浇筑风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既是我们战胜灾难、重整河山、重建家园的过程,也是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升华道德情操、提振精神力量的过程。这一历程,凸显了中华民族的大真大善大美,也折射出四川人民坚强坚韧坚定的优秀品格和崛起危难、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
从汶川到芦山,1800多个日日夜夜,经受两次大地震的严峻考验,经历冰雪灾害、特大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多重叠加,坚强不屈的四川人民,以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团结一致的强大力量、惊天动地的艰辛奋斗,在四川发展史上写下风云激荡、气势磅礴的英雄史诗,倾力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新的结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与生动展示。这一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与四川人民的精神气质血脉相通。世人从中看到了思想觉悟、观念视野、精神面貌得到极大提升的四川人,看到了由精神文明的提升所托举的更高层次的精神家园。
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四川各族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蕴含四川人民迎难而上、负重自强的基调,彰显四川人民同心同德、共克时艰的风尚,体现四川人民化危为机、奋发有为的魄力,刻画四川人民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