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有趣的嘴巴(语言)
示范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教学设计:有趣的嘴巴

示范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教学设计:有趣的嘴巴一、教学目标1. 掌握嘴巴的基本功能和生理特点;2. 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口腔卫生习惯;3. 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和想象力,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方式。
二、教学内容1. 嘴巴的基本功能和生理特点;2. 口腔卫生知识;3. 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步骤1. 热身启动(10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儿歌《小嘴巴》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并让幼儿跟着节奏动起来,热身口腔。
2. 嘴巴的基本功能和生理特点(15分钟)大家都用嘴巴吃东西、说话和笑,那嘴巴具体有哪些特别呢?教师向幼儿介绍嘴巴的基本功能和生理特点,并带领幼儿观察、摸索自己的嘴巴,让幼儿自己感受。
3. 口腔卫生知识(10分钟)为了让嘴巴健康,我们需要保持口腔卫生。
教师向幼儿讲解如何正确地刷牙、漱口等口腔卫生知识,并示范使用一些口腔清洁工具。
4. 口语表达训练(15分钟)教师让幼儿围绕“我的嘴巴”这个主题,自由发挥,一起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体验。
如:“我的嘴巴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能够看见大家的笑容”“我的嘴巴有一双小小的耳朵,能够听到老师的话语”等。
5. 制作口腔保健贴纸(10分钟)教师给每个幼儿提供材料,让幼儿自由发挥,用画画的方式制作口腔保健贴纸。
可以画出标志口腔卫生的图案,帮助幼儿巩固口腔卫生知识并喜欢上口腔卫生。
6. 作品展示与分享(15分钟)让幼儿展示并分享自己制作的口腔保健贴纸,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语言和想象能力的进步。
教师也可以和孩子们互相分享自己的健康经验。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目标主要在于增进幼儿对嘴巴的认识、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口腔卫生习惯,以及调动幼儿的想象力。
教学中,教师不仅在讲解时需要插入互动环节,还需要在示范阶段反复引导幼儿模仿,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在幼儿创意表达环节,教师也需要给予充足的时间和鼓励,让孩子们自由发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课后,教师需要跟进幼儿的口腔卫生情况,并及时纠正不良习惯,保障幼儿健康成长。
中班语言教案:有趣的嘴巴

中班语言教案:有趣的嘴巴教案:中班语言教案——有趣的嘴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中第二单元第五课《有趣的嘴巴》。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动物的嘴巴特征以及它们的作用,通过观察、讨论、模仿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动物的嘴巴特征和功能。
2.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各种动物的嘴巴特征和功能。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动物的嘴巴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称。
2. 课堂讲解(10分钟)讲解各种动物的嘴巴特征和功能,如鸟的嘴巴适合啄食,鱼的嘴巴适合捕食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理解动物嘴巴的特点。
3. 实践活动(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用彩笔、剪刀等工具制作动物嘴巴的模型,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4. 小组讨论(5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自己的嘴巴模仿动物的叫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有趣的嘴巴1. 鸟的嘴巴——适合啄食2. 鱼的嘴巴——适合捕食3. 兔的嘴巴——适合吃草4. 鸟的叫声——模仿练习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嘴巴特征和功能,下节课分享。
2. 模仿一种动物的叫声,录制成视频,分享给同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动物的嘴巴特征和功能,还培养了观察、想象、表达的能力。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胆怯,不敢发言。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深入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嘴巴特征。
有趣的嘴巴(语言)教学设计

有趣的嘴巴(语言)教学设计Interesting teaching design of mouth (Langua ge)有趣的嘴巴(语言)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幼儿园是针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不仅可以学到知识,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
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包括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
本教案是根据幼儿园中班儿童的学习特点、发展特点来设计并编辑成教学活动的内容。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活动目标:1、在看看、猜猜、学学的活动中,初步认识动词:吃、唱、喝、吹。
2、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识字的兴趣。
二、重点与难点:在看看、猜猜、学学的活动中,初步认识动词:吃、唱、喝、吹。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1、教师扮演成“谜语大师”。
2、吃、唱、喝、吹字卡人手一套。
3、饭碗、杯子、吹泡泡玩具各一。
四、活动过程:(一)引起兴趣(师扮演“谜语大师”出场)大家好,今天“谜语大师”又要给大家猜谜语了。
请你们仔细看我的表演,猜猜我在干什么?(二)感知认读1、表演吃饭1)提问:我在干什么?2)想不想和“谜语大师”一起来表演?(师:我用小嘴吃吃饭,吃吃吃,幼儿边表演边跟说)3)出示汉字,共同认读“吃”。
4)除了吃饭还可以吃什么?(幼儿边说边表演,巩固认识“吃”)2、表演唱歌1)提问:听到我在干什么?2)幼儿共同表演并认读汉字“唱”3、表演喝水1)提问: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呢?2)幼儿共同表演,认读汉字“喝”。
3)小嘴还能喝什么?(幼儿边说边表演,其余幼儿跟学,巩固认识“喝”)4、表演吹泡泡1)提问:刚才我用小嘴干什么了?2)幼儿学习表演,认读汉字“吹”。
3)谁能和我表演不一样的动作给大家猜?(幼儿表演,巩固认识“吹”)5、逐一跟读汉字“吃、唱、喝、吹”。
过渡:“谜语大师”的谜语猜完了,可还有一些难题呢。
中班语言教案:有趣的嘴巴

中班语言教案:有趣的嘴巴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观察嘴巴的外形特征和功能,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让幼儿了解不同动物嘴巴的特点和用途,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3、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高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幼儿认识嘴巴的结构和基本功能。
帮助幼儿了解不同动物嘴巴的差异和独特之处。
2、难点如何引导幼儿用准确、清晰的语言描述嘴巴的特征和功能。
怎样使幼儿理解动物嘴巴与它们生活方式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各种动物嘴巴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人体嘴巴结构的图片。
3、相关的故事书、儿歌。
四、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入主题:“红红一座山,形状像个弯。
里面许多洞,洞里白浆满。
”(谜底:嘴巴)引导幼儿思考并猜测答案,激发幼儿的兴趣。
2、认识人体嘴巴展示人体嘴巴结构的图片,向幼儿介绍嘴巴的各个部分,如嘴唇、牙齿、舌头等。
请幼儿观察自己和同伴的嘴巴,说一说嘴巴的样子和自己的感受。
3、嘴巴的功能与幼儿一起讨论嘴巴的功能,如吃饭、说话、呼吸、唱歌、微笑等。
让幼儿通过实际动作来感受嘴巴的不同功能,如吃东西、模仿说话等。
4、动物的嘴巴展示各种动物嘴巴的图片或视频,如老鹰、啄木鸟、河马、蜜蜂等。
引导幼儿观察不同动物嘴巴的形状、大小和特点,鼓励幼儿猜测这些嘴巴的用途。
详细介绍几种动物嘴巴的特殊功能,比如啄木鸟的嘴巴可以啄树木,寻找害虫;河马的嘴巴很大,可以容纳很多食物等。
5、语言表达练习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种动物嘴巴的特点和功能。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编一个关于动物嘴巴的小故事。
6、儿歌学习教幼儿一首与嘴巴相关的儿歌,如《小嘴巴》:“小嘴巴,用处大,吃饭唱歌全靠它。
说话流利又清晰,人人都要爱护它。
”带领幼儿一起唱儿歌,增强幼儿对嘴巴的认识和喜爱。
7、总结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再次强调嘴巴的重要性和有趣之处。
五、教学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仿不同动物的嘴巴和动作。
中班阅读教案有趣的嘴巴

中班阅读教案有趣的嘴巴教案目标:1.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
2.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
3.通过异味认识动物。
教学准备:1.绘本《有趣的嘴巴》或类似的绘本。
2.印有不同动物图片的卡片。
3.玩具动物模型。
教学步骤:1.介绍绘本:将绘本《有趣的嘴巴》展示给学生,并说一下这本书是关于动物的嘴巴的。
鼓励学生猜测一下书中会有哪些动物。
2.导读绘本:开始阅读绘本时,声音要有节奏感,语调生动,模仿动物的嘴巴表情,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阅读的过程中,做一些动作或表情,引导学生观察和联想。
3.提问与回答:在读完绘本之后,进行提问与回答环节。
可以问一些关于绘本内容的问题,例如:“我们在绘本里看到了哪些动物的嘴巴?”“哪个动物的嘴巴最大?”“哪个动物的嘴巴最长?”等等。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并给予肯定。
4.观察和说话:给每个学生发一张卡片上面印有不同动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动物的嘴巴,然后在小组中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信息。
可以先引导学生说出动物的嘴巴形状、大小等特征,然后再让学生说出动物是如何使用嘴巴的(例如,吃食物、喝水、咬东西等)。
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5.动物模型游戏:将几个玩具动物模型摆放在桌子上,轮流让学生选一个动物模型,并用手指或玩具食物模拟动物使用嘴巴的行为。
例如,模仿大象喝水、猴子吃香蕉等。
鼓励学生模仿动物的咀嚼、张口等动作,并通过这个游戏加深对动物嘴巴功能的了解。
6.自由阅读时间:鼓励学生自由选择一本喜欢的书进行阅读,或者提供一些与嘴巴有关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选择。
让学生独立阅读并记录自己喜欢的部分,并鼓励他们与同伴分享和交流。
7.结束语:回顾今天的主题内容,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动物的嘴巴,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功能。
鼓励学生多读书,并探索更多有趣的主题。
教学延伸:1.绘本延伸:选择一些与动物相关的绘本,例如《大卫,你不可以》、《探索科学世界:动物》等,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动物的知识。
2.扩展活动:组织一次动物园参观活动,让学生亲身观察和了解各种动物的嘴巴。
中班语言教案:有趣的嘴巴

中班语言教案:有趣的嘴巴教学目标1.了解嘴巴的构成与功能。
2.学习发音的基本方法,提高语音能力。
3.学习基本口形,改善儿童的喉部和口腔肌肉运动能力。
4.通过有趣的游戏、歌曲等方式,激发儿童对语言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教学重难点1.儿童理解嘴巴的构成与功能。
2.通过唇、舌、牙齿等部位的不同发音方法,掌握语音发音技巧。
3.学习基本口形,改善口腔肌肉运动能力。
教学内容1. 嘴巴的构成与功能•嘴唇:感觉、吸气、呼气、说话、吃东西•牙齿:嚼食物、助声音发音•舌头:调整口腔内的气流,帮助喉部发声•颚骨:支撑嘴巴,控制嘴巴的开闭和上下运动•喉咙:负责人体呼吸和声音的发出2. 发音基本方法•唇音:b、p、m•齿音:d、t、n、l•舌头音:g、k、h、y、r、sh、ch、j•喉音:a、i、u、e、o3. 学习基本口形•准备工作:放松舌头、颚骨和唇部肌肉•瑜伽调息法:伴随深呼吸进行唇牙音、舌头音、喉音、吐字训练等口形练习。
4. 游戏与歌曲•提高孩子对语音的敏感程度,通过模仿、操作类游戏来练习口形和语音。
•利用歌曲来提高孩子语音发音能力。
教学方法本教案主要采用的是互动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娱乐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注重体验式、情景化,让儿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言。
教学步骤1. 介绍嘴巴的构成与功能让孩子感知嘴巴的不同部位,逐个介绍各个部位的功能,并让孩子尝试配合自己的嘴巴做出相关动作。
采用互动形式,引导孩子认识嘴巴并理解其功能。
2. 学习发音方法及技巧以唇音为例,让孩子学习怎样让双唇紧闭,然后慢慢地发出“b”的声音。
齿音、舌头音、喉音方法同理。
通过模仿示范,让孩子学习并改善发音的方法和技巧。
3. 学习基本口形进行基本口形练习,放松并拉伸颚骨、舌头和唇部肌肉,并进行相应的口腔按摩。
通过不同的吐字训练,如“七巧板”、“绕口令”等,让孩子感知口腔和舌头的不同动作和挑战,改善儿童的口腔肌肉运动能力和语音功能。
4. 游戏与歌曲采用游戏形式,比如“找组合”、“图像手语”等让游戏和语言相结合,帮助孩子积累语言经验。
中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嘴巴》

中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嘴巴》教案概述本教案以中班儿童的语言发展为着眼点,通过《有趣的嘴巴》这个主题,引导幼儿探索嘴巴的功能和特点,并培养幼儿使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通过互动游戏、音乐和手工制作等形式,以趣味性和参与度为主要目标,帮助幼儿扩展词汇、加强语言表达和发音能力。
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说出嘴巴的部位名称,并理解其功能。
2.能够描述嘴巴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3.能够使用简单的语言进行交流,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能够用嘴巴模仿发出不同的声音,并感知音的高低变化。
教学准备1.《有趣的嘴巴》绘本2.嘴巴的图片或绘制的图画3.颜色纸、剪刀、胶水4.音乐播放器或手机5.足够数量的幼儿身份卡教学过程导入活动(5分钟)1.早操:师生一起唱儿歌《大嘴巴、小眼睛》,边唱边做动作,引导幼儿注意嘴巴的形状和动作。
2.教师出示嘴巴图片或图画,让幼儿猜猜这是什么,引导幼儿讨论嘴巴的形状和功能。
主体活动(25分钟)1.读绘本《有趣的嘴巴》,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描述绘本中的内容,并引导幼儿观察绘本中的嘴巴形状和颜色。
2.分组讨论:将幼儿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张嘴巴图片,围绕“嘴巴的形状、大小、颜色”展开讨论,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达。
3.互动游戏:“嘴巴传话游戏”,每个幼儿依次对旁边的幼儿低语一句话,其他幼儿通过口头传递,看最后传给最后一个幼儿的话是否与最初的一句话相同。
4.音乐活动:播放音乐,引导幼儿用嘴唱出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并加以感知和表达高低音的变化。
扩展活动(20分钟)1.手工制作:给每个幼儿发放颜色纸,让他们剪下自己想要的嘴巴形状,再用胶水粘贴在纸上,可以鼓励幼儿参考绘本中嘴巴的样式。
2.角色扮演:幼儿根据自己制作的嘴巴造型,扮演不同的角色,并进行角色对话。
3.小组活动:每个小组设计一段关于嘴巴的小故事,然后由小组代表上台表演,让其他幼儿来猜猜故事中的角色或情节。
结束活动(5分钟)1.教师进行总结,回顾幼儿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中班语言《有趣的嘴巴》教案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各种动物的嘴巴特点,了解它们的生活方式。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能力及想象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动物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各种动物的嘴巴特点。
2. 通过观察、表达、想象,培养幼儿对动物的认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各种动物的嘴巴特点,了解它们的生活方式。
难点:培养幼儿观察、表达能力及想象力。
四、教学准备:1. 图片:各种动物的嘴巴图片。
2. 卡片:各种动物的图片及名称。
3. 教学视频或动画:关于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各种图片,引导他们发现图片中动物的嘴巴特点。
2. 基本部分:(1)教师展示各种动物的嘴巴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称。
(2)教师通过提问,让幼儿思考动物的嘴巴特点与它们的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
(3)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动物嘴巴特点。
(4)教师总结各种动物的嘴巴特点,让幼儿加深记忆。
3. 拓展部分:(1)教师播放关于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的教学视频或动画,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动物。
(2)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嘴巴,并分享创作过程。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让幼儿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
教师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5.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人介绍今天学到的动物嘴巴特点,并观察家里养的宠物或周围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次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内容的安排、幼儿的参与度等方面,找出不足之处,为下次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关注幼儿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便更好地指导幼儿。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各种动物的嘴巴特点,了解它们的生活方式。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能力及想象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动物的兴趣。
幼儿园中班教案《有趣的嘴巴》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学计划《有趣的嘴巴》带反思中班教学计划《有趣的嘴巴》包括对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的反思,让孩子们尝试学习相应的动词:吹,唱歌,哭,笑等,以激发孩子们参与该活动的愿望,了解嘴巴的作用并知道如何保护嘴巴,培养幼儿清晰地表达和大胆尝试水果的方法,并通过反思性的教学计划来看看幼儿园0010010。
活动目标:1.激发孩子愿意参加活动,了解嘴巴的作用并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嘴巴。
2.尝试学习相应的动词:吹,唱歌,哭,笑等。
3.培养幼儿表达清晰,大胆尝试水果的能力。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1,盘子里放着各种水果片,牙签,2,气泡,小喇叭,口琴,气球,糖果等3,吹,唱歌,哭,笑等活动程序:首先,展示玩具以激发孩子的活动兴趣老师:“今天,老师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多玩具。
我们一起玩吧! '请让孩子们自由选择他们喜欢玩的玩具。
(小号,口琴,气球,吹泡泡玩具)老师:“谁能谈论这个,您刚才玩过什么玩具?怎么玩? '孩子边讲边讲。
二,孩子尝水果1、司'小朋友的小嘴刚做了那么多事情,老师想奖励孩子的小嘴,问孩子吃水果,孩子不开心吗?“2,孩子吃水果老师的问题:您吃什么水果,味道如何?三,扫盲游戏1.老师:我们的小嘴可以尝到很多。
小嘴除了味道有什么用?2,展示图片,指导孩子们阅读图片老师:图片上的孩子们在做什么?唱歌和吹气球有什么用?3,出示相应的单词卡,指导幼儿开展识字游戏(1)孩子们看图片做动作(2)孩子们看图猜单词(3)要求年幼的孩子起来做动作,其他孩子找到相应的单词卡。
四,引导孩子护口老师:我们的小嘴会做很多事情。
我们应该很好地保护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1.孩子们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呵护我们的嘴巴?“2.老师:什么不能放在嘴里?(1)不能吃坏苹果,发霉的食物和肮脏的东西。
如果吃东西,会生病并使您感到不适。
(2)硬物不能放在你的嘴里,所以你会戳你的嘴。
(3)不能将手指放在不卫生的嘴里。
幼儿园中班教案《有趣的嘴巴》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有趣的嘴巴》含反思教学目标1.感受嘴巴的形状和功能;2.认识嘴巴的作用,了解它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帮助;3.学习如何正确地保护我们的嘴巴;4.提高幼儿的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通过图片展示不同形状的嘴巴,引导幼儿了解嘴巴的形状和大小;2.带领幼儿玩具模拟吸气和呼气的过程,让他们感受到嘴巴的呼吸作用;3.借助食品和生活照片介绍嘴巴的作用,让幼儿了解咀嚼、说话和吞咽等过程;4.发放牙刷并演示正确的刷牙动作,让幼儿了解正确保护口腔的方法;5.借助故事或游戏等形式锻炼幼儿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教学步骤1.热身(5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几张图片,并让幼儿说出看到的不同的嘴巴形状。
2.感知嘴巴的作用(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吸气和呼气来感受嘴巴的呼吸作用,让幼儿吸气、呼气,让幼儿感受到呼吸时空气是怎样进入身体的。
3.认识嘴巴的作用(20分钟)教师展示食品和生活照片,重点介绍嘴巴的味觉和消化作用,如咀嚼、说话和吞咽等过程。
4.学习保护嘴巴(20分钟)教师发放牙刷并演示正确的刷牙动作,让幼儿清晰了解正确的口腔清洁方法,防止口腔疾病。
5.增强表达能力(1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锻炼幼儿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增强他们说话的自信心和流畅度。
6.小结(5分钟)教师可以总结整节课的知识点,并让幼儿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反思这节课整体上都是以图片展示和演示为主,幼儿对于有关嘴巴的了解的确提高了。
但是,在第五环节中,虽然我选用了故事和游戏来引导幼儿练习表达和交流,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可能并没有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
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当中进一步尝试,增加更多的活动,使教学内容既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
另外,在教学环节当中,要多注意照顾和帮助那些表现较弱的学生,以减少学生的失落感和挫折感。
中班语言《有趣的嘴巴》教案与反思

中班语言《有趣的嘴巴》教案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了解嘴巴的用途和特点,知道嘴巴可以用来吃饭、说话、笑等。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能力,能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嘴巴的动作。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用自己的嘴巴做出不同的表情。
4. 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能够听懂老师的指令并正确执行。
二、教学内容:1. 嘴巴的用途和特点2. 嘴巴的动作和表情3. 嘴巴与语言的关系三、教学准备:1. 嘴巴的图片和表情贴纸2. 嘴巴的手工材料3. 嘴巴的故事书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自己的嘴巴,提问嘴巴的用途和特点。
2. 主体活动:a. 老师讲解嘴巴的动作和表情,引导幼儿观察和模仿。
b. 幼儿用自己的嘴巴做出不同的表情,并互相分享。
c. 老师讲述一个关于嘴巴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嘴巴与语言的关系。
3. 延伸活动:a. 幼儿用嘴巴吃饭,观察嘴巴的动作。
b. 幼儿用嘴巴说话,练习发音和表达。
c. 幼儿用嘴巴笑,感受快乐的氛围。
五、教学反思:1. 本次教学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2. 幼儿在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表现出兴趣和热情?3.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4.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幼儿的观察、表达和创造能力?5. 教师在活动中是否关注到每个幼儿的需求,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6. 活动时间是否合理,是否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7. 针对本次教学活动,有哪些改进和调整的建议?六、教学策略:1. 互动讨论: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幼儿对嘴巴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2. 观察模仿:通过展示嘴巴的图片和动作,引导幼儿观察和模仿,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模仿能力。
3. 故事讲述: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嘴巴与语言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倾听和理解能力。
4. 手工活动:通过制作嘴巴的手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自己的嘴巴,提问嘴巴的用途和特点。
2. 展示嘴巴的图片和动作,引导幼儿观察和模仿。
示范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教学设计:有趣的嘴巴

示例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教学设计:有趣的嘴巴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学习口型、口腔动作、发音及对应的字母;2.了解嘴巴的构造及基本功能;3.能够正确朗读简单的单词和句子。
2. 能力目标1.培养幼儿的口腔协调能力;2.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幼儿对语言学习的兴趣;2.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讲解口型、口腔动作、发音及对应的字母;2.引导幼儿正确朗读单词和句子。
2. 教学难点1.如何有效地引导幼儿正确发音;2.如何保证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以故事、游戏、唱歌等形式进行,使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到学习语言的乐趣。
2. 合作学习法鼓励幼儿与小组成员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教学,让幼儿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学习语言。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游戏通过有趣的游戏,疏导幼儿情绪,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
例如,让幼儿模仿老师做出各种有趣的口型动作。
2. 正式教学(1)讲解知识老师利用幼儿喜欢的动物、食物、玩具等话题,讲解口型、口腔动作、发音及对应的字母。
例如,老师可以用布偶猫、可爱的小熊等玩具了解嘴巴的构造及基本功能;用“毛毛虫到达苹果”的故事来让幼儿学习“m”、“p”等字母的发音。
(2)课堂演示老师利用PPT或幻灯片来展示不同口型、口腔动作、发音及对应的字母,以便幼儿直观的认识和学习。
(3)互动练习老师通过游戏、唱歌、背诵等形式,让幼儿进行互动练习,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例如,利用唱歌练习发音,用游戏练习发音和说话技巧等。
3. 教学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与知识点,并让幼儿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五、教学评价1.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对幼儿学习和表现的观察、测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2. 学生评价让学生对教学质量、老师的授课方式、内容进行评价,并汇总出有效的反馈意见。
幼儿园中班教案《有趣味的嘴巴》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有趣味的嘴巴》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把握嘴巴的基本构造和重要功能;2.培育儿童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注意口味搭配,具有健康的饮食意识;3.提高儿童对口颌面部的察看本领,进展细小手指的快捷性;4.培育儿童的仿真表现力和想象力,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本领。
二、教学内容:1.认得嘴巴感知嘴唇、齿龈、舌头、牙齿、唾液腺等结构。
了解嘴巴的重要功能,如摄食、呼吸、咬牙、吞咽、发音等。
2.嘴巴的卫生与保健让儿童了解日常饮食和口腔卫生之间的关系。
如保持口腔清洁,嚼口香糖,不咬硬物、不啃指甲等。
同时,介绍一些食品的坏处,如糖果会摧残牙齿等。
3.嘴巴的表情和互动通过仿照嘴巴的表情、动作,训练儿童的语言表达本领。
如仿照笑脸、噘嘴等,还可以进行儿童间的仿照和游戏。
三、教学准备:1.嘴巴的构成模型,可用塑料模型或图片。
2.一些有关嘴巴的卫生和保健学问。
3.食品样本,如水果、巧克力、糖果等。
4.小镜子和牙刷等。
5.相关故事书籍和图片,如《小恐龙刷牙》等。
四、教学步骤:Step 1:导入老师向儿童提问:你们有没有想过嘴巴的紧要性呢?嘴巴的构造是什么样子的呢?嘴巴有什么功能呢?Step 2:了解嘴巴的构造老师出示嘴巴的构造模型或图片,让儿童试着找寻其中的嘴唇、牙齿、舌头、唾液腺等结构,并介绍每个结构的功能。
Step 3:嘴巴的卫生与保健老师向儿童呈现一些食品样本,询问他们的口味喜好和食品习惯,在此基础上,叙述口腔卫生常识和保护牙齿的方法。
Step 4:练习嘴巴的表情和互动老师通过表情和动作引导儿童表达本身的感受,如笑、哭、噘嘴等,也可以请较会表演的幼儿表演给其他同学看,让他们再次仿照。
Step 5:复习与总结回顾每个环节,让儿童共享本身的收获和感受,老师也可察看每位儿童的学习情况,定下针对性的计划与布置任务。
五、反思:此次活动的最后目的是让儿童了解嘴巴的基本构造,生命特征,和健康保护学问,以及加强对世界的爱好和古怪心。
中班语言《有趣的嘴巴》教案反思

-让学生用词汇描述嘴巴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鼓励学生用简单的句子表达嘴巴的功能,如“嘴巴可以用来吃饭”、“嘴巴可以说话”等。
(3)开展嘴巴趣味游戏和创编儿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和创造力;
-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模仿不同嘴巴的动作和声音;
-在创编儿歌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创意的歌词。
具体内容包括:
1.活动一:观察嘴巴的形状和特点,引导孩子用语言描述;
2.活动二:讨论嘴巴的功能,让孩子举例说明嘴巴在生活中的应用;
3.活动三:开展嘴巴趣味游戏,如“嘴巴模仿秀”、“嘴巴猜谜语”等,提高孩子对语言的兴趣;
4.活动四:创编关于嘴巴的儿歌,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嘴巴的基本结构、功能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嘴巴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嘴巴。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有趣的嘴巴”这个主题非常感兴趣。在导入环节,我通过提问引发他们对嘴巴的好奇心,这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理论介绍环节,我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嘴巴的结构和功能,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嘴巴的奇妙。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嘴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中班语言《有趣的嘴巴》教案与反思

中班语言《有趣的嘴巴》教案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了解嘴巴的作用和特点,知道嘴巴可以用来吃东西、说话、笑等。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嘴巴的作用和特点2. 相关的儿歌、故事或游戏三、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展示嘴巴的各种表情和作用。
2. 相关的故事或儿歌材料。
3. 游戏道具或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嘴巴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嘴巴的各种表情和作用。
2. 分享故事或儿歌:讲述一个关于嘴巴的故事或唱一首关于嘴巴的儿歌,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嘴巴的重要性和有趣之处。
3. 小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嘴巴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并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经验。
4. 游戏环节:组织一个与嘴巴相关的游戏,让幼儿通过实践体验嘴巴的作用和乐趣。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回顾教学过程,评估幼儿对嘴巴的作用和特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2. 教学方法:思考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和发展水平,是否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3. 教学内容:评估所选教学内容是否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相符,是否能够引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
5. 幼儿反馈: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馈,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小组讨论和游戏环节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嘴巴作用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2. 收集幼儿的绘画作品,观察他们对嘴巴的描绘和创意表达能力。
3. 通过与幼儿的互动和问答,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兴趣。
七、教学延伸:1. 开展一个主题班会,让幼儿展示自己在家庭中用嘴巴做的事情,鼓励他们分享和表达。
2.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自然界中嘴巴的使用,如鸟儿鸣叫、鱼儿张嘴等,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和思考。
3. 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个关于嘴巴的手工制品,促进家庭与学校的互动和合作。
中班语言《有趣的嘴巴》教案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各种动物的嘴巴特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交流的能力。
3. 通过模仿动物嘴巴的动作,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4.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小鸟、青蛙、鸭子、猴子、猫五种动物的嘴巴特征。
2. 学习模仿这五种动物的叫声和嘴巴动作。
3. 通过故事《有趣的嘴巴》,让幼儿了解动物嘴巴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三、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小鸟、青蛙、鸭子、猴子、猫的嘴巴特写图片或视频。
2. 纸质嘴巴模板,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
3. 故事课件《有趣的嘴巴》。
4. 动物叫声道具(如小鸟鸣叫器、青蛙呱呱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导幼儿说出五种动物的名称,并关注它们的嘴巴特征。
2. 讲解:通过故事《有趣的嘴巴》,让幼儿了解动物嘴巴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在故事中,引导幼儿关注动物的嘴巴是如何帮助它们生存的。
3. 互动:请幼儿模仿故事中动物的叫声和嘴巴动作,增强幼儿对动物嘴巴特征的记忆。
4. 手工制作:发放纸质嘴巴模板,引导幼儿用剪刀剪下嘴巴,并用胶水粘贴在相应动物的图片上。
五、教学反思1. 本次活动中,幼儿对动物嘴巴的特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在模仿动物叫声和嘴巴动作时,部分幼儿表现出胆怯、不敢开口的现象,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鼓励。
2. 手工制作环节,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但部分幼儿在剪刀使用上还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安全教育。
3. 通过故事《有趣的嘴巴》,幼儿对大自然和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在分享环节,部分幼儿表达能力较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4.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位幼儿的情绪和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让每位幼儿都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六、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让家长了解教学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嘴巴特征和生活习性。
中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嘴巴》

中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嘴巴》一. 教学内容1.1 教学目标1.感受嘴巴的重要性,了解嘴巴的形态和功能。
2.正确认识声音和语音的区别,学会发出正确的基本语音。
3.通过模仿、学习,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1.2 教学重点1.正确的基本语音发音。
2.嘴巴形态的现实体验。
1.3 教学难点1.听到并鉴别语音的区别,从而学会正确发音。
2.对自己和他人的语音进行鉴赏和提升。
1.4 教学方法1.导入新知识。
2.呈现、感受、模仿基本语音。
3.游戏、活动辅助学习。
4.结合故事、图书等多媒体学习。
二. 教学设计2.1 教学过程2.1.1 导入环节1.教师引导幼儿注意自己的嘴巴,通过带领幼儿触摸、摸索自己的嘴巴,让幼儿感受并描述嘴巴的形态和功能。
2.引出第一个问题:“我们的嘴巴有哪些地方?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2.1.2 学习环节1.教师呈现一个关于嘴巴的形态模型,通过模型的拆解,带领幼儿发现其中的“唇、舌头、牙齿、喉咙”等部分,进而导出其具体功能。
2.引出第二个问题:“我们平时在说话的时候,是从哪里出声音的,声音的作用又是什么呢?”3.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口、舌头在发音中的作用,并教授基本语音的正确发音和书写方法。
4.进行模仿和练习,正确认识、区别并纠正发音中的问题。
2.1.3 游戏环节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发音比赛。
比赛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教师给出一个词汇,幼儿一遍遍的模仿并记忆;第二部分教师在上一个词汇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音或者字,让幼儿读出来。
2.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实际情况,可以设置适当的游戏规则和奖励方式,夸奖学生的表现。
2.1.4 课程回顾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学习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过程和方法,概括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感受。
2.教师可以通过问答、口头述评、绘画等方式,让幼儿回顾并巩固学习成果。
2.2 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是针对中班儿童的语言学习情况而设计的。
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由基础入手,引导儿童感受嘴巴形态和功能,从而引出语音发声的基本原理和正确发音方法。
中班语言《有趣的嘴巴》教案与反思

中班语言《有趣的嘴巴》教案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了解嘴巴的形状、作用和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学习儿歌,培养幼儿的韵律感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幼儿注意嘴巴的健康使用,如不大声喊叫、不随地乱吃等。
二、教学内容:1. 嘴巴的形状、作用和特征2. 儿歌《有趣的嘴巴》三、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各种动物的嘴巴,如鸟、鱼、猪等。
2. 儿歌《有趣的嘴巴》音频文件3. 贴纸、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四、教学过程:1. 导入:向幼儿展示各种动物的嘴巴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讲解:讲解嘴巴的形状、作用和特征,如呼吸、吃饭、说话等。
3. 学习儿歌:播放儿歌《有趣的嘴巴》,引导幼儿跟唱,注意嘴巴的形状和发音。
4. 绘画活动:让幼儿用画纸和彩笔绘制自己喜欢的嘴巴形状,并贴在嘴巴的位置。
5. 总结:引导幼儿说出嘴巴的重要性,提醒大家注意嘴巴的健康使用。
五、教学反思:1. 本次教学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 幼儿在绘画活动中表现如何?是否积极参与?3. 幼儿在儿歌学习中是否掌握了嘴巴的形状和发音?4.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调整?5. 如何进一步引导幼儿关注嘴巴的健康使用?六、教学延伸活动:1. 角色扮演:设置一个场景,让幼儿扮演不同动物,模仿它们的叫声和嘴巴动作。
2. 故事讲述:讲一个关于嘴巴的故事,如《嘴巴和牙齿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嘴巴健康。
3. 家园共育:发放通知,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嘴巴健康教育活动,如家庭嘴巴健康小游戏等。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嘴巴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估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观察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 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嘴巴健康活动的参与情况和效果。
八、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每位幼儿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素养。
中班语言教案:有趣的嘴巴

中班语言教案——有趣的嘴巴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各种动物的嘴巴特点,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动物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动物嘴巴的特点:鸟的嘴巴、鱼的嘴巴、猪的嘴巴等。
2. 学习相关词汇:嘴巴、鸟嘴、鱼嘴、猪嘴等。
3. 讲述故事《有趣的嘴巴》,让幼儿了解动物嘴巴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各种动物的嘴巴特点,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词语描述动物嘴巴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故事书、挂图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游戏“嘴巴在哪里”引发幼儿对嘴巴的兴趣。
2. 基本部分:(1)认识动物嘴巴的特点: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动物嘴巴的特点。
(2)学习相关词汇:引导幼儿用词语称呼不同动物的嘴巴。
(3)讲述故事《有趣的嘴巴》:让幼儿了解动物嘴巴的作用,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3. 拓展部分:(1)小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动物嘴巴的作用,并展示讨论成果。
(2)手工制作:让幼儿动手制作动物嘴巴的挂饰,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认知评价: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幼儿对动物嘴巴特点的认识程度。
2. 技能评价:观察幼儿在手工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评价:关注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大自然和动物的热爱程度。
七、教学反馈与反思:1. 教师应在课后及时收集幼儿的反馈,了解他们在课堂中的表现和收获。
2. 根据幼儿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应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八、教学延伸活动建议:1.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让他们亲身体验不同动物嘴巴的特点和作用。
2. 邀请动物专家进行讲座,让幼儿更深入了解动物的生存智慧和嘴巴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幼儿园活动设计精品资料
最新幼儿园活动设计精品资料 1 一、活动目标: 1、 在看看、猜猜、学学的活动中,初步认识动词:吃、唱、喝、吹。
2、 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识字的兴趣。
二、重点与难点: 在看看、猜猜、学学的活动中,初步认识动词:吃、唱、喝、吹。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 教师扮演成“谜语大师”。
2、 吃、唱、喝、吹字卡人手一套。
3、 饭碗、杯子、吹泡泡玩具各一。
四、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师扮演“谜语大师”出场)大家好,今天“谜语大师”又要给大家猜谜语了。
请你们仔细看我的表演,猜猜我在干什么? (二)感知认读 1、表演吃饭 1)提问:我在干什么? 2)想不想和“谜语大师”一起来表演?(师:我用小嘴吃吃饭,吃吃吃,幼儿边表演边跟说) 3)出示汉字,共同认读“吃”。
4)除了吃饭还可以吃什么?(幼儿边说边表演,巩固认识“吃”) 2、 表演唱歌 1)提问:听到我在干什么? 2)幼儿共同表演并认读汉字“唱” 3、表演喝水 1)提问: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呢? 2)幼儿共同表演,认读汉字“喝”。
3)小嘴还能喝什么?(幼儿边说边表演,其余幼儿跟学,巩固认识“喝”) 4、表演吹泡泡 1)提问:刚才我用小嘴干什么了? 2)幼儿学习表演,认读汉字“吹”。
3)谁能和我表演不一样的动作给大家猜?( 幼儿表演,巩固认识“吹”) 5、逐一跟读汉字“吃、唱、喝、吹”。
过渡:“谜语大师”的谜语猜完了,可还有一些难题呢。
(三)游戏 1、找字宝宝 1)幼儿拿出字卡,师说:“我用小嘴吃吃饭,吃吃吃”,幼儿找出“吃”字。
2)请个别幼儿说短句,幼儿找出相应的汉字。
3)师提要求,如:“‘谜语大师’口好渴呀,请你们给我喝喝水”,幼儿找出相关汉字。
2、 捉迷藏 方法:师逐一藏掉汉字,幼儿分别找找哪个汉字不见了,并从字卡中找出。
(四)迁移小结 1、请你们找找这四个字里的小秘密。
(引导幼儿发现“口”字旁) 2、为什么这些字宝宝都有一个“口”呢? 3、师小结,我们刚才做的动作都与嘴巴有关,所以这几个字宝宝旁边都有一个“口”。
(结束)评析: 在当前,幼儿识字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识字活动《有趣的嘴巴》,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轻松活泼,让孩子在教师创设的愉悦环境中轻松学习、自然习得。
整个活动突出一个“巧”字,体现一个“动”字。
活动流程安排构思巧妙、自然流畅。
执教老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注重教具的隐性教育作用。
活动中没有简单的说教,而是在整个情景活动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让幼儿学习,掌握一些常用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