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总结资料
中国古代史学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史学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历史悠久而丰富多样,涵盖了从上古时期到清朝结束的几千年时间。
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中国经历了许多朝代的兴亡,文化的繁荣与沉寂,以及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变迁。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史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读者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核心内容。
一、夏商周三代1. 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是中国历史上传说中的第一个朝代。
夏朝的启蒙君主是禹,他治理黄河流域,开启了中国的大一统时代。
2. 商朝: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中国的第二个朝代。
商朝的都城是安阳,政治制度逐渐向中央集权发展,出现了青铜器文化的鼎盛时期。
3. 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256年,中国的第三个朝代。
周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西周时期统治者实行了封建制度,东周时期则发展出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代。
二、春秋战国时期1.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
这个时期的重要事件是《左传》和《国语》的记载,也是各个小国争霸的阶段。
2.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动荡不安的时代,七雄争霸,同时也是中国思想家活跃的时期。
三、秦汉隋唐时期1. 秦朝: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中国的第一个统一王朝。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封建制度,统一货币和文字,修筑长城,开创了中国的封建帝制。
2. 汉朝: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中国的第二个统一王朝。
汉朝的最著名的统治者是刘邦和汉武帝,开创了中国古代封建时代的鼎盛时期。
3. 隋朝:公元581年至618年,中国的第三个统一王朝。
隋朝的最著名的统治者是隋文帝和隋炀帝,完成了南北朝的统一。
4. 唐朝:公元618年至907年,中国的第四个统一王朝。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封建王朝之一,经济繁荣,科技进步,文化繁盛,被称为“盛唐”。
四、宋明清时期1. 宋朝:公元960年至1279年,中国的第五个统一王朝。
古代史相关知识点总结
古代史相关知识点总结一、人类的起源人类的起源是古代史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人类学、考古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
根据遗址发现和化石证据,人类起源的时间大致可以追溯到约200万年前。
早期人类主要生活在非洲大陆,后来逐渐迁徙到欧亚大陆和其他大陆。
早期人类主要以狩猎和采集为生,属于原始社会,社会结构简单,没有明确的政治组织和国家形态。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开始逐渐进入奴隶社会阶段,出现了最早的国家和政权组织。
二、古代社会的演变古代社会的演变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等不同阶段。
在原始社会阶段,人类生活方式主要以狩猎、采集和渔猎为主,社会组织松散,缺乏明确的政治组织和国家形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阶段。
奴隶社会时期,出现了最早的国家和国家政权组织。
古代国家的兴起和国家政权的建立,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有组织的政治和社会组织形态。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古代国家主要以奴隶制为基本社会制度,奴隶制经济成为古代社会经济的基础。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阶段。
封建社会时期,农业生产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封建制度成为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
各国的政治组织和国家形态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特征,形成了多样化的封建国家系统。
三、古代国家的兴衰古代国家的兴衰是古代史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古代国家的兴起和兴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
在古代史上,曾出现过许多颇具影响力的古代国家,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
古代国家的兴起主要依赖于国家政权的建立和维护,以及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古代国家的兴衰受到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共同影响。
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和国际关系等方面。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
古代国家的兴衰也受到战争和征服的影响。
在古代社会,战争是国家之间争夺领土和资源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兴衰的重要因素。
中国古代史要点归纳总结
中国古代史要点归纳总结中国古代历史悠久而璀璨,涵盖了众多朝代和文化的演变。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史的要点进行归纳总结,并以时间顺序为基础进行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
一、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其中夏、商、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
夏朝以启禀夏启为君主,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朝代。
商朝继承了夏朝的政治和文化传统,商王朝的代表性人物商汤、商湜等君主扩大了商朝的疆土。
周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西周的代表性人物周武王、周文王等,结束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了周朝。
东周时期,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二、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权割据、国家纷争的阶段,也是中国思想与文化蓬勃发展的时期。
春秋时期,各诸侯争霸,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有孔子、墨子、荀子等。
他们对于政治、经济、伦理等问题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更加激烈。
各国为了争夺霸权展开激烈的战争,例如楚国、齐国、秦国等。
秦国最终取得胜利,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
三、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统一时期,有很多重大事件和改革发生。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
秦始皇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例如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和文字等,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分为西汉和东汉。
西汉时期,政治稳定,农业生产繁荣,科技文化发达。
东汉时期,外族入侵和内部分裂导致政治动荡。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分裂的阶段,三国鼎立的局面持续了近半个世纪。
三国时期的代表性人物有刘备、曹操、孙权等。
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史总结
重点难点解读第一讲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从汉代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2.我国古代地方制度的发展演变及其规律、特点和影响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一、沿革(1)世官制:世袭制亦称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夏、商、周时代。
它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依血缘亲疏定等级尊卑和官爵高下。
凡定爵位与官职者都世代享有采邑和封地。
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它是历史的进步,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2)秦国:按军功授爵,打破了奴隶主贵族世袭爵位的制度,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增强。
(3)察举制:汉朝建立了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其中,察举即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察举制,初期以“乡举里选” 为依据,注重乡里舆论对某位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在选官制度日趋腐朽的情况下,出现了一批世代为官、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权的豪门大族,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并发展起来。
后期,宦官把持用人大权,选官制度更加腐朽,出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腐朽居面。
另外,西汉皇帝还征召才能之士,令官吏陪同入京,授予官职。
(4)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
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而九品中正制一直是保护士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
(5)科举制a历史沿革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地位,后成定制北宋的科举制比唐朝有了进一步发展: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严格科举考试程序,举人经礼部考试后须经殿试才算合格,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殿试成为定制;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科目;实行糊名制,即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防止考官舞弊;录取名额比唐朝大大增加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
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221年)1. 夏朝(约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1600年)-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 传说中的建立者是大禹,实行世袭制。
2.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青铜器文化达到高峰,有成熟的甲骨文。
- 末代君主帝辛(商纣王)的暴政导致周朝的兴起。
3. 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 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
- 实行分封制,诸侯国逐渐强大,导致中央权力衰弱。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
-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和法律,修筑长城。
2.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中间由新朝短暂中断。
- 汉武帝时期,对外扩张,开辟丝绸之路,儒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1. 三国(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魏、蜀、吴三国鼎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分裂时期。
- 著名的历史事件有赤壁之战、诸葛亮的北伐等。
2. 两晋(公元265年-公元420年)- 晋朝分为西晋和东晋,东晋时期出现了“八王之乱”。
3.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分裂时期,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四、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60年)1.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隋文帝和隋炀帝两代,重新统一中国。
- 开凿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2.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了高峰。
- 唐太宗和唐玄宗时期,国力强盛,对外开展广泛的文化交流。
五、宋辽金元明清时期(公元960年-公元1912年)1. 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 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面临辽、金、西夏的威胁。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史前时代一、旧石器时代(300万年前-1万年前)直立人:云南元谋人(最早的人类)、陕西蓝田人、北京周口和北京山顶洞人.特征:保留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使用天然火,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群居生活。
二、新石器时代(1万年前-四、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基本要素:磨制石器、制陶术、农业、畜牧业母系氏族:黄河流域:陕西半坡和河南仰韶文化。
半坡居民已种栗等农作物,饲养猪、狗等家畜。
此外,去打猎,捕鱼。
已经开始有彩陶了。
使用的工具有骨耜,石铲,石斧等。
河南仰韶种植水稻。
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
浙江余姚河姆渡,因而命名。
河姆渡文化的社会经济是以稻作农业为主,兼营畜牧、采集和渔猎。
共同特征原始种植农业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制造陶器、定居村落。
父系氏族:山东大汶口文化,开始出现了私有制,有了贫富之分三、古史传说三皇伏羲、神农、轩辕黄帝五帝:黄帝、颛顼(高阳氏,绝地天通改革)、帝喾(高辛氏)、尧、舜(有虞氏)第二章、夏商西周口诀: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夏,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070年禹的儿子启建立,从此,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商:商朝的王盘庚曾迁都到殷,史称“盘庚迁殷”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周武王牧野之战杀商纣王,灭商,国号周西周:周朝实行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礼乐制。
分封制周王将宗族、姻亲、贵族、功臣分派各地,广建子国的封国制度。
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礼乐制指的是庙宇和祭祀。
二里头文化:典型遗址位于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于1959。
第三章、春秋战国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那位)被杀,次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历史生平王东迁前为西周,后为东周,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
春秋时期(五霸)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分类总结)
2.战乱带来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3.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国富兵强,实力超群
过程:1.灭掉东方六国
2.统一越族
3.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
4.夺取河套地区,修筑万里长城,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意义:1.划时代,结束分裂,开创统一局面
2.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基础
4.分封制瓦解,奴隶社会崩溃
战国
1.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战国七雄: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3.变法:魏国,出国,秦国商鞅变法最彻底
4.兼并战争:齐魏交战有桂陵、马陵之战 公元前3世纪以后,秦国无敌于天下 秦赵长平之战,是当时规模最大、杀伤最多的一次战役
秦朝
时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西汉统治达到鼎盛
东汉
时间:公元25年——公元220年
建立: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隋朝
581建立
统一原因:广大民众盼望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民族融合加快
意义:结束分裂,有力国家统一安定和社会发展
唐朝
618年建立——统一
贞观之治原因:吸取隋忘教训,强调“存百姓”
南宋:全国经济中心由北方移到南方
辽、西夏、金、元:农业的迅速发展
矿冶业占重要地位 丝织业有新的发展 棉纺织业在南宋时扩展到江南广大地区 造船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出现一些商业繁盛的城市和商业中心
明、清
引进国外高产作物玉米、甘薯 经济作物棉、茶
工具革新,技术提高,分工细,产量高,规模大
国内市场扩大,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快,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出现,商品经济延伸农村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史是中华民族丰富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中国古代史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夏商周时期1.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传说中的夏禹是夏朝的开国君主。
2.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商朝的最后一个君主是商纣王,商朝的社会制度以及青铜文化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3.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周朝的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历时约250年,东周历时近500年。
二、春秋战国时期1. 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宋、卫、陈、蔡、郑、鲁、晋、齐、秦、楚等诸侯国争霸的时期。
2. 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辽、齐、楚、燕、赵、韩、秦、魏等七个强大国家相争不休的时期,也是儒家、道家、法家等各种思想流派兴起的时期。
三、秦汉三国时期1.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着统一度量衡、文字等制度的重大贡献。
2.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后来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3.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个割据的国家分立的时期,也是《三国演义》中故事发生的时期。
四、南北朝时期1.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与南朝(南梁、南陈、南齐、南吴)相互对峙的时期。
2. 南朝宋的刘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人风发的时期,有着很多杰出的文人和文学作品。
五、隋唐五代时期1.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隋朝统一了北方和南方,有着重建长城、渠化运河等重要贡献。
2.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四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被誉为“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中国文化繁荣的时期。
六、宋元明清时期1. 北宋和南宋是中国历史上两个连续的朝代,南宋时期出现了很多科技和文化的进步,如火器和活字印刷术等。
2.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五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元代统治者是蒙古人,元朝统一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3.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六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明朝时期进行了七次的海外航行,有着马可·波罗、郑和等重要的航海家。
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
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古代史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最初阶段,从人类文明的萌芽开始发展,到古代社会的兴起和发展。
主要包括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等,涵盖了古代文明的兴起和衰落。
1. 石器时代石器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早阶段,主要包括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利用石头制作工具,进行狩猎和采集生活。
中石器时代,人类开始制作石质刀、矛等工具。
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农业和畜牧业也开始逐渐出现。
2. 古代文明古代文明主要包括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文明和黄河文明等。
这些文明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代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古代帝国古代帝国是古代社会政治组织的典型形式,包括埃及帝国、罗马帝国、中国的夏商周秦汉等。
这些帝国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成就都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古代思想古代思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
古代思想主要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佛家思想、耶稣教等。
这些思想在政治、伦理、生活等方面对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古代文化古代文化主要包括宗教文化、艺术文化、科学技术文化等。
这些文化在古代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世纪史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罗马帝国的衰落到文艺复兴的兴起,包括了封建制度的兴起、宗教改革、黑死病等重要事件。
1. 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中世纪欧洲的主要政治组织。
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建领主与农奴之间的封建关系,形成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封建制度对欧洲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宗教改革宗教改革是中世纪欧洲的一场重要运动,主要包括新教改革和天主教改革。
宗教改革对欧洲宗教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黑死病黑死病是中世纪欧洲遭受的一场重大灾难,导致了数百万人的死亡。
黑死病也对欧洲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了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变化。
中国古代史(分类总结)
中国古代史第一部分:政治政治夏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2.其子启继承王权,确立王位世袭制,国家机构初具规模3.桀行暴政而亡商 1.商不落在黄河下游,首领汤起兵抗夏讨桀2.约公元前1600年,灭夏建商3.盘庚迁殷,政局稳定4.奴隶制残酷,“人祭”“人殉”5.纣暴政亡国西周 1.周为商之属国,渭水流域,文王任用贤能,励精图治2.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商,公元前1046年,建立周朝,都镐京,史称西周3.地域广大,实行分封制4.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王朝转衰5.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春秋 1.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2.“礼崩乐坏”诸侯争霸3.春秋五霸:齐桓公人用管仲改革,富国强兵,“尊王攘夷”,葵丘会盟晋楚争霸、吴越争霸4.分封制瓦解,奴隶社会崩溃战国 1.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2.战国七雄:三家分晋,田氏代齐3.变法:魏国,出国,秦国商鞅变法最彻底4.兼并战争:齐魏交战有桂陵、马陵之战公元前3世纪以后,秦国无敌于天下秦赵长平之战,是当时规模最大、杀伤最多的一次战役秦朝时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统一:条件:1.生产力提高、民族、地域之间联系加强2.战乱带来灾难,人民渴望统一3.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国富兵强,实力超群过程:1.灭掉东方六国2.统一越族3.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4.夺取河套地区,修筑万里长城,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意义:1.划时代,结束分裂,开创统一局面2.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基础3.为经济恢复,民族融合提供有利条件疆域:东临大海,西到陇西,南濒南海,北抵长城一带,人口两千多万巩固统一:措施:政治: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经济:土地私有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军事:修长城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影响: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初步奠定祖国将于,促进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人民处境恶劣秦末农民战争:原因:暴政激化阶级矛盾陈胜、吴广起义发展与结局:刘邦、项羽领军继续反秦公元前207年,刘邦灭秦西汉时间: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建立:楚汉之争公元前202年,刘邦建汉,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即汉高祖汉武帝大一统:背景:休养生息国力强盛措施:改革官制大量选才削弱王国势力强化法制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西汉统治达到鼎盛东汉时间:公元25年——公元220年建立: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隋朝581建立统一原因:广大民众盼望结束分裂实现统一民族融合加快意义:结束分裂,有力国家统一安定和社会发展唐朝618年建立——统一贞观之治原因:吸取隋忘教训,强调“存百姓”措施:革新制度,倡节俭,兴科举作用: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国力增强、百姓生活改善开元盛世措施:选贤,重农,限佛,募兵制,兴文治作用:政治清明、国力强盛、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安史之乱原因:政治腐败,军事失当影响:唐朝由盛转衰,北方人口南移唐亡:907年为藩镇所灭宋朝960年北宋建立强化中央集权原因:为了改变藩镇割据局面措施:集中军权科举扩大规模元朝1271年元朝建立——1276年统一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移民、回族、汉人、关系啊便将加强统治: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和宣政院明朝君主专制加强:中央废丞相地方废行省颁布大明律迁都北京统治危机:中后期宦官专权,土地兼并农民起义原因:统治腐朽,天灾意义:农民反封建斗争进入新阶段清朝建立:女真统一,实行八旗制度加强专制: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顶峰,大兴文字狱加强了中央专制集权,但阻碍了社会发展与进步第二部分:经济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夏、商、西周统治者重视农业农具以木石为主懂施肥商代畜牧很盛青铜铸造玉器加工陶瓷漆器夏交通工具种类多商民善于经商西周交通更发达商周时路设旅舍春秋、战国铁器、牛耕、水利发达冶铸、漆器、防止、酿酒、著作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两汉农具改进:牛耕推广农耕区扩大农作管理技术提高特点:规模大、分工细、工艺精部门:防止、冶铸、造船等交通便利钱币以黄金、铜钱为主三国、两晋、南北朝特点:中原农耕规模缩小,畜牧业扩展前代过度开垦的环境破坏有所缓解纺织业以丝织为主冶炼技术成熟造纸城市被毁,商业一度萎缩北魏后,北方商品经济有所恢复南方相对较活跃隋唐特点:江南进一步开发,经济中心开始南移水里的发展,农具的创制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特点:产地分布广生产规模大,产量多分工细,品种繁多发达的水陆交通、开元通宝钱市场发达经商的人多宋元北宋:农业的发展南宋:全国经济中心由北方移到南方辽、西夏、金、元:农业的迅速发展矿冶业占重要地位丝织业有新的发展棉纺织业在南宋时扩展到江南广大地区造船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出现一些商业繁盛的城市和商业中心明、清引进国外高产作物玉米、甘薯经济作物棉、工具革新,技术提高,分工细,产量高,规模国内市场扩大,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快,数十座茶大较大的商贸城市出现,商品经济延伸农村第三部分:文化文化科学技术夏朝《夏小正》商朝采用干支记日法;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的纪录春秋世界上最早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确立十九年七闰原则战国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西汉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历书《太阴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世界上关于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唐朝僧一行测子午线北宋沈括创制“十二气历”元朝郭守敬:制造了简仪、高表等十多种天文仪器编成《授时历》,比现行公历早确立300年医学战国“脉学之宗”扁鹊发明了四诊法西汉编订《黄帝内经》,奠定中国医学的理论基础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神医”华佗发明“麻沸散”唐朝孙思邈的《千金方》吐蕃元丹贡布的《四部医典》唐高宗时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称为“东方医药巨典”数学&物理战国《墨经》提出杠杆原理、浮力理论和光影关系东汉《九章算术》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完整的体系魏晋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南朝祖冲之的圆周率和《缀术》农学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介绍黄河流域农牧业发展情况,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建立完整的农学体系,并介绍欧洲水利技术地理学东汉西晋北魏明朝张衡发明地动仪裴秀的《禹贡地域图》,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郦道元的《水经注》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思想文化1、政治思想(1)、儒家思想①发展过程:孔子: a春秋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一、远古时代与早期国家原始社会:河姆渡原始居民在长江流域种植水稻,居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在黄河流域种植粟,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华夏族的形成:黄帝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之战中击败蚩尤,形成华夏族。
夏、商、西周的更迭: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结束和奴隶社会的开始;商朝由汤建立,盘庚迁殷;西周由周武王建立,实行分封制以巩固统治。
二、春秋战国与秦汉时期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春秋时期的著名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战国时期则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剧烈变革,各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灭六国,实现统一,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三国鼎立与两晋的兴替: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两晋时期,西晋短暂统一后陷入动荡,东晋偏安江南。
南北朝对峙与民族融合: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与南方汉族政权对峙,同时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隋唐的统一与繁荣:隋朝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唐朝继承并发展隋朝制度,开创盛世局面。
四、宋元明清时期宋代的科技文化成就:宋代在科技、文化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如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发明。
元朝的统一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元朝灭南宋,统一全国,建立多民族国家,促进民族融合。
明清时期的专制主义与闭关锁国: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加强,同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五、古代文化与制度古代思想文化: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等的发展演变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古代政治制度:包括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行政制度、选官制度等的演变及其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这些只是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的部分关键知识点,实际上还有很多细节和深层次的内容需要学习和掌握。
在备考过程中,建议结合教材和辅导资料进行系统复习,同时注重理解和记忆相结合,以提高学习效果。
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点总结总结知识点是同学们学习的好方法,特别是对于历史知识,同学们更是要总结,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点总结一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第二章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一)夏、商、西周的兴亡3、如何正确计算周年和两个历史事件的时间间隔周年=现在的时间减去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两个历史事件的间隔:(1)两个历史事件同在公元前或同在公元后,则用大数减去小数即可;如计算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和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年)两个时间的间隔,则是221-207=14(年)。
(2)两个历史事件一个处于公元前,另一个处于公元后,则需要两个数相加,再减去一年。
如计算公元841年到1949年之间多少年,正确的计算方法是841+1949-1=2789(年)可以把这种算法归纳成一个简单公式“前后相加再减一”(二)春秋战国的纷争1、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2、战国七雄(1)三家分晋: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2)田氏代齐:三家分晋后,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田氏齐国。
(3)战国七雄:战国时期,形成了齐、楚、燕、赵、韩、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 (4)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战国兼并战争的实质:封建地主之间的兼并战争。
(三)大变革时代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1)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2)春秋末年,我国已使用牛耕。
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牛耕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革命。
(3)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2、商鞅变法(1)背景:①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的田地变为私产并出租。
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②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2)开始: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选修1历史知识点总结
选修1历史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史1. 先秦时期:了解夏、商、周三代的更迭,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
重点关注周朝的分封制、宗法制,以及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兴衰。
2. 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六国,推行中央集权制,以及汉朝的兴盛,特别是汉武帝时期的对外扩张和文化发展。
3.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魏、蜀、吴三国的兴衰,以及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和文化交融。
4. 隋唐时期:隋朝的短暂统一和唐朝的繁荣,特别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
二、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以及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太平天国运动: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失败,以及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洋务运动:探讨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和结果,以及它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4.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爆发、经过和意义,以及它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三、中国革命史1.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和影响,以及它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地位。
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以及它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3.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它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影响。
4. 解放战争: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它对中国社会制度变革的影响。
四、世界历史1. 古代文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明的兴起、发展和衰落。
2. 中世纪: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
3. 近现代历史:工业革命、殖民扩张、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4. 现代世界:全球化、信息技术革命和环境问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历史人物1.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皇帝,其政治、军事和文化贡献。
2. 汉武帝:汉朝的杰出皇帝,对外扩张和文化发展的贡献。
3. 孙中山: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辛亥革命的领导者。
4.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
六、历史事件1. 科举制度: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制度,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中国古代史总结
中国古代史分期总论先秦历史夏商周,春秋战国乱纷纷;秦皇汉武大一统,新朝命短东汉兴;魏晋南北起纷争,西晋短促曾一统;隋唐封建鼎盛期,五代十国续藩镇;辽宋夏金先后建,元代民族融合鼎;明朝尝试全球化,清朝闭关断交流;鸦片炮声中华悟,断断续续近代化。
一、先秦时期:远古时代到春秋战国(180万年前到公元前221年)1、原始社会:180万年到公元前2070年2、奴隶社会:(1)夏(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556年)建立(2)商朝(公元前1556年到公元前1046年)发展(3)西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鼎盛(4)东周:春秋(公元前771年到公元前475年)瓦解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形成二、封建社会1、战国时期:封建社会形成时期2、秦汉时期:(1)封建社会的确立: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2)封建社会巩固发展时期: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东汉(公元27年——公元220年)3、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社会发展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4、隋唐时期: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公元581年至907年)5、五代十国辽宋夏金时期: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政权对峙时期(公元907年——公元1276年)6、元朝:中国大一统时期,民族融合鼎盛时期(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7、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时期(公元1368年——公元1840年)一、先秦史:(一)远古时代: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尧舜禹)(1)政治方面:禅让制.(2)经济方面:①农业:a.种植业为主,家庭畜牧业为辅;呈现地域差异(北粟,南稻);五谷(黍稷稻麦菽)六畜(猪马牛羊鸡狗);b.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集体耕作。
c.土地制度:土地公有制②手工业:缫丝业、酿酒业、陶瓷业(二)夏商西周时期:该时期奴隶制建立及鼎盛、分封制、宗法制形成的特点。
1、表现(1)政治方面:①夏—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②商—中央设相、士,地方分封;③西周—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血缘维系的宗法制、维护制度的礼乐制(2)经济方面:①农业:商周少量青铜工具;西周后世主要农作物出现②手工业:商周时期官府垄断,官营手工业;商周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商朝已经烧制原始瓷器;丝织业,商产品种类多,西周斜纹提花织物。
中国古代史必背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史必背知识点总结1、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使用打制粗糙的石器,会使用天然火。
2、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生活在长江流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住着干栏式房屋。
3、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居民,住着半地穴式房屋。
4、黄帝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之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5、黄帝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发明舟车。
6、夏朝建立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的结束,奴隶社会的形成。
7、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农民、奴隶。
8、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都城阳城,最后一个暴君桀。
9、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亳,盘庚迁殷,最后一个暴君纣。
10、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都城镐京,最后一个暴君周幽王。
11、春秋时期著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12、齐桓公成为第一霸主的原因:(1)盛产鱼盐,经济富庶。
(2)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3)改革军制,组建军队。
(4)口号:以“尊王攘夷”为口号。
13、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14、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牛耕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15、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
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16、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
17、商鞅变法内容:①国家承认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④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18、商鞅变法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19、夏朝就有夏历;商朝一年分12个月。
战国时期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
20、春秋战国之际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沿用。
中国古代史-资料汇总
中国古代史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建立者禹,继承者启,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时间公元前2070年,灭亡者桀。
2、商,汤,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殷,变得强大,灭亡者纣。
暴政而亡3、西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牧野之战,定都镐京。
周幽王4、西周在政治上实行,目的、内容、影响、实质、等级、局限、代替。
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甲骨文、殷墟6、春秋①经济:铁制农具和牛耕②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春秋五霸、第一个霸主、尊王攘夷)③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融合。
7、战国:三家分晋、战国七雄,最强大的是、政治特点分裂兼并战争变法8、商鞅变法原因、目的、时间、国家、国君、影响、措施、启示、性质、成功的原因、法家思想。
9、判断一个变法是否成功的依据①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②是否促进了社会的发展③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10、都江堰,战国秦国,李冰,岷江,成都平原,天府之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11、①老子,观点,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道德经》②孔子,儒家,思想观点,教育成就,评价,影响,《论语》12、百家争鸣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旧的社会制度瓦解,新的社会制度确立)墨子的观点、孟子、荀子、庄子、韩非的观点各是、百家争鸣的影响。
1、秦统一全国的原因(条件四点)、时间、定都、意义、先后灭掉。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①政治: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三点)、影响(①开创了我国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制②维护了国家统一③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文化、经济、交通、军事、思想各是影响3、影响(三点)①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②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③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4、秦的暴政①沉重的赋税②繁重的徭役和兵役③残酷的刑法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6、项羽的巨鹿之战、刘邦灭秦、楚汉之争7、西汉公元前202年、刘邦、长安、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8、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汉文帝、汉景帝,措施,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史总结
中国古代史
一、政治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
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度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演变及其影响
春秋战国:初现雏形
秦:确立形成
汉唐宋元:加强完善
明清:空前强化
确立于秦,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宋元,强化于明清
3.秦国商鞅变法
社会转型,质跃
4.北魏孝文帝改革
民族融合,汉化
5.北宋王安石变法
封建社会中期,调整
6.秦始皇
统一,建制,功过
7.唐太宗
贞观之治,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
8.康熙帝
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9.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秦:三公九卿制
两汉:汉武帝任用身边亲信,设中朝、外朝
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
宋:中书门下:参知政事(行政权)、枢密使(军政权)、三司使(财政权)元:中书省、宣政院
明:废宰相权分六部、内阁
清:内阁、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
10.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西汉: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以州为监察区,设置刺史
东汉:州郡县
隋:州县
唐:道州县、藩镇割据
北宋:派文臣做地方官、路州县
元:行省制度、路府州县、宣慰司
明清:废行省设三司
11.关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问题
⑴注意分析、理解其在发展过程中内部存在着的两对矛盾:君权和相权的矛盾,君权不断扩大;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⑵评价: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基本上是起积极作用,有利于社会安定、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应辩证地评价;元朝的行省制度,应充分肯定其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方面的积极作用;明清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虽然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抵制外来侵略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阻碍了科技文化的进步,阻碍了社会进步,基本上起的是消极作用
12.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核心)
我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影响
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
13.“大一统”政治推动中华民族的形成
⑴秦汉时期“大一统”政治形成,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
⑵秦汉时期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有共同的经济、共同的地域、共同的文化的中华民族基本形成,中华民族形成反过来巩固“大一统”政治
⑶江南经济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14.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的贡献
⑴元朝统治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有特殊的地位
⑵清朝统治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15.古代杰出君主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大有作为
⑴秦始皇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作出贡献
⑵唐太宗为促进民族团结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⑷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①巩固国家统一:平定三藩之乱和蒙古准噶尔贵族噶尔丹的叛乱,打击分裂势力;重新统一台湾设立台湾府;尊重喇嘛教,加强对蒙藏地区的管辖
②维护国家主权:抗击沙俄侵略,组织雅克萨之战,与俄国签定《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维护了国家的领土主权
二、经济
1.经济内容
⑴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土地制度,基本特点
⑵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发展特征
⑶商业:发展概貌,发展特点
⑷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⑸政策: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及其影响
2.朝代及其经济发展特征
夏商周:走在世界前列
春秋战国:小农经济产生并开始发展
秦汉:小农经济初步发展,开辟丝绸之路
魏晋南北朝:北方经济历经破坏和恢复,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隋唐:农耕经济繁荣,城市商业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宋元:商品经济显著发展,城市繁华,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明清:商品经济空前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农耕经济达到顶峰3.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
铁犁牛耕→耒耜耕作→刀耕火种
反映了生产工具和技术进步,即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4.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⑴经营方式:小农经济(家庭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⑵生产技术:精耕细作(犁耕技术,耕作方法,水利灌溉)
⑶所有制结构: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
⑷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⑸世界地位:自成体系,长期领先
5.中国古代手工业
⑴经营形态
商周时期,与土地国有相适应,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和小农经济的形成,开始出现民营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
此后,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成为封建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⑵发展特征
官营手工业发达,曾占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比重;民营手工业艰难,后来居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⑶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商:烧制出原始瓷器
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唐: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宋: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各地
元:青花瓷
明清:瓷器种类丰富,彩瓷、珐琅彩,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
⑷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距今五六千年前:已有养蚕和丝织品
商周:已有织机,斜纹提花织物
汉:官营丝织业规模大,技艺精湛,提花技术成熟,花色品种多,丝绸开始远销亚欧
唐:轻盈精湛,吸收波斯织法和风格
宋:品种繁多,织锦吸收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明清:鼎盛时期,苏杭成为丝织业中心,民营丝织业兴盛,工艺精巧,细密精致的缎
6.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特点
我国商业兴起较早,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城镇商业繁荣程度高;
汉至明朝前期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明清时期受到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中国古代商业是在历代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取得发展和繁荣的,商业受官府控制色彩较浓;
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6.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西汉:兴起,陆路为主
唐:发展,水陆并举
宋:发达,水路为主
明清:受闭关锁国,政策影响
特点:受官府控制,受交通制约
古代对外贸易的启示
对外开放、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只能造成国家、民族的落后;
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适应历史发展趋势者存,逆历史发展趋势而行者亡;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
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人民同外国交流的主流,说明我国古代人民是爱好和平、崇尚友好的人民
7.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
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8.影响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
政局(统一稳定),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交通(内外),货币(统一、纸币),政策
9.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在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其保护了小农经济,保障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也抑制了富商大贾势力,巩固了封建统治;
在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其压制破坏正常的商业经营,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良机,逐渐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10.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及其特点
产业结构:农业为主,手工业、商业为补充
农业:小农经济,精耕细作
手工业:多种经营,领先世界
商业:有发展,受制约
生产关系结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为主体
空间格局: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11.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中的认识
农业是古代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一靠政策,二是科技,三靠民力(人民的辛勤劳动);稳定的政治局面,是经济发展的保障
三、文化
1.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演变
2.中国古代的科技文艺
科技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文艺成就及文学艺术与政治经济的内在联系3.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建立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推动了农耕文明发展;属于传统科技,强调应用性,没有从现象深入到本质,进行原理探索
4.中国古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限制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专制统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闭关锁国政策不利于引进外国先进技术;
儒家思想中重人伦轻自然、反对创新的倾向,对科技进步产生了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