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精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范文(精选6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范文(精选6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阿长与山海经》教案1【知识与技能】1、学习围绕中心选取几件事刻画人物的写法。
2、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掌握文中一些生动活泼的词语。
4、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朗读积累词语,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品味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体会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缅怀与思念长妈妈的深沉感情。
2、感受长妈妈的人品。
3、学习鲁迅从小就喜爱读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围绕中心选材,选材要详略得当。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感悟生活,从生活现象中挖掘深刻的主题;尝试运用本文的写法去写作。
【教学方法】:导读法,品味分析法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分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作者生动的向我们介绍了他童年时期难忘的生活:百草园令人难忘的乐园、三味书屋枯燥的读书生活、阿长讲的美女蛇故事。
阿长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呢?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反映他童年值得缅怀与思念的文章《阿长与〈山海经〉》。
并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比较,有哪些异同。
二、回顾作者常识:口头填空的方式进行,3分钟三、初步感知内容:默读思考10分钟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生字生词。
思考的问题1、文章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2、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鲁迅先生对她的感情有什么变化?(从文中找出)3、阿长与《山海经》有什么关系?四、学习字词:2分钟1、生字正音:憎恶(zèng wù)疮疤(chuāng bā)霹雳(pīlì)震悚(zhèn sǒng)诘(jíe)问2、整体感知内容:20分钟(1)明确: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介绍了长妈妈的身份、外貌及其性格特点。
长妈妈是一个没有姓名用了别人名字的保姆,可见其地位是何等卑微。
她喜欢切切察察,爱饶舌,睡觉姿势不雅,占床等都是略写。
人教版(2016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章相关的主题,如“我对阿长的认识”或“《山海经》的文化价值”。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尝试运用文中的写作技巧,如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刻画及其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内容理解:把握鲁迅先生对阿长的描述和怀念,理解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热爱。
-例如:分析文中“我平时叫他‘阿长’,叫他‘长妈妈’”等句子,理解作者与阿长之间的关系和感情。
-词汇与短语掌握: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如“编纂”、“神话”、“荒诞”等。
-例如:通过例句和语境,让学生掌握词汇的用法,并能正确运用到写作中。
3.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了解《山海经》等传统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培养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形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拓展中主动探索,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2016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一. 教材分析《阿长与》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经历,以及阿长赠予鲁迅《山海经》的事情。
通过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到鲁迅对儿时生活的回忆,感知鲁迅对阿长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能够体会到《山海经》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大意。
但是,对于文章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古文句式,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鲁迅这位作家及其作品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僻词汇和古文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鲁迅对阿长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感知《山海经》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词汇和古文句式的理解。
2.鲁迅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3.文章主题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课文译文。
3.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4.写作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文译文,让学生对照原文,理解课文大意。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僻词汇和古文句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古文句式进行解答。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译文,巩固对生僻词汇和古文句式的理解。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朗读,检查阅读效果。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探讨鲁迅作品的特点和风格,让学生了解鲁迅的其他作品。
人教版(2016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并描绘人物特点。
3,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爱。
-培养学生尊重和关心他人的品质。
4.课文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阿长的形象,理解作者对阿长的情感。
-难点:学习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举例:教师可以挑选课文中的典型细节描写,如阿长的笑容、动作等,分析其如何展现人物性格,并指导学生在写作中进行实践。
(3)分析鲁迅作品的语言特点:鲁迅作品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学生可能难以把握。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词汇、句式、修辞等方面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举例: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这些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欣赏鲁迅作品的语言美。
4.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细节描写,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升描绘人物形象的能力。
5.增强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主动探索,培养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好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分析阿长的形象:课文中对阿长的形象进行了细腻的描绘,包括她的言行举止、性格特点等。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深入分析阿长的形象,理解作者为何对她怀有深厚的感情。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人物描写。人物描写是文学作品中通过语言文字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的一种手法。它是表达作者情感、展示人物性格特点的重要途径。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阿长的描写。这个案例展示了鲁迅如何通过对阿长的语言、动作、外貌等细节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对阿长的情感:学生对鲁迅作品中的人物情感理解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最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古籍知识拓展:学生对《山海经》的了解可能有限,需要教师提供适当的知识背景和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文学表达技巧:学生可能难以识别和欣赏鲁迅在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举例解释:
-在情感层次把握方面,难点在于如何使学生体会鲁迅对阿长的感情是多层次、复杂的,不仅仅是对长辈的怀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还有对成长过程中陪伴的感激和对自己未能报答的愧疚。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对阿长形象的分析和《山海经》的文化价值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和联系实际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阿长形象或《山海经》相关的文化现象。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山海经》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文化探索活动。这个活动将帮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在批判性思维培养方面,难点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在尊重和感激阿长的同时,批判性地思考她的言行对鲁迅的潜在负面影响。
-在古籍知识拓展方面,难点在于如何将《山海经》的知识与课文内容有效结合,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山海经》有更深入的认识。
-在文学表达技巧方面,难点在于让学生识别并理解鲁迅在文中运用的诸如象征、讽刺等文学手法,以及这些手法如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阿长与《山海经》》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成长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一位像阿长这样的长辈?”(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鲁迅是如何通过阿长这个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的。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精品课件
作者叙述有关长妈妈的一些琐事之后, 笔峰一转 , 用相当多的篇幅推出了买《山海经》一节。
齐读第18----28自然段。
• 这里,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 海经》的经过。
。
:
中
国
神 话 故 事
。 夸 父 , 善 跑 的
巨
神
,
立
志
刑天舞干戚[ 图]
干戚之舞,猛志常在。胸腹代首, 天刑何有于我哉!
——刑天
• 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 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 ”的刑天
• 《山海经·海外西经》说,刑天 与黄帝争位、厮杀,最后被黄 帝砍断了头,把他葬在常羊山 麓。刑天虽断了头,却仍不泯 志。他以乳头为目,以肚脐为 口,操盾牌、大斧继续挥舞, 与黄帝再决雌雄。这段传说的 神话色彩极浓,反映了中国远 古时代氏族部落之间血腥争斗 的历史。
抒发的是深沉的怀念之情。
文章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先写了她的 “憎恶”、“讨厌”其实这一切都是为了反衬后 文“我”对她的敬佩和怀念是为了突出作者对长 妈妈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事
阿长性格
“我”的感情变化
切切察察 喜欢“告状”
饶舌多事
摆成“大”字 的睡相 令人厌烦
的规矩 教“我” 不少道理
讲“长毛” 的故事
第9课 阿长与《山海经》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 2.通过典型事例分析,深入了解长妈妈这个人物形象。 3.把握欲扬先抑的手法,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 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人性美。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拓展对鲁迅先生及其他文学作品的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内容理解:把握鲁迅先生对阿长的回忆,理解作者对阿长的情感态度。
在实践活动方面,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可能会偏离主题。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加强引导,确保讨论主题的紧扣性。
最后,关于学生小组讨论,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但在分享成果时,部分学生表达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展示小组的讨论成果。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课后组织一些口语表达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中对阿长的性格描绘和《山海经》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章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阿长的性格特点、鲁迅先生对《山海经》的引用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尝试模仿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描绘一个熟悉的人物。
-人物形象分析:学会通过具体事例分析阿长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描绘人物形象的方法。
-词汇、短语和句子的掌握:学习并运用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子,如“莫名其妙”、“家常便饭”等。
-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举例解释:
-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要引导学生关注鲁迅先生对阿长的细节描写,如阿长为作者买《山海经》的情节,体现阿长的关爱和作者的感激之情。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9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选取典型事例真实、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的性格;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分;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1.学习本文详略得当,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体会欲扬先抑的写法。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圈点批注法、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想象表演法、读写结合法等学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查字典、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熟读课文。
查找有关鲁迅的资料,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知道这个故事吗(投放“美女蛇”的图片)?生:美女蛇的故事。
讲这故事的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
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知道许多事情,懂得许多道理。
对于鲁迅来说,她可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
可是在《阿长与<山海经>》里,鲁迅却将长妈妈称为“阿长”,这是为什么呢?作者究竟是怀着怎样一种感情来写长妈妈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感情。
二、出示目标1、学习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
三、展示预习成果:“读一读,写一写”读准字音,并理解词义;了解作者及作品。
四、整体感知,认识阿长: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阿长外出打工,需要办身份证,由于她不识字,需要你帮她填写一下身份信息。
自读课文,完成下表。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重点讨论明确阿长的外貌和性格:外貌:她生得黄胖而矮;颈子上还有许多灸疮疤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厌恶的种种规矩,关于“长毛”的故事,给我买《山海经》。
其中重点写的是买《山海经》一事。
因为买《山海经》透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敬意和怀念,最能突出文章的主题,所以重点详写。
对她不好的习惯,“我”开始是“憎恶”“讨厌”的;当听到阿长讲长毛的故事后,“我”对阿长产生了敬意——“却不料她还有这样的神力”;但当阿长踩死隐鼠之后,“我”对她的敬意突然消失了;当得知长妈妈买来“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时,“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精选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精选5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1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围绕已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2.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体会过渡和照应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设计(1)在“我”的眼里,阿长是个怎样的人?(2)题目是“阿长与《山海经》,文中又写了另外几件事,这是否离题?(3)文中一共写了阿长几件事?是如何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这样安排?(4)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5)文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重点与难点1.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散文的“神不散”说的是:主题集中。
写散文时要放得开,但是要受到中心思想的制约,所以还得收得拢。
在阅读散文时,要注意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全篇的层次结构和理解全篇思想内容。
本文是以作者的思想变化为线索的。
全文线索清晰,结构上决不平铺直叙,是经过精心构思的。
作者欲扬先抑,写知道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时,感情上是“憎恶”她;对于阿长的平常举动,“我实在不大佩服她”;对于阿长所懂得的许多规矩,“我”也是“不耐烦的”;尽管在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时,“我”也曾“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但那后来也“逐渐淡漠”了;是因为阿长给“我”买《山海经》,才真正“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甚至连“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文章最后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结束,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深切怀念之情。
2.为什么文题是“阿长与《山海经》”,而文中却写了几件似和《山海经》无直接联系的事?记叙文的中心是作者通过记叙人和事体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一定看法。
中心思想贯穿着文章始终,是文章的灵魂。
作者是根据中心思想来选择材料和安排材料的。
文中详写了三件事。
阿长让“我”过元旦时吃福橘的做法,令“我”感到“古怪”。
讲阿长的故事时说到她的作用,令“我”惊异“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精品课件
作者写知道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时, 感情上是“憎恶”她
对于阿长的平常举动, “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对于阿长所懂得的许多规矩, ‘我”也是‘不耐烦的”
尽管在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时, “我”也曾“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但那 后来也“逐渐淡漠”了
是因为阿长给“我”买《山海经》,才真正 “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甚至连“谋害隐 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3)、在“童年的感受”中,作者对阿 长的印象和态度是有变化的。试简要说明。
首先,对阿长粗俗率性的行为习惯“实在不 大佩服”,对“她懂得许多规矩”表示“大概是 我所不耐烦的”;之后,对她能抵挡枪炮的 “伟大的神力”“发生过空前的敬意”,却在知 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后完全消失;后来, 阿长给“我”买来了《山海经》,这是“别人不 肯做的,或不能做的事”,由此“我”对她又 “发生新的敬意了”。
3、文章的题目是“阿长与《山海经》” ,前半部分为何要写那么多的琐事?
前半部分略写的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 全面的了解,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特点, 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这些真切的描写,很 多都带着贬义,是“抑”的一面,可以说都 是在为写《山海经》一事做铺垫。即便是这 “抑”的一面,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着 长妈妈的善良、朴实的品质,由中年的鲁迅 写出来,满是怀念、尊敬与同情,其实也就 没能褒贬之分。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4、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作者将 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 在通篇阅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讨论下列 问题。 (1)、分别找出代表“写作时的回忆”与“童 年的感受”的一些语句,体会文中“成年的我” 和“童年的我”两种叙述视角的不同。
(2)、在“写作时的回忆”中,作者对阿长 的怀念充满了温情。你从哪里能读出来?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精品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精品教案《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所追忆的保姆,她是一个粗人,没有文化、粗俗、好事,是一个很不幸的人。
但她又是一个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质朴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鲁迅先生深情地抒写了对她的真挚的怀念。
教读这篇文章,应引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从而更深地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学情分析:由于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在14~16岁之间,学生感情还是处于懵懂阶段,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义务让我的学生正确的面对爱,教会他们感受身边的爱。
对于初二学生来说,他们求知欲高,自我表现力强,他们喜欢展现自己的优点,并将自己所想所做的带到课堂上,所以,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跟学生产生互动,这是授课中必不可少的中心环节。
而且,他们已经具备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有一定的情感体验、感悟能力,但文章的写作年代离他们很远,学生的思想与作者的思想有较大的距离,我力求缩短这段时空距离,使学生逐渐体会到作者的感情。
设计思路:本文分两课时完成。
以指导学生课前自学为主要方式,指导阅读。
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整体感知,找出文章围绕阿长所写的事情及我对长妈妈的情感变化语句,学习详略得当、欲扬先抑的写法,初步把握长妈妈形象。
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重点段落的赏析。
交流初读感受,感受课文前半部分元旦吃福橘和长妈妈烦琐规矩的描写,以及长妈妈讲“长毛”故事的分析,体会作者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对长妈妈的同情与怀念,重点分析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体会长妈妈的善良仁慈和对“我”的关爱之情以及我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之情。
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
2.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精品教案
书
设
计
9、阿长与《山海经》
填空:
阿长是一个的人。
教
学
反
思
优点:
缺点:
改进措施:
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课后练习一、二。
2. 文章提到的这些事件表现了长妈妈怎样的品格风貌?
3. 你从这些事件中,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4. 作者在刻画阿长这个人物时,用了一种什么写作手法?请结合文中事例简要分析。
②“然而我有时也对他发生过空前的敬意”。(讲长毛的故事)“却不料她还有这样的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夜间伸开手脚占领全床也当然是情有可原的”。
③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甚至变得憎恶(谋害隐鼠)
④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他却能够做成功,他却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买《山海经》)
1. 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B )
A. 惧惮(dàn) 孤孀(shuāng) 疮疤(chuāng) 切切察察
B. 掳去(nǔ) 憎恨(zèng) 惊骇(hài) 相形见拙
C. 絮说(xù) 诘问(jié) 渴慕(mù 言简意赅
D. 粗拙(zhuō) 烦琐(suǒ)霹雳(pī) 炙手可热
1、完成练此册积累与运用。
2、预习新课。
主备人
备课
成员
备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
课题
9、阿长与《山海经》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积累“憎恶、惶急、震悚”等词语。
2、了解鲁迅及《山海经》的有关文学常识。
3、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此外,在课堂实践活动方面,我注意到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成果展示环节表现积极,但在文学分析活动中,部分学生显得有些拘谨。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活动,鼓励学生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阿长与山海经》的基本内容。这篇文章讲述了鲁迅童年时期的长妈妈,以及她与《山海经》的关系。它是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交融的深刻反思,展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魅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阿长形象的具体分析。通过分析阿长的言行举止,了解鲁迅如何通过这一人物揭示社会现象,以及《山海经》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阿长与山海经》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于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刻画和现实主义手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们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人物形象,如社会背景、性格特点等,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鲁迅作品的内涵。
-例如:通过介绍《山海经》的内容及其影响,使学生了解这部古籍的价值,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例如: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文学修辞、意象等,使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美。
2.教学难点
(1)鲁迅作品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如何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受到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批判。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 教案
元旦吃福橘,将福橘“塞在我嘴里”,虽是迷信却是真诚善良的祝福。教给我的很多道理也是出于对
我的关心爱护。
讲长毛的故事,讲到“脱下裤子”“外面的大炮便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的话,更是让人看到长妈妈的无知和淳朴。
写到买《山海经》时,作者用了相当多的篇幅和非常具体的细节来写,作者只是随意地告诉阿长《山海经》的事,她却真的买了回来,而令作者对她产生了衷心的敬意。体现了这位长妈妈的善良、热心和
7、分析“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处,写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
“哥儿”的称呼,有地方特色,但更透着阿长对我的亲热、疼爱之情。
“三哼经”的说法非常传神地展现了一个不识字的普通妇女形象。但就是这么一个不识字的人竟给我买到了《山海经》,所以当听了这话时,“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就显得真实自然,毫不夸张了。因此这处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地展现了阿长虽然不识字没文化但却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形象特征,非常吻合人物的特点。
对孩子的关心、爱护。
而文章自始至终就一直在刻画她对孩子的关心爱护的品质:从她“不许我走动”到吃福橘的祝福和“晒裤子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道理及后来买《山海经》都充分体现出来。 所以她虽然饶舌、多事、有许多令人生烦的规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热心、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孩子;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着淳朴、善良、仁慈的美德。
四、重点分析买《山海经》一部分: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说明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没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9《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9阿长与《山海经》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情感变化脉络。
2.分析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词语运用之妙,并从细节中理解阿长形象。
3.领悟作者对长妈妈的思念和感激以及歉疚之情。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吗?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
”这段话中的故事是什么故事?讲这个故事的人是谁?对,是“美女蛇”的故事,讲这个故事的人是长妈妈。
长妈妈是谁?为何她能讲出如此丰富有趣并让小鲁迅担忧一阵子的故事来?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答案就藏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梳理叙事事件,把握文本内容1.快速阅读课文,说说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对于每一件事情,作者对阿长的情感态度如何。
请简要概述。
明确:①“常喜欢切切察察”,爱告状,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实在不大佩服);②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不耐烦);③讲长毛攻城的故事(有了空前的敬意);④谋害“我”的隐鼠(敬意消失);⑤“我”十分渴慕《山海经》,求而不得时阿长竟为“我”买来了(新的敬意)。
2.通过上述分析,你的眼里也一定出现了一个“阿长”的形象,阿长是怎样一个人呢?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可用“阿长是一个______的人”表述。
(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方面说,可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各抒己见)明确:阿长是一个黄胖而矮的人;阿长是一个别人不注意姓名的人;阿长是一个喜欢切切察察的人;阿长是一个睡相不好的人;阿长是一个限制“我”行动的人;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的人;阿长是一个烦琐之至的人;阿长是一个迷信的人;阿长是一个善良的人;阿长是一个朴实的人;阿长是一个热情为“我”着想的人;阿长是一个具有伟大神力的人……小结:长妈妈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着纯朴、善良、仁慈的美德。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名师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名师教案核心素养1.语言:积累重要词句、品味文章精彩词句2.思维: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学习人物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3.审美:体会欲扬先抑手法产生的艺术效果,感受一个普通人的美4.文化:感受一位大师对一个普通的小人物的深情,体会大师的高尚的思想情怀,学会去尊重、欣赏你身边的哪些普通人。
(一)教学建议《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在让学生整体感知并能概况文章所记的事的基础上,感知作者在这些记叙中传递的感情。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一是学习在人物描写中用到的欲扬先抑的手法,二是品味简洁而传神的人物描写。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概括文章中记叙长妈妈的事情。
2.品味文章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词句,领会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思想感情。
3.找出表现作者对待长妈妈情感态度变化的语句,学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
4.学习鲁迅通过人物动作、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的写法。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词句,领会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思想感情。
学习鲁迅通过人物动作、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1.找出表现作者对长妈妈情感态度变化的语句。
2.学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导入新课在上学期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大家还记得里面那个会讲故事的长妈妈吗?今天她再次出现在鲁迅的文章中,这次鲁迅先生称她为阿长,并把她和一部书《山海经》放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一起走进《阿长与山海经》吧!二、问题探究(一) 整体感知知事知人请同学们迅速阅读全文,用简洁语言概况文章记叙了长妈妈哪些事情呢?通过这些事情同学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阿长呢?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并进行概括、分析。
然后请学生在班级交流。
明确:长妈妈名字的由来——地位低下长妈妈睡相不好——粗人、不拘小节长妈妈喜欢切切察察——饶舌多事长妈妈规矩烦琐、“逼”着我吃福桔——淳朴善良、关爱孩子长妈妈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无知而又淳朴长妈妈给我买来《山海经》——热情真诚真、善良、关爱孩子统而言之:长妈妈是一个纯朴热情、善良仁慈、关爱孩子的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3.培养文化意识: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4.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强化价值观教育: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关注社会现象,具备人文关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鲁迅与阿长的关系,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
-掌握《山海经》的பைடு நூலகம்本内容和价值,了解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分析课文中阿长的形象,解读作者通过阿长所表达的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本解读能力。
举例解释:
-通过分析课文对阿长的描写,学生能够理解鲁迅童年时期与阿长的亲密关系,以及阿长对鲁迅成长的影响。
最后,关于课堂氛围的营造,我觉得可以尝试更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运用多媒体、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体会。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山海经》的文化价值,以及如何通过文字表达情感。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鲁迅作品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理解《山海经》的作用时,学生可能难以把握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教师需要通过具体例证和引导讨论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培养批判性思维时,教师需要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同时指导学生如何逻辑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所追忆的保姆,她是一个粗人,没有文化、粗俗、好事,是一个很不幸的人。
但她又是一个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质朴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鲁迅先生深情地抒写了对她的真挚的怀念。
教读这篇文章,应引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从而更深地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学情分析:由于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在14~16岁之间,学生感情还是处于懵懂阶段,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义务让我的学生正确的面对爱,教会他们感受身边的爱。
对于初二学生来说,他们求知欲高,自我表现力强,他们喜欢展现自己的优点,并将自己所想所做的带到课堂上,所以,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跟学生产生互动,这是授课中必不可少的中心环节。
而且,他们已经具备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有一定的情感体验、感悟能力,但文章的写作年代离他们很远,学生的思想与作者的思想有较大的距离,我力求缩短这段时空距离,使学生逐渐体会到作者的感情。
设计思路:本文分两课时完成。
以指导学生课前自学为主要方式,指导阅读。
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整体感知,找出文章围绕阿长所写的事情及我对长妈妈的情感变化语句,学习详略得当、欲扬先抑的写法,初步把握长妈妈形象。
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重点段落的赏析。
交流初读感受,感受课文前半部分元旦吃福橘和长妈妈烦琐规矩的描写,以及长妈妈讲“长毛”故事的分析,体会作者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对长妈妈的同情与怀念,重点分析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体会长妈妈的善良仁慈和对“我”的关爱之情以及我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之情。
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
2.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
3.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4.深入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情感。
重难点: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
(重点)2.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
(重难点)3.深入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情感。
(重点)教学过程:1.走近作者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2.相关资料阿长,鲁迅称之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东浦人,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平时也不回家,直到临死。
患有癫痫,1899年发病身故。
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好几篇文章中提到过她,这篇是专门用来回忆和纪念她的。
3.关于《山海经》《山海经》共十八卷,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
内容主要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
鲁迅称之为“古之巫书”。
4.欲扬先抑的写法概念:这是一种描写技巧。
“扬”就是褒扬、抬高。
“抑”指按下、贬低。
褒扬某个人物或事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作用: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构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设计:一.讲述故事,激趣导入(多媒体出示电影《桃姐》画面)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故事。
有一个叫钟春桃的人,她很不幸。
她从小就失去父母,终身未嫁,没有亲人。
她从13岁开始到一个大户人家——梁家当佣人。
转眼间六十年过去了,她伺候了梁家老少五代人,人们都叫她桃姐。
后来梁家一些人去世,一些人移民,近十年间,只剩下桃姐和梁家少爷罗杰一起生活虽少有交流,但相处颇有默契。
有一天,桃姐突然中风。
罗杰忙于工作,在桃姐的主动要求下把她送进老人院。
但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一段触动人心的主仆情从这里开始展开。
他们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情同母子。
他们的故事感动了许多周围的人。
今天的课,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也去认识一位曾经感动过鲁迅的保姆,见证一段主仆情,看看他们之间的故事是否也能感动你我。
其实这个人大家对她并不陌生,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山海经》和她又有什么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阿长与<<山海经>》,和鲁迅先生一起拾起那段温馨感人的记忆。
二.检查预习,夯实基础(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检查字词读音。
1.文学常识填空。
课文选自《》,作者鲁迅,原名。
他发表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
我们曾学过他的另一篇散文《》。
2.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憎恶()惧惮()粗拙()掷()震悚()chuāng()疤孤shuāng( ) jié()问pī( ) 雳三.介绍学法,指导阅读(多媒体出示学法介绍)以写人为主的散文,一般要通过记事来抒发对人物的感情,或者表达对人物的看法。
所以,阅读这类文章,一般可采用“虚实串读法”。
所谓“虚实串读”,就是抓住文中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或句子,由虚及实地展开对事例及人物的品味感悟,最终达到透彻理解课文的目的。
运用“虚实串读法”,可以采取以下步骤:画出抒情语句—品读相关记叙—品味精彩细节—品评人物形象。
四.感知情感,概括事件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就请同学们快速跳读课文,思考:文章写长妈妈的事情那些是详写?那些事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去安排?2.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归纳一下主要有几种,理清作者的情感历程,标出作者对阿长感情的语句,读出相应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师: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作者的情感变化是因为发生了一些事情。
也就是说,这些事情就是作者感情变化的原因。
五.研读事件,品味情感1. 设计:长妈妈做的哪件事让少年鲁迅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使作者30年后仍然怀念着她,祝福着她。
(买《山海经》)大字不识一个的阿长怎么会和《山海经》扯上关系呢?请同学们重点研读第19---28自然段,分组合作讨论下面的问题。
(多媒体出示合作探究问题)⑴.买《山海经》的起因是什么?⑵.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对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⑶.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么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⑷.当阿长说:“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⑸.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⑹.文章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为什么不写她是怎么买到的?此前此后反而写了不少?2.分组讨论完成,交流评价。
3.重点品读阿长的话和“我”的反应。
指生读,范读,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
4.在情感变化的过程中,作者究竟要突出对长妈妈的哪种感情呢?5.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但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背后,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吗?(“憎恶”“讨厌”是儿时的心理,鲁迅在具体的描写中却透露着同情与怀念。
鲁迅透露了阿长的身世,就是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
她的管教恨不适合儿童的心理,但心是好的。
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来做女工,没有别的奢望,但求“顺顺流流”,鲁迅在具体的描写中包含同情。
阅读这篇文章,要注意作者是以儿时的心态回忆阿长的,又是以写作时的眼光去观照自己的儿时和阿长的;对后一层意味要透过文字表面去把握.还要注意,作者既然是怀念自己的保姆,为什么在前半篇用抑笔,大写阿长的缺点,诉说自己如何讨厌阿长呢?这要分析,第一,这些确是缺点,但在这些缺点中,可以看出阿长那种难能可贵的纯朴和真率。
由于有纯朴和真率做内核,她的切切察察、大字形睡相、麻烦的规矩和讲“长毛”时所表现的愚妄,都是值得同情,可以原谅的。
第二,这些缺点,粗俗也好,愚昧也好,都是由阿长所具有的知识文化水平以及她的身份与地位决定的,与其说是阿长的过错,倒不如说是阿长的不幸。
)6.那么,前文为什么要用如此之多的笔墨去写“我”如何“憎恶”“讨厌”阿长呢?有什么作用?(分析欲扬先抑写作手法的作用)7.长妈妈,她虽然多事饶舌,有些令人厌烦的规矩,但她真诚善良,淳朴无私,关心孩子,并尽可能地去帮助孩子,是一个很不幸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
读到这里,你真正读懂阿长了吗?你们感觉鲁迅读懂阿长了吗?鲁迅写这篇文章时已经46岁,那时阿长已经过世大概有30年了。
如果他有机会穿越时空见到阿长,他会对他的长妈妈说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8.鲁迅认为长妈妈感动他是因为长妈妈做了别人所不愿意做的事情,她身上“确有伟大的神力”。
这神力实际是什么?爱!对,总有一种力量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总有一种力量可以创造奇迹,那就是爱啊!那么,鲁迅在文中是怎样集中来表达自己对阿长的感激与怀念之情的?这个句子是:(生齐读)——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人物。
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全面而真实地记录了自己与阿长之间发生的故事,用成年人和儿童两个不同的视角展示了他对阿长的情感态度,既写出了对阿长的怀念感激,又写出了当年对阿长的讨厌憎恶,让我们在那些褒贬不一的语句中能真切体会到他对阿长的爱与同情……读懂阿长,读懂沉淀在鲁迅记忆中的那段温情的故事,读懂来自普通人的那份感动,读懂那份真诚质朴的爱。
只要心中有爱,想别人之所想,急别人之所急,用我们的爱心和行动,一定能够共创美好和谐的社会。
有一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最后,老师用冰心的一句话结束今天这节课,与大家共勉——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本课作业1.写作训练: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模仿本文的写法写出来,争取你写的故事也能感动读者。
2.推荐阅读鲁迅的《朝花夕拾》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3.特别推荐观赏影片《桃姐》教学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课堂教学分为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两个层面。
教学形式当然是重要的,但教学内容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