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7.1燃烧和灭火《燃烧条件的探究》的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7.1燃烧和灭火《燃烧条件的探究》的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7.1燃烧和灭火《燃烧条件的探究》的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基于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7.1燃烧和灭火《燃烧条件的探究》一节。该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包括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及可燃物的性质。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强调实验安全,培养学生遵守实验规程、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4.通过对燃烧与灭火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火灾事故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发学生对燃烧条件的思考。
2.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操作,将燃烧条件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燃烧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问题导向
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燃烧条件的内涵,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方式,主动寻找答案,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燃烧条件的探究过程,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2.小组内成员相互讨论、交流,激发思维碰撞,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燃烧实验进行反思,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操作中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燃烧条件时,容易混淆概念,对实验现象缺乏深入理解。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设计了以下优秀教学案例,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燃烧条件的知识。

《燃烧与灭火》 说课稿

《燃烧与灭火》 说课稿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燃烧与灭火》。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燃烧与灭火》是初中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 1 的内容。

本课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之后,进一步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燃烧现象。

通过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使学生能从化学视角认识燃烧和灭火,增强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本课题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氧气性质的巩固和应用,又为后面学习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知道了氧气的性质和一些常见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但对于燃烧的本质和条件还没有系统的认识。

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但在设计实验和归纳总结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在心理方面,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在探究过程中可能会缺乏耐心和细心。

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能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树立防火安全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

(2)灭火原理的应用。

1、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讲授法: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理,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学法(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预习教材,了解燃烧和灭火的基本知识。

以探究为核心实施任务驱动——粤教版六年级《燃烧与灭火》案例分析

以探究为核心实施任务驱动——粤教版六年级《燃烧与灭火》案例分析
师 : 如 果 缺 少其 中 的 任 何 一 个 条 件 .物 体 就 没 办 法
科 学地 利用燃 烧 。 ( 展示 澄海 区部分 火灾 视频 ) 2作业 :上 网或 向家 长 了解 : “ 活 中常 用 的灭 火 . 生
方 法 有 哪 些 ? ” 板 书设计 :
燃 烧 的 条 件
【 计意图】 设 :这 一环 节设计 的亮 点在 于 从老 师 的衣
服 人 手 ,来 设 计 一 系 列 的 问题 层 层 深 入 , 引 导 学 生 思 考 , 巧 妙 的 引 起 学 生 的猜 想 :火 源 没 有 接 触 到 衣 服 的 情 况 下
田 ■
5各 小组讨 论 实验现象 并汇报 结论 。 . 6 师 :看 来 空 气里 面应 该 有 某 种 物 质 能 支持 燃 烧 , .
紊 例 侉 真
以《 粝

潘 少伟
( 广东省 汕头 市 澄海 区实 验小 学 ,广东 汕头 5 5 0 ) 180
中 图 分 类 号 :G6 39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 5 8 2 1 )9 0 2 - 3 2. 6 1 0 6 ( O 2 0 - 19 0 教 学 内容 : 二 、 设 计 实 验 , 探 究 物 体 燃 烧 的 条 件 实 验 一 :认 识 “ 燃 物 ” 是 燃 烧 的 条 件 之 一 。 可 1猜 想 。 .
的乐趣 。 教 学重 点 :
认 识 燃烧 需 要 的条 件 :可燃 物 、氧气 和 温 度达 到 着
火点 。
一 -慧 皇羁 火 攘

他 右
涟 气~
教 学难 点 : 探 究 燃 烧 条 件 :温 度 达 到 着 火 点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4.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给予反馈和建议,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引入:通过展示火焰燃烧的图片和视频,以及讲解火灾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燃烧的美丽和力量,以及燃烧和灭火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种生活实例的引入使学生对燃烧和灭火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问题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这些问题既有助于学生回顾和巩固已学的知识,又能引导学生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创设生活情境,如厨房烹饪、户外烧烤等,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在这些情境下如何进行燃烧和灭火。
4.设计实验情境,如点燃蜡烛、燃烧纸张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燃烧的现象。
(二)问题导向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考燃烧和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让学生分析并得出结论。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为主题,旨在通过实际教学情境,探讨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在课程设计中,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以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对比、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深刻理解燃烧和灭火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每个小组分配任务,设计实验或灭火方案,并进行展示和分享。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2. 互动性:本案例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汇报等形式,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3. 启发性:本案例通过问题导向和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能和批判性思维。
4. 情境性:本案例通过火灾现场的视频、图片和生活场景的模拟,创设了真实且富有情感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珍惜生命、保护财产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素养。
3. 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学会正确对待科学知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 利用多媒体展示火灾现场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激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好奇心。
5. 反思性:本案例通过反思与评价环节,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培养了学生的评价பைடு நூலகம்力和自我调整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掌握灭火的方法,如隔绝空气、降低温度和隔离可燃物等,并能够判断不同情况下的灭火方法。
3. 能够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火灾的蔓延、灭火器的使用等。
4. 学会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如燃烧实验、灭火实验等,提高实验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实验等方式,寻找答案并进行验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小组合作
1. 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与燃烧和灭火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初中化学_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课标分析】《燃烧和灭火》是初中化学教材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本单元是上册教材的最后一个部分。

它既是对化学变化中具体知识传授模式的继承,又是对其的丰富和完善。

本节知识上承我们身边的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等知识,下接第八单元金属与矿物,对于以前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以后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内容探讨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使学生认识到: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及日常所用的一些方法都是有科学依据的,来源于科学知识和原理。

【教材分析】《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生活中常见的几幅图画入手,体现从远古时代燃烧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到现代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形象的说明了燃烧和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

本课题主要目的是研究燃烧的条件和原理,通过实验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使学生认识到: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及日常所用的一些方法都是有科学依据的,来源于科学知识和原理。

本课题内容位于本册教材最后,将化学知识与社会知识相联系,突出化学在科技、生活、社会中的作用,体现了化学的应用价值,体现了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本节内容对于以前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以后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实验7-1,得出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2.结合生活实例和燃烧的条件,得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3.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4.通过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学习,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教学难点:通过燃烧条件推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依据新的课程理念,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为出发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实验探究教学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突破重点难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和灭火》知识点归纳及典例导析(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和灭火》知识点归纳及典例导析(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1.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一些防火和防爆的安全知识和灭火方法。

2.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的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要点梳理】要点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燃烧条件的探究:(1)如下图所示,观察并分析热水中白磷、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产生的不同现象。

思考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燃物燃烧需要一定温度,即达到着火点(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

白磷的着火点为40℃,而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热水的温度大于40℃,而达不到240℃,因此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思考2: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铜片上的白磷和空气(氧气)接触,而热水中的白磷不跟空气(氧气)接触,因此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思考3:为什么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空气(或氧气)后却燃烧起来?在热水中温度虽然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但没有氧气,白磷不能燃烧;当通入空气(或氧气)后,白磷跟氧气接触就燃烧起来。

(2)完成下表中的三个小实验。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实验1 分别将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放到酒精灯上加热片刻 蘸酒精的棉花立即烧起来,而蘸水的小棉花球不会燃烧 酒精具有可燃性,而水不具有可燃性实验2 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燃烧的小蜡烛,观察小蜡烛燃烧情况 蜡烛火焰逐渐变暗,最后熄灭 烧杯中氧气含量不断变小,最后氧气被完全消耗实验3 将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置于同一酒精灯上加热 小木条很容易烧起来,而小煤球很难燃烧起来 使小木条发生燃烧需要的温度较低,而使小煤块燃烧需要的温度比较高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③可燃物达到它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它的着火点)。

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项都不能燃烧。

【要点诠释】1.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7.1《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7.1《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探索燃烧与灭火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分享彼此的learning experience,互相借鉴,促进共同成长。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探索燃烧与灭火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分享彼此的learning experience,互相借鉴,促进共同成长。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设计火灾逃生情景,让学生在模拟火灾中体验燃烧与灭火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通过展示火灾案例视频,引发学生对燃烧与灭火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案例亮点
1.贴近生活:本节课通过设计火灾逃生情景和展示火灾案例视频,将燃烧与灭火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问题导向: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燃烧与灭火的奥秘。通过提出问题、实验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7.1《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上册7.1《燃烧与灭火》,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原理,掌握燃烧的条件,了解灭火的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2.阐述灭火的原理与方法: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举例说明燃烧与灭火在生产、生活及安全方面的应用,如防火措施、火灾事故处理等。
4.强调燃烧与灭火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发放灭火方法的选择与实施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解决方案。
(二)问题导向
1.提出问题:“什么是燃烧?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2.设置问题:“为什么灭火时要清除可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引发学生对灭火原理的探究。
3.提出实际问题:“生活中如何预防火灾?遇到火灾时如何正确灭火与逃生?”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4.设计思考题:“燃烧与灭火在生产、生活及安全方面的应用有哪些?”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
(四)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燃烧与灭火的原理、灭火方法等,巩固所学知识。
2.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发现不足之处,明确改进方向。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评价,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3.小组合作:教师组织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究。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明确改进方向。
根据课程标准,九年级学生应能理解燃烧的条件,掌握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以“生活情境—理论讲解—实践操作—拓展思考”为主线,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观察、思考、动手能力,并注重培养其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课堂生活化 学习兴趣更浓厚——《燃烧与灭火》教学案例评析

科学课堂生活化  学习兴趣更浓厚——《燃烧与灭火》教学案例评析
科教 论坛
r eiU = ■ —vl Ne■ ■ 函  ̄en 盏瞳昭韪 n { r ■ ■ ot d o
科 学课 堂生 活化 学 习兴 趣 更浓 厚
燃烧 与灭火 教学案例评析
王 茜 玲 ( 金华 市第 十五 中学 浙 江金 华 3 1 1 ) 2 07
摘 要 : 国著名教 育 学家陶行知 认 为: 生活 即教 育 。 科 学教 学是 建立在 学生生活 的基 础上 的 , 学教 学 中形成 的科 学原理 和概 念 , 我 “ ” 科 应该 成为 学生形 成生 活能 力的一 种保 障 ,只有这样 科 学教 学 才有更深 远 的 内在 意 义 。 文 以浙教 版初 中《 学》中的“ 烧 与灭火 ” 本 科 燃 一
课 为 例 ,力 图诠 释 “ 学 课 堂 生 活 化 ” 课 堂 构 建 理 念 ,对 学 生 学 习兴 趣 、 究 能 力 等 方 面 产 生 积 极 影 响 。 科 之 探
关键 词 : 科学 生活化 学 习兴趣 中图分类 号 : 3 G6 2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7 -9 5 2 1 ) () l 9 1 1 3 7 ( 0 1 c一o 8 一o 6 9 0 0 科学探究 。
空 间
5 课后 反 思
笔者 在 教 学 实 践 中采 用 以 生 活 为 切 入 口 , 设 生 活 情 境 ; 科 学 为 理 论 点 , 生 创 以 产 生 活 思 考 ; 生 活 为 归 宿 点 , 考 生 活 应 以 思 用, 践与思考生活 , 实 进而 创造 生 活 的 模 式 原 理 。 学 课 堂 与 现 实生 活相 结 合 , 仅有 科 不 助 于 提 高 学 生 科 学 学 习 的兴 趣 , 有 助 于 且 学 生 体 会 科 学 与 社 会 的关 系 , 高 学 生 参 提 与 社 会 活 动 的 能 力 , 现 了新 课 程 “ 重与 体 注 现实生活联系” 的理 念 。 海纳 百 川 , 容乃 “ 有 大 ” 堂应 敞 开 胸 襟 , 生 活 拥 人 自 己的 课 把 怀 抱 。 堂 应是 生 活 的 课 堂 , 所 探 究 的 问 课 它 题 是 从 生 活 中 来 的 , 生 活 化 的课 堂 中 , 在 学 生 的 质 疑 才 会 源 于 生 活 , 生 的 思 考 才 可 学 能 反 馈 于 生 活 , 而 提 高 他 们 解 决 实 际 问 从 题的能 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生活实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中的燃烧与灭火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燃烧与灭火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燃烧与灭火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所学内容。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适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反思,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同时,我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燃烧的条件,掌握灭火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燃烧与灭火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教学难点是燃烧的三个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情境导入-探究实验-总结归纳-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小组合作等方法,主动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品质。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共同完成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任务。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燃烧与灭火的相关实例,分析实例中燃烧与灭火的原理。

初中化学_八年级全一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八年级全一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鲁教版八年级全一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一、设计思路燃烧是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燃烧与灭火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

燃烧和灭火的方法甚至原理学生都比较熟悉了,已经具备了—定的生活经验,那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些什么?在“燃烧与灭火”这—节课中,其核心的任务是,引领学生站在化学科学的角度上再次认识化学变,知道掌握了化学变化的规律,人们是可以控制化学变化为我所用的。

所以本节课以学生点燃一根蜡烛和点燃酒精灯为探究活动,体会燃烧的条件;破坏维持燃烧的条件达到灭火的目的;进而优化燃烧的条件,就能促进燃烧的进行。

从而达到从学会控制燃烧造福人类,推广到学会控制化学变化得到能量和资源,深刻体会化学学科的魅力和价值。

二、教学目标课标对本节课的标准描述为:“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的措施。

”结合本节内容的教学价值和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为: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促进燃烧的方法。

3.体会到人们可以通过控制化学反应,发挥最大的化学价值,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知道促进燃烧的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化学变化发生的本质及控制的原理。

教师活动 设计问题 学生活动五、教学设计【诗歌】引入教师朗诵:“你在炽热中舞蹈,挥发出热情;你吞吐着红舌,向生命示威。

你舞蹈,你跳跃,你奔放,你洒脱,你豪迈!你坚强如钢,吞噬着万物;你柔情似水,温暖着生灵。

”请同学们猜这是在说谁?(学生:火)过渡语:钻木取火开启了人类的文明史,火箭升空,帮助人类探索地球以外的广穹浩宇。

火,它又是那么的神圣,因为它代表着光明和希望,所以在奥运赛场上传递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

火有时又是那么无情,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损失和伤害。

那如何能控制好火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燃烧与灭火》【学习目标】(学生齐读)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燃烧和灭火》是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第一节课。

它是在学生己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与用途,对燃烧和灭火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并积累了相关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安排的一个探究性课题,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

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即“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等。

这部分内容既是对氧气相关知识的巩固,又是对这部分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教材通过创设燃烧和灭火的教学情景,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积极探究的兴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了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生命的思想观念,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经历过程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且将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和理解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发展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是本课题的重点;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是本课题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和活动探究。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活动与实验必备的药品和器材。

六、教学过程通过实物操作,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化学 知识的奥秘 【问题】你能解释为什么手帕烧不坏?【提问】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但能在 氧气中燃烧,原因?你能对下列现象作出解释吗?由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 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水中生火"【问题】学生观看视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 思维能力。

典例 剖析1、 白磷具有可燃性2、 白磷的着火点低,40度,热 水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 点3、 空试管里有空气,为白磷燃烧 提供了氧气学生回答问题。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燃烧和灭火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燃烧和灭火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学生学习能兴趣,故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力分析和灭火的原理,可以通过猜想一探究一观察一分析一归纳总结的逻辑顺序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

教学策略选2、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择与设计方法等实验。

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导入新课 1.提问:(1)氧气有什么性质?(2)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1)在前两节课里,我们反复谈到燃烧。

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很快会想到需要氧气。

)(2)氧气确实是教学过程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能燃烧吗?装在瓶子里的氧气并不燃烧,可见燃烧还需要其他条件。

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3.讲述: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关于燃烧的条件这个问题。

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①讨论: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说一说,除了氧气外,燃烧还需要哪些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哪些物体能燃烧?哪些物体不能燃烧?没有可燃烧的物体,燃烧能进行吗?②讲解:可以燃烧的物体叫做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2)认识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能燃烧的物体叫做易燃物。

(3)综合认识燃烧的三个条件①提问:现在你知道燃烧需要哪些条件?②讨论:这三个条件是否是燃烧必须具备的呢?我们还可以结合炉火的燃烧来分析一下:如果不继续往炉里添煤,炉火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不能,因为缺少可燃物。

)如果把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儿也不通,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不能,因为缺少氧气。

)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煤夹出来,煤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不能,因为炉外温度低,达不到煤燃烧所需的温度。

燃烧与灭火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燃烧与灭火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6.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燃烧和灭火》是鲁教版八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第一节的内容。

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灭火的原理、促进燃烧的方法以及爆炸是如何发生的等知识简介。

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

二.教学对象分析我担任的教学班的学生基础较好,绝大部分同学具备合作完成探究实验的能力,而且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实验探究有浓厚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得出。

三.教法分析本节课依据新的课程理念,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为出发点,用如下教学方法:1.情境激学法:根据学情分析,创设“魔术表演”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实验探究教学法:采用实验探究法,始终以实验为导向,指导学生认识化学实验的作用:观察→思考→结论。

4.小组合作的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创新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学生之间分工、协作的必要性。

四.学法分析结合上述教法选择,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观察法2、实验探究学习法3、小组合作学习法4、比较、分析、归纳法使学生逐步掌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反思评价”的科学实验探究的方法。

五.教学设计思想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强动手实践能力,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景,整堂课围绕灭火的原理和燃烧的条件展开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调动思维,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完成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将结论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燃烧与灭火》是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中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重要章节之一。

本课不仅介绍了燃烧的基本概念、条件及过程,还深入探讨了灭火原理与实际应用,旨在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安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内容承上启下,既是对前面所学物质性质与变化的深化,又为后续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燃烧的定义、条件及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掌握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与灭火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理解燃烧与灭火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 难点:理解燃烧是化学反应的一种形式,掌握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变化等,对化学现象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然而,他们对于燃烧这一复杂化学过程的深入理解可能还存在困难,尤其是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之间的逻辑关系。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逐步构建知识体系。

五、教学方法和学法:【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问题引导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过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奥秘。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火灾视频或讲述火灾案例,引发学生对燃烧与灭火问题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鲁教版九上化学6.1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鲁教版九上化学6.1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3.鼓励学生分析火灾案例,提出合理的灭火方法,并讨论其可行性。
4.引导学生总结燃烧与灭火的原理,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共同讨论和探究燃烧与灭火的问题。
2.设置小组任务,要求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火灾案例的灭火方案,并进行展示。
2.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邀请消防队员分享、模拟火灾场景等手段,创设了生动、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掌握了燃烧与灭火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问题导向: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学生自主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素养。
鲁教版九上化学6.1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燃烧与灭火是鲁教版九上化学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需要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三个条件同时满足。而灭火则是通过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来实现的,包括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3.能够分析实际火灾案例,提出合理的灭火方法。
4.能够正确操作灭火器材,提高实际灭火能力。
(二)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分析火灾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际操作灭火器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根据学生的评价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火灾新闻,引起学生对燃烧与灭火的关注。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活动探究,求索知新】
讲解:借助幻灯片展示火的起源、应用,指出火是 一种燃烧现象,是最早被人类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指 出燃烧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结合上一 课时“剧烈燃烧”中有关燃烧的概念,建立燃烧的定义。
提问:你知道燃烧特征是什么?并尝试自己给燃烧 下一个定义吗?
归纳:燃烧的定义、特征 【板书】 1.定义: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 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特征:发光、发热、化学反应 【交流讨论】 特征: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 【回答问题】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 化学反应。 【填写学案】 书本 P55 页对于燃烧的定义已有简单的介绍。但是 学生对此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设计本环节的主要目的 是使学生对于燃烧的认识从理性的高度再次得到升华。 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意 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从氧气的参与、发光发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
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 究有较浓厚的兴趣。本课的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 火的原理由学生自行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得出。
上课时,先以小魔术-----魔棒点灯,提起学生的 好奇心,紧接着发问,为什么不用火,而用玻璃棒就能 点燃酒精灯呢?引发学生思考,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 然后学生分组实验,进行探究,得出结论,然后回过头 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知识来揭秘刚才的魔术,使学生体 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加兴趣和信心。最后展示火场逃生 72 字口诀,加强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自 我保护意识。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 验——收集证据——分析修正——得出结论。并使学生 逐步形成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处理能力。
【改进实验,深入探索】 提问:燃烧时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否缺一不可?让我 们来用实验验证。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完成以后,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在水中的白磷不 会燃烧?而在铜板上的白磷却燃烧起来了?同样在铜 板上,红磷为什么没有燃烧? 【板书】 燃烧的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可燃物才能 燃烧。 思考回答: (1)水中的白磷无法燃烧是因为缺少助燃物(氧 气)。 (2)铜板上红磷没有燃烧是因为铜板的温度没有 达到红磷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3)铜板上的白磷燃烧是因为同时满足了燃烧所 需要三个条件。 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用新掌握的知 识点去解释实验现象。既是对燃烧条件这一知识点的巩

《燃烧与灭火》 学历案

《燃烧与灭火》 学历案

《燃烧与灭火》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常见的灭火方法及其应用,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4、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难点(1)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与分析。

(2)理解灭火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习过程(一)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通常伴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二)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的首要条件。

生活中常见的木材、纸张、汽油等都是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氧气在燃烧过程中起着支持燃烧的作用。

大多数物质的燃烧都需要氧气的参与,但也有一些物质,如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每种可燃物都有其特定的着火点,达到着火点时才能燃烧。

例如,木材的着火点约为 250 330℃,白磷的着火点约为 40℃。

(三)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实验一: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小木条和小石子。

现象:小木条燃烧,小石子不燃烧。

结论:可燃物是燃烧的条件之一。

实验二: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玻璃杯罩住。

现象:罩住的蜡烛很快熄灭,另一支继续燃烧。

结论:燃烧需要氧气。

实验三:在铜片上分别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和白磷,用酒精灯加热铜片。

现象: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结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

(四)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例如,森林火灾发生时,设置隔离带,将未燃烧的树木与火源隔开,防止火势蔓延。

2、隔绝氧气(或空气)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就是通过隔绝空气来灭火。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用水灭火,水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五)常见的灭火方法1、灭火器灭火常见的灭火器有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和水基型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救石油、有机溶剂等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和电气设备的初起火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案例分析
二、案例背景
本案例是第七章课题一《燃烧与灭火》的内容。

在课堂上由于教师的失误,演示实验出现了意外;在老师提出问题时,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预设发生了矛盾。

这些意外的发生,就要求教师从容、适时、合理的解决。

三、案例描述
在《燃烧与灭火》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并出示了几张图片,开门见山的引入了课题,此时学生们也表现出了很强的求知欲望。

接下来我着手进行演示实验7-1,本想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而此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实验时,铜片上的白磷剧烈地燃烧起来(此时,红磷没有燃烧),但是,白磷燃烧的火花溅落在红磷上,红磷也燃烧起来了。

这一意外的发生,我的头“轰”的一下大了起来。

有的学生也骚动起来(提前已预习)我该怎么办呢?把结论强加给学生,还是……。

我冷静了一下,面对实验的失误,我向同学们承认了自己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指着还在燃烧的红磷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同学们都笑了起来,随即又安静下来,等着老师往下进行。

这时我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共同探究失误的原因,学生的热情又高涨起来,纷纷献计献策:白磷的用量再少一些;使用更大的烧杯,白磷与红磷的距离远一些;白磷燃烧后,立即用小烧杯将红磷罩上;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我们得出了燃烧条件的正确结论,同时也提高了探究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

既解决了意外事件的处理,也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为了巩固对燃烧条件的认识,我接着安排了下一个探究实验,“要使热水中的白磷也燃烧起来该怎么办?”王振同学马上站起来回答:“向水中吹气。

”我一听,问题又来了:吹气主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白磷怎么会燃烧起来?这最起码的知识都不懂,还乱说!”可一想,老师刚才都犯错了,怎能怪学生呢!于是我笑着说:“王振同学,你上来试一试吧!”上来用导气管向水中的白磷吹气,白磷没有燃烧起来,他又使劲地吹了一大口,白磷还是没有燃烧起来,于是他有些懊丧地下去了,并趴在桌子上。

见此情景,我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勇气,并要求其他同学一起来解决问题。

又有学生说;“老师,应该向水中通氧气。

”我说:“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法庭。

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得用实验来加以证实。

”并拿出事先收集好氧气的气囊,向水中通入氧气,只见水中出现因白磷燃烧而产生的火花,非常有趣。

学生们非常激动,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课堂教学又一次达到了高潮。

实验过后,我又组织同学们尝试了向水中的白磷通入空气的实验,也获得了成功。

进而,我又提出问题:“通过导气管用嘴向水中吹气,为什么不能使白磷燃烧?”仍然请王振同学回答,他在老师的引导和同学的提示下找到了原因,答道“从嘴里吹出的气体大部分是二氧化碳,它不能支持白磷燃烧。

这一知识点是我们前面探究过的。

”我接着说:“好,请座下。

我非常高兴地看到了你的进步。

”大家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我注意到这位同学的表情,他的眼中又充满了自信。

我的心也随之平静下来。

四、案例评析
在这节课中出现了两个意外事件,一是教师演示实验的失败,一是学生的回答与老师预想的回答发生矛盾。

这两个事件的发生是我预先没有想到的,但在处理上觉得是恰当的,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演示实验失败后我没有强调客观原因掩饰实验的失误,而是面对失败承认了错误,并组织了学生探究了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从药品用量、反应条件、装置的改进等方面提出改进的方法。

既培养了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又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

体现了在课堂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新理念。

而面对学生的回答与我的预设发生矛盾时,我没有严厉的批评和断然否定,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亲自探究自己的结论,引导他自己得出回答错误的原因,并给予鼓励表扬,发扬了该同学的积极性。

这种做法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参与实验,参与探究结论的新理念。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之处,老师在备课时没有充分预料到一些以外情况的发生,显得有些措手不及。

这也使我感到:教师应认真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还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甚至还应补充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

这样才能做到处变不惊,得心应手。

使整个课堂是连贯的,学生是愉快的,使课堂上的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

这样的课堂才会鲜活,才会散发出持久的生命芬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