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知识点梳理
《燃烧和灭火》知识点
《燃烧和灭火》必记知识点知识点一:1.燃烧是指_可燃物_与_氧气__发生的一种__发光__、__放热__的剧烈的__氧化__反应。
2.实验7-1的实验报告:(1)__可燃物__(2)__氧气(或空气)__(3)__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__。
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难点点拨:1.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否则燃烧就不能发生。
2.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改变的。
3.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广义的燃烧是指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也就是说,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例如:镁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镁也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
知识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灭火的原理: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我们只要破坏其中的__一个条件__,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措施和方法有__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__、__隔绝氧气(或空气)__、__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__。
(三者任选其一即可,也可以多种灭火方法同时进行)3.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_Na2CO3+2HCl===2NaCl+H2O+CO2↑__。
难点点拨:1.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通常不会发生改变,对于灭火方法中的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千万不要错误理解为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2.发生火灾时随时可能停电,因此从高层楼房逃生时千万不能乘坐电梯。
知识点三:1.爆炸:__可燃物__在__有限的空间__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__体积__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爆炸极限(体积分数):可燃性气体等在空气中遇到火源能发生爆炸的__含量范围__。
3.可燃物与氧气的__接触面积__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__严禁烟火__,在这些地方要注意经常__通风__。
难点点拨: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燃烧与灭火》 讲义
《燃烧与灭火》讲义一、燃烧的本质燃烧,这一常见的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从点燃的蜡烛到熊熊燃烧的篝火,从厨房炉灶里的火焰到工业生产中的熔炉,燃烧现象随处可见。
那么,燃烧到底是什么呢?简单来说,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通常伴随着发光、发热的现象。
物质在燃烧时,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能量。
燃烧的发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燃烧三角形。
第一个条件是可燃物,也就是能够燃烧的物质,比如木材、纸张、汽油等。
第二个条件是助燃物,最常见的助燃物就是氧气。
但实际上,一些其他物质也可以作为助燃物,比如氯气。
第三个条件是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物能够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燃烧才能发生。
例如,我们想要点燃一张纸,这张纸就是可燃物,周围的空气提供了氧气作为助燃物,而我们用打火机或者火柴产生的高温,使纸张达到了着火点,于是燃烧就发生了。
二、燃烧的类型燃烧的类型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按照燃烧的形态,燃烧可以分为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
气体燃烧是最迅速的,比如天然气、煤气的燃烧。
液体燃烧通常会先蒸发成气体,然后再燃烧,像汽油、酒精等液体的燃烧。
固体燃烧则相对较为复杂,有的固体直接燃烧,比如木炭;有的固体先熔化再燃烧,比如蜡烛。
根据燃烧的起因,燃烧又可以分为自燃、点燃和爆炸三种类型。
自燃是指物质在没有外部火源的情况下,由于自身的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而自行燃烧,例如煤堆的自燃。
点燃则是通过外部火源引发的燃烧,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燃烧都属于这种类型。
爆炸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剧烈燃烧现象,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和压力变化,比如燃气爆炸。
三、燃烧的过程燃烧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一般来说,燃烧可以分为初起阶段、发展阶段、猛烈阶段和熄灭阶段。
在初起阶段,燃烧刚刚开始,火势较小,温度较低,烟雾较少。
如果在这个阶段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往往能够很容易地将火扑灭。
燃烧与灭火知识点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梳理一、燃烧和灭火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只要一个即可)(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二、燃料和能量1、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温室气体(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甲烷的化学式: 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2CO2+3H2O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2)减少汽车尾气(3)促进农业发展(4)乙醇可以再生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2)吸热反应:如C+CO2=2CO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1、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什么?(1)燃烧是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2、酸雨的危害:(1)腐蚀建筑物(2)影响水生物、动植物生长(3)污染江河湖泊(4)影响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等。
九年级燃烧与灭火归纳总结
九年级燃烧与灭火归纳总结燃烧与灭火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和问题,正确的了解和掌握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能够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九年级燃烧与灭火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燃烧的基本要素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要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可燃物质、助燃剂和氧气(氧气可来自空气中或其他氧化剂)。
缺一不可,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要素,燃烧才能进行。
二、燃烧的类型根据燃烧过程中可燃物质的状态和形式,燃烧可分为明火燃烧和隐火燃烧。
明火燃烧是指可燃物质明显燃烧并伴有明火现象,而隐火燃烧是指可燃物质在表面上没有明显的燃烧现象,但在微观层面仍在进行氧化反应。
三、燃烧的过程燃烧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引燃阶段、传播阶段和燃尽阶段。
引燃阶段是点燃可燃物质,给燃烧提供起源,传播阶段是燃烧向周围物质传播,燃尽阶段则是可燃物质完全燃烧并释放出能量。
四、燃烧的危害燃烧不受控制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燃烧能够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和有毒气体,导致火灾扩大,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此外,燃烧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产生大量的烟雾和灰尘,对大气和水源造成污染。
五、灭火的基本方法为了防止火灾发生和控制火势,我们需要掌握灭火的基本方法。
常见的灭火方法有:冷却灭火法、隔离灭火法、扑灭灭火法和抑制灭火法。
其中,冷却灭火法是通过降低燃烧物质的温度来灭火,隔离灭火法是将可燃物质与氧气隔离,扑灭灭火法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扑灭火焰,抑制灭火法是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来抑制火焰的燃烧。
六、灭火器的使用灭火器是常见的灭火工具,我们在学校和公共场所经常看到它们的身影。
常见的灭火器分为水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针对不同类型的火灾选择适合的灭火器使用。
在使用灭火器时,需要注意正确的操作方法,保持冷静,并站在安全距离进行灭火。
七、火灾逃生和自救火灾发生时,我们应该迅速采取逃生和自救措施。
首先,我们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火源位置和逃生通道。
然后,低姿势快速逃生,尽量避免吸入有毒烟雾和热气。
燃烧与灭火的知识点
燃烧与灭火的知识点一、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二、燃烧的条件(烧不坏的手帕、水火相容)1、可燃物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达到着火点)三、探究燃烧条件装置的改进优点:(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危害人体健康)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放热反应:1、燃烧2、金属和酸的反应例如Zn+H2S04=ZnS04+H2t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H2O=Ca(OH)24、稀释浓硫酸、NaOH固体加水溶解吸热反应(分解反应)高温一般条件为加热或高温CO2+C=2C0NHNθ3溶于水4趣味练习,巩固新知一、灭火大比拼二、《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的“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
用燃烧的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使用“火箭”射向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战船逃脱,这些战船没有被烧的原因(3)孔明借来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军,还为燃烧提供了使火势更旺。
四、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
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做爆炸极限。
(验纯)燃烧(剧烈氧化)、爆炸、缓慢氧化、自燃五、能源三大化石燃料:煤(工业的粮食)、石油(工业的血液)、天然气(清洁能源)一、煤的综合利用措施煤的气化:煤在高温下与水蒸汽的反应,产物为水煤气C+H2O=CO+H2煤的干储: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使组成煤的物质发生分解固体:焦炭一一冶金工业重要原料液体:煤焦油---- 化工原料气体:煤气一一燃料氢气(也)甲烷(CH1)一氧化碳(CO)其他气体煤的液化:是将固体煤炭通过化学加工过程,使其转化为液体燃料、化工原料和产品的先进洁净煤技术。
《燃烧和灭火》知识总结
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燃烧的条件[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1.①红磷不燃烧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③水中白磷不燃烧2.白磷燃烧①热水不能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说明燃烧时要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②热水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且白磷又与空气接触,所以白磷燃烧。
③虽然温度能够达到着火点,但缺少氧气,故不能燃烧。
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温度达到着火点;②与氧气接触。
1.燃烧的定义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注:但并不是所有的燃烧都有氧气参加,如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等等。
)2.燃烧的条件一般的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缺一不可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做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实验探究]灭火的原理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而灭火只要消除其中的一个条件就可以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场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灭火的原理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其中的一个条件就可以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场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灭火的方法(1)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2)降低周围的温度。
联想发散几种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①泡沫灭火器:灭火时喷出大量二氧化碳和泡沫粘附在可燃物上,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
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②干粉灭火器:用压缩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要含碳酸氢钠)来灭火。
除扑灭一般可燃物外,还可扑灭油、气引起的火灾。
③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将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失火。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跟氧气(或空气)混合,由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表面积很大,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12 燃烧及灭火(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12 燃烧及灭火一、 燃烧 ⏹ 定义: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 探究燃烧的条件(本实验要在通风橱或抽风设备下进行):【实验操作】a. 如右图(1),在500mL 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b. 如右图(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a.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b. 白磷在水下燃烧。
【实验分析】如右图(1)。
①与②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温度有关。
①与③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是否与氧气(空气)接触有关。
③与图(2)对比,再次说明:燃烧必须有氧气(空气)。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通风橱是一种不完善的尾气处理装置,若改进上述实验,可将红磷和白磷装入密闭的容器内(还要套一个气球),这样便于进行尾气处理。
⏹ 燃烧的条件:① 可燃物;②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 温度达到着火点。
【注意事项】① 着火点不是固定不变的。
对固体燃料来说,着火点的高低跟表面积的大小、颗粒可惜的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等都有关系。
② 并非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③ 只有三个条件全部满足,燃烧才能发生。
⏹ 自燃: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
二、 灭火⏹ 灭火的原理:①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 隔绝氧气(空气);③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事项】① 着火点是可燃物着火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 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只需破坏一个条件就可以使燃烧停止。
⏹ 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干粉灭火器的反应原理:2NaHCO 3Na 2CO 3+H 2O+CO 2↑◆ 二氧化碳灭火器内盛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使用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燃烧和灭火
燃烧和灭火【知识要点】一、燃烧的条件1.概念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一种化学变化。
说明:燃烧的共同特征——发光、发热。
反应的实质——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实验】如图所示,在烧杯中放入一定量的热水,在烧杯上放一块薄铜片,在铜片的两端分别放一小粒白磷和一小堆红磷,在烧杯中A处也放一小粒白磷,过一会儿后只有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起来而烧杯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说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白磷在水中燃烧(1)有可燃物;(2)与充足的氧气(或空气)接触;(3)温度达到物质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才能进行,若缺少任何一个条件燃烧就不能进行。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灭火的原理是由燃烧的条件决定的,即破坏燃烧的条件之一,就可以灭火。
可见,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问题,两者不是相互割裂的。
原理一: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
原理二:将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
原理三:将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例如:实验室熄灭酒精灯时,是用灯帽盖灭,原理是为了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又如:柴垛失火,人们一般都是用水去扑灭,原理是降低柴垛周围的温度,使之低于柴垛的着火点;也可以迅速的转移走未烧着的柴禾,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常见的灭火器简介灭火器一般是指装有灭火剂的消防器材。
常用的灭火剂为二氧化碳或能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
因为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又比空气重,能够覆盖在燃着的物体表面,从而隔绝空气,使火熄灭。
(1)泡沫灭火器灭火器内分别装有硫酸铝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使用时将灭火器倒置,两种溶液混合发生下列化学反应。
Al2(SO4)3+6NaHCO3=2Al(OH)3↓+3Na2SO4+6CO2↑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带着泡沫喷到燃烧物表面,达到灭火的目的。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知识点梳理一、燃烧和燃烧的条件1、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灭火原理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即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就可灭火。
具体的灭火方法和措施举例如下:(1)封锁燃烧物质法即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场隔离:如液化气、煤气起火,首先要及时关闭阀门,以断绝可燃物的来源;扑灭森林火灾,可以用设置隔离带的方法使森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2)隔绝空气法:如厨房油锅起火,盖上锅盖就能灭火;二氧化碳灭火器能灭火的原因之一,也是由于灭火器喷出的大量二氧化碳覆盖在燃烧物的表面,使燃烧物与空气隔绝。
(3)冷却法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如用水、二氧化碳液体等冷却燃烧物,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着火点是物质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灭火时只能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而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三、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典型例题【例题1】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
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探究燃烧的条件。
分析上述两个实验,请帮小明将下表未完成的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设计意图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1 燃烧与物质性质的关系物质具有可燃性才能燃烧实验2 玻璃杯内蜡烛逐渐变小并熄灭玻璃杯外蜡烛仍燃烧【例题2】(1)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使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请你根据所学过的知识解释其为什么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2)干粉灭火器中的干粉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NaHCO3),受热时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在灭火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___________,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写出干粉受热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的总结-word文档资料
强化补清
•背诵课文
第33页/共34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4页/共34页
⑥庐:
使……乱 使……劳累 草庐。庐,房子。
⑦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 的呢?之,助词,宾语
第7页/共34页前置的标志,不译。
阅读思考:
1、作者开篇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这 与陋室有什么关系呢?
这是运用比兴手法。 借写“有仙之山”与“有 龙之水”来引出“陋室”, 同时用“山”“水”比喻 “陋室”,用“仙”“龙” 比喻“品德高尚的室主”。
作结点题
高 洁 傲 道岸
安 贫 乐
第13页/共34页
主旨概括
文中作者通过对陋 室的描绘,表达了自 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 安贫乐道的志趣。
第14页/共34页
合作探究:
文中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来表现自己高 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属于何种 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 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是古 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 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 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 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 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第15页/共34页
写作特色赏析: 1 、多用骈句,骈散结合,句末押韵; 2 、比兴、类比手法; 3、托物言志。
第16页/共34页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每一天, 每一堂课,都是一个挑战的舞台。每 一次积极的思考和展示,都是一种对 自我的挑战和锻造,都能为你的成长 积攒一缕光芒!今天的课堂就是每一 位同学梦想的舞台。心有多大,天地 就有多宽阔,让我们的心灵在课堂上 自由飞翔,勇敢挑战自我!
• 衬托 • 2.作者对这三种花分别有什么看法?我们应用什么样的感情来朗
燃烧与灭火知识点
燃烧与灭火知识点
燃烧与灭火是火灾防控中的重要内容,以下是一些燃烧与灭火的知识点:
1. 燃烧的条件:
- 氧气:燃烧需要氧气的存在。
- 燃料:燃烧需要可燃物质,如木材、煤炭、油料等。
- 点火温度: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质的点火温度。
2. 灭火方法:
- 绝缘法:切断可燃物与火源的接触,如移动可燃物、切断
电源等。
- 隔离法:利用隔热材料隔离可燃物与火源,阻止火势蔓延。
- 降温法:利用水、灭火器等降低火源的温度。
- 抑制法:利用灭火剂扑灭火源,如灭火器、泡沫剂等。
3. 灭火器材:
- 灭火器:常见的有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
火器等。
- 消防栓:连接水源,可供消防员使用灭火水。
- 消防毯:用于扑灭物体上的火源,常用于灭火器灭火不便
的地方。
4. 火灾自救知识:
- 人员疏散:火灾发生时,首先应按疏散示意图选择合理的
逃生路线。
- 进行低姿势逃生:烟气上升,低姿势逃生可以减少吸入有
毒烟气的机会。
- 空气通道:若门已被烟封,可用湿毛巾堵住门缝,打开窗
户进行呼救并等待救援。
5. 火灾的防控措施:
- 定期检查电线电器:避免因电线短路、老化引发火灾。
- 不乱扔烟蒂:烟蒂易引发火灾,需注意熄灭后再处理。
- 小心用火:使用明火时需注意安全,离开时务必熄灭。
- 定期检查气体设备:避免发生气体泄漏引发火灾。
- 安装火灾报警器:及时发现火灾迹象,提前采取防控措施。
燃烧及灭火知识点总结
燃烧及灭火知识点总结燃烧是一种氧化还原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明显的放热现象。
在正常的燃烧过程中,三个要素是必不可少的,即氧气、燃料和足够的热量。
如果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燃烧就无法进行。
在火灾爆发时,及时且有效地灭火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燃烧的基本原理、火灾的危害和防范、以及灭火器材的种类和使用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燃烧的基本原理燃烧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燃料与氧气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通常情况下,燃烧是放热反应,因为燃料和氧气之间的结合会释放能量。
燃烧反应要素包括燃料、氧气和足够的热量。
燃料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它会在一定温度下释放出可燃气体,与周围的氧气发生反应。
燃烧过程会产生火焰、烟雾和热量,火焰是燃烧反应在气态燃料周围的可见标志。
二、火灾的危害和防范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灾害,它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危害。
火灾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人员的伤害:火灾会导致人员窒息、烧伤、中毒和其他严重伤害,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2. 对财产的损害:火灾会导致建筑、设备和物品的损毁,给公司和家庭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
3. 对环境的破坏:火灾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和有害气体,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
为了防范火灾,人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1.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公众对火灾防范的意识,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2. 使用安全设备:安装火灾报警器、灭火器和消防设备,提高火灾发生时的应急处理能力。
3. 加强管理措施:加强场所管理,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避免火灾发生。
三、灭火器材的种类和使用方法灭火器是一种用于扑灭初期火灾的设备,它可以有效地控制火势,阻止火灾的扩散。
根据灭火器的灭火剂种类和使用场所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水基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
下面将对几种常见的灭火器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的总结。
1. 水基灭火器:水基灭火器适用于可燃物品着火,如纸张、布料等。
使用时,应先将灭火器拔下销,拔开保险销,用正确的站位和手持姿势将水流对准火焰根部进行扑灭。
《燃烧与灭火》 知识清单
《燃烧与灭火》知识清单一、燃烧的概念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通常伴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其他助燃剂)、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可燃物是指能够与氧气等氧化剂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如木材、纸张、汽油等。
氧气(或其他助燃剂)是支持燃烧的气体,常见的助燃剂除了氧气,还有氯气等。
着火点是指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点不同,例如木材的着火点相对较低,而铁的着火点则非常高。
二、燃烧的类型1、闪燃闪燃是指可燃性液体挥发出来的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的浓度,遇火源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2、着火着火是指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燃烧的现象。
3、自燃自燃是指可燃物在没有外部火源的作用下,由于自身的发热、蓄热而发生的燃烧现象。
分为受热自燃和自热自燃两种。
4、爆炸爆炸是指物质在瞬间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大量的热和气体,并以巨大压力急剧向四周扩散和冲击而发生的现象。
三、燃烧的影响因素1、可燃物的性质可燃物的化学组成、结构和物理状态都会影响燃烧的速度和强度。
例如,固体可燃物的颗粒大小、表面积等都会影响燃烧的速率。
2、氧气浓度氧气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
在空气中,氧气约占 21%,当氧气浓度低于一定值时,燃烧可能会停止。
3、温度温度越高,燃烧反应越容易进行。
提高可燃物的温度可以加快燃烧速度,降低温度则可以抑制燃烧。
4、催化剂某些物质可以作为催化剂,加快燃烧反应的进行。
5、接触面积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充分、越剧烈。
四、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灭火的根本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1、冷却法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从而终止燃烧。
常见的冷却灭火剂有水、二氧化碳等。
2、窒息法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烧的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
例如,用砂土覆盖燃烧物、使用灭火器喷出二氧化碳或氮气等。
《燃烧与灭火》 知识清单
《燃烧与灭火》知识清单一、燃烧的定义和条件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通常伴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要发生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可燃物:能够燃烧的物质,例如木材、纸张、汽油等。
2、氧气(或其他助燃剂):常见的助燃剂是氧气,但某些情况下其他物质也可以起到助燃作用,如氯气可以助燃金属钠。
3、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点不同,例如木材的着火点通常在 200-300℃之间,而白磷的着火点只有 40℃左右。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燃烧就无法发生。
二、燃烧的类型1、闪燃: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通常发生在液体表面的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性混合物,遇到火源时产生瞬间的燃烧。
2、着火:可燃物持续稳定的燃烧。
3、自燃:可燃物在没有外部火源的情况下,由于自身的热量积累而自行燃烧。
三、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1、完全燃烧: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能够完全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等产物,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2、不完全燃烧: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可燃物不能完全氧化,会产生一氧化碳、碳黑等物质,不仅释放的热量减少,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例如,在通风不良的煤炉中燃烧煤炭,就容易发生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导致煤气中毒。
四、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灭火的根本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使其无法继续进行。
常见的灭火方法有以下几种:1、冷却法:将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从而使燃烧停止。
例如用水浇灭火灾,水吸收热量,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2、窒息法:隔绝氧气或空气,使燃烧无法继续。
可以用泡沫灭火器、沙子等覆盖燃烧物,阻止氧气与可燃物接触。
3、隔离法:将可燃物与火源或其他可燃物隔离,中断可燃物质的供给。
比如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阻止火势蔓延。
在实际灭火过程中,常常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以达到快速、有效地扑灭火灾的目的。
五、常见的灭火器材1、干粉灭火器:内装干粉灭火剂,适用于扑救各种易燃、可燃液体和气体火灾,以及电器设备火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与考点】
本单元中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中考探究题的热点之一,另外鉴别甲烷及甲烷的有关性质、化石燃料的组成也是中考的热点。
本单元的中考命题热点还有酸雨的形成及危害,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命题。
【典型题例】
例1:右图是探究物质燃烧
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
(1)
(2)
在灭火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水的作用是。
解析此题着重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个实验都是对比实验,从对比实验中分析得到物质燃烧具备的三个条件,灭火的原理是根据燃烧的条件而采取的,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等,只需满足其中一条即可。
答案
例2:利用“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熄灭蜡烛的是
解析用嘴吹烛火时,空气流动,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失,冷空气包围了蜡烛火焰所在的位置,使环境温度低于石蜡的着火点,导致烛火熄灭。
答案:A
例3: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方法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
是。
(2)另一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
是。
(3)“化学实验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实验室的安全性和环境质量得到提升,师生的绿色化学和环保意识得到强化。
图甲与图乙所示的实验相比,(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解析甲中热水传热给铜片上的白磷、红磷,铜片上的白磷、红磷又与空气充分接触,热水可使白磷达到甚至超过40℃,所以看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热水不能提供足够的热量使红磷温度达到着火点,故红磷不燃烧。
然而热水中的白磷尽管温度高于40℃,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不会燃烧。
由上面分析容易知道,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③④,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②④。
图甲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而图乙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的产物溶于水中,因此,图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答案:(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热水中的白磷、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
(2)③④;②④(3)乙
【巩固练习】
1.《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
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使火烧得更旺。
2.右图所示的灭火毡是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
使用时,将灭火毡从套中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目的。
(1)灭火毡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灭火毡是由羊毛和铝质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质纤维都是可燃物,
但在灭火时灭火毡没有燃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举出一种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灭火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不慎打翻酒精灯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B.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石油油井着火,用大量水浇灭
4.消防官兵扑灭了特大森林火灾。
开辟防火带(用于防火的通道)是灭火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树林中间开辟防火带的主要目的是()。
A.便于消防人员快速通行
B.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C.减少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参考答案:
1.(1)提供热量,使木船达到着火点;(2)移走可燃物(3)充足的氧气
2.(1)使可燃物与空气(氧气)隔绝
(2)温度没有达到灭火毡的着火点
(3)用水灭火(其它答案也可)
3.D 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