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和灭火基础知识点汇总资料讲解
《燃烧与灭火》 讲义
《燃烧与灭火》讲义一、燃烧的本质燃烧,这一常见的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从点燃的蜡烛到熊熊燃烧的篝火,从厨房炉灶里的火焰到工业生产中的熔炉,燃烧现象随处可见。
那么,燃烧到底是什么呢?简单来说,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通常伴随着发光、发热的现象。
物质在燃烧时,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能量。
燃烧的发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燃烧三角形。
第一个条件是可燃物,也就是能够燃烧的物质,比如木材、纸张、汽油等。
第二个条件是助燃物,最常见的助燃物就是氧气。
但实际上,一些其他物质也可以作为助燃物,比如氯气。
第三个条件是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物能够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燃烧才能发生。
例如,我们想要点燃一张纸,这张纸就是可燃物,周围的空气提供了氧气作为助燃物,而我们用打火机或者火柴产生的高温,使纸张达到了着火点,于是燃烧就发生了。
二、燃烧的类型燃烧的类型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按照燃烧的形态,燃烧可以分为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
气体燃烧是最迅速的,比如天然气、煤气的燃烧。
液体燃烧通常会先蒸发成气体,然后再燃烧,像汽油、酒精等液体的燃烧。
固体燃烧则相对较为复杂,有的固体直接燃烧,比如木炭;有的固体先熔化再燃烧,比如蜡烛。
根据燃烧的起因,燃烧又可以分为自燃、点燃和爆炸三种类型。
自燃是指物质在没有外部火源的情况下,由于自身的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而自行燃烧,例如煤堆的自燃。
点燃则是通过外部火源引发的燃烧,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燃烧都属于这种类型。
爆炸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剧烈燃烧现象,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和压力变化,比如燃气爆炸。
三、燃烧的过程燃烧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一般来说,燃烧可以分为初起阶段、发展阶段、猛烈阶段和熄灭阶段。
在初起阶段,燃烧刚刚开始,火势较小,温度较低,烟雾较少。
如果在这个阶段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往往能够很容易地将火扑灭。
燃烧和火灾基本知识 燃烧基础知识及常见易错题全考点
燃烧和火灾基本知识燃烧基础知识及常见易错题全考点1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烟气的现象。
2 .燃烧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氧化还原化学反应,能燃烧的物质一定能够被氧化,而能被氧化的物质不一定都能够燃烧。
物质是否发生了燃烧反应,可根据〃化学反应、放出热量、发出光亮〃这三个特征来判断。
3 .燃烧的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密度、比表面积、厚度)、助燃物(不一定是氧气,如:氯、氟、氯酸钾。
也有少数可燃物如:低氮硝化纤维、硝酸纤维的赛璐珞等含氧物质)和引火源(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能源)。
引火源温度越高,越容易点燃可燃物质。
生产生活实践中引火源通常有明火、高温物体、化学热能、电热能、机械热能、生物能、光能和核能),链式反应(有焰燃烧都存在着链式反应)。
4 .燃烧的充分条件是:一定数量或浓度的可燃物,一定含量的助燃物,一定能量的引火源(汽油燃烧晶氐含氧量14.4%,乙焕3.7%β无论哪种形式的引火源,都必须达到一定的能量,即要有一定的温度和足够的热量。
汽油燃烧所需的最小引燃能量0.2mJ乙醛(5.1%)0.19mJ),相互作用。
5 .燃烧分为着火和爆炸两种类型。
可燃物着火一般有引燃和自燃两种方式。
6 .外部引火源(如明火、电火花、电热器具等)作用于可燃物的某个局部范围,使该局部受到强烈加热而开始燃烧的现象,称为引燃(又称点燃)。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物质在外部引火源作用下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物质的燃点越低,越容易着火,火灾危险性也就越大。
7 .可燃物在没有外部火源的作用时,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燃烧,称为自燃。
一是自热自燃,例如煤堆、油脂类、赛璐珞、黄磷等物质。
二是受热自燃,例如油锅加热、沥青熬制。
受热介质达到一定温度而着火,就属于受热自燃。
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就越大。
燃烧与灭火知识点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梳理一、燃烧和灭火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只要一个即可)(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二、燃料和能量1、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温室气体(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甲烷的化学式: 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2CO2+3H2O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2)减少汽车尾气(3)促进农业发展(4)乙醇可以再生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2)吸热反应:如C+CO2=2CO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1、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什么?(1)燃烧是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2、酸雨的危害:(1)腐蚀建筑物(2)影响水生物、动植物生长(3)污染江河湖泊(4)影响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等。
燃烧和灭火基础知识点汇总
燃烧和灭火基础知识掌握一、燃烧和灭火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与缓慢氧化共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不同点是:剧烈程度不同;2、广义的燃烧指的是伴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需要氧气;如:①H2在Cl2中的燃烧,化学方程式:H2 + Cl2点燃2HCl②Mg在CO2中的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化学方程式:2Mg + CO2 点燃2MgO + C3、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充足的氧气;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在烧杯上盖一片铜片,铜片上放一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①②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吹入少量空气,观察现象: 。
上述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由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条件,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条件。
综合上述讨论,可行出燃烧需要的条件为①②③4、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灭火的方法: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如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等;②隔绝O2,如油锅着火,盖锅盖等;③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如油锅着火,放青菜;水灭火等;5、泡沫灭火器:木材、纸制品等一般火灾;干粉灭火器:油、气等火灾;CO2灭火器:精密仪器、图书馆等火灾;泡沫灭火器中,得用浓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2CO3 +2HCl==2NaCl + CO2↑+ H2O利用浓盐酸可以加快此反应的原因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二、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有: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爆炸越危险。
2、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培训模块三燃烧和火灾基本知识燃烧基础知识
培训模块三燃烧和火灾基本知识一、燃烧基础知识1.燃烧的定义及条件(1)燃烧的定义。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烟气的现象。
(2)燃烧的条件1)燃烧的必要条件。
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这三个条件通常被称为“燃烧三要素” o只有这三个要素同时具备,可燃物才能够发生燃烧,无论缺少哪一个要素,燃烧都不能发生。
用“燃烧三要素”来表示无焰燃烧的必要条件非常确切,但对于有焰燃烧,需要有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和链式反应四个要素。
2)燃烧的充分条件。
具备了燃烧的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燃烧必然发生。
发生燃烧,其“三要素”彼此必须要达到一定量的要求,即要有一定数量或浓度的可燃物、一定含量的助燃物、一定能量的引火源,并且三者存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就是发生燃烧或持续燃烧的充分条件。
2、燃烧的分类(1)按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不同分类。
按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不同,燃烧分为着火和爆炸两种类型。
(2)按燃烧物形态不同分类。
按燃烧物形态不同,燃烧分为固体物质燃烧、液体物质燃烧和气体物质燃烧三种类型。
3^着火的方式可燃物着火一般有引燃和自燃两种方式。
4、引燃的定义外部引火源(如明火、电火花、电热器具等)作用于可燃物的某个局部范围,使该局部受到强烈加热而开始燃烧的现象,称为引燃(又称点燃)。
5、物质燃点的定义及特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物质在外部引火源作用下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物质的燃点越低,越容易着火,火灾危险性也就越大。
6、自燃(1)自燃的定义。
可燃物在没有外部火源的作用时,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燃烧,称为自燃。
(2)自燃的类型。
根据热源不同,自燃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两种类型。
(3)易发生自燃的物质。
某些物质具有自然生热而使自身温度升高的性质,物质自然生热达到一定温度时就会发生自燃,这类物质称为易发生自燃的物质。
《燃烧与灭火》 讲义
《燃烧与灭火》讲义一、燃烧的本质燃烧,这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实有着深刻的化学原理。
简单来说,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通常伴随着发光、发热的现象。
要发生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燃烧三角:可燃物、助燃物(通常是氧气)以及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可燃物是能够燃烧的物质,比如木材、纸张、汽油等。
助燃物为燃烧提供必要的条件,其中最常见的助燃物就是氧气。
而着火点则是可燃物能够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比如说,纸张是可燃物,当它与充足的氧气接触,并被加热到着火点以上时,就会发生燃烧。
不同的可燃物,其着火点是不同的。
有些物质的着火点较低,容易燃烧,比如白磷;而有些物质的着火点较高,相对难以燃烧,比如铁。
二、燃烧的类型燃烧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闪燃、着火、自燃和爆炸。
闪燃是指液体表面产生的短暂燃烧现象。
比如,一些挥发性的液体,在温度稍高于其闪点时,液面上会出现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着火则是可燃物在与助燃物接触后,持续燃烧的现象。
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燃烧形式。
自燃是指可燃物在没有外部火源的情况下,由于自身的热量积累而自行燃烧。
例如,堆积的煤堆在内部温度过高时,可能会发生自燃。
爆炸是燃烧的一种极其剧烈的形式。
当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迅速燃烧,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导致压力急剧升高,就会发生爆炸。
三、影响燃烧的因素燃烧的速度和强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可燃物的性质。
不同的可燃物,其燃烧速度、热值等都有所不同。
比如,木材的燃烧速度相对较慢,而汽油的燃烧速度则非常快。
其次是氧气的浓度。
氧气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
在纯氧环境中,燃烧会比在空气中更加剧烈。
再者是可燃物与助燃物的接触面积。
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容易发生且越剧烈。
将木材劈成小块,比整块木材更容易燃烧,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环境温度也对燃烧有影响。
温度越高,越容易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从而促进燃烧的发生。
四、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既然知道了燃烧的条件和影响因素,那么灭火就是要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燃烧与灭火基础知识
助燃物(氧化剂): 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
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 反应的物质 氧化剂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通 常是指空气中的氧气。
点火源: 指供给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
应的能量来源。 一般分直接火源和间接火源两大类 有:明火焰、炽热体(电热丝、金
属熔珠)、火 星(可燃物微 粒)、电火花 化学反应热和生物热、光辐射
n 自燃现象在自然界并不少见,新疆、内蒙的有些地 下煤矿自燃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有些含琉、磷成 分高的煤炭遇水常常发生氧化反应释放热量,如果 煤层堆积过厚积热不散,就容易发生自燃火灾。辽 宁省辽西地区使用的内蒙平庄煤矿的褐煤,就时常 发生这种情况,
n 粉尘自燃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例如锯末、煤粉、焦粉、碳黑、镁粉、 铝粉在合适的条件下也可能自燃,保存这些产品的仓库、堆场、站台、 码头要准备相应的应对措施。
常识: 烟头表面温度200-300℃, 中心温度可达700-800℃以上
有焰燃烧还需第四个必要
条件: 链式反应
燃烧的充分条件
1、一定的可燃物浓度 2、一定的氧气浓度(含量)(15%
以下难进行) 3、一定的点火能量 4、不受抑制的链式反应(自由基反
应一个接一个)
燃烧的类型
着火、闪燃 、自燃 、爆炸
n 二是要严格控制火源火种。首先要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 火规范》、《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等相关的消防技 术规范和标准,从严确定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与生产、使用、 储存易燃、可燃气体或蒸气场所的防火间距,防止留下先天 性隐患;其次要认真搞好设备管道的防静电接地。凡用于传 输、储存易燃、可燃气体或蒸气的设备和管道,都应保证接 地良好。管道接口、法兰等要进行跨接。真空泵、循环泵等 设备的进口和出口以及管道的始端和末端等在必要时应单独 接地。设备、容器进液应采用液下方式,防止因喷溅式进液 产生的静电得不到有效导除;第三要严禁使用非防爆电器。 在散发易燃、易爆气体或蒸气的场所,不应使用非防爆型的 电气开关、照明、电机等一切可能成为点火能量的电器设施。 要严格按照《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要 求,从严、从优选用符合要求的电器设施,防止留下电器火 灾的隐患;第四要严格控制流动火种。在划定的禁火区域内, 要严格禁止一切流动的火种。一切车辆在进入禁火区前,必 须在排气口加装阻火罩。一切人员在进入禁火区域后均不得 吸烟。在特别危险的地带不得穿着化纤服装和带铁钉的鞋, 不得使用手机、BP机等。在部分核心部位或已发生易燃、可 燃气体或蒸气泄漏的场所,严禁使用非防爆工具进行检修作
初三化学上《燃烧和灭火》知识点归纳及典例导析
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1、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一些防火和防爆的安全知识和灭火方法。
ﻫ2、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的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要点梳理】要点一、燃烧的条件1。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ﻫ2。
燃烧条件的探究: ﻫ(1)如下图所示,观察并分析热水中白磷、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产生的不同现象。
考虑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燃物燃烧需要一定温度,即达到着火点(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
白磷的着火点为40℃,而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热水的温度大于40℃,而达不到240℃,因此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ﻫ考虑2: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ﻫ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铜片上的白磷和空气(氧气)接触,而热水中的白磷不跟空气(氧气)接触,因此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ﻫ考虑3:为什么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空气(或氧气)后却燃烧起来?ﻫ在热水中温度尽管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但没有氧气,白磷不能燃烧;当通入空气(或氧气)后,白磷跟氧气接触就燃烧起来。
((3)由上述实验得出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ﻫ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③可燃物达到它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它的着火点)。
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项都不能燃烧。
ﻫ【要点诠释】ﻫ1、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每种物质具有对应的着火点、应该注意:一种物质的着火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如关于固体物质,颗粒越小、表面积越大,着火点就越低,如炭粉的着火点比炭块的更低、ﻫ2。
空气或氧气在燃烧过程中起助燃剂的作用(支持燃烧),而不具有可燃性,但空气或氧气并不是唯一的助燃剂。
3、有些物质尽管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但能够在氧气中剧烈的燃烧,如:铁丝在空气中只能达到红热状态,在纯氧中能够剧烈的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燃烧与灭火的知识点
燃烧与灭火的知识点一、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二、燃烧的条件(烧不坏的手帕、水火相容)1、可燃物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达到着火点)三、探究燃烧条件装置的改进优点:(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危害人体健康)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放热反应:1、燃烧2、金属和酸的反应例如Zn+H2S04=ZnS04+H2t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H2O=Ca(OH)24、稀释浓硫酸、NaOH固体加水溶解吸热反应(分解反应)高温一般条件为加热或高温CO2+C=2C0NHNθ3溶于水4趣味练习,巩固新知一、灭火大比拼二、《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的“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
用燃烧的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使用“火箭”射向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战船逃脱,这些战船没有被烧的原因(3)孔明借来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军,还为燃烧提供了使火势更旺。
四、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
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做爆炸极限。
(验纯)燃烧(剧烈氧化)、爆炸、缓慢氧化、自燃五、能源三大化石燃料:煤(工业的粮食)、石油(工业的血液)、天然气(清洁能源)一、煤的综合利用措施煤的气化:煤在高温下与水蒸汽的反应,产物为水煤气C+H2O=CO+H2煤的干储: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使组成煤的物质发生分解固体:焦炭一一冶金工业重要原料液体:煤焦油---- 化工原料气体:煤气一一燃料氢气(也)甲烷(CH1)一氧化碳(CO)其他气体煤的液化:是将固体煤炭通过化学加工过程,使其转化为液体燃料、化工原料和产品的先进洁净煤技术。
燃烧和火灾基础知识重点总结
燃烧和火灾基础知识重点总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燃烧和火灾是无处不在的危险。
了解关于燃烧和火灾的基础知识对于预防火灾、保障人员安全以及处理突发事故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总结有关燃烧和火灾的基础知识,涵盖其过程、原因、分类以及预防措施。
一、燃烧过程1.1 引言燃烧是氧化反应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通常涉及三个元素:可燃物质、氧气和加速剂(比如能源)。
同时还需要一个引发点来启动反应。
1.2 点燃温度可持续的自然火焰需要可燃物质达到其点燃温度或更高。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点燃温度。
1.3 火焰三角火焰三角表示使得可持续性可供分配能量产生与保持火焰所需最低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火灾原因2.1 电气设备故障当电气设备的绝缘层破裂或部件老化时,可能发生火灾。
因此,定期检查和维护工作至关重要。
2.2 人为失误不正确使用火源、乱扔烟蒂、玩具等可导致火灾的意外行为都属于人为失误。
2.3 自然原因自然现象如雷击和大风可以引起树木或建筑物的火灾。
三、火灾分类3.1 A类火灾A类火灾常见于有机材料(如木材、纸张)燃烧时释放出的明亮火焰,并留下红色余渣。
3.2 B类火灾B类火灾涉及易燃液体(如油、汽油)、易蒸发性固体和气体。
这些火焰通常是黄橘色,并且会产生黑色烟雾。
3.3 C类火灾C类火灾由电流引起,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使用水来扑救,以防止进一步危害。
四、预防措施4.1 安全用电正确选择合适的电器设备,并始终遵循正确的安装和操作程序,将减少因电气故障引起的火灾风险。
4.2 预防人为失误建立良好的火灾预防意识,不使用明火、合理存储易燃物品,并且及时处理废弃物可减少人为失误引发的火灾。
4.3 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在住宅和公共场所安装可靠的火灾自动报警装置,能够迅速发现火灾并采取紧急措施。
4.4 灭火器和消防栓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手提式灭火器和消防器材,以便在突发火灾时有效扑救初期火源。
五、事故处理5.1 急救发生火灾时,遵循适当的逃生程序和急救技巧。
《燃烧和灭火》知识总结
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燃烧的条件[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1.①红磷不燃烧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③水中白磷不燃烧2.白磷燃烧①热水不能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说明燃烧时要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②热水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且白磷又与空气接触,所以白磷燃烧。
③虽然温度能够达到着火点,但缺少氧气,故不能燃烧。
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温度达到着火点;②与氧气接触。
1.燃烧的定义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注:但并不是所有的燃烧都有氧气参加,如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等等。
)2.燃烧的条件一般的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缺一不可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做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实验探究]灭火的原理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而灭火只要消除其中的一个条件就可以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场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灭火的原理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其中的一个条件就可以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场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灭火的方法(1)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2)降低周围的温度。
联想发散几种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①泡沫灭火器:灭火时喷出大量二氧化碳和泡沫粘附在可燃物上,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
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②干粉灭火器:用压缩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要含碳酸氢钠)来灭火。
除扑灭一般可燃物外,还可扑灭油、气引起的火灾。
③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将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失火。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跟氧气(或空气)混合,由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表面积很大,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燃烧与灭火》 讲义
《燃烧与灭火》讲义一、燃烧的定义和条件燃烧,这一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常见的现象,其实有着明确的科学定义和特定的发生条件。
燃烧指的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要使燃烧发生,通常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以及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可燃物,是燃烧的基础。
像木材、纸张、汽油、煤炭等都是常见的可燃物。
没有可燃物,燃烧就无从谈起。
氧气(或空气)则为燃烧提供了必需的助燃剂。
空气中约 21%的氧气在大多数燃烧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物质在其他气体环境中也能燃烧,比如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着火点是物质能够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着火点。
例如,纸张的着火点相对较低,而煤炭的着火点则较高。
只有当可燃物被加热到其着火点以上时,燃烧才会开始并且持续。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打个比方,如果只有可燃物,没有氧气,就像把干燥的木材放在真空中,无论怎样加热,都不会燃烧起来。
同样,如果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即使有可燃物和充足的氧气,燃烧也不会发生。
二、燃烧的类型燃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按照燃烧的形态,可分为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
气体燃烧迅速且容易扩散,比如天然气在空气中的燃烧。
液体燃烧往往会先蒸发成气体,然后再燃烧,像汽油的燃烧。
固体燃烧的情况则较为复杂,有的固体像木材,是从表面逐渐向内部燃烧;有的固体则可能会迅速燃烧,例如一些易燃易爆的固体物质。
从燃烧的剧烈程度来看,有缓慢燃烧和剧烈燃烧之分。
缓慢燃烧如铁的生锈,这个过程虽然也属于氧化反应,但进行得较为缓慢,不容易被察觉。
而剧烈燃烧就像森林大火或者爆炸,瞬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产生显著的光和热。
另外,根据燃烧时是否有火焰产生,又可以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蜡烛的燃烧是有焰燃烧,能看到明显的火焰;而木炭在纯氧中燃烧时,往往没有火焰,属于无焰燃烧。
三、燃烧的过程燃烧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燃烧和灭火》 讲义
《燃烧和灭火》讲义一、燃烧的本质燃烧,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实有着深奥的科学原理。
简单来说,燃烧就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它让物质在空气中与氧气结合,释放出能量,通常以光和热的形式表现出来。
燃烧的发生需要三个关键要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燃烧三角:可燃物、助燃物(通常是氧气)以及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可燃物就是能够燃烧的物质,比如木材、纸张、汽油等;助燃物最常见的就是空气中的氧气;而着火点则是每种可燃物燃烧所需要达到的最低温度。
举个例子,一根火柴能够被点燃,是因为火柴头上的物质是可燃物,周围空气中有充足的氧气作为助燃物,当我们摩擦火柴时产生的热量让火柴头达到了着火点,于是燃烧就发生了。
二、燃烧的类型燃烧的类型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1、按照燃烧的物质形态,可以分为固体燃烧、液体燃烧和气体燃烧。
固体燃烧比如木材、煤炭的燃烧;液体燃烧像汽油、酒精的燃烧;气体燃烧常见的有天然气、煤气的燃烧。
2、从燃烧的剧烈程度来分,有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完全燃烧时,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燃烧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能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而不完全燃烧时,由于氧气供应不足等原因,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不仅浪费了能源,还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三、影响燃烧的因素了解影响燃烧的因素对于控制燃烧过程非常重要。
1、可燃物的性质不同的可燃物,其燃烧性能差异很大。
比如,一些物质容易燃烧,而另一些则相对较难。
2、氧气的浓度氧气浓度越高,燃烧通常越剧烈。
在纯氧环境中,很多物质的燃烧会更加迅猛。
3、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容易发生且越剧烈。
比如,将木材劈成小块比整块木材更容易燃烧。
4、温度温度越高,越容易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从而引发燃烧。
四、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既然知道了燃烧是怎么发生的,那么要灭火,就是要破坏燃烧的条件。
1、清除可燃物比如森林火灾中,设置隔离带,将未燃烧的树木与火源隔离开,从而阻止火势蔓延。
燃烧与灭火知识点
燃烧与灭火知识点
燃烧与灭火是火灾防控中的重要内容,以下是一些燃烧与灭火的知识点:
1. 燃烧的条件:
- 氧气:燃烧需要氧气的存在。
- 燃料:燃烧需要可燃物质,如木材、煤炭、油料等。
- 点火温度: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质的点火温度。
2. 灭火方法:
- 绝缘法:切断可燃物与火源的接触,如移动可燃物、切断
电源等。
- 隔离法:利用隔热材料隔离可燃物与火源,阻止火势蔓延。
- 降温法:利用水、灭火器等降低火源的温度。
- 抑制法:利用灭火剂扑灭火源,如灭火器、泡沫剂等。
3. 灭火器材:
- 灭火器:常见的有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
火器等。
- 消防栓:连接水源,可供消防员使用灭火水。
- 消防毯:用于扑灭物体上的火源,常用于灭火器灭火不便
的地方。
4. 火灾自救知识:
- 人员疏散:火灾发生时,首先应按疏散示意图选择合理的
逃生路线。
- 进行低姿势逃生:烟气上升,低姿势逃生可以减少吸入有
毒烟气的机会。
- 空气通道:若门已被烟封,可用湿毛巾堵住门缝,打开窗
户进行呼救并等待救援。
5. 火灾的防控措施:
- 定期检查电线电器:避免因电线短路、老化引发火灾。
- 不乱扔烟蒂:烟蒂易引发火灾,需注意熄灭后再处理。
- 小心用火:使用明火时需注意安全,离开时务必熄灭。
- 定期检查气体设备:避免发生气体泄漏引发火灾。
- 安装火灾报警器:及时发现火灾迹象,提前采取防控措施。
燃烧及灭火知识点总结
燃烧及灭火知识点总结燃烧是一种氧化还原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明显的放热现象。
在正常的燃烧过程中,三个要素是必不可少的,即氧气、燃料和足够的热量。
如果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燃烧就无法进行。
在火灾爆发时,及时且有效地灭火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燃烧的基本原理、火灾的危害和防范、以及灭火器材的种类和使用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燃烧的基本原理燃烧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燃料与氧气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通常情况下,燃烧是放热反应,因为燃料和氧气之间的结合会释放能量。
燃烧反应要素包括燃料、氧气和足够的热量。
燃料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它会在一定温度下释放出可燃气体,与周围的氧气发生反应。
燃烧过程会产生火焰、烟雾和热量,火焰是燃烧反应在气态燃料周围的可见标志。
二、火灾的危害和防范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灾害,它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危害。
火灾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人员的伤害:火灾会导致人员窒息、烧伤、中毒和其他严重伤害,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2. 对财产的损害:火灾会导致建筑、设备和物品的损毁,给公司和家庭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
3. 对环境的破坏:火灾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和有害气体,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
为了防范火灾,人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1.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公众对火灾防范的意识,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2. 使用安全设备:安装火灾报警器、灭火器和消防设备,提高火灾发生时的应急处理能力。
3. 加强管理措施:加强场所管理,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避免火灾发生。
三、灭火器材的种类和使用方法灭火器是一种用于扑灭初期火灾的设备,它可以有效地控制火势,阻止火灾的扩散。
根据灭火器的灭火剂种类和使用场所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水基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
下面将对几种常见的灭火器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的总结。
1. 水基灭火器:水基灭火器适用于可燃物品着火,如纸张、布料等。
使用时,应先将灭火器拔下销,拔开保险销,用正确的站位和手持姿势将水流对准火焰根部进行扑灭。
《燃烧和灭火》 讲义
《燃烧和灭火》讲义一、燃烧的本质燃烧,这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实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
简单来说,燃烧就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化学反应。
要发生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通常是氧气)和达到着火点的温度。
可燃物,就是能够燃烧的物质。
比如木材、纸张、汽油等等。
助燃物,最常见的就是空气中的氧气。
而着火点,则是每种物质燃烧所需要达到的最低温度。
不同的物质,着火点是不一样的。
例如,纸张的着火点相对较低,而煤炭的着火点就比较高。
二、燃烧的类型燃烧根据其发生的状况和特点,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闪燃闪燃是指可燃性液体表面产生的蒸气与空气混合,遇火源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比如我们打开一瓶汽油,在瓶口附近可能会出现瞬间的火苗,这就是闪燃。
2、着火着火是指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遇到火源发生的持续燃烧现象。
这是我们最常见的燃烧形式,比如木材在火中的燃烧。
3、自燃自燃是指可燃物在没有外部火源的作用下,靠自身发热或内部的化学反应而发生的自行燃烧现象。
例如,堆积的煤堆在内部温度过高时可能会自燃。
4、爆炸爆炸则是一种极为剧烈的燃烧形式,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产生高温、高压和巨大的冲击力。
常见的有瓦斯爆炸、粉尘爆炸等。
三、灭火的原理既然知道了燃烧的条件,那么灭火的原理也就很清晰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1、清除可燃物将燃烧物与未燃烧的物质隔离开来,比如森林火灾中设置隔离带,就是为了清除可燃物,阻止火势蔓延。
2、隔绝助燃物常见的就是用灭火器喷出二氧化碳、氮气等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或者用湿布、沙子等覆盖燃烧物,隔绝空气,使燃烧无法继续。
3、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用水灭火就是利用水的吸热作用,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低于着火点而熄灭。
四、灭火的方法和工具1、灭火器灭火器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灭火工具。
常见的灭火器有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
《燃烧与灭火》 讲义
《燃烧与灭火》讲义一、燃烧的定义和条件(一)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通常伴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看到许多燃烧的例子,比如蜡烛的燃烧、木材的燃烧、煤气的燃烧等等。
(二)燃烧的条件要发生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通常是氧气)以及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可燃物是指能够燃烧的物质,像木材、纸张、汽油等都是常见的可燃物。
助燃物则是帮助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在大多数情况下,空气中的氧气就是助燃物。
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不同的可燃物有着不同的着火点。
例如,白磷的着火点很低,大约在 40℃左右,在常温下暴露在空气中就很容易燃烧;而煤的着火点相对较高,需要较高的温度才能燃烧。
二、燃烧的类型(一)闪燃闪燃是指液体表面产生的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火源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比如,我们在加油站能闻到汽油的气味,如果此时遇到明火,就可能会发生闪燃。
(二)着火着火是指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燃烧的现象。
(三)自燃自燃是指可燃物在没有外部火源的作用下,因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行燃烧现象。
比如,堆积的干草在内部发酵产生热量,达到一定温度后就可能自燃。
(四)爆炸爆炸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具有声响的现象。
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
物理爆炸比如轮胎的爆炸,是由于压力过大导致的;化学爆炸则是由于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而产生的,如煤气爆炸。
三、燃烧的过程燃烧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预热阶段在这个阶段,可燃物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
(二)分解阶段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可燃物开始分解,产生可燃性气体。
(三)燃烧阶段可燃性气体与助燃物充分混合,发生燃烧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和光。
(四)蔓延阶段燃烧产生的热量会传递给周围的可燃物,使燃烧得以蔓延。
四、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一)灭火的原理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和灭火基础知识掌握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与缓慢氧化共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不同点是:剧烈程度不同;
2、广义的燃烧指的是伴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需要氧气;如:
①H2在Cl2中的燃烧,化学方程式:H2 + Cl2点燃
2HCl
②Mg在CO2中的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化学方程式:2Mg + CO2 点燃
2MgO + C
3、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充足的氧气;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在烧杯上盖一片铜片,铜片上放一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①②
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吹入少量空气,观察现象: 。
上述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由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条件,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条件。
综合上述讨论,可行出燃烧需要的条件为①②③
4、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灭火的方法: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如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等;
②隔绝O2,如油锅着火,盖锅盖等;③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如油锅着火,放青菜;水灭火等;
5、泡沫灭火器:木材、纸制品等一般火灾;
干粉灭火器:油、气等火灾;
CO2灭火器:精密仪器、图书馆等火灾;
泡沫灭火器中,得用浓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 +2HCl==2NaCl + CO2↑+ H2O
利用浓盐酸可以加快此反应的原因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二、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有: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爆炸越危险。
2、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可燃性粉尘(如:、、、)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家用煤气一旦泄露,千万不要开动电器开关,以免发生爆炸。
爆炸可能是物理变化,如水蒸汽引起的爆炸、汽车轮胎爆炸。
三、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还含有氧、氢、氮、硫元素及其他无机物,是混合物;;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煤的深加工: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成焦炭、煤焦油、煤气等,是化学变化。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元素和氢元素,是混合物;
石油的加工:根据各物质沸点不同,加热分离成汽油、柴油、沥青等,是物理变化;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3)天然气:主要成份是CH4;海底的甲烷水合物叫“可燃冰”;是较清洁的能源。
甲烷:也是沼气的主要成分
甲烷的化学式: 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CH4+2O2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
怎样检验甲烷的燃烧后的生成物:点燃甲烷,用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
雾,说明生成了水。
把烧杯倒转过来,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
了二氧化碳。
城市改用压缩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作燃料,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四、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举例说明化学反应中放出了能量:
①②
五、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1)燃烧是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2、酸雨的危害:
(1)、腐蚀建筑物(2)、影响水生物、动植物生长(3)、污染江河湖泊
(4)、影响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等。
3、采取怎样的防止和保护措施,防止酸雨的形成?
(1)减少煤中的含硫量,对煤炭中的硫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2)工厂排出的废气要处理;(3)、开发新能源;(4)、加强环境监测。
……
4、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造成对空气的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产生SO2等;(2)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CO;(3)末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碳粒,尘粒等排队放到空气中;
5、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NO,末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
(1)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2)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的排放;(3)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以使汽油能充分燃料;4)使用压缩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5)开发新能源等。
6、乙醇(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乙醇的制取:高梁、玉米薯、类经过发酵,蒸馏可得乙醇俗名酒精。
是一种清洁能源。
化学性质: 可燃性C2H5OH+ 3O22CO2+3H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2)减少汽车尾气(3)促进农业发展(4)乙醇可以再生
7、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但上于氢气的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作为燃料暂时还不能广泛使用。
目前,对氢能源的开发已取得了很大进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氢气终将会成为主要能源之一,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优点:(1)燃烧效率高;(2)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3)资源丰富。
8、新能源
(1)种类:如氢能.风能.核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
地球上的所有能源,可以认为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能。
(2)开发新能源的作用:解决化石能源枯竭,减少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