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程序设计:冒泡排序(并求平均值)
冒泡排序语法
冒泡排序语法
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
它重复地遍历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
遍历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
下面是冒泡排序的Python语法:
Python
def bubble_sort(arr):
n = len(arr)
for i in range(n):
for j in range(0, n - i - 1):
if arr[j] > arr[j + 1]:
arr[j], arr[j + 1] = arr[j + 1], arr[j] # 交换元素
return arr
在这个函数中,外层循环控制所有的遍历过程,内层循环负责每次遍历中的元素比较和交换。
如果一个元素大于它后面的元素,那么这两个元素就会交换位置。
这样,最大的元素就像"冒泡"一样移到了数列的最后。
这个过程会重复进行,直到整个数列变得有序。
高中信息技术_《用循环的思想解决问题—冒泡排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用循环的思想解决问题—冒泡排序”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熟练掌握for循环嵌套2 理解冒泡排序的思想3 学会用程序实现排序算法【重点】用循环嵌套的思想解决问题【难点】冒泡排序的算法一、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循环案例(1)、Sum=1!+2!+3!…+i!…+n!3用递归函数实现For i=1 to ns=s+f(i)Next i递归函数function 函数名(变量as类型)as类型Function f(n As Integer) As Integer If n = 0 Thenf = 1Elsef = n * f(n - 1)End IfEnd Function(2)打印字符图形二、循环思想在冒泡中的应用6.8 89 16.8 72.8 120 17.2 63 9.81在这些数据中,先找出最大值2在剩余的数中,在找出最大值3重复2,一直到剩下一个数,即完成了排序——如何求n个数最大值?a(1) a(2) a(3) a(4) ……a(n)首先a(1) a(2)比较,最大值存放在a(2)中然后a(2)a(3),比较,最大值放在a(3)中以此类推,一直到a(n-1)和a(n)比较,最大值放在a(n)中推论:利用a(i)>a(i+1)为判断条件,当条件成立,两个数交换值,否则进行下一轮比较如下图所示:课堂实践18名学生分别代表a(1)……a(8),分别存储6.8 89 16.8 72.8 120 17.2 63 9.8以其他学生为导演,展示两两相比,交换的过程,如图研究第i轮时:总结冒泡排序的思路:课堂实践2:完善“冒泡”程序,调试并运行附参考代码: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选择排序——从小到大排序Text1.Text = ""Text2.Text = ""Dim i, j As IntegerDim t, a(1 To 100) As Single '定义数组,相当于定义a(1) a(2)……a(10)n = InputBox("请输入n的值", "输入n", "")For i = 1 To n Step 1a(i) = InputBox("请输入第" & i & "个数字", "标题_输入数据", "") '输入数据到数组中Next iFor i = 1 To nText1.Text = Text1.Text & a(i) & " " '把输入的数据串起来,在text1.text输出Next i'冒泡排序For i = 1 To n-1For j = 1 To n - iIf a(j) > a(j + 1) Thent = a(j)a(j) = a(j + 1)a(j + 1) = tEnd IfNext jNext i'输出数据For i = 1 To nText2.Text = Text2.Text & a(i) & " " '把输入的数据串起来,在text1.text输出Next iEnd Sub三、参考资料1.Dim 变量名 as 变量类型(integer、long、single、double、string、boolean、date)如:dim x as ingeger 定义整形的变量xDim x,y,z as double 定义双精度实数变量 x y z2.If 条件 then 语句1 else 语句2If 条件 then语句1语句2……语句nEndif1、 If 条件表达式then 语句1 else语句22、If 条件表达式then语句23例如:求两个数的最大值(设定 a b max 三个single 类型的变量)4★★★ For i=初始值 to 终点值 step 步长黑箱子Next i循环变量i初始值向终点值进军,每一步走一个步长For i=1 to 100 step 1(可以省略)黑箱子Next iFor i=100 to 19 step -10黑箱子Next i5、Do while 条件表达式语句块6.★★★Dim s(1 To 8) As String '定义字符串数组s(1)、s(2)……s(8),8个变量★★★New_password=””new_password = new_password + s(i) '把新字符串到新密码上new_password = new_password + s(i)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循环、选择、顺序结构,能够编写调试简单的vb程序,能够根据生活具体需要,设计简单算法,也初步学会用两重循环、三重循环的思想来解决问题,但学生只是基于半成品的程序近似于填空的方式进行实践,距离独立的完整的用代码实现生活中的问题,还有一段距离,所以课堂上还是设计简单一点的填空似的调试,把算法的各个重要环节跟学生讲清楚效果分析一堂课下来,对于冒泡排序的思想,学生基本上都能掌握,但具体操作实践,还有写欠缺,其中反映在下面几个方面:有一小部分同学课堂上听会了,眼高手低,不能按时完成实践任务;有些学生语法不熟,出现书写语法的错误;还有极个别学生算法未能真正掌握。
冒泡排序实现代码以及图示详解
冒泡排序实现代码以及图⽰详解⼀、冒泡排序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种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较简单的排序算法。
它重复地⾛访过要排序的元素列,依次⽐较两个相邻的元素,如果顺序(如从⼤到⼩、⾸字母从Z到A)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
⾛访元素的⼯作是重复地进⾏直到没有相邻元素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元素列已经排序完成。
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升序或降序排列),就如同碳酸饮料中⼆氧化碳的⽓泡最终会上浮到顶端⼀样,故名“冒泡排序”。
⼆、算法实现原理1. ⽐较相邻的元素。
如果第⼀个⽐第⼆个⼤,就交换它们两个;2. 对每⼀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作,从开始第⼀对到结尾的最后⼀对,在这⼀点,最后的元素理应会是最⼤的数;3.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个;4. 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的步骤,直到没有任何⼀对数需要⽐较;三、复杂度分析若⽂件的初始状态是正序的,⼀趟扫描即可完成排序。
所需的关键字⽐较次数C和记录移动次数M均达到最⼩值:所以,冒泡排序最好的时间复杂度为:O(n)若初始⽂件是反序的,需要进⾏n-1趟排序。
每趟排序要进⾏n-i次关键字的⽐较(1≤i≤n-1),且每次⽐较都必须移动记录三次来达到交换记录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较和移动次数均达到最⼤值:冒泡排序的最坏时间复杂度为O(n^2)所以,冒泡排序总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四、稳定性分析冒泡排序就是把⼩的元素往前调或者把⼤的元素往后调。
⽐较是相邻的两个元素⽐较,交换也发⽣在这两个元素之间。
所以,如果两个元素相等,是不会再交换的;如果两个相等的元素没有相邻,那么即使通过前⾯的两两交换把两个相邻起来,这时候也不会交换,所以相同元素的前后顺序并没有改变,所以冒泡排序是⼀种稳定排序算法。
五、算法图⽰分析图⽰过程动图展⽰六、JAVA代码实现1//⽐较函数参考2static boolean less(Comparable v, Comparable w) {3return pareTo(w) < 0;4 }5//交换函数6static void exchange(Object[] a, int i, int j) {7 Object swap = a[i];8 a[i] = a[j];9 a[j] = swap;10 }1112public void bubblesort(Comparable[]a){13int n = a.length;14for(int i=0;i<n-1;i++){//记录已经排序的元素的数量15for(int j=0;j<n-i-1;j++){//开始排序,除去了已经排序了的16if(a[j]<a[j+1]){ //降序排列17 swap(a,j,j+1);18 }19 }20 }21 }七、算法优化针对问题:数据的顺序排好之后,冒泡算法仍然会继续进⾏下⼀轮的⽐较,直到arr.length-1次,后⾯的⽐较没有意义的。
1仿真实验一_冒泡排序实验(用Keil完成)
仿真实验一数据冒泡排序实验一、实验目的[1] 熟悉8051指令系统,掌握程序设计方法。
[2] 了解数据排序的简单算法。
[3] 掌握在Keil uVison下编制和调试内存程序的一般方法二、实验内容[1] 编写并调试一个排序程序,其功能为用冒泡法将内部RAM中,将连续多个单字节无符号的乱序整数,按从小到大的次序重新排列。
三、难点与重点[1] 冒泡排序的算法及实现代码;[2] Keil uVision 中对RAM数据的观察及程序跟踪、调试方法。
四、实验原理及方法有序的数列更有利于查找。
本程序用的是“冒泡排序”法在由低至高的地址空间内将数据由小到大排序,算法是将一个数与后面的数相比较,如果比后面的数大,则交换,如此将所有的数比较一遍后,最大的数就会在数列的最后面。
再进行下一轮比较,找出第二大数据,直到全部数据有序。
在Keil uVision中创建项目,编写程序,并进入调试模式,在内部RAM视图中查看60H~69H的数据内容,程序未执行前,应放入一组随机序列的数据,然后单步执行程序,观察中间执行步骤(留意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及交换情况),最后连续执行,完成后得到一个由小到大排列的结果,排序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排序前后内部RAM的数据五、实验程序要求按下面给出的流程编制程序,实现将内部RAM 60H为首地址开始的10个单元的数据按升序排列排序。
七、思考题[1] 修改程序把存储区中内容按从大到小排列。
[2] 试分析下述C程序,并说明它与本实验的算法有什么不同?for(i=0;i<N-1;i++){ for(j=i+1;j<N;j++){if(a[i]<a[j])temp = a[i];a[i] = a[j];a[j] = temp;}}八、实验报告1. 实验的目的与任务。
2.说明实验原理、画出软件流程图。
3. 调试心得与体会。
4.回答思考题。
5.程序清单。
描述冒泡排序的算法
描述冒泡排序的算法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遍历待排序的元素,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并将它们按照升序或降序交换位置,直到整个序列有序。
具体而言,冒泡排序的算法如下:
1. 首先,从待排序序列的第一个元素开始,比较它与下一个元素的大小。
2. 如果当前元素大于下一个元素(按升序排序),则交换这两个元素的位置。
3. 继续比较当前元素与下一个元素,直到最后一个元素。
4. 上述步骤执行完一次后,最大(或最小)的元素就会被移到最后一位。
5. 然后,重复执行上述步骤,但不包括已经排好序的最后一个元素。
6.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元素都排序完成。
在每一轮遍历中,冒泡排序都会将当前未排序的最大(或最小)的元素“冒泡”到正确的位置。
因此,它被称为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其中n是待排序序列的长度。
它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因为它只交换相邻的元素,而不会改变相等元素之间的相对顺序。
尽管冒泡排序在时间复杂度上并不是最优的选择,但它是一种容易理解和实现的排序算法,适用于小规模的数据集。
另外,冒泡排序还可以优化,例如通过设置一个标志位来减少不必要的比较和交换操作。
冒泡排序代码c语言
冒泡排序代码C语言介绍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通过比较相邻元素并交换它们的位置来把一个序列按照升序或降序排列。
冒泡排序的核心思想是重复遍历待排序序列,每次比较相邻两个元素,如果它们的顺序不对就交换它们的位置,直到整个序列都排好序为止。
基本原理冒泡排序的基本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1.从序列的第一个元素开始,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它们的顺序不对就交换它们的位置。
2.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整个序列都排好序为止。
代码实现下面是用C语言实现的冒泡排序代码:void bubbleSort(int arr[], int n) {for (int i = 0; i < n-1; i++) {for (int j = 0; j < n-i-1; j++) {if (arr[j] > arr[j+1]) {int temp = arr[j];arr[j] = arr[j+1];arr[j+1] = temp;}}}}在这段代码中,我们使用了两层循环来实现冒泡排序。
外层循环控制比较的轮数,内层循环控制每一轮比较的次数。
通过不断交换相邻元素的位置,将较大(或较小)的元素逐渐“冒泡”到序列的一端。
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是O(n^2),其中n是待排序序列的长度。
具体分析如下:•最好情况下,如果待排序序列已经是有序的,那么冒泡排序只需要进行一轮比较,时间复杂度为O(n)。
•最坏情况下,如果待排序序列是逆序的,则需要进行n-1轮比较,每轮比较需要交换相邻元素的位置,时间复杂度为O(n^2)。
•平均情况下,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也是O(n^2)。
冒泡排序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即相等元素的相对位置不会改变。
优化思路虽然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但它的效率相对较低,尤其是在待排序序列较长时。
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一些优化思路来提高冒泡排序的性能。
1.设置标志位:如果在一轮比较中没有发生交换,说明待排序序列已经是有序的,可以提前结束排序。
冒泡排序平均复杂度计算
冒泡排序平均复杂度计算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但效率较低的排序算法。
它的平均复杂度是该算法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用来评估排序算法的效率。
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相邻元素之间的比较和交换来实现排序。
具体的排序过程如下:1. 从列表的第一个元素开始,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
2. 如果前一个元素大于后一个元素,则交换它们的位置;否则保持不变。
3. 继续向后移动,重复上述比较和交换的过程,直到列表的末尾。
4. 重复上述步骤,每次都将最大的元素“冒泡”到列表的末尾。
5. 重复执行上述步骤,直到整个列表都变为有序。
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取决于列表的大小。
在最坏的情况下,即列表是逆序的情况下,需要进行n-1趟排序,每次排序都需要比较n-i次,其中n是列表的大小,i是当前趟数。
因此,最坏情况下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然而,在平均情况下,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并不是简单地等于O(n^2)。
平均情况下,冒泡排序需要进行n/2趟排序,每趟排序需要比较和交换的次数为n/2-i次,其中i是当前趟数。
因此,平均情况下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可以计算如下:(1/2)*(n/2)*(n/2-1) = (1/4)*(n^2-n) = (1/4)*n^2 - (1/4)*n所以,冒泡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2)。
冒泡排序的平均复杂度是基于每个元素都有可能需要和其他元素进行比较和交换的情况下计算的。
如果列表已经是有序的,那么冒泡排序只需要进行一次遍历,并且不需要进行任何比较和交换操作,时间复杂度为O(n)。
但是在其他情况下,冒泡排序的效率相对较低。
冒泡排序虽然简单直观,但是对于大型列表来说,其时间复杂度较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不推荐使用冒泡排序。
相比之下,其他排序算法如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和堆排序等更加高效,具有更低的平均复杂度。
总结起来,冒泡排序的平均复杂度为O(n^2)。
虽然冒泡排序简单易懂,但是其效率较低,不适用于大型列表的排序。
《冒泡排序》教学设计
《冒泡排序》教学设计一、学习任务分析1. 学习内容分析本节内容选自科教版初中《算法与程序设计》内容。
对教材的两节内容进行重组合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加深学生对冒泡排序算法的理解与运用。
主要内容包括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及其代码实现,了解冒泡排序的变式,并利用冒泡排序方法解决综合性问题。
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数组、选择结构、双重循环结构等基本程序概念,本节内容在此基础上,学习冒泡排序的原理及其代码的实现,了解冒泡排序的不同变式,并能够运用冒泡排序算法解决综合性问题。
而本节内容也为之后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基数排序等排序的学习提供了参考。
由此,本节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结合学生学情,冒泡排序安排三课时完成,本节内容为第一课时内容。
2. 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理解冒泡排序的原理并掌握其基本实现代码。
教学难点:理解双重循环嵌套的运用方式,掌握冒泡排序基本实现代码,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冒泡排序运算。
二、学习者分析1.学习者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水平本节内容的学习者是初二年级的学生。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常常会接触到许多排序的例子,例如微信步数排行、做操时身高排序等,并对如何对一群杂乱的数值按规则进行排序有了基本的方法。
因此,对于冒泡排序而言,其排序的原理应该是较容易掌握的。
在代码编写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变量、数组等基本概念与赋值、选择、循环等基本结构,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编程能力。
在教学方法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到高二的学生好奇心强,更喜欢自己实践探究来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及实践的时间。
2.学习者在学习本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VB编程中的基本概念与结构,但由于实践操作不多,对与程序的整体编写还存在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原理、拆分问题、组合架构的方式,循序渐进。
在冒泡排序的学习中,冒泡排序原理相对较为容易理解,但是程序实现中,双重循环的方式及范围对于学生而言仍然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着重讲解整体的结构与实现。
冒泡排序法c语言
冒泡排序法c语言冒泡排序法是一种基本的排序算法,它的原理是通过相邻元素之间的比较和交换来进行排序。
这种排序算法的名称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像气泡一样逐渐浮到数列的顶端。
冒泡排序法的实现非常简单,只需通过两层循环来完成。
首先,外层循环从第一个元素开始,依次遍历到倒数第二个元素。
内层循环则从第一个元素开始,依次与相邻的元素进行比较,如果前一个元素大于后一个元素,则交换它们的位置。
这样,每一轮循环都能将最大的元素沉到数列的底部。
下面是用C语言实现冒泡排序法的代码示例:```c#include <stdio.h>void bubbleSort(int arr[], int n) {for (int i = 0; i < n - 1; i++) {for (int j = 0; j < n - 1 - i; j++) {if (arr[j] > arr[j + 1]) {int temp = arr[j];arr[j] = arr[j + 1];arr[j + 1] = temp;}}}}int main() {int arr[] = {64, 34, 25, 12, 22, 11, 90};int n = sizeof(arr) / sizeof(arr[0]);bubbleSort(arr, n);printf("排序后的数组:");for (int i = 0; i < n; i++) {printf("%d ", arr[i]);}return 0;}```以上代码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bubbleSort`的函数来实现冒泡排序。
在主函数中,我们创建了一个整型数组`arr`,并通过`sizeof`操作符获取数组的长度。
然后,我们调用`bubbleSort`函数对数组进行排序,并使用`printf`函数将排序后的数组输出到控制台。
c语言 计算平均值
c语言计算平均值计算平均值是在计算机编程中非常常见的一个操作,特别是在处理数据时。
在C语言中,我们可以使用循环和数组来实现平均值的计算。
我们需要明确计算平均值的定义。
平均值是一组数据中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通过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得出计算平均值的基本公式:平均值 = 总和 / 个数。
接下来,我们可以开始编写代码来计算平均值。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一个数组来存储数据,然后使用循环来遍历数组并将所有数值相加起来。
最后,我们再除以数组的长度来得到平均值。
下面是一段使用C语言编写的计算平均值的示例代码:```c#include <stdio.h>int main() {int data[] = {1, 2, 3, 4, 5}; // 定义一个包含5个整数的数组int length = sizeof(data) / sizeof(data[0]); // 计算数组的长度 int sum = 0; // 初始化总和为0// 遍历数组并计算总和for (int i = 0; i < length; i++) {sum += data[i];}float average = (float)sum / length; // 计算平均值printf("平均值为%.2f\n", average); // 输出平均值return 0;}```在上述代码中,我们先定义了一个包含5个整数的数组`data`,然后通过`sizeof`运算符计算数组的长度并赋值给`length`。
接着,我们使用一个循环遍历数组并将所有的数值相加起来,结果保存在变量`sum`中。
最后,我们将`sum`除以`length`得到平均值,并使用`printf`函数输出结果。
运行上述代码,将会得到以下输出:```平均值为3.00```这个结果符合我们的预期,因为1、2、3、4、5这五个数的平均值就是3。
当然,以上只是一个简单的示例代码,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处理更复杂的数据和算法。
实现冒泡排序算法
实现冒泡排序算法算法步骤下面是冒泡排序算法的具体步骤:1. 从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开始,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的大小。
2. 如果前一个元素大于后一个元素,就交换它们的位置。
3. 继续向后比较,直到数组的末尾。
4. 每完成一次比较,最大的元素就会被移动到数组的末尾。
5.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整个数组有序。
代码实现下面是使用Python编写的冒泡排序算法的代码:def bubble_sort(arr):n = len(arr)for i in range(n-1):for j in range(n-i-1):if arr[j] > arr[j+1]:arr[j], arr[j+1] = arr[j+1], arr[j]return arr测试代码arr = [5, 2, 8, 9, 1]print(bubble_sort(arr))示例解释首先,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bubble_sort`的函数,它接受一个数组作为参数。
然后,我们使用嵌套的for循环来进行比较和交换操作。
外层的循环控制比较的轮数,内层的循环控制每轮中两两比较的次数。
如果前一个元素大于后一个元素,就交换它们的位置。
在测试代码中,我们定义了一个数组`arr`,并将其作为参数传递给`bubble_sort`函数。
然后,我们打印排序后的数组。
以上代码的输出结果为`[1, 2, 5, 8, 9]`,表示经过冒泡排序算法排序后的数组。
总结冒泡排序算法是一种简单但效率较低的排序算法,适用于小规模数据的排序。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相邻元素的比较和交换,逐渐将最大的元素移动到数组的末尾。
尽管时间复杂度较高,但冒泡排序算法的实现比较简单,容易理解和实现。
> 注意:冒泡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其中n表示数组的长度。
微机原理-实验一-汇编语言-冒泡排序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班级:XXXXX姓名:XXXX学号:20XXXXXXXXX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实验一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具体题目)一、实验目的(根据实际情况修改):1、熟悉MASM编译环境,了解程序的汇编方法;2、熟悉常用汇编指令,学习汇编程序设计方法;3、学习汇编语言的调试过程,通过调试过程认识CPU执行程序的方式;4、了解冒泡法原理,学习多重循环的编程方法。
二、实验内容:编写程序,用冒泡法实现将数据段内9,8,7,6,5,4,3,2,1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
三、程序流程图和程序代码1、流程图2、代码与注释(代码不能和指导书完全一样,写出注释,写出寄存器尤其是DS的值)data segmentbuf1 db 8,7,6,5,4,3,2,1data ends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ds:datastart: mov ax,data //传送数据段datamov ds,axmov dx,7 //dx放外循环7次L3: mov cx,dx //cx放内循环7次lea si,buf1 //将db里的数据传送到siL2: mov al,[si]cmp al,[si+1] //比较[si]与[si+1]jb L1 //[si]<[si+1],跳转到L1xchg al,[si+1] //[si]>[si+1],两两交换mov [si],alL1: inc si //si减1loop L2 //循环L2dec dx //外循环减1,没减到0则跳转到L3 jnz L3 //入内循环,计数初值mov ah,4chint 21hcode endsend start四、调试过程及遇到的问题1、程序执行截图2、调试用到的命令-U命令:查看数据段地址;-d命令:查看运行前后存储器内容;-g命令:运行程序;-t命令:查看运行前后寄存器和存储器内容。
3、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问题:运行程序后,数据1在存储器地址末尾没变。
c语言课程设计冒泡排序
c语言课程设计冒泡排序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冒泡排序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冒泡排序解决实际问题,并熟练使用C语言实现冒泡排序算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热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为:1.冒泡排序的基本原理:通过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的大小,如果顺序错误就交换它们的位置,一轮下来最大(或最小)的元素就被“冒泡”到了最后面。
2.冒泡排序的C语言实现:利用循环结构实现冒泡排序算法。
3.冒泡排序的应用:用冒泡排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有:1.讲授法:讲解冒泡排序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2.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用C语言实现冒泡排序算法。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现方法和心得。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C程序设计语言》。
2.参考书:《C语言编程思想》。
3.多媒体资料:PPT课件。
4.实验设备:计算机。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相关的编程作业,评估学生对冒泡排序算法的掌握程度。
3.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或课堂小测验,评估学生对冒泡排序算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如下:1.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安排,逐步讲解冒泡排序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2.时间:安排2课时的时间,第1课时讲解原理和方法,第2课时进行实践和讨论。
3.地点:计算机实验室,方便学生进行编程实践。
教学安排应合理、紧凑,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如学生的作息时间、兴趣爱好等。
七、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水平,进行差异化教学:1.对于学习风格偏向动手实践的学生,提供更多的编程实践机会,如课堂外的编程项目。
冒泡排序详解
冒泡排序详解冒泡排序详解思路分析1. 冒泡排序是使⽤频率较⾼的⼀种排序算法2. 每⼀次循环都将最⼤的数向后移动,第⼀次循环将最⼤的数移动到最后的位置,第⼆次循环将倒数第⼆⼤的数移动到倒数第⼆的位置,依次类推3. 外层循环 len - 1次,每次将最⼤的数向后移动4. 内层循环 len - 1 - i 次,每次⽐较当前数和后⼀个数,如果前边的数⼤于后边的数,则交换位置5. 循环次数是长度 - 1是因为如果有 n 个数,即长度为 n ,则只需要进⾏ n - 1次循环,剩下的数不⽤动6. 考虑冒泡的优化:7. 即如果在某⼀次的循环⽐较过程中如果没有发⽣数据的交换,则说明当前数组元素已经有序,返回即可8. 使⽤⼀个标志位即可9. 源码见下源码及分析/*** 编写⽅法实现冒泡排序** @param arr 要排序的数组* <p>* 考虑冒泡排序的优化* 即如果在某次⽐较后,如果各个元素都没有交换位置,则说明数组中的元素已经排好序* 则结束排序* 设置标志位,判断是否交换位置*/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int[] arr) {//定义遍历保存数组的长度int len = arr.length;//定义临时变量tmp⽤于辅助交换int tmp = 0;//定义变量 flag标志位判断是否交换boolean flag = false;//外层循环 len - 1 次,每次将数组中剩下的较⼤的数向后移动for (int i = 0; i < len - 1; i++) {//内层循环每次⽐较,将较⼤的数向后移动for (int j = 0; j < len - 1 - i; j++) {//如果前边的数⼤于后边的数,则交换两数的位置if (arr[j] > arr[j + 1]) {flag = true;tmp = arr[j];arr[j] = arr[j + 1];arr[j + 1] = tmp;}}//如果某次循环中个元素并没有交换位置,则直接结束,否则flag 仍置为falseif (!flag) {return;} else {flag = false;}}}。
冒泡排序平均复杂度计算
冒泡排序平均复杂度计算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而常用的排序算法,其平均复杂度为O(n^2)。
本文将详细介绍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步骤及其平均复杂度的计算方法。
一、冒泡排序算法原理冒泡排序算法是一种基于比较的排序算法,其原理是通过相邻元素之间的比较和交换来达到排序的目的。
具体步骤如下:1. 从待排序的序列中,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前一个元素大于后一个元素,则交换它们的位置。
2.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进行比较和交换,直到最后一对元素。
3.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步骤,除了已经排序好的元素。
4. 重复步骤1~3,直到整个序列排序完成。
二、冒泡排序算法步骤冒泡排序算法的步骤可以简要总结为以下几个阶段:1. 遍历待排序序列,从第一个元素开始,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
2. 如果前一个元素大于后一个元素,则交换它们的位置。
3. 继续遍历序列,重复步骤2,直到最后一个元素。
4.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元素都排好序。
三、冒泡排序算法的平均复杂度计算冒泡排序算法的平均复杂度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计算:1. 假设待排序序列的长度为n。
2. 在最坏情况下,冒泡排序需要进行n-1次遍历,每次遍历都要比较n-1-i次(i为已排序的元素个数)。
3. 每次比较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O(1)。
4. 因此,冒泡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可以计算为:平均复杂度= Σ(1 * (n-1-i)) / (n-1)= (n-1) / 2= O(n^2)四、冒泡排序算法的优化尽管冒泡排序算法的平均复杂度较高,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它可能会有一些优化方法:1. 若在某一次遍历中,没有发生元素交换,则说明序列已经有序,可以提前结束排序过程。
2. 在每次遍历时,记录最后一次发生元素交换的位置,下一次遍历只需要比较到该位置即可。
五、总结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但效率较低的排序算法,其平均复杂度为O(n^2)。
通过比较相邻元素并交换位置,冒泡排序可以将序列逐步排序。
然而,冒泡排序也有一些优化方法可以提高效率。
使用冒泡排序法,对各通道的连续五次采样结果取平均值
使⽤冒泡排序法,对各通道的连续五次采样结果取平均值u16 ADC1_AveragValue(u16 ADC_Value[N][M]){u16 ADC1_Value[N];u8 i = 0;u8 j = 0;u16 temp = 0;u16 ADC1_Av = 0;for (i = 0;i < N;i++){ADC1_Value[i] = ADC_Value[i][0];}/*冒泡排序*/for(i=0; i<N-1; i++){//内循环选择要进⾏⽐较的数for(j=0; j<N-1-i; j++){if(ADC1_Value[j]>ADC1_Value[j+1]){temp=ADC1_Value[j];ADC1_Value[j]=ADC1_Value[j+1];ADC1_Value[j+1]=temp;}}}/*去掉最⼤值和最⼩值*/for (i = 0; i<N-2;i++){ADC1_Av += ADC1_Value[i+1];}/*取平均值*/ADC1_Av = ADC1_Av/4;return ADC1_Av;}STM32的内部⾃带12位ADC,其特点如下:(1)12位分辨率,最短时钟周期为14个,时钟周期可调,分别可以调整为14、20、26、41、54、68、252,因此当时钟为14MHz时候,最快转换时间为1us;(2)供电电压为2.4V到3.6V,注意stm32的最低供电电压可以是2V,但是使⽤ADC时候,必须达到2.4V以上;(3)输⼊电压范围:0<vin< VCC(4)最⼩量化单位为:LSB=Vref+/4096mV;(5)为逐次⽐较型AD;处理AD转换的⽅法有两个:⼀个是常⽤的中断,另⼀个是DMA,相对来说,DMA模式下的效率要⾼,所以这⾥研究DMA下的ADC。
3、实验⽬标:通过ADC1的11通道采集外部电压,然后⼜DMA传送到缓存,然后通过串⼝发到到PC上。
c语言循环结构均值
C语言循环结构均值1. 什么是循环结构在C语言中,循环结构是一种重复执行某段代码的控制结构。
通过使用循环结构,我们可以轻松地重复执行特定的代码块,从而简化程序的编写和管理。
循环结构通常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 初始化表达式:用于初始化循环变量,并设置其初始值。
- 循环条件:一个布尔表达式,用于判断是否继续执行循环体内的代码。
- 循环迭代:在每次循环结束后更新循环变量的值。
C语言提供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循环结构,包括for、while和do-while。
这些不同类型的循环结构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但它们都可以用来实现相同的功能。
2. 使用循环结构求均值求解一组数值的均值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在C语言中可以通过使用循环结构来实现。
下面我们将以求解一组整数的均值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我们需要从用户那里获取一组整数输入。
为了简化问题,我们假设用户输入一个正整数n表示待输入数字个数,并依次输入n个整数。
#include <stdio.h>int main() {int n, i, num;double sum = 0.0, avg;printf("请输入数字个数:");scanf("%d", &n);for (i = 0; i < n; i++) {printf("请输入第%d个数字:", i + 1);scanf("%d", &num);sum += num;}avg = sum / n;printf("均值为:%.2f\n", avg);return 0;}在上述代码中,我们首先定义了变量n用于存储用户输入的数字个数,变量i用于循环计数,变量num用于存储每次用户输入的数字。
同时,我们还定义了变量sum用于累加输入的数字之和,并初始化为0.0。
最后,我们通过sum除以n得到均值avg,并将其输出。
冒泡排序的算法详解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数 据
38
49
65
97
76
13
27
49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数 据
38
49
65
97
76
13
27
49
49<65, 保持不变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数 据
38
49
65
97
76
13
27
49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数 据
38
49 65 97 76 13 65<97, 保持不变
27
49
序 号
} } }
以上就是一个冒泡排序的 C#代码
4
5
6
7
8
数 据
38
49
65
13274976 Nhomakorabea97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数 据
38
49
65
13
27
49
76
97
76<97, 保持不变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数 据
38
49
65
13
27
49
76
97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System.Linq; using System.Text; using System.Threading.Tasks;
冒泡排序函数
冒泡排序函数冒泡排序是介于具有易于实现和排序效率高之间的算法。
因此,它通常用于小量数据的排序,而在大量数据的排序方面效率不高。
冒泡排序是经典的排序算法,具有稳定性和简单易理解的特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冒泡排序的实现方法和代码实现。
一、冒泡排序算法原理冒泡排序采用维护一个外层循环和一个内层循环,每次循环都要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并调整顺序,每轮循环使得最大(或最小)的那个元素被转移到相应的位置。
通过多轮的循环逐渐逼近目标有序状态。
排序开始时,假设n个数据的数组为a[0]~a[n-1]。
第一轮从a[0]到a[n-1]做一次遍历。
在这个遍历中,相邻的两个元素会进行比较,如果前一个元素比后一个元素大,则两个元素交换。
第一轮循环结束时,a[n-1]为已知数组的最大值。
当第二轮遍历时,我们将原数组的区间缩小到a[0]~a[n-2],内部进行同样的比较与交换,而已知最大数a[n-1]也不再参与比较。
以此类推,直到区间缩小到只有一个元素,排序结束。
以下是冒泡排序的算法流程:1.比较相邻的元素。
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它们两个。
若要想把序列从小到大排列,首先从序列的起始位置开始,将序列进行遍历,每遍历到一个元素就分别与后续的元素进行比较。
如下可以看到,首先将 a[0] 与 a[1] 进行比较,若 a[0]>a[1],则交换两元素的值。
在比较完起始位置的所有元素后,最后一个元素即为最大值(本文以从小到大排序举例,最大值实际上即为所求的最大结果),并且已经被放到了序列的末尾位置。
2.对剩下的元素重复第一步,直到没有任何一个元素再需要交换。
随后,将剩下的元素再执行上述的操作。
即先进行 a[0]~a[n-2] 的遍历,把最大值移动到最后的位置;然后再进行 a[0]~a[n-3] 的遍历,这样每经过一个遍历,剩下的排序区间就减少一个,在这个过程中,已排序区域会不断扩大,而未排序区域会不断缩小,直到排序完成。
三、冒泡排序的优缺点1.优点(1)实现容易:冒泡排序的代码实现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V CX,20
MOV DX,OFFSET DA4 ;提示输出信息
MOV AH,9
INT 21H
LEA DI,DA1
OUT2: MOV AH,2 ;输出排序后的数组
MOV DX,[DI]
MOV BX,DX ;输出十位数
MOV DL,BH
DA8 DB 'PLEASE INPUT NUMER ','$'
DA9 DB ':','$'
DA10 DB 0DH,0AH,'THE AVERAGE VALUE IS:',0DH,0AH,'$'
DAT1 DW 3230H,3139H,3138H,3137H,3136H,3135H,3134H,3133H,3132H,3131H
MOV AX,DATA ;送数据段段地址
MOV DS,AX
MOV DX,OFFSET DA2 ;提示输入信息
MOV AH,9
INT 21H
LEA DI,DA1 ;数组首地址
MOV CX,20 ;循环次数20
TIP1: MOV AH,9 ;提示输入第N个数
Mபைடு நூலகம்V DX,OFFSET DA10
MOV AH,9
INT 21H
POP AX
PUSH AX
ADD AH,30H
MOV DL,AH
MOV AH,2
INT 21H
POP AX
ADD AL,30H
MOV DL,AL
MOV AH,2
INT 21H
DA5 DB 0DH,0AH, 'THE MAX NUMBER IS:',0DH,0AH,'$'
DA6 DB 0DH,0AH,'THE MIN NUMBER IS:',0DH,0AH,'$'
DA7 DB 0DH,0AH,'PRESS ANY KEY TO QUIT:',0DH,0AH,'$'
MOV DX,OFFSET DA8
INT 21H
LEA SI,DAT1
SUB SI,2
ADD SI,CX
ADD SI,CX
MOV BX,[SI]
MOV DL,BH
MOV AH,2
INT 21H
MOV DL,BL
MOV AH,2
INT 21H
MOV AH,9
INT 21H
MOV DX,OFFSET DA6 ;输出最小数
MOV AH,9
INT 21H
LEA DI,DA1
MOV AH,2
MOV DX,[DI]
MOV BX,DX
MOV DL,BH
MOV AH,2
INT 21H
MOV DL,BL
MOV AH,2
CMP AX,[BX+2] ;若前一个小于后一个,跳转
JB CONT1
XCHG AX,[BX+2] ;否则两数交换
MOV [BX],AX
CONT1: ADD BX,2 ;内循环
LOOP L2
MOV CX,DX ;外循环次数->CX
MOV BX,0 ;地址返回第一个数据
MOV AL,AH
PUSH CX
MOV CL,10 ;高位乘以10
MUL CL
POP CX
MOV DX,AX
POP AX
SUB AL,30H ;低位转BCD码
MOV AH,0H
ADD AX,DX ;十位数和个位数合并
ADD BX,AX
ADD DI,2
DW 3130H,3039H,3038H,3037H,3036H,3035H,3034H,3033H,3032H,3031H
DAT2 DB 0DH,0AH,'WRONG NUMBER!',0DH,0AH,'$'
DATA ENDS
STACK SEGMENT STACK ;堆栈段
ST1 DB 100 DUP(?)
CMP AL,30H ;防误输入
JB TIP2
CMP AL,39H
JG TIP2
MOV BL,AL
MOV [DI],BX ;将输入的数字存放到内存
ADD DI,2 ;指向下一个数
MOV AH,2 ;回车
MOV DL,0AH
INT 21H
LOOP TIP1 ;循环
LOOP AVE2 ;循环
MOV AX,BX
MOV BL,20 ;除以20求平均数
DIV BL
MOV AH,0 ;注意!不然会发生divide overflow
MOV BL,10 ;16进制转非压缩BCD码
DIV BL
XCHG AH,AL
OUT4: PUSH AX ;输出平均值
MOV DL,20H ;空格
INT 21H
ADD DI,2
LOOP OUT1 ;循环
SORT: MOV CX,19 ;排序,设计数器CX,内循环次数
LEA BX,DA1
L1: MOV DX,CX ;设计数器DX,外循环次数
L2: MOV AX,[BX] ;取相邻两个数
STACK ENDS
CODE SEGMENT ;代码段
MAIN PROC FAR
ASSUME CS:CODE,DS:DATA,SS:STACK
START: MOV AX,STACK ;送堆栈段地址
MOV SS,AX
PUSH DS ;返回DOS
MOV AX,0
PUSH AX
JMP NEXT1 ;循环结束,跳转
TIP2: MOV AH,9 ;提示错误信息
MOV DX,OFFSET DAT2
INT 21H
JMP TIP1 ;跳转,重新输入
NEXT1: MOV DX,OFFSET DA3 ;提示排序前数组
MOV AH,9
INT 21H
INT 21H
MOV AH,2
MOV DL,20H
INT 21H
AVE1: LEA DI,DA1 ;算平均值
MOV CX,20
MOV BX,0
AVE2: MOV AX,[DI] ;循环计算20数之和
PUSH AX ;ASCII转16进制数
SUB AH,30H ;高位转BCD码
;循环程序设计:冒泡排序(并求平均值)(8086汇编)vipxxl@
;中南大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8086汇编
;原题 实验三 循环程序设计
;编写一段程序,在数据段的十个数据单元中,定义20个8位无符号数(或键盘输入)。
;找出最大数和最小数,分别送到MAX和MIN单元中。显示原始数据、最大值、最小值。
MOV AH,2
INT 21H
MOV DL,BL ;输出个位数
MOV AH,2
INT 21H
MOV AH,2
MOV DL,20H
INT 21H
ADD DI,2
LOOP OUT2 ;循环输出
OUT3: MOV DX,OFFSET DA5 ;输出最大数
MOV CX,20
MOV DI,OFFSET DA1
OUT1: MOV DX,[DI] ;输出排序前数组
MOV BX,DX
MOV DL,BH ;输出十位数
MOV AH,2
INT 21H
MOV DL,BL ;输出个位数
MOV AH,2
INT 21H
MOV AH,2
DATA SEGMENT ;数据段
DA1 DW 20 DUP(?)
DA2 DB 'PLEASE INPUT 20 NUMBERS(00~99):',0DH,0AH,'$'
DA3 DB 'NUMBERS BEFOR SORT:',0DH,0AH,'$'
DA4 DB 0DH,0AH,'NUMBERS AFTER SORT:',0DH,0AH,'$'
MOV DX,OFFSET DA9
INT 21H
INPUT: MOV AH,1 ;输入十位数
INT 21H
CMP AL,30H ;防误输入
JB TIP2
CMP AL,39H
JG TIP2
MOV BH,AL
MOV AH,1 ;输入个位数
INT 21H
MOV AH,9
INT 21H
LEA DI,DA1
MOV AH,2
MOV DX,[DI+38]
MOV BX,DX
MOV DL,BH
MOV AH,2
INT 21H
MOV DL,BL
MOV AH,2
INT 21H
MOV AH,2
MOV DL,20H
FINISH: MOV DX,OFFSET DA7 ;结束
MOV AH,9
INT 21H
MOV AH,8
INT 21H
RET
MAIN ENDP
CODE ENDS
END ST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