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的是( ),第二次的是( ),第三次的是( )。教案

合集下载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2优秀7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2优秀7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2优秀7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遭遇,深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深刻含义的句子。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课件播出卖火柴的小女孩图导入。

二、播放课件,简介作者。

三、学习生字词课件播出,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请学生读生字词。

四、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快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课文主要说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按故事情节的变化把课文分成三段,概括每段主要内容。

五、讲解第一段(14自然段)请四个同学有感情地朗读14自然段。

读了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些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在万家团圆的大年夜,小女孩却要在街上卖火柴,忍受着寒冷与饥饿的煎熬,你们觉得她可怜吗?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女孩非常可怜?把这些句子用划出来。

再把这些句子分成四类,填入表格。

看看哪些句子分别说明小女孩的寒冷、饥饿、贫穷、没人疼爱?寒冷饥饿贫穷没人疼爱3、指导感情朗读14自然段,体会小女孩的不幸。

六、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深深体会到了卖火柴小女孩的不幸。

接下来,还有什么事情将会发生在我们可怜的小女孩身上呢?七、作业设置预习第二、三段,找出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都出现了什么的幻象?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回忆巩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大段,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二、深入品读,反思幸福,感悟不幸(一)体会幸福浏览课文第二段,找出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都出现了什么幻象?展示多媒体图片和描写小女孩幸福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的幸福感受。

(二)领悟不幸这些幻象是不是很美好?暖烘烘的火炉、香喷喷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都是真实的吗?小组讨论,为什么幻象中会出现大火炉、烤鹅、圣诞树、疼爱她的奶奶而不出现其他事物呢?作者的这些想象合理吗?这些事物的出现说明了小女孩怎样的渴望?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第一次大火炉温暖第二次烤鹅渴望食物幸福?第三次圣诞树欢乐不幸!第四次奶奶疼爱第五次和奶奶一起飞走幸福(三)解读重点句子,体会作者思想感情1、课文第五自然段中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3(2024秋)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3(2024秋)

第二单元5 秋天的怀念【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平凡而伟大的母爱,激发感恩情怀,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词语,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

掌握重音和停连的朗读技巧,把握朗读时感情基调的变化。

(重点)[思维能力]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体会母亲的形象,理解“好好儿活”的含义。

(难点)[审美创造]体会文章语言朴素、情感真挚的特点。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母爱是一首唱不完的歌,自古以来,无数人吟诵、赞颂它。

我国古代著名诗人孟郊就曾写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样的诗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谢。

今天,我们将认识当代文坛上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史铁生。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文章《秋天的怀念》,看看他对母亲有着怎样复杂的情感。

二、教学开展1.目标任务一:搜集资料,扫清障碍◎字词积累。

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侍弄”“憔悴”“喜出望外”等重点字词。

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字词部分。

◎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2010),北京人,作家。

他的早期创作富有想象力、精致绵密,中后期创作偏重于精神探索。

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背景链接史铁生二十一岁时,突然得了一场重病,导致双腿瘫痪。

他的母亲在精心照顾他的第六个年头因肝病去世,当时年仅四十九岁。

他在许多作品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可以说,他的成长之路,是母亲以生命为代价铺就的。

《秋天的怀念》便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

◎文体知识记叙性散文概念是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一般对人和事的描写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知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分类记事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叙述事件。

写人散文以人物为中心,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做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

2.目标任务二:整体感知,梳理文章思路◎本文围绕“北海的菊花”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从“我”的角度概括。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故事,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一定都读过童话故事,那你们当中有没有谁知道“安徒生”呢?这是一位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的丹麦著名的作家。

他一生写了160多篇童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1、自读课文。

读前设问:本文写了什么内容?课文写作顺序是怎样的?2、集体交流。

(板书:卖火柴擦火柴冻死)三、学习“卖火柴”这一部分内容1、默读思考:读了这一部分,你都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着重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1)对小女孩的鞋的细节描写。

(说明她穷得连鞋都穿不起,男孩拿鞋跑说明她被人欺负。

)(2)雪花……看上去是那么美丽……(说明小女孩是一位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却贫穷,又冷又饿,根本没人注意到她的美丽。

)(3)街边的房子里都亮起了灯光,窗子里还传出了笑声。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告诉人们,那个社会是多么不平等,有的人富有,有的人流浪街头。

)(4)天渐渐黑了,街上的行人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小女孩一个人了。

(这样写能进一步烘托出女孩的可怜与孤独。

)3、指导朗读。

小女孩是多么可怜,多么让人同情。

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感情。

4、小结。

四、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感情。

第二课时一、学习“擦火柴”这一部分内容1、默读思考:课文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火柴,各出现了什么幻景?(完成课后1题)自由读描写第一次擦火柴的部分。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火炉的幻景?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擦燃吗?(她不敢随便取,因为火柴是他们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实在冷得受不了,终于抽出了一根,进一步说明她冷,渴望温暖,所以会出现大火炉的幻景。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蜘蛛开店》教案【三篇】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蜘蛛开店》教案【三篇】

【导语】这篇课⽂是⼀篇童话故事,讲述了蜘蛛因为寂寞、⽆聊⽽想到开店的法⼦,本来纺织是它的特长,它开纺织店能发挥长处,但是它却害怕困难⽽选择了逃避,因此,它开了三次店,最后以失败⽽告终。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要求 1.会认、会写本课的⽣字,积累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了解课⽂内容,明⽩蜘蛛的改变。

4.明⽩做事要迎难⽽上,有始有终的道理。

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的⽣字。

2.朗读课⽂。

3.在了解蜘蛛的变化的基础上,明⽩做事要迎难⽽上,有始有终的道理。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课时 教学⽬标:认识⽣字,⽤⾃⼰积累的记字⽅法初步记住⼀些⽣字。

教学⽤具⽣字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谜语导⼊ “⼀物⽣来强,每天织忙。

织完静静坐,专等蚊⾍撞。

”同学们,你们猜到这则谜语的谜底了吗?这是哪种昆⾍?对了,这就是会织的蜘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讲的就是⼀只会织东西的蜘蛛开店卖东西的故事,它想开⼀个什么样的店?蜘蛛最后开成店了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读课⽂(板书题⽬《蜘蛛开店》) ⼆、⾃主识字 1.让学⽣按以下要求读课⽂: (1)⼤声朗读课⽂,注意要读准字⾳,读通课⽂,遇到不认识的字词要多读⼏遍。

(2)了解蜘蛛开店的起因,经过。

2.检查⾃学情况。

师: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课⽂⾥的⽣字词同学们都记住了吗?那让⽼师来考考⼤家吧! (1)本课新词。

寂寞⽆聊简单编织终于⼯夫围⼱招牌顾客匆忙蜈蚣 师:同学们先⾃⼰读⼀读,读不准的字请教⼀下同桌。

(学⽣⾃由读)都读完了吗?谁来读给⼤家听⼀听?(指名读,即时纠正发⾳)恩,看来同学们读得都挺不错,现在让我们⼀起来读⼀下。

(全班齐读) (2)出⽰会认字、会写字。

会认字:蹲寂寞罩编顾夫换颈露趴袜匆蜈蚣 会写字:店决定商织终完围期 这些⽣字,⼤家还认识吗?⾃⼰读读看。

(学⽣⾃由读)谁⾃告奋勇起来读⼀下?⽼师指哪个字你就读哪个好吗?(指名读)同学们说他们读得好不好啊?我相信其他同学⼀定也这么棒,咱们来开⽕车吧?(开⽕车读) (3)识记⽣字。

2023年《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三篇

2023年《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三篇

2023年《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三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年的大年夜你们是怎样过的?(生答)大年夜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多么幸福啊!不过有一个小女孩,她在大年夜还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她在街上卖火柴会发生了什么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你从课题中知道什么?通过预习你了解到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生答)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大家都是一群爱学习的好孩子,希望下面的录象能帮你解答一些问题。

请同学们留意画面,用简洁的`言语说说故事的内容。

2、录象毕竟太直观了,而我们想了解这位来自丹麦的童话大师笔下的精彩,还必须读读课文。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3、好,请大家读下面的句子。

(生读)老师相信你们把这些句子放到课文中,会读得更好。

4、现在,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再读课文,说说你认为小女孩怎样,哪些地方的描写让你最感动?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5、你觉得小女孩怎样?,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

(生:小女孩很可怜。

)“可怜”这个词用得好,还可以用别的词吗?(悲惨)6、小女孩的命运是悲惨的,从那些地方体现出来呢?三、理解课文,交流感受。

以汇报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生:我从“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体会到小女孩很可怜,本来大年夜是合家团聚的日子,小女孩却在街上卖火柴,多可怜啊!生:我从“她的旧围群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

这一整天,谁也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挑山工教案(通用7篇)

挑山工教案(通用7篇)

挑山工教案挑山工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挑山工教案(通用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挑山工教案篇1一、教材说明《挑山工》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通过挑山工登山,虽然身担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揭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课文先从泰山上的挑山工说起,提出疑问;接着通过叙述“我”的经历解决疑问;最后讲“我”从挑山工身上受到启发。

全文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第一、二自然段)提出疑问:写挑山工登山,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第二层(第三—六自然段)亲眼所见、解决疑问:用作者自己登泰山时亲眼所见的事实,来证实挑山工的速度果然不慢,并在跟挑山工的谈话中,通过挑山工的话来解开作者心中之“谜”,使原来的疑问找到了明确的答案。

这一层是全文的重点。

第三层意思(第七自然段)得到启示:作者写自己受到的启发,并作画挂在书桌边,用以时时激励自己。

选编本文的目的在于:1.使学生从平常小事中受到教育,了解做人的道理;2.培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3.训练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和理解重点句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理解挑山工的话和课文最后一句话。

二、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三、教学建议“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是本组课文阅读训练的重点。

首先,要让学生把课文读熟,让学生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谈谈自己初步的看法。

《背影》朱自清教案范文

《背影》朱自清教案范文

《背影》朱自清教案范文《背影》是一篇带有很强抒情性的写人记事散文。

文章记述了作者回家奔丧,与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的事,突出表现了父亲的“背影”。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背影》朱自清教案范文5篇,期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背影》朱自清教案范文1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2、通过关键词语,句子表达特殊感情。

3、领悟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感受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联系自身,净化灵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重点语段(第六段父亲买橘子的过程的描写)阅读,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

难点:朴实的语言的表达效果。

课时支配:2课时教学步骤及内容: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不经意的详情,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感动。

比如:春天树尖上长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远处传来的一首怀旧的老歌,周六回到家,父母早已为我们预备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这样的事,或许还有很多很多。

其中父母对我们的爱却是最令我们感动的,哪位同学能叙述一个父母令你们感动的故事?再谈谈你们当时的心情。

提示:可鼓舞大家尽情去说,看谁叙述得惟妙惟肖,令大家感动。

今日,我们来品尝一下现代作者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看他是怎样写自己的父亲的,怎样描绘父子亲情的。

二、朗读训练1、抽学生分段朗读后互相评议得失;2、播放配乐朗诵示范。

3、学生配乐朗读。

三、自主学习1.这篇散文的中心愿思是什么?《背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它通过选取离别时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亲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表达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

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10月,作者当时处于一个颠沛流离的时代,世态的炎凉,生活的困顿,使作者的心绪充满孤独和哀愁,亲人之间的离别就更加重了这种伤感的颜色,特殊环境就多了一份特殊的感受。

故事发生的时候正是作者家境败落,祖母的死,父亲的失业,接二连三的灾难,父亲本已承爱了沉重的打击,对“我”却还无微不至地怜爱和爱护,送别时为“我”买橘子,使我们理解到父子间在逆境中彼此爱护,相互怜爱的真挚感情。

八上绩优学案语文

八上绩优学案语文

八上绩优学案语文以下是为您推荐的八年级语文《背影》教学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1.累积生字词,介绍作家作品,朗诵文章,认知内容。

2.透过文章细致的人物描写,品味文章深沉的父子情。

教学重点:借由文章精细的人物描写,品味文章深邃的父子情。

教学难点:体味本文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精选材料、谋篇布局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导学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下汉字交卸()奔丧()簌簌()赋闲()狼jí()踌()躇()差使()颓唐()蹒跚()()琐()屑()你指出自己须要掌控的其他字音、字形: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词语(1)瓦砾:(2)癫狂:(3)触目伤怀:(4)惨淡:(5)情郁于中:(6)琐屑:(7)步履蹒跚:你指出自己须要掌控的其他关键字词的表述:_________________3、了解作者复习课文后,你存有哪些疑点?恳请将你的问题写下下来。

二.指导学习研讨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⑵板书课题,简介作者2.检查复习情况3.走进文本,整体感知教导师范读一遍课文(摆演奏音乐,力求生动),使学生整体把握住课文内容,思索以下各题:(1)、《背影》这篇散文因其成功地描述了“父爱”这一主题而被人们广为传诵。

读完这篇散文之后,你觉得作者是通过选取什么角度来表达“父爱”这一主题的?(2)、本文的题目就是“背影”,文中一共几次写下至“背影”?4、合作探究,研读赏析(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探讨居多,教师只指点要点即可)(1)复述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

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2)课文写下父亲离开的背影,就是怎样写下的?存有什么促进作用?(3)课文结尾写作者读父亲的信,又见到父亲的背影,却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的,这是什么原因?(4)我们描绘人物的肖像,常常以负面描绘居多。

比如说:“皱纹很深”,“两鬓苍苍”等等,本文的作者为什么不写下父亲的负面,而只写下父亲的背影呢?(学生的答案可能将就是多方面的,教师适度不予确实)三、布置作业:恳请同学们融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写下一篇记载父母、祖辈、老师、同学关怀自己的文章,题目executed。

寓言故事《亡羊补牢》教案(通用5篇)

寓言故事《亡羊补牢》教案(通用5篇)

寓言故事《亡羊补牢》教案(通用5篇)寓言故事《亡羊补牢》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寓言故事《亡羊补牢》教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亡羊补牢》教案1教学目标:1、会读课文中的4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窟窿”“叼”等字。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3、理解“亡羊补牢”“劝告”等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初步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一)理解“寓言”的意思1、可以说说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也可以说说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二)揭题解题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亡羊补牢》。

2、你知道每个字的意思了吗?理解“亡”和“牢”的字意。

引导理解题意。

二、初读感知1、自学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哪些句子写“亡羊”,哪些句子写“补牢”?2、交流:课文讲那个牧羊人丢了几次羊?l找出第一次发现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

板书:发现指导:读准多音字“圈”,范写“窿”提示第11笔,“叼”的最后一笔是什么?l找出第二次发现又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

板书:发现再次书写“窟窿”和“叼”3、找出牧羊人“补牢”的句子。

板书:赶快没丢过4、讲故事大意:用上“发现……发现……赶快没丢过……”三、体会寓意(一)、抓“劝”切入,初知寓意1、牧羊人第一次丢了羊,邻居曾经怎样劝他?找出句子,理解“街坊”。

2、“劝”和“说”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劝”指发现别人的问题,让别人改正)3、练读对话。

如果说第一次丢羊是个意外,那么第二次是什么原因?4、看图说话,看到牧羊人使劲地修补羊圈,这回街坊们在说什么?(如果……幸亏……)5、小结:牧羊人不听劝告,继续丢羊,听了劝告,不再丢羊。

可见,做错了事听听别人的劝告,及时改正是多么重要。

(二)、抓“劝”展开,理解寓意1、教师用白话讲《战国策》庄辛劝告楚襄王的故事。

幼儿园关于数学的教案(精选8篇)

幼儿园关于数学的教案(精选8篇)

幼儿园关于数学的教案(精选8篇)幼儿园关于数学的教案篇1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让幼儿喜欢数学。

2、愿意上课大胆举手回答问题。

3、能按照物体的长短差异排出3"5个物体的序列。

活动准备:1、长短不同的裤子图片。

2、小吸管、小木棍、硬卡纸条等若干套(3--5个为一套),排序底板若干。

活动过程:1、裤子比一比。

a、观察裤子。

教师出示挂图中的4条裤子。

教师:看,妈妈给宝宝买了什么?妈妈买了几条裤子?它们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裤子,并说出它们长短不一样。

b、比裤子。

教师:哪条裤子长,哪条裤子短?教师和幼儿一起把裤子两两比较,得出结果。

2、裤子排一排。

a、教师出示长短排序板。

教师:妈妈让宝宝排一排裤子,你觉得哪条裤子放在前面?可以怎么排呢?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并讲述自己的想法。

b、鼓励幼儿自主地排裤子,然后说一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排的。

c、教师和幼儿讨论长短排序的方法。

沿着排序板上下面的一条线将裤子放整齐,可以用眼睛看,找出最长(最短)的裤子排号,再通过两两比较依次排序;也可以每次找出最长的裤子,发现长了再调整。

3、给物体排排队。

a、讨论活动规则。

教师:小吸管、小木棍、硬卡纸条都来找小朋友帮它们排队啦!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总结:先找出物体中最长或最短的一个排好,在比剩下的物体,找出最长或最短的往下排,排好后说一说。

b、幼儿操作活动。

教师提醒幼儿将材料在排序板上排整齐。

教师鼓励幼儿参与多组操作活动。

幼儿园关于数学的教案篇2活动目标:1、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幼儿进行大胆进行推理与预测,初步感知概率、建立统计的概念。

2、愿意探索生活中事物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学活动的乐趣。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人手一张统计表,铅笔,橡皮。

活动重难点:在观察、比较统计表的基础上,大胆推理与预测生活中事物之间的关系。

初步感知概率、建立统计的概念。

活动过程:一、情景激趣1、今天老师带小朋友来到了一家商店,这家商店里有我喜欢的,有没有你喜欢的商品啊?说说你喜欢什么?为什么?2、这么多的糖,那么这是一家什么店呢?是卖什么的?是食品里的哪个种类?都是什么?那叫什么?对了,叫糖果店3、糖果店里还有个朋友呢,我们来看看。

《去年的树》教案(优秀6篇)

《去年的树》教案(优秀6篇)

《去年的树》教案(优秀6篇)《去年的树》教案篇一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

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

学会把课文读薄、读厚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

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的过程。

在对话过程中,要注意对话环境平等化、对话方式多样化、对话主题深刻化、对话结果个性化。

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与教师价值观的导向要有机统一。

一、媒体激趣、导入新课1、播放媒体课件: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画呀!围绕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来读一个美丽的故事。

2、揭题:去年的树。

二、初读课文、多元对话1、请大家尽情地读读课文,与课文交流、对话。

2、交流初读心得:读到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了?你的收获,你的疑问,你的感受等等,都可以说。

⑴ 为什么要唱起去年唱过的歌?题目为什么用“去年的树”?等等。

⑵ 疑问:破折号的意思,为什么用“落”?⑶ 感受:为小鸟的友情、诚信感动,为人类的乱砍滥伐愤慨,为大树的牺牲精神感动等。

(着重引导⑴。

)收获:根据课后问题提示,说出课文大概内容。

归纳把书读薄的方法。

词语:煤油灯(词义:实物演示)、伐木人(词义:伐即砍。

在本子上写一个“伐”字)、融(字形、字音)。

3、小结:同学们初次与课文亲密接触,就有这么大的收获。

三、演读课文,倾心对话1、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深入地读书。

也许你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你的感受还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课文中多次写到了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你能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吗?⑴ ……是好朋友。

⑵ ……又来找他的好朋友大树了。

⑶ ……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那么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确实是好朋友?读读书,把这些重要的词句画下来。

《走月亮》教学设计(优秀10篇)

《走月亮》教学设计(优秀10篇)

《走月亮》教学设计(优秀10篇)《走月亮》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

3、调动学生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让学生把画好的想象画带来。

教学赛程:一、播放音乐,创设情境。

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问:听完后,你有什么感觉?今天我们恰好要学习一篇有关月夜的文章—《走月亮》。

(用多媒体出示课题)现在我们就来穿越时光隧道再次走进那个美好的夜晚!二、欣赏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

1、把文章中每一场景都表现出来,并配以《月光曲》的背景音乐,老师边放课件边按原文诵读。

2、问:欣赏完后,你想说点什么吗三、伴乐朗读,品味语言美。

1、指名逐段朗读。

(用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出示文字。

)2、请学生来评价,教师加以指导。

运用音乐,把学生带入一种夜晚般的意境,更自然的融入课文内容。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直观,形象的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各种感官上都得到美的享受,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巧抓时机,激发表达欲望,让学生有感而发的谈感受,培养说话的能力。

回顾课文内容,在音乐的熏陶下,感悟优美的语言描写,在读中品味。

四、以画促学,自主探究。

1、小组交流这篇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些描写呢同学们都把自己最喜欢的地方用画表现了出来,那就在小组里展示一下吧!同时向组里同学介绍一下你都画了什么课文内容,为什么喜欢这些内容?2、全班交流找学生到讲台(运用实物投影仪)展画,先配图朗读一下相关课文内容,再谈谈自己为什么喜欢。

请其他同学评价并与展画的同学交流。

教师随机点拨夜景的优美,作者母子之间浓浓的亲情与夜晚散步时所获得的无限乐趣。

五、调动情感体验,谈感受。

1、你有没有欣赏过美丽的夜景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听完后可以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教师随机点播,其实美好的景观,美好的情感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留心观察,细心体验就会发现。

《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背影》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是一堂课的基础,也是老师们教课前的学习。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背影》教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背影》教案教学设计(一)一、教材分析《背影》是朱自清先生写于1925年10月的一篇回忆性记叙散文文章深刻的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背影是全文描写的焦点,也是叙事的线索作者除了对背影作了笔酣墨畅的细致描写外,还以背影为中心,安排了许多精彩的衬托和铺垫《背影》无论记人、叙事、抒情都十分平实,语言淳朴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处,却打动了几代读者的心在一个平凡、朴素的背影上刻下了两个质朴而深沉的大字“父爱”而这一主题的表达在物质充裕的今天,无论对我们还是学生都具有极其现实的教育意义二、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汇,明确“狼籍”、“踌躇”、“赋闲”、“颓唐”、“触目伤怀”等词语的含义2、整体感知课文,体会文章主旨3、学习文章饱含深情的、朴素的语言(二) 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深入体会文中表现的父子情深2、找出文章中描写人物的语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仔细揣摩文中各种描写手法的表达作用(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亲情,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关心他人教学重点三、教学重点体会文中四次对背影的描写及其作用,人物描写手法的运用,领悟父子间的浓浓深情四、教学难点品味本文有情有味有厚度有质感的语言,领悟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五、课前准备制作课件六、教学课时的安排:二课时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入题:(课件投影:播放歌曲《父亲》)师:世界上,有许多爱包围着我们,有些爱是细致的,有些爱是厚重的;有些爱和风细雨,有些爱轰轰烈烈父爱、母爱、夫妻之间的爱、子女的爱、亲人的爱……爱,已经成了中华文学史上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的《背影》,让我们来真切的体会一下浓浓的父爱 (板书《背影》)(二)走近作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三)写作背景《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下面,就让我们走近作者,走进《背影》二、检查预习:1、指学生导读准字音:2、指导学生理解词语:三、整体感知课文(一)朗读课文1、听课文录音《背影》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思考问题讨论问题: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父子浦口送别)2、理清课文结构(全文分为四个部分,脉络清晰,结构严谨)3、我与父亲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惨淡父子离别4、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的?以“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第一次(在第1段):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第二次(在第6段):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三次(在第6段):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四次(在第7段):别后思念再现背影4、为什么要多次描父亲的背影呢?(为了突出父疼子)哪一次写背影最具体呢?(第二次)让学生齐读课文第六段5、自由发言:读了这段,你感受到了什么?或联系自己的实际你想说些什么?四、小结:在你的生命过程中,父母的关爱一直陪伴在身旁,请你随时留意,一定会有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片段五、作业设计1.完成课后习题“一1”2.熟读课文,找出文中你觉得写得精彩的文段,并说说理由六、板书设计:四第一次(在第1段):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父疼子次第二次(在第6段):望父买橘刻画背影背描第三次(在第6段):父子分手惜别背影影子爱父写第四次(在第7段):别后思念再现背影第二课时主要内容:精读课文重点部分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感知了文中的内容,了解文中对背影的描写,本节课我们再继续来学习二、旧课复习:请根据课文填空:(投影7)我看见他着黑布小帽,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到铁道边,慢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过铁道,要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着上面,两脚再向上;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下来了归纳段意:买桔子送别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第二部分四、问题探讨:1、朗读第六自然段思考:本段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父亲?先勾画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再想一思这样写有何作用?(1) 外貌:父亲的穿戴:黑、深青作用:表明家境不好,心情忧伤父亲的体态:肥胖作用:表明行动不便,艰难(2)动作:走路的姿势:蹒跚作用:年纪较大、腿脚不便爬月台时的动作:攀、缩、倾作用:行动不便、步履艰难(3) 语言:“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自己受点累,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狐狸和乌鸦教案优秀4篇

狐狸和乌鸦教案优秀4篇

狐狸和乌鸦教案优秀4篇狐狸和乌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7个字,认识多音字“差”。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使学生从中懂得爱听奉承话就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教学重点:认识6个生字,会写7个字,认识多音字“差”。

教学难点:通过关键的词句了解乌鸦是怎样上当的,使学生从中懂得爱听奉承话就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联系课文导入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两位新朋友。

(出示乌鸦,你对乌鸦有什么了解。

出示狐狸,你对狐狸有什么了解?)导入课题:乌鸦和狐狸。

齐读二、读文正音。

乌鸦和狐狸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一边听老师朗读课文,一边检查自己预习时有没有哪里读错,用笔点出来。

预习时有读错的地方吗?想不想马上纠正,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纠正错误的同时,思考乌鸦和狐狸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汇报。

(发生了什么事)同桌之间比一比,互相朗读正音并标出段落序号。

指生按段落读课文。

三、认字1、同学们看黑板上的生字,我们开始猜字游戏。

(由生说出字谜,老师和同学猜是哪个生字,再齐读。

)2、这些字,你们记住他们了吗?认读词语。

3、指出多音字兴、差。

4、讲述乌、鸟鸣的故事。

(为了奖励大家把生字、词认的这么好,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关汉字的小故事。

)(乌鸦长得黑,看不清眼睛的位置,所以古人写“乌”时就不带点。

但还有其也小鸟,于是就在乌字上加了一个点,变成了现在的“鸟”字。

鸟叫用嘴,于是加个“口字旁”就念“鸣”。

)四、写字指导1、注意:“叼“的右边刁第二笔是提。

可与习进行区分。

2、“哇“右边圭的笔顺。

3、观察“叼、枝、哇”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指导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和”字左宽右窄。

4、“您”和“意”都是“心字底”的字,上下结构,要写得上大下小。

5、“差”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外边是羊字的变形。

6、写出词语:叼走、您好、意见、枝条、树枝、差不多。

五、师小结,布置练习朗读(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乌鸦和狐狸》。

五年人文与社会上册教案(更新)

五年人文与社会上册教案(更新)
二、出示目标
了解知道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与防治。萌发保护家乡环境,节约家乡资源,促进家乡和谐发展的意识。
三、探究新知
1、了解自然界的资源
我们每天从起床、洗漱、早餐、上班、工作、下班、买菜、做饭、刷碗、洗衣、看电视、看书、、、、、、到睡觉,都在不断的使用来自地球的资源。谁知道我们使用的到底是什么资源吗?
森林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碳氧平衡,并能清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净化空气,保持空气的清新。我国森林资源的情况怎样呢?
二、自学提示教师点拨
1、虽然中国领土面积居世界前列,可是森林的覆盖率和人均水平却远远落在后面。
2、指导阅读知识窗:了解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8公顷,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百分之二十。
二、出示目标:了解森林的作用,知道大、小兴安岭是黑龙江巨大的森林宝库,知道红松是我省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产地在小兴安岭。
三、自学提示:了解森林的作用?
由于森林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面积大小、地形特点、林木种类、林型结构等综合影响而形成不同的气候。森林与人类有着密切关系,森林和人类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可以说人离不开森林,但是,森林却可以离开人类,早在人类产生以前,森林就伴随着地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而今,人类开发地球,对森林的需求与日俱增却绝不能滥用,因为,人对它是有很大的依赖性的,正因为如此,人类应该善待森林!
教学反思
了解了我国森林资源匮乏及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野生物种面临消失的危险。
五年人文与社会
教案设计
第一学期
课题
7、鹤舞扎龙
教学目标
了解丹顶鹤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了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扎龙是丹顶鹤的故乡,名列六大湿地之首。了解黑龙江省是世界丹顶鹤的主要繁殖区之一。了解仙鹤姑娘徐秀娟的感人事迹。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小狗学叫教案范文(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小狗学叫教案范文(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小狗学叫教案范文(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小狗学叫教案范文第【1】篇〗《小狗学叫》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狗学叫》出自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围绕“预测”这一阅读策略进行编排。

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学会根据题目、插图、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进行预测。

《小狗学叫》讲述了一条不会叫的狗分别向小公鸡、杜鹃学叫却险遭不幸的故事。

与前两篇课文相似,本文也用反复手法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为预测提供了相对清晰的依据。

本文有三个不完整的结局,留给学生更多预测的空间。

本文是略读课文,主要体现预测策略的实践与运用,文前的学习提示引导学生边阅读边预测故事的发展、结局。

课后题指出了预测与故事的发展、结局之间存在的关系,并提示了预测的角度。

教学目标1.回顾、梳理前两篇课文的情节,结合阅读经验,预测故事的大致情节。

2.根据课文内容的线索和阅读经验、生活经验等,边阅读边预测故事的发展。

3.预测故事的结局,并将自己的预测与原文进行比较,体会预测的多样性,感受预测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预测整个故事的大致情节。

2.预测故事的结局,将课文中三个不完整的结局补充完整。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梳理前两篇课文的情节,预测《小狗学叫》的大致情节。

1.通过表格回顾梳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和《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两个故事的内容,发现情节反复的特点。

2.预测《小狗学叫》的大致情节。

二、默读课文1—37段,边读边预测故事的发展。

(一)默读课文,用上前两课学过的预测方法一边读一边预测,可以在边上做旁批。

(二)全班交流。

1.用“读到……我猜……是因为……”的句式交流自己的预测。

2.交流:故事情节中哪些与你预测到的一致,哪些是你意料之外的。

3.梳理本课的情节,板书。

三、比较前两篇课文的结局,引导学生发现结局与情节之间的关系1.再次呈现《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和《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的情节图,比较两个故事的结局,引导学生发现结局与情节之间的关系:这两篇课文的结局都是出人意料的。

啄木鸟和大树的故事 [《啄木鸟和大树》的教案]

啄木鸟和大树的故事 [《啄木鸟和大树》的教案]

啄木鸟和大树的故事 [《啄木鸟和大树》的教案] 《啄木鸟和大树》的教案一、教学设想:《啄木鸟和大树》是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写大树自以为年轻力壮拒绝啄木鸟为他治病(捉虫),最后渐渐干枯。

故事说明有病要及时接受治疗,否则大病不治,变成大病就危险了。

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课文的对话比较精彩,很能吸引人,啄木鸟和大树的情况都是通过它们的三次对话来展开。

如大树第一次是“叫起来”,第二次是“生气地说”,第三次是“不耐烦了”,把大树对自己的病不但不知道,还以为啄木鸟在伤害他写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

而啄木鸟先是“亲切地,温和地说”,后来没办法了,就只好飞走了。

本课的设计就围绕这三次对话,让学生多种形式地读,如自由读、同桌读、分角色读、挑自己喜欢的角色读等等,让学生在读中领会,读中明理,读中感悟,从而真切地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树所犯的错误,从而受到教育,让自己不犯类似的错误,达到教育的目的,也使祖国语言文字的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如“年轻力壮、伤害、稀稀落落、干枯、”等词语的理解,也通过安排学生朗读,让他们体会词意。

同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精心制作了。

课件,如三次对话的图片和文字,茂密的大树和干枯的大树的对比,使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大病不治,变成大病就危险了”的道理。

另外,在设计本。

教案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作用,每一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精彩起来,达到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的最终目标。

二、教学实录: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段(大屏幕出现第一段和插图),谁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为什么说啄木鸟是森林里的医生?(呈现“因为------所以------”、“------ ,是因为”)。

生:因为啄木鸟是森林里的医生,所以每天在林子里飞来飞去,给那些生病的大树治病。

生:啄木鸟在林子里飞来飞去,给那些生病的大树治病,是因为它是森林里的医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