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囊癌的外科诊治分析(附56例报告)

合集下载

46例原发性胆囊癌的外科诊治分析

46例原发性胆囊癌的外科诊治分析
生存 率的 具有重 要 意义 。 【 关键词 】胆囊 癌 手术 治疗
手术是 治疗原发性胆囊 癌的首选 方法 , 早期诊 断和早期根 治性 手术对提 高原发性胆 囊 癌患者 的
【 中图分 类号 】R5 . 7 6 5
【 献标 识码】 A 文
【 文章 编号】 l7 —04 (0 8 l() 0 5 —0 4 7 2 0 )2c一 0 5 2 6 2
似, 提示胆 囊 癌可能来 自不典 型增生 。
原发性 胆囊癌 (r r acn ma f e g l ld e , C 是 p i y c r io ot al a d r P G) ma h b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胆 道 系统 常见 的恶 性 肿瘤 之 一 , 占消 化道 肿 瘤的 3% , 胆 胰 、 为 十 二指肠 肿瘤 的 首位 。 目前 外科 手术 是治 疗本 病 的主 要 方法 。现
结; 4例 行胆 道 内支 架植 入 内引 流术 。
排 空障碍 及胆 囊萎缩 、纤维化 等者 ;4 胆 道病 史较长 , 0年者 ; () >1
() 5 B超 、C 提示 胆囊 壁有局 限性 增厚 、囊 壁增 强钙 化或 胆囊腔 T 内肿块 者 ;6 近 期胆 囊 区疼痛 变为持 续性 痛 , () 出现 明显 消化 障碍 、 消瘦 乏 力者 ;7胆 囊充满 型结石 或多发结 石>2 5 m 者 ;8瓷化样 () .c ()
将 2 0 年 1 至 2 0 年 1 月我 们收 治的 4 03 月 07 0 6例原发性 胆囊 癌的诊
慢 性 胆囊 炎 会 引起 胆 囊 壁 结节 状 增 厚及 腺 上 皮的 异 型增 生 , 最 后 可 导致 壁肥 厚型 腺 癌 。临 床 上也 常 常 发 现 胆 囊 癌 合 并结 石 者 多有 慢 性 胆囊 炎长 期 反复 发 作史 , 理组 织 学检 查 可 见癌 旁组 病 织 呈慢 性 炎症 改 变 , 以及 以上 皮 细胞 的单 纯 增生 到 高 度增 生直 至 不 典 型增 生 和肠 上 皮化 生性 改 变 。 另外 , 厌氧 菌 感染 导致 胆 汁 中

原发性胆囊癌20例诊疗分析

原发性胆囊癌20例诊疗分析

原发性胆囊癌20例诊疗分析目的:通过观察对20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探究与分析针对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最佳诊疗方法。

方法:选取自2012年~2014年在我院诊疗的20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有10人。

对照组患者进行辅助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胆囊切除术、扩大或根治扩大手术、姑息性手术)。

结果:在术后的回访调查中,对照组有3人病情出现恶化状况,其余7人病情得到控制;实验组所有患者(共10人)病情得到控制。

结论:对于原发性胆囊癌患者来说,无论是早期还是中晚期都要以进行手术治疗为主。

手术治疗能最有效的控制病情,延长患者的生命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标签:原发性;胆囊癌;诊疗效果原发性胆囊癌恶性程度较高,预后性很差。

在所有的消化道癌症中,胆囊癌居于第六的位置,仅次于胃癌、结肠癌、直肠癌、食管癌、胰腺癌。

由于原发性胆囊癌并不具有典型的症状,因而误诊率很高。

本文旨在通过观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0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治疗情况,探究与分析其最佳早期诊断方法与诊疗方法,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照组与实验组共20例患者治疗前均经过螺旋CT或MRI、血清CA19-9,CA125 阳性、B超等检查获得诊断,术中快速冷冻切片及术后病理检查而确诊为原发性胆囊癌。

对照组的10例患者中女性患者有6人(占总人数60%),男性患者共4人(占总人数40%);患者年龄在47~80岁,平均年龄为57.21岁。

根据胆囊癌胆囊癌Nevin分期,有4例属于Ⅲ期,3例属于Ⅳ期,3例属于Ⅴ期。

实验组患者中女性患者有7人(占总人数70%),男性患者共3例(占总人数30%);患者年龄在48~78岁,平均年龄为57.03岁。

根据胆囊癌胆囊癌Nevin分期,有5例属于Ⅲ期,3例属于Ⅳ期,2例属于Ⅴ期。

两组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1.2临床表现在20例患者中出现腹痛的有10人(50%),黄疸症状15例(75%),消化道症状(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便秘、消化道出血等)共13例(65%),消瘦15例(75%)1.3治疗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辅助药物治疗。

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分析

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分析

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标准,胆囊癌 可分为5期,不同分期患者预后及治疗策略
有所不同。
胆囊癌的诊断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 查。
病理学检查可明确病变性质,并进行分期。
03
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
影像学诊断
超声检查
01
超声是原发性胆囊癌的首选诊断方法,可以显示胆囊内肿物的
大小、形态和囊壁的完整性。
最佳支持治疗
包括营养支持、疼痛控制和心理支持等,有告
病例一:早期胆囊癌的治疗与康复
早期诊断
早期胆囊癌常无明显症状,易被忽视。在体检中发现胆囊异常时,应尽早进行病理检查以 明确诊断。
治疗方法
早期胆囊癌主要采取手术切除治疗,包括局部切除和胆囊切除。手术后患者需接受康复训 练,改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CT检查
02
CT可以显示胆囊癌的局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助于分
期和预后评估。
MRI检查
03
MRI可以进一步评估胆囊癌的肝外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情况。
病理学诊断
病理组织活检
通过手术或细针穿刺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血清标志物
部分患者可有血清CA19-9、CEA等肿瘤标志物升高,但缺乏特异性。
原发性胆囊癌患者多在50-70岁之间,女性略多于 男性。
诊断方法
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原发性胆囊癌 的诊断。
原发性胆囊癌的治疗建议
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是原发性胆囊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切除范围包括整个胆 囊及部分肝脏。
放疗和化疗
放疗和化疗可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但有效率较低。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延长生存期。

58例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诊治分析

58例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诊治分析
Me t ho d s A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a n ly a s i s w a s p e f r o r me d f o r 5 8 c a s e s o f p r i ma r y c a r c i n o ma o f g ll a b l a d d e r , wh o r e c e i v e d t r e a t me n t f r o m J u n e , 2 0 0 5
8 7 . 2 %( 3 4 / 3 9 ) ; 术前 MR I 和 MR C P检 查诊 断符合 率 为 7 7 . 8 %; 血清 C A 1 9—9及 C E A 阳性 率分 别 为 7 1 . 8 %( 2 8 / 3 9 ) 和6 1 . 5 %
( 2 4 / 3 9 ) 。 根据 T N M 分期标 准 , 本组 I期 3例 , Ⅱ期 9例 , Ⅲ期 l 7例 , Ⅳ期 2 9例 。5 8例 患者均行 手术 治疗 , 1 8例行 单纯胆 囊切除
学科分 类代码 :3 2 0 . 6 7 4 0
中图分类号 :R 7 3 5 . 8
文献标 识码 :B
5 8 Cl i n i c a l Di a g n o s i s a n d Tr e a t me n t Ca s e s o f P r i ma r y Ga l l b l a d d e r Ca r c i n o ma / YANG Zh i —we i ,ZHU Da—y o n g,CHEN Ya n g,
别 生存 1 6个 月、 2 0个月 、 2 1个月。 结论
者 生存 率 的 有 效 方 法 。
术前影像 学的联 合检 查可提 高诊 断的准确 率 , 早 期诊 断和根 治性手 术是提 高胆 囊癌 患

不同部位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治与预后

不同部位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治与预后

化 1例 , 1 低分化 l 例 , 4 未分化 2 。有肝 门部淋 巴 例
结 阳性 者 l 例 , 囊 床 的局 部 肝组 织 浸润 l.%( 6 胆 1 9 5
者 l 例 。肿 瘤标 记物 : l 癌胚抗 原 (E ) C A 阳性 率为 4 . 1 例 ) 糖类抗 原 (A 9 9 阳性率为 7. 5 %(9 2 , C 1— ) 1% 4 (0 )糖类抗原 (A 2 ) 3例 , C 15 阳性率为4 . 1 例 ) 0 %(7 。 5 免疫标记:5 基因表达阳性率为 6 . %(7 ) P3 4 8 2例 。 2
54 9
中国中西 医结 合外科 杂志 2 1 年 1月第 1 卷第 6 01 2 7 期
临床报 道
不 同部位原发性胆囊 癌 的诊治与 预后
任培土, 傅 宏
摘 要 目的 : 研究不同部位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治-预后。方 法 : 9 回顾性分析4 例不同部位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 2 胆囊颈部肿瘤生存率低于胆囊底、 体部。结论 : 一旦发现胆囊颈周围
诊 断 为 急性 化 脓性 胆囊 炎 4 , 例 急性 胆囊 炎 、 石症 胆 2 , 例 慢性 胆囊 炎 、 石症 8 。 胆 例 1 病变部位 、 理类型及分期 - 3 病 病 变 部 位 : 瘤 肿
发生 于胆囊底部者 2 例 , 3 胆囊体( ) 床 部者 1例 , l 胆 囊颈部者 8 例。病理类型及分期 :2 4 例病理检查结 果 , 中2 其 3例 腺 癌 (48 ) 头 状 腺 癌 5例 5 .% 乳 ( 1 %)另外有鳞癌 4 (. , 1. , 9 例 9 %)腺瘤样息 肉重度 5 不典型增生伴局部 癌变 4 (. , 例 9 %) 黏液性 腺癌 3 5 例(. , 7 %)高级别上皮样 内瘤 2 4 %)绒毛状腺 1 例(. , 8

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分析

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分析

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分析
原发性胆囊癌指的是起源于胆囊壁上的恶性肿瘤。

该疾病发病率较低,但是由于其缺乏明显的症状,因此大部分患者在癌症进展到晚期时才被发现。

下面我们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进行分析。

1.病史询问
在胆囊癌的病史询问中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疼痛:有无胆囊区疼痛、疼痛部位、疼痛性质及持续时间等。

(2)黄疸:有无呕吐、黄疸等,因为胆囊癌可能会压迫胆管并导致黄疸。

(3)病史:既往有无胆囊炎、胆石症史。

2.体格检查
在体格检查时需要检查如下几点:
(1)查看黄疸:有无巩膜、皮肤、黏膜等处黄疸。

(2)触及肝脏和胆囊:触诊肝脏舌形下缘、肌肉下缘和右侧肋弓下可触及胆囊,触及时需注意触诊痛、包块等情况。

3.检查
(1)B超检查:是胆囊肿瘤的常用检查方法,可了解胆囊壁厚度、大小、形态、胆囊内容物等情况。

(2)CT检查:可以确定胆囊肿瘤的大小、形态和侵犯范围等信息。

(3)MRI检查:对胆囊壁的层次性结构和微循环变化有更好的识别能力,能够提高胆囊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性。

(4)ERCP:可对胆管和胆囊进行显像检查,并可采用刷取胆管和胆囊壁的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查。

4.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胆囊癌诊断的金标准,包括胆囊镜下黏膜活检、手术及穿刺活检等。

总之,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需要通过多种检查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早期发现和诊治胆囊癌至关重要。

诊断早期胆囊癌,可通过外科手术消除病变,预后较好,但如未能及时发现和诊治,则进展到晚期后预后较差。

原发性胆囊癌69例诊治分析

原发性胆囊癌69例诊治分析

原发性胆囊癌69例诊治分析作者:赵向东彭明轩王连迪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第02期【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治方法。

方法対收治的69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术前确诊25例(36.2%)经手术及术中快速冷冻切片检查确诊37例(53.6%)。

术后常规病理检查确诊7例(10.1%)。

结论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易受息肉、结石、黄疸及炎症等影响。

术中仔细探查及快速冷冻切片检查是术中确诊和决定手术方式的重要手段。

根治性手术、二次手术可提高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胆囊肿瘤;诊断;治疗原发性胆囊癌发病隐匿,早期表现不典型,术前确诊率低,术后5年生存率低。

我院于2001年6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原发性胆囊癌69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4例,女45例;年龄33~79(中位64)岁。

伴有结石者24例,以右上腹疼痛不适入院者19例,阻塞性黄疸者9例,上腹部肿物者8例,健康体检者2例。

全组经B超、CT、核磁共振(MRI)、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等检查。

提示胆囊恶性肿瘤25例(36.2%)。

其中晚期病例8例。

余44例被诊断为[1]:胆囊结石17例,胆囊息肉8例,梗阻性黄疸7例,萎缩性胆囊炎5例,急性梗阻性胆管炎3例,肝占位3例,Mirizzi综合征2例。

全组总胆红素升高(24.3~91.5)umol/L17例。

谷丙转氨酶升高(54~1070)U/L21例。

谷草转氨酶升高(49~97)U/L14例。

肿瘤标记物CEA升高[平均(8.7±2.17)ng/mL]13例(18.8%)。

CA19-9升高[平均(45.3±3.69)U/mL]21例(30.4%)。

1.2 诊断术前确诊25例(36.2%),按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期,Ⅰ期0例,Ⅱ期3例,Ⅲ期14例,Ⅳ期8例。

术前未予确诊的44例,经手术及术中快速冷冻切片检查确诊37例(53.6%)。

原发胆囊癌的诊治

原发胆囊癌的诊治

原发胆囊癌的诊治原发性胆囊癌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困难并且根治机会少,预后差。

随着分子生物学与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临床对胆囊癌的诊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总体疗效仍不能令人满意。

1胆囊癌的诊断现状胆囊癌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常被既往胆囊癌或肝脏疾病的表现所掩盖,一旦临床体征出现,已是中晚期。

作者所在院1956-1999年共收治699例胆囊癌患者,89.6%以上腹痛、不适为主诉,继而出现黄疸、体重减轻等症状;有34.3%的患者查体时可触及胆囊包块,黄疸发生率为38.8%;有45.8%的患者体重明显下降。

以上表现多为肝胆系统疾病所共有的症状体征,而且一旦出现常常已发展到胆囊癌中晚期,故对有上述临床表现患者要考虑到胆囊癌的可能性,须做进一步检查。

对无黄疸的腹部肿块,仅有上腹部疼痛和/或不适者应全面检查,以免误诊,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机。

随着影像学检查的发展,胆囊癌的诊断率已有提高,并能从胆囊的良性疾病中鉴别出早期胆囊癌病例,手术的诊断率也有提高。

从目前资料来看,在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中,仍以B超检查对胆囊癌的诊断率最高,其诊断率在80%左右。

由于B超检查简便、无创、经济,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中,B超检查在胆囊癌的早期诊断中积累的大量资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胆囊癌BUS诊断类型被分为4型:Ⅰ型为隆起型;Ⅱ型为壁厚型;Ⅲ型为混合型;Ⅳ型为实块型。

上述分型方法目前已被做为首选方法应用于胆囊癌的临床诊断,尤其是对胆囊隆起样病变的动态观察更具有独特的优势。

由于BUS易受腹壁肥厚及肠道积气等因素的影响,对早期胆囊癌的检出受到限制,若合并充满型胆囊结石或胆囊萎缩则更难判定胆囊壁情况。

此外诊断的准确率与检查者的技术及B超机型也有一定的关系。

内镜超声检查(EUS)采用高频探头隔着胃或十二指肠对胆囊进行扫描,能判定胆囊壁各层结构以及肿瘤浸润的程度,有助于分期并指导手术治疗,可极大提高胆囊癌的早期诊断水平。

国内少数医院已开展了此项技术。

胆囊癌的外科治疗

胆囊癌的外科治疗
◆T2淋巴结转移发生率20%~62% ◆ T3/4淋巴结转移发生率60%~81%
J . 2006;93:670 ◆ 淋巴结转移是胆囊癌最重要的预后因素
J 2000;87:418. J 2003;196:82 J 2003;27:260
术后意外发现的胆囊癌
◆ T2及以上者: 再手 术
术后意外发现的胆囊癌
淋巴结转移
M-远处转移 远处转移无法评估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分期()
I期 T1N0M0 期 T2N0M0 期 T1-2N1M0 / T3N0-1M0 期 T4N0-1M0 期 T1-4N2M0 / T1-4N0-2M1
手术方式的选择
◆意外发现的胆囊癌胆囊切除术中、术后 术中怀疑者的处理注意事项 术后发现者再手术的适应症及时机
T2 肿瘤穿透肌层,但未侵犯浆膜/肝脏 T3 肿瘤穿透浆膜层,和/或直接侵犯一个邻近器官
(肝脏者<2) T4 肿瘤侵犯肝脏>=2,或直接侵犯两个或以上器官
分期()
N-区域淋巴结 区域淋巴结转移无法评估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胆囊管、胆总管旁、肝门淋巴结转移 N2 胰头后、门静脉旁、腹腔动脉旁或肠系膜上血管
◆术前获得诊断的胆囊癌进展期 手术方式的选择 扩大根治术的治疗价值
术中怀疑胆囊癌
◆对者必须中转开腹 的伤口(种植发生率10%~29%) 胆汁外溢发生率高,容易造成肿瘤播散
◆术中行冰冻切片检查 ◆根据肿瘤情况选择具体手术方式
术后意外发现的胆囊癌
◆发生率: 0.352% (胆囊癌高发区可达57% )
预防性胆囊切除适应症
◆胆囊息肉 有明显症状者 单发、直径大于1者 位于胆囊颈部者 合并胆囊结石者 不能排除胆囊癌者

原发性胆囊癌47例临床病理分析

原发性胆囊癌47例临床病理分析
关键 词 : 原发 性胆 囊癌 ; 临床病 理 ; 腺癌
中 图分类 号 : R 7 3 5 . 8
文 献标识 码 : B
文章 编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4 ) 0 5 — 0 0 8 1 — 0 2
原 发性 胆囊 癌 临床 少见 。但 恶性程 度 高 , 因其 早期 无 特异 性 的症状 , 诊 断 比较 困难 , 症状 及体 征与 胆囊 炎 和胆石 症 相类 似 , 往 往 在胆 囊切 除术 后 病理 检查 中被 发现 ,确 诊时 往往 已是 中晚期 , 所以, 一 般 预后较 差 。 我们对 4 7例原 发性 胆囊 癌 的临床 资料 及 病 理资料进行 了回顾性分析, 旨在提高早期诊断水平。
2 01 1, l 1 : 21 8 0 —21 8 0.
[ 6 1 黄克清, 黄文 . 痰 涂 片检 出结核 杆 菌阳性 率低 的原 因分析 【 J 1 . 国 际检 验 医学杂 志 , 2 0 0 6 , 2 7 ( 9 ) : 1 0 3 .
原发性胆囊癌 4 7例临床病理分析
王新 海 通 讯作 者 : 倪 文 王 曦
1 材料 与 方法
1 . 1 材 料 :收集 汉 川 市人 民医 院 2 0 0 6 年1 月~ 2 0 1 2年 1 2 月 问 手 术 切除 胆囊 标本 , 经 病理 证实 为原 发性 胆囊 癌 4 7 例, 对 临床 资 料 及病 理 资料 进行 回顾 性分 析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 2方 法 : 所 有 标 本 均 采用 1 O %福 尔 马林 固定 , 石蜡包埋 、 切片 、 H E染 色 , 在 光 学显 微镜 下进 行 观察 。
接 涂 片镜检 结 果分 析 l J 1 _ 中 国卫 生检 验 杂志 , 2 0 0 6 , 1 6 ( 2 ) : 2 2 0 .

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职 工 医 院
2型糖尿病 ( 2 M) T D 的有效 性 , 一 步强 进 调短期胰 岛素 治对患 者 B细胞 的保 护
作 用 , 但 短 期 获 益 而 且 长 期 获 益 。 方 不 法: 回顾 近 5年 治 疗 8 6例 T D 患 者 的 2M
治疗 方法 及 疗 效 。 结 果 : 过 4~ 经 6周 的 结 果
关键词
血 糖
2型 糖 尿 病 胰 岛 素 强 化 治 疗
H 纛 ( b l%>
l s 4 藏 : ± 8 豁 ii n 鍪 ± 6 謦 _ 童薯 鬻黧
爱 治疗 前后比 较≯≮ 1 o麓
讨 论
面掌握患者一 日的多点血糖 , 尤其是凌晨 10 :0时 的血糖 , 预 防夜 间低 血糖 有十 对 分重要的意 义。所 以早期应 用胰 岛素 已 成为当代 治疗 T D 2 M的倾向 , 对新诊断 的
溶 片 07 .5—15/日及 罗 格 列 酮 4~S g .g a t/
强化胰 岛素 治疗 , 糖均控 制达标 , 血 之后 改为 口服 降糖 药治疗控 制 良好 。结论 : 在
T D 患 者 的 发 病 早 期 积 极 强 化 胰 岛 素 2M
1 两药或单用或 合用进 行治 疗 , 糖控 3, 血
般 资料 : 本组 T D 6例 , 4 2M8 男 6
例, 4 女 0例 , 年龄 3 6 0— 0岁 , 病程 1~1 2
个 月 , 空 腹 血 糖 (F G ) 1. ~ B 20 2 . m o L 糖 化 血 红 蛋 白 ( b ) . 86 m l , / H A 85
T D 严 重 高 血 糖 患 者 , 倡 早 期 应 用 胰 2M 提
资料 与 方 法

胆囊癌的外科治疗与患者的预后分析

胆囊癌的外科治疗与患者的预后分析
Fong Y, Malhot ra S. Gallbladder cancer: recent advancesand curr ent gu idelin es f or su rgical th erapy [ J ] . Adv Surg,2001; 35: 1-20.
Farrar DA. Carcinoma of the cystic duct[J]. Br J Surg, 1951,39(154):183-185.
学术条件
2
我院多年来已完成 数百例胆囊癌的切 除与根治,并且密 切关注病人的术后 并发症及生存率, 随访率达到90%, 且病例资料保存长 ,方便查找及调取
病例资料
3
经费已经落实
经费问题
编辑版ppt
xx LOGO 14
经费预算
支出项目 科研业务费
资料收集 协作费 研究组织实施费
合计
金额(万)
计算理由
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 及Cox多因素分析
编辑版ppt
xx LOGO 12
预期研究成果
通过统计学数据分析得出不同胆囊癌分期所
首选的手术治疗,达到最大限度的根治与预 后,延长生存期
编辑版ppt
xx LOGO 13
研究基础
1
导师刘建生教授一 直从事肝胆疾病的 基础与临床的研究 ,在国内外杂志上 发表过数篇与课题 相关论文,有高深 的理论水平和丰富 的实践经验
Dixon E, Vollmer CM Jr, S ah ajpal A, et al . An agg ress ives urgical approach leads t o improved su rvi val in pati ent s w ithgallb ladder cancer: a 12-year s tu dy at a North American Center [ J] . Ann Su rg, 2005; 241( 3) : 385- 394.

原发性胆囊癌50例的诊断与治疗汇总

原发性胆囊癌50例的诊断与治疗汇总

原发性胆囊癌50例的诊断与治疗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生率的第五位[1]。

因其症状和体征不具有特异性,所以早期诊断率较低。

虽然随着CT、MRI在临床上的应用不断广泛,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率较前有所提高,但由于它具有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根治机会少的特点,预后仍然很差,越来越被外科临床所重视。

现对本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50例原发性胆囊癌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11例,女39例,年龄38~79岁(平均61岁),其中50~70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73%)。

1.2临床表现右上腹部疼痛44例(占88%),黄疸10例(占20%)。

表现为急性胆囊炎8例,慢性胆囊炎34例。

合并胆囊结石26例,合并胆总管结石2例,合并胆总管囊肿1例。

体重减轻14例。

3例为体检时发现的无症状胆囊癌。

1.3辅助检查50例中,B超提示胆囊癌13例;CT提示胆囊癌18例;MRI提示胆囊癌7例;17例手术后经病理切片才确诊;4例术前诊断为肝脏占位,术中探查发现为原发性胆囊癌。

B超、CT、MRI等影像学上提示的原发性胆囊癌通过手术后确诊者均为Nevin分期Ⅲ期以上胆囊癌,Ⅰ、Ⅱ期患者无一例在影像学上有提示。

1.4实验室检查31例在术前曾行肿瘤标记物检查,正常10例,AFP、CEA、CA19-9均升高2例,仅CEA、CA19-9升高2例,仅CEA升高3例,仅CA19-9升高14例(其中有4例CA19-9值超过5000)。

2 结果2.1手术治疗根据Nevin分期,Ⅰ期5例,Ⅱ期8例,Ⅲ期10例,Ⅳ期15例,Ⅴ期12例。

Ⅰ、Ⅱ期全部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或开腹胆囊切除术;Ⅲ期行胆囊切除+胆囊床部分肝脏切除或肝脏第四、五段切除+局部淋巴结清扫;Ⅳ期中4例行胆囊切除+肝段切除,其中2例因侵犯横结肠而行结肠部分切除,由于累及到胆总管下段与十二指肠,1例行保留胰头的胆总管、幽门、十二指肠球部切除,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6例仅行姑息性的胆囊切除术。

原发性胆囊癌60例外科诊治分析

原发性胆囊癌60例外科诊治分析

原发性胆囊癌( C 发病率约 占恶性肿瘤 的 0 3~6 , 消化道 癌症 P G) % 在 中胆囊癌仪次于 胃、 结肠 、 直肠 、 管 、 食 胰腺 等癌 而J 苦于第 6位, 占肝 外胆道 系统恶性肿瘤 的 6 4 7—7 . %具有 恶性程度高 、 后很 差等 特点。本文 回 39 预 顾 性 分 析 我 院 20 0 6年 7月 ~2 0 0 8年 2月 诊 治 的 6 O例 P G患 者 的 I 资 C 临床 料 , 报道如下 : 现
原发 性胆 囊癌 6 0例 外 科 诊 治 分 析
陈 刚 夏 桥 波
潢 J 4 5 5 I 6 10 I 河南省潢川 县人民医院 。 南 河
【 摘要 】 目的: 总结原发性胆 囊癌 的外科诊治体会。方 法 : 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 6 0例原 发性胆 囊癌 的诊 治资料。结 果: 本组患者行单 纯胆 囊切除、 各 种 姑 息 性 手 术 等 外科 治 疗 , 术后 出现 并发 症 5例 ( . % ) 死 亡 4例 ( . % ) 随 访 3年 , 者 生存 为 6~ 9 7个 月 , 均存 活 1. 83 , 67 。 患 3. 平 8 6个 月 。 结 论 : 外科 手 术 是 ’ 疗 原 发 性胆 囊 癌 的 首 选 方 法 , 治 对提 高原 发 性 胆 囊癌 患者 的 生存 率 具有 重要 意 义 。 f 关键词 】 原发 性胆囊癌 ; 外科 ; 诊治分析 d i1 .99 j in 10 o:0 3 6 /.s .0 6—15 0 10 .2 s 99 2 1 .8 16 文 章 编 号 :0 6—15 2 1 )一0 3 3 10 99(0 1 8— 6 3—0 2
文章编号 :0 6—15 ( 0 1 0 10 99 2 1 )一 8—3 3 O 6 3一 l

原发性胆囊癌的外科诊治分析(附56例报告)

原发性胆囊癌的外科诊治分析(附56例报告)

z一 D p r etfGnrl ugr ,eu nP ol’ H si lH y a 10 0 C ia eat n o eea S re H ya epe s o t , eu n5 7 0 , hn m y pa
【 bt c】 O jcv T xl et xeec f u i lr tet np m r crnm fh A s at r b t e oep r h eprneo s g a ta n o r a a i ao t ei o e i r c e m i y co e
(6 ) : 2 5- 2 1 1 2 1 3
[ 张龙跃 , 2] 孙经利 , 志荃 等 , 李 阿德 福韦酯治疗 Y D变异 的乙型 MD
B. En lJMe 2 0 3 2 (2 ) :6 3-6 1 N g d,0 5,5 6 27 2 8 .
肝炎肝硬化患者近期疗效观察. 临床肝胆病杂 志 , 0 , ( ) 2 92 1 : 0 5
g l ld e . eh d T n lz h l ia aa o 6 c s s o rma a cn mao e g l ld e a in s al a d rM t o s b o a ay e t e ci c ld t f a e fp n 5 i r c ri o ft ab a d rp t t y h l e rto p c iey Re u t T i g o p p t n s wee te t d wi i l h lc se tmy,h t n ad s r ia erse t l. s l v s h s r u ai t e r r ae t smp e c o e y t c0 h t e sa d r u gc l
中国实用医药 2 1 0 0年 4月第 5卷第 1 0期

原发性胆囊癌的外科治疗现状

原发性胆囊癌的外科治疗现状

原发性胆囊癌的外科治疗现状胆囊癌是目前最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大约占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5位[1],好发于老年女性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手术切除是胆囊癌的唯一有效的治疗[2],但胆囊癌治疗效果多不佳,只有少数患者手术后能存活至5年以上而胆囊癌又基本是原发性胆囊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gallbladder,PCG),其发病率近年来呈逐渐上升趋势。

由于该病具有早期诊断困难,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转移和复发等特点[3]。

目前对各个时期原发性胆囊癌的治疗方法选择不一,故本文将对原发性胆囊癌的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作如下综述。

1病理分期及转移国际上及我国目前一般仍普遍应用Nevin分期标准[4],根据肿瘤侵犯胆囊深度和癌组织分化程度将胆囊癌分为5期:I期为粘膜内原位癌;Ⅱ期癌肿仅侵犯粘膜和肌层;Ⅲ期癌肿侵及胆囊壁全层。

Ⅳ期癌肿侵犯胆囊壁全层及周围淋巴结。

V期癌肿侵犯或转移至肝及其他器官。

2胆囊癌外科治疗的基本方法2.1单纯胆囊切除术单纯胆囊切除术适用于肿块仅限于黏膜层I、Ⅱ期。

对限于胆囊黏膜层的(Nvein I期)胆囊癌单纯LC和开腹单纯胆囊切除术即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Darabos 等[5]等认为单纯LC和开腹根治性切除术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Kim等[6]研究叙述到早期胆囊癌只做单纯胆囊切除术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5%以上。

如果癌肿侵及肌层(NevinⅡ期)则要行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包括完整的胆囊切除,适当切除胆囊床肝组织,以及清扫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

Benoist等[7]认为对NevinI、Ⅱ期病例行根治性胆囊切除术的长期生存率显著优于单纯胆囊切除术,故有必要强调肝楔形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的重要性。

国内石景森等[8]认为术前如确诊为胆囊癌者应行根治性手术,因良性病变行胆囊切除术后病检却意外发现为胆囊癌的,如为NevinI期,可不必再次手术,如为Nevin Ⅱ期,则应当再次手术清扫区域淋巴结并楔形切除部分肝脏。

原发性胆囊癌诊治56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胆囊癌诊治56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胆囊癌诊治56例临床分析陈永标;江艺;张绍庚;林华;吕立志;胡还章【期刊名称】《福建医药杂志》【年(卷),期】2004(026)005【摘要】目的总结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3年1月至2003年12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56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患者中,男22例,女34例.术前B超诊断符合率64.3%(36/56);术前CT检查38例,诊断符合率84.2%(32/38).手术切除胆囊38例,切除率为67.9%(38/56).其中根治性切除18例,占32.1%(18/56).根治性切除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2%、46.5%、17.6%;姑息性切除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25%、8.3%、0;两组术后1、3年生存率比较,P<0.05;活检引流者,生存期均小于10个月.结论 B超、CT是诊断原发性胆囊癌主要影像学检查,提高警惕有利于早期发现胆囊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是提高原发性胆囊癌存活率的关键,对晚期胆囊癌应尽可能行扩大根治术.【总页数】3页(P16-18)【作者】陈永标;江艺;张绍庚;林华;吕立志;胡还章【作者单位】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肝胆外科,350025;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肝胆外科,350025;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肝胆外科,350025;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肝胆外科,350025;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肝胆外科,350025;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肝胆外科,3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8【相关文献】1.原发性胆囊癌41例诊治分析 [J], 王勇;薛冰;闵志钧2.原发性胆囊癌46例诊治分析 [J], 梁刚;何盟国3.原发性胆囊癌诊治进展 [J], 张阳;兰勇;牟永华4.原发性胆囊癌诊治210例 [J], 贾志芳;尚培中;宋创业;南润玲;张江华5.58例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诊治分析 [J], 杨志伟;朱大勇;陈杨;毛晓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胆囊癌的外科诊治分析(附56例报告)
Experience of surgical treatment on 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gallbladder (report of 56 cases)
WEN Zi-yi.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Heyuan People’s Hospital,Heyuan *****,China
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gallbladder;Surgical;Diagnosis and treatment
作者单位:*****河源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原发性胆囊癌(PCG)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生率的前位。

因其症状和体征不具有特异性,所以早期诊断率较低。

虽然随着CT、MR在临床上的应用不断广泛,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率较前有所提高,但由于它具有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根治机会少的特点,预后仍然很差,越来越被外科临床所重视。

本文对本院2021年3月至2021年7月诊治的56例PC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56例,男21例,女35例,年龄29~68岁,平均(57.4±3.8)岁。

主要临床表现:右上腹部疼痛者27例(48.2%),右上腹部包块15例(26.8%),黄疸8例(14.3%),发热4例(7.1%),恶心1例(1.8%),无症状者1例(1.8%)。

合并胆囊结石、胆管结石30例(53.6%),有膽囊息肉病史9例(16.1%)。

本组行B超或CT检查,诊断为胆囊癌的符合率分别为70.1%、78.6%。

B超或CT未能确诊的病例多报告为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和胆囊慢性炎症。

1.2 手术方式本组行剖腹探查及取活检术22例(39.3%),单纯胆囊切除术16例(28.6%),单纯胆总管引流术6例(10.7%),胆囊切除并胆总管空肠Y形吻合术3例(5.4%);胆囊切除并胆总管引流2例(3.6%),胆囊切除并胃空肠吻合术1例(1.8%),胆囊癌根治术2例(3.6%),胆道内支架
植入内引流术4例(7.2%)。

2 结果
病理学检查示腺癌37例(66.1%),黏液腺癌8例(14.3%),鳞状细胞癌7例(12.5%),类癌4例(7.2%)。

经影像学检查、手术探查及病理学检查,按Nevin分期,I期5例(8.9%),Ⅱ期7例(12.5%),Ⅲ期12例(21.4%),Ⅳ期20例(35.7%),V期12例(12.5%)。

随访49例(87.5%),存活1年以上18例,1年内死于肿瘤31例,1年生存率为36.7%。

术后发生腹腔积液伴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胆漏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4%。

3 讨论
3.1 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提高PCG的早期诊断率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PCG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易被误诊为胆囊良性疾病而忽视,出现持续上腹部疼痛、皮肤巩膜黄染、上腹部包块等临床表现时多数属中晚期,预后较差。

目前PCG的诊断主要依赖B超、CT、MR 等影像学方法。

超声检查仍是胆囊癌首选的检查手段,但由于其易受腹壁肥厚及肠管积气等影响,加之合并充满型胆囊结石或胆囊萎缩,容易漏诊。

晚期胆囊癌CT检查确诊率高于超声,并且较好地显示了胆囊与邻近脏器的解剖关系,判断肿瘤浸润程度及转移情况,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打下基础。

分子生物学在胆囊癌的诊断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特异性较高的肿瘤标记物不多,如血清CA19-9、CEA等特异性差。

近年来开展的内镜超声(EUS)检查方法,由于采用高频探头,在内镜下仅隔十二指肠壁对胆囊进行扫描,并可以结合细针穿刺活检,提高PCG 的早期检出率,并能判定胆囊壁各层结构受肿瘤浸润的程度,确定肿瘤分期,从而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案,但目前EUS在我国尚不能很快普及。

由于PCG多发生在老年患者,女性多见,多数伴有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等良性病变,因而有以下高危因素患者应警惕PCG的发生,采取积极的治疗态度:55岁以上的中年人;有较长时间的胆道病史;腹痛症状由间歇性变为持续性;多发结石;直径2.5 cm的大结石;胆囊颈部结石;胆囊萎缩,钙化,胆囊壁局部增厚;直径1.0 cm的胆囊息肉;胆囊腺肌增生症;胆胰管汇合畸形。

3.2 原发性胆囊癌的外科治疗标准的根治性手术是PCG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根据肿瘤分期决定手术方式。

早期胆囊癌术式的选择一般为:Nevin I期行单纯胆囊切除即可;Ⅱ、Ⅲ期行标准根治术(完整切除胆囊+胆囊床2 cm以远的肝脏楔形切除+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

Ia期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即可达到根治效果,术后发现的Ia期患者無需再次手术,5年生存率可达到100%;对Ib期的观点不一致,有主张胆囊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也有学者认为大多数Ib期病变局限,无血管或神经转移,淋巴转移率低,只要切缘阴性,无需再手术,Ib期再手术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的生存率与单纯胆囊切除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Ⅱ期标准手术是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手术范围包括:整块切除胆囊及胆囊床周围约2 cm的肝组织+N1~N2站淋巴结清扫术。

既往认为Ⅲ期及部分Ⅳa胆囊癌以姑息性治疗为主,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和对胆囊癌生物学特性的深入研究,一些学者主张行扩大根治术,以改善其预后。

进展期胆囊癌多累及肝脏、肝门胆管、胰腺、胃肠道等邻近器官组织,根治术无法达到R0切除,因此联合脏器切除和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能够在外科治疗角度实现根治目的。

扩大PCG根治术是在根治术基础上根据肿瘤浸润范围行右肝叶、肝外胆管、胰十二指肠、胃十二指肠和/或结肠等切除。

对伴有肝转移、腹膜种植和/或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Ⅳb期患者,姑息性手术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和预后,姑息手术包括姑息肿瘤切除、胆管内/外引流术、肠道短路手术等。

胆囊癌根治术时应注意淋巴结清扫范围:第1站为胆管旁淋巴结、肝门淋巴结(包括肝动脉、门静脉周围淋巴结);第2站为胰头、十二指肠、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第3站为腹主动脉和腔静脉周围淋巴结。

胆囊癌的淋巴结转移早,Nevin I期转移率可达60%,且随肿瘤侵犯深度加深而升高,总发生率为20%~85%,因而有主张对早期病例亦有根治切除的必要。

但随着胆囊癌手术范围的扩大,手术并发症亦随之增加。

本组资料显示,感染和胆漏是胆囊癌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

感染主要与胆囊癌患者年龄大,一般情况差,手术时间长,术后长时间卧床等因素密切相关。

术中注意切口保护及预防,使用抗生
素可以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胆漏可为胆肠吻合口漏或是肝切面胆管漏,胆肠吻合时要注意保证胆管残端的血供良好、无张力和黏膜对黏膜吻合。

此外,术中以白纱布检查肝创面及经支架管注水检查吻合口的密封性均可以有效地防止胆漏。

3.3 原发性胆囊癌的预后由于胆囊癌早期诊断率低,病情进展快,预后差,多数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但早期胆囊癌的5年生存率仍较高。

为降低胆囊癌的发病率,应对高危人群行预防性胆囊切除术,尤其对胆囊形态不规则、胆囊壁不规则增厚或胆囊萎缩者,B超发现胆囊内团块无声影且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者,胆囊息肉直径在1.0 cm以上,基广或蒂较粗、病变呈进行性增大者,以及术中发现胆囊周围粘连较重、胆囊壁局部增厚者,术中切除胆囊后应立即剖视胆囊,有可疑病变时应行冰冻切片检查和病理检查,以便根据病变浸润范围行根治性手术。

对于未能手术的高危患者应定期随诊、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从而改善预后,提高远期生存率。

参考文献
Meara RS,Jhala D,Eloubeidi MA,et al.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NA biopsy of bile duct and gallbladder:analysis of 53 cases.Cytopathology,2006,17(1):42-49.
黄志强.胆囊癌外科治疗:世纪回眸.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1,16(2):69-72.
Kim EK,Lee SK,Kim WW.Does laparoscopic surgery have fl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gallbladder cancer Hepatobiliary Pancreat Surg,2002,9(5):559-563.
金唐林,高永忠,黄永川.不同手术方式对原发性胆囊癌预后的影响.消化外科,2006,5(6):411-413.
Yamaguchi K,Chijiiwa K,Saiki S,et al.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70 operationsfor gallbladder carcinoma.Br J Surs,1997,84(2):200-2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