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卫生习惯养成教案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健康生活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幼儿期是儿童接触社会,溶入社会的初始阶段,也是健康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将使幼儿终生受益。幼儿健康生活习惯的塑造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有赖于幼儿园、家庭的共同参与,因此在中心开展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抓住时机,循循善诱,使孩子们真正做到“好习惯,早养成,益终身”。

我们根据园所实际,具体开展了以下的实践探索:

一、为了解幼儿生活习惯现状,对幼儿在家庭生活中的生活习惯进行调查与分析

2008年3月初,对本园小、中、大班,各60名幼儿的家长进行调查,详见表一、表二、表三:

表一幼儿饮食习惯

表二幼儿卫生习惯(N=

表三幼儿运动习惯(N=

分析:

表一中大部分幼儿他们的饮食习惯还是比较好的,他们可以做到自己独立地用餐等,饮食结构也相对比较合理。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有8位幼儿他们的饮食习惯是存在着一定问题的,亟待改善。

表二中分别有很多幼儿他们的卫生习惯是比较好或者说还可以的,但也有少数幼儿他们的卫生习惯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因此我们要对这一部分幼儿着重进行教育和指导。

表三中有相当多的幼儿是能参加或者说经常参加运动的,并且拥有了一些运动心得;但同时从表格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也有高达12位幼儿他们的运动习惯可以说是还完全没有养成的,他们几乎不喜欢运动,这一点是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

另外,从三份表中不难看出,幼儿的健康生活习惯还不是很好,尤其是在进餐、睡觉、运动等方面,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性很大。其实三——六岁左右的孩子对周围的事情都感

到新鲜,什么事都想自己尝试一下,他们已有强烈要求“我自己做”的愿望,然而家长却在精心照管下支配了孩子的活动,孩子失去了独立尝试的机会。

二、根据幼儿生活习惯中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制定培养幼儿健康生活的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改、完善。

首先我们根据调查明确健康生活习惯的主要内容。

1、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是幼儿身体健康的需要,同时对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包括以下几方面:(1)饮食习惯: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食等。

(2)卫生习惯:每天有洗脸、洗脚、刷牙的习惯。饭前便后洗手,注意用眼卫生、保持服装整洁和环境整洁的习惯。

2、制定幼儿健康生活习惯的培养方法。

(1)师生互动,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新《纲要》中指出:教师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

(2)通过游戏和同伴们的交往,促进幼儿健康生活习惯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养成。

(3)在家园合作中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

幼儿长大入幼儿园前,已经有了一定的活动能力,他们好奇心强且好动,好问,好模仿。因此,在家长老师的培养下,很容易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我们通过家长园地、家访、与家长个别交谈等方式向家长宣传那些不良行为的弊

端,提出生活习惯培养的正确方法,家园配合,在“既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的前提下,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三、幼儿健康生活习惯培养采取的途径与措施

1、培养的途径

(1)家长引导

孩子进入社会的第一步就是和家庭成员的频繁接触,由于孩子的可塑性、模仿性强,父母的言行举止,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们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此,家长要充分重视耳濡目染的作用,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忌一味地批评指责。在对幼儿提出要求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如孩子学洗手湿了衣袖,学拿筷子吃饭把米拉掉到了地上,家长不能因噎废食而中止他们去干,用赞赏的目光去肯定他们活动中的积极因素。慢慢地等孩子有一些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后,再对他们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如吃饭不要把饭粒撒一地等。可以对孩子说:“如果吃饭不讲话,我会更喜欢你”“你真能干”等来激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为了养成孩子早晚刷牙的良好习惯,去超市购物时,家长可让孩子自己选购喜欢的牙刷和牙膏,引起孩子对刷牙的兴趣,培养其正确的刷牙方法。

(2)同伴影响

幼儿与同伴交往对幼儿心理发展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须充分利用幼儿园这个大集体,让孩子在老师的表扬声中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并激发他们乐意向同

伴学习的愿望,让他们感受到“我行”、“我能做到”、“我是最神气的”,同时,为孩子们开展“大带小”等小组游戏活动,让他们能逐步地找朋友一起玩,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交往能力。

(3)教师指导

教师是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与日常生活中教师的指导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在日常活动中,需要我们知道怎么做和做什么,同时也要求我们把握什么心态来接纳他们和培养他们,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培养的措施

(1)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

食物营养是3~6岁孩子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这个时期的孩子生长快,新陈代谢旺盛,需要丰富的营养,这样才能保证他们生长发育的需要。

为了确保营养的充分摄入,我们必须为孩子提供一个整洁、明亮、温馨、有趣的用餐环境,保证他们愉快的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进餐中,当孩子坐上了餐桌,在他面前是一份清新的饭菜,为了便于他进餐方便,饭、菜、汤都要少量和分开,宁可少盛多添,留一个稍大的空间,便于孩子吃饭撒翻后可以方便清除,成人不必在意和指责,继续鼓励他自己吃。随着孩子能力的提高,应注意提醒孩子不让饭菜洒落在桌上和地上。

集体进餐,其实也是幼儿之间相互交往的时机,教师应告诉幼儿,想说话时先咽下嘴里的食物,轻声说话。小年龄

幼儿喜欢模仿,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进餐,用自己的言行去暗示幼儿的行为,正面引导比不许他们怎么做更有效。教师要多用赞赏的眼光、动作、语言鼓励幼儿的自理行为,并在集体面前赞扬他们。“爱学样”是小年龄幼儿的特点,教师的赞扬对其他幼儿则是一种积极的暗示。

例:在培养小朋友自己吃饭时尊重和培养让其自己吃饭的欲望,让孩子自己吃饭,虽然边吃边掉饭粒,但老师还是坚持让小朋友自己吃,随时帮助纠正拿勺的姿势。老师还不时提醒幼儿:“小调羹,拿拿好,小饭碗,扶扶牢,小眼睛看好碗,吃得干净真正好。”“吃饭时,要坐好,慢慢吃,细细嚼,不掉饭,不洒汤,好好吃,长得胖。”

现在孩子进餐时偏食现象较多,有的则是咀嚼能力不够所致,多数幼儿不喜欢吃菜是嫌老,不愿多嚼。对于挑食的幼儿,除了要引导其不挑食,还可根据幼儿的口味来烹饪,吸引他们去尝试吃不爱吃的东西。初次尝试时量要少,并以同伴和教师的良好情绪去影响、感染他们。老师可在吃饭前设计成兔妈妈请客的情节,先请喜欢吃菜的小朋友来吃,请其它小朋友看,他是怎么嚼的,看着小朋友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其它小朋友也被勾起了食欲,纷纷说:“妈妈我也要吃。”在进餐时,“兔妈妈”及时鼓励吃得好的“小兔子”。有的孩子不会啃骨头,不会吃鱼,老师则分别扮演“狗妈妈”、“猫妈妈”,教孩子怎样吃肉骨头和鱼,孩子在愉快的气氛中边学边吃,渐渐地使孩子感到吃饭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更好地进餐。

(2)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