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13篇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13篇《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结合实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能说出机械效率的含义,知道机械效率是小于1的。
能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实验了解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高低与物体重力的大小有关。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参与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认识。
(2)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机械效率难点: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投影,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的同时提问。
教师:这篇传说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教师:他为什么聪明呢?(二)导学达标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投影,提出问题:有什么办法将教室门口的沙子运上教学楼3楼?那种办法较好?(直接拿着桶从楼梯走上去、用动滑轮、定滑轮拉上去、用袋子装着直接从上面吊上去等)教师:这里提供一些器材和相关的数据,请同学们讨论一下用哪种方法好?教师:在把沙子从一楼运上三楼的过程中,每种方法中各对哪些物体做了功?教师:无论他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做的功是什么?教师: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有用的功我们叫有用功。
教师:在几种不同的方法中他不愿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分别是什么?教师: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我们叫额外功。
教师: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我们叫总功。
2.机械效率①机械效率的引出【分组讨论】方案一(直接用桶提):有用功600J;额外功2520J;总功3120J。
方案二(用动滑轮和桶):有用功600J;额外功180J;总功780J。
方案三(用动滑轮和袋):有用功600J;额外功90J;总功690J。
教师:在这三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大?教师:方案三(用动滑轮和袋)做的额外功最少。
教师: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越大,我们就说机械效率高。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8篇)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8篇)机械效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组装滑轮组,掌握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2、能进行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观察、思维等能力,增强团结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1、滑轮组的绕线组装,2、重物上升的距离和绳子自由端所通过距离的测定。
理解S与h的关系。
3、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实验器材1个定滑轮和1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2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刻度尺,钩码(或重物),弹簧测力计,铁架台,铁夹,细绳教学过程设计一。
复习提问1、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什么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二。
预习提问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步骤。
三。
实验指导1、在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测量应该在工作过程中进行。
在测量中,弹簧测力计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
必须在拉动中读数。
为了避免实验时顾此失彼,同一实验组的同学要分工合作。
2、钩码上升高度的测量,可先量出钩码到桌面(或铁架座面)的距离h1,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后,再量出钩码到桌面(或铁架面)的距离h2那么h2-h1就是钩码升高的高度h 。
为了测量和计算方便,钩码前后的高度h1、h2最好是整数。
3、弹簧测力计通过距离的测量,可以仿照测量钩码提升高度h的方法进行,或者事先在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做个带色的记号,再拉弹簧测力计,量出记号到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的距离,这就是弹簧测力计通过的距离s 。
4、在实验中要求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地记录测得的数据,不能凑数。
实验结束,要整理仪器,并放回原处。
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复习和预习情况,导入新课。
启发实验回顾已学知识,明确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器材、实验目的、实验步骤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为动手实验做准备。
四。
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安排实验分工四人小组成员好分工:一人负责操作,一人负责测量,一人负责记录,一人负责观察、指挥。
初二物理机械效率教案5篇
初二物理机械效率教案5篇初二物理机械效率教案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学大纲所提出的纲、要要便于教材的叙述,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初二物理机械效率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重、难点:1、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2、正确使用温度计教学器材:烧杯、冷热水、温度计、体温计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学达标:引入课题:欣赏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问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猜想)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 温度计二、进行新课: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试验:课本70页试验:图4.4-1示结论: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温度比较高?学生结论〔……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结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实物、录像观察)3、摄氏温度:字母C代表摄氏温度℃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它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
低于0℃用负数表示例:37℃读作37摄氏度-45℃读做零下45摄氏度4、体温计:○1 结构、量程、分度值○2使用5、实验用温度计的使用:探究:怎样使用?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总结:(1)使用前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或低于量程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2)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②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让学生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的本节内容。
八年级物理机械效率教案7篇
八年级物理机械效率教案7篇八年级物理机械效率教案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中物理教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参考。
八年级物理机械效率教案(篇1)本周的教学内容是《认识棱镜》和《光的反射现象》。
第五节《认识棱镜》课堂开始时我以彩虹的形成为引,小组讨论彩虹的形成以及日常生活中除了下雨过后还有哪些情况能够看到彩虹。
有些学生从来没有看见过彩虹,所以在讨论的时候没有参与感。
然后我请了几位学生来讲解彩虹的形成原理。
之后引入三棱镜的相关知识,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们来观察当白光透过棱镜时发生的色散现象。
但是由于部分教室光线较强,拉上窗帘关了灯还是比较亮,而且手电筒光强较弱,导致部分小组并没有看到明显的色散现象,只能看其他小组做出的小彩虹,因此体验感不是很好。
第六节《光的反射现象》主要给学生提出两个问题:1、为什么光会反射?这个问题需要在前面做铺垫,不然直接讲出来会造成知识的串联出现问题,所以我通过镜子中的成像作为引导来提问,大部分同学都能够很好的.理解。
2、我们如何判断反射后的光线和射入的光线的性质是否是一样的。
这个问题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不太好理解,所以我请学生们自己小组讨论给出实验方案,我再做适当的补充,最后确定合理的实验方案。
但还是因为教室光线太强,所以学生们观察不到光线的行进路线,只能通过起点和终点来判断。
后来我改进一下实验,让学生用喷雾往激光笔光柱上喷水,这样就可以看出光线,但是学生会把水喷得到处都是,影响后续上课,所以这个方案也不太好,还需要继续改进。
八年级物理机械效率教案(篇2)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机械效率教案
机械效率教案一、课程背景在机械工程领域中,机械效率是评估机械设备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机械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节能性能以及使用寿命等方面。
因此,了解和提高机械效率是机械工程师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为此,本教案将介绍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机械效率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3. 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4. 能够分析和评估机械设备的效率;5. 提高学生对机械效率的认识和意识。
三、教学过程1. 机械效率的概念介绍(15分钟)(1)通过图示和简单的例子引入机械效率的概念。
(2)与学生讨论机械效率的定义和意义,以及为什么提高机械效率对机械设备的重要性。
2. 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20分钟)(1)介绍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并解释各个参数的含义。
(2)与学生一起进行机械效率的计算练习,以加深理解。
3. 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20分钟)(1)介绍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如摩擦损失、能量转换损失、传动效率等。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因素对机械效率的影响。
4. 案例分析(30分钟)(1)选取一个机械设备,例如汽车发动机或风力发电机,通过实际数据和计算方法分析其机械效率,并比较不同条件下的效率变化。
(2)提供相关数据和问题,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并提出改进机械效率的建议。
五、课堂讨论和总结(15分钟)(1)学生与教师一起讨论案例分析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分享分析过程和结论。
(2)总结课程内容,强调机械效率对机械设备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注重提高机械效率。
六、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份关于机械效率的小结报告。
报告要包括对机械效率的理解、案例分析的过程和结论,以及对机械设备效率的改进建议。
七、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小结报告,对学生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估。
同时,课堂讨论和互动也是评估学生参与度和思维能力的重要依据。
《机械效率》教案(优秀3篇)
《机械效率》教案(优秀3篇)机械效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及三者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能计算简单机械的效率。
3、培养学生对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效率”的科学态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认识;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难点:测量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教学仪器】电脑教学平台一套,滑轮组、铁架台、弹簧秤、刻度尺、相同木块和细线各20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师:我们学校旁有一座私人住宅正在建造中,现在需把100N重的砂子运到6m高的楼上。
在投影仪上映出下图:引导学生先观察图片,一分钟后,教师: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呢?学生:第三种方法最省力。
教师:如果从功的角度看这个问题会怎样呢?首先,让学生一起分析,这三种工作方式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把重100牛的沙子从地面运到三楼,这是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同学们计算一下,单纯完成此任务,需要做多少功呢?根据学生的计算结果,板书:W1=G沙·h=600J第三种方式,人做的功是多少呢?3)W2=G总·h=690J第二种方式,人做的功是多少呢?2)W2=G总·h=780J第一种方式,人做的功是多少呢?1)W2=G总·h=3120J(此处学生遇到了困难,这也是安排上面计算顺序的目的。
困惑一:需要计算楼梯的长度吗?提示学生: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可以分解成先水平移动不做功,再竖直升高做功。
困惑二:人的体重该不该算上?)学生分析计算结果:三种方式做的功都比W1多,额外多做的功不一样,可见第三种方式最好。
《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4篇
《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4篇《机械效率》教学设计篇一1、有用功:2、额外功:3、总功:4、机械效率:①定义:②表达式:③理解、强调:练习题分析,作图,说明,草稿等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机械效率篇二如何实施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机械效率”是人教社根据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学大纲》而修订的初中物理第一册最后一章第三节内容。
它是学生在对“力”、“力和运动”、“功和功的原理”等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上比较综合的一节,且有所扩展,涉及到一定量的计算,在实际中有重要的应用,在社会生活中也有相应的体现。
因而,本节内容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因学生缺乏对“机械”的感性认识而又有一定的抽象性,《大纲》也提出了“理解”的较高的教学要求。
由于功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其本质缺乏认识,“功的原理”可以说既简单又复杂,学生也并不一定真正理解,所以学生在学习“机械效率”时也必然有一定的困难。
特别是对几种“功”的表现形式、实质意义及相互关系的理解有相应的困难。
学生们虽然对物理的学习也有近一年的时间,有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和理解能力,但他们抽象的理性思维能力仍然较低,对事物的认识仍主要借助于感性认识,需要靠教师的有效引导才能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通过理性认识的建立和知识的获得,获得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智能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要突出“以学生为本”,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的定位就不应仅仅停留在学生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提高上,要定位在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通过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领悟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思想方法和过程方法,感悟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体现和应用,从而产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人与人团结合作、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情感态度。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相互关系,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能正确认识几种功的表现形式,能利用机械效率解决有关问题。
《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
《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机械效率是指机械在稳定运转时,机械的输出功(有用功量)与输入功(动力功量)的百分比。
下面是关于《机械效率》教学设计的内容,欢迎阅读!一、教学目标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和公式,能够利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2.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3.本节课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从而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意义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机械效率的概念。
2.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教师出示一张图片。
提出问题:生活中听过关于效率的词语,学生能够回答出:工作效率,学习效率等。
根据学生回答引出课题《机械效率》。
环节二:新课讲授【生成概念】组织学生完成书中“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这一实验。
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定滑轮和动滑轮拉同一物体到同一高度做的功是否相同。
实验:(1)让一位同学到讲台上,一位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缓慢地提升一定的高度,并计算拉力所做的.功。
(2)再让另一位同学到讲台上,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缓慢地提升相同的高度,在做这个演示实验之前,提问两次拉力做的功是否相同,然后开始实验,再次计算拉力所做的功。
提问,两次实验中拉力做的功为什么不同?提问后总结:尽管使用动滑轮会省力,但由于滑轮本身所受的重力所受的重力以及摩擦等因素的影响,所以通过动滑轮拉动钩码,拉力做的功要多一些。
环节三:巩固提高【深化理解】学完本节课的新内容之后,让学生小组讨论,机械效率是否能够达到100%。
通过总结学生回答得到机械效率不能达到100%。
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
作业:如何提高生活中常见机械的工作效率。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10篇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教学重点1、理解机构效率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教学难点理解机械效率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教学后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一、引入新课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三楼。
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
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最好?二、进行新课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着提沙子的过程。
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板书额外功: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假如我们用下面三种方法搬运沙子,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讨论回答。
(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
)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
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
(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机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
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机械效率都一样吗?请同学们再来观察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
下面我们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板书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通过观察上面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提出问题。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猜想上面提出的问题。
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猜想,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出实验的方案。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案。
《机械效率》教案(5篇)
《机械效率》教案(5篇)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参加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订简洁的科学探究规划和试验方案。
说明与建议1、有用功和总功首先让学生看课本图14.4-1,弄明白三幅画的意思,然后争论用图中三种不同方法,把100N重的沙子运上三楼,哪种方法最好。
学生可能对其次、三两种方法的区分不太理解,可引导学生留意桶的重量与口袋重量的不同。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每种状况需要做的功,引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
2、想想议议这里意在使学生加深了解有用功、额外功的概念。
实际使用机械时,人们总是盼望额外功少些。
杠杆、起重机、电梯等全部机械都有一些是有用功,一些是额外功。
通过争论,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额外功。
3、机械效率为了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引入机械效率这一概念,懂得机械效率的意义,在叙述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后,应强调指出,使用机械做功,为了工作需要以及不行避开地存在摩擦等缘由,额外功是不行避开的。
例如用水桶从井里提水,目的是把水提上来,所以提水的功是有用功,提桶的。
功是额外功,而为了把水提上来,水桶是不行缺少的。
额外功是我们不需要的,它白白铺张能量,因此应尽量减小它。
使用不同的机械来提起物体,我们盼望做的额外功越少越好,或者说,有用功与总功越接近越好。
不同机器这方面的差异,通常用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百分比来表示,叫做机械效率,给出机械效率的公式。
一台机器所做的有用功与总功越接近,这台机器的机械效率就越高。
课本列举了一个计算机械效率的例题,意在练习机械效率公式的应用,使学生加深熟悉有用功和总功的概念。
最终指出,提高机械效率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可以削减能耗,降低生产本钱,应对这个问题重视。
还可以让学生议议:除了用机械做功有个效率问题外,干别的事情有没有效率问题,在更宽阔的背景下对效率问题有个初步观念。
4、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这个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通过探究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摩擦是影响机械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利用斜面也可以省力。
机械效率物理教学教案
机械效率物理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意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索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1.2 教学内容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和实际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机械效率的概念。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实际应用。
1.4 教学步骤引入机械效率的概念,解释其重要性。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发现机械效率的存在。
讲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让学生进行实例计算,巩固机械效率的概念。
第二章:简单机械的效率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分类和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简单机械的效率。
2.2 教学内容简单机械的分类和特点。
简单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2.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
通过数据分析,让学生理解简单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2.4 教学步骤介绍简单机械的分类和特点。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数据。
讲解简单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让学生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简单机械的效率。
第三章:复杂机械的效率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复杂机械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复杂机械的效率。
3.2 教学内容复杂机械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复杂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
通过数据分析,让学生理解复杂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3.4 教学步骤介绍复杂机械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数据。
讲解复杂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让学生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复杂机械的效率。
第四章:机械效率的优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效率的优化方法和原则。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探索机械效率的优化方法。
4.2 教学内容机械效率的优化方法和原则。
机械效率优化的实际应用。
4.3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思考机械效率的优化方法。
通过讨论和思考,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优化的原则。
《机械效率》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教案
《机械效率》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教案《机械效率》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机械效率》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结合实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明确机械效率是描述做功效率的物理量。
能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设计实验,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知道使用机械就要做额外功。
2、通过实验与讨论,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有合理改进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由“有用功和额外功”“机械效率”两部分构成,机械效率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教学中要通过实例分析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使学生真正认识机械效率的含义。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中要组织学生经历测量的全过程,如让学生经历组装实验装置、测量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他们的实践体验。
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有关计算。
难点: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三、教学策略以“利用动滑轮提升重物”为背景,提出问题:动力对绳子做功等于动滑轮提升重物所做的功吗?让学生猜测并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学生经过数据分析后发现,动力对绳子做的功总是大于动滑轮提升物体做的功。
进一步分析讨论,引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效率的概念。
通过理解、运用机械效率解决实际问题,认识到提高机械效率的两种方法:减小额外功和增加有用功。
在讨论了怎样提高机械效率的问题之后,把效率问题延伸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使学生明白只有提高学习效率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动滑轮、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等。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2. 学会计算机械效率。
3. 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4. 能够应用机械效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引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力学课程中学习过的机械能转换的原理,让学生思考在能量转换过程中可能会有什么损耗或浪费。
概念解释(10分钟):
讲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机械效率 = 有用输出能量 / 输入能量,以百分比表示。
示例分析(15分钟):
通过示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例如,一个电动机输入1000J的电能,输出800J的机械能,则机械效率为80%。
讨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10分钟):
与学生共同探讨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如减少摩擦、降低能量损耗、提高设备的质量和设计等。
应用实例(15分钟):
提供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计算机械效率。
例如,在一个工厂中,某台机器输入1000J的能量,输出700J的功,求机械效率。
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机械效率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延伸活动:
鼓励学生观察和思考身边的机械装置,分析其机械效率,并提出改进建议。
可以让学生形成小组,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并报告他们的研究结果。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8篇)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8篇)《机械效率》教案篇一教学课题:第十一章第八节机械效率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能够计算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机械效率教学难点:机械效率的概念教学用具:重物,支架,细线,滑轮,斜面等教学方法:初中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但不善于动脑,好奇心强,集中精力听课的持久性差,比较好动,根据这个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学生自学为主,配以谈话、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机械效率在初中物理教学法中既是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重就重在它可使学生对全章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和全面的知识结构,真正掌握使用简单机械的目的;难就维在:1前面在讲简单机械和功的原理时,都没有考虑摩擦和某些机械自身的重。
因此对本节课讨论的内容很难捉摸理解,在具体实例中分不清哪部分是存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2对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不能真正理解,只会死记公式,遇到具体问题就感到无从下手。
为此我在教学中将“用动滑轮提升重物”这个综合性的问题分解成三个单一的'问题提出来即a 直接提升重物b直接提升滑轮c用滑轮将重物提升。
其教学过程如下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叫功?怎样计算?2什么叫功率?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3功的原理内容是怎样的?二、引入新课通过对功的原理的学习,我们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那么使用简单机械的目的何在?(学生回答:省力或工作方便)在省力和工作方便的同时,我们以学习了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哪一个?(学生回答:功率)今天我们将讨论使用简单机械中的另一个问题“机械效率”,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一)引导学生学习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三个物理概念1板书课题让学生朗读课文(1)请一们学生朗读课文1—3自然段要求其余同学留意有没有读错的地方,若有让学生提出并纠正。
《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
《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优秀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优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优秀1【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及三者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能计算简单机械的效率。
3、培养学生对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效率”的科学态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认识;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难点:测量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教学仪器】电脑教学平台一套,滑轮组、铁架台、弹簧秤、刻度尺、相同木块和细线各20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师:我们学校旁有一座私人住宅正在建造中,现在需把100N重的砂子运到6m高的楼上。
在投影仪上映出下图:引导学生先观察图片,一分钟后,教师: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呢?学生:第三种方法最省力。
教师:如果从功的角度看这个问题会怎样呢?首先,让学生一起分析,这三种工作方式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把重100牛的沙子从地面运到三楼,这是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同学们计算一下,单纯完成此任务,需要做多少功呢?根据学生的计算结果,板书:W1=G沙·h=600J第三种方式,人做的功是多少呢?3)W2=G总·h=690J第二种方式,人做的功是多少呢?2)W2=G总·h=780J第一种方式,人做的功是多少呢?1)W2=G总·h=3120J(此处学生遇到了困难,这也是安排上面计算顺序的目的。
机械效率高中物理教案5篇
机械效率高中物理教案5篇尽管各个学科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学形式和手段也不尽相同,但在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宗旨上是一致的,对教案的要求也是有共性的。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机械效率高中物理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机械效率高中物理教案篇1一.教材简析本节课力的合成,是在学生了解力的基本性质和常见几种力的基础上,通过等效替代思想,研究多个力的合成方法,是对前几节内容的深化。
本节重点介绍力的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但实际这是所有矢量运算的共同工具,为学习其他矢量的运算奠定了基础。
更重要的是,力的合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对今后牛顿运动定律、平衡问题、动量与能量问题的理解和应用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这节课承前启后,在整个高中物理学习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定位为了让学生充分进行实验探究,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本节内容分两课时来完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的概念.理解力的合成本质上是从等效的角度进行力的替代..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了解物理学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通过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如下:一、重点.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关系..实验探究力的合成所遵循的法则.二、难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和运用。
三、重、难点突破方法——教法简介本堂课的重、难点为实验探究力的合成所遵循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为了实现重难点的突破,让学生真正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就要让学生亲自体验规律获得的过程。
初三物理机械效率教案优秀11篇
初三物理机械效率教案优秀11篇《机械效率》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结合实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明确机械效率是描述做功效率的物理量。
能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设计实验,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知道使用机械就要做额外功。
2.通过实验与讨论,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有合理改进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由“有用功和额外功”“机械效率”两部分构成,机械效率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教学中要通过实例分析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使学生真正认识机械效率的含义。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中要组织学生经历测量的全过程,如让学生经历组装实验装置、测量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他们的实践体验。
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有关计算。
难点: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三、教学策略以“利用动滑轮提升重物”为背景,提出问题:动力对绳子做功等于动滑轮提升重物所做的功吗?让学生猜测并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学生经过数据分析后发现,动力对绳子做的功总是大于动滑轮提升物体做的功。
进一步分析讨论,引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效率的概念。
通过理解、运用机械效率解决实际问题,认识到提高机械效率的两种方法:减小额外功和增加有用功。
在讨论了怎样提高机械效率的问题之后,把效率问题延伸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使学生明白只有提高学习效率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动滑轮、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等。
《机械效率》物理教案设计及教学实录2知识目标1、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2、知道电压的单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关系;3、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的电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想象、类比、推理能力,搜集信息能力。
八年级物理教案机械效率
八年级物理教案机械效率八年级物理教案机械效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教案机械效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教案机械效率1教学课题:第十一章第八节机械效率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理解机械效率,能够计算相关的问题.教学重点:机械效率教学难点:总功的概念机械效率的概念教学用具:重物,支架,细线,滑轮,斜面等教学方法:初中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但不善于动脑,好奇心强,集中精力听课的持久性差,比较好动,根据这个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学生自学为主,配以谈话、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机械效率在初中物理教学法中既是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重就重在它可使学生对全章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和全面的知识结构,真正掌握使用简单机械的目的;难就维在:1前面在讲简单机械和功的原理时,都没有考虑摩擦和某些机械自身的重。
因此对本节课讨论的内容很难捉摸理解,在具体实例中分不清哪部分是存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2对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不能真正理解,只会死记公式,遇到具体问题就感到无从下手。
为此我在教学中将“用动滑轮提升重物”这个综合性的问题分解成三个单一的问题提出来即a直接提升重物b直接提升滑轮c用滑轮将重物提升。
其教学过程如下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叫功?怎样计算?2什么叫功率?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3功的原理内容是怎样的?二、引入新课通过对功的原理的学习,我们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那么使用简单机械的目的何在?(学生回答:省力或工作方便)在省力和工作方便的同时,我们以学习了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哪一个?(学生回答:功率)今天我们将讨论使用简单机械中的另一个问题“机械效率”,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机械效率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动滑轮提升重物时,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重物
做的功是不等的;
2.知道W总、W有用、W额外的含义,并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
3.知道什么叫机械效率及其计算方法,并利用上述实验探究的数据计算机械效率,知道机械效率点小于1;
4.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找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机械效率的存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一、引入
在使用简单机械提升或移动物体时,我们要对机械做功,机械又要对物体做功,那么我们对机械做功和机械对物体做功相等吗?
二、新课
(一)活动:以动滑轮为例,比较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重物做的功。
1.设计方案:
2.需测量的物理量和使用工具:
3.实验注意点:
A、测拉力时,应匀速拉动弹簧秤。
B、绳自由端的拉力方向以竖直向上为宜,若方向向下,操作、读数均不方便。
4.设计表格,进行多次实验,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
5.得出结论: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重物做的功是_______(等或不等)的。
(二)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1.在上面的活动中,将钩码提升至一定的高度是我们的目的`,所做的功叫做有用功,记作:W有用;在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需克服摩擦力作功,还要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做功,这部分功虽然并非我们所需要的,但又不得不做,我们将它们叫做额外功,记作:W额外;如果把手的拉力(即动力)对动滑轮做的功叫做总功,
学生复习列举出常用的简单机械。
学生设计方案并指出测量功的步骤。
将实验数据记入表格并得出结论。
记作W总,则总功应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即W总=W有用+W额外。
2.以捞水桶或用水桶打水为例说明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3.使用斜面时:将重物举高h所做的功(Gh)为有用功;使用斜面时,沿斜面的推(拉)力所做的功(Fs);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额外功。
(三)机械效率
1.定义:物理学中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用η表示。
2.表达式:
3.说明:
①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比例的多少,是一个比值,所以是一个无单位的物理量。
②因为W有用总小于W总,所以机械效率η总小于1。
③机械效率是描述机械性能优劣的物理量,机械效率高的机械性能优良。
机械效率的高低与所使用的机械工作时是否省力、及省力多少无关;与机械工作时的快慢程度无关;与机械工作时所完成的功的数量多少也无关.
4.活动:
①根据上述测量结果计算不同情况下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②实验、讨论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才能提高它的机械效率?
5.例题:
(1)用定滑轮缓慢提升质量为20kg的物体,所用拉力为220N,当物体提升2m时,求有用功、总功和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g=10N/kg)
(2)由于在使用杠杆时的摩擦非常小,故杠杆是一种机械效率非常高的简单机械,若用一根机械效率为90%的杠杆将一个18.0kg的物体提升50cm,需要做多少总功?(g=10N/kg)
三、学生总结归纳;
四、课堂训练。
指出在捞水桶、用水桶打水、使用斜面时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学生讨论、总结。
学生活动:计算不同情况下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实验、讨论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才能提高它的机械效率?
计算例题
学生总结
(可就所学的几种机械讨论)
课堂训练
【课堂训练】
1.利用动滑轮提升物体,你能区别有用功和额外功吗?
2.什么是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大小可能大于1吗?为什么?
3.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力且运动时,力对物体就做了功
B.功率大的机器做功一定多
C.功率大的机器做功就快
D.做功快的机器其机械效率一定高
4.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不计拉线质量及滑轮转动摩擦。
重物G=200N,每一个滑轮重25N。
当绳自由端拉力F拉力为N时,恰能让重物G匀速上升。
5.一动滑轮改为定滑轮使用,这样一定()
A.不能改变机械效率
B.提高了功率
C.改变了动力的方向
D.节省了力
6.斜面长5m,高1m,把重为5000N的物体匀速地推向斜面顶端,若斜面是光滑的,则推力为______N;如果斜面不光滑,所用推力为1250N,则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_。
7.通过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可得出下列各措施中能提高机械效率的是()
A.增加动滑轮,减小拉力
B.减少提升重物重力,减小拉力
C.减少提升高度,减少做功
D.增加提升重物重力,增大有用功
8.两台机械完成的有用功之比W1:W2=4:7,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1=60%,η2=75%,则两台机械所做总功之比为()
A.5:7
B.7:5
C.16:35
D.35:16
9.如图所示用滑轮或滑轮组提起同一重物,其中机械效率最高的是( )
A B C D
10.滑轮组将重500N的物体,举高80cm的过程中,机械效率为80%,则此过程中有用功为J,额外功为J。
若不计滑轮摩擦及拉线质量的影响,则可知动滑轮重N,当提升重物为400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11.芳芳和兰兰运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在全班交流实验结果时,老师提出:如果各组所用滑轮和串绕绳子的方式不变,改变
其它因素,是否会影响它的机械效率呢?大家积极思考,提出了各种猜想,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
猜想1 可能与匀速提升的速度大小有关;
猜想2 可能与被提升的钩码重有关;
猜想3 可能与匀速提升的速度大小和被提升的钩码重都有关;
猜想4 可能与钩码被提升的高度有关。
芳芳和兰兰分别根据各自的猜想进行了探究,实验记录如下表。
(1)请帮助兰兰完成表中的一项计算;
(2)请根据她俩的实验记录,分别在表中写出探究结果。
(3)归纳她俩的实验探究,你所得的结论是:。
12.一保洁工人,要清洗一高楼的外墙,他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升降,已知工人的质量为60kg,保洁器材的质量为20kg,人对绳的拉力为300N,吊篮在拉力的作用下1min匀速上升了10m,求:
(1)此过程中的有用功;
(2)拉力F做功的功率;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结果保留一位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