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美育教育论文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美育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美育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增强美感体验,教师和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显示自己的潜能、智慧、才华,从而有力的促进师生双方创造能力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活动,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倾注到艺术作品中去,加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认识和理解,并运用各种知识、经验、理论来补充和丰富作品的艺术形象,创造典型形象,不断拓展审美空间,通过美育教育,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地发现美、创造美,力求做一个心灵美、行为美的人。

关键词:语文;美育;情感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232-01美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美育是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学是渗透美育的重要介体,应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篇章中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审美对象进行的美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不同。

教师必须按照客观规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美育教学设计,处理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

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创造审美的教学环境,着力拨动学生美感的心弦,点燃学生的美感情趣,让学生获得深切的美感体验,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索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呢?我认为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对照比较,充分认识高尚的品德语文教材中,美的内容可谓是丰富多彩。

先进的思想、高尚的品德是人类讴歌的主题,是美的灵魂。

语文教材有很多歌颂伟大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对真理不懈的追求,为人民舍身忘我的课文。

处理这类课文,应把德育目标放在首位,让学生学习文中人物的思想美、品德美。

如在教读冰心的《小桔灯》时,应把分析小姑娘的性格特点作为主线,突出只有“八、九岁光景的小姑娘”在父亲被迫离家躲避、母亲病重在床,家境贫苦不堪的情况下,仍能镇定地面对,勇敢地承担起家庭重任,对未来充满乐观的希望,这是当今儿童所缺少的精神。

这种美好的精神是支撑小姑娘生活的强大动力。

美育论文[5篇范例]

美育论文[5篇范例]

美育论文[5篇范例]第一篇:美育论文美育关照下的中学语文教学艺术美育,即审美教育、艺术教育,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

它的目的在于在教学中利用课文中的美学因素,和学生共同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美,运用教学形式艺术化的外在美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美育对于语文这门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课程来说,更显得重要。

它要求教师在课堂实践中运用美的规律来观照语文教学,按照美的规律来创新语文教学,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满寻美的乐趣,从而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他们的文明修养程度。

而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又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美学系统,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观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内容,如能在语文教学中贯穿审美教育,则可以使语文教学充满情趣,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

那么,怎样寓美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使美育观照下的课堂教学艺术得以实现,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引导学生发现美画家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人们认识美是从感知美开始的。

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情趣,要让学生从教学中获得深切的美感体验,由“知之”到“乐之”还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因素。

教师在感知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时,为教材中蕴涵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所感动,心领神会。

然后,调动自己的审美经验,将教材中蕴涵的各种美学因素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再到课堂上引导学生体验,分享这种美。

比如在教学陆蠡的《囚绿记》时,引导学生去随着作者优美的笔触走进那个充满绿色、饱含希望与快乐的世界,感受主人公对常春藤这个老友的怀念之情。

“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一个月,两个月。

我留恋于这片绿色。

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州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这些描写能唤起学生对美的体验,对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很有帮助。

浅谈中学语文的美育教学(合集5篇)

浅谈中学语文的美育教学(合集5篇)

浅谈中学语文的美育教学(合集5篇)第一篇:浅谈中学语文的美育教学浅谈中学语文的美育教学爱美乃人之天性,这天性酿就了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谈美。

21世纪人们谈美,寻美的兴趣更加浓厚,于是,美育也被提到了更为重要的位置上。

所谓美育,就是用美的信息去激发引导教育对象的心理情感,培育符合人类祟高理想的审美意识,从而使人们拥有健康的心灵,有高尚的情趣。

文学是人学,是人写的,也是为人而写的。

文学最根本的仍是深入到人的心灵,给人以启发或引导。

培养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显然是文学首要的任务。

因此,语文教学一定要重视审美性,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审美理解能力、审美欣赏能力,以及美的创造能力。

具体做法为:一、以美的人格熏陶学生。

美的人格即人格魅力。

语文作为传统的学科之一,教师在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中,重视言传,更强调身教。

因此,历代社会对语文教师的角色期待非同一般,讲求风范。

语文教师的风范就是指教师的人格魅力,更多意义上的体现为一种“文人”气质。

所谓“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语文教师给人印象深刻的往往也就是这种内在风范。

加里宁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格,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部学生。

”乌申斯基也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的人格资源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

”当然,教师的人格魅力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或为一种风度,或为一种姿态,或为一种境界,泛而为一副好仪表,一手好文章,一笔好字,一口纯正的国语。

著名翻译家草婴回忆60年前听韦月侣女士教古文,教的文章虽枯燥难懂,但韦先生一面讲解内容,一面用形体语言把它们生动表现出来,这种独到美丽的演绎方式深深地吸引了他,几十年后这位银发长者还难以忘怀。

语文教师应注意提高丰富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培养美好的生活情趣和艺术情操,提高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

无数实践证明:没有教师的大境界,很难对学生进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第一篇: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一、积极引导学生感悟从文章中彰显出来的美在美的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形象,美也是一个生动而又形象的事物。

对于美来说,要和形象相联系起来,如果一旦离开了形象这一特点就根本谈不上美与美感。

比如:在《窦娥冤》中的一些人物形象,因为作者运用了善良的表现形式,将人类伟大的灵魂表现出来,从而让学生心中激起温情的赞赏,促使学生受到灵魂的熏陶。

再比如:一些优美的写景散文中描写的景物等,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朱自清的《春》,可引领学生感悟作家笔下这些我们熟悉的季节、风景等中蕴含的美,并找出其中重点描写的某些景物形象,让学生重点感受其美。

二、积极引导学生捕捉文本中人物形象的美好,感受人物的美在初中语文教程中,大多数都是讲述的人和人之间的情感。

有些是为党与人民所奋斗的人物,有些是建功立业的领袖,还有一些是不惧牺牲的烈士模范。

他们的光辉形象对学生有着强大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可以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指明方向,相关教师要注意领导学生向他们学习。

在初中语文课文中的人物精神和品质以及生活习惯都给学生塑造了完美的形象,如果相关教师可以捕捉到重要特点,实际挖掘得越深,就越会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就会促使学生们成为更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大部分采用的都是比较有教育性的作品。

在实际教育中,教师应该从实际审美方向出发,用感情的方式来激发每个学生,要用情传情,要让课堂中充满诗情画意,要努力让学生处在愉快而又轻松的氛围中,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文章的情感美和语言美。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积累相关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课内的朗读性教学来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朗读兴趣,要让学生喜欢参与,这也是学生目江西省定南县第二中学赖群华前要解决的问题。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声情并茂的形式去感染每一个学生,同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熏陶学生。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引言美育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学生全面的素质发展。

语文教育是美育教育的一部分,能够引导学生对文学、历史、哲学、美学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篇论文旨在探讨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美育教育,达到促进学生成长的目的。

美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语文教学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文化的重要途径。

而美育教育则是从审美对象的角度来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形成对艺术的欣赏和价值判断,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教育,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文学、历史、哲学、美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历史、社会以及时代背景,并且可以从中领略艺术之美,激发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

同样,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学生可以了解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的运用。

美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一、注重文学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文学阅读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文学的发展历程、文艺理论、美学观念等,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

在开展文学阅读活动时,应该注重学生的体验式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从作品中获得思想、情感、情趣等方面的启示。

二、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除了文学阅读外,语文教学中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这个目标可以通过漫画、绘画、书法和文化艺术课程等多种方式来达到。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和创作,感受和体验艺术的魅力与美妙。

三、注重中西方文化对比中西方文化间的对比与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学差异,引导学生对中西文化做出适当的评价。

比如通过《唐诗三百首》和《英国诗选》的对比,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诗歌的形式、内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让美育弥漫语文课堂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让美育弥漫语文课堂

让美育弥漫语文课堂加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研究不仅是新课程标准下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这两门学科的基本特点所决定的。

语文学科所研究的对象,是既包括语文现象又包括文学现象的。

从语言的角度来说,它是用以学习其它学科的工具,是人们彼此交际的工具。

人们在使用这一工具时所形成的语言现象,显然包含着丰富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内容。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语文学科本身就有一部分直接隶属于艺术美的范畴,是传统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而以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为目的的美育,则正是我们用以研究这些美的因素的工具。

因此,我们通过美育,可以引导学生去深入开掘语文学科内容中这些美的因素,在自觉的审美过程中,由“好之”到“知之”,借助美感活动这个中介,把学习对象和学习者紧密结合,更好地学好语文知识。

正是有了上述观念的指导,我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尝试让美育弥漫课堂,收到了一定效果。

我们都知道,美育要达到三个基本要求:即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欣赏和创造能力。

审美能力是审美心理能力的综合体现,它包括审美的感觉、知觉、联想、通感、想象、理解、情感、体验等一系列心理能力,简单的说,即审美感知力、审美鉴赏力、审美创造力。

所以我也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了一些实践。

一、在读中感知美美本身具有抽象性,但审美对象都是客观存在,是可以感知的。

感知是对审美对象的直接把握,是实现审美活动的初始环节。

窍以为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是树立美的意识,激发美的情趣的有效手段,严羽以禅喻诗,主张“妙悟”,就是从吟读入手;叶圣陶先生说,“叙事叙情的文章,最好还要美读。

”其意思也不外乎于此,它能让学生在听、读之中自觉进行审美判断,真切感受作品中的情韵和气势,怡情怡性,陶醉在高尚的精神享受和美的愉悦中。

例如莫怀戚的《散步》一文,纵观整篇,无生僻华丽的词语,更无令人费解的句子,但仔细读来,却韵味已在其中。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样。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美育教育论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美育教育论文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美育教育语文教学只有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美、认识人物美、体会人情美、欣赏艺术美,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美的殿堂里生情悟道,对所学知识愉悦耳目触发情思,从而形成整体创造能力,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更能通过美感、审美、美学等教育,来建构学生人格,让学生在浓郁的美育环境中,感知美,欣赏美,追求美,学习做完美的人。

一、在课内阅读教学中,开掘教材丰富的美育资源(一)开掘课文中的自然美我们通常把山光水色等大自然中存在的美,称之为自然美。

作家在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不仅再现了客观存在的自然美,而且也表达了作家的审美观点。

反映自然美的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文中,占有一定的数量。

朱自清的《春》,老舍的语文论文《济南的冬天》,峻青的《海滨仲夏夜》,刘增山的《秋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等,这些作品犹如一幅幅色彩绚丽的画卷,生动地再现了壮丽的祖国河山和鸟语花香的大自然景色。

这类写景作品易于理解,学生也喜爱阅读。

(二)开掘课文中的创造美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显示劳动人民伟大创造力的作品,或古或今,或园林或建筑,都写得极富魅力,从一个重要方面展示了劳动创造美。

如《中国石拱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院》、《苏州园林》等,作者以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文笔、高超的美学眼力,在介绍中国的园林、建筑、文物的同时,也无不渗透着赞叹之情,讴歌人民的劳动美、创造美。

读这些作品,有一种很高的美感享受,在享受的同时,心头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赞颂之情和民族自豪感也会油然而生。

(三)开掘课文中的艺术美艺术美最容易唤起读者的美感。

许多课文是文学作品,都是内容和形式结合得较好的优秀之作。

课本所选的古代写景诗词,艺术性很高,常用一两个诗名就画出一幅鲜明的图画,造成一个令人难忘的美好的境界。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杜甫的《望岳》,还有上面提到的一些诗作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仔细领略、欣赏这种经过作者加工改造了的自然美———艺术美。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应用论文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应用论文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引导人、鼓励人、感染人。

美育是人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重要方面,它对人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的形成是深入的、全面的、持久的。

但是中学课程中没有专门开设美育这一课程,只能把它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而中学语文是实施美育功能的绝好科目之一。

要把美育贯穿于中学语文教学之中,以实现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可从了解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四方面加以运用。

一、帮助学生了解美赶时髦、追求时尚的新新人类——中学生对美更是情有独衷。

但他们对美只是一种朦胧的认识,甚至以怪为美、以丑为美。

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活动中选用适当的时间和方式,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传授一点美的知识,帮助他们了解什么是美、什么是美育等常识。

在教学中,我重点强调了美一定是真的、自然的、善的,并从定义、举例两方面介绍了美育的三种方式。

在讲授美育三种方式时,或先找出一个美的例子,让学生判断是什么美,然后再说定义;或先讲定义,后由学生从语文课文中找出相应的美的例子进行佐证。

由于方法灵活,学生接受较快。

二、启迪学生发现美“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要在语文教学中陶冶情操与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目标,就必须引导学生发现语文教材中的美。

中学语文教材中包含非常丰富的审美对象和审美内容,因此,把审美教育贯穿到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要通过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选文的思想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引导学生去鉴赏、体验、领会语文教材的审美因素,从对审美对象的感受中获得美感享受。

实现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重点应放在对文学作品中的审美因素和审美价值的挖掘上,即从情操美、形象美、语言美、意境美四者和谐统一之中去挖掘。

三、引导学生欣赏美审美鉴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

通过鉴赏优秀作品,领悟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感受力,培养对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修养。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论文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论文

浅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摘要】审美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必不可少的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阅读欣赏能力,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语文教师应以美的语言和手段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去发现、挖掘课文中的自然美、社会美、创造美、艺术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的目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实施因素美育,是中学语文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被推向了一个更新的高度。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在教学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陶冶美的情操。

中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因素,美育也是整个教育体系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语文教学原则之一,是语文学科重要的教育内容。

郭沫若先生曾说过:“人类社会根本改造的步骤之一,应当是人的改造,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是语文老师积极探索的课题。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重视美育渗透,进行了如下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重大意义美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育人成材的过程中有其独特的作用。

按照1995年3月1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的规定,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根据这一规定,中学的美育目标是:初中阶段的美育目标是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志趣和爱好;高中阶段美育目标是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和初步的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从法律的角度说明,对学生的教育不能脱离美育。

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学新大纲》,总结建国以来语文教学的经验教训,为了让语文教学与当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与时俱进,《新大纲》也对美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摘要】初中语文教学既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更要关注美育教育的重要性。

美育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文学鉴赏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

丰富的语文教学内容也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对社会文化的理解。

美育教育对初中语文教学的促进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还有助于促进学生成长。

未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美育教育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其重要性也将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美育教育的融入不仅是必要的,更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美育教育,审美情趣,文学鉴赏能力,创作潜力,教学内容,促进,未来发展1. 引言1.1 初中语文教学的意义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帮助学生发展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各种文学作品,了解传统文化,提升自身修养。

而语文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对于文字和语言的喜爱和热情。

初中语文教学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索人生的意义,感悟人生的真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初中语文教学的意义在于不仅可以传授语言知识,更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1.2 美育教育的重要性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通过美育教育,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字之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

美育教育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其在语文学习中能够更加全面地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美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摘要】初中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的也应该注重美育教育的融入。

美育教育能够让学生接触更广阔的文化艺术领域,激发其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不仅有助于丰富课堂内容,还可以促进学生成长。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通过多方面途径实现,如鼓励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让他们从中感受美的力量。

激发学生创造力可以从引导他们进行创作实践和讨论交流中着手,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独特见解和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与美育教育的结合,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也符合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

重视美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提升学生成长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美育教育、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课堂教学、综合素质、素质教育。

1. 引言1.1 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初中语文教学在整个中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仅是学习文字、语言的工具,更是与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学科。

通过学习语文,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文学作品,了解各种风俗习惯,传承文化传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主要途径。

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增强对文学、艺术、生活的热爱。

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影响着学生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语文教育更显得重要,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培养工具。

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

1.2 美育教育的意义美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生活品质和审美情趣的要求越来越高,美育教育正是为了适应这种社会需求而产生的。

美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美的独特感知能力,激发其对艺术、文学、音乐等各种形式的美的兴趣和热爱。

初中语文美育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美育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美育教育论文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初中语文教材和文学作品中包含着美的情感、美的形象,是美育教育的素材。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带领学生充分挖掘其中的审美价值取向,在遵循初中语文教育体系的一般规律的同时,也按照审美的规律来组织和运用材料。

带领学生愉快的接受美与善的熏陶,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学习中的美。

此外,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应该使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感受客观存在的美,产生美观,欣赏美。

比如在初中语文教学素材中有很多美得素材:《小石潭记》、《春》、《岳阳楼记》等,这些文章中描写的祖国的大好山河,景象或壮丽、或优美、或神奇,都能激起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总之,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因势利导,引导学生鉴别事物美丑,引导其学习鉴别艺术美,发现艺术美,感受艺术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二、教学活动中营造美的氛围氛围,简而言之就是气氛和情调。

它由许多因素构成,其中最有价值最活跃的是人的情感和人的活动。

教师是美育的实施者、组织者,是学生审美对象和美感的诱发者。

教师的形象、教学活动本身蕴含着巨大的美育资源。

教师优雅庄重的形象和谈吐,流畅的教学组织,漂亮的板书,甚至得体的服饰都会为学生创造一个美的学习氛围,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给学生的感官造成满足感,这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美育作用。

从最普通的课文解读来说,教师要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优美意境中,激发学生对美好情境的向往,对生命、自然的关心,使他们受到美得熏陶,美的感染。

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可以辅助以音乐,视频,画面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调动学生情感投入,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一百个读者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所以,教师还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个性体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表达个人对文章的理解,抒发自己对美的感悟。

除了在学校、在教室个学生营造美的氛围,还可以组织学生的户外活动,去掉广大师生身上的绳索,让其能在校园外的广阔世界中接触大自然,在社会的广阔舞台上接触美、感受美、了解美。

语文教学的美育论文: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语文教学的美育论文: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语文教学的美育论文:语文教学中的美育1.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美的教育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曾经一度被忽视的美育日益受到重视。

在全国教育会议中,美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多次得到强调。

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近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发现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初中语文教材中社会美的素材非常丰富,我们所提倡的“五讲四美”中的“四美”都可以从中找到例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加强“四美”教育。

“四美”的核心是心灵美,而社会美的核心也是心灵美。

心灵美是相对于人的外在美(仪表美)而言的,现在的初中生普遍比较注重仪表美。

人固然应该讲究仪表美,但更重要的还是内在美即心灵美。

心灵美是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基础,它借助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表现出来。

反过来,通过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教育,又有助于陶冶美好的心灵。

初中语文教材具有语言美的特色。

语言美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

从形式美来说,语音、语调、语法、句法正确,速度适中,就是美的,否则就是不美的;从内容来说,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就是语言美的体现,比如说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的第一段: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鉴于以上所述,可以说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行为美素材,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材料的教学,以及布置适当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美的教育。

2.初中语文教学与自然美的教育自然美是相对于社会美而言的。

自然美包括两种:一种是未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湖南的张家界、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四川的九寨沟;一种是经过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山川绿化、江河治理、园林景观。

“五讲四美”中的“环境美”主要是指自然环境美,尤其是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然环境美。

初中语文教材中亦不乏自然环境美的材料。

如初中语文第三册的《国宝——大熊猫》,内容是通过对大熊猫这一国宝的说明,提出了对于动物的保护这一主题。

论文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论文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论文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要“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俗话也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的天性都是爱美的,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美育功能、使美育在语文课堂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美育渗透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美点”发现美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章数不胜数,这当中既有美轮美奂的意象、风流倜傥的气质、羽扇纶巾的神韵、挽弓射天狼的豪迈,也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寒、“夜阑卧听风吹雨”和“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大义……这些素材无不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良好载体,让学生从中发现美,意识到自己无时无刻不生活在美之中。

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尽可能多地发现和创设几个“美点”来陶冶学生。

二、利用“手段”认识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借助图形、动画、影像、声音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有助于教学效率,还具有实施美育的功能,因为它直观形象地展现课文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能唤起美的情趣,拨动美的心弦,使学生为之萌发激情,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语文审美能力。

课文内容如果能和电影、音乐、摄影、电视等结合起来的话,文中语言形态的艺术形象将变的更加鲜明直观,立体感更强,也便于教师把学生的心神引人作品所创造的美景中。

例如,上鲁迅《祝福》前,可以先组织学生看小说改编的电影,那么祥林嫂和鲁四老爷等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会更加清晰的浮现在眼前,学生所受的教育更深刻。

在教毛泽东诗《七律.长征》这课时,我们可以用电视连续剧《长征》的片段,即《飞夺泸定桥》和《过雪山》,实情实景的欣赏,这样学生对作品的内心体验会远远超过课本上的几个字。

因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现代教学理念,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全方位体力的认识美。

三、通过朗读品味美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语文课更是提倡在诵读中理解文章的内容并由此进入作者的世界,与作者心灵相通,读懂文章。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2篇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2篇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2篇第一篇1.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审美审美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自己学会审美,关键是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

只要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学习,就是自主学习。

过去由于教学大纲规定了较多的知识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用简单的“填鸭式教学”来进行灌输。

现在实行的教学大纲作了重大调整,知识点减少了许多。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留有余地,强调在语文教学审美教育过程中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确立自主学习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为语文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十分优越的便利条件。

在教学中应当充分运用计算机、幻灯片、录像、录音等技术手段,以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感动学生,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对现行教材中的美文人物的形象美、事物的形态美、结构的形式美、语言的诗意美等的挖掘塑造和再现,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认知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比如,在运用多媒体手段讲授《琵琶行(节选)》和《再别康桥》一文时,学生能够愉快地进入情境之中,在美育的引领下触动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在写作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美的能力作文是学生心灵的外化表现。

在写作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写作技巧外,还要重点指导学生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美感素材,通过思考加工,写成作文来表达美。

通过学生自己感受审美的愉悦,来培养审美情操,提高学生感知美、认知美、评价美的能力。

同时,将课堂内外审美教育相结合,如在课外活动中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观访问、观看演出或文体比赛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发现身边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认知大自然的美,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在提高教师自身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健康、高尚的审美观,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正日益受到重视。

最新-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试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培养 精

最新-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试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培养 精

试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培养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培养内容摘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把陶冶美的情操,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审美教育是当代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需要,是深切认识语文教学特点的体现。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美;激发学生追求社会美;促进学生欣赏艺术美。

审美能力的培养:感知美、理解美是基础,美的欣赏能力是审美能力的核心,创造美是欣赏美的深化与发展。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欣赏能力:要美读;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美;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去创造美,表现美;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发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把陶冶美的情操,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说明审美教育是当代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需要,也是深切认识语文教学特点的体现。

审美教育是语文学科固有的任务,在情感的陶冶、智力的开拓、健全人格的塑造、创造力的培养等方面发挥的效应是不可低估的。

现行语文教材编选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充溢着美感,尤其是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更富于美的形象性与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教育获得文学的素养。

审美教育与开发智力关系密切,学生从美的感知,到探究美的表达方式,到动口或下笔去创造美,可以养成形象思维的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再者,文学作品的教学,是在以提高阅读能力、欣赏其特色为基础上,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的。

因此,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审美教育意义重大。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要挖掘哪些美的因素,培养审美能力,如何让学生理解领悟?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理解。

一。

美育的因素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美自然美是千姿百态、多种多样的,四季景物,风光各异,丽日皓月,旖旎动人。

山川湖泊,草原沙漠,气象万千,美不胜收。

朱自清的《春》、梁衡的《夏》、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郦道元的《三峡》,展示了春夏秋冬的美丽的风景画。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吴功正的《阿里山纪行》、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等等描绘了祖国山河的景象,或壮丽,或神奇,或瑰丽,或优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初探
初中语文教学作为一门语言艺术的教学,与美育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而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审美观形成的时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渗透美育对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崇高的思想感情,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尊重和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本思想与地位,充分利用、挖掘初中语文课程中的美育资源,以美的语言和手段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去发现、挖掘课文中的自然美、社会美、创造美、艺术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达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的目的。

一、美育具有重要意义
美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育人成材的过程中有其独特的作用。

初中的美育目标是: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志趣和爱好。

从法律的角度说明,对学生的教育不能脱离美育。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别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学科应该着眼于“人”的培养,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崇高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审美观,就是对美的认识、感受和评价的基本观点,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美丑的看法。

它制约着人们的审美方向,指导着人们的审美实践。

现在有不少的青年学生欣赏不了著名的文学作品,分辨不了生活中的美、丑、是非,有的以洋为美,以奇为美,以奢为美,甚至对一些庸俗的艺术作品、腐朽的
生活方式,津津乐道,趋之若鹜,以穿名衣、住豪宅、坐名车为荣,对周围的一些丑恶现象的无视。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增强他们感知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二、把美育带进语文课堂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章数不胜数。

这当中,有着无数美轮美奂的意象,有着风流倜傥的气质,羽扇纶巾的神韵,有着挽雕弓、射天狼的豪迈,也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寒,有着“夜阑卧听风吹雨,尚思为国戍轮台”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大义,还有无数让人终身受用的治学、做人的哲理……这些素材或让人神往,或使人心动;可叫人豪情万丈,亦可催人潸然泪下,让你倍感“慷慨悲凉为家国,雀跃沉思缘诗文”……这些材料无不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良好载体,让学生从中发现美,欣赏美,意识到自己无时无刻不生活在美之中。

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

美育可以通过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来感染人、启发人,这就与智育的抽象概括和德育的理性论证区别开来。

美育不靠灌输,更不靠强迫,它是自由而轻松愉快的,正如黑格尔所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美育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对人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这也使得它较之于抽象的说教具有一定的感召力,从而涵盖了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实践证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美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增
强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教师应实施审美教育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初中的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地为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而努力,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审美教育,应善于实施审美教育。

在教学中怎样实施审美教育呢?首先善于体会形象,感知“美”。

文学作品是作家的创造,作家作为人的类属,也是按照人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形象的,他正是选择那些他认为是美的人、事、景、物写进作品的,是通过塑造美的形象来反映生活的。

体会形象,就是指导学生美读课文,叶圣陶说:“文艺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

”透过语言文字,感知所描写事物的表象,以便转化为初步的审美知觉。

我在教冰心的《小橘灯》时,抓住了课文中描写小姑娘语言和动作的语句,如“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我们大家也都好了!”通过对其中两个“好”字的讲解,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想像,使小橘灯的象征意义更加清晰,从而激起同学们对小姑娘那种镇定、勇敢、乐观精神的敬佩,其崇高的“心灵美”也就自然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了。

其次,善于调动情感,感悟“美”。

感悟美是人对审美对象的本质理性把握的审美能力,是一种理性的直觉,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审美心理活动。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自古至今,那些千古流传的佳作之所以长久不衰,究其原因是因为它凝聚了作者的心血和生命,饱含了他们的思想感情。

第三,善于欣赏自然美。

刘勰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大千世界,气象峥嵘,会激发起人们的千种情思,万般感慨。

如教《苏州园林》,学生没有目睹过“是各地园林的标本”的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美理解不深,教师可以利用彩色图片,把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角落的点缀、门窗的雕琢、颜色的调配等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因此,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可借助于多种教学手段绘声绘色地描摹出作品的境界,引导学生身临其境,陶醉其间,获得美的享受。

总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的追求。

在素质教育中美育是十分重要、不可缺少的方面。

语文课本中有着丰富的美育内容,每一篇课文就是一个审美对象,它为学生这个审美主体提供了丰厚的内容。

所以我们一线教师应把审美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使我们的学生都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作者:佚名.
[2]《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作者:佚名.
[3]《让美育在语文课堂中闪光》.作者:佚名.
[4]《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作者:佚名.
[5]《语文教学课中的美育渗透》.作者:佚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