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发表时间:2015-07-13T09:16:36.46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5月上供稿作者:陈进[导读] 语文教学的美育就是要在传授知识、分析内容时,引导学生发现美、采撷美、创造美。
陈进
摘要:语文教学的美育,就是要在传授知识、分析内容时,引导学生发现美、采撷美、创造美,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发现美;采撷美;创造美
“美育”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纲”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点和爱国主义精神。”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高尚的审美观的培养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教学的美育就是要在传授知识、分析内容时,引导学生发现美、采撷美、创造美,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呢?
一、在朗读中感受美
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要想感知作品的美,首先应从朗读开始。朗读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情景氛围,让审美主体体会审美客体的形形色色的美,得到美的享受。
在朗读中,除了教师富有魅力的范读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技巧上的指导。如朱自清的《春》一文描写了一幅“春风图”,画出了春风温暖、柔和的特点,而春风的这一特点,又是通过触觉、嗅觉、视觉、听觉显现出来的。如何通过朗读指导,在学生眼前凸现出这一幅充满春天气息、充满春的活力的画面呢?这除了在停顿、速度、节奏上加以指导外,主要应在语调和语气上加以指导。“母亲的手”和
“抚摸”两处重音要处理得语重而情深,令人觉得温煦而舒坦。通过朗读指导,学生仿佛感到春风的柔和,闻到春风的芳香,听到春风传送的和悦的声音,看到一幅美丽的“春风图”。感受到了美,就为欣赏没打好了基础。
二、在课文分析中挖掘美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绝大部分课文都有其可欣赏的美点,或是意境的深邃,或是构思的精巧,或是形象的感人,或是炼字的精妙,或是风俗的独特。教师恰到好处的分析,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的兴趣,在愉悦中不露声色、不着痕迹地完成语文的学习任务。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因此,教师在分析课文时必须巧妙地利用各类文章的不同美点,去传授知识,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1.体会意境的深邃
意境,是作者内心感情和外界景物交相融会而成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境界。它含蓄蕴藉,有着丰富的“言外之意”,使人神往,使人动心动容。文学作品正是因为创造了这样一种意境,才获得独特的审美价值,从而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和震颤,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如,《醉翁亭记》一文,其中所写的山水乐、山林乐、游人乐、宴酣乐、禽鸟乐,无一不蕴涵着作者的真意——乐。醉中乐、山水乐、山林乐,浸润着作者放情山水、醉意山林的真意,是作者乐山乐水的审美情调的尽情抒发。游人乐、宴酣乐,则寄寓着作者与民同乐的审美真意。宴乐图中的那“颓然乎其间”的太守形象,在“众宾欢”的烘托下,显得多么旷达超脱,孤芳自赏!而这超脱与自赏中,也隐隐地溢散着排遣不掉的因贬谪而生出的人生失意的孤独之感。正是作者具有旷达超脱的情性,才能在人生失意时放情山水、与民同乐,以排遣孤独。这寓意与意境多么融洽!
2.感受形象的伟大
形象美,是文学作品的生命。不管那篇文学作品,作者总是以它栩栩如神的形象打动读者的。教师在分析人物时,一定要把握住对人物崇高形象的分析,用以教育感化学生。在20世纪50年代,保尔?柯察金的光辉名字吸引着我国成千上万的年轻人。他使有为者更加奋发,使沉沦者幡然猛醒,使脆弱者变得坚强,使自私者懂得如何做人。再如王伟的《鞋》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大个子军人为保卫祖国在前线失去了双腿,再也用不着“鞋”了,然而他心中惦着的是那双鞋,应该给鞋匠修鞋费并“特意来信嘱咐”战友,把钱交给小鞋匠。人民战士的崇高品德在“落日的余辉中”折射出一种拨人心弦的悲壮美,它激励着读者,使其灵魂得到净化。总之,美包容在文学作品中,教师必须在语文教学中调动各种手段,让学生感知作品的美,分析作品的美,逐渐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激起他们创造美的欲望。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沙湾中学 563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