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合集下载

浅谈中学语文的美育教学(合集5篇)

浅谈中学语文的美育教学(合集5篇)

浅谈中学语文的美育教学(合集5篇)第一篇:浅谈中学语文的美育教学浅谈中学语文的美育教学爱美乃人之天性,这天性酿就了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谈美。

21世纪人们谈美,寻美的兴趣更加浓厚,于是,美育也被提到了更为重要的位置上。

所谓美育,就是用美的信息去激发引导教育对象的心理情感,培育符合人类祟高理想的审美意识,从而使人们拥有健康的心灵,有高尚的情趣。

文学是人学,是人写的,也是为人而写的。

文学最根本的仍是深入到人的心灵,给人以启发或引导。

培养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显然是文学首要的任务。

因此,语文教学一定要重视审美性,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审美理解能力、审美欣赏能力,以及美的创造能力。

具体做法为:一、以美的人格熏陶学生。

美的人格即人格魅力。

语文作为传统的学科之一,教师在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中,重视言传,更强调身教。

因此,历代社会对语文教师的角色期待非同一般,讲求风范。

语文教师的风范就是指教师的人格魅力,更多意义上的体现为一种“文人”气质。

所谓“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语文教师给人印象深刻的往往也就是这种内在风范。

加里宁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格,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部学生。

”乌申斯基也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的人格资源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

”当然,教师的人格魅力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或为一种风度,或为一种姿态,或为一种境界,泛而为一副好仪表,一手好文章,一笔好字,一口纯正的国语。

著名翻译家草婴回忆60年前听韦月侣女士教古文,教的文章虽枯燥难懂,但韦先生一面讲解内容,一面用形体语言把它们生动表现出来,这种独到美丽的演绎方式深深地吸引了他,几十年后这位银发长者还难以忘怀。

语文教师应注意提高丰富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培养美好的生活情趣和艺术情操,提高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

无数实践证明:没有教师的大境界,很难对学生进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审美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策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作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理念,引导学生用美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美育是指在教育中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认识、表达和创造能力,是一种全面的、综合的教育活动。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理念,培养学生的文学情趣和审美能力,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多角度引导学生感知美的存在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感知美的存在至关重要。

美不仅存在于文学作品中,还存在于我们生活、自然、人物等方方面面。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感知美的存在,比如在自然风景中、在身边的人物、在生活中的琐事等。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从中寻找美的踪迹,了解美的存在形式,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二、注重文学作品的欣赏与鉴赏文学作品是美的集中体现,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与鉴赏,可以使学生对美的认知更加深入。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导入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孔雀东南飞》等,让学生去品味其中的美,感受其中的情感。

通过课堂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提升学生的文学情趣和审美能力。

三、引导学生用美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语言是表达美的重要工具,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用美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学案例、课堂讨论和写作指导,引导学生用形象生动、具有节奏感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使作文更具美感。

可以引导学生在描写自然风景时使用生动的形象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在描写人物形象时使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通过这样的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美感表达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美育渗透策略不仅要求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更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创造,将美表现在自己的作文中。

浅谈中学语文教育中的美育

浅谈中学语文教育中的美育

浅谈中学语文教育中的美育美育,也称审美教育、艺术教育,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

它的目的在于在教学中利用课文中的美学因素,和学生共同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美,运用教学形式艺术化的外在美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语文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它能开启心灵美感之门。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对本该生机盎然、活泼有趣的语文教学,作为教师,我们如何让美育渗透到中学语文教学中去呢?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以下几点很重要:一、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要对学生实施美德教育,教师本身首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形象。

俗话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马卡连柯也说:“教师的个人榜样,乃是使青年心灵开拓结果的阳光。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美的教育,从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扩展学生视野,美化学生心灵。

无论是语言、行动、心灵,还是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方面都必须如此。

具体地说即以自己的道德感、事业心、奋斗意志、生活热情以及仪表、教态、语言、板书等向学生传播美,而不能把美育看成只是少数专门从事美育的工作者的职责,这是当前很多教育者要转变的一个思想观念,又特别是农村的中学审美教育,要彻底转变那种只传授知识的应试教育,不注重能力,又特别忽视审美能力的做法。

二、在语文教学中实行美育,有其必要性美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路径。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精神。

”美的熏陶对学生人文修养的培养也起着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美育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

美育传授审美文化,塑造人的审美意识,帮助掌握美的规律,以引导审美感受,这是其他教育活动所不能取代的功能。

美育对其他教育活动都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就美育与德育之间,不仅可以“以美导善”,而且可以“以德成美”。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美育的渗透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美育的渗透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美育的渗透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文学知识的重要场所,也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平台。

在语文课堂中,美育的渗透和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

本文将从美育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角度进行探讨。

一、通过课文传递美的情感语文课堂是美育的主要场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精心选择的课文,向学生传递美的情感。

在教学《红楼梦》时,可以通过描述林黛玉的美丽、贾宝玉的风流等描写美的传递。

教师可以通过深入剖析课文,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感受和理解,使学生从课文中感悟美的内涵,增强对美的鉴赏能力。

二、通过诗词歌赋塑造美的形象语文课堂中的古诗词、现代诗歌、歌曲等都是非常具有审美价值的文本,通过讲解诗词的意境、音韵、修辞等,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美的力量。

通过学习诗词歌赋,培养学生感受美的情感、欣赏美的形象,引导学生在课外自觉欣赏和创作美的艺术作品。

通过学习《锦瑟》这样的诗歌,引导学生感受华丽的感情描写和优美的音韵美,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

三、通过文学作品启发美的思维语文课堂中的文学作品是美的典范,通过讲解经典文学作品,鼓励学生赏析、感悟文学作品中的美,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体验。

在教学《西游记》时,可以讲解其中的风景描写、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在想象中感受美的意蕴,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

还可以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启发学生的美的思维,引导学生用文字、画笔、音乐等形式去表达内心对美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表达能力。

四、通过阅读启迪美的心灵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鉴赏能力的重要场所,通过阅读优秀文学名著和美术作品,可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美的感受,引发学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在教学《水浒传》时,可以讲解其中的风俗风情、英雄豪杰形象,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使学生培养对美的敏感和独特的审美眼光。

五、通过课外活动加强美育渗透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举办朗诵比赛、诗歌朗诵会、文学沙龙等形式的课外活动,加强美育的渗透。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 琢 磨关键 词 语 。感知 作者 表达 的思想 感情 好 的作 品 ,总 会有一 些 言简 意丰 的重 点语 句 ,教 学时抓 住 这些 关 键语 句 ,及 时点拨 ,学生就 能很 快 领悟 作者 的感 情 。例 如朱 自清 的 ( 《 春 》 中对春 草 的描 绘 : “ 小草 偷 偷地 从土 里钻 出来 ,嫩嫩 的 , 绿 绿的 。园子里 , 田野里 , 瞧去 , 一大 片一 大片 满是 的 。 坐着, 躺着 , 打 两个 滚 ,踢 几脚球 ,赛 几趟 跑 ,捉 几 回迷藏 。风 轻轻 消 消的 ,草 软 绵绵 的 。”教 学时可 以抓 住 “ 偷偷 ” “ 钻” “ 嫩嫩 ” “ 绿绿 ” “ 满” 等 词语 ,引导学 生推 敲 品味 ,思考这 些 词语 表达 了作者 怎样 的 感情 。 经过 思 考 学生可 明确 : “ 偷偷 ”是 拟人 的 修辞 手法 ,形 象地 写 出 了 小草 在万 物 复苏 的春 天 ,在人 们难 以 感觉 的情 况下 ,不 声不 响 生长 的情 态 。 “ 钻 ”写 出了小 草冲 破坚 硬的 土层 , 顽强 生长 的动 态 。 “ 嫩 嫩 ”写 出 了初生 小草 的质 地 ,鲜嫩 可 爱。 “ 绿绿 ” 写 出了它 的清 新 的色 泽 。 “ 满 ”写 出了数 量之 多 ,长势 之盛 。这 些 词句 传神 地写 出 了春 草旺 盛 的生命 力 。这 些描 绘 ,使读 者在 感 受春草 勃 勃生机 的同 时 ,也体 会到 作者 对 春天 的热 爱之 情 。当然 ,我 一般 选择 词 语要 找 表现 力极 强 的 ,最 能感 染学 生 ,引起 学生共 鸣 的 。 三、培养学生创造美 对学 生进 行创 造 美的 教育 , 能 开发 学 生的 智力 , 培 养他们 的创 造精神 , 拓宽 语文 的 美育 领域 。怎 样去 培养 学 生创造 美 呢 ?首先 通 过 课 文去 培 养。如 魏 巍的 g 我 的老 师》 一文 , 深 刻地 揭示 了老 师 爱 学 生 、学生 爱老 师的 美好 心灵 。 这 种 爱最能 引起 学 生感情 上 的共鸣 。 我 上 这一 节课 , 不 仅要 让 学生 感受 到心 灵美 , 更 要让 学 生把这 种 心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引言美育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学生全面的素质发展。

语文教育是美育教育的一部分,能够引导学生对文学、历史、哲学、美学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篇论文旨在探讨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美育教育,达到促进学生成长的目的。

美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语文教学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文化的重要途径。

而美育教育则是从审美对象的角度来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形成对艺术的欣赏和价值判断,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教育,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文学、历史、哲学、美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历史、社会以及时代背景,并且可以从中领略艺术之美,激发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

同样,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学生可以了解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的运用。

美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一、注重文学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文学阅读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文学的发展历程、文艺理论、美学观念等,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

在开展文学阅读活动时,应该注重学生的体验式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从作品中获得思想、情感、情趣等方面的启示。

二、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除了文学阅读外,语文教学中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这个目标可以通过漫画、绘画、书法和文化艺术课程等多种方式来达到。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和创作,感受和体验艺术的魅力与美妙。

三、注重中西方文化对比中西方文化间的对比与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学差异,引导学生对中西文化做出适当的评价。

比如通过《唐诗三百首》和《英国诗选》的对比,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诗歌的形式、内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加,美育教育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了关注。

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美育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美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如何将美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美育,即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不容忽视。

首先,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具备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充满了感悟、肯定、享受之美。

通过美育,可以让学生在欣赏和创造美的过程中,提高感官和认知的能力,增强语文的艺术性和美感,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运用语言。

其次,语言与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形式,而美育可以参照语言中的文本元素,如韵律、声音、形式、意象、情感等等,通过美的展现和表达形成形象思维。

而形象思维也恰好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语感、想象力的重要方法。

第三,美育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审美情感和能力,还包括社会责任感、文化自信等社会性属性。

因此,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价值观提升和人文素养发展。

二、美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美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有许多,下面依次介绍几种常见的结合方式。

1.说话表演中的语音美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时候需要在文章朗读中培养同学们的语音艺术性和声音美。

而这一点可以从美育中找到支点。

教师可以让学生听一些诗歌、歌曲、传统文艺表演等,分析其语音表达,再结合教材中课文的讲解,让学生掌握不同场合和内容下的语音表达技巧,提高朗诵的美感和艺术性。

2.形象思维和诗词鉴赏在语文教学中,形象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而形象思维的培养,往往需要通过美育中的视觉鉴赏和创作来实现。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沉浸于美的氛围中,从而创造美感和美的认知。

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学习诗词,在欣赏和朗读这些诗词的过程中,通过学会从诗词中提取表达情感、描绘美景、刻画人物等元素,寻找文本中的美。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美育则是培养学生艺术情感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认为美育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具有魅力和感染力。

本文将就此话题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探讨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的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一、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1. 提高审美能力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不仅仅是指让学生学习美术、音乐等专业课程,更是通过文字、语言本身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可以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学习欣赏文字的艺术之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情节展开等对语文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认识到语言可以如何表达情感、塑造形象以及传递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2. 培养情感体验美育教学在语文课堂中不仅仅是要阐释文学作品的艺术性,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作品的感染力,深刻体验到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语文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生活感悟,通过美育的引导和解读,可以激发学生对人生、社会的感悟,增强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通过美育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和真挚,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3. 培养创新思维美育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自由地想象和创造,并且将新的观点和想法融入到自己的文学作品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 从课文选择入手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学,首先要从对课文的选择入手。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精心策划课文内容,选择一些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的课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美的魅力。

通过合理的课文选择,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语文教学的热爱。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

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心端正。

”美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学是渗透美育的重要介体。

应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篇章中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让学生认识美、感受美,从而受到美的启迪去创造美。

一、高尚的品德美先进的思想、高尚的品德是人类讴歌的主题,是美的灵魂。

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歌颂伟大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对真理不懈的追求、为人民舍身忘我的课文,在这类教材的处理中,应把德育目标放在第一位,让学生学习文中人物的思想美、品德美,认识什么样的人、什么思想品德才是美的。

这类教材渗透美育是较为容易的,而有些教材就需要我们教师去挖掘和深化。

如我们在教读《小橘灯》时,把分析小姑娘的性格特点作为主线,突出只有“八九岁光景的小姑娘”在父亲被迫离家躲避,母亲病重在床。

家境贫苦不堪的情况下,仍然镇定地面对,勇敢地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对未来充满乐观的希望。

这是当今儿童所缺少的精神。

这种美好的精神是支撑小姑娘生活的强大动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们懂得了人只要有好的品格和思想,面对任何困难都会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希望,联系当前自己的生活实际。

他们得到了一次美的思想品德的熏陶。

二、真诚的情感美生命是人生至宝,真情是人间至美。

宝贵的生命,真诚的情感是人类永远的主题。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是表现这一主题的。

如《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突出生命的宝贵,教育人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背影》表现父子间的至爱之情;《我的老师》讲述真诚的师生之情;《社戏》中追忆小伙伴之间的纯真友情。

这些都使学生认识和感受人生之美,从而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创造生活。

这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的重点。

如我们在教读鲁迅先生的名篇《社戏》时,把文中体现的人情美渗透到课堂中,像小伙伴之间真诚相助,农家少年的勤劳无私,长辈对子孙的关爱之情,乡亲们的好客之情等,让学生感受人间真情之美,教育他们以真情对待他人,以真情对待生活,以真情对待生命。

美在其中其味无穷——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美在其中其味无穷——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美在其中其味无穷——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指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在理解语言、表达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和欣赏语言表达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存在,培养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文学作品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解读,可以让学生在想象力的延伸中产生更多的创意。

3. 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

文学作品中往往包含着人们的情感,通过学习和理解作品,可以让学生感知到和体验到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

4.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文学作品是一个地区、民族或文化的精神载体,通过阅读和研究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不同的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念。

总的来说,美育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从而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功。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美育的渗透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美育的渗透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美育的渗透
一、文学欣赏教育
语文课程中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领悟。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情感,同时也是在感悟中感受到美的存在。

而文学欣赏和美育是密不可分的,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美,了解其中所传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理解力。

二、作文教育
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学生的作文水平直接影响到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作文教育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词精准、意境深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帮助学生在写作中掌握美的表现技巧,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感悟。

三、口语表达教育
语文学科的教学不仅仅是文字的学习和表达,口头表达也是重要的内容。

通过口头表达的教育,可以让学生掌握语言的表达能力,提高交流沟通能力,同时也是在感悟中感受到美的存在。

教师可以通过古诗词的朗诵、现代诗歌的演讲等方式,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美,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审美能力。

四、文化传承教育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语文学科的教育中也有着传承优秀文化的任务。

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了解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和文化底蕴,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中美育的渗透是极为重要的。

通过数学、英语和音乐等不同学科与语文的结合,拓宽了学生的美的感受、美的理解和美的表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使之在不同学科的学习中,更好地领悟美的内涵与价值。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语言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应该引导学生培养美的审美情趣。

美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美育的概念、意义以及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浅谈。

首先,美育是什么呢?美育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其产生美感、欣赏美、创造美,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教育。

美育是综合性的、全过程的教育,包含了对艺术、文化、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教育内容。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重大。

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通过语文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与美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同时,美育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表达力和想象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品味,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美育呢?首先,要注重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有味道的教室、美丽的校园、精心设计的课件等,都会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增强他们的审美感受。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带领学生欣赏名著名篇、名诗名曲、名画名人等,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品味,扩大他们的文化视野和美的感受范围。

此外,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表演活动,让他们亲身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最后,可以通过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如戏剧表演、朗诵比赛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享受美的熏陶,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对语文学科更加感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此外,美育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培养他们对美的追求和热爱,使他们成为具有艺术、文化底蕴的综合型人才。

然而,美育在语文教学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境。

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在基础教育中,语文是言语活动与审美活动相统一的,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和发挥语文教学中美育功能的特点,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

我认为,初中语文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审美教育。

一、以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

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教学都是通过具体的语言进行的。

因此,语言美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

在教学中,我发现初中生在运用语言表达美时还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语意,体会语言的表现力,增强学生的语感和美感,让他们学会用准确、简洁、严密、生动而形象的语言去表达美的生活。

二、以自然美启迪学生发现美好大自然是美的。

在讲授有关自然美的课文时,我按照入画、入情、入理三个层次,像导游一样引导学生借助于作品中描绘的自然图景,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进入作品所创设的优美、深邃的意境中,让学生对祖国大自然美景心驰神往、激情荡漾。

例如,在讲授朱自清的散文《春》时,我先布置学生找一些江南春天草长莺飞、百花盛开的图片,然后在课堂上展开。

又让他们听声情并茂的朗读以引导学生获得身临其境之感,使之陶醉在作者着力渲染的“春的美景、春的气息、春的声响”之中。

接着通过讲述,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春天的宝贵、时光的宝贵。

就这样,引导他们步步深入,由感知课文描写的景致,继而认识它所蕴涵的内在美,从而使之深切体会“一年之计在于春”,以此激发学生珍惜时间,为创造美的世界而勤奋学习。

三、以社会美激励学生学做真人人类社会是复杂的。

人的社会活动具有无限丰富的审美内容。

要让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流和思想情感的交往,组成了多彩多姿的、多方位的审美内涵。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求真”即求美。

初中语文教材中那些记叙和描写人物活动的文章,都具有社会美的价值,这种价值就表现在“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上。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教学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教学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教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思想性。

学好语文,可以促进对其他各科的学习,对将来从事工作和学习也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语文也是美学因素较多的一门学科,包罗万象,不仅包括语言、文学的内容,还包括广泛的自然和社会常识,蕴含极为丰富的美学因素,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审美能力的好教材。

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美育融化在德育中,就成为高尚之美;美育融化在智育中,就成为理性之美;美育融化在体育中,就成为健壮之美;美育融化在劳动教育中,就成为创造之美,灵巧之美。

1.语文教材中的美学因素及美育中学语文教材中,有散文、诗歌、小说、说明文、议论文等各种文体的作品,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因素洧较强的美育功能。

1.1 感知教材中的自然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

自然美是产生和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美,指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及其关系所呈现出来的美。

大自然千姿百态,山川湖泊、草原沙漠、气象万千、四季景物、风光各异、旖旎动人、美人胜收,朱自清的《春》、峻青的《海滨仲夏夜》、杨朔的《香山红叶》、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展示了春夏秋冬的美丽的风景画;袁鹰的《井冈翠竹》、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姚鼐的《登泰山记》等等,描绘了祖国山河的景象,或壮丽、或神奇、或优美,均能使学生赏心悦目,激起热爱自然、创造自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美好情感。

如:鲁彦的《听潮》是一篇优美的以景抒情的散文。

“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

”――这个提挈全文的句子启示我们: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应是这篇作品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确切地说,要使学生受到作者对“海潮的音”的审美情趣的感染,要学会欣赏这个“伟大的乐章”并认识“海的美”,从而激起一种热烈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愿望。

可由于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是用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要领会《听潮》的意义,要领略大海的美,必须反复朗读,只有如此,课文中的语言、情节才能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读者和作者的感情才能交融在一起,这时美感就自然产生了。

浅析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美育

浅析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美育

浅析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美育浅析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美育美育即审美教育。

它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并能促使学生去追求美好的事物。

那么,学生的审美教育从何而来?初中语文就承担起了这个责任。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取的内容涵盖古今中外的名篇,是浩瀚如云的文学星河中璀璨的明星。

这些作品寄托着的思想志趣和节操,令人感悟至深,获得美的教育。

那么这些作品都涵盖了哪些美育的内容呢?一、自然美在人们眼中,日月星辰,山川草木,早已司空见惯,或以为不美,或许赞美,却不知美在何处。

而在的笔下,它们却具有活力。

比如春天的作品,朱自清先生的《春》堪为典范,绘尽了人间的春景。

文章通过描绘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图画,赞美了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活力希望和力量。

而冬天的佳作则可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为表,文章绘山景,描水色,既表现了济南冬天的山水之美,又表达了对祖国真挚的爱。

既有自然美又有社会美,就更有韵味和感染力。

学了这些课文,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使学生足不出户即可通过的文字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和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社会美现实生活像个万花筒,真假美丑时刻都在上演。

怎样识别真善美?怎样颂扬美和善抑制恶和丑?初中语文教材选择了许多富有教益的作品给学生以启迪。

社会美的内容之一是爱国主义。

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这个环境孕育着他们,无形中他们就会对这环境产生感情,这就是爱国主义。

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既有表现爱国主义的诗歌,又有体现爱国主义的人物形象。

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无不表现出诗人对祖国的一片赤诚。

都德的《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在美的感受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除了爱国主义,坚定的信念、远大的理想和无私献身精神也是社会美的内容之一,这些在课本中都得以反映。

杨振宁的《邓稼先》一文尽了邓稼先为祖国“两弹一星”所作的突出贡献,人物的信念理想献身精神一览无余。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摘要】初中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的也应该注重美育教育的融入。

美育教育能够让学生接触更广阔的文化艺术领域,激发其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不仅有助于丰富课堂内容,还可以促进学生成长。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通过多方面途径实现,如鼓励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让他们从中感受美的力量。

激发学生创造力可以从引导他们进行创作实践和讨论交流中着手,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独特见解和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与美育教育的结合,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也符合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

重视美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提升学生成长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美育教育、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课堂教学、综合素质、素质教育。

1. 引言1.1 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初中语文教学在整个中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仅是学习文字、语言的工具,更是与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学科。

通过学习语文,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文学作品,了解各种风俗习惯,传承文化传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主要途径。

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增强对文学、艺术、生活的热爱。

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影响着学生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语文教育更显得重要,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培养工具。

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

1.2 美育教育的意义美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生活品质和审美情趣的要求越来越高,美育教育正是为了适应这种社会需求而产生的。

美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美的独特感知能力,激发其对艺术、文学、音乐等各种形式的美的兴趣和热爱。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美育,就是按美的标准培养人的教育。

通过美育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从而具有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1.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是课标的要求课标着重指出:要在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感,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

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先认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

”周扬说:“良好的审美活动,可以使人的情绪饱满,积极向上,对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都有很大的益处。

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教师要做美的启迪者、创造者。

2.语文学科处处体现美、语文课堂是美育的重要场所中学语文教材中,约有百分之七十的篇目是古今中外的佳作名篇之精选。

这些作品,文质兼美,具有极其丰富的美学内容,堪称经典“美文”。

如:写自然美的《登泰山记》、《长江三峡》、《天山景物记》等;有写社会美的《同志的信任》、《火刑》、《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有写人物美的《可爱的科学家竺可桢》、《我的老师》、《谁是最可爱的人》;有写劳动美的《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

可以说语文课为青少年打开了一扇无比丰富的美的世界大门,展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美的世界,给学生多方面美的陶冶,为中学语文美育创造了良好条件。

因此,语文学科具有重要的美育功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场所。

语文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中的美,施以各种美育活动,在各个环节做好学生的美育培养工作,培养和发展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设计新颖有趣的导语,将学生引入美的境界一般上课时,老师总采用先板书课题,然后阅读课文、提问、回答的模式来教学。

这样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不能进行美育。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精心设计新颖的形式来引起学生对所讲文章的注意力,将学生引向美的意境。

例如在讲《天山景物记》时,先打开录音机,请同学们欣赏歌曲:“我们新疆好地前来,天山南北好牧场……”,录音机响起优美动听的音乐,接着多媒体显示新疆的美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这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美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对学生进行美育,就是指中学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理解美、感受美、创造美,能够辨别人性的美丑,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

现在,谈谈本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几点尝试。

一、创造情境,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我们要用多种科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让学生尽快进入文中的意境,受到感染。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绘人物美,日、月、山、川景物美的篇章,这些为创造情境提供很好的条件。

例如我在讲授《岳阳楼记》―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岳阳楼的图片以及洞庭湖的美景图,使学生能亲眼感受到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及湖面的壮阔,提高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又如在讲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时,让学生充分观赏大家所熟悉的西湖风景画,边欣赏画面边讲解,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优美诗句所表达的意境,既受到美的熏陶,又收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琢磨关键词语,感知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好的作品,总会有一些言简意丰的重点语句,教学时抓住这些关键语句,及时点拨,学生就能很快领悟作者的感情。

例如朱自清的《春》中对春草的描绘:“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轻消消的,草软绵绵的。

”教学时可以抓住“偷偷”“钻”“嫩嫩”“绿绿”“满”等词语,引导学生推敲品味,思考这些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经过思考学生可明确:“偷偷”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小草在万物复苏的春天,在人们难以感觉的情况下,不声不响生长的情态。

“钻”写出了小草冲破坚硬的土层,顽强生长的动态。

“嫩嫩”写出了初生小草的质地,鲜嫩可爱。

“绿绿”写出了它的清新的色泽。

“满”写出了数量之多,长势之盛。

这些词句传神地写出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

这些描绘,使读者在感受春草勃勃生机的同时,也体会到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当然,我一般选择词语要找表现力极强的,最能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共鸣的。

三、培养学生创造美
对学生进行创造美的教育,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拓宽语文的美育领域。

怎样去培养学生创
造美呢?首先通过课文去培养。

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深刻地揭示了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美好心灵。

这种爱最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我上这一节课,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心灵美,更要让学生把这种心灵美带入自己的习作中,自然而然地创造美。

其次,通过社会实践去培养。

教学中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让他们亲自去发现美、感受美,再通过语言文字去创造美。

四、引导学生,感悟社会的美
社会环境是培养人的道德、情感的土壤。

人的表现又是社会面貌和道德规范的具体表现。

我在传授知识时,还要指导学生认识社会,辨别美与丑、善与恶,感悟人性的真、善、美。

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叙述了鲁提辖三拳打死郑屠的故事,赞扬了鲁提辖疾恶如仇、扶危济困、乐于助人、不畏强暴、粗中有细的性格,为我们展现了古代英雄的人性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叙述了杜甫因为“安史之乱”流亡到成都,在亲戚和朋友的帮忙下,好不容易盖了一座茅屋。

没想到在八月,大风竟然吹破茅屋,顽童抱走茅草,房屋漏雨,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

文章表达了诗人情愿“吾庐独破受冻死”,也要“广厦千万间”“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品质,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的博大胸襟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如朱自清的《背影》,叙述了父亲在母丧和丢了工作的情况下,虽然处境艰难,但仍深爱着
儿子,写出父亲的至情至善;《邓稼先》这篇课文讲述了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邓稼先同志带领大家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成功地研制出原子弹的事迹,赞扬了邓稼先同志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我在分析课文时还要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来分析人物形象,让学生感悟课文中人物人格的高尚,让学生感受他们内心深处的美。

五、在学生想象中进行美育教育
文学作品不像绘画、雕塑有直接的可视外形,想要欣赏它,要借助间接符号――文字,通过联想、想象和体验去感受。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描述,启迪学生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从中深深地受到感染,得到美的享受。

朱自清的《春》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等五幅图,使我们如见春草,如醉春花,如浴春风。

在欣赏这“大地春光图”时,我鼓励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在荷花亭亭玉立的盛夏、果实累累的金秋、红梅傲雪怒放的寒冬。

这样,既有文本审美的愉悦,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美育的内涵,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领略到生活的美,评价了社会的美。

所以,语文教学应为学生架起座座联想与想象的桥梁,让学生在美的浸润下,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美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总之,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