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水中的发现》科学主题活动
幼儿园自然科学实验:水的奇妙变化
幼儿园自然科学实验:水的奇妙变化幼儿园自然科学实验一直是孩子们学习和探索世界的重要方式。
在幼儿园的课堂上,老师们通过实验引导小朋友们认识自然界的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其中,水的奇妙变化是一个常见而又十分有趣的实验主题。
1. 水的三态在幼儿园自然科学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老师可以带领孩子们观察水的凝固、蒸发和沸腾过程,让他们亲身感受水从液态到固态和气态的转变。
这不仅可以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也有助于他们理解物质的基本状态和性质。
2. 探索浮沉在实验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来探索水的浮沉规律。
让孩子们制作一些简单的浮沉实验器材,让他们在实验中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为什么有些东西会浮在水面上,而有些东西却沉到水底,引发孩子们对物理规律的思考和理解。
3. 水的颜色通过调制各种颜料和液体混合,可以让孩子们在实验中观察和探讨水的颜色变化。
他们会惊喜地发现,原来水可以变成各种不同的颜色,这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对颜色和混合物的兴趣。
4. 总结与回顾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总结和回顾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让他们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水的奇妙变化。
我们也可以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5.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自然科学实验对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十分重要。
通过实验,他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探索自然规律,培养他们的好奇心、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特别是水的奇妙变化实验,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水的性质和变化规律,让他们从小树立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在幼儿园自然科学实验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水的奇妙变化实验更是其中的经典之一。
通过这样的实验,孩子们可以在玩乐中学习,潜移默化地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文的深入探讨,相信您对幼儿园自然科学实验和水的奇妙变化实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期待您能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奇妙的水世界大班科学发现教案
【前言】大班科学探索系列教案为幼儿园教育中的一项重要课程之一。
本次探索的主题为“奇妙的水世界”,课程旨在让幼儿通过亲身探索,感受到水这个自然界中的重要物质,了解水是如何影响我们日常生活,并引导幼儿对环保的关注和担当。
【探索内容】一、课程目标:1.了解水这个自然物质的基本特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认识一些简单的水文知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3.通过观察、探究和实践,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活动室中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如:喷壶、桶、漏斗等。
2.教师准备相关的教育材料,如科技类的小课件、漫画书籍以及与饮用水有关的图片等。
三、课堂活动流程:1.引导幼儿感知水对人体的重要性:教师可通过介绍水对人体的功能和重要性,比如可以讲解“水是人体的主要成分,饮水可以清除体内的毒素和废物”等,来引导幼儿产生对水的兴趣和注意性。
2.让幼儿了解饮用水的来源:教师可以通过配合小故事和小漫画,让幼儿了解到饮用水的来源以及海洋和江河对水质的影响。
同时引领幼儿了解一些简单的水文知识。
3.亲手制作了解水循环: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亲手制作关于水循环的模型,感受水分子的运动规律,同时巩固并深化对水文知识的理解。
4.与水相关的游戏活动:通过做游戏或者进行科技课例实验来加深幼儿对水资源的了解,同时引导幼儿了解环保的概念。
比如:用喷壶来打水泡,一位孩子打,其他孩子猜这是什么形状的水泡,猜对的孩子获得奖励。
5.小小行动,保护水资源: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将简单介绍一些家庭和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约水资源,引导幼儿积极行动起来保护水资源。
【课程收获】通过这次课程的探索,幼儿们不仅会从亲身实践中了解水到日常生活中的存在,了解水的性质和特性,而且也将在游戏中学会如何保护和利用水这样一个自然的重要资源。
同时,课程还提供了一个平台,引领幼儿对于环保实践和责任的探讨和思考,帮助他们认识和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水中的发现》教案[最终版]
幼儿园大班科学《水中的发现》教案[最终版]一、教学内容《水中的发现》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包括:水的特性、水的用途、水的循环、保护水资源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特性,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的特性、用途和循环。
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水循环的过程,以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色素、瓶子、水泵、水循环演示模型等。
2. 学具:画纸、画笔、调色盘、水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里的水,让幼儿描述水的颜色、味道和透明度。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水泵、水循环演示模型等教具,讲解水的循环过程,让幼儿了解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用水杯、色素等学具,进行水的颜色混合实验,观察颜色变化。
4. 讲解水的用途(10分钟)教师让幼儿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用水场景,引导幼儿了解水的重要性。
5. 互动游戏(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水滴接力”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水的流动。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水中的发现》2. 内容: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水的用途: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水的循环:蒸发、降水、地下水、河流等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污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水的循环过程,并标注出各个环节。
答案:略2. 作业题目:列举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方法。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水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家庭中节约用水的方法,并将成果分享给班级同学。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2. 例题讲解中水循环过程的理解。
【幼儿园奇妙的的水教案】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水_幼儿园关于水的教案
【幼儿园奇妙的的水教案】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水_幼儿园关于水的教案1幼儿园奇妙的的水教案:奇妙的水动目标:1、运用多种感官初步感知食盐、奶粉、橘子粉、咖啡溶解在水里后水会变味变色。
2、操作感受有些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现象,将自己的发现大胆的表达出来。
3、愿意参与实验活动,对实验操作有兴趣。
活动准备:1、食盐、奶粉、橘子粉、咖啡粉若干,带有数字标号的透明塑料杯每人4个,勺子每人一把。
2、“年年有鱼”的魔术视频。
活动过程:一、激发幼儿对水的兴趣播放“年年有鱼”的视频师:孩子们,在寒假春节联欢晚会上演了一场非常精彩的魔术,大家想不想在看一次?这个魔术真精彩,这个叔叔能让画里的鱼自己游到水里,太厉害了,今天符老师也给大家变个小魔术,一个关于水的魔术,想不想看?二、引导幼儿感受水的奇妙(一)、请小朋友品尝白开水,引导幼儿自由说出白开水的味道,淡淡的,没有味道。
(二)、初步感知水的奇妙1、教师示范在盛有白开水的一号杯子里放入白色粉末(食盐),用勺子搅拌,请幼儿仔细观察水里的白色粉发生了什么变化,幼儿共同回答。
2、引导幼儿闻一闻,水里放入了白色粉末之后味道有没有发生变化,个别幼儿回答。
3、教师尝一尝放入白色粉末之后水的味道发生了什么变化4、教师指导幼儿集体操作,尝试,幼儿品尝自己的作品,说出水的味道。
提问:淡淡的水为什么变成了咸咸的水了呢?5、教师小结:食盐碰到水,被奇妙的水溶解了,眼镜看不到了,可水的味道发生了变化,用嘴巴一尝就能尝到咸味。
三、指导幼儿探索水的变化(一)、教师引导幼儿依次将奶粉、橘子粉、咖啡粉放入水中,引导幼儿通过看、闻、尝说出水的变化。
(二)、引导幼儿比较四杯水的不同,幼儿自主回答。
(三)、教师小结:因为在水中放入了四种不同种类的粉末,所以水的颜色和味道也就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四)、幼儿享用自己变魔术的成果。
2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水:神奇的水活动目标:1、通过细心观察,发现水面形状的变化,了解水的表面存在着一股收缩的力——表面张力。
幼儿园科学教案:水中奇妙世界
幼儿园是孩子们刚刚接触世界的一个环境,也是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第一次认知。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我们要注重通过情境教学,让孩子们在游戏和探究中学习科学知识。
本篇文章将会从“水中奇妙世界”这个科学主题入手,为大家介绍一个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教案。
一、教案概述幼儿园科学教案:水中奇妙世界适用对象:幼儿园大班教学时间:2周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水的属性、水循环、水的重要性以及水的安全性知识教学重点:通过互动、探究等活动形式,引导幼儿认识水的属性以及水的变化状况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水的循环过程,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探究水的属性步骤1:让幼儿观察水的形态与颜色,引导他们认识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步骤2:利用实验器材,让幼儿在水中加入食盐、味精等物质,观察水的变化,引导幼儿认识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
步骤3:观察水的表面,引导幼儿发现水可以承载小物体并呈现出饱满的弧形,并引导他们认识水具有一定的表面张力和黏着力。
教学方法:实验互动、观察打印图、涂鸦填色等2、了解水的循环步骤1:让幼儿在室外观察大自然中的水流,引导幼儿了解雨水、河流的形成和运动规律。
步骤2:通过手抄报、拼图等方式表现水的循环,引导幼儿深入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教学方法:户外观察、绘画、拼图、手抄报等3、学习水的重要性步骤1: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展示水在人类生活中的用途,让幼儿认识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步骤2:通过比较干旱与相对湿润的地区,引导幼儿认识水资源的分布不均,进一步让他们深入了解到珍惜水资源的意义。
教学方法:故事、图片展示、比较分析等4、注意水的安全性步骤1:通过模拟实验,可以让幼儿了解不同水质的区别,引导他们认识水的安全性问题。
步骤2:通过教育游戏,引导幼儿用科学眼光看待饮用水,及时发现与避免水的污染情况。
教学方法:模拟实验、科普知识、游戏介绍等三、教学反思“水中奇妙世界”这个教科主题是在符合幼儿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在玩耍、探究中深入了解水的特性和变化过程。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水》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水》含反思
教学意图: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是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特殊资源。我国是世界上12个缺水国之一,人均水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全世界排名第110位。根据孩子们对水的兴趣,把握教育时机,提供适当引导,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水》。让孩子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幼儿积极参与探索。
相关信息:
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中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12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径流资源总量的6%;又是用水量最多的国家,1993年全国取水量(淡水)为5255亿立方米,占世界年取水量12%,比美国1995年淡水取水量4700亿立方米还高。由于人口众多,当前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排名百位之后,被列为世界几个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
但是,在幼儿了解了水的溶解的这个特性之后,知道物质消失表示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如果物质还存在表示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在我们班区域活动中我继续投放了这个实验,幼儿在记录时就发生了跟课堂上截然不同的结果,幼儿习惯在物质放入水中消失的后面画“√”,而在物质放入水中依然存在的物质后面画“×”,其实看到这样的记录方式时我感到很开心,这表明幼儿已经很清楚物质是否能够溶解的秘密。
万物皆有生命:探寻水中微生物的中班科学教案设计
万物皆有生命:探寻水中微生物的中班科学教案设计在孩子们的成长修行中,对世界的观察和感悟是非常重要的。
而在这个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数字物质的观察很多时候来自于社交媒体网络。
但是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自己亲身体验和感受,去发现和探究这个世界。
水中微生物的发现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水是随时可见也随时可接触的东西。
本课题的核心目标是鼓励孩子发现复杂的水中生物生态系统,并学习水生生物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和不同的习性。
我们将通过探讨水和水中微生物来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一、教学过程:1、观察水目的:让孩子发现水是透明的,并学会使用自己的感官观察物质。
方法:老师带领孩子们使用自己的嘴唇、鼻子和手去感受水。
孩子们要看看水的颜色、光泽和状况。
道具可以是自来水,水瓶,水杯和玻璃杯等。
教师补充:或许孩子会问这样的问题:“水里有什么?” 。
这样的时候,老师可以用开放性问题和委婉的表现形式向孩子提出并解答这样的问题。
2、水中微生物的探究目的:让孩子体会到水中存在着许多生命形式,并使他们学会一些水生生物的特征。
方法:老师为每个孩子提供放大镜。
放一些水到盘子里,孩子们可以用放大镜看看水中生活着的微小生物们,他们也可以观察这些微生物之间的不同。
道具可以是盘子、塑料勺、放大镜和水。
教师补充:在孩子们看到不同种类的水中生物时,老师可以让他们分别猜测这些微生物是同类还是不同类的。
这对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探究技能是十分重要的。
3、水中微生物的收集目的:让孩子学会在自己的可控环境中寻找和收集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理解这些生命形式对于环境的影响。
方法:利用一个小杯子或容器去收集孩子们发现的微生物。
并带领他们讨论和归纳他们发现的微生物们。
教师补充:老师可以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孩子们学习关于水生态的相关知识。
比如,什么是浮游动物,什么是底栖生物,和微生物有什么区别?。
孩子们可以在玩乐中继续学习。
4、水中小生物模型的制作目的:让孩子们理解各种水中小生物并能将其制作成模型。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水中的发现》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水中的发现》教案名称:水中的发现适用对象:大班幼儿(3-4岁)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水是一种物质,水的形态变化。
2. 发现水的特性和用途。
3. 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1. 展示图片和实物:水、饮水杯、水果、鱼缸、冰块等。
2. 素描纸、彩色铅笔、画笔、水彩颜料、水杯等。
3. 实验物品:带盖杯子、饮管、纸巾等。
4. 图书资源:《小学问大发现》、《徜徉水中的乐趣》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等,引导幼儿讨论水的特点和用途,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2. 提问:你们喝过什么水?喜欢喝凉水还是热水?水可以用来做什么?3. 谈论一些有趣的水的事实,例如水可以变成冰,可以变成蒸汽等。
二、探索与实践(20分钟)1. 分发杯子和纸巾,让幼儿倒水,观察水的流动轨迹。
2. 让幼儿用饮管喝水,观察水的吸入和排出过程。
3. 鼓励幼儿亲自去洗手,让幼儿感受水的清洁作用。
4. 教师向幼儿展示冰块,让幼儿摸摸冰块,观察冰的特点。
5. 提问:冰会融化吗?室温下冰块会变成什么?6. 使用素描纸和彩色铅笔,让幼儿画出自己认为好看的水的样子。
三、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听故事《小鱼儿的神奇旅程》等,让幼儿了解水中生物的生活。
2. 观察鱼缸,让幼儿发现其中的小生物,如鱼、乌龟等。
3. 借助图书资源,向幼儿展示水的形态变化实验,如蒸发、凝固等。
四、总结(5分钟)1. 让幼儿展示自己绘制的水的画作,并互相欣赏。
2. 回忆当天的探索与实践活动,让幼儿总结水的特点和用途。
3. 教师总结:我们从今天的活动中发现了水的许多有趣之处,你们最喜欢的是什么?教学延伸:1. 给幼儿展示更多有关水的图片和实物,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和探索水的世界。
2. 带领幼儿进行更多的水的实验,如混合液体和固体的实验等,增加幼儿对水的认知。
3. 安排户外活动,让幼儿近距离观察大自然中的水,如河流、湖泊等。
大班科学教案《水中的发现》
大班科学教案《水中的发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水中的发现”。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培养观察、思考、探索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基本特性,如透明、无色、无味、流动等。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探索水中现象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培养幼儿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水的基本特性以及水中现象的产生。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探索水中现象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放大镜、透明容器、水、盐、色素、小石子、滴管等。
学具:画纸、画笔、调色盘、水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水杯、水壶等物品,引出主题“水中的发现”。
邀请幼儿分享生活中与水有关的趣事,激发兴趣。
2. 例题讲解教师展示透明容器中的水,讲解水的透明、无色、无味等特性。
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盐在水中的溶解,讲解溶解现象。
3. 随堂练习请幼儿用放大镜观察水滴,描述水滴的形状。
让幼儿尝试用滴管向水中加入色素,观察色素在水中的扩散。
4. 探索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小石子、盐等物质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引导幼儿讨论实验现象,思考产生原因。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水中的发现》2. 内容:水的特性:透明、无色、无味、流动水中现象:溶解、扩散、沉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中水龙头流出的水,描述水的特性。
2. 答案示例:水是透明的,无色无味,流动时呈波浪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观察他们对水特性及实验现象的理解。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自来水厂,了解水的净化过程。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进行家庭科学小实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清晰度4. 探索活动的组织与引导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用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应紧密结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点。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水中的发现》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水中的发现》活动背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到水。
但是,你是否知道水的来源、成分、性质以及各种有趣的现象呢?通过这次科学活动《水中的发现》,让孩子们探索水的世界,了解水的奇妙之处。
活动目标1.了解水的来源、成分、性质。
2.发现水的有趣现象。
3.培养孩子们的探索精神和实验能力。
活动过程1. 活动准备准备以下材料:•透明水杯•水•食盐•油•洗涤剂•小石子•浮球•玻璃棒•支架•纸巾2. 实验探究水的成分步骤1.将透明杯子装满水。
2.加入食盐搅拌。
3.观察水中发生的变化。
1.加入食盐后,水的颜色变暗,变得有味道。
2.实验说明水不仅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还含有其他杂质。
3. 发现水的两性性质步骤1.将一些油加入水杯中。
2.观察油和水的相对位置。
3.稍微搅拌,观察结果。
结论1.油和水互不相溶,油浮在水上方。
2.实验说明水具有两性性质,既可以溶解极性物质,又可以与非极性物质分开。
4. 发现水的表面张力步骤1.将水杯中的水倒进一个深盘子里。
2.加入洗涤剂,稍微搅拌一下。
3.在水表面上放入一个小石头或浮球。
结论1.洗涤剂会破坏水的表面张力,水会溢出。
2.浮球可以浮在水的表面,说明水具有表面张力。
这种表面张力很类似于弹性,因为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极性使表面能量最小。
5. 发现水的导电性步骤1.将水装进透明杯子里。
2.加入一些盐。
3.用玻璃棒将两根导线钩在杯子里,让它们碰到水。
4.将另一端的导线插在电池上。
观察结果。
1.加入盐后,水可以导电。
2.实验说明纯净的水并不具备导电性,盐可以使其变得具有导电性。
活动总结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对水的来源、成分、性质以及各种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探索。
在每个小实验的探究中,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发现问题、观察现象、提出假设和得出结论。
这些都是科学实验中磨砺实验能力和探索精神的重要点,希望他们在以后的科学探索中,能够不断发现和探索更多有趣的现象。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水中的发现》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水中的发现》教学目标
1.认识水的性质,如:透明、流动、能够消失等。
2.发现水中奇妙的世界,如:小生物、水中植物等。
3.学习保护水资源,学习如何使用水。
教学准备
1.透明的容器,例如瓶子、碗等
2.水
3.放大镜
4.收音机
教学步骤
引入
1.拿起一杯水,让学生观察水的外观和特点,例如水的颜色、透明度、流动性等。
2.让学生思考:“水究竟是什么?”
实验
1.取一杯水,加入一些金鱼鱼食。
让学生观察金鱼食如何在水中飘浮、移动、最后被鱼儿吃掉。
2.用放大镜观察一下水中是否有小的生物或者水中植物。
3.找到一个电台,调到频率使声音变得非常模糊,然后慢慢地把收音机放进水里,让学生观察声音的变化。
4.给学生展示一张水的循环使用的图片,提出保护水资源、科学用水的重要性。
总结
1.课前让学生思考水的性质和用途,然后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水的性质和水中的生物、植物。
2.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保护并在日常生活中科学用水。
教学延伸
1.带孩子去近郊或者野生动物园的河流处,探索河底。
2.在幼儿园或在家,用玻璃瓶收集下雨水,让孩子可以观察到是否有小的生物在里面。
3.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水的使用和保护,例如在洗手、刷牙时及时关闭水龙头等。
教学评估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评估实验和讨论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评估结束后给予反馈和建议。
•家长可以与孩子讨论课堂内容,并通过问答来检查孩子们的理解和学习情况。
大班科学活动水中的发现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活动水中的发现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浮力与沉没现象。
2.发现水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并对其展开探究。
教学准备1.配置好实验用的材料和器材,如透明水盆、水、各种不同材质的物体等。
2.足够的班级空间和教学时间。
3.大班幼儿关心诉求的能力以及对物体沉浮现象的好奇心。
教学流程活动一:探究水中的浮力1.首先让幼儿选择一些小物体,如树叶、玻璃球、小塑料球等,放在水盆里,观察它们在水里浮还是沉。
2.询问幼儿,为什么这些物体会沉浮不同。
引导幼儿思考并寻找原因。
3.引导幼儿充分实践,让幼儿准备两个塑料杯,一个装满水,并把物体放在水杯里;另一个只放物体。
比较两种状态下的物体是否会浮起来(注意这里可以玩数字游戏,例如“3个小球时候浮起来,4个小球下沉”等)。
4.引导幼儿发现,如果物体的密度小于水,则物体升上来,如果物体密度大于水,则物体沉下去。
活动二:探究水中的反光现象1.制作一个玻璃杯温水,然后把它放到光线充足的地方。
2.邀请幼儿观察杯子内的现象:温水的水波有什么不同?杯子内壁和外面的空气有什么不同?3.引导幼儿体验反光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启发幼儿大胆的探索。
教学反思这一节实验性质比较强,需要教师精心备课并做好夸张的表演引导幼儿发现水中的有趣现象。
活动一即是幼儿学习材料在水中的上升和沉没的原理,有助于幼儿掌握科学的物理原理;活动二则重点培养幼儿对物体和环境的观察力,为幼儿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获得更多的发现和惊喜。
教师需注意的点:1.在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幼儿探究的兴趣,使其能主动参与到实验实践中来。
2.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避免使用过于简单化和比喻的方法,保持简洁且有激情地阐述原理。
3.合理分配时间,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以便于幼儿更好的学习和体验。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二:发现水的不同状态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二:发现水的不同状态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分辨水的不同状态,理解水的物态变化;2.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和发现意识,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水的三种状态:固体、液体、气体。
2.水的物态变化。
3.感性理解水的三种状态。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拿出一个杯子和一瓶矿泉水,询问幼儿水是什么。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摸、闻等方式回答,激起幼儿的好奇心,进而引导幼儿提出关于水的问题,如水去哪里了,为什么热的时候水要变成蒸汽等等。
2.感性探究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水的实验探究:在杯子中加入冰块,观察冰块在杯子里的状态;热水,观察水的变化;将一碗水放在教室中,过一段时间再观察它的变化等。
通过实验让幼儿感性认识水的三种状态。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摸、闻等感官来发现水的不同状态,逐渐理解水的物态变化。
3.认知总结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介,呈现水在冰箱里结冰、加热时变成水蒸气、将水蒸气冷却后变成水滴等过程。
通过认知总结,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水的物态变化。
4.综合运用教师引导幼儿发散思维,组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设计探究任务,如:如果把冰块放在太阳下面,会发生什么?如何使水快速变成冰块?如果将水蒸气加压会发生什么?等等。
5.活动结束教师对幼儿的探究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估和回顾。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让幼儿感受到探究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四、教学方法1.感性教育法:通过实验等感性探究,引导幼儿发现水的不同状态。
2.情景教学法:利用生活中的相关场景和情境,让幼儿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水的物态变化。
3.合作探究法: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探究,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评价根据教案目标,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通过“观察记录”、“探究评价”、“口头表现”等方式对幼儿进行评价。
六、教后反思本教案让幼儿在实践中感性了解水的三种状态和物态变化,并锻炼了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但是需要注意课堂实践中的细节问题,如选择适宜的实验器材、过程中的安全、团队合作的管理等。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探索水的秘密》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探索水的秘密》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水的基本性质,如透明、无味、无色等。
2.帮助幼儿认识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3.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
4.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探索能力。
二、教学准备1.水、容器、玩具浴盆、透明玻璃杯、彩色胶纸等。
2.测量软尺、眼镜蛇、教材、实验记录表等。
三、教学内容1. 什么是水?•提问:你知道水是什么吗?•引导幼儿回答,并补充水是透明、无味、无色的。
2. 水的性质实验1.实验一:水是透明的–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水–实验步骤:将水倒入玻璃杯中,观察水的透明性。
–实验结论:水是透明的。
2.实验二:水是无味的–实验材料:玻璃杯、水、彩色胶纸–实验步骤:在盲目的状态下让幼儿品尝水,然后在玻璃杯上贴上胶纸,让幼儿再次品尝水。
–实验结论:水是无味的。
3.实验三:水是无色的–实验材料:玻璃杯、水–实验步骤:观察透明玻璃杯中的水,没有颜色。
–实验结论:水是无色的。
3. 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讨论: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引导幼儿回答并讨论。
四、教学活动1.欣赏故事《小熊喝水》并讨论故事中小熊为什么要喝水。
2.进行水的性质实验,让幼儿亲身体会水的透明、无味、无色等性质。
3.观察玩具浴盆中的水,讨论水是如何把玩具“浮”起来的。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幼儿们了解了水的基本性质及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和讨论,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思考和探索能力,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以上就是本次《探索水的秘密》科学公开课的教案,希未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方案:探索水的特性
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方案:探索水的特性近年来,幼儿园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重视,科学实验活动作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的设计,不仅需要考虑到孩子们的芳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还要兼顾科学性和趣味性。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方案中的一个经典主题——探索水的特性。
一、活动准备为了进行这一科学实验活动,我们需要准备一些材料,包括:几个透明的玻璃杯、水、吸管、塑料勺子、纸巾等日常用品。
在进行活动之前,老师可以向孩子们介绍水的基本特性,比如无色、无味、无形、流动性等,让他们对水有一定的认识。
二、活动过程1. 观察水的特性老师可以让孩子们拿着透明的玻璃杯,观察杯子里的水是什么样子的。
孩子们可以用吸管吹气在水中,用塑料勺子搅动水,观察水的表面会发生什么变化。
这样的观察和实验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水的流动性和表面张力等特性。
2. 探索水的性质接下来,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比如用纸巾吸水、加热水的变化、冷却水的过程等。
通过这些实验,孩子们可以感受到水的吸附性、热传导性等特性,加深对水性质的理解。
3. 创造水的形态老师可以邀请孩子们一起动手,利用水和其他材料,制作一些简单的水实验器材,比如纸碗船、纸杯通联方式等。
通过动手创造的过程,可以让孩子们对水的形态有更直观的认识,并且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活动总结在完成实验活动之后,老师可以带领孩子们进行总结和回顾。
可以让孩子们回顾一下今天的实验内容,总结水的一些基本特性和性质,以及他们在实验中的一些新发现和体会。
通过这样的总结和回顾,可以让孩子们对水的特性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中,探索水的特性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主题。
水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物质之一,通过这样的科学实验活动,不仅可以让他们深入认识水的特性,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对于幼儿园教育来说,这样的科学实验活动不仅有利于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还可以促进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幼儿园科学探索(水)教案 幼儿园科学
探索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水是一个充满趣味且充满探索可能性的科学主题。
为了引导幼儿在水这一主题上进行科学探索,教师应精心设计水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
下面将根据幼儿园水的教学主题,设计一份具有科学性、趣味性的教案,以期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指导幼儿进行水的科学探索学习。
**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水的基本性质,如透明、流动、变形等;2. 帮助幼儿了解水与生活的关系,如水的来源、用途等;3. 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实验,在实践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4. 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热情。
**教学内容**1.水的观察- 给幼儿准备一盆清水,让幼儿自由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透明度等特征;- 引导幼儿动手触摸水,让幼儿感受水的流动性和润湿性。
2.水的实验- 实验一:水的流动- 准备几个大小不同的容器,分别为盆、杯、瓶等;- 让幼儿通过倒水的实验,观察水在不同容器中的流动情况,并观察水流动的轨迹和速度。
- 实验二:水的变形- 准备一些水泥或其他易于成型的材料,让幼儿通过手工活动,用水泥或其他材料模仿水的流动形状,并观察结果。
3.水的故事- 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向幼儿介绍水的来源、用途以及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如水的循环、水资源的保护等。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通过展示丰富多彩的水的图片或者视瓶,引发幼儿对水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2.实践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进行观察、实验和故事听讲等实践性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索的兴趣。
3.总结教师根据实践活动的结果,引导幼儿进行总结性的学习,让幼儿从实践中得出结论,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4.课后延伸可通过绘画、手工活动或课外图书阅读等形式,延伸水的学习内容,让幼儿在课外也能够进行水的科学探索。
**教学评估**1.观察评估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观察的细致程度、实验的参与度以及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等进行评估。
幼儿园大班水主题活动方案
幼儿园大班水主题活动方案水,化学式为H?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无毒,可饮用。
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
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大班水主题活动方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大班水主题活动方案1活动目标:1、利用幼儿园玩水池为幼儿提供玩水的机会,感知水的特点,巩固对水的认识。
2、引导幼儿用各种材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体的“沉”与“浮”现象。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3、让幼儿感受水中发现的乐趣,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4、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1、提前几天告诉幼儿星期×下午我们到“玩水池”玩水。
老师、幼儿及家长共同搜集玩水的材料。
塑料制品:果奶瓶、塑料玩具、小水桶等;木制品:积木、树枝、冰糕棍、树叶等;纸制品:硬纸壳、皱纹纸、报纸、作业纸、纸盒等;泡沫制品以及小石块、鹅卵石、小铁块等。
并让幼儿用塑料袋将材料装好,作上标记,放在玩具柜里。
2、活动前,检查水池的安全、卫生。
池底是否有异物,池水是否清洁,池水高度是否适当。
活动重难点: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
活动过程:1、感觉游戏。
鼓励幼儿同老师一起到水池玩水(个别胆小不愿到水池玩的幼儿暂不强求,允许他们在水池边玩)。
引导幼儿看看水中的小脚丫或凉鞋;试试用双手捧水;体会把手掌平放在水中与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觉;体验水中走路的感受。
帮助幼儿回忆、再现过去所学知识,如:能看见水中的小脚丫,是因为水透明、无色,捧着的水一会儿没有了,是因为水会流动等等;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或发现,如: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在水中走路比在地上走路慢。
2、听觉游戏。
请幼儿将塑料袋里的材料一一投入水中。
让幼儿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再试一试、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从高处、低处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
幼儿反复对比实验,相互讨论,得出结论:从高处将材料投入水中比低处将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重的材料投入水中比轻的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
《水中的发现》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水中的发现》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探索大自然》中的“水世界”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水的来源、水的特性、水的用途以及水中生物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来源和特性,知道水的重要性,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2. 帮助幼儿认识水中生物,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3. 提高幼儿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水中生物的认识和水的特性。
重点:了解水的来源、用途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族箱、实物投影仪、教学图片、视频资料、实验器材。
学具:记录本、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1 教师展示水族箱,让幼儿观察水中的生物。
1.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生物叫什么吗?它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2. 讲解与探究(10分钟)2.1 教师简要介绍水的来源、特性和用途。
2.2 讲解水中生物的特点,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2.3 实验探究: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浮力和透明度。
3. 例题讲解(5分钟)3.1 出示例题:“为什么有些东西可以浮在水面上,有些东西会沉下去?”3.2 教师通过讲解和实验,引导幼儿理解浮力和密度的概念。
4. 随堂练习(5分钟)4.1 教师给出练习题,让幼儿分组讨论并回答。
4.2 练习题:如何将沉入水底的东西捞起来?5.2 拓展话题:讨论如何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
六、板书设计1. 水的来源、特性和用途2. 水中生物的认识3. 浮力和密度的概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用水情况,记录下来,并思考如何节约用水。
答案:略2. 画一幅关于水中生物的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实地观察和了解水资源,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易懂性4.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和引导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在本教案中,教学难点为水中生物的认识和水的特性。
《小金鱼》托班科学教案:发现水中生物的美好之处
《小金鱼》托班科学教案:发现水中生物的美好之处随着科技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孩子们与大自然渐行渐远。
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孩子重新认识和了解生态环境,让他们从身边的生物中发现美好之处。
本期我们将以《小金鱼》为主题,为大家带来一节托班科学课。
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鱼的生存环境和生长发育过程,培养孩子们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和保护意识;2.能够通过观察、探索和发现水中生物的美好之处,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好奇心;3.能够通过体验游泳、抓捕小虫子、观察浮游生物等活动,让孩子们深入了解水中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性;4.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自主探索、互相学习。
二、教学内容1.教学活动1:《小金鱼》主题故事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金鱼的生存环境和生长发育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2.教学活动2:金鱼观察让孩子们通过观察金鱼的体型、颜色、特征等,进一步了解金鱼的生态环境和生活习性。
3.教学活动3:探索水中生物让孩子们互相搭档,穿上游泳圈,体验在水中捉小虫子、观察浮游生物等,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好奇心。
4.教学活动4:营造生态环境让孩子们共同动手,搭建生态池,种植水草,营造优美的水上环境,让孩子们感受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关爱。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老师引导孩子们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介绍金鱼的颜色、形态、生活习性,让孩子们了解金鱼是什么生物。
2.正片环节(1)《小金鱼》主题故事故事情节:有一只小金鱼,它生活在一个干净的鱼缸里,吃着美味的食物,过着悠闲的生活。
但有一天,主人把它扔到了池塘里,小金鱼开始了属于它的冒险之旅,它与周围的水草、小虫子等生物相处融洽,生活很快乐。
但突然有一天,一只凶猛的鱼来到了它的身边,小金鱼十分害怕,但它没有放弃,用智慧和勇气打败了凶猛的鱼,并重新占据了自己的领地。
小金鱼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它也成为了一个有爱心、有责任的好孩子。
(2)金鱼观察让孩子们手持放大镜或望远镜,观察三五只金鱼的生长状态和外貌特征,例如体形大小、身体颜色等,让孩子们通过观察,了解金鱼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水中的发现》科学主题活动教案幼儿的学习受兴趣和需求直接驱动。
玩水是幼儿感兴趣的,所以,他们会积极投入、主动探索、发现学习。
在发现学习中获得成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幼儿园《水中的发现》科学主题活动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活动目标:1、利用幼儿园玩水池为幼儿提供玩水的机会,感知水的特点,巩固对水的认识。
2、引导幼儿用各种材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体的“沉”与“浮”现象。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3、让幼儿感受水中发现的乐趣,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4、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1、提前几天告诉幼儿星期×下午我们到“玩水池”玩水。
老师、幼儿及家长共同搜集玩水的材料。
塑料制品:果奶瓶、塑料玩具、小水桶等;木制品:积木、树枝、冰糕棍、树叶等;纸制品:硬纸壳、皱纹纸、报纸、作业纸、纸盒等;泡沫制品以及小石块、鹅卵石、小铁块等。
并让幼儿用塑料袋将材料装好,作上标记,放在玩具柜里。
2、活动前,检查水池的安全、卫生。
池底是否有异物,池水是否清洁,池水高度是否适当。
活动重难点: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
活动过程:1、感觉游戏。
鼓励幼儿同老师一起到水池玩水(个别胆小不愿到水池玩的幼儿暂不强求,允许他们在水池边玩)。
引导幼儿看看水中的小脚丫或凉鞋;试试用双手捧水;体会把手掌平放在水中与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觉;体验水中走路的感受。
帮助幼儿回忆、再现过去所学知识,如:能看见水中的小脚丫,是因为水透明、无色,捧着的水一会儿没有了,是因为水会流动等等;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或发现,如: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在水中走路比在地上走路慢。
2、听觉游戏。
请幼儿将塑料袋里的材料一一投入水中。
让幼儿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再试一试、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从高处、低处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
幼儿反复对比实验,相互讨论,得出结论:从高处将材料投入水中比低处将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重的材料投入水中比轻的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
让幼儿闭眼想象:夏天的暴雨和秋雨(毛毛雨)打在水里的不同声音;回忆的故事《咕咚来了》,想象木瓜掉在水中的声音,理解小兔为什么会吓得惊慌失措。
3、观察、比较、归纳游戏。
观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现象;比较材料的轻、重、厚、薄;感知材料的轻、重、厚、薄和“沉”、“浮”的关系;归纳那类材料会沉于水中,那类材料会浮于水中。
4、触觉游戏。
用手触摸、感知那些材料吸水,那些材料不吸水;那些材料遇水会烂,那些材料遇水完好如初。
5、收拾整理材料。
请幼儿把水中的所有材料收集在塑料袋里,使水中无杂物。
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一一保护水资源。
注意:在上述每一种游戏中,均让幼儿充分讨论、交流、合作。
如相互提供材料,交流新发现等。
以此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体验分享的快乐,体验“发现学习”的惊喜、乐趣。
活动延伸:请幼儿把玩水材料带回家,把今日的“水中的发现”告诉爸爸妈妈。
请家长作好记录,次日交给老师。
以便老师及时了解孩子“水中发现”的多与少、深与浅;了解孩子的表达能力;了解孩子对这种活动方式的兴趣及认可程度;了解孩子某方面的个体差异,如听觉、触觉、记忆等。
以便教师根据幼儿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从中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扩散或寻找新的教育活动内容。
活动点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进一步突出了让幼儿主动学习的思想。
《水中的发现一一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力求体现这一思想并遵循了幼儿学习的三个特点:一是幼儿的学习受兴趣和需求直接驱动。
玩水是幼儿感兴趣的,所以,他们会积极投入、主动探索、发现学习。
在发现学习中获得成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二是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对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需要用动作和各种感观来帮助思维。
因此,给幼儿提供操作机会和调动幼儿的各种感观共同参与尤为重要。
三是由于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学习进程,幼儿与幼儿间相互作用的学习方式,使孩子们乐意接受。
同时,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均得到发展。
活动目标:1通过幼儿的多种感官了解水的性质。
通过“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玩一玩”的活动激发幼儿探索水的兴趣。
2引导幼儿用各种材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体的沉浮现象。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3让幼儿感受水中发现的乐趣,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4培养幼儿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质。
活动难点:1通过观察、探索、实践知道水的性质。
2感知物体沉浮现象。
活动准备:水盆、毛巾实验材料:牛奶白醋水各种饮料白酒塑料制品纸制品木制品石块铁钉活动过程:一导入1歌曲表演:我爱洗澡2讨论:我们生活中需不需要水?什么地方需要水?你们喜欢玩水吗?老师:小朋友们说的非常好,我们每天都离不开水,水和我们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生活中还有好多关于水的秘密呢,今天老师就带着小朋友一起来寻找水中的秘密。
二观察探索实践学习水的性质1通过“看一看”了解水是没有颜色的性质出示盛有牛奶、水、可乐、桔汁的四个杯子师:现在老师这有四个杯子,杯子里装的都是可以喝的,请你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哪个杯子里装的是水?”幼儿观察后汇报观察结果提问:你们为什么说2号杯子里装的是水?通过观察,请你说一说水是什么颜色的?小结:小朋友们非常聪明,一看就知道2号杯子里放的是水,一号杯子是白色的里面装的是奶,三号杯子是褐色的里面装的是可乐,四号杯子是*的里面装的是橙汁,只有二号杯子里面是我们平时喝的水,它是没有颜色的。
2通过“xx”了解水是没有气味的性质出示盛有白醋白酒水的三个杯子提问:刚才小朋友通过观察颜色的不同,发现二号杯子里面的水,还知道了水是没有颜色的。
现在老师又拿出三个杯子,这三个杯子里只有一个杯子里面是水,想一想,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哪个杯子里面是水呢?幼儿大胆想象,勇敢的回答自己的想出的办法(此处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其它的感官来感知哪杯是水)指导闻一闻的正确方法:刚才小朋友说,我们可以用鼻子来闻一闻。
这是一个好主意,谁愿意先来演示一下你是怎么闻的?(幼儿演示自己闻气味时的方法)我们看到刚才有的小朋友直接把鼻子对着杯子去闻,有的小朋友都把鼻子贴到杯子上了,如果杯子里装的是有毒的东西,那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伤害的。
如果我们需要用鼻子来闻一闻的话,我们需要一只手拿着杯子,杯子距离鼻子有一段距离,不能太近,我们用另一支手扇杯子上方的空气,这样我们就可以闻到杯子里的气味了。
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演示,并汇报答案提问:你是怎么知道三号杯子里装的是水?水是什么气味的?小结:刚才我们通过闻一闻的方法知道了三号杯子里面装的是水,一号杯子里的气味甜甜香香的是饮料,二号杯子里的气味是酸酸的,里面装的是白醋。
三号杯子里面没有气味,装的是水,现在我们知道了水是没有气味的。
3通过“尝一尝”了解水是没有味道的性质谈话:小朋友们平时都喝过水,今天我特意又准备了一些可以喝的东西。
请小朋友尝一尝,请你说一说你喝到的是水吗?它是什么味道的?幼儿品尝后,汇报品尝结果。
提问:水是什么味道的?小结:刚才老师给小朋友准备的都是能喝的,如果你平时看到杯子里装了东西是不能随便尝的,以防有毒!刚才小朋友尝到了甜甜的饮料和酸酸的饮料,还有小朋友尝到的是我们每天都喝的水,水是没有味道的。
4通过感觉游戏了解水是可以流动的性质。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看一看知道水是没有颜色,通过闻一闻知道水是没有气味的,又通过尝一尝知道水是没有味道的,现在你们想不想玩一玩水啊?小朋友们都想玩水,那我们把小手伸到水里去,你看到自己的小手了吗?那么水是什么样呢?(透明)我们再用小手捧水,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幼儿通过自己的体验总结出水是透明的、会流动的性质小结:刚才我们看到了水中的小手,说明水是透明的,我们用小手捧水,水顺手指缝都流走了,说明水是会流动的。
请幼儿说一说水的性质5小结:今天我和小朋友一起了解了水,水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没有味道的、我们还知道水是透明的、可以流动的;水中秘密还有很多,在水里有的东西会浮起来,有的东西会沉下去,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寻找答案。
三活动延伸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1观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现象谈话:看看袋子里装了什么?我们把手中的东西分别放在水里,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2小组活动:沉浮幼儿汇报:有的东西沉下去了,有的东西浮上来了。
3讨论:什么东西浮在水面上?什么东西沉到水底?它们分别是什么材料的?4小结:像塑料、纸、木制品还有泡沫它们会浮在水面上,因为它们比较轻;而像石头、铁钉这样东西会沉入水中,它们比较重。
四结束活动请把今天的发现回家告诉给爸爸妈妈。
活动目标1、利用幼儿园玩水池为幼儿提供玩水的机会,感知水的特点,巩固对水的认识。
2、引导幼儿用各种资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体的“沉”与“浮”现象。
3、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活动准备1、课件:可以吸水的2、塑料制品,木制品,纸制品,泡沫制品,小石块等。
3、大水盆若干。
活动过程一、感觉游戏1、鼓励幼儿到水盆里玩水2、尝试-试试用双手捧水;-体会把手掌平放在水中与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觉;3、发现-能看见水中的小手,是因为水透明、无色,捧着的水一会儿没有了,是因为水会流动等等;-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
二、听觉游戏1、请幼儿将塑料制品一一投入水中。
2、试一试(1)听一听、比一比不同资料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2)听一听、比一比不同资料从高处、低处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
(3)得出结论:从高处将资料投入水中比低处将资料投入水中声音大,重的资料投入水中比轻的资料投入水中声音大。
三、观察、比较、归纳游戏。
1、观察不同资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现象比较资料的轻、重、厚、薄2、感知资料的轻、重、厚、薄和“沉”、“浮”的关系归纳那类资料会沉于水中,那类资料会浮于水中。
四、触觉游戏1、用手触摸、感知那些资料吸水,那些资料不吸水。
2、哪些资料遇水会烂,那些资料遇水完好如初。
五、收拾整理资料。
请幼儿把水中的所有资料收集在塑料袋里,使水中无杂物。
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一一维护水资源。
活动延伸请幼儿把今日玩水“水中的发现”告诉爸爸妈妈。
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