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美术教案画布上的阳光
初中美术教学课例《画布上的阳光》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等方面积极引导并提出相应的思考题,为学习讨论提供
基本路径,促进学生之间更有效地展开学习讨论,也为
教学的深入进行做好必要的铺垫。
帮助学生在对比与类比中获得对特定作品更加深
入的艺术感知与内心体验。侧重学生对艺术流派的相关
了解与探索,通过一篇欣赏短文的写作练习,促进学生
从更多角度与层面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及艺术流派的 课例研究综
看法。欣赏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侧重对细节进行研究和 述
讨论:画面气氛、色彩关系、造型手法以及笔触的运用、
表现题材等等。务必把握教材中提示的几个方面:以学
生为主体展开讨论;运用有关色彩知识和学习方法,分
析画面的色彩关系;感受画面上表现的气氛。
2、对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特点的异同进行简要描 教学目标
述。
3、尝试从题材、色彩、用笔等方面对作品差异进
行归纳总结。
初三学生对美术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与掌握,知道 学生学习能
学习的重要性,美术鉴赏能力有所提高,同时学习了物 力分析
理、历史等学科知识对本课学习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比较的欣赏方法,帮助学生在对比或类比中获得对
特定作品更加深入的艺术感知与内心体验,从而提高欣 教学策略选
赏艺术作品的能力。教学中不宜把对作品的审美感受拘 择与设计
泥于教材的这一种介绍,鼓励学生自己感受作品的视觉
印象才是更为合理的教学选择。
教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程
帮助学生进入印象派绘画与古典绘画色彩特点的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感受其为何“极大地丰富了色彩的
表现能力”。在讨论活动中,教师可以分别从色彩倾向、
初中美术教学课例《画布上的阳光》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画布上的阳光
欣赏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
活动对比
三、色彩分析
活动:请再一次感觉校园的照片,分析其中各有哪些色彩成分及色彩成分各占多少。
小结:欣赏了作品《日出·印象》后,我们再一次感受照片的色彩成分,同学们对照片的色彩有了更全面、更丰富的分析,同时还发现,绘画色彩绝不是简单的物体固有色的明暗变化。《日出·印象》是19世纪后期,在法国画坛上出现的一个标新立异的画派——印象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莫奈的作品。为什么说是标新立异的画派呢?让我们一起来比较几幅作品。
批注
教学(后记图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展示在明媚的阳光照射下的校园景色,请学生感觉照片上的色彩,分析其中各有哪些色彩成分和色彩成分比例。
小结:大家的感觉和分析是否完整和准确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作品,看看画家是怎样表达自己对色彩瞬间的印象的。
自拍本校的色彩感觉较强的风景照片。
课时教案
课题:画布上的阳光第1课时总序第1个教案
课型:欣赏.评述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了解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点,提高运用比较欣赏方法欣赏作品的能力。
方法与过程教学重难点:如何理解现代艺术的创作方法,题材和观念;
如何理解现代实验性艺术的内涵和价值,并建立学生正确、健康和理性的审美情趣。
自拍本校的色彩感觉较强的风景照片。
四、印象派艺术的基本特点
1.以光和色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彻底打破了传统固有色和棕色调的造型观念。
印象派前的作品《石桥》《父亲的肖像》《卖水的人》以棕色调为主,重点欣赏《卖水的人》,分析画家对写生色彩的认识,即固有色的明暗变化。印象派的作品《草垛》《农家少女》《阿戎堆的桥》,色调有的温暖,有的偏冷,色彩丰富,光与色交融,画面具有生命力。
《画布上的阳光》教学设计
画布上的阳光一、教学目标1、能够比较印象派与印象派之前的艺术特点。
2、通过欣赏、观察比较,对不同风格作品的异同进行简要的表述。
3、能够在题材、色彩、用笔等方面对作品有初步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印象派的艺术特点与其它绘画流派之间的内在区别。
三、教学方法欣赏、比较分析、探究归纳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9世纪前半叶,欧洲绘画出现了许多新的流派与风格。
这些流派存在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进行色彩探索表现的同时,普遍更为注重画面造型的表现,体现出一种尊崇古典主义的绘画传统。
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
2、“印象派”的来源因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记者嘲讽而得名。
这幅画面描绘的是塞纳河的清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
由于画家要在很短的瞬间,将早晨的美景在光线还没有变化前,就要完成作品,因此画面不可能描绘的很仔细。
当学院派的画家们看到这幅作品时,认为很粗糙,过于随便,就用讥讽的语言嘲笑“巴比松”的画家,意思是说:那是一群根本就不懂绘画的画家,《日出·印象》完全就是凭印象胡乱画出来的,其他人也附和着说,这些画家统统都是“印象主义”,没想到,这些挖苦的话,反而成全了这批画家,“印象派”随之诞生,“巴比松派”反而慢慢被人淡忘。
巴比松派也就是印象派的前身。
3、比较与欣赏19世纪盛行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就是这种绘画风格最为极致的一种追求与表现。
极其崇尚素描的安格尔,在笔下塑造的形象已经极为逼真。
19世纪后半叶活跃起来的印象派,就是在古典绘画风格达到极致高度背景下产生的。
她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色彩的表现力,给西方油画带来了绚丽的光与色。
4、课件莫奈《印象·日出》马奈《吹笛少年》塞尚《静物苹果篮子》5、小结:印象派既不是粗糙,也不是前卫,更不是抽象,他是将科学的色彩学理论运用于绘画,中国高考艺术专业的色彩考试,也是以这种色彩规律作为标准。
初中美术_画布上的阳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湘教版美术初中九年级下册《画布上的阳光》教学设计设计思路课题展示《画布上的阳光》--------引出“印象派”--------引出问题1它是什么,这个名字的意思与由来?2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3它产生了什么影响?4它对我们又有什么启发?顺着一个清晰的认知思路把问题一步步解决。
其间着重运用对比观察的方法,鼓励学生多多参与表达。
最后是课题的升华。
教案湘版美术九年级下册第1课课题《画布上的阳光》(第一课时)一、课题导入《画布上的阳光》一个让人充满遐想的课题,我也禁不住想问一下大家“你对阳光有什么印象,或是在你的记忆力有什么关于阳光的美景?”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进而提问“你曾经想过把它们表现表现出来吗?”预想:在一片遗憾的唏嘘里引入今天的主角“印象派”。
并引出学生对此想知道的问题,概括为:1 它是什么,这个名字的意思与由来?2 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3 它产生了什么影响?4 它对我们又有什么启发?二、作品《日出•印象》欣赏1 图片导入,学生谈直观感受,谈这幅画当时受到的舆论嘲弄,得出“印象派”的由来。
从当时的眼光看,这只是一副草图,甚至遭到展览单位的拒绝。
当时的批评家干脆以嘲笑的口吻称莫奈不过是凭印象作画,是印象主义。
没想到,印象派由此得名。
引出代表人物莫奈。
三、引出第二个问题“它有什么不同”?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图片对比欣赏。
认识画派的艺术特点,离不开比较的方法。
例如人们往往将印象派作品与它之前的作品进行比较,这是一种通过找到艺术作品并归纳其所属流派特点的艺术研究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描述各流派艺术的特点。
《霍松维勒女伯爵》法安格尔。
分析衣纹质感猜测它的材质,明确主人的身份,为分析题材变化埋下伏笔。
《青年像》法安格尔,《吹短笛的男孩》法马奈。
运用局部放大的方法将俩图进行对比进而体验笔触的差异。
《酒吧》与《在阳台上》法雷诺阿。
与古典绘画传统相比,印象派更注重画面色彩的丰富多变,印象派画家对于造型的精准似乎并不在意。
新湘版初中九年级下册美术《画布上的阳光》教案
新湘版初中九年级下册美术《画布上的阳光》教案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光影及其对于画作的作用;•帮助学生掌握通过灰度调配来表现物体的明暗关系;•通过学习西方现代艺术,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技法与表现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应用光影原理;•掌握灰度调配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灰度调配的运用;•初步了解西方现代艺术;•怎样用光影表现物体的明暗关系。
教学内容1.课题:《画布上的阳光》2.内容及思路:本课时主要以油画的创作为例,着力探讨光影在画作中的表现方法,并通过教师讲解、大师作品解析以及实际绘画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灰度调配技巧,从而达到以光影表现物体明暗关系的目的。
3.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通过《荷花》等油画作品与学生实地观察,引导学生从画面中去寻找光与影所形成的明暗关系。
第二步:概念解析教师通过讲解、展示反光板、太阳光等实物配合场景投射而呈现出来的光影效果,以及相关图文材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光影原理,并了解其在画作中表现方法。
第三步:大师作品解析课堂进行大师作品分析,从大师的画作中寻找光影信息,引导学生拓展自己的视野,寻找灵感与创作灵感。
第四步:教学实践•教师讲解和演示灰度调配的基本技法;•让学生利用灰度调配技巧完成自己的绘画作品;•分组评价、指导及修改;•展示作品并进行同学评价。
第五步:总结对本课经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光影原理,在绘画中采用灰度调配来表现物体的明暗关系。
并评价自己的作品,增强信心。
教学评价本课程主要以掌握灰度调配技巧为重点,因此该环节需要老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指导和纠正,确保学生掌握关键技术。
同时在评价环节中,学生不仅要评价自己的作品,还要评价自己的绘画技巧,对自己的优缺点进行全面评价和总结,达到有长进的目的。
九年级下美术教案画布上的阳光
九年级下美术教案画布上的阳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的三要素和冷暖知识。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能够运用色彩知识创作出富有阳光气息的画作。
3.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感受生活中的阳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1. 色彩的基本知识和冷暖概念。
2. 运用色彩知识创作阳光明媚的画作。
三、教学难点:1. 色彩冷暖的运用和把握。
2. 将阳光元素融入画作中的创意和表现。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色彩理论知识PPT。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组阳光明媚的画作,引导学生关注阳光元素,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 基本知识讲解:教师通过PPT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和冷暖概念,让学生了解色彩的三大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3. 色彩练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色彩练习,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色彩知识。
4. 创作指导:教师讲解如何将阳光元素融入画作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富有阳光气息的画作。
5. 学生创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色彩知识进行创作。
6.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对作品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相互欣赏、学习。
8.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创作一幅阳光明媚的画作。
10. 学生课后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绘画技能。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让学生直接面对自然光源,进一步感受阳光的变化和色彩的运用。
2. 邀请专业画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色彩运用技巧和阳光主题的创作方法。
七、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学生了解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冷暖概念,学会了如何将阳光元素融入画作中,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通过实践,学生掌握了色彩的运用技巧,创作出了富有阳光气息的画作。
八、课后作业:1. 完成一幅以阳光为主题的画作,要求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表现阳光的明媚和温暖。
第一课 画布上的阳光-湘美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一课画布上的阳光-湘美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绘画中的光影和主次感的运用。
2.掌握用画笔和颜料表现光影的方法。
3.学会运用颜色的搭配表现不同的光影效果。
4.了解绘画作品构图原则,掌握画布的划分和安排。
5.培养感受自然光影变化,善于观察的能力。
6.发挥创造性,设计出自己的光影艺术作品。
二、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运用不同的画笔和颜色表现不同的光影效果。
2.了解画布划分和安排,掌握构图原则。
3.培养观察和感受自然光影变化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光影的表现和画布的构图。
2.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首先,老师通过讲解艺术作品中的主次感和光影的表现方法,让学生了解光影的重要性和表现方法。
然后,老师指导学生在画布上练习用不同的画笔和颜色表现光影效果,并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画布的构图原则和划分方法。
最后,老师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造力,设计出属于自己的光影艺术作品。
四、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几件充满光影感的艺术作品,让学生领略光影在艺术中的表现方式。
2.讲解光影的表现(1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画笔和颜料表现不同的光影效果,并理解光影在画面中表现主次感的重要性。
3.画布构图练习(20分钟)老师指导学生在画布上进行画面划分和安排,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画布的构图原则和划分方法。
4.光影表现实践(40分钟)老师指导学生使用不同的画笔和颜色,练习在画布上表现自然光影的效果。
5.创作演练(25分钟)老师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技能,在自己的画布上设计出属于自己的光影艺术作品,并进行创作演练。
6.总结(5分钟)通过总结课堂内容,让学生回顾和思考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资源1.相关教学PPT。
2.几件充满光影感的艺术作品。
3.画布、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六、课后作业1.自由创作一幅充满光影感的艺术作品。
2.设计几个画布构图,并画出光影效果。
初中美术_第1课 画布上的阳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画布上的阳光》教学设计一、课程导入:老师这节课要为大家介绍一位晒妻狂魔,这是一位浪漫的画家,他曾为他爱的人画下过很多美好的形象。
他就是——莫奈。
自恋的莫奈一生很少为别人画肖像,但他爱上卡米尔后,常以她为模特儿画肖像。
其实在他的眼中,她早就成了最美的风景,最美的印象。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画布上的阳光》。
二、解读学习目标:了解印象派代表画家莫奈,学会运用比较分析法解析印象派作品的特点,感受光和色的魅力。
这么说,莫奈一定很牛了!但到底什么成就了他呢?让我们一块看一下。
三、幻灯片欣赏:什么成就了莫奈?四、小组讨论:对比分析:新古典主义、印象派的绘画作品:要求:全体起立,以小组为单位迅速到相应的区域观看画作,看完后围绕以下两个探究问题进行讨论。
探究问题:1.印象派为什么火了?它与新古典主义作品风格的区别是什么?2.为什么有连作的出现?仔细观察《干草堆》,它的色彩有什么微妙的变化?五、学生展示。
学生自由展示,自由分析,畅所欲言。
六、教师点拨:以比较好玩的语气把学生带入这节课,让学生了解原来大师也这么有意思。
解读目标分析本课的重点就是学会比较欣赏法分析作品。
分为6个小组,大家一起围着看老师彩印的图片,看的同时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醒学生一定紧密联系这两个问题。
老师及时指导,确保讨论能顺利进行。
一定调动学生积极展示,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
1.印象派为什么火了?它与新古典主义作品风格的区别是什么?①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绘制方式,对形体塑造转为对自然光色的表达。
印象派,就是在古典绘画风格达到极致高度的背景下产生的。
它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色彩的表现力,给西方油画带来了绚丽的光与色。
19世纪盛行的新古典主义,追求极致。
塑造的形象极为逼真。
②改变观画习惯,观赏者需要远观或虚眼观赏作品,才能看出作品中流光溢彩的光色,透过鲜明的笔触与色块,体现阳光影响物体的瞬间色彩。
2.为什么有连作的出现?仔细观察《干草堆》,它的色彩有什么微妙的变化?连作的出现说明印象派关注的不是好看,而是注重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不同光线情况下阳光在同一物体上发生的变化,印象派是追光的。
九年级美术下册《画布上的阳光》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画布上的阳光》这一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光影效果的学习,掌握绘画中阳光的表现方法,培养他们在绘画中运用光影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帮助学生了解以下知识点:
1.了解阳光在绘画中的作用,认识到阳光对画面氛围、空间、质感等方面的影响。
2.巩固基础:回顾光影基本原理,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知识,为学习阳光表现技巧打下坚实基础。
3.分层次教学:针对学生绘画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实行分层次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注重实践:增加课堂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绘画技能。
5.鼓励创新: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发挥个性,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创作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观察并记录不同时间段阳光的变化,如早晨、中午、傍晚等。通过绘画或文字描述,表现出阳光在不同时间段的特点。
3.搜集并欣赏国内外知名画家的阳光题材作品,分析其在光影表现方面的技巧,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作品分析报告。
作业要求:
1.作业提交时间:下周课堂前。
2.作业质量:要求构图合理,光影表现到位,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
4.创作实践:布置相关创作任务,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将所学光影知识运用到绘画创作中。在创作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5.作品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邀请同学和老师共同参与评价,从光影表现、画面立体感、空间感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2.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光影在绘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生活中的光影变化,提高绘画表现力。
九年级下美术教案画布上的阳光
九年级下美术教案画布上的阳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中的光影效果,学会运用色彩来表现阳光。
2. 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对光影、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用画笔记录下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光影效果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法。
2. 色彩与阳光的关系,如何运用色彩来表现阳光。
3. 生活中的光影现象,如何观察和捕捉光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光影效果的表现方法和色彩的应用。
难点:如何把握生活中的光影现象,将其转化为绘画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系列表现阳光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光影、色彩在绘画中的应用。
2. 新课导入:介绍光影效果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绘画作品中的光影效果,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绘画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表现光影效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光影、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对绘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影效果的表现方法。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优秀作品,掌握光影表现的技巧。
3. 实践教学法,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提高绘画能力。
4. 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颜料等。
2. 收集一系列表现阳光的绘画作品,用于教学演示和分析。
3. 准备光影效果的PPT,展示相关理论知识。
4. 安排合适的实践环节时间,确保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绘画练习。
八、教学评价:1. 学生绘画作品的质量,包括光影效果的把握、色彩的应用等。
2. 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对光影、色彩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 学生对光影、色彩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九年级下册《画布上的阳光》第一课时教案新湘版
九年级下册《画布上的阳光》第一课时教案新湘版九年级下册《画布上的阳光》第一课时教案新湘版课题第1课画布上的阳光共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通过多作品的直观比较,找到不同流派作品的基本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观察比较,对不同风格作品的异同进行简要的表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尝试从题材、色彩、用笔等方面入手,对作品差异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重难点掌握印象派的艺术特点与其它绘画流派之间的内在区别。
作品欣赏学习活动中运用的方法。
教法学法欣赏、比较分析、探究归纳教师教学活动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19世纪前半叶,欧洲绘画出现了许多新的流派与风格。
这些流派存在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进行色彩探索表现的同时,普遍更为注重画面造型的表现,体现出一种尊崇古典主义的绘画传统。
二、比较与欣赏19世纪盛行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就是这种绘画风格最为极致的一种追求与表现。
极其崇尚素描的安格尔,在笔下塑造的形象已经极为逼真。
19世纪后半叶活跃起来的印象派,就是在古典绘画风格达到极致高度背景下产生的。
她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色彩的表现力,给西方油画带来了绚丽的光与色。
三、探究与学习一美术比较的学习方法认识画派的艺术特点,离不开比较的方法。
例如人们往往将印象派作品与它之前的作品进行比较,这是一种通过找到艺术作品并归纳其所属流派特点的艺术研究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描述各流派艺术的特点。
从作品局部看彼此的差异。
四、探究与学习二美术比较的学习方法与古典绘画传统相比,而是更注重画面色彩的丰富多变,印象派画家对于造型的精准似乎并不在意。
不难发现,印象派画面上笔触开始明显起来,除了明暗的变化,色彩的更多变化越来越凸显在画面中。
五、作品分析拓展类比品味德加笔下的舞女们的特点。
学生欣赏作品《牧羊女》米勒法《霍松维勒女伯爵》安格尔法。
学生欣赏课件图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归纳特点。
《青年像》法安格尔《吹短笛的男孩》法马奈学生欣赏局部放大的图像,进一步比较探究。
九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021
《画布上的阳光》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能够了解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点,提高运用比较的方法欣赏作品的能力。
2、增进学生对人类艺术活动与社会历史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的体会和理解。
3、通过欣赏,提高运用比较欣赏绘画作品的能力,培养对美术作品进行综合审美评述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印象派的艺术特点与其它绘画流派之间的内在区别。
教学难点:如何鉴赏、运用相应的知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日出_印象》问:当大家看到这张画时你的最初感受是什么?学生:一张草图、朦胧的等。
旭日初升,雾气迷蒙,画家描绘的是勒阿弗尔港口一个多雾的早晨。
水面流光溢彩,显得生机勃勃。
透过淡紫色的晨雾,港口的船只若隐若现,具有含蓄的气息。
画家运用神奇的画笔将这瞬间的印象永驻在画布上,使它成为永恒。
印象派的由此而来。
问:画家是如何来表现日出时的色彩的?学生:……二、新课教授:1、印象派前的作品与印象派的作品比较①、印象派前的作品的特点②、印象派作品的艺术特点(印象派绘画彻底打破了传统固有色和棕色调的造型观念,以光和色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
)2、作品欣赏①、欣赏莫奈的作品《卢昂大教堂》。
卢昂大教堂六幅一天不同时间的景色。
作品《草垛》。
②、讲述莫奈的睡莲喜欢莫奈的画,尤其喜欢“睡莲”系列。
1903年至1908年,莫奈以睡莲为题材,画了48幅画,莫奈本人把这些画取名为《睡莲,水景系列》。
最后一年,莫奈一只眼睛已经半瞎。
画家的眼睛,就像贝多芬的耳朵一般,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莫奈没有理会这一套。
此际他正沉浸在自己的“水上花园”项目中。
这位于巴黎和鲁昂之间的村庄吉维尔尼的花园,池塘面积比原先扩大了三倍。
菖蒲、百子莲、杜鹃花科的观赏植物、绣球花、粉红色的睡莲之外,竹子和日本樱桃树也夹杂其间。
每到晚上,云尽月升,柳树和紫藤则直泻水面,水的色调变得更深、更蓝。
所有这些画,流露出完美的和谐,既壮美,又宁静。
③、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运用有关色彩知识和学习方法,分析画面的色彩关系;感受画面上表现早晨的朦胧气氛;比较学院派严谨的造型结构和细腻的形象塑造、庄重严肃的主题等等,逐步整体把握印象派艺术风格的主要特点。
湘教版九年级美术教案
湘教版九年级美术教案【篇一:2013湘教版九年级下美术教案】初中美术教案九年级下:第一课画布上的阳光一、教材分析《画布上的阳光》教材主体内容定位在印象派是东西方艺术平衡及与相关课目知识整合的选择。
教材介绍了19世纪末印象画派的艺术特点、代表画家以及印象派绘画与科学成就的联系。
本课首先明确了印象派绘画在西方绘画艺术发展历程中的意义和地位。
帮助学生进入印象派绘画与古典绘画色彩特点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感受其为何“极大地丰富了色彩的表现能力”。
在讨论活动中,教师可以分别从色彩倾向、对光色构成的理解和表现以及笔触的运用和表现特点等方面积极引导并提出相应的思考题,为学习讨论提供基本路径,促进学生之间更有效地展开学习讨论,也为教学的深入进行做好必要的铺垫。
教材介绍印象画派部分画家和他们的作品,不但帮助学生从不同题材的绘画作品中归纳印象派绘画共同的艺术特点,也为学生搜集资料和短文写作的教学活动提供了线索。
“活动一”设置的目的主要是强化一种比较的欣赏方法,帮助学生在对比与类比中获得对特定作品更加深入的艺术感知与内心体验。
“活动二”设置更加侧重学生对艺术流派的相关了解与探索,通过一篇欣赏短文的写作练习,促进学生从更多角度与层面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及艺术流派的看法。
“教学提示”对印象派绘画的基本特点进行了概括:科学成果对艺术风格形成与变化的影响、艺术家对色彩的认识过程以及自然科学法则和他们艺术观点的结合运用。
“教学评价”的建立以发展学生学习能力为基准,分别从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知识的习得水平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资料库”选用了莫奈在不同时间光色变化中对卢昂大教堂的写生,以这一著名的事例及一组写生作品的类比,再现了印象派画家对自然光色探索表现的过程。
“学习大空间”选用了新印象派代表画家修拉和西涅克的点彩画,提示了印象派绘画对其后艺术的影响。
突出了让学生初步掌握了解一个艺术流派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应该注意关注哪些相关的角度与层面的编写意图。
2013新湘教版九年级下美术教案第1课 画布上的阳光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印象派产生的背景及其对光色的研究。
*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培养对美术作品进行综合审美评述的能力。
*增进对人类艺术活动与社会历史发展之间内在联系的体会和理解。
教学重点
了解印象派产生的背景及其对光色的研究。。
*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培养对美术作品进行综合审美评述的能力。
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尽量在每次学生展示后及时做出简短的评价,一是对应关照活动前提出的评价要点给予学生合适的定位,重点是鼓励;二是必须及时更正学生在演讲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性错误;三是提示学生提高作品欣赏水准的具体建议。
板
书
设
计
画布上的阳光2
印象派产生的背景及其对光色的研究
《画布上的阳光》教案.doc
《画布上的阳光》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能够了解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点,提高运用比较的方法欣赏作品的能力。
2、增进学生对人类艺术活动与社会历史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的体会和理解。
3、通过欣赏,提高运用比较欣赏绘画作品的能力,培养对美术作品进行综合审美评述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印象派的艺术特点与其它绘画流派之间的内在区别。
教学难点:如何鉴赏、运用相应的知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日出_印象》问:当大家看到这张画时你的最初感受是什么?学生:一张草图、檬胧的等。
旭tl初升,雾气迷蒙,画家描绘的是勒阿弗尔港口一个多雾的早晨。
水面流光溢彩,显得生机勃勃。
透过淡紫色的晨雾,港口的船只若隐若现,具有含蓄的气息。
画家运用神奇的画笔将这瞬间的印象永驻在画布上,使它成为永恒。
印象派的rti此而来。
问:画家是如何來表现口出时的色彩的?学生:……二、新课教授:1、印象派前的作品与印象派的作品比较①、印象派前的作品的特点②、印象派作品的艺术特点(印象派绘画彻底打破了传统固有色和棕色调的造型观念,以光和色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
)2、作品欣赏①、欣赏莫奈的作品《卢昂大教堂》。
卢昂大教堂六幅一天不同时间的景色。
作品《草垛》。
②、讲述莫奈的睡莲喜欢莫奈的画,尤英喜欢“睡莲”系列。
1903年至1908年,莫奈以睡莲为题材,画了48幅画,莫奈本人把这些画取名为《睡莲,水景系列》。
最后一年,莫奈一只眼睛已经半瞎。
画家的眼睛,就像贝多芬的耳朵一般,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莫奈没有理会这一套。
此际他正沉浸在自己的“水上花园”项目中。
这位于巴黎和鲁昂之间的村庄吉维尔尼的花园,池塘面积比原先扩大了三倍。
菖蒲、百子莲、杜鹃花科的观赏植物、绣球花、粉红色的睡莲之外, 竹子和日本樱桃树也夹杂其间。
每到晩上,云尽月升,柳树和紫藤则直泻水面,水的色调变得更深、更蓝。
所有这些画,流露出完美的和谐,既壮美,又宁静。
③、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运用有关色彩知识和学习方法,分析画面的色彩关系;感受画面上表现早晨的朦胧气氛; 比较学院派严谨的造型结构和细腻的形象塑造、庄重严肃的主题等等,逐步整体把握印象派艺术风格的主要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下美术教案画布上的阳光初中美术教案九年级下:第一课画布上的阳光一、教材分析《画布上的阳光》本课《画布上的阳光》是“欣赏·评述”的类型课,作为本套教材中学阶段三个独立的欣赏课教学单元之一,本课《画布上的阳光》试图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强化一种最为实用与常见的欣赏方法——比较的欣赏方法,帮助学生在对比或类比中获得对特定作品更加深入的艺术感知与内心体验,从而提高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
二是初步掌握研究一个艺术流派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应该注意关注哪些相关的角度与层面,从而了解一些现代美术史学的研究角度与方法。
通过对绘画表现形式从不同角度的比较和经典作品从不同层面的分析,强化学生养成一种“比较欣赏”的良好习惯。
教材主体内容定位在印象派是东西方艺术平衡及与相关课目知识整合的选择。
教材介绍了19世纪末印象画派的艺术特点、代表画家以及印象派绘画与科学成就的联系。
本课首先明确了印象派绘画在西方绘画艺术发展历程中的意义和地位。
帮助学生进入印象派绘画与古典绘画色彩特点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感受其为何“极大地丰富了色彩的表现能力”。
在讨论活动中,教师可以分别从色彩倾向、对光色构成的理解和表现以及笔触的运用和表现特点等方面积极引导并提出相应的思考题,为学习讨论提供基本路径,促进学生之间更有效地展开学习讨论,也为教学的深入进行做好必要的铺垫。
接下来教材重点帮助教学从色调倾向、对光色的理解和表现以及笔触的运用和表现特点几个方面对《日出·印象》进行重点分析,然后通过展现同时代其他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引导学生归纳出印象派绘画在题材、笔触和光色气氛表现等方面的典型特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印象派绘画的风格特点。
教材介绍印象画派部分画家和他们的作品,不但帮助学生从不同题材的绘画作品中归纳印象派绘画共同的艺术特点,也为学生搜集资料和短文写作的教学活动提供了线索。
“活动一”设置的目的主要是强化一种比较的欣赏方法,帮助学生在对比与类比中获得对特定作品更加深入的艺术感知与内心体验。
“活动二”设置更加侧重学生对艺术流派的相关了解与探索,通过一篇欣赏短文的写作练1、画面色调的比较;2、光色的不同表现;3、笔触。
如果教学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利用影视媒体设备,展现这些作品清晰的放大图片。
也可以根据对教材的理解,课前寻找其他一些风格明显、画面清晰的经典作品,作为教材作品图片的补充信息,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
P31一段介绍莫奈的文字提供了对《日出·印象》的一种艺术感受及与此幅作品相关艺术事件的简单描述,教学中不宜把对作品的审美感受拘泥于教材的这一种介绍,鼓励学生自己感受作品的视觉印象才是更为合理的教学选择。
《日出·印象》的欣赏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侧重对细节进行研究和讨论:画面气氛、色彩关系、造型手法以及笔触的运用、表现题材等等。
务必把握教材中提示的几个方面: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运用有关色彩知识和学习方法,分析画面的色彩关系;感受画面上表现早晨的朦胧气氛;比较学院派严谨的造型结构和细腻的形象塑造、庄重严肃的主题等等,逐步整体把握印象派艺术风格的主要特点。
归纳总结:1、印象派艺术风格的主要特点。
2、作品欣赏学习活动中掌握和运用的方法。
布置课后学习活动,明确为第二课时准备的资料收集和短文写作的方法及要求。
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提供有关书目或直接提供资料供学生选择,根据学生特点分别指定任务。
短文写作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重点落在对具体作品形式美感的感受上。
积极策划一次班级演讲活动:鼓励学生独自完成或小组合作,制作多媒体演示讲稿,整理自己对艺术作品进行自主欣赏探究的结果。
(第二课时)展开即兴演讲活动,学生根据课前收集、整理的结果,评论自己喜爱的印象派绘画作品,借助媒体,展示学习探究的成果。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同意见进行辩论。
活动前教师可以明确提示从以下几点评价学生的演讲,引导学生演讲努力的方向。
1、自觉运用比较的欣赏方法,研究印象派绘画的基本特点;2、具有较好的逻辑分析能力,在欣赏活动中把情感与理智有机结合起来;3、在欣赏活动中能够表现出对自然色彩、生活情感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4、大胆参与,见解独特,语言生动,表达清晰。
本课时生动活泼的关键是把课堂教学时间作为教学成果展示的时间,把教材上“活动二”的欣赏短文写作变成课前的准备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能,也提供了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学习空间。
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尽量在每次学生展示后及时做出简短的评价,一是对应关照活动前提出的评价要点给予学生合适的定位,重点是鼓励;二是必须及时更正学生在演讲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性错误;三是提示学生提高作品欣赏水准的具体建议。
四、教学选择为达到“了解印象主义美术,通过欣赏活动,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这一目标,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的教学活动形式:1、组织报告会或收集印刷品举办展览,让学生直接从资料中了解印象主义绘画;2、通过色彩游戏或一定目的的简单练习,如阳光下的云、一棵树和地上的投影、物体明暗两面的色彩关系等等,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了解印象派绘画;3、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通过艺术史线索简介印象派绘画产生的条件以及对现代美术的影响,从较高的层面上把握和理解印象派绘画的特点。
五、教学建议为了加强学生对作品艺术手法的直观感受,本课可以大量采用作品局部抽取放大法。
注意在回顾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直接利用《多彩的风景》学习中获得的色彩观察方法与经验来分析印象派作品色彩处理的特点。
本课如果没有更多清晰图片资料的支持,就很难让学生从作品形式技巧方面的分析过程中获得更多真正有意义的直观审美感受。
一般来讲,现在许多网络图库中一些高清晰印象派作品的图片都可以基本满足教学的要求。
但是,对于信息资料相对贫乏的地区,或许根本没有多媒体的设备作为日常的教学支撑,所以在此教学就有必要避实就虚了。
建议教师紧紧抓住P31大幅的《日出·印象》进行作品形式技巧的重点分析,力争以点带面地组织教学深入开展,帮助学生初步理会印象派的绘画特点。
虽然比较的方法是美术欣赏中极为常见的方法,但是在作品的具体比较中却存在较大的教学选择空间。
比如,特定的作品与什么作品相比较?就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教材中为凸现印象派的艺术特点,选择了古典主义画派的作品来进行对比。
这样的比较适合帮助学生区分印象派以前的艺术风格与印象派之间形式上的大体风格差异,教材上设置“活动一”的讨论就是这个意图。
这里值得指出的是“活动一”很难单独成为支撑一个课时的学习活动,更多意义上可视为课时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至于印象派到底具有怎样的特点与风格,或许光运用对比的欣赏方法就不够了。
此时选择比较的作品建议是印象派的一些代表作。
对同一画派作品的仔细类比,往往是获得某个艺术流派更多艺术风格特征的重要手段。
六、教学资料19世纪西方的美术中心在法国,主宰法国画坛的仍然是有政治势力的官方学院派。
19世纪下半叶法国画界有一部分青年画家反对官方学院派古典主义艺术的墨守成规,由于他们的创新作品不能在官方艺术沙龙展出而强烈反对官方的艺术作品审查制度,他们要求艺术上的革新和创作自由,经常聚集在巴黎的盖尔波瓦咖啡馆自由交换对艺术的见解,共同寻求艺术创新道路。
由于光学和色彩学研究成果的突破,使追求创新的画家们深受影响和启发,他们尝试着纯粹的“外光”描绘,以及新的色彩关系分析,并把这种自然科学的法则和他们的艺术观点结合起来进行创作。
他们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是因为光的照射作用,才显现出它的物象,而一切物象又是不同色彩的结合。
太阳光是由七种原色组合而成,如果离开了光和色彩便没有这个七彩的世界。
他们还认为,画家要认识这个世界,主要是从“光”和“色彩”的观点上去认识,“光”和“色彩”既然成为这个世界的中心,也就是画家认识世界的中心,所以画家的任务也就在于如何去表现光和色彩的效果。
“光”为“色”之母,有光才有色,世界上任何具体的物象和事件只是传达光和色彩的媒介罢了,它本身的意义是次要的。
这种艺术观念成为他们的主导思想,从而支配他们的创作活动,形成了排斥主题的艺术倾向。
由于他们把“光”和“色彩”看成是画家追求的主要目的,在他们看来世界万物在阳光下一律是平等的。
雷诺阿曾说过:“自然之中,决无贫富贵贱之分。
在阳光底下,破败的茅屋可以看成与宫殿一样,高贵的皇帝和穷困的乞丐是平等的。
”这种近乎偏执的艺术观念导致他们在创作中全力以赴地描绘“光”。
一方面促使艺术家开始走进自然环境与现实生活中,不拘于描绘所谓高雅的画面与室内场景,大量的平民生活场景进入了艺术家描绘的视线,极大地拓展了艺术表现的范围。
印象派绘画的主张客观上使艺术从贵族宫殿走进了世俗生活。
这标志着与传统艺术观念、艺术表现方法和艺术效果的决裂。
所以说印象派是西方绘画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艺术流派。
印象派画家在阳光探索和色彩分析上有重要发现,在对光与色的表现上丰富了绘画的表现技巧,他们倡导走出画室,面对自然写生,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出现不寻常的新鲜生动的感觉,揭示了大自然丰富灿烂的景象,这是对艺术创造的一大贡献。
他们的艺术是属于现实主义范畴的,是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在艺术中的反映。
他们的艺术创造是具有革新和社会进步意义的。
印象派的产生是西方绘画发展的必然结果。
绘画自16世纪威尼斯画派起就关注光和色彩的描绘,尤其是提香,而后经鲁本斯、委拉斯贵兹、伦勃朗、哈尔斯和维米尔,在他们的作品中都闪耀着迷人的色彩,尤其是善于描绘阳光的维米尔,他曾描绘过充满阳光的房间,可谓印象派的先驱者;英国风景画大师透纳和康斯太勃尔画中充满阳光和空气,使法国的德拉克洛瓦如获至宝,他在自己的画中就已竭力表现过,人们称他是“打开印象主义天窗”的画家;巴比松画派的画家已经将自己的画架移到室外大自然中去对景写生,为印象主义画家开了先河;库尔贝的画中已经充满了阳光。
所有这些大师们的探索成就,都为印象主义画派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官方学院派的压制,这批年轻画家探索创新的作品不能在官方举办的艺术沙龙展出,于是他们共同于1863年举办了“落选沙龙画展”,遭到古典主义学院派的猛烈攻击。
年轻画家们没有灰心,又埋头奋斗10年,于1874年在巴黎的闹市区举办了震惊画坛的“无名艺术家、油画家、雕塑家、版画家协会展览”。
在这次画展中展出了莫奈的一幅风景画,题名“印象·日出”。
有位叫勒罗瓦的作家发表了一篇小品文评论这次展览,题为“一次印象主义的展览”,以此讽刺莫奈作品脱离学院派古典主义的艺术审美标准。
“印象派”由此而得名。
1876年举办第二次展览,有20位画家参加,这次展览干脆打出了“印象主义画展”的旗号,从此印象派登上了法国画坛,扩及欧洲,影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