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食品、药品含铝较高
食品中的铝元素
食品中的铝元素铝元素并不是我们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所以在使用铝制品的时候,还是要避免摄入过多的铝元素,以免会引起一些疾病。
危害:铝元素摄入过多,会造成老年性认识退化,影响儿童生长发育,有可能也会影响到骨质的强度。
来源:1.食物中的铝主要是来自铝食品添加剂,也就是明矾。
比如说按照传统工艺炸油条之类的食品,都是要加入明矾的。
明矾是一种化学物质,也是现在各国许可使用的一种食品添加剂。
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它的残留量不能超过100mg/kg。
明矾的作用,不止可以用于食品疏松膨胀,它还可以让面条、粉丝之类的食物变得更加有弹性。
我们在购买一些淀粉制品食品的时候,不要太过于追求松软的不能再松软,劲道的不能再劲道,这样的口感就是超过家里正常烹调所能达到的效果。
这里铝的量可能会比较高一些。
2.铝制品厨具对健康会有影响吗?烹调中少用铝制品。
铝锅、铝勺等铝制品,有些家庭还在使用。
铝元素既能跟酸反应,也能跟碱反应,也能跟盐反应,所以说它是一个比较活跃的元素。
3.药物含铝也不能忽视。
有一些药,比如说治胃酸过多的药,它里面也会放氢氧化铝,这类药往往是属于治酸药,用来控制胃酸。
如果是病了暂时性的用几天,问题不大。
但是如果是老胃病,三天两头的用,长时间下来也是会摄入不少铝。
各国对于含铝食品添加物的规定不一,2011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WHO/FAO)将铝的每周可容许摄取量,暂修正为每人2mg/公斤体重。
欧盟标准更低,为1mg/公斤体重/周。
按照WHO/FAO的标准,对于一个60公斤体重的成年人,每周摄入量为120mg,即每天摄入量不超过17mg。
不过,这个量真的很容易超过。
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监测,我国部分地区食品铝含量令人担忧:市售烘烤面食(面包)中铝平均含量为126 mg/kg,市售蒸制面食为149 mg/kg,油条为495.6 mg/kg。
而颇受儿童及青少年喜爱的膨化食品,含铝量可达到300 mg/kg。
如果长期大量食用这些食物,积累几十年,体内铝的蓄积量恐怕相当令人担心。
三种含铝食品添加剂被禁用等
三种含铝食品添加剂被禁用等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 2015年第7期三种含铝食品添加剂被禁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在最近举行的“控铝促健康”开放日活动上发布消息,该中心完成的《中国居民膳食铝暴露风险评估报告》显示,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全人群膳食铝平均摄入量分别为每周每公斤体重2.935毫克和0.641毫克,分别为PTWI的146.8%和32.1%.北方人是南方人的4.6倍。
其中面粉、馒头、油条和面条中含铝添加荆是主要摄入来源。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于2011年6月,将铝的“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即PTWI)确定为每周每公斤体重2毫克,这相当于一个60公斤重的成年人每周吃120毫克铝依然是安全的。
但《报告》显示,根据对各种常见使用含铝添加剂食品的铝含量监测估算,一名体重为55公斤的成人每周如消费79克海蜇、255克油条、496克油饼、861克麻花、871克粉条、1110克馒头、1304克炸糕、2182克膨化食品、3235克面条、3890克面包中的任何一种,其膳食铝摄入量就已超标,而体重为30公斤的儿童每周仅消费一半的量,也会铝摄入超标。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李宁研究员介绍,造成我国居民膳食铝平均摄入量超标问题严重有两个原因,一是既往铝添加剂过量滥用普遍,亟待加强监管;二是现有相关标准对铝添加剂的使用剂量和范围的规定过于“宽松”。
在7月1日之后,三种含铝的食品添加剂(酸性磷酸铝钠、硅铝酸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不能再用于食品加工和生产,馒头、发糕等面制品(除油炸面制品、挂浆用的面糊、裹粉、煎炸粉外)不能添加舍铝膨松剂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膨化食品中不允许使用任何含铝食品添加剂。
常用的明矾,就是硫酸铝钾。
据研究,如果新标准能严格执行,我国居民铝的平均摄入量将下降85.6%,低至PTWI的12.92%。
过量摄取含铝的食品,铝容易在大脑中积累,使人的记忆力丧失,导致老年痴呆,此外还会损害成骨细胞的活性,导致人体钙含量的不足。
关于面制品铝超标问题
关于面制品铝超标问题目前凡是糕点、膨化食品和油条、馒头中铝超标,大都是使用了含铝泡打粉。
泡打粉又称复合膨松剂、发泡粉、发酵粉,是主要用于蛋糕、面包、饼干、桃酥和包子等面制品的快速制作。
泡打粉分为两种,一种是含铝泡打粉,一种无铝泡打粉。
含有明矾的泡打粉主要是以明矾类物质(硫酸铝钾或硫酸铝铵)作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复合膨松剂,只要使用此类产品炸油条就会造成铝严重超标。
我国2011年最新颁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1,对小麦粉及其制品铝含量做了明确的规定,见下表:注:此表摘自GB2760-2011.第49页。
一般含有明矾的泡打粉其中明矾的含量大都在40%左右,而铝含量在4%左右,此类含明矾的泡打粉的使用量一般都在1-2%,以此推算,加工糕点、桃酥、油条等只要使用含明矾的泡打粉铝含量都会达到400-800 mg/kg,高的可达1000 mg/kg以上,超过国家标准规定4-8倍,乃至10倍以上。
也就是说,只要使用含有明矾泡打粉就会造成铝严重超标,所以,只有使用无铝泡打粉才能避免铝超标!近年来,一些媒体不断报道油条中铝超标对人体的危害,声称铝是一种低毒金属元素,尽管不会导致急性中毒,但是人体摄入铝后只有10%至15%的铝能排出体外,而大部分都会在留在人体内,与多种蛋白质、酶等人体的重要成分结合,影响体内多种生化反应。
铝常被称作“智力杀手”,长期食用含铝食品,容易引起记忆力减退与智力下降,对健康侵害严重。
长期摄入过量的铝会损伤大脑导致痴呆,还可能出现贫血、骨质疏松等疾病,尤其对身体抵抗力较弱的老人、儿童和孕妇产生的危害更大。
为什么说铝超标很可能会成为公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泡打粉在食品使用量一般都在0.5-2%,正常的大都在1-2%,使用含有明矾的泡打粉添加量只能低于0.1%左右,才能保证铝不会超标,而这个添加量要比大家正常的使用量低将近5-10倍,按这个添加量根本不起作用,也做不成蛋糕、桃酥、油条等食品。
粉丝粉条和外购馒头,当心铝超标!这些超标的铝从何而来?
粉丝粉条和外购馒头,当心铝超标!这些超标的铝从何而来?近期,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通告,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发现,有11批次淀粉制品(粉丝粉条等)铝的残留量超标(按规定不得超过200毫克/千克);有4批次发酵面制品(馒头、包子、火烧、发糕)铝的残留量超标(按规定不得检出)。
这些食品为何会有超过国家标准规.../近期,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通告,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发现,有11批次淀粉制品(粉丝粉条等)铝的残留量超标(按规定不得超过200毫克/千克);有4批次发酵面制品(馒头、包子、火烧、发糕)铝的残留量超标(按规定不得检出)。
这些食品为何会有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铝?铝残留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有多大?铝从何来?粉丝粉条中残留的铝主要来自明矾,馒头、包子、发糕等发酵面制品中残留的铝很可能也来自明矾。
明矾(硫酸铝钾、硫酸铝铵)曾经是广泛应用的食品添加剂之一,近些年开始加以限制。
按照规定,明矾可作为膨松剂、稳定剂用于豆类制品、面糊/裹粉/煎炸粉、油炸面制品、虾味片、焙烤食品、腌制水产品(仅限海蜇)、粉丝/粉条,其添加量“按生产需要适量添加”。
食品终产品中的铝残留限量也有限制:豆类制品、面糊/裹粉/煎炸粉、油炸面制品、虾味片、焙烤食品为≤100毫克/千克,腌制水产品(仅限海蜇)为≤500毫克/千克,粉丝/粉条为≤200毫克/千克。
14岁以下儿童尤应慎食铝最广为人知的危害是引起老年痴呆,但这个说法并不可靠。
WHO/FA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认为,从食物中吃进去的铝不太可能增加患老年性痴呆的风险。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认为,铝元素不是人类致癌物。
铝虽然具有毒性,但并不是只要摄入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这不仅取决于食品中铝的含量,还与食用这些含铝食品的数量以及食用时间长短密切相关。
为了保护公众健康,JECFA制定了铝的“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人终身每周每公斤体重经口摄入的铝不超过2毫克,就不会引起健康危害。
膳食风险评估:爱吃面食铝易超标?
膳食风险评估:爱吃面食铝易超标?昨日,广东省食品安全学会成立大会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陈君石作《食品安全的真相与误区》报告,发布了与膳食铝相关的风险评估结果。
为进行膳食铝暴露的风险评估,2007~2009年度全国食品污染监测与2010年加工食品中铝含量专项监测项目,一共获得11类食品共计6654个样品的监测、检测数据。
监测发现,面粉、油条、馒头、面条、粉条、油饼、面包、海蜇、麻花、炸糕、膨化食品、其他面制品(包括饼干、糕点、月饼、面制小吃等),是使用含铝添加剂的主要食品。
4~6岁超标比例高我国全人群中,有32.5%的人膳食铝摄入量超标。
在所监测的各类食物中,面粉对全人群铝摄入量的“贡献”率最高,达44%;其他为馒头,占24%;油条占10%,面条占7%。
而中国7~14岁儿童(含7~10岁组、10~14岁组),膳食铝摄入的主要来源则是膨化食品。
陈君石指出,铝的每人每周安全摄入量(PTWI)为每公斤体重2毫克。
但风险评估发现,我国全人群中有32.5%的人,膳食铝摄入量超过PTWI,其中4~6岁年龄组的膳食铝摄入量超标个体比例最高,达42.6%。
爱吃米食超标较少爱好面食面制品的北方人铝摄入量是喜爱米及米制品的南方人的4.6倍。
由于面粉在膳食铝中“贡献”最大,因此,爱好面食面制品的北方人,膳食铝的平均摄入量是每周每公斤体重2.935 毫克,是PTWI 的146.8%,更是喜爱米及米制品的南方人铝摄入量的4.6倍。
并且,北方各个年龄段、男女性别的平均膳食铝摄入量都高于PTWI,其中又以4~6岁年龄组的膳食铝摄入量最高,其平均铝摄入量达每周每公斤体重5.142毫克,是PTWI的2.6倍。
都怪含铝添加剂含铝膨松剂令食物蓬松、多孔,无铝膨松剂成本较高,备受冷落。
为什么面粉会成为人们铝摄入超标的罪魁祸首?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指出,主要是因为含铝的添加剂,如膨松剂--在制作面食面制品时,为了追求蓬松、多孔的效果,目前会大量使用化学性蓬松剂,利用酸性盐和碱性盐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让食品膨发、疏松。
【精品推荐】含铝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
含铝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
小编希望含铝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大家都知道我们吃的油条,很多都是加入了明矾的,明矾就是含铝的食品添加剂,多吃对人体是有伤害的,那么,含铝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食品添加剂真的有害吗?大家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
在现实生活中,铝超标食品品种非常多。
国标中允许以下食品制作过程中加入含铝添加剂:油炸食品、豆制品、水产品、威化饼干、膨化产品、虾片等,并规定铝残留量不得超过100毫克/千克,但在油条中,国家标准只是笼统地提到可“按生产需要适量添加”。
铝被称作“智力杀手”,它是多种酶的抑制剂,其毒性能影响蛋白质合成和神经介质,长期食用含铝食品,容易引起记忆力减退与智力下降,引起神经系统病变,甚至可能增加老年性痴呆的风险。
尤其对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长期食用大剂量铝含量超标的食物,会造成神经发育受损导致智力发育障碍。
含铝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含铝食品添加剂,也就是钾明矾(硫酸铝钾)和铵明矾(硫酸铝铵),其中以膨松剂最为常用。
这些含铝食品添加剂包括:膨松剂(泡打粉:硫酸铝钠)、固化剂(明矾:硫酸铝钾)、合成着色剂品种有赤藓红及其铝色淀、靛蓝及其铝色淀、亮蓝及其铝色淀、柠檬黄及其铝色淀、日落黄及其铝色淀、胭脂。
三种含铝食品添加剂被禁用等
家庭医学2015.7(上)医学多棱镜健康博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在最近举行的“控铝促健康”开放日活动上发布消息,该中心完成的《中国居民膳食铝暴露风险评估报告》显示,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全人群膳食铝平均摄入量分别为每周每公斤体重2.935毫克和0.641毫克,分别为PTWI 的146.8%和32.1%,北方人是南方人的4.6倍。
其中面粉、馒头、油条和面条中含铝添加剂是主要摄入来源。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于2011年6月,将铝的“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即PTWI )确定为每周每公斤体重2毫克,这相当于一个60公斤重的成年人每周吃120毫克铝依然是安全的。
但《报告》显示,根据对各种常见使用含铝添加剂食品的铝含量监测估算,一名体重为55公斤的成人每周如消费79克海蜇、255克油条、496克油饼、861克麻花、871克粉条、1110克馒头、1304克炸糕、2182克膨化食品、3235克面条、3890克面包中的任何一种,其膳食铝摄入量就已超标,而体重为30公斤的儿童每周仅消费一半的量,也会铝摄入超标。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李宁研究员介绍,造成我国居民膳食铝平均摄入量超标问题严重有两个原因,一是既往铝添加剂过量滥用普遍,亟待加强监管;二是现有相关标准对铝添加剂的使用剂量和范围的规定过于“宽松”。
在7月1日之后,三种含铝的食品添加剂(酸性磷酸铝钠、硅铝酸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不能再用于食品加工和生产,馒头、发糕等面制品(除油炸面制品、挂浆用的面糊、裹粉、煎炸粉外)不能添加含铝膨松剂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膨化食品中不允许使用任何含铝食品添加剂。
常用的明矾,就是硫酸铝钾。
据研究,如果新标准能严格执行,我国居民铝的平均摄入量将下降85.6%,低至PTWI 的12.92%。
过量摄取含铝的食品,铝容易在大脑中积累,使人的记忆力丧失,导致老年痴呆,此外还会损害成骨细胞的活性,导致人体钙含量的不足。
食品中铝的风险评估
食品中铝的风险评估铝是常见的金属元素,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包装过程中。
食品中铝的含量超过一定限度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风险。
有必要对食品中的铝进行风险评估。
铝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金属元素,土壤和水源中铝的含量较高。
铝可通过空气、水和土壤进入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内。
食品中的铝主要来自于食品加工和包装过程中使用的铝制品,例如罐头、箔纸和食品容器等。
铝也可能通过食物的自然含量,例如海产品和茶叶中的铝含量较高。
食物中的铝在人体内可以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铝可以与食物中的其他成分(如维生素C、蛋白质等)发生反应,影响食物的味道、质地和颜色等。
铝还可以干扰人体内的代谢过程,抑制酶的活性,干扰细胞的功能,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
研究表明,长期摄入过量的铝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铝在人体内可以积累,在大脑和神经系统中形成沉积物,进而干扰神经传导和脑功能,导致认知能力下降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
长期摄入过量的铝还与肾脏疾病、骨骼疾病和贫血等健康问题相关。
为了评估食品中铝的风险,需要进行铝的摄入量和人体摄入能力的评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每日摄入的铝限量为每公斤体重1至2毫克。
通过调查人们的饮食习惯和食品消费数据,可以评估人们各个年龄段的铝摄入量。
还需要了解人体对铝的吸收和排出能力,以及铝的生物利用度。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评估食品中铝的潜在风险。
还需要制定合理的限量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以保护公众的健康。
建立铝在食品加工和包装过程中的监管措施和检测方法,确保食品中铝的含量符合标准要求。
还应加强公众对食品中铝风险的宣传与教育,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
食品中铝的风险评估是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一环。
通过对铝的摄入量和人体摄入能力的评估,制定合理的限量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可以有效减少食品中铝的风险,保障人们的健康。
关于食品中铝本底值有关问题的说明
关于食品中铝本底值有关问题的说明关于食品中铝本底值的说明铝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在食品中,铝也是存在的,但是存在的量被认为是很小的,被称为铝的本底值。
本文将对食品中铝的本底值进行说明。
铝是一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金属元素。
它具有轻质、导电性好、抗腐蚀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制造食品包装、厨具和饮料罐等。
在食品加工和烹饪过程中,铝器皿可能与食物接触,使得食品中的铝含量增加。
铝是一种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元素,也作为微量元素存在于食物中。
植物通过吸收土壤中的铝离子,将其转化为有机铝,进而被人类摄入。
此外,铝还可以通过水源、空气中的粉尘等途径进入人体。
食品中的铝含量主要来自于自然界中的铝,这部分铝被称为铝的本底值。
然而,铝的摄入量过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风险。
长期摄入过多的铝可能导致铝中毒,影响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等。
因此,对于食品中的铝含量有一定的监管标准。
在各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中,通常会规定食品中铝的最大允许含量。
这一限制是基于对人体健康的保护考虑而制定的。
食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控制铝的添加量,以保证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
同时,消费者在选择食品时也应该留意食品的铝含量,避免过量摄入。
一般来说,食品中的铝含量是相对较低的,尤其是新鲜的、未经过加工的食材。
而加工食品、罐头食品以及铝制包装的食品可能含有较高的铝含量。
因此,我们在日常饮食中应尽量选择新鲜、天然的食材,并减少加工食品的摄入。
烹饪方式也会影响食物中的铝含量。
煮食时,酸性食材会加速铝的溶出,因此应尽量减少使用铝制炊具。
同时,炒菜时也应控制好火候,避免食物过度接触铝锅。
总结而言,食品中铝的本底值是指食品中天然存在的铝含量。
尽管铝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但食品中的铝含量通常是较低的。
为了保护人体健康,各国都对食品中铝的含量设定了限制。
在日常饮食中,我们应尽量选择新鲜、天然的食材,并注意食品的烹饪方式,以减少铝的摄入。
食品中铝含量和分析其超标原因分析
学 术 论 坛229 科技资讯 S CI EN CE & T EC HNO LO GY I NF OR MA TI ON 铝在人体所摄入的元素中,属于低毒元素,长时期的过多摄入,就会使人神经系统出现混乱,进而对人的思维和大脑的记忆、思考等功能产生危害,情况严重时会引起痴呆。
因此,我国在食品行业标准中规定,食品中的铝含量则要求不得超过100mg/kg。
为了调查食品中的铝和导致食品中铝含量超标的原因,现主要做出以下分析。
1 食品中铝含量的来源和调查铝一般在自然界中土壤含量不高,在淡水河海洋中的含量也很低,主要原因在于铝的化学性质和pH 值的关系非常紧密,其酸性条件下pH值<6.0或碱性条件下pH值>8.0的情况下,铝含量就会急剧升高。
人们主要从食物中摄入许多铝含量的来源,一般在动物的自身铝含量、植物和土壤中的铝含量以及炊饮具中的铝含量、食品添加剂中的铝含量等等。
在自然界中的天然水中的铝含量并没有多少,主要在自来水中含有明矾净化剂,而使铝含量比天然水的铝含量较高,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一些国家对自来水中的铝含量的添加剂均有明确的规定,例如美国要求为0.05~0.2mg/L。
其中我国相关部门规定饮用水中的铝含量不得高于0.2mg/L,在一些植物中的铝含量较高的主要有香草植物和香料,以及山茶中的铝含量也较高,达到了50~1500mg/kg,一些日常的食品中的铝含量大部分都在10mg/kg以下。
其中,在酒类和饮料中占有1.1mg/kg,在粮食中的铝含量较大,达到12.6mg/kg,肉类中占有铝含量是1.7mg/kg,水果和蔬菜中的铝含量占到4.9mg/k g,调味品种的铝含量是1.2mg/kg。
一些面食中的铝含量较高,如一些馒头和包子、油条等油气食品中铝含量平均都达到了300mg/kg,与我国食品标准规定相比,铝含量的合格率仅为30%,在我国一些地区的面食制品的铝含量超标极其严重,问题普遍存在与对铝添加剂的严重滥用。
含铝添加剂一般在哪些食物中使用
?
般 物 中 使 用
一
◆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丽
何 丽 ,中国疾病 预防 控制 中心 营养 与食 品安全所 研究 员.中央文 【 7 号 办、 卫生部 “ 奎 国j 约 嚣隶弛区 行” 国家 级巡讲 专家 .兼 任国家食 品药 品监督管 理 局保 筻☆ 品审许 专宋 、中华薹学会 件 学普及兮会 指 导委 员会 专家 、原卫生部 健 康管理 师国家 职业技 能婆定 专糸委 员会 ” 委 、申国老年保健 协会理事 、 中 国老年 学学会 “骨质疏松 委 员会 “ 委员等职务 。
国家卫生计生委等 5 部门已联合发布消息 ,从
7月 1日起 .三 种 含 铝 的食 品 添加 剂 ( 酸 性 磷酸 钒 钠 、硅 铝 酸钠 和 辛烯 基琥 珀 酸铝 淀 粉 )不 能 再用 于 食 品; O H -  ̄和生 产 ;馒 头 、发 糕 等面 制品 ( 除 油炸 而
弱 的 老人 、儿 童危 害更 大 ,可 能 导致 儿童智 力发 育 、运 动 协调 能 力 障碍 ,甚至 诱 发老 年 痴呆 。 生 产 日期 为 2 0 1 4 年 7月 1日之 前 的 食 品还 能买 吗 ? 7门 1日是 禁 限期 ,是不 是 买 7月 1日以后生
制品 、挂浆用的面糊 、裹粉 、 煎炸粉外 ).不能添
加 含铝 膨 松 剂 ( 硫 酸 铝钾 和硫 酸铝 铵 )。而 在膨 化
产的食品更安全呢?虽然 种 含锅添加剂被禁止使
用 ,两 种 被缩 小 范 同 .但 是之 前 的产 品 ,只要 是 正
食品中也不再允许使用任何含铝食品添加剂 。
首先 ,注意平 衡膳食 ,像油条 、油饼这样的油 炸而 食,偶尔吃吃可以 ,但不要经常食用,最好少 吃过于膨松 的馒头 、而包 和外表粗壮的油条等。制
济宁市常见几种食品中铝含量的研究及风险监控
92·FOOD INDUSTRY分析 检测元素是地壳中除氧、硅外含量最高的元素,同时也是重金属含量最高的元素。
铝不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和人体接触比较频繁的元素。
如经常食用的淀粉制品粉条、粉丝、粉皮等。
人体摄入铝一般不会立即产生副作用,但是长期积聚可能会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肾脏、骨骼、肌肉、血液、以及心血管等造成伤害,同时也是阿尔茨海默病、乳腺肿瘤等疾病的诱因。
201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卫生组织规定,人体每天摄入铝的含量为每公斤体质量2mg,为了解济宁十二县市区市售的十类常见食品铝污染情况,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管提供有力的依据,现将2017-2018年济宁市十二县市区388份食品中铝的残留量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分析如下。
材料与方法材料。
样品来自于济宁十二县市区街头流动的餐点、固定摊位、商店、各大小超市、小卖部、农贸市场、集市、生产单位等,采样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所采集样品的代表性、典型性、涵盖率,以当地生产的为主,涉及生产、流通、餐饮等各个环节,采集的数量和质量完全可以达到检测的要求,样品一经采集立即实验室检测。
仪器与试剂。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Agilent 7900 ;电子天平:Secura513-1CN;微波消解仪:美国CEM公司MARS6;真空赶酸系统:北京信和达ZLT-GSB-20G;纯水机:北京普析GWA-UN4;铝标准溶液;硝酸(≥优级纯);氩气(≥99.995%);氦气(≥99.995%)方法。
按照GB 5009.182-2017 第二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准确称取混合均匀的样品0.2-0.5g(精确至0.001g)于微波消解罐中,加入5-10ml的硝酸,放在消解炉内至没有黄烟放出,盖上盖子,旋紧置于微波消解仪中按照设定的程序(见表1)进行消解,功率根据样品个数进行调整。
消解完成后,冷却,缓慢旋开盖子(注意:不可直接快速打开盖子,以免黄烟灼伤皮肤),放入赶酸仪中赶酸至米粒大小,然后用一级水稀释,转移至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
[课外阅读]生活中含铝较高的物品
[课外阅读]生活中含铝较高的物品含铝的化合物:钾明矾(氯化钾铝)、铵明矾(氯化铵铝)曾被广泛使用在食品工业上,医药界也使用氢氧化铝等作为治疗胃酸过多、胃溃疡等病的制酸剂、胃黏膜保护剂等。
随着近年来医学界在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研究,发现这些患者大脑中铝含量大大超过正常人,一时间,铝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事实上,铝制餐具在使用中是有微量铝离子溶入水中,但只要使用得当,溶入水中的铝每立升水(食品)中不到一毫克,不会影响人们的健康。
因为金属铝在空气中会自然形成一层坚韧的氧化铝薄膜,使食品无法和餐具接触。
有人统计过,一年中全部饮用铝壶烧的开水,其摄入体内的铝,还不如一根油条中的铝多。
但如果用铝制品来烹调含有酸性、碱性或大量食盐的食品情况就不同了,因为酸、碱、盐都会破坏这层膜,这样不但会破坏餐具,还会使较多的铝溶入水中,影响健康。
■哪些食品中含铝天然明矾(结晶氯化钾铝)和小苏打(碳酸氢钠)混合后加入面粉中,加热时会产生大量气泡,使面食更加松软适口。
如油条、油饼、焦圈、薄脆等,据有关部门化验,每根油条中含铝量达到数十毫克之多!香甜、松软的蛋糕是人们喜食的美味,但大部分蛋糕在制作时要加入“泡打粉”,从而使蛋糕蓬松柔软。
“泡打粉”则是用明矾和小苏打及少量香料制成的。
少部分蛋糕中的铝含量比油条还要多。
也有例外,近年来正规食品厂采用无铝发泡剂或纯粹物理方法制成松软的蛋糕。
这样的蛋糕不含铝,可以放心食用。
面包、馒头等面食是用生物发酵的方法使之疏松的,发酵后的面包不但不含铝而且还增加了乳酸、维生素B族等有益健康的成分。
桃酥、曲奇、饼干等烤制面食,其蓬松剂主要是碳酸氢铵,经烘烤全部挥发成气体,食品内基本无残留,食用也是安全的。
■通过明矾絮凝的食品明矾有很好的絮凝作用,常被民间用来作为净水剂。
现代大城市正规自来水厂是不用明矾的,但一些使用地表水的小型自来水厂有时也向水中加入一些铝盐絮凝剂以加速水中的泥沙及其他悬浮物的沉淀,使自来水中含有较多铝离子。
国家食物含铝量标准
国家食物含铝量标准
国家对食物中含铝量有严格的限量标准。
食品中铝的残留限量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铝的残留量》(GB 2760-2014)的规定。
在该标准中,不同类型的食品对铝的残留限量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
1. 面制品:每公斤不得超过100毫克。
2. 糕点:每公斤不得超过100毫克。
3. 饮料:每升不得超过0.2毫克。
4. 婴儿食品:每公斤不得超过25毫克。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是针对食品生产者和加工者的,对于消费者来说,在购买食品时,应注意查看产品包装上的成分表,选择低铝食品。
此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还会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结果,适时调整和完善食品中铝的残留限量标准,以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本市媒体报道“薯片产品铝含量超标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本市媒体报道“薯片产品铝
含量超标”核查情况通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布部门】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发布日期】2014.07.09
【实施日期】2014.07.0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本市媒体报道“薯片产品铝含量超标”核查情况通报近日,本市部分媒体报道“近期检查发现多起薯片产品铝含量超标”、“沪现多起薯片铝超标”,市食药监局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开展核查。
经向有关部门了解情况,并对相关报道来源进行核查后发现,报道信息是在对国家质检总局“便民提示”内容进行引用时表述不准确,后经各类网络媒体和自媒体转载、演绎后形成的误读误判。
为及时澄清事实,回应社会关切,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情况
我局将薯片(属于膨化食品)作为一般风险食品纳入风险监测清单,每半年监测一次。
监测指标包括铝、安赛蜜、糖精钠和甜蜜素4项食品添加剂指标。
2013年,我局共监测薯片100件,涵盖24个不同品牌,样品来源于超市卖场、集贸市场、便利店、食品店、网店等31个采样点,覆盖了薯片的主流供应渠道,兼顾城乡结合部和学校周边。
监测结果表明,100件薯片的铝残留范围为0.5~31.2mg/kg,平均值为
5.4 mg/kg。
按《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中规定的膨化食品铝的残留量不得超过100 mg/kg的规定,100件样品铝残留均符合。
[课外阅读]哪些食品、药品含铝较高?
[课外阅读]哪些食品、药品含铝较高?含铝的化合物:钾明矾(氯化钾铝)、铵明矾(氯化铵铝)曾被广泛使用在食品工业上,医药界也使用氢氧化铝等作为治疗胃酸过多、胃溃疡等病的制酸剂、胃黏膜保护剂等。
随着近年来医学界在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研究,发现这些患者大脑中铝含量大大超过正常人,一时间,铝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事实上,铝制餐具在使用中是有微量铝离子溶入水中,但只要使用得当,溶入水中的铝每立升水(食品)中不到一毫克,不会影响人们的健康。
因为金属铝在空气中会自然形成一层坚韧的氧化铝薄膜,使食品无法和餐具接触。
有人统计过,一年中全部饮用铝壶烧的开水,其摄入体内的铝,还不如一根油条中的铝多。
但如果用铝制品来烹调含有酸性、碱性或大量食盐的食品情况就不同了,因为酸、碱、盐都会破坏这层膜,这样不但会破坏餐具,还会使较多的铝溶入水中,影响健康。
■哪些食品中含铝天然明矾(结晶氯化钾铝)和小苏打(碳酸氢钠)混合后加入面粉中,加热时会产生大量气泡,使面食更加松软适口。
如油条、油饼、焦圈、薄脆等,据有关部门化验,每根油条中含铝量达到数十毫克之多!香甜、松软的蛋糕是人们喜食的美味,但大部分蛋糕在制作时要加入“泡打粉”,从而使蛋糕蓬松柔软。
“泡打粉”则是用明矾和小苏打及少量香料制成的。
少部分蛋糕中的铝含量比油条还要多。
也有例外,近年来正规食品厂采用无铝发泡剂或纯粹物理方法制成松软的蛋糕。
这样的蛋糕不含铝,可以放心食用。
面包、馒头等面食是用生物发酵的方法使之疏松的,发酵后的面包不但不含铝而且还增加了乳酸、维生素B族等有益健康的成分。
桃酥、曲奇、饼干等烤制面食,其蓬松剂主要是碳酸氢铵,经烘烤全部挥发成气体,食品内基本无残留,食用也是安全的。
■通过明矾絮凝的食品明矾有很好的絮凝作用,常被民间用来作为净水剂。
现代大城市正规自来水厂是不用明矾的,但一些使用地表水的小型自来水厂有时也向水中加入一些铝盐絮凝剂以加速水中的泥沙及其他悬浮物的沉淀,使自来水中含有较多铝离子。
这些食物铝含量超标你居然还在吃!
这些食物铝含量超标你居然还在吃!大家都知道,铝是一种金属,适量铝对人体有好处,但是如果铝的摄入量超标,对人体的危害就很大。
那么,哪些食物铝含量超标呢?★铝含量超标的食物1.海蜇。
凉拌海蜇是一道非常常见的夏日凉菜,但是海蜇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加入明矾,一般被称为“三矾二水”工艺,比率合适的明矾也能较好地保证产品的口味,但太多的明矾会造成铝残留过高,有些不良商家会将没有完全处理的二矾海蜇产品作为成品销售。
2.油条。
油条是我国的传统食物,炸油条时放入明矾是为了让油条膨胀的更好,吃起来松脆,但也导致含铝过多,对健康不利,因而不建议儿童食用。
虽然如今很多商贩宣称没有添加明矾,但只要是膨胀得比较大的油条,多半都含有明矾。
3.麻花。
麻花跟油条类似,也用添加明矾做发泡剂,让麻花更加膨胀,吃起来更松脆。
当然也有不含明矾的麻花,但鉴于麻花属油炸食品,反复沸腾的油会产生苯并芘,苯并芘为致癌物质,因而不建议儿童食用。
4.粉条、粉丝等。
粉条、粉丝、粉皮、凉粉、凉皮等淀粉类食品在制作时常会加入明矾,主要作用是使成品在烹煮时有韧性,不易被煮烂,也就是常说的筋道,口感好。
不过,用绿豆淀粉做的粉丝是不加或少加明矾的,加明矾多的通常是薯粉粉丝。
5.膨化食品。
膨化食品是以含水份较少的谷类、薯类、豆类等作为主要原料,它们经过加压、加热处理后使原料本身的体积膨胀制成,比如薯片、虾片等,膨化食品往往加入含铝膨松剂,让质地更为松脆,孩子们很爱吃,妈妈要注意控制。
6.馒头、包子等糕点。
很多商家在制作蛋糕、馒头、包子、发糕、玉米饼等糕点小吃时,会添加泡打粉,其成分就是碳酸氢钠和明矾。
建议妈妈给孩子食用自然发酵法或无铝膨松剂制作的馒头和糕点,鉴别的方法是不要太追求松软,因为纯酵母发酵和加明矾帮忙的产品相比,松软多孔的程度会差很多。
7.面条。
有的不良商家会在面条中加入明矾,用以提高韧性、降低成本。
因而,我们在吃面条时,不要过分追求“Q弹”的韧性口感,遇到久煮不烂的面食,更要担心其中的铝含量。
消保会:逾2成食品含铝超标海带最高
消保会:逾2成食品含铝超标海带最高为推动安心食品,行政院消费者保护会日前抽查市售产品的含铝量,共抽样92件大台北地区的超商、量贩店、超市及糕饼店,贩售的海带、糕饼、粉丝(冬粉)、馒头、米果等5大类食品。
抽验结果发现22件超出学者建议的100PPM (mg/kg)标准量,占总比例24%,其中包括知名超市Jasons Market Place的海带卷超标14倍(1441.61PPM),顺成蛋糕的英式松饼也超标6倍(608.02PPM)等。
消保会提醒,海带类产品的含铝量值得注意。
(图片/取材自中药健康网)消保会今日公布食品含铝量的检验结果显示,92件样品中,计有22件含铝量大于100PPM;含铝量在1PPM-100PPM有42件;含铝量小于 1PPM有28件。
如以类型分析,以海带类产品(海带根、海带结、海带卷等)含铝量最高,抽样的9件产品全数超标,最低数据为258.62PPM,最高为1441.61PPM。
若以整体观察,食品含铝量由高而低,分别为Jasons Market Place的海带卷(1441.61 PPM)、惠康百货股份有限公司的海带丝和海带卷(616.34 PPM与554.19PPM)、顺成蛋糕的英式松饼(608.02PPM)、大润发流通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马芬蛋糕(530.12PPM)等。
消保会表示,派员访视或约谈业者,了解食品含铝量过高之原因后,发现主要是加入过多的含铝食品添加物,因为这种食品添加物(如明矾、含铝膨松剂)可让食品膨胀、延长保存期间、收水或富有弹性等功效,对产品售价、外观及口感有加分效益,但也有造成消费者健康损害之虞。
有鉴于食用含铝量过高食品的食品,可能对动物的生殖系统和发育中的神经系统造成影响,一直是医学界难以去除的疑虑,但是主管机关卫生署尚无食品含铝量限制的相关标准,但为消除消费大众疑虑,消保会建议卫生署将膳食摄入铝的暴露风险纳入101年研究计画,尽速研议订定食品含铝量限制标准之可行性,并在限制标准订定前,积极辅导业者不使用含铝之食品添加物或改用其他较符合健康安全之添加物,并于3个月后进行检验追踪改善情形,以确保消费者食的安心。
警告:千万不要再吃这4种食物了,因为它们含有大量金属物—铝!
警告:千万不要再吃这4种食物了,因为它们含有大量金属物—铝!立足科学理念,传播营养健康,又到了和友们说健康的时刻,今天要和友们分享的健康话题说含铝食物,对于铝,友们或多或少有听说过,但是您对铝真的了解吗?摄入多了有什么危害,您清楚吗?到底哪些食物含有大量的铝?今天一并告诉友们。
铝对人体的危害铝是一种金属元素,具有低毒性,虽不会导致人体急性中毒,但人体摄入铝后仅有10%-15%能排泄到体外,大部分会在体内蓄积,时间长了铝在体内蓄积到一定量,会影响钙的吸收,造成骨质疏松和软骨病;更严重的是会对神经系统造成影响,使人智力降低,甚至发展成老年痴呆。
尤其对孩子的危害更大,这是因为儿童摄入的铝不像成年人那样主要积存于骨骼,而是进入体内组织,因此铝超标对儿童的危害更大。
由于儿童的血脑屏障尚未健全,铝更易透过血脑屏障,对大脑发育造成永久性损伤。
不要再吃这4种食物了,因为它们含有大量金属物——铝!1、膨化食品膨化食品是以含水份较少的谷类、薯类、豆类等作为主要原料,它们经过加压、加热处理后使原料本身的体积膨胀制成,比如薯片、虾片等,膨化食品往往加入含铝膨松剂,让质地更为松脆,孩子们很爱吃,妈妈要注意控制。
2、香甜松软的蛋糕、油条大部分蛋糕在制作时要加入“泡打粉”,从而使蛋糕蓬松柔软。
“泡打粉”则是用明矾和小苏打及少量香料制成的。
少部分蛋糕中的铝含量比油条还要多。
ps:明矾是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钾和硫酸铝的复盐。
3、粉条类食品粉条、粉丝、粉皮、凉粉、凉皮等在制作时也常被加入明矾。
经过明矾的絮凝作用,粉条、凉粉会变得很筋道,在开水中不易被煮烂。
ps:很多人吃麻辣烫或者涮火锅时都喜欢加点粉条,尤其是宽粉,吃的时候感觉特别有嚼劲,那么它的这种Q弹顺滑的口感大多是得益于明矾,经过明矾浸泡的粉条韧性很大,甚至可以提起30斤的重物,显然这样的食物是有问题的。
对于粉条类食品,如何区分它加了明矾呢?方法很简单,将买到的粉条放入水中浸泡1分钟,拿出来伸拉一下,弹性很大,韧劲很足的大多是加入了明矾,这样的粉条最好不要食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然希腊野生海参产自爱琴海北部低温海域,是高品质的野生海参。
欧然海参Oranseacucumber,请搜索品牌名欧然海参,了解更多欧洲天然野生海参。
含铝的化合物:钾明矾(氯化钾铝)、铵明矾(氯化铵铝)曾被广泛使用在食品工业上,医药界也使用氢氧化铝等作为治疗胃酸过多、胃溃疡等病的制酸剂、胃黏膜保护剂等。
随着近年来医学界在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研究,发现这些患者大脑中铝含量大大超过正常人,一时间,铝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事实上,铝制餐具在使用中是有微量铝离子溶入水中,但只要使用得当,溶入水中的铝每立升水(食品)中不到一毫克,不会影响人们的健康。
因为金属铝在空气中会自然形成一层坚韧的氧化铝薄膜,使食品无法和餐具接触。
有人统计过,一年中全部饮用铝壶烧的开水,其摄入体内的铝,还不如一根油条中的铝多。
但如果用铝制品来烹调含有酸性、碱性或大量食盐的食品情况就不同了,因为酸、碱、盐都会破坏这层膜,这样不但会破坏餐具,还会使较多的铝溶入水中,影响健康。
哪些食品中含铝
天然明矾(结晶氯化钾铝)和小苏打(碳酸氢钠)混合后加入面粉中,加热时会产生大量气泡,使面食更加松软适口。
如油条、油饼、焦圈、薄脆等,据有关部门化验,每根油条中含铝量达到数十毫克之多!
香甜、松软的蛋糕是人们喜食的美味,但大部分蛋糕在制作时要加入“泡打粉”,从而使蛋糕蓬松柔软。
“泡打粉”则是用明矾和小苏打及少量香料制成的。
少部分蛋糕中的铝含量比油条还要多。
也有例外,近年来正规食品厂采用无铝发泡剂或纯粹物理方法制成松软的蛋糕。
这样的蛋糕不含铝,可以放心食用。
面包、馒头等面食是用生物发酵的方法使之疏松的,发酵后的面包不但不含铝而且还增加了乳酸、维生素B族等有益健康的成分。
桃酥、曲奇、饼干等烤制面食,其蓬松剂主要是碳酸氢铵,经烘烤全部挥发成气体,食品内基本无残留,食用也是安全的。
通过明矾絮凝的食品
明矾有很好的絮凝作用,常被民间用来作为净水剂。
现代大城市正规自来水厂是不用明矾的,但一些使用地表水的小型自来水厂有时也向水中加入一些铝盐
絮凝剂以加速水中的泥沙及其他悬浮物的沉淀,使自来水中含有较多铝离子。
一些淀粉类食品如粉条、粉丝、粉皮、凉粉、凉皮等在制作时也常被加入明矾。
经过明矾的絮凝作用,粉条、凉粉会变得很筋道,在开水中不易被煮烂。
例如,真正的“龙口粉丝”是用绿豆淀粉做的,可不加或少加明矾。
而冒牌“龙口粉丝”为了降低成本,改用玉米淀粉制作,就必须添加明矾。
这种劣质粉丝入口后会有苦涩的口感。
一些劣质挂面、山楂糕、人造海蜇、劣质的果冻,也被不同程度地加入明矾,用以提高韧性、降低成本。
应当指出的是,有两种食品(保健品)在加工过程中是必须加入明矾的,制成品也会有一些铝元素的残留:一种是海蜇,在打捞出海后必须加入明矾以加速蛋白质的凝固和海蜇毒素的降解。
因此在食用前应反复用水清洗。
另一种是螺旋藻、小球藻,人们在培养液中加入明矾或其他铝盐絮凝剂,使其絮凝沉淀后才能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来。
不法商贩利用明矾为干货增重
一些黑心商贩在价格较高的干货食品和调料中加入明矾水再晒干,以求用廉价的明矾增加重量,坑害消费者,获取暴利。
表面有闪亮结晶的木耳;表面有闪亮结晶的八角(大料),结晶就是明矾的晶体。
加了明矾的木耳发不出数,口感极差。
被查获的食品还有银耳、虫草、胡椒、丁香、肉桂等,购买这些食品最好去正规商店。
沿海一些旅游点,有商贩向干海货中大量加入明矾,例如希腊海参、鲍鱼、干贝、贝尖等,虽经数十遍冲洗,仍然苦涩难咽。
因为明矾一旦进入会和蛋白质形成一种凝聚物质,很难用水洗掉。
含铝药品不宜长期依赖
一些西药中也含有铝的成分,有些还相当多。
例如治疗胃酸过多和保护胃黏膜的“氢氧化铝凝胶”、“胃舒平(复方氢氧化铝)”、“盖胃平”等。
这些药在解除人们病痛的同时,也会带来铝在患者体内的沉积、富集等副作用。
含铝的西药还有镇痛的“阿司匹林”、调节血脂的“安妥明铝盐”、“烟酸铝盐”等。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病人在服用上述药品时,不要忘记他们的副作用,更不宜长期依赖。
lked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