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教案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https://img.taocdn.com/s3/m/629ccc6b10661ed9ac51f315.png)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学设计【目标预设】1.引导学生对文化现象进行思考;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及探究能力;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4.指导学生正确选题,搜集、分析、整合资料和写作论文。
【重难点预设】1.了解姓氏发展、年节风俗、民族探源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对文化寻根产生兴趣;2.了解姓氏的几种常见的来源;3.了解各种年节风俗的来源;4.了解民族及民族文化。
一、导入提起姓氏,人们最熟悉的自然是《百家姓》。
《百家姓》以“百家”为名,实收单姓408个、复姓30个,共计438个。
《百家姓》以“赵”姓打头,并非因为“赵”为天下第一大姓,而是因为它是宋代钱塘儒生所作。
宋代的皇帝是赵氏,“赵”自然成为“天下第一姓”,不排在首位,就有“欺君之罪”,会引祸上身。
下面是按人口比例统计得出的我国新的“百家姓”顺序,看看你的姓排在哪?曾经中国民间好像一直把王姓排为第一,而随着人口普查的的电子化管理的应用,人口统行更为准确了。
同时近年人口入库统计却大出意外,据中国2010年最新姓氏人口数目的排名,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计,列出了前100名。
李姓居然打破了王姓传统第一的格局。
①第1-100名01李02王03张04刘05陈06杨07赵08黄09周10吴11徐12孙13胡14朱15高16林17何18郭19马20罗21梁22宋23郑24谢25韩26唐27冯28于29董30萧31程32曹33袁34邓35许36傅37沈38曾39彭40吕41苏42卢43蒋44蔡45贾46丁47魏48薛49叶50阎51余52潘53杜54戴55夏56锺57汪58田59任60姜61范62方63石64姚65谭66廖67邹68熊69金70陆71郝72孔73白74崔75康76毛77邱78秦79江80史81顾82侯83邵84孟85龙86万87段88雷89钱90汤91尹92黎93易94常95武96乔97贺98赖99龚100文②第101—200名101庞102樊103兰104殷105施106陶107洪108翟109安110颜111倪112严113牛114温115芦116季117俞118章119鲁120葛121伍122韦123申124尤125毕126聂127丛128焦129向130柳131邢132路133岳134齐135沿136梅137莫138庄139辛140管141祝142左143涂144谷145祁146时147舒148耿149牟150卜151路152詹153关154苗155凌156费157纪158靳159盛160童161欧162甄163项164曲165成166游167阳168裴169席170卫171查172屈173鲍174位175覃176霍177翁178隋179植180甘181景182薄183单184包185司186柏187宁188柯189阮190桂191闵192欧阳193解194强195柴196华197车198冉199房200边③第201—300名201辜202吉203饶204刁205瞿206戚207丘208古209米210池211滕212晋213苑214邬215臧216畅217宫218来219嵺220苟221全222褚223廉224简225娄226盖227符228奚229木230穆231党232燕233郎234邸235冀236谈237姬238屠239连240郜241晏242栾243郁244商245蒙246计247喻248揭249窦250迟251宇252敖253糜254鄢255冷256卓257花258仇259艾260蓝261都262巩263稽264井265练266仲267乐268虞269卞270封271竺272冼273原274官275衣276楚277佟278栗279匡280宗281应282台283巫284鞠285僧286桑287荆288谌289银290扬291明292沙293薄294伏295岑296习297胥298保299和300蔺比重较大姓氏主要分布地区:001、李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f9a849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73.png)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姓氏的起源和流变,理解姓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提高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探究姓氏背后的历史故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姓氏的起源:介绍姓氏的起源,如“姓”与“氏”的区别,以及古代的姓氏制度。
2. 常见姓氏的来源:分析一些常见姓氏的来源,如姬姓、姒姓等,以及它们的分布特点。
3. 姓氏与文化:探讨姓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如姓氏与家族、宗族的关系,以及姓氏在婚姻、社交等方面的作用。
4. 姓氏背后的历史故事: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姓氏,讲解它们背后的历史故事,如刘备、曹操等。
5. 实践活动:让学生搜集自己家族的姓氏起源和历史,进行分享和交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姓氏的起源、流变和文化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姓氏的来源和历史故事。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姓氏相关的话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课件。
2. 参考资料:关于姓氏的起源、流变和文化的相关书籍、文章。
3. 网络资源:关于姓氏的网站、视频等。
4. 实践活动所需材料:如纸张、笔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姓氏起源和历史故事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3. 实践活动成果: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搜集、整理和分享家族姓氏起源和历史的质量。
4.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并进行小组内互评,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15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计划:课时1-2:介绍姓氏的起源和流变课时3-4:分析常见姓氏的来源和分布特点课时5-6:探讨姓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课时7-8:讲解姓氏背后的历史故事课时9-10:实践活动:搜集和分享家族姓氏起源和历史课时11-12:小组讨论:姓氏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课时13-14:总结课程内容,进行课程评价课时15:课后作业布置和答疑七、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中国姓氏分布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自己姓氏的来源吗?”2. 讲解:使用PPT课件,详细讲解姓氏的起源、流变和文化意义。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https://img.taocdn.com/s3/m/93ee7416a6c30c2258019e0c.png)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梳理中国姓氏来源的常见形式,了解姓氏寻根现象,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2、以调查为前提,以探究学习为原则,以点拨为主线,形成浓郁的合作学习氛围。
3、让学生分享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语文探究学习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追宗溯祖的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认同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梳理中国姓氏来源的常见形式,了解姓氏寻根现象。
难点:探究中国姓氏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认同感。
【教学过程】《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课时安排为1课时。
一、新课导入伦敦奥运会期间有网友戏谑:中国奥运有三宝,跳水,体操,乒乓好;韩国奥运有三宝,射箭,姓朴,眼睛小;美国奥运有三宝,篮球,田径,家世好;非洲奥运有三宝,人黑,牙白,巨能跑。
说起金姓和朴姓,我们大多会想到他是朝鲜或者韩国人,我们也可以由一些少数民族的姓氏猜中他们是什么族。
可见姓氏是不同血缘集团的符号,不同姓氏表示不同的民族。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下中国姓氏文化二、分析姓氏源流1、张、王、李、赵、……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
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多少种姓?汉族最大的十个姓是: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周。
占华人人口40%,约四亿人。
第二大的十个姓是:徐、朱、林、孙、马、高、胡、郑、郭、萧。
占华人人口10%以上。
第三大的十个姓是:谢、何、许、宋、沈、罗、韩、邓、梁、叶。
占华人人口10%。
接下来的15个大姓是:方、崔、程、潘、曹、冯、汪、蔡、袁、卢、唐、钱、杜、彭、陆。
加起来也占总人口的10%。
在中国十三亿人口中,有七亿人姓了这45个大姓。
2、既然在日常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姓,大家有没有想过姓是怎么来的?在现在生活中,通常子随父姓,那么在古代是不是也是这样呢?明确:我们书上有这样的例子,古代有个本应姓赵的人,因为承袭他父亲的爵位而改姓周阳,可见我们有的姓是因为封地的缘由而来。
三、姓氏的源起及意义1、图腾演变为姓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aa649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cb.png)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历史背景,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让学生对汉族姓氏源流有一个系统性了解,提升汉语文化意识。
3、以实践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初步掌握汉族姓氏源流的起源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并加深其记忆。
二、教学内容:1、中华民族的源头——大禹治水(1)讲解大禹治水的历史背景,分析大禹对民族发展的重要性。
(2)归纳大禹名号的特征,让学生体会“禹”的文化内涵。
2、汉族姓氏源流探索(1)以题主、大禹和华夏先民为节点,引导学生认识汉族姓氏源流并加以归纳。
(2)以文字资料介绍汉族姓氏源流含义及其演变,探究它们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3、汉族姓氏源流文化寻根实践(1)通过学生家庭长辈名号溯源,以小组形式进行文化寻根实践,体会汉族姓氏源流的文化内涵与意义。
(2)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对汉字文化的体会。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以讲解、讨论的方式来对汉族姓氏源流话题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此有一个系统的了解,让学生在此背景下思考与设计。
(2)实践法:以小组实践的形式进行汉族姓氏源流文化溯源,即让学生以自己家族长辈名号溯源来实现文化寻根,加深学生对汉字文化的认识。
四、教学步骤:1、讨论引入:学生根据大禹治水的历史背景,思考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性,并体会“禹”的文化内涵。
2、归纳汇总:引导学生通过相关资料,认识汉族姓氏源流并加以归纳,并让学生探究汉族姓氏源流之间的关系,了解文化与姓氏源流之间的联系所在;3、文化寻根实践:学生以自己家族长辈名号进行汉族姓氏源流文化寻根,体会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并综合运用文字资料实现文化寻根探究。
4、归纳总结:学生在平行思维推断方面进行综合训练,归纳总结本次教学的方法与内容,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和体会,让学生能更好的应用学到的知识。
小学语文《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
![小学语文《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4ba72f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1.png)
小学语文《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第一章:姓氏的起源与发展1.1 教学目标:了解姓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掌握一些常见的姓氏及其来源。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1.2 教学内容:姓氏的起源:介绍姓氏的起源,如母系社会、父系社会等。
姓氏的发展:讲解姓氏的发展过程,如封建社会的姓氏制度等。
常见姓氏举例:介绍一些常见的姓氏及其来源,如赵、钱、孙、李等。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姓氏的起源和发展。
举例法:通过介绍常见姓氏的来源,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姓氏起源和常见姓氏的问题,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课后作业:布置学生进行姓氏调查,了解自己家族的姓氏来源。
第二章:姓氏的文化意义2.1 教学目标:了解姓氏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分析姓氏与家族、地域、历史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2.2 教学内容:姓氏与家族:介绍姓氏与家族的关系,如家族传承、家族荣誉等。
姓氏与地域:讲解姓氏与地域的关系,如地名的来源与姓氏的关联等。
姓氏与历史:分析姓氏与历史的联系,如历史人物的姓氏等。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姓氏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分析法:通过分析姓氏与家族、地域、历史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
2.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家族的姓氏故事。
口头报告:邀请学生进行口头报告,展示对姓氏文化意义的理解。
第三章:中国的姓氏分布与特点3.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姓氏的分布特点。
掌握中国姓氏的地理分布规律。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国情认识。
3.2 教学内容:姓氏的地理分布:讲解中国姓氏的地理分布特点,如南方与北方的姓氏差异等。
姓氏的分布规律:分析中国姓氏的分布规律,如山脉、河流等对姓氏分布的影响。
中国的姓氏特点:介绍中国姓氏的一些特点,如多音字、复合姓等。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姓氏的分布特点和分布规律。
地图法:通过地图展示中国姓氏的地理分布情况。
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中国姓氏分布和特点的问题,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二《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二《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ed4bd40740be1e640e9ac7.png)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一、课标要求1、通过古代文化知识的学习,感受中华文化的辉煌多姿和源远流长,以激发爱国情怀和文化寻根的兴趣。
2、积累历史文化知识,增加文化底蕴,并融会贯通于语文学习的全过程。
3、关心并学习调查自己身边的文化现象,探求其历史根源和演变轨迹,讨论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以及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中华文化寻根”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 的选修课程内容。
这个版块与高考新增设的文化常识考察版块联系紧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也可以起到强化知识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一年半的文言文学习,对文言文阅读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于中古代文化知识了解甚少。
而新高考大纲又增设了文化常识的考察,所以,如何引起学生对中古代文化知识的兴趣,增强他们对其的了解,成为了高中语文教师需要重视的课题。
针对学生对这一板块内容陌生化,缺乏兴趣的特点,特别设计了这一活动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四、分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课前收集资料,完成预习学案,能清楚的掌握“姓名字号”的知识。
2、通过分享自己姓名由来,了解中国的“名字情节”。
3、通过“姓名字号”知识竞猜活动,巩固对“姓名字号”的知识的识记,加深理解。
4、通过分析名人的字号谥,能进一步理解中国古代的“字号谥” 文化,并正确理解“字号”与人生的关系,正确对待“命运论”“宿命说”等迷信说法。
5、通过分享给自己或同学取的字号,以字号的出处和取之理由,能灵活运用“姓名字号”的知识。
(二)教学步骤:情节”。
希望好组名带来好小组氛围,小组 成绩。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其中的奥秘。
你们的父母在给你们取名字的时候都给予怎 样的祝福和期许呢,有没有同学来给我们分 享自己的古代姓名。
4 .活动 --- *■ .分析名人的字r~r 、亠号谥(7分钟)1、学生分享自己搜集整理的名人的字号谥,说明取之理由或方法。
2、学生分析该名人字号与其性格和为人处世的方式是否吻合,是否和他们一生的命运有着必然联系。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db5242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61.png)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第一章:姓氏的起源与演变1.1 讲解姓氏的起源:以古代的部落、地域、祖先职业等为起源,介绍姓氏的由来。
1.2 分析姓氏的演变:从古代的姓氏制度到现代的姓氏用法,探讨姓氏的发展变化。
1.3 举例说明我国常见的姓氏:统计并分析我国常见的姓氏,讲解其背后的历史故事。
第二章:姓氏与文化传承2.1 讲解姓氏与家族文化:姓氏作为家族的标志,承载着家族的历史与文化传承。
2.2 分析姓氏与地域文化:不同地域的姓氏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当地的历史、风俗习惯等。
2.3 举例说明姓氏与名人文化:介绍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及其姓氏,探讨姓氏与名人文化的关联。
第三章:姓氏分布与地域特色3.1 讲解姓氏的地理分布:分析我国姓氏的地理分布特点,探讨其背后的历史原因。
3.2 分析姓氏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不同地域的姓氏分布与当地的文化、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
3.3 举例说明姓氏的地域特色: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域姓氏为例,讲解其背后的地域文化。
第四章:姓氏研究与姓氏书谱4.1 讲解姓氏研究的重要性:姓氏研究对于了解我国历史、文化、人口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4.2 分析姓氏书谱的起源与发展:姓氏书谱作为记录姓氏的工具,其起源与发展反映了我国姓氏文化的演变。
4.3 举例说明姓氏书谱的价值: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姓氏书谱,讲解其对于姓氏研究的作用。
第五章:姓氏活动与姓氏文化保护5.1 讲解姓氏活动的意义:姓氏活动对于传承姓氏文化、增进同姓人士之间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5.2 分析姓氏文化保护的现状与挑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姓氏文化保护面临着诸多问题。
5.3 举例说明姓氏文化保护的措施:介绍一些成功的姓氏文化保护案例,探讨其背后的经验与启示。
第六章:姓氏与家族谱系6.1 讲解家族谱系的构成:介绍家族谱系的概念及其在姓氏文化中的重要性。
6.2 分析家族谱系的作用:探讨家族谱系在维系家族关系、传承家族历史中的作用。
6.3 举例说明家族谱系的应用:介绍一些家族谱系的案例,讲解其对于家族成员的意义。
小学语文《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
![小学语文《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b0793a26fff705cd170a78.png)
小学语文《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小学语文《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1、知识与技能梳理中国姓氏的常见形式,了解姓氏寻根现象,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调查为前提,以探究学习为原那么,以点拨为主线,形成浓郁的合作学习气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分享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语文探究学习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追宗溯祖的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认同感。
1、梳理中国姓氏的常见形式,2、了解姓氏寻根现象探究中国姓氏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认同感。
调查法、归纳法、探究法、点拨法1、将学生按朝鲜族、满族,班级四大姓、小姓和其他姓氏分成五个小组。
2、师生共同查找资料,填写以下表格。
姓氏源流调查表自己的姓氏姓氏的由来姓氏的郡望姓氏的历史名人3、小组间进行比拟,初步姓氏的不同。
一课时一、趣味导入伦敦奥运会期间有网友戏谑:中国奥运有三宝,跳水,体操,乒乓好;韩国奥运有三宝,射箭,姓朴,眼睛小;美国奥运有三宝,篮球,田径,家世好;非洲奥运有三宝,人黑,牙白,巨能跑。
确实韩国人姓朴的很多,姓金的也很多,像我们州市领导姓金的有,金振吉、金永默、金光镇、金寿浩。
延边是朝鲜族聚居区,日常生活中,我们能从对方的姓氏判断他是朝鲜族。
可见姓氏是不同血缘集团的符号,不同姓氏表示不同的民族。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下中国姓氏文化二、我来梳理“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我们熟知的《百家姓》是北宋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一共438个。
开展到后来,总数据说有已达5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
这么多不同的姓是如何形成的?你的姓又有怎样的来历?下面每组选一个代表,汇报本组归纳代表姓氏的,并作出简要说明。
第一组:朝鲜族姓氏源流朝鲜族姓氏常见的有70 余个,其中使用的频率最高的有朴、金、李,其他还有申、太、昔、卢、千、文、承。
(1) 【朴】据《咸阳朴氏世谱》载:“先是朝鲜遗民,居东海滨为六村,各有部长。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ec785e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34.png)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姓氏的起源和流变,理解姓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探究自己姓氏的源流,培养学生的家族观念和文化认同感。
3.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姓氏文化的丰富内涵,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姓氏的起源和发展2. 姓氏的文化意义3. 主要姓氏的源流4. 姓氏与家族、家族观念5. 姓氏研究与文化寻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姓氏的起源和发展、姓氏的文化意义、主要姓氏的源流。
2. 教学难点:姓氏的起源和发展、姓氏的文化意义、姓氏研究与文化寻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姓氏的起源、发展和文化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主要姓氏的源流。
3. 小组讨论法:探讨姓氏与家族、家族观念的关系。
4. 研究性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姓氏研究与文化寻根。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材或相关资料。
2. 课件:姓氏起源、发展、文化意义等相关图片和视频。
3. 调查问卷:用于学生调查自己姓氏的源流。
4.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六、教学进程1. 导言:介绍姓氏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姓氏文化的好奇心。
2. 第一课时:讲解姓氏的起源和发展,分析姓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
3. 第二课时:探讨姓氏的文化意义,解释姓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4. 第三课时:分析主要姓氏的源流,介绍一些常见姓氏的起源和演变。
5. 第四课时:讨论姓氏与家族、家族观念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家族对个人身份的影响。
6. 第五课时:开展姓氏研究与文化寻根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问卷了解自己姓氏的源流。
七、作业与评价2. 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表现来评估学生对姓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姓氏文化展览或相关博物馆,加深对姓氏文化的了解。
2. 邀请家族历史研究者或姓氏文化专家进行讲座,分享更深入的姓氏文化知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3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3](https://img.taocdn.com/s3/m/eb5ef71ded630b1c59eeb5e3.png)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1、元谋人发现于1965年5月,发现地点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
元谋人化石包括两枚上内侧门齿,当时定名为“元谋直立人”。
随元谋人出土的石器共七件,人工痕迹清楚。
经考古学家断定,石器是元谋人打制而成的。
在元谋人化石地层中还发现大量炭屑,后来还发现了两小块烧骨。
考古学家研究,这些是当时人类用火的遗迹。
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元谋人生活在距今170±10万年。
2、蓝田猿人80万年至75万年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地带,生活着一些原始人类。
蓝田人是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属直立人。
分别发现于陕西蓝田县的公王岭和陈家窝两地。
3、北京人,指远古时代开始生活在北京这块土地上的早期人类。
又称北京猿人,正式名称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现在在科学上常称之为“北京直立人”,中国的直立人化石。
生活在距今大约70-20万年。
遗址发现地位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生活在黄河流域。
4、大汶口文化的年代大约公元前4040—前2240年,延续时间约2000年左右。
中国黄河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
因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而得名。
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及江苏省淮北地区。
包括北辛文化和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
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年。
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
大汶口文化出现的快轮制陶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普遍采用,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
5、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
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5250~4150年。
6、自公元前三千至前二十一世纪,是中国文明初起的时代,有三皇五帝之说。
三皇的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伏羲,女娲,神农。
传说伏羲氏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致嫁娶,以丽皮为礼(“俪皮,两鹿皮也。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https://img.taocdn.com/s3/m/1e9ceb06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74.png)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篇一:《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教学目标】1、文化角度,引导学生对文化现象进行思考。
2、能力角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角度,培养学生由关注到热爱自己的家乡。
4. 指导学生正确选题,搜集、分析、整合资料和写作论文。
【教学重点】1、了解姓氏发展、年节风俗、民族探源的基本命脉,对文化寻根产生兴趣。
2、了解姓氏来源的几种常见的形成方式。
3、了解各种年节风俗的来源。
【教学难点】通过对个体姓氏的了解、年节风俗的形式和民族的源流,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设想】一、课前学习1、按姓氏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查找本组姓氏的历史名人以及本姓氏的由来。
2、小组间进行比较,初步总结姓氏的不同来源。
3、让学生从语文课本中找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课题,然后从文化寻根的角度做些探究。
利用家庭藏书和学校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
二、课堂学习1、由教师介绍一些关于本地的年节风俗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积极参与,研讨各自姓氏的来源。
探究我国的传统节日。
【教学步骤】一.分析姓氏源流1、新课导入:同学们,有一个叫秦涧泉的人在游览岳王庙时,看到南宋大奸臣秦桧夫妇跪岳王庙前,义愤地在岳王庙前题诗:“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可见秦涧泉对自己姓的尴尬。
而著名的孔庆东教授每每出来讲学,总是很自豪的向听众介绍自己是孔子的第十三代传人。
从对比中问学生这是为什么呢?(可见,姓氏对我们是很重要的。
)张、王、李、赵、钱、孙??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
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多少种姓?(让学生讲,老师尽量表扬)汉族最大的十个姓是: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周。
这十个姓占华人人口40%,约四亿人。
第二大的十个姓是:徐、朱、林、孙、马、高、胡、郑、郭、萧。
占华人人口10%以上第三大的十个姓是:谢、何、许、宋、沈、罗、韩、邓、梁、叶。
占华人人口10%。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的教案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1fd871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7.png)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的教案第一章:姓氏的起源与发展1.1 讲解姓氏的起源:通过讲解中国古代的姓氏制度,让学生了解姓氏的来源和发展。
1.2 分析姓氏的演变:介绍姓氏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过程,包括姓名的构成、命名习惯等。
1.3 实例分析:以一些常见的姓氏为例,讲解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第二章:中国姓氏的分布与特点2.1 讲解中国姓氏的分布:通过地图和数据,展示中国姓氏的分布特点,让学生了解各地姓氏的差异。
2.2 分析中国姓氏的特点:介绍中国姓氏的命名规律、传承方式等特点,让学生了解中国姓氏文化的独特性。
2.3 实例分析:以一些特色姓氏为例,讲解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故事。
第三章:常见姓氏的文化内涵3.1 讲解常见姓氏的文化内涵:分析一些常见姓氏的文化内涵,包括其历史背景、家族传统等。
3.2 实例分析:以一些知名人物为例,讲解其姓氏背后的文化意义和影响。
3.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或他人的姓氏,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第四章:姓氏与家族文化4.1 讲解家族文化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家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2 分析姓氏与家族文化的关系:讲解姓氏如何体现家族文化,包括家族的历史、传统、家风等。
4.3 实例分析:以一些著名的家族为例,讲解其姓氏如何体现家族文化。
第五章:姓氏寻根与家族传承5.1 讲解姓氏寻根的意义:让学生了解姓氏寻根对于个人和家族的重要性,以及其对于文化传承的价值。
5.2 分析姓氏寻根的方法:介绍一些寻根的方法和技术,包括查阅家谱、寻访家族故地等。
5.3 实例分析:以一些成功寻根的案例为例,讲解其对于家族传承和文化保护的意义。
第六章:家谱与姓氏传承6.1 讲解家谱的作用与意义:让学生了解家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其对于姓氏传承的重要性。
6.2 分析家谱的结构与内容:介绍家谱的基本构成要素,如世系、辈分、人物传记等,并解释其对于姓氏传承的作用。
6.3 实例分析:以一份具体的家谱为例,解读家谱中的姓氏传承信息,让学生了解家族历史的沿革。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https://img.taocdn.com/s3/m/2b148006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7a.png)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引导学生掌握姓氏源流、年节风俗、民族探源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对文化寻根产生兴趣。
(重点)2、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精神,敢于怀疑,敢于探索,富有创新精神。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清乾隆有个侍读学士叫秦涧泉与人游到岳飞墓以后写下了一副对联: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2、北大教授:孔庆东向别人介绍自己时是这么说的:大家好,我是孔庆东,我是孔子的第七十三代子孙。
秦涧泉为什么羞愧?孔庆东为什么自豪?那秦涧泉为什么不改成孔姓氏?明确:姓氏是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
姓氏是一种文化,它关系我们的历史与血脉。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板书课题)(一)学习目标:掌握姓氏源流、年节风俗、民族探源的基本知识。
(二)自学指导:1、默读课本上的“姓氏源流”部分,了解中国姓氏的发展。
2、默读课本上的“年节风俗”部分,思考:(1)中国节日的来源是什么?(2)是什么导致在特定的节令要欢庆,继而形成节日的风俗呢?3、默读课本上的“民族探源”部分,思考:(1)今天中国人共同的祖先是谁?(2)为什么说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民族融合的历史?4、姓和氏的区别是什么?5、共计8分钟。
三、尝试自学,独立思考。
(一)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读书,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找出自己疑难问题并作出标记,开始自学。
(二)自学检测:提问检测四、反馈质疑,精讲点拨。
答案点拨:1、在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分别的,称氏是为了区别贵贱,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后随着分封制的覆灭,姓和氏成了一回事,一般百姓原先只有名,是不配有氏,有的干脆连正式名都没有。
2、(1)来源于时令。
(2)除了自然原因外,还有民众心理上的因素。
节日不仅仅是为了一种单纯的纪念活动,还是民众长时间劳作中的休憩,是暂时放松自己的手段,是人类为自己寻找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慰籍。
3、(1)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85fca8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c6.png)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中国的姓氏产生至今有五千年的历史,纵观中国姓氏的发展史,据最新资料统计,第二个村庄全姓杨。
据考证、崔。
炎黄两帝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这种自称村落的姓氏带有排他性,那么我们的姓氏是怎么来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关于《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范文吧!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梳理中国姓氏来源的常见形式,了解姓氏寻根现象,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调查为前提,以探究学习为原则,以点拨为主线,形成浓郁的合作学习氛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分享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语文探究学习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追宗溯祖的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梳理中国姓氏来源的常见形式,2、了解姓氏寻根现象三、教学难点探究中国姓氏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认同感。
四、教学方法:调查法、归纳法、探究法、点拨法五、课前准备1、将学生按朝鲜族、满族,班级四大姓、小姓和其他姓氏分成五个小组。
2、师生共同查找资料,填写下列表格。
3、小组间进行比较,初步总结姓氏的不同来源。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环节一、趣味导入伦敦奥运会期间有网友戏谑:中国奥运有三宝,跳水,体操,乒乓好;韩国奥运有三宝,射箭,姓朴,眼睛小;美国奥运有三宝,篮球,田径,家世好;非洲奥运有三宝,人黑,牙白,巨能跑。
的确韩国人姓朴的很多,姓金的也很多,像我们州市领导姓金的有,金振吉、金永默、金光镇、金寿浩。
延边是朝鲜族聚居区,日常生活中,我们能从对方的姓氏判断他是朝鲜族。
可见姓氏是不同血缘集团的符号,不同姓氏表示不同的民族。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下中国姓氏文化二、我来梳理“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我们熟知的《百家姓》是北宋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一共438个。
发展到后来,总数据说有已达5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
这么多不同的姓是如何形成的?你的姓又有怎样的来历?下面每组选一个代表,汇报本组归纳代表姓氏的来源,并作出简要说明。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精选5篇)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da4ad0b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3e.png)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姓氏教学目标1、梳理梳理姓氏分途时各自的特点。
2、梳理现在的姓氏产生的途径。
3、通过资料的梳理,探究姓氏合一时间以及原因。
4、培养学生身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以及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5、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以及通过讨论归纳得出结论的能力。
教学重点:1、梳理姓与氏源起特点及作用。
2、梳理探究姓氏合一时间以及原因。
教学难点:1、同姓为什么不可以通婚。
2、通过探讨炎黄子孙,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
教学方法以问题引领教学;教学过程中以问题创设情景,以解决环环相扣的问题作为课堂进行的主要方式。
教学中学生结合小组讨论,自主探究,自主展示为主,最后教师进行梳理,提升课堂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百家姓图腾》的视频一段意境深远的古典乐曲,一个个优美而神秘的图腾文字,相信已经将我们的思绪带入了那个遥远的年代,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回顾几个历史典故。
1、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回答:(1)、下列历史典故中的人物是谁?(2)、他们姓什么?2、老师在百度中曾经搜到过这样一些内容,是关于他们的姓氏的(出示课件)3、请同学们根据这些资料总结古代“姓氏”在使用时的特点。
学生说,教师板书(副板书:姓氏分途一人一姓多氏男称姓女称氏姓氏合一)二、新课(一)梳理姓氏分途时各自的特点1、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你得知了关于“姓”的哪些相关知识。
教师总结:(1)姓的产生(2)姓的作用2、请同学们分小组整理自己搜集的关于“氏”的内容,请组长代表发言,其他组可以进行补充:(一组)氏是如何产生的?(二组)氏在社会存在中表现为哪些特点?(三组)氏的作用是社么?教师总结: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加深对“氏”的理解3、请同学们概括姓、氏有哪些区别?(二)探究姓氏合一1、请同学们阅读一段材料,根据材料结合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探究问题:(1)姓氏合一与什么时期?(2)姓氏合一的原因是什么?材料展示2、请同学们练习生活实际,谈一谈“姓氏合一”的后世影响。
最新整理《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汇编
![最新整理《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97a1d1eaaa00b52acfc7ca99.png)
最新整理《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汇编《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对文化现象进行思考;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及探究能力;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4.指导学生正确选题,搜集、分析、整合资料和写作论文。
教学重点1.了解姓氏发展、年节风俗、民族探源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对文化寻根产生兴趣;2.了解姓氏的几种常见的来源;3.了解各种年节风俗的来源;4.了解民族及民族文化。
教学难点通过对姓氏、年节风俗和民族的源流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形式多媒体演示;教师点拨;学生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1.按姓氏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查找本组姓氏的历史名人以及本姓氏的由来。
2.小组间进行比较,初步总结姓氏的不同来源。
3.让学生从语文课本中找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课题,然后从文化寻根的角度做些探究。
利用家庭藏书和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
教学建议1.由教师介绍一些关于百家姓、年节风俗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积极参与,探讨各自姓氏的来源。
探究我国的传统节日。
由姓氏探源来宣扬前辈的优良品质并使之发扬光大。
教学课时这种探究型的课很难通过一节两节课解决问题,往往需要经过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具体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接触阶段。
这个阶段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即《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明白文中所讲的内容,从中受到启发。
然后选择自己的课题。
2.准备阶段。
主要是准备论文的写作。
要查找有关资料,请教有关专家。
3.交流阶段。
学生在课堂上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展示出来,可以分组交流。
教学步骤(以下用幻灯片展示)一、导入提起姓氏,人们最熟悉的自然是《百家姓》。
《百家姓》以“百家”为名,实收单姓408个、复姓30个,共计438个。
《百家姓》以“赵”姓打头,并非因为“赵”为天下第一大姓,而是因为它是宋代钱塘儒生所作。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https://img.taocdn.com/s3/m/4439282558fb770bf78a557c.png)
家的名字叫中华——梳理探究之《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学设计一、目标概说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明确“姓”与“氏”的概念,掌握两者的区别;知晓中外传统节日及其产生的社会原因,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
过程与方法——在讨论与合作探究中,把握重要概念的区别,展望民族的发展趋势;以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洞悉姓氏、节日所传达出来的民族文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理解生活中的民族问题,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归属感。
2教学重点:明确“姓”与“氏”的概念;洞悉姓氏、节日所传达出来的民族信息与文化信息3 教学难点:掌握“姓”与“氏”的区别;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二、教学设想对于“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这一话题,学生们都很感兴趣。
但是因为年代久远、内容庞杂,学生们又不是太熟悉。
这节课以学生对姓氏的兴趣作为切入点,以对姓氏和节日的探究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依次把握姓氏、节日、民族这三个概念的文化内涵。
因为民族问题往往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所以,在这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需给出一些引导性的话题启发学生们进行思考和自由讨论,再对学生们的讨论加以适当的点评。
三、教学步骤1 引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只要起一个头,上了年纪的中国人都能够把这些看似没有实际意义的语句,像歌谣一样背下来,或长或短,或漏或全,但是最终大家都会会心一笑,因为我们都明白,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记忆深处都藏着中华文化的根。
其实,中华文化的根,不仅藏在中国的百家姓里,也藏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年节风俗中,靠着我们的民族成员一代代往下传承。
今天,让我带着大家,一起走上文化寻根之旅。
2 氛围设置活动:投影《百家姓》的书影,引出“百家姓”的概念。
过渡: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是“百家姓”,可你们知道“姓”是什么吗?我们为什么要有姓?3 话题一:姓与氏①姓的概念出示课件一:“姓: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
――《辞海》”【明确】换一种说法,这种被当作标志性的称号,首先是属于家族的,然后才被赋予这个家族的每一个成员。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https://img.taocdn.com/s3/m/59b31cc1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85.png)
❖ 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已全部 使用汉语外,其他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少数民族 语言正在面临灭亡的危险。尽管中国在少数 民族语言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 其语言多样性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风俗,如端午节 划龙舟、中秋节赏月、春节吃饺子等等,这 些节日和风俗的源由是什么?有什么习俗? 在历代文人笔下曾被反复歌咏,你读过哪些 有关传统节日的名篇名句?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传统节日:春节、 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进行搜集整理)
春节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梳理中国姓氏来源的常见情势,了解姓
氏寻根现象,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以调查为前提,以探究学习为原则,以
点拨为主线,形成浓郁的合作学习氛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分享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语文
探究学习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追宗溯祖的 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认同感。
④董均,东汉人,经学家,人称通 孺,资阳三贤之一!
⑤国华即饶国华,川军抗日名将, 资阳现代四杰之一!
莲台古寺清水河, 三贤遗风存伍隍。 石刻祁龙九曲舞, 松涛阵阵颂贤良。
登怀⑥变脸世界殊, 国祯⑦忠义有担当。 蒙溪柳绿春燕归, 鲤鱼桥头菜花黄。
中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数千年来, 曾有许多民族活跃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舞台上。
经过长期的分化、融 会和发展变化,最终形 成今天汉族和55个少数 民族并存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
教案标题: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教学目标:
1. 了解姓氏的起源、发展和变迁,探索姓氏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自己姓氏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3. 提高学生的文献查阅和信息整合能力。
教学重点:
1. 掌握姓氏的定义和起源。
2. 了解姓氏的分类和演变。
3. 分析姓氏与文化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1. 理解姓氏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
2. 掌握姓氏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姓氏起源和文化相关的资料和案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姓氏,并简要介绍自己姓氏的起源和含义。
2. 提问:你认为姓氏与文化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介绍姓氏的定义和起源,解释姓氏的分类和演变。
2. 分析姓氏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如姓氏与地理环境、历史事件、职业等的关系。
3. 介绍姓氏研究的方法和途径,如姓氏学、族谱研究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
1. 提供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姓氏案例,让学生分析其起源和文化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姓氏的变迁是否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演变。
四、小组讨论(15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的姓氏起源和文化背景。
2.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五、总结(10分钟)
1. 总结姓氏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强调姓氏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研究姓氏来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
六、拓展活动(10分钟)
1. 鼓励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姓氏的起源和文化背景。
2. 邀请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研究报告,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感悟。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姓氏的起源、发展和变迁,理解姓氏与文化
之间的关系。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姓氏的起
源和文化背景。
通过拓展活动,学生能够进一步扩展自己的姓氏研究,并培养
信息查阅和整合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