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知识点氧气的制法
九年级制取氧气知识点

九年级制取氧气知识点氧气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之一,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和科学领域。
九年级学生学习制取氧气的知识点,有助于他们对氧气的理解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制取氧气的几种常见方法,以及相关的实践应用。
一、电解水制取氧气1. 实验原理电解水是通过电解过程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的方法。
在实验中,通常使用带电电极在水中施加电流,使水分子发生电解反应,产生氧气和氢气。
2. 实验步骤首先,将两个电极(一个正极和一个负极)插入水中,确保它们不接触。
然后,通过连接电源,在电解槽中施加适当的电压。
随着电流通过水分子,水分子将分解为氧气和氢气,氧气将在正极产生,氢气将在负极产生。
3. 注意事项在进行实验时,应谨慎操作,注意安全。
确保电压和电流不会过高,以避免发生危险。
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应保持实验环境干燥,以避免可能的意外。
二、高温分解金氧化物制取氧气1. 实验原理高温分解金氧化物是一种通过加热金氧化物使其分解产生氧气的方法。
金氧化物(如二氧化锆)在高温下分解成氧气和金属。
2. 实验步骤在实验中,首先将金氧化物样品放入一个特制的高温反应器中。
然后,通过加热装置对样品进行加热。
高温下,金氧化物分解成氧气和金属,氧气可以通过合适的装置进行收集。
3. 应用领域高温分解金氧化物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
它可以用于制备氧气气体,以供科学实验或工业过程中使用。
三、利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取氧气1. 基本原理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阳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葡萄糖的过程。
通过植物光合作用,我们可以制取出氧气。
2. 实验方法在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一盆含有光合作用植物(如绿叶植物)的水培实验装置。
将植物放置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并观察一段时间后,可以注意到氧气在植物叶子上的气泡形成。
3. 实际应用植物光合作用制取氧气的方法可以应用于生态学研究、环境保护和教育等领域。
通过观察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了解它对环境产生的气体影响,以及如何维持生态平衡。
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实验室制取氧气一、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蒸馏)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变化),装置图看笔记或课本1、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A、药品:过氧化氢(H2O2)和二氧化锰(黑色粉末MnO2)B实验原理:MnO2表达式:注: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C、装置: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双氧水的为一类)注意事项:①长颈漏斗的下端应该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可以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不一定要让下端伸入到液面以下②、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③、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④、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⑤、该装置的优点:不需要加热,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D、步骤:连、查、装(二氧化锰)、定、倒(过氧化氢溶液)、收2、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A、药品:、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氯酸钾(白色固体)与二氧化锰(黑色粉末)B、原理:①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MnO2表达式:注意: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②加热高锰酸钾:表达式:C、装置:加热固体制气体(加热氯酸钾的为一类)D、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离、熄。
①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③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④固定装置: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⑤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⑥收集气体:a、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大)(防止气体逸出)判断气体收集满的标准:有气泡从水槽中集气瓶口向外冒出b、用向上排空法。
初中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

初中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
初中化学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
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1)加热法;(2)用排水法;(3)用氧化铁红做催化剂。
一、加热法
装置:集气瓶+固体试剂+酒精灯。
原理:将生成的氧气通
过加热的方式放出,再收集到集气瓶中。
具体操作步骤:①用燃着的木条搭在试管口上,并使试管倾斜;②集气瓶(或塑料瓶)向下倾斜,把水倒入试管中;③收集到的氧气通过导管,经导管进入集气瓶中。
二、排水法
原理:通过导管将空气吸入集气瓶中,使其充满整个集气瓶,然后再将空气排出,在集气瓶中收集到氧气。
三、氧化法
具体操作步骤:①将集气瓶(或塑料瓶)放在桌上;②将燃着的木条(或烧红的铁片)搭在集气瓶口上;③用小火柴点燃木条或烧红的铁片,随即将导管放入水中(导管不能放入水中);
④收集到的氧气通过导管进入集气室中;⑤熄灭酒精灯。
—— 1 —1 —。
【化学知识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

【化学知识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
方法一:双氧水加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为催化剂)。
方法二:氯酸钾加二氧化锰加热
分解(二氧化锰为催化剂)。
方法三:加热分解高锰酸钾。
氧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占地
壳质量的48.6%,是丰度最高的元素。
在烃类的氧化、废水的处理、火箭推进剂以及航空、航天和潜水中供动物及人进行呼吸等方面均需要用氧。
1、色味态:标准情况下为无色无味气体,液态为天蓝色液体,固态为蓝色晶体;
2、熔点-218.4℃,沸点-182.9℃;
3、密度:气体密度1.429克/升,略大于空气,液态密度1.419克/立方厘米,固态
密度1.426克/立方厘米;
4、水溶性:不易溶于水;
5、贮存方式:天蓝色钢瓶。
1、氧气在常温下不是很活泼,但在高温下很活跃,能与多种元素直接化合;
2、具有氧化性,除了惰性气体、活性小的金属元素外,大部分的元素都能与氧起反应,这类反应被称为氧化反应,反应产生的化合物为氧化物;
3、具有助燃性,几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都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一般非金属氧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而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氧化物则为碱性。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制造氧气知识点总结初中

制造氧气知识点总结初中一、氧气的性质:1.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不能自然存在于纯净的空气中,只能通过人工制造或分离氧气。
2. 氧气对大多数物质都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可以使许多物质燃烧或氧化。
3. 氧气是生命的必需气体,人体的呼吸过程需要氧气参与。
同时,许多生物和微生物也需要氧气来进行新陈代谢和生存。
二、氧气的制备方法:1. 分解过氧化钠:将过氧化钠加热可以分解成氧气和氢气。
2. 加热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加热可以释放氧气。
3. 负载使氧化铜加热:氧化铜在高温下可以释放氧气。
4. 电解水:用电解法将水分解,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
三、氧气的应用:1. 医疗用途:氧气可以用作呼吸困难、休克、心肌梗塞等疾病的治疗。
2. 工业用途:氧气可以用于金属切割、焊接、火焰喷射和油田开发等工业领域。
3. 化工用途:氧气可以用于化学合成、氧化反应、氧化性处理等化工过程中。
4. 环境保护:氧气可以用于水处理、废气处理等环境保护领域。
四、氧气的生产设备:1. 液氧制备设备:通过液化技术将空气中的氧气分离出来。
2. 高温分解设备:使用高温反应筒可以将含氧化合物的材料分解成氧气和其他物质。
3. 电解设备:用电解法将水分解,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
五、氧气的使用注意事项:1. 使用纯净氧气:为了避免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氧气使用时应尽量避免杂质的存在。
2. 安全操作:氧气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容易引发火灾和爆炸,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操作。
3. 储存和运输:氧气应储存在密闭容器中,以防止与其他物质反应。
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剧烈震动和高温环境。
六、未来发展趋势:1. 氧气在医疗、工业、化工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将继续扩大,对氧气的需求将会增加。
2. 新的氧气制备技术将会不断出现,如膜分离技术、化学反应制备技术等,以提高氧气的制备效率和纯度。
3. 绿色制备:未来氧气的制备过程将朝着更加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结:氧气作为生命必需的气体,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九年级化学氧气制取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氧气制取知识点在九年级化学课程中,氧气制取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以及应用领域,并附上相关示意图以帮助理解。
一、氧气的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它的化学式为O2,表示每个分子由两个氧原子组成。
氧气对大部分物质都具有较强的活性,是许多化学反应和生物过程的重要参与者。
在常温常压下,氧气可被用作火焰的供氧剂。
二、化学制取氧气的方法1. 加热金属氧化物:将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锰、高岭土或氧化亚铜)加热至一定温度,氧气便会从中释放出来。
2. 分解过氧化氢: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分解为水和氧气。
常用的催化剂有二氧化锰、二氧化铁等。
3. 电解水:将水进行电解,通过电解可以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在电解过程中,氧气被生成在阳极上。
三、氧气的应用领域1. 呼吸和燃烧:氧气是呼吸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人类和动物需要氧气来维持生命活动。
同时,氧气也是燃烧过程中的必需品,燃料在氧气的存在下能够进行更充分的燃烧。
2. 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氧气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室以及一些工业生产中,例如焊接、熔炼金属、氧化反应等。
它能够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促进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
3. 医疗用途:氧气在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缺氧症状等。
氧气是一种治疗性药物,通过供给额外的氧气来改善病人的健康状况。
四、制取氧气实验示意图(此处插入相应的制取氧气实验示意图)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对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以及应用领域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在学习化学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实践操作,加深对氧气制取过程的理解。
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掌握这些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注:本文所述的制取氧气方法仅为简要介绍,实际操作时应遵循实验室安全规定,谨慎操作,确保自身和他人安全。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 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2. 在标准状况下(0℃,1个大气压),密度为1.429g/L。
3. 熔点-218.79℃,沸点-218.79℃。
4. 溶于水,但溶解度较低。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1. 支持燃烧: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能够支持大多数物质的燃烧。
2. 氧化性:氧气具有强氧化性,能与许多元素和化合物发生氧化反应。
3. 与其他元素的反应:与非金属元素如氢、碳等反应生成氧化物;与金属元素如铁、铜等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三、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1. 化学法- 氯酸钾分解法:在催化剂(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加热氯酸钾至约400℃,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钾。
- 过氧化氢分解法:在催化剂(如二氧化锰或硫酸铜)的作用下,分解过氧化氢生成氧气和水。
2. 电解法- 水电解: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
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四、实验操作注意事项1. 使用化学法制取氧气时,应注意安全,避免直接接触火源。
2. 实验过程中应使用防护眼镜和手套。
3. 实验室制取的氧气应进行纯化处理,以去除可能存在的杂质。
4. 储存和使用氧气的容器应密封良好,避免氧气泄漏。
五、氧气的工业制取方法1. 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沸点不同的特性,通过低温分离得到氧气。
2. 水电解法:与实验室方法相似,但在工业上使用更大规模的电解设备。
六、氧气的应用1. 医疗领域:用于急救、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等。
2. 工业领域:用于钢铁生产、化工生产等。
3. 潜水和登山:作为呼吸气体。
七、氧气的储存和运输1. 储存:氧气通常以压缩气体的形式储存在高压钢瓶中。
2. 运输:通过管道输送或使用高压钢瓶进行运输。
八、氧气的安全使用1. 避免氧气与油脂接触,防止火灾。
2. 使用氧气时,应远离明火和高温。
3. 储存氧气的容器应避免撞击和曝晒。
以上是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的知识点概述,涵盖了氧气的基本性质、实验室和工业制取方法、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氧气的应用以及储存和运输等方面的内容。
中考化学知识要点总结氧气的制法

中考化学知识要点总结氧气的制法氧气的制法: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此变化是物理变化,不是分解反应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原理:①加热高锰酸钾 2KMnO4 K2MnO4 +MnO2+O2 ↑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2KClO3 2KCl +3O2 ↑ 实验室制取氧气注重事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破裂);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地较均匀地放出后再收集(因为开始放出的气泡不纯,含有空气)③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应先撤去导管,后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入试管,导致热的试管破裂。
)其他生成氧气的反应:③水通电(正O2 负H2 ,体积比1:2)2H2O 2H2 ↑ + O2 ↑④加热氧化汞 2HgO 2Hg + O2 ↑的化学性质:(1)铁跟氧气反应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既有H2O又有O2时)易生锈,铁锈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 防锈方法:在铁表面涂一层保护膜(如涂漆或油);镀锌等金属或烤蓝铁在氧气里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铁可跟酸(盐酸或硫酸)和排在铁后的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铁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化学方程式:Fe+CuSO4=Cu+FeSO4 现象: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铜,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2)铁跟硫酸反应:Fe+H2SO4=FeSO4 +H2 ↑ 铁跟盐酸反应:Fe+2HCl=FeCl2 +H2 ↑ 现象:有气泡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铁元素有三种氧化物:氧化铁Fe2O3 氧化亚铁FeO 四氧化三铁Fe3O4生铁和钢:是混合物,都是铁的合金,不同是含碳量不同,生铁的含碳量高,钢含碳量低。
合金: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具有金属性质的混合物。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初中化学中,制取氧气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内容。
下面将介绍三种常见的制取氧气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通过加热过氧化铁制取氧气。
过氧化铁是一种化合物,它可以分解产生氧气。
实验中,我们将过氧化铁放入试管中,然后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
随着温度升高,过氧化铁开始分解,释放出氧气。
我们可以用一根湿润的木条将氧气收集起来,观察到它能够使木条燃烧更旺盛。
第二种方法是通过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是一种常见的化合物,它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氧气和水。
实验中,我们将过氧化氢溶液倒入漏斗中,然后加入少量的过硫酸钾催化剂。
随着催化剂的作用,过氧化氢开始分解,产生氧气。
我们可以用气球或试管将氧气收集起来,观察到气球膨胀或试管内气体水平上升。
第三种方法是通过电解水制取氧气。
电解水是利用电能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
实验中,我们将两个电极分别插入含有电解质的水中,然后通电。
在通电的过程中,水分子被电解成氢离子和氧离子。
氢离子聚集在负极产生氢气,氧离子聚集在正极产生氧气。
我们可以用试管将氧气收集起来,观察到试管内气体水平上升。
通过以上三种方法,我们可以制取到氧气。
氧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它对于维持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氧气的性质和反应来深入了解氧气的特点。
同时,这些实验也可以培养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观察力。
总结起来,制取氧气的三种常见方法分别是加热过氧化铁、过氧化氢分解和电解水。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获得氧气,并进一步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应用。
这些实验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还能够培养我们的科学观察力,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化学科学的奥妙。
氧气制备——初中知识

1.氧气的制备方法:常见的制备氧气的方法有分解过氧化氢、加热氧化金属、电解水等。
2.过氧化氢的分解制备氧气: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存在下分解产生氧气和水。
常用的催化剂有二氧化锰(MnO2)。
除此之外,还有加热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分解两个方法。
三个化学方程式依次如下:
2H202 = 2H2O + O2 (MnO2催化)
2KnO4 = K2MnO4 + MnO2 + O2(加热)
2KClO3 = 2KCl + O2(MnO2催化加热)
3.加热氧化金属制备氧气:将氧化铜(CuO)等氧化金属加热至一定温度,可使其分解产生氧气和金属
4.电解水制备氧气:将水进行电解,通过电解反应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
在电解水中,阳极上产生氧气,阴极上产生氢气。
5.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可以通过水封法、排水法或气体收集瓶等方法进行收集。
6.氧气的性质:氧气是一种支持燃烧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它能使火焰燃烧更旺,促进物质的氧化反应。
7.氧气的应用:氧气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冶金等领域。
在医疗,氧气可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在工业中,氧气可用于燃烧和氧化反应;在冶金中,氧气可用于炼钢等过程。
九年级制取氧气的知识点

九年级制取氧气的知识点氧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气体之一,它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和科学研究等领域。
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如何制取氧气以及相关的知识点。
本篇文章将介绍制取氧气的几种常见方法以及其原理。
一、热分解法制取氧气热分解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取氧气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材料:氯酸钠和锰(IV)氧化物。
2. 将氯酸钠和锰(IV)氧化物混合,放入反应瓶中。
3. 加热反应瓶,反应发生时会产生氧气。
4. 将生成的氧气通过水中进行收集。
热分解法制取氧气的原理是氯酸钠在高温下分解,产生氧气和氯气。
氧气通过水中收集,而氯气则可以在其他实验中用于进一步实验。
二、电解水制取氧气电解水是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材料:蒸馏水、电解池、电源和导线。
2. 将蒸馏水倒入电解池中。
3. 使用导线将电解池连接至电源。
4. 打开电源,通电后观察电解池中的现象。
5. 在电解池中,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
氧气会在阳极释放,而氢气则会在阴极释放。
通过电解水制取氧气的原理是利用电能将水分解成氧气和氢气。
氧气在阳极上释放,而氢气在阴极上释放。
三、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分解也是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材料:过氧化氢溶液。
2. 将过氧化氢溶液倒入反应容器中。
3. 加热反应容器,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和水。
4. 使用适当的收集装置收集生成的氧气。
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原理是过氧化氢在高温下分解,产生氧气和水。
氧气通过适当的收集装置进行收集。
四、氯酸钾热分解制取氧气氯酸钾热分解法也是制取氧气的一种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材料:氯酸钾。
2. 将氯酸钾放入干燥的试管中。
3. 使用Bunsen燃气灯或其他加热设备,加热试管。
4. 氯酸钾在高温下分解,产生氧气和氯化钾。
5. 使用适当的收集装置收集生成的氧气。
氯酸钾热分解法制取氧气的原理是氯酸钾在高温下分解,释放出氧气和氯化钾。
氧气通过适当的收集装置进行收集。
化学九年级氧气制取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氧气制取知识点氧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它对于维持生命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化学九年级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以及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氧气的制取方法和相关的知识点。
一、氧气的制取方法1. 蒸馏法蒸馏法是制取氧气的一种常见方法。
首先,需要准备一种含氧物质,比如过氧化钾、过氧化钠等。
将这些含氧物质加入到酸性溶液中,然后进行加热。
在加热的过程中,含氧物质会分解释放出氧气。
接下来,将产生的气体通过冷却装置进行冷却和凝固,最后用氧气收集装置收集得到的氧气。
2. 分解法分解法也是制取氧气的一种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常用的是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
首先,将过氧化氢加入反应器中,然后通过一定的条件,比如高温或者催化剂的作用,进行分解反应。
在分解反应中,过氧化氢会分解成氧气和水。
而氧气则可以通过气体收集装置进行收集。
二、氧气制取的常见实验1. 过氧化钠的制取过氧化钠是一种制取氧气的常用物质。
它可以通过将氢氧化钠溶解于过氧化氢中来制取。
制取过程中,需要将氢氧化钠慢慢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并进行搅拌。
随着反应的进行,过氧化钠会被氧化为氧气和水。
最后,可以通过气体收集装置将制取得到的氧气进行收集。
2. 过氧化钾的制取过氧化钾也是一种常用的制取氧气的物质。
它可以通过将氢氧化钾与过氧化氢反应来制取。
首先,将氢氧化钾溶解于过氧化氢中,然后进行搅拌。
在反应过程中,过氧化钾会被氧化为氧气和水。
最后,利用气体收集装置收集制取得到的氧气。
三、氧气的特性和应用1. 特性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它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促进许多燃烧反应的进行。
同时,氧气也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用于维持生物的呼吸过程。
2. 应用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医疗领域,氧气被广泛用于氧疗,以帮助患者呼吸。
在工业生产中,氧气可以用作燃料燃烧的辅助气体,提高燃烧效率。
此外,氧气还常被用于氧化反应、焊接、氧气酿酒等方面。
九年级化学制造氧气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制造氧气知识点氧气在化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许多化学反应以及生物过程的必需物质。
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制造氧气的基本知识。
本文将介绍几种制造氧气的方法以及相关的化学原理。
一、通过分解过氧化氢制造氧气过氧化氢是一种常见的氢氧化合物,其化学式为H2O2。
通过催化剂的作用,过氧化氢可以分解成水和氧气。
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如下:2H2O2 → 2H2O + O2这种方法制备氧气比较简单,只需要将过氧化氢注入反应瓶中,加入催化剂(例如二氧化锰),就能观察到氧气的产生。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氧化氢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在使用时要小心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二、通过电解水制造氧气电解水是另一种制造氧气的方法,它是利用电能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如下:2H2O → 2H2 + O2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准备一个电解槽,将带有电解质(如盐或硫酸)的水注入至槽中,然后用电极通电。
正极(即阳极)会产生氧气,负极(即阴极)会产生氢气。
通过将导管引导到不同容器中,就可以分别收集到氧气和氢气。
三、通过过氧化钾和重铁盐制造氧气过氧化钾和重铁盐反应也可以制备氧气。
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如下:2KClO3 + 2FeCl2 → 2KCl + 2FeCl3 + 3O2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先将过氧化钾和重铁盐混合,然后加热。
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氧气气体,可以用来进行进一步的实验或观察。
四、通过高温分解金属氧化物制造氧气某些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可以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气气体。
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如下:2HgO → 2Hg + O2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将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汞)加热,并烧结成固体,然后通过加热使其发生分解反应。
利用这种方法制造氧气时需要注意操作安全,避免接触高温器具以及对有毒物质的处理。
五、通过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在自然界中,氧气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阳光、水和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和葡萄糖的过程。
初中氧气的制取方法

初中氧气的制取方法一、氧气的概述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化学式为O2。
它是地球大气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占大气体积的21%左右。
在生命活动中,氧气是必不可少的物质,它参与了人类和动物的呼吸过程以及许多化学反应。
二、制取氧气的方法1. 分离空气法分离空气法是目前制取工业用途下最主要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空分设备将空气中含有的各种成分按照其沸点差异进行分离,从而得到高纯度的氧气。
2. 电解水法电解水法也是制取高纯度氧气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利用电解池将水分解成为含有丰富负离子和正离子溶液,然后通过负极处放出来单质态的O2。
3. 高温分解法高温分解法主要适用于小规模实验室制取高纯度O2。
其原理是将金属过硫酸盐加热至较高温度(约400℃),使其发生分解反应产生O2。
三、分离空气法制取氧气的步骤1. 空气的净化首先,需要将空气中的杂质去除。
这一步可以通过过滤和吸附等方式进行。
过滤可以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液滴,而吸附则可以去除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甲烷等杂质。
2. 压缩空气将净化后的空气通过压缩机进行压缩,使其压力升高至10-20MPa左右。
这样可以增加空气分离时的效率。
3. 制冷降温经过压缩后,需要利用冷却器将空气冷却至低于其沸点(约-183℃)的温度。
这样可以使其中一些成分变为液态或固态,从而方便进行进一步分离。
4. 空分设备分离将制冷后的空气进入到空分设备中,通过不同组件之间沸点差异大小进行分离。
常见的组件有:N2、O2、Ar等。
其中O2是最后一个被提取出来的组件。
5. 纯化和储存经过以上步骤得到高纯度的氧气后,需要进行进一步纯化和储存。
这一步可以通过吸附剂、膜分离等方式进行。
四、电解水法制取氧气的步骤1. 准备电解池首先,需要准备一个电解池。
电解池通常由两个电极(阳极和阴极)和一个电解质组成。
阳极通常是由铂或其他耐腐蚀金属制成,而阴极则可以使用铜或其他导电性较好的金属。
2. 加入水和电解质将适量的水和一定量的电解质加入到电解池中。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氧气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气体之一,它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医疗、工业和科学实验等。
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制取氧气的方法和相关知识点。
下面是一些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的知识点。
1. 制取氧气的方法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多种,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1.1 热分解方法热分解是制取氧气的一种常见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加热过氧化铁(H2O2)或过氧化氢(H2O2)来分解产生氧气和水。
反应方程式如下:2H2O2(或2H2O2)→2H2O(或2H2O)+O2↑1.2 电解水方法电解水也是制取氧气的一种常见的方法。
我们可以使用电解槽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2H2O→2H2↑+O2↑1.3 锌和盐酸反应法使用锌和盐酸的反应也可以产生氧气。
这种方法的反应方程式如下:Zn+2HCl→ZnCl2+H2↑2. 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下面是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2.1 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包括电解槽、电源、电极等。
准备实验所需的物质,比如过氧化氢、水、锌、盐酸等。
2.2 设置电解槽将电解槽连接到电源上,并放入适量的水。
将两个电极插入电解槽中,一个连接正极,一个连接负极。
2.3 进行电解打开电源,使电流通过电解槽中的水。
观察并记录氧气在负极和氢气在正极的产生。
2.4 收集氧气使用气体收集装置将产生的氧气收集起来。
小心处理和保存收集到的氧气。
3. 制取氧气注意事项制取氧气的实验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3.1 安全操作实验时需注意安全操作,佩戴适当的实验服和手套。
避免接触有毒气体和化学品。
3.2 防止氢气爆炸在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产生的氢气与空气混合可以形成易燃气体。
因此,要注意避免火源接触,防止氢气爆炸。
3.3 操作规范操作规范是制取氧气实验的关键。
按照正确的步骤和操作规范进行实验,确保安全。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的知识点和实验步骤的简要介绍。
通过学习制取氧气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实验的原理,并培养实验操作的技能。
初三化学知识点氧气的制法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2KClO3∆2MnO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2.实验装置凡用固体加热来制取气体,都可选用制氧气的装置1)此实验所用仪器试管、铁架台、集气瓶、水槽、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2)此装置的注意事项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遇冷成水倒流回试管底部,合试管炸裂。
②.导管伸入试管不宜过长,刚过橡皮塞即可,便于气体排出。
3)操作时的注意事项①.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注意当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中混合。
当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②.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时撤出,再撤掉酒精灯,防止水槽中水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③.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要入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3.收集方法1)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2)氧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气法收集时,导管要伸入集气瓶底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在瓶口即可。
4.实验操作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药品(3)固定在铁架台上(4)点燃酒精灯加热(5)收集气体(6)收集完毕,将导管移出水面(7)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概括为:查、装、定、点、收,移、熄谐音记为:茶庄定点收利息5.检验方法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验满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验满方法:当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3)验证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的方法:①.只有一瓶气体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若木条复燃,证明瓶内为氧气。
②.两瓶以上气体,一般用燃着的木条,若木条燃烧更旺,则证明该瓶内氧气。
二、催化剂要注意几点:1.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改变”既包括加快,又包含减慢之意,改变的只是“化学反应速率”,不会因为催化剂的使用,而使生成物的质量增加,催化剂也不能决定反应是否进行。
初三化学氧气的制取

(5)、给试管加热。
(6)、当导管的气泡连续并均匀地放出时, 开始收集。
(7)、当集气瓶的一侧有气泡放出时,将盖有 毛玻璃片的集气瓶移出水槽,并正放在桌子上。
(8)、现将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6、氧气的检验方法
⑴检验: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 入瓶内,若木条复 燃,证明气体是氧 气
7、验满方法
排水法:当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出时, 证明已收集满
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 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 已 收集满。
8、放置方法:正放在桌子上,并盖 上毛玻璃片
(1)、铁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 (2)、导管伸入试管不能太长
原因:不利于气体的排出
(3)、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原因:防止冷凝水倒流至试管 底部,炸裂试管
(4)、用酒精灯的外焰先均匀预热, 再集中在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冒出,木条 化锰分解加速,放出大量
复燃
氧气
【思考1】在第3个实验中,是不是过氧化氢 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了氧气呢?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氧气+?
【思考2】二氧化锰好象永远也用不完,二氧 化锰在这个反应中到底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 呢?
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 的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 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 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 (又叫触媒)。
2、反应物为固体,
且需加热──选择如
B
图B所示的发生装置
高锰酸钾 制氧气的 发生装置
固固加热型
反应物都是固体, 反应需要加热
过氧化氢 制氧气的 发生装置
固液不加热型
反应物是固体和 液体的混合物,
反应不需要加热
(二)、实验室制取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
【初三化学知识讲解】制取氧气

制取氧气氧气的制法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 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收集气体组、检、装、夹、点、收、移、熄 收集方法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检验气体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验满排水法,瓶口有气泡冒出为满;排空气法,带火星木条放瓶口复燃为满 注意:(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时,高锰酸钾要平铺在试管底部,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实验结束时,要先取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因水倒吸而使试管炸裂。
(2)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长颈漏斗管口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防止氧气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2.氧气的工业制法(1)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通过降温加压,使空气变为液态,然后蒸发液态氮先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
此过程是物理变化。
(2)利用膜分离技术制氧气。
几组概念1.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 混合物宏观组成 由一种物质组成,组成固定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组成不固定微观组成 由同种分子构成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性质 有固定的物理、化学性质 无固定的性质,其中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2.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化学反应的分类 定义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关系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缓慢氧化 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其特点是发热但不发光 (1)催化剂(又叫触媒),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注意:学习催化剂概念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可增大反应速率,也可减小反应速率;②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改变;③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改变。
要证明某一物质是否为某一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应抓住这三点。
巩固练习1、检验氧气的方法的是()A. 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B. 闻集气瓶中气体的气味C. 观察气体的颜色D. 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中,看是否复燃2、在“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中二氧化锰是()A. 氧化剂B.催化剂C. 反应物D. 生成物3、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其原因是()A. 都属于氧化物B. 都含有氧气C. 都含有氧气分子D. 都含有氧元素4、下列对催化剂描述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发生了变化C.只有分解反应才需要催化剂D.某些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5、下列关于O2 的说法不科学的是()A. 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空气中的O2B. 硫在O2 里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 工业上将空气液化后再进行分离来制取O2D. 加热KClO3 制O2可用MnO2做催化剂6、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B.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C. 氧气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D. 夏天鱼池内开启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量减少7、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B.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C. 加热过氧化氢制取氧气D.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8、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两者的相同点是()A. 都生成了两种物质B. 都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C. 都发生了化合反应D. 都发生分解反应9、某同学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错把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内,与只加热氯酸钾相比,其结果正确的()A. 反应速率不变B. 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增加C. 生成氧气质量不变D. 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不变10、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错误的操作是()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对试管加热,过一会儿把导管放入水里,没有看到气泡逸出,说明装置漏气B. 固定在铁夹上的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C. 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再对准高锰酸钾所在部位加热D. 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生成的气体把试管内的固体带到导管中11、实验室收集完氧气后,拆卸装置的正确顺序是()①撤去酒精灯并熄灭②从水槽里拿出导管;③从铁架台上拆下试管④清洗仪器放回指定位置。
初三化学制氧实验室有哪些知识点

初三化学制氧实验室有哪些知识点初三化学制氧实验室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2.反应的原理:(1)过氧化氢水+氧气(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3.实验装置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的制法初三化学知识点姓名学号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
2KClO3
∆2
MnO
2KCl+3O2↑2KMnO4∆
K2MnO4+MnO2+O2↑
2.实验装置
凡用固体加热来制取气体,都可选用制氧气的装置
1)此实验所用仪器
试管、铁架台、集气瓶、水槽、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
2)此装置的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遇冷成水倒流回试管底
部,合试管炸裂。
②.导管伸入试管不宜过长,刚过橡皮塞即可,便于气体排出。
3)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①.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注意当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中混
合。
当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②.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时撤出,再撤掉酒精灯,防止水槽中水倒流入试管底部,
使试管炸裂。
③.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要入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堵塞导管。
3.收集方法
1)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2)氧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排气法收集时,导管要伸入集气瓶底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在瓶口即可。
4.实验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药品(3)固定在铁架台上(4)点燃酒精灯加热(5)收集气体(6)收集完毕,将导管移出水面
(7)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概括为:查、装、定、点、收,移、熄
谐音记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5.检验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验满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
证明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验满方法:当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3)验证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的方法:
①.只有一瓶气体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若木条复燃,证明瓶内为氧气。
②.两瓶以上气体,一般用燃着的木条,若木条燃烧更旺,则证明该瓶内氧气。
二、催化剂
要注意几点:
1.改变化学反应
......速率
..。
“改变”既包括加快,又包含减慢之意,改变的只是“化学反应速率”,不会因为催化剂的使用,而使生成物的质量增加,催化剂也不能决定反应是否进行。
2.“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在反应
中不一定不变。
3.催化剂要针对某个具本反应。
某物质在这个反应里是催化剂,在另一个反应里可能是
生成物。
4.催化剂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唯一的。
能起到加快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不是仅有二氧化
锰,用氧化铁也可以。
三、分解反应
特征是一变多
四、氧气的式业制法
原理:根据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采用蒸发的办法得到大量的氧气,属于物理变化。
空气
降温
加热
液态空气
C︒
-196
蒸发
怎样用实验的方法鉴别氯酸钾与氯化钾?
把10克干燥的氯酸钾与1克二氧化锰混合均匀后,装入干燥试管中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6克。
问:
1.氯酸钾分解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试管中所剩固体物质分别为何物?质量各是多少?
氮气
氧气。